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哀公向孔夫子請教,問:「夫子,是聰明有才智的人比較長壽,還是心地仁慈、厚道的人比較長壽呢?」
孔子回答道:「是這樣的。人有三種死,並不是他壽命到了,而是自己折損掉的。比如起居沒有定時,飲食沒有節制,時常讓身體過度疲勞或無限度地放逸。這些都是因自己不懂得愛惜身體,使身體受到損傷,這樣,疾病就可以奪去他的性命。
第二,居下位的人卻無視君王,以下犯上;對於自己的嗜好欲望,不肯節制,貪求無厭。這樣的人,刑罰也能奪去他的壽命。
再者,人少卻去冒犯人多的人;自己弱小,卻還要去欺辱強大;忿怒時不懂得克制自己,意氣用事;或者不自量力,不計後果地行動。這樣,刀兵戰事就可以讓他夭折。
像這三種情況:『病殺、刑殺、兵殺』,是死於非命,也是咎由自取的。而仁人廉士,他們行動有節,合乎道義,喜怒適時,立身行事有操守,懂得培養自己高尚的性情,這樣他們得享長壽,不也是合乎道理的嗎?」
※ ※ ※
一般而言,一個人十五、六歲以前造業不多,故若生有頑疾,則皆是宿世惡業所造成。十五、六歲以後所生之疾病,除極少數因風寒失調所致外,多是個人不良習氣或是缺乏道德造成,而不是缺乏營養。
現今的西醫,把人體看成由無數細胞所組成之個體,因此,當一個人生病時,醫生就將人當成物質來治療。照理說,若使用了正確的處方,病人應該就此痊癒,然而事實卻非如此,因為西醫忽略了「魂」(佛教曰:神識)在人體中所扮演的角色。
儒家講仁、義、禮、智、信五常,佛家講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為五戒,中醫講五行木、金、水、火、土,對應五臟肝、肺、腎、心、脾。就以腎臟而言,人守好不邪淫的戒,不要常有男女欲望念頭的欲,腎臟就會比較健康,一個人若內心不慈悲,不守信,愛發脾氣,不孝父母,頂撞長輩,邪思邪念,五臟就會不調而出問題。
現在人重養生,都是從物質上著手,例如要補充維他命、礦物質、鈣質……等等,若是愈補身體愈差,長期沒有效果,那就不是營養的問題,而是心出了問題,道德出了問題。此時就要懺悔,彌補過失,因為幾乎所有的病,都可以透過懺悔來治療。
人的養生,應該是吸收仁、義、禮、智、信的能量,把五戒做好,一個人具足這些能量之後,懂得仁慈、有義、知禮、理智、守信,遵守倫理道德,則身體自然能健康安泰也。
虛原雜誌第215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