有人出了個題目給兩位畫家,題目是「安靜」,要他們各畫一張表達同一主題的畫。
第一位畫家畫了一個湖,湖面十分平靜,好似一面鏡子,另外還畫了些遠山和湖邊的花草,讓它們倒映在水中。
第二位畫家則畫了奔流直瀉的瀑布,瀑布旁邊有一棵小樹,樹上一條小枝上安有一個鳥巢,鳥巢裡有一只小鳥,小鳥正在恬靜酣睡。
※ ※ ※
靜即是心地最佳的風光,離心之外無靜境,一切的靜與動完全依心的趨向而定。若心裡浮動,外境亦隨之浮動、雜亂,道德觀念也跟著亂,人生之所以造業由此而起;是以,修行即要保持靜的境界,不管什麼境界都要能把心境靜下來。
偏偏人有著豐富的得失心,牽離著人心,故而生活在天地宇宙間。雖然天空寬闊,但是心中狹小也無益,雖然能夠在環境中行動自由,而自我心理束縛也無作用。因此,反觀自性,修養自己,使心地自靜,是修道人的課題。
心靜即是道場,心不靜即亂境生,因此造業不斷。現在的社會呈現動與亂的形態,心動則一切人事皆亂。因此,造罪犯案者愈來愈多。學佛要靜,只要把心調理得清靜,靜心即是道,直心即是道場。
寶德雜誌第177期-述論:修行落實在日常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