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槁木死灰

  郭文,字文舉,河內軹縣人。小時候喜愛山水,推崇遁世。三十歲時,每每遊覽山林,十多天才回家。

  郭文父母去世服孝期滿後,不娶妻,離家遊覽名山,經過華陰山崖,看到了石室裡的石函。洛陽淪陷後,郭文步行挑擔子進入吳興餘杭大辟山中荒谷無人之地,把木頭靠在樹上,上面搭茅草做了個小棚子,定居下來,四周也沒有圍牆。


  當時猛獸很兇,闖進百姓家裏吃人,而郭文獨宿十多年,卻毫髮無恙。郭文經常穿著鹿皮衣服,戴著葛巾,不飲酒食肉,靠種糧食、采竹葉果實、販鹽為生。


  有人給他錢少,他也賣給人家。後來人都認識郭文,不再使勁殺價了。郭文有吃不完的穀子,就送給窮人。別人送給他禮物,他只接受不值錢的,表示領了對方心意罷了。


  有猛獸咬死一頭大麂鹿擱在棚子邊,郭文告訴別人,別人就拿去賣掉,賺的錢要分給郭文一半。


  郭文說:「我如果要錢,自己就會賣掉鹿。我之所以告訴你,正因為我不要錢。」聽說的人都感歎不已。


  曾經有猛獸突然張口對著郭文,郭文沒有逃跑,看到猛獸口中有一根橫骨卡住了,就伸進手去把橫骨拿掉。第二天猛獸把一頭死鹿擱在郭文棚子前面。


  獵人經常到郭文家借宿,郭文摸黑出去為獵人挑水,沒有厭倦的神色。餘杭縣令顧颺與葛洪一起拜訪他,帶郭文一起回城。顧颺想郭文走山路或許需要皮革衣服,就送給郭文一件,郭文不要,告辭回山。


  顧颺派使者追送,使者把衣服強行放到郭文棚子裡離去,郭文也不說什麼,皮革衣服竟然在棚子裡爛掉,郭文也沒有穿。


  王導聽說郭文的名聲,派人把郭文請來,郭文不肯坐船坐車,挑擔子行腳。到了之後,王導安置郭文在西園,園中果木成林,又有鳥獸麋鹿,如同野生動物園。


  於是朝廷士人都來圍觀這個稀罕動物,郭文懶洋洋的散坐,旁若無人。溫嶠曾問郭文:「人人都有親人能享天倫之樂,先生為什麼要放棄呢?」


  郭文說:「我本來離家學道,沒想到遭到戰亂,想回家而無路,所以來這裡。」


  溫嶠又問:「食色性也,人餓了就想要食物,長大了就想要老婆,這是人自然的天性,先生難道唯獨無情嗎?」


  郭文說:「情由憶生,不憶所以無情。」


  溫嶠又問:「先生獨居窮山,萬一得病有個三長兩短,就會曝屍荒野,被烏鴉天葬,這難道不殘酷嗎?」


  郭文說:「土葬的也會被螞蟻吃掉,又有什麼區別!」


  溫嶠又問:「猛獸害人,人人畏懼,先生難道唯獨不畏懼嗎?」


  郭文說:「人無害猛獸之心,則猛獸也不害人。」


  溫嶠又問:「亂世不寧,百姓身不得安。如今起用先生來濟世,如何?」


  郭文說:「山野草莽之人,如何能濟世!」


  王導曾雲集賓客,絲竹並奏,試著派人叫郭文來。郭文雙目圓睜、目不轉睛,走進華麗的高堂,如同走在荒山林野。


  當時坐上嘉賓都大談玄理,郭文也常說不知來歷的玄話,天機莫測。


  溫嶠曾說:「郭文有賢人之性,而無賢人之才,是柳下惠、梁踦這樣的人物吧!」


  永昌年間,發生大瘟疫,郭文也病的奄奄一息。王導給他送藥,郭文說: 「命在天,不在藥。壽命長短天意使然。」


  郭文住在王導園中七年,沒有出門。一天郭文忽然請求回山,王導不聽。後來郭文逃回臨安,在山中搭草房居住。臨安縣令萬寵接他到縣城裡安置。等蘇峻造反,攻破餘杭,臨安卻唯獨得以保全,人都覺的很奇異,以為郭文知道天機。


  郭文從此以後不再說話,只是用手指揮表達意思。郭文後來病重,請求回山,想把屍體枕在石頭上,不想讓人安葬,萬寵不聽。


  郭文就二十多天不吃飯,也不瘦。萬寵問他:「先生還能活幾天?」


  郭文三次舉起手,果然十五天後逝世。


  萬寵將他安葬在居住的地方,為他哭喪、舉行祭禮。葛洪、庾闡都為他作傳,讚頌他的美德。(均俱《晉書》)


※ ※ ※


  云何「惱害」?以字義解:不因煩惱而害修行慧命。但是此戒不僅僅於此,實則廣泛包含因煩惱障所衍生諸多無益、有害之言行。


  修行者多知三毒需戒慎,緣於貪、嗔、痴,乃一切煩惱根;但是人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欲,捨此身之欲望,談何容易?縱然老僧入定,猶然受氣所使,因此如何「槁木無灰」?實需依賴嚴戒律己。


  在家修子除名利之韁索、血緣親情,以及男女情愛等縈心掛懷之外,仍然有繫念於此身之浮名(不論緇、俗俱皆涵蓋)。是以故,針對個人之缺失,「不惱害」即是針其所必要之戒。我宗修子或許可免於浮名之障礙,但身在紅塵,染著尤重,當需謹慎。


