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把人生得失和高官厚祿看透後,就辭官歸隱,找了一個幽靜的村莊,過起了無憂無慮、舒適自在的田園生活。
附近有一群書生知道赫赫有名的陶淵明就住在這一帶,非常興奮。他們都在想,陶淵明滿腹經綸,肯定有學習的技巧,於是一夥人相約找到陶淵明的住處,向他請教如何做學問。
見到陶淵明後,他們畢恭畢敬地行過師徒之禮。其中為首的一個謙虛地問道:「我們早就聽說您文采飛揚,學識淵博,對您佩服得五體投地。只是不知道您在學習上有什麼捷徑,還希望您能賜教!」
陶淵明聽後,不禁仰面哈哈大笑,語重心長地說:「學問哪有什麼捷徑可走?我只聽古人說過『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可見獲取知識的惟一方法就是勤學苦練。勤學則進,輟學則退!」
這群書生沒有達到此行的目的,以為陶淵明一定有所保留,不想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他們心中有所不滿,都在想:能夠成為一代名士,怎麼會沒有什麼秘笈妙法呢?
陶淵明見他們半信半疑,就走到門口的稻田邊,學生們也跟著出來。陶淵明指著田地裡的秧苗說:「你們看見這些秧苗在往上長嗎?」少年們左看右看,都搖搖頭說看不見。
陶淵明又轉身指著放置在溪水邊上的一塊磨刀石發問道:「你們看看這塊磨刀石,中間部分現在已經凹下去了,你們知道它是哪天變成這個樣子的嗎?」少年們又搖頭。
陶淵明接著說:「田裡的秧苗其實每天都在長大,只是我們無法用肉眼看見而已;磨刀石每天都有耗損,只是我們無法覺察出來而已。做學問也是如此,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以你們不能浮躁,只要每天都有收穫,日積月累就能大有長進,千萬不要希冀在一兩天就有顯著的效果。同樣的道理,如果稍有懈怠,知識就會像磨刀石一樣悄悄虧損。你們要切忌浮躁,腳踏實地去學,最終定有所成!」
俗話說:「三天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這是說從前讀書人有三天不讀聖賢書,煩惱習氣都起現行了。
※ ※ ※
古人曾云:「讀書所以明理也,明理所以達用也」反觀,今之青年學子,整日埋在書堆裡,置一切社會問題,國家問題,世界問題於不論不議之列,學而不能致用。誠可嘆哉?
觀現今社會一些犯罪的人,多數為青少年以及知識份子。嘆也!學歷之成就,方可使人辨別是非善惡嗎?可代表修持之高嗎?當今社會亂象,學識學歷中等者、高上者,還在做姦犯科,足以令人髮指。因出何來?凡塵俗事,利慾蒙心,五光十色,猿馬動之。故凡所有相之聲聲色色,都能左右意識而犯罪。
當知『讀聖賢書,所行何事?』-充實自己,識是非,明善惡,修其身,了其愿也。
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