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是宋代建國時一位才德兼備的大功臣,也是宋太祖的宰相,他一生忠厚而果斷,以高度的責任感來協助國君。每當他發現一位好人才,一定向皇上極力推薦,他認為如果有好的人才而不被錄用,便是自己的過錯。
有一次他又推萬一位善於斷案的人,但被太祖一口回絕;第二天他又上書此事,請求太祖批准,太祖見他如此執拗纏人不捨,憤怒之下,便將奏章撕毀丟在地上。此時趙普臉色不變地默默將奏摺撿起,便告辭回去。次日又把被撕破的奏摺全部貼好再呈上去,太祖看了知道是自己的錯,便批准了此事。而那位被薦舉的人,果然外趙普所預料的,克盡自己的職責,同待也洗清了很多冤案。
又有一次,有一位功臣其功績足已晉升,可是沒有太祖的緣,故不准他晉升,但趙普仍極力地舉薦,希望太祖能答應此事。太祖惱火了,便向趙普生氣的說:「如果我不批准你怎麼樣?」
趙普回答:「刑罰是用來懲治惡人的,而賞賜是用來酬報有功勞的,這是古來一貫的道理;而且刑當應由天下民意來決定,並非陛下個人的權利,因此不能以個人的感情來擅自更改。」
太祖非常的生氣而離去,趙普也跟在後面,可是太祖一直閉鎖在官中不出來,趙普也一直站在官廷外等侯,最後太祖沒辦法,只好批准了這件事。
※ ※ ※
「道也者,天下為公也。」眾生心中若能不存私情,則可以一心推舉賢良人才以利益群生,雖然一時間自己尚未獲見,能有大富大貴及身份地位,但因為無私欲之德風典範,漸而左鄰右舍相互的見賢思齊,秉持賢能之才,彼此互相讚嘆、互相學習,共同增上緣。
君子載道,但因無私之德,為人處事必能對事而力求完善,凡處事與道德有所違背,雖是自家子弟,乃不寬己嚴人,理當責罰,絕不輕忽;倘若是外人,因而損折其事,必不因非親而予加重懲,反而能予以善導。如此一來,可得長才,能安穩民心,人事豈能不守之。
時下芸芸眾生,非常喜愛誇己、貶人,稍有絲毫影響之力,仍堅持留用自己子弟或親友,轉而排擠有能力、有真實才能者。然而自己堅持留用者,卻未必能勝出,造成良好的人才埋沒了,以此損人不利己之事敗德無道,天下人共同恥笑之。有德之君子們,完全秉持愛國愛民之精神處世,因此,普天之下只要有能力者,只要品格高尚者,君子總是能夠予以培育選拔推舉。仁人君子以德立人,不以親疏而分別,於是事能臻善,物可臻美,此乃導化人心以興仁之故,天下無不推崇之,無不效法之。
凡世上欲使地方人人敬重,則必定先自身無私、家庭無私,以德服人,拔賢出萃,事事以福利群生為目的,行之有年,德自重,譽自深遠,以成威望也。
寶德雜誌124期-述論:無私載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