  末法時中,我佛遠去,所憑藉者,僅有「僧師」與「法本」,不似嚴師在側時,有啟迪教誨;更因身在凡俗,總有凡業需了;更因教法僅憑僧(本宗尚且無之)、法,實難啟迪行者,嚴加約制自身。因此本戒對於本宗修子,更如醍醐灌頂之必要,時時謹記。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四十、不惱害戒

2017年8月29日 星期二

無情無怨亦無冤

  出自《警世寶筏》

  情有不滿則怨,怨有不消則冤,故無情則不怨,不怨則不冤,無情則無怨亦無冤矣。


  例說:有王有星者,位列朝班,退休養老,盡全心於子女之教育,以成國器。


  子峻德,女韶華,二人均才華洋溢,奈因戰亂全家失散,韶華被江邊江月波收為誼女。亂平,全家變為廢墟,韶華只有忍辛耐苦,幫誼父撒網補魚,成為漁家女。


  某夜!船到江心,明月當空,月色皎發,韶華觸景傷情!吟起小調:萬里波平皓月明,滿船燈光照江城,自憐命薄孤舟穩,逢春草木枯又榮,一片冰心似水清……


  吟罷,被隔船周文淵公子聽到,使人要韶華過船見面談談,韶華不肯,後來因誼父之勸,隨誼父過船與周公子見面。


  周文淵見韶華美色,有如嫦娥,欲想妻之,一見面就有此念,未免大過唐突。於是在船行駛中,將韶華誼父推入江中,韶華甚為傷心,周文淵藉此獻殷勤,並安慰乃不慎所致,並替之安排葬禮。


  後來藉機獲得芳心,金屋藏嬌,如此過了數月,周文淵乃是風流成性之人,認識一位元洋美女,同住一巢,韶華一氣之下,跳樓身亡。


  後來就因為如此,屋內白天鬧鬼,乃韶華心有不甘。洋妞卷款潛逃,文淵亦因而精神恍惚,不久咬舌自盡,此乃怨冤之報也。


  現今世人當以此為借鏡,凡事不可風流亂來,以免最後遭殃,造罪造業,醒明、之。


※ ※ ※


  世間人總易墮落迷茫在情愛,這倒是容易形成感情糾紛,也易使人心陷入痛苦深淵。 


  時下男女甚多對感情一事不能始終如一,男的不是背著另一方在外拈花惹草,背著欺騙感情,而女者則是較易沈迷在另一方的金錢,出門要享有特別的照顧,如不是所想易犯下暗中另找一個男人腳踏兩條船,此等事件在今社會時以發生。更有那已婚男女也是易犯背著夫家或背著妻家另尋他歡,社會的亂象非是社會問題,乃人心已變得非常嚴重,生病到快無藥可救。 


  世人啊!人倫綱常尚必有其存在必要,男女之間情愛是要有信有真愛,不是用任何金錢可論定,而已婚的男女眾更要信守夫婦綱常,如能信守不偏離,那自然不會有任何邪淫邪妄邪念,無以上等邪思與作為,那社會怎會有這麼多的亂象呢?希世間人能多反照自心莫自落罪業深淵。


慈聖雜誌125期

尋找替代的鬼

蓮生/文

  有一棟大樓,住著一位通靈的老媼,她一向能看見鬼物。


  她說:


  「鬼物實有。」


  有一天晚上,她看見大樓的圍墻角落,有綠色的閃爍的光。是慘慘然的綠色。


  她仔細看:光中是一位斷頭斷腳的鬼,頭雖斷,但仍連著皮。腳雖斷,但,仍一拐一拐的接近大樓正門。


  斷頭鬼,七孔流血,竟然走入大樓的中庭。


  過一會兒,就不見了。


  老媼沒有恐懼,她分析,這個「跳樓鬼」恐怕是來找「交替」的。


  因此,她決定要救大樓的某一個人,她要預防大樓有人跳樓。


  老媼找保全總幹事:


  「我們大樓會有人跳樓!」


  保全說:


  「不要胡說!」


  老媼說:


  「我看見跳樓鬼在中庭,祂正在等交替!」


  保全說:


  「你黑白講!我們大樓怎麼會有鬼!」


  老媼說:


  「我們可以在佈告欄,電梯口,多貼幾張『自殺防治中心』的電話。」


  保全說:


  「沒事,貼自殺防治中心的電話幹什麼?」


  老媼說:


  「可以防治人自殺啊!」


  保全說:


  「沒有人自殺,亂貼自殺防治中心的電話,會讓人笑話。」保全總幹事不幹。


  老媼嘆氣,無可奈何。


  隔了約一星期。


  大樓真的有人跳樓,是住在十二樓的住戶。


  一對夫婦吵架。


  男主人懷疑妻子有外遇。


  妻子自言清白。


  一念之差,竟然從住戶的陽台一躍而下,跌入中庭。


  「碰」的一聲大響。


  死了!


  當然頭殼開花,全身骨折,慘不忍睹。


  全大樓的住戶,人人震動。


  老媼說:


  「我講的,一定準,可惜就是有人不信。」


  又有一次。


  老媼看見同一層樓的鄰居,家門口聚集了一群鬼,似乎在迎接某一個人。


  探聽一下,果然。


  隔壁鄰居的老頭子,昨夜心臟病發,死了!


