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住與住心
蓮生/文
心住與住心,其實是同一義,也就是心於所緣堅穩而住。
《瑜伽論》說,「一切初得奢摩他者,皆先發生身息堪能,由彼引生身輕安時,其身便起廣大安樂。次由彼力心發妙喜,由依此故,心於所緣寂靜而住。」
這個境界,便是:
身生勝樂。
心發妙喜。
●
我(蓮生活佛盧勝彥)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這個體驗是非常真實的體悟,絕對不是恍恍忽忽的。
梵語的奢摩他,又名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止」。
我的文題是「心住與住心」,即是「止」也。
修「心住與住心」也就是禪定。其有三式:
一、繫緣守境止──繫心於鼻端或丹田等,使心住之。
二、制心止──隨心之所起,便制止之使不馳散。
三、體真止──若隨人心之所念,知一切法,悉由因緣而生,無有自性,則心不取諸法,心既不取諸法,則妄念自止,是體真而止息妄念。
●
禪宗的棒打,何也?
教「止」。
禪宗的喝斥,何也?
教「止」。
禪宗的公案、參話頭,何也?
教「止」。
這是我的細心去體會,完全是為了「依止拂妄,依觀證真」,我這個發現,是智慧通達,止於諦理不動之義意。
這「心住與住心」是空門,是真如門,是無為門,是無相門,是法性門,是寂然門。
當「修住心」止於一境,會變成──
煩惱斷。
離諸垢。
無疑惑。
此時是真「止」也。
●
就在「心住與住心」的時候──
我發覺,自自然然的,自己身中的「氣」,全部迴流到專注的「住心」之處,我證明了「身息堪能」。身息就是「氣」,由「氣動」產生了能量,這個「氣」就引生「輕安」。
這個「輕安」就是禪定的覺受。
至於「法味」呢?
我認為是「廣大安樂」,我曾寫出《禪定的雲箋》一書,指明是「氣息」通行在「脈絡」中,產生的極樂感覺,這種感覺是廣大、恆久、極樂的綜合。
是微妙的喜樂。
這一種「心住與住心」的「甘露法味」,絕不是局外人、門外漢所能臆測的,衹有自己確確實實走到那種境界,才能說得出來,這是多麼的安樂莊嚴。
●
我記得藏密紅教的祖師,諾那上師,曾經如此說:「最快最速的成佛大法是,心乘著呼出去的息,飛出去,就成佛了。」
其實諾那上師是說:
「成佛,無心而已。」
這「無心」二字,說來容易,做起來相當困難,「無心」是「住心」的更上一層樓,能「心於所緣寂靜而住」已非容易,何況是「無心」,「無心」便合於宇宙意識的心了。
合於宇宙意識的心,豈不是佛嗎?
金剛乘真佛宗的內修,依序是──
「心住與住心」。
「修習收放紅白二菩提」。
「運明點」。
「融化樂通達真如法性」。
「報身佛」。
「法身佛」。
這是我修習的心要口訣。
盧勝彥文集第102冊《甘露法味》心住與住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