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綿綿陰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


  有一天,無德禪師寫了兩句話,要他門下的弟子徒眾們去參究。那兩句話是:「綿綿陰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

  弟子們於是議論了起來。

  第一個弟子說:「明明兩個人走在雨地裡,有一個人卻不淋雨,那是因為他穿了雨衣。」

  第二個則說:「那一定是局部陣雨。有時候遇到這種雨,連馬背上都是一邊淋雨,另一邊卻是乾的,所以兩個人走在陣雨裡,其中一個人不淋雨,身上是乾的,那有什麼稀奇。」

  第三個弟子得意地說:「你們都說錯了,明明是綿綿的細雨嘛!怎可說是局部陣雨?那是有一個人走在屋簷底下。」

  就這樣,眾人你一句、我一句地,人人說得好像都有理,互相辯論個沒完。

  最後,禪師看看時機已到,就對大家說:「讓我來揭開謎底吧!其實,你們當中,都沒有一個人說得對!因為大家對「不淋一人」這四個字,執著得過分厲害,那當然只有爭論不休。由於各據有理,所以距離圓融的真理便愈來愈遙遠。其實啊,既是「不淋一人」,不就明白告訴了你,是兩個人都在淋雨嗎?」

※ ※ ※

  佛云:「欲成無上菩提,須離一切名相。」不但佛菩薩之法相必須離去而不執,就連佛所宣說之一切法義理諦都必須放下而不著,才不會產生法縛。

  眾生從聞法學佛到開始修持,尚有一段長時間之體驗,然後學悟,等到一件事情覺悟後,便要開始行持於日常生活上,這便是落實生活。人的一生當中,必須經過許多體驗及覺悟,集所有覺悟與實踐之體驗,才能成為佛的弟子,乃至阿羅漢或菩薩。

  在所有經教下,諸經書中,難免會有一些道學名詞,但諸名詞,不過是方便引導對佛道法義的認識及效法;但世間上總是有一些迷昧又愚痴的行者,一天到晚都在經書裡的(文字名詞上)追根究底,想要了解每一句的義思,像這樣的修者,實在是距離佛法甚遠,並且與成就愈來愈遠。

  因為行者把文字執著了,又將名詞的相持在心裡,不肯放下,像這樣的修行人,縱使非常熟識一切佛道名詞義思,終其一生,只不過是比別人多知道一些佛學常識罷了,與斷煩惱無關連。因為在追尋文字名詞解釋中,已無形的增加不少煩惱,並且與(息滅貪嗔痴)無關。

  一個學習佛道的修行者,終其學佛一生,只學到佛學與道學名詞的常識,亦成就不了菩提,只能等待來生再來重新修持。

  另外有一種修行者,雖然無法對佛學、道學名詞很透徹,但卻明白其經中真實義理而能活用,於日常生活上去實踐、去體驗來覺悟,雖然盡其一生對名詞文字相的了解不多,但因為肯放下執著,肯實際去行持,終其一生,亦能成就豐功偉業,登仙證果。

  修行者當知,經書歷歷不少朝代及地域與種族,在各種族及各國間,早已各翻譯符合本國及本種族能夠明白的經譯本,一種文字與一種譯本,只是要讓該領域的人民與修行者能夠方便懂而已,絕不能一直停留在追探佛學、道學的名詞相之中;對於名詞只要明瞭其意便可,無須在名相中鑽研,讓自己無法進入佛道義理之真諦裡。

  勉勵修道子放下無明,不要執著,不可執相,用心體悟驗證,進而能達見性之門也。

摘錄自寶德雜誌第37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