  我說:


  現代社會,鬼仍然有「尋交替」的嗎?我答有之。這是鬼趣之一。


  又,鬼何能知之,有人會跳樓,我答鬼仍然有通力,只是通力不大而已。


  交替之事,我有一事證明:


  有一學生,在西雅圖某溪游泳,遭溺斃。


  我通靈:


  「遭四男一女捉去矣!」


  問住在溪附近的人家。答說,一年前,有四男一女,同在一處游泳,溺斃於此。


  四男一女溺斃的地方,也是學生溺斃的地方,如此巧合。


  聽者,悚然。


盧勝彥文集242《怪談一篇篇》尋找替代的鬼

2017年8月27日 星期日

把人看扁

  被狗吠的人,不一定是賊;留長鬍子,也不一定是藝術家。

  但有了「偏」見,就會把「人」看「扁」了?


  也許你也聽過這則故事..


  有兩個女人,坐在同一張桌子喝飲料。


  其中一個,把雨傘靠在桌邊,另一個在喝完飲料時,迷迷糊糊的,順手拿起雨傘就走。


  雨傘的主人大聲叫說:「喂!妳拿了我的雨傘。」


  前面那個女人一臉尷尬,紅著臉向對方道歉,說是忘了自已沒帶傘,一時誤拿。


  這件事,讓她想起需要買把雨傘,順便也買一把給孩子,於是她便去買了兩把。


  回家的路上,她正巧又跟之前那位雨傘的主人坐在同一輛公車上。


  雨傘的主人注視著那兩把雨傘,說:「我看妳今天的成績還不錯嘛!」


  人們在判斷別人時常有一種傾向,就是把人概分為「好的」或「不好的」兩部分。


  當一個人留給人的印象是「好的」時,人們就會把他的言行舉止用「好的」角度去解釋。


  反之,如果一個人被歸於「不好的」的印象時,那麼,一切「不好的」看法都會加在他的身上---這種現象稱之為「月暈效應」。


  意即當人們看到月亮的同時,周邊的光環也會被注意到,當一個人的「印象確立」之後,人們就會自動「印象概推」(HaloEffect)將第一印象的認知與對方的言行聯想在一起。


  幾乎每一分鐘、每一件事,我們都依憑著過去所得的知識、經驗在作判斷。


  比方,我們常聽說(或認為):「生意人都很狡猾」、「女人都是爛駕駛」、「男人都很不衛生」、「猶太人都很吝嗇」、「美國人都很浪漫」.......等等。


  此後我們心中就會建立一套刻板的印象,並用這個「成見」去解釋或評斷周遭的人事物。


  有一則故事,大意是這樣的:有一位先生初到美國不久,某個早上到公園散步,看到一些白人坐在草坪上聊天、曬太陽,他心想:「美國人生活真是悠閒,有錢又懂得享受生活。」


  走了不久,又看到有幾個黑人也悠閒地坐在草坪的另一邊,這位先生不禁想到,「唉!黑人失業的問題還真是嚴重,這些人大概都在領社會救濟金過生活。」


  哈茲立特有句話:「偏見是無知的孩子。」


  說得一點都不錯,「人」「扁」為偏,人一旦有了偏見,就會把「人」看「扁」、看「偏」了。


  大多數的人並不了解你,你也不完全了解這些人,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該輕易地去論斷他人,當然也不必在意別人的論斷。


  因為,每個人都可能扣錯第一顆釦子不是嗎?

刀割得悟

  昔日,南京有一位姓張名謨,官居校尉之職。有一日聖上命他監斬罪犯,張謨在磨刀時,不覺誤傷自己手掌,血流不止,疼痛難當。

  張謨心中悔悟,吾平生殺戮太重,雖犯人受罪刑,於心何忍,雖然官受校尉,其性本向善,時常供佛齋僧,遂自悔悟。


  乃作偈曰:


  百歲光陰似水流,殺人償命幾時休


  不如辭職歸山去,好念彌陀得自由


  張謨就入朝辭官,將家業金銀財產,盡喜捨入寺,尋訪明師。行到紫雲山宗福寺,有一位祖師,開堂說法。


  張謨看見心中大喜,即跪下拜求,將金銀置在頭上,口稱姓名,欲拜為師,弟子願要持齋修行。


  祖師答曰:「爾官居校尉,殺戮太重,此金銀錢財乃是罪業之財,吾卻不用。」就退他回家。


  張謨出來乃嘆曰:「吾因前生失修,今生無緣,並無怨恨之心。」等候數月,又來求拜祖師,扔閉門不納。


  張謨就向大眾言曰:「吾雖然殺戮業重,合應自作自受,虧得我九玄七祖受累地獄之苦。」張謨兩眼流淚,心中哀切懇求,大眾看見張謨果有實心哀求大眾,就替他懇求師父,收他為徒。


  祖師見此無義之財,以致不受,就將此銀,買辦香齋果品油香燭,齋僧供佛,方能脫了業債。張謨與大眾一齊跪下,懇求師父帶他懺悔冤愆。師父即命張謨,往寺邊栽種梅樹一棵,付予爾照管,三年不許你懶惰。


  張謨即行到寺邊,栽種梅樹一棵,自此照管梅樹,日夜勤照顧,勞力栽培。不覺有三年間,梅樹成林高大。張謨即往寺中,對師父言曰:「現今梅樹茂盛,高大成林,較子弟如何?」


  師父荅曰:「你在此受苦功有三年,功完果滿,隨你自便而去。」此時張謨信受奉行而去。行到半途遇著大江,有獨木橋就不能得過,既回轉寺中、遂問師父曰:「弟子行有數里,遇看大江有一獨木橋,不能過去。」


  師夫答曰:「你可以從來路而去。」此時張謨被師父指點,醒悟知機,悟知前因,行到大江,賴獨木橋方能得過去。


  張謨作偈曰:


  百歲光陰一剎那,我脫塵勞為磨刀。


  經中玄妙來指點,急早修行念彌陀。


  感蒙祖師收容我,不辭辛苦不辭勞。


  直點歸家本來路,獨木橋上離南柯。


  張謨作偈以畢,轉回家中,加進修行,後修成正果。


※ ※ ※


  人生在世,不過幾十春秋,在世若不知修身養性,行善立功德,一旦無常,三寸氣斷,則墜落地獄,受六道輪迴之苦,再轉世時,不一定再轉生為人,所以說:「人身難得。」今世能為人身,乃前世功多過少而得人身者也。否則若輪迴畜道,豈能得為人身?既得人身者,應知人身之可貴,致力修持「大道」,以避輪迴。當知自古以來,諸天聖佛仙神都是由凡人修成,所以要珍惜既得之人身。


  修「道」是改善人生的標的,以免陷於罪惡的深淵。因而修道應先修人道為主,首須自己淨化,否則自己尚在泥淖裡,是不可能高瞻深通的。所以世人學道,是離不開人生,人生的過程都是修道的表現。由下而上,由淺而深可也。


  人世間,完全在變中,由襁褓孩提,少壯、衰老,是什麼樣子?相信一定是模糊不清的,甚至自己以外的事、物、環境,也是隨時在轉變著。所以說:人生是假的,真假是一個,「假」是屬於後天的,「真」是屬於先天的,由此應借後天之假,以修先天之真,此乃是修道之旨要也。


  天道真理,即「性命」雙修也。修性者,養性也,真養本來之善性,俾使靈性光明,所謂內聖之果也。修命者,修身是也,修身不作惡事,不屐邪徑,無貪無欲,多行善事,造功立德,即外王之功也。所以修天道者,可解脫人世間的一切煩惱,內聖外王既就,就可歸真返璞也。


禪化闡道篇第四篇-人身難得,借假勤修

2017年8月26日 星期六

情緒主人

  有天,佛陀行經一個村莊,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對他說話很不客氣,甚至口出穢言。

  佛陀站在那裡仔細地,靜靜地聽著,然後說:「謝謝你們來找我,不過我正趕路,下一村的人還在等我,我必須趕過去。不過等明天回來之後我會有較充裕的時間,到時候如果你們還有什麼話想告訴我,再一起過來好嗎? 」


  那些人簡直不敢相信他們耳朵所聽到的話,和眼前所看到的情景:這個人是怎麼回事!


  佛陀的弟子問曰:「世尊,難道你沒有聽見他們說的話嗎?他們把你說得一無是處,你卻沒有任何反應! 」


  佛陀說:「如果有人毀謗我,毀謗我的教義,或是我的弟子,不要因而沮喪或煩亂。因為這樣的反應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害。如果有人讚美我、我的教義或我的弟子,不要因而過份歡喜得意,因為這樣反應會妨礙了正確的判斷。一個修行人的情緒己經不再被別人所控制,他們才是自己的主人,根據自己而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在反應。」


  一片孤雲從山谷中飄出,它的去留亳無牽繫。


  一輪明月高掛在天空,人間的喧鬧恬靜和它亳不相干。


※ ※ ※


  寬心待人愛心為物,這都是仁者之德,世人甚易因一時之快,無法當下體悟到心念作為之對錯,此是心迷矣。


  一般世俗人,很多皆因週遭所面臨事物,產生自我心念難以把持住心平氣和,甚多是性情氣躁,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如此之人易損自身健康更傷己心。需明:火燒功德林道理,也要知道一個品德好的人是不會見境起心而動,見事物不迷惑動心,如如不動,清靜自在的心,這個就是德者仁者品性。


  修道是從這大染缸中參悟覺悟,能從箇中了悟,這種修行人才能算有所略成,入聖賢之境不遠。


慈聖雜誌139期

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

遮風擋雨

蓮生/文

  我讀書。


  有一天,宗智禪師提斗笠出門,雲巖禪師指斗笠問:「用這個作什麼?」


  宗智禪師答:「有用處。」


  雲巖再問:「遇黑風猛雨來時如何?」


  宗智答:「覆蓋著。」


  雲巖又問:「他還受覆蓋嗎?」


  宗智答:「雖然如此,且無滲漏。」


  (問答只到此為止)


  我讀了兩位禪師的對答,覺得有意思,第一個問,斗笠作什麼?答遮風擋雨。


  第二問就有意思了,「他」可指斗笠,也可指「真如」,還受覆蓋嗎?宗智禪師回答很妙了,雖然如此,一點滲漏也沒有了,我認為無滲漏,即煩惱漏盡也。


  眾生皆有煩惱。


  我們修行人,正是明心見性,自主生死,斷盡煩惱習氣,達到「真如」。這和遮風遮雨的一般人可大不相同了。


  斗笠是遮風遮雨。


  斗笠若指「真如」,那就永斷生死煩惱,一切處無心,是諸佛子了。


  坦白說:


  我修密教已達身無漏,要達心無漏,我直接說:「先須除去執著,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一切事來無所受,這就達無心了,如此煩惱生死漏盡。」


  寫詩:


  眾生的世世代代

  漂浮在生死的苦海
  讀一讀二位禪師的對話
  斗笠還覆蓋嗎
  人間的煩惱人人都還在
  有幾個人懂隨風的腳步走
  幾個人隨我的腳步走
  幾個人煩惱不戴

盧勝彥文集172冊《隨風的腳步走》煩惱漏盡

天佑善人

  出自《閱微草堂筆記》

  滄州劉士玉舉人家有間書房,被狐精所佔據。這狐精白天同人對話,擲瓦片石塊擊打人,但就是看不到它的形體。


  擔任知州的平原董思任,是個好官吏,他聽說這件事後,就親自前往驅除狐精。


  正當他在大談人與妖路數不同的道理時,忽然屋檐頭大聲說:「您做官很愛護百姓,也不撈取錢財,所以我不敢擊打您。但您愛護百姓是圖好名聲,不撈取錢財是怕有後患罷了,所以我也不躲避您。您就不要再多說了,以免自找麻煩。」董狼狽而回,好幾天心裏都不快活。


  劉有一個女佣人,很是粗蠢,獨獨不怕狐精,狐精也不擊打她。有人在與狐精對話時問起這件事,狐精說:「她雖然是個低微的佣人,卻是一個真正孝順的女人啊。鬼神見到她尚且要斂亦退避,何況是我輩呢!」劉於是叫女佣人住在這間房裏,狐精當天就離去了。


※ ※ ※


  太上曰:「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
 

  善人一生所行的善事,下順人心,所以世間的人都恭敬他;上合天理,所以天道的神都保佑他;使富貴長壽康寧的福報,和居官受職的財祿,都跟隨著他;使他能夠不用去求自然就有;許多的邪神厲鬼,都遠離他、避開他,不敢侵犯他;而聰明正直的神靈,冥冥之中都在保衛他、幫助他。

  「人皆敬之」,善是人的本性中所本有的天性,只要一觸動,便會有所感應;雖然是愚夫愚婦,若是聽到了一件善事,大家必定都會稱揚讚嘆;任憑你是如何的窮凶極惡,見到了善人,也是不敢侵犯他啊!這是因為良心發現,自然就會能夠產生自制的力量而有所不為。這裡為什麼說大家都尊敬善人,一定是這個善人的道德,真正有可敬之處,所以沒有一個人不尊敬他啊!
 

  「天道佑之」,天道是無偏無私的,但是常常會與善人感應道交;而且善人也不需要說些什麼,上天就會很巧妙的回應他;天神也不需要善人的召請,就會自動的來保佑他啊!只要我果然真有善心善行,就能夠感動天神,不管我在那裡,都一定會得到天神的保佑啊!因此只要自己能夠努力的盡人事,誠心不間斷,這樣的堅持到底,終究能夠感動上天的。救劫經說:「一心如此,聽命於天」,可見善人行善,是不能夠有一絲毫將迎希求的心啊!宋朝的朱子也說:「天地是一無所為的,只是以生養萬物為天地的心啊!人若是能夠念念都在利人濟物,他便是天地啊!因為這種人的所作所為,都與天心相合,上天怎麼會不保佑他呢?」

  「福祿隨之」,聖賢人和君子,他們的語言善、行為善,心中的一團和氣感召了上天,自然就會有吉祥的瑞應和福報跟隨著他們。詩經上說:「樂只君子,福祿申之。」就是福祿隨之的說法啊!


  「眾邪遠之」,邪正是不兩立的,正所在的地方,自然邪就不能容了。譬如太陽一出來,則冰雪自然就會融化。李吉甫說:「神明喜歡正直,一個人若是能夠守住正直,就會得到神明的保佑;而妖魔鬼怪是不能夠勝過一個有德行的人的;但是如果失去了德行,則妖魔鬼怪就會興盛了啊!」這也是自然的道理。


  「神靈衛之」,神與人都是同一個道理,一般人所尊敬的人,神明也會保護他,這就是所謂的:「道德修養很高的人,鬼神都會欽服。」

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

依法不依人

南海古佛 降
                                       

詩曰:
 

聞人說法貫昔今  流水行雲情又殷
若是所言離正法  如何彼岸指迷津
 

聖示:吾今日降著:「經典的智慧」
 

  修行第一要務是「親近善知識」,但在親近善知識之前,不要盲目依附著大師的名氣,而是應該先多方了解認識,否則,一旦建立深厚的師徒之情,就很容易落入「依人不依法」的窠臼。

  《雜阿含》第八三七過患經中記載,世尊告訴諸比丘:「若以人為信仰對象的話,會生五種過患。


  第一個過患,當所追隨信奉的人,因為他的所作所為違背了戒律,被眾人所遺棄。這個盲目的追隨者就會這樣想:『此是我師,是我所敬重的人,而眾僧卻遺棄他,我以後再也不要進入這間塔寺。』假如不再親近塔寺的話,就不能恭敬眾僧,不恭敬眾僧的話,就無法得聞正法。不學習正法的話,就會退轉、失去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


  第二個過患,當所追隨信奉的人,因為他的所作所為違背了戒律,卻又不接受僧團的舉罪,而被逐出僧團。這個盲目的追隨者就會這樣想:『此是我師,是我所敬重的人,而眾僧卻舉罪他,我以後再也不要進入這間塔寺。』假如不再親近塔寺的話,就不能恭敬眾僧,不恭敬眾僧的話,就無法得聞正法。不學習正法的話,就會退轉、失去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


  第三個過患,當所追隨信奉的人,持衣缽到外地去參學、教化的話,則這個盲目的追隨者就會這樣想:『我的師父不在僧團裡,他既然不在,我就沒有學習效法的對象,所以我就不必再進入這間塔寺學法了。』假如不再親近塔寺的話,就不能恭敬眾僧,不恭敬眾僧的話,就無法得聞正法。不學習正法的話,就會退轉、失去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


  第四個過患,當所追隨信奉的人,已捨戒還俗。這個盲目的追隨者就會這樣想:『那些法一定是有問題的,我的師父已捨戒還俗,我也不要再進入這間塔寺學法了。』假如不再親近塔寺的話,就不能恭敬眾僧,不恭敬眾僧的話,就無法得聞正法。不學習正法的話,就會退轉、失去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


  第五個過患,當所追隨信奉的人,身壞命終時,這個盲目的追隨者就會這樣想:『我的師父已經命終,我就沒有學習效法的對象,所以我就不必再進入這間塔寺學法了。』假如不再親近塔寺的話,就不能恭敬眾僧,不恭敬眾僧的話,就無法得聞正法。不學習正法的話,就會退轉、失去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


  因此之故,諸比丘們!當如是學:『我當成就於佛不壞淨、法不壞淨、僧不壞淨、聖戒成就。』」


  從經典上所記載可知,如果敬信人,當此人有違期望而犯戒,或是做出不合乎道德的事情時,則景仰者的信心會退失或退道,因此應該信奉佛陀、正法、僧團、戒律,才不會讓「感性遮蔽了理性,信仰障礙了事實」,離正法愈來愈遠。


編者註:根據《阿含經》諸多經文,「皈依僧」是皈依「聖僧眾」,而不是指皈依單一個人,如此才能有對三寶生出淨信,不會受單一個人的破戒或不良行為而動搖,成就四不壞淨。


經典的智慧- 第廿一章   過患經
  

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羅織罪名

  道光乙巳丙午年間,江南發生一起搶劫殺死官員的大案,長期未破。上級重金懸賞捉拿。有人來報,說盜首隱藏在江北裏河一帶。

  蘇州撫台派一名司馬和一名縣令前去,會同地方官緝拿查辦。不到兩月,報稱已捕獲二十多人,嚴加刑訊,都俯首認罪,全部處以斬首。公眾輿論不以為然,但那位司馬和那位縣令因破案有功而得到上級獎勵。


  不到兩年,那位縣令被委任為常州某縣令,到任僅七天,就無病突然死亡,死時似乎見到了什麼。第二年那位司馬被提升為徐州守備,接到調令行至袁浦,也無病突然死亡,死時似乎也見到了什麼。


  兩人都是四十左右,年富力強,且都死在升官得意之時,人們都覺奇怪,認為是辦前案辦得太冤屈的原因所致。


  坐花主人說:「盜劫別人財物,國法所不容。抓捕殺頭,應當不算罪過。當官者,果真是實心為了國家利益而除莠安良,有誰能說不對呢!地方官吏根據案情進行搜捕,這是盡職奉公;對盜賊而言,這是情真罪當。盜賊依法而死,他怎麼敢仇視執法的官吏呢!


  然而,身為人民的父母官,不能教養所轄之民,以致窮困而成了盜賊,被捕而殺頭,內心本該有哀憐之情,不應感到高興。有仁慈心的人,甚至會感到遺憾。如果不是自己所管轄的範圍,而自己又不是專門負責的官員,又不是出於公心,只是一味想自己升官躍遷,而越境出錢購捕,即使贓真盜確,就是這一念私心,那盜賊就可以仇恨他!


  何況其中還有更多不符事實與不盡人意之處。或者張冠李戴,或者誣良為盜,或者僅是鼠竊狗偷,本不該死,卻多方羅織罪名而定以死罪。他們負屈含冤而俯首就死,這樣的人,死而有知,能不仇恨那些因此而升官進爵的人嗎!


  我三十年來所看到的,凡以這種辦法升官提拔的人,多半都是祝賀者還在家裏喜慶朝賀,而弔喪的人已來到門前了。因此之故,我就挑選了幾件比較明顯的事例,記述下來,作為身居官位者的儆戒。」


※ ※ ※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唯利是求,為物是重。暗鬥明爭,巧取豪奪,欲達一己之私,不惜造謠生非,橫掀無風之浪,假作仗義之人,擾亂視聽,以便名利雙收。罔顧損德傷身,猶稱才雄略勇,豈知天網恢恢,道理難容,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一旦時衰運倒,窮途末路,無常催命,方知悔恨已遲,空勞枉費,徒增冤繩孽索。鳴呼!白骨長埋,悲憤難平,輾轉追憶,已成泡影。既覺前非,及早回頭是岸,世煩俗慮,毋復再為貪戀。欲作解劫消災,當求補缺今時,善德何妨再種,佳果定可重收。


鐘道聖訓-鐘聲三界通

人鬼無別

蓮生/文

  據我所知:「我始終覺得人鬼無別!」


  有別的部份:


  人有形體。


  鬼無形體。


  人是陽,鬼是陰。人死為鬼,鬼死為人。


  如此變化來,如此變化去,故說:如夢似幻。


  說是做夢,正是。


  說是演戲,正是。


  人間有國家,人間有族群,人間有家庭,人間有個人。


  均在演戲。


  鬼亦有國家,鬼亦有族群,鬼亦有家庭,鬼亦有個鬼。


  均在演戲。


  大家想一想:


  說鬼是多麼的荒誕。


  那人沒有荒誕嗎?


  國家、族群、家庭、個人,那一個不是荒誕?


  我說:


  鬼界同樣亦紛紛擾擾,好似個人間一般,鬼同樣有善、有惡,同樣喜怒哀樂,鬼與鬼也一樣會競爭。


  人會競爭。


  鬼也競爭。


  大部份的鬼,都是比較畏懼人的,因為人有陽氣,鬼有陰氣,陰怕陽之故。


  鬼會干擾人,原因是:


  一、人入侵鬼域,鬼不安,所以變化來把人驅趕出去。


  二、鬼祈求人能祭拜祂,所以就現一現,秀一秀小神通,以求得人的祭拜與供養。


  三、鬼也有比較強的,一樣會橫行暴道,但,遇到陽剛的人,則退避之。遇到運氣低的人,則占舍他。


  四、人與鬼附身者,人得鬼神病,是運蹇的時候。也有互相利用,謀食,如乩童。


  五、有些厲鬼,是因在人間被欺凌,死時有怨氣及戾氣,請求神給於准證,出現在人間,報仇雪恨。


  以上是鬼作祟的原因。


  我說:


  人不迷鬼,鬼不迷人。


  人能遇鬼,人自召之。


  例如:


  一個人淫欲很強,淫鬼附之。


  一個人凶惡很強,厲鬼附之。


  一個人善心很強,善鬼附之。


  一個人愛錢很強,財鬼附之。


  一個人賭性很強,賭鬼附之。


  一個人暴戾很強,惡鬼附之。


  一個人怨心很強,怨鬼附之。


  自閉症的人,孤獨鬼附之。


  燥鬱症的人,毛燥鬼附之。


  這是唯人自召。


  我見,一位財主走過,有數拾名財鬼擁戴。


  我見,一位妖媚弄姿,揚花水性的女子,有許多淫鬼擁戴她。


  我見,一位好名位者,有數拾名利鬼擁戴。


  我見,正人君子,左右無一鬼。


  鬼之敢侮與否?全在於這個人的心念而已。


  我說:


  你不必問我,左右有無鬼?我可以如此告訴你,但問你的心,問心有愧,自然有鬼。無愧,則無鬼也。


盧勝彥文集243《荒誕奇談》人鬼無別

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待人謙恭.處事低調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菩薩  登台

聖示:修子精誠不息,勤行三施,力行五常,實是去妄止慾,動中取靜,建造功德之最佳法門。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真正的美,不是炫耀出來的;真正的德,不是傳揚出來的;真正的成功,不是吹噓出來的。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並不影響它聳立雲端;海不解釋自己的深度,並不影響它容納百川;大自然從不說自己的偉大,並不影響它孕育萬物。是以,子曰:「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遠哉!」


菩薩:天地孕育萬物,何其偉大。真正的學習者就像田野上的麥穗,麥穗空的時候,它總是長得很挺直,驕傲自滿;麥穗飽滿而成熟的時候,它則表現的非常溫順,總是頭低垂著,猶如謙卑之狀。


人生在世,待人接物,要有禮貌,也要謙卑,一定要明白低調做人的道理;所以,低調之人,處處謙卑,總是可以放低自己的姿態。


總而言之,真正成功的人,往往都很低調,真正的大成就者,往往看起來都很平凡。


陳生:謝謝恩師慈悲指導!


有一位禪師外出,遇到一個流浪兒,這個小孩很是頑皮,但也非常聰明,於是禪師把他帶回寺院。禪師對他百般呵護、關愛有加,並讓他當了寺院的小沙彌,禪師一邊關照他的生活起居,一邊因勢利導教導他做人的道理。


禪師看到小沙彌接受教導和領會的問題比較早,進一步教他習字念書,讀誦經文,慢慢地禪師發現小沙彌雖然聰明伶俐,但心浮氣燥,驕傲自滿,於是禪師決定點化一下小沙彌。


禪師送給小沙彌一盆含苞待放的夜來香,讓他在值燈的時候注意觀察開花的過程。


第二天一早,小沙彌欣喜若狂的抱著那盆花來上早課,並當著眾生的面大聲的說:「師父!您送的這盆花太奇妙了,它晚上開花,清香四溢,可是一到早晨,它又收斂起花瓣。」


禪師聽完小沙彌的解釋,點了點頭,用溫和的口吻說:「它晚上開花時,沒有吵到你吧!」


小沙彌興奮地說道:「沒有。它開放和收斂都是靜悄悄地。」


禪師說道:「哦!原來是這樣的。」


菩薩:花為什麼人人都喜歡看,因為花香、花漂亮。花如果不能展現花香、花漂亮,那人就不喜歡了。


人也是如此,要想人人都尊敬你們、歌頌你們,你們就必須把你們的內德、內在智慧展現出來。


禪師因勢利導的教導方式,但願諸子亦有所領悟。


謙恭處事是一種大智若愚的做人智慧,一方面適當地放低自己的姿態,可以使你們變得更可靠,另一方面才會更容易學習尊重,從而得到他人的接受與尊重。


陳生:一個人要求其人生有意義、有價值,不在生前的華麗、名譽與富貴,而是在死後的莊嚴、燦爛與光輝。


菩薩:是。《老子》曰:「死而不亡者壽。」死者,死去的部份,乃是物質性之軀體,死後歸土,雖是有形,但是會腐壞;不亡者,不會消失的部份,乃是稟承自然陰陽二氣所化為魂魄合成之靈體,雖是無形,但是永遠存在。


此一「壽」,可以依據修持而提升,乃是人能異於禽獸之處,也是神佛與凡夫差別的地方。
     

可。停筆。 吾退!

陳生:謝謝恩師指導!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節操養正氣 -第三十章  待人謙恭.處事低調

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

說法第一的富樓那

  世尊的眾多弟子中,有所謂的十大比丘弟子,他們在修行上各有成就,其中富樓那被公認為「說法第一」,在佛法的宣揚上貢獻良多。

  富樓那生長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富裕之家,他很有智慧,早早就知道人間的一切都會成空,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追尋永生的生命,所以他皈依了佛陀,發願要弘法利生。


  在世尊這麼多的弟子裡,很多人都很發心地布施、接引或宣揚佛法,但在度眾過程中不怕挫折與魔考,始終懷著一腔弘法熱忱的人卻很少,富樓那就是其中之一。


  有些同修在接引時遇到了挫折,難免會覺得洩氣,對接引的熱情大打折扣,甚至有人乾脆自修,只求做個自了漢。


  他們對富樓那說:「眾生實在太難教化了!我們這麼殊勝的佛法,在他們眼裡卻一文不值,即使伸出接引之手,他們也不屑一顧!所以還是算了吧!隨他們去!有緣者自然會來修。」


  富樓那聽了,知道他們的弘法熱情被眾生的冷漠所澆熄,便鼓勵他們說:「如果弘揚佛法是件簡單的事,就不需我們做了。正因為它是如此地艱難困苦,所以更不能懈怠。眾生之所以不容易接受佛法,是因為他們太貧窮了,就像乞丐一樣,當我們把這個如同金銀珠寶般的佛法送給他們時,他們很自然地會生出疑心,因為他們擔心我們另有他圖,所以才不敢接受,這是可以理解的。而我們更要以無限的慈悲心去接引他們,要莊嚴眾生,莊嚴佛國,這是我們身為佛陀弟子的責任。」


  富樓那就是如此精進,時常激勵身邊怠於行接引弘法的同修。


  有一天,富樓那對佛陀說:「敬愛的佛陀啊!請您准許我到輸盧那國去弘法。」


  佛陀對富樓那的請求感到很高興,但佛陀說:「宣揚正法、接引人們來修行,是修行人應該做的事,但你不一定要去輸盧那國,最好另外選一個地方。」


  富樓那問道:「為什麼呢?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弘法嗎?尤其輸盧那國從來不曾受過佛法的洗禮,所以我更應該要去呀!」


  佛陀說:「富樓那,輸盧那國是一個偏僻的小國,由於交通不便,文化未開,民風非常暴戾,治安也不好,外人入境,生命容易受到威脅,你到這樣的地方去弘法,難道不怕嗎?」


  富樓那回答:「佛陀!我很感恩您對我的愛護。不過,正因為輸盧那國是一個偏遠的野蠻國家,沒有人前去教化他們,所以我才非去不可。雖然我知道此行危險重重,但為了宣揚正法,我是義無反顧的,就請佛陀恩准我吧!」


  對於富樓那這種勇往直前的精神,佛陀非常讚許,但祂仍想試試富樓那的決心,就問他:「如果你去了以後,那兒的人不肯接受你,反而對你惡言相向,用難聽的字眼辱罵你,你怎麼辦?」


  富樓那毫不考慮地回答:「佛陀,他們只是罵我而已,並沒有打我,可見還不是很野蠻,所以我不害怕。」


  「如果他們用棍棒打你呢?」


  「這也沒什麼啊!他們只是打我罷了,並沒有用刀劍傷我。」


  「如果他們用刀劍傷你呢?」


  「這也沒關係,他們只是傷我,並沒有打死我。」


  「如果他們把你打死了呢?」


  「那我更要感激他們了!因為他們雖然毀了我的色身,但卻成全了我的靈身,對我來說並無大礙,可惜的是,沒有人繼續為他們宣說佛法了。」


  佛陀聽後大喜,說:「富樓那,你真不愧是我的弟子,從事弘法利生的如來家業,的確要有你這樣的精神。你可以到輸盧那國去弘法,我預祝你成功!」


  在交通不便的當時,富樓那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輸盧那國。輸盧那國地瘠人窮,民智未開,富樓那初到此地,幾乎無法展開教化。


  雖然在前來的途中,他已先學會了輸盧那語,但傳教光有語言還不夠,仍需其他的條件。富樓那很清楚,在這種文化落後之地,如果沒有善巧方便,人們是不易受教的,所以他決定先從改善他們的生活開始。於是富樓那便當起了人民的健康褓姆,為他們治病。


  不論病人是住在多麼偏僻的地方,即使要翻山越嶺,富樓那都會趕去。一段時日之後,他便與那兒的人建立起深厚的情誼。


  另一方面,富樓那也教他們耕種的技巧,並在生活中不著痕跡地傳播佛陀的教化。沒多久,輸盧那國的人民幾乎都皈依了佛教。


  從這個故事可知,自從佛陀創立佛教以來,「接引」就是每位佛弟子的責任,雖然容易遭受挫折,但我們不可因此而退縮,應效法富樓那這種不怕拒絕的精神。


  至於如何才能順利地接引,就是要運用善巧方便,哪怕對方是個未開化的野蠻之民,只要接引得法,自然水到渠成。


  另外,富樓那對弘法的那股堅固不退之心,以及為法忘軀的精神,正是「無我」的表現,也是每一位修行人的學習榜樣。


※ ※ ※


  道修無止盡,凡在道場中修行人皆需有念悉眾生苦,用己修來啟發那些未覺悟之人,效法諸佛菩薩悲願廣渡有緣眾生,這才不失修行。


  修行人不能有只顧自己修證,不能只顧自己了脫,如此也只是自了漢,難成就佛果,應明一人成道,千人飲水道理,能自我精進而漸次順應因緣來開導未入道場修行人,這才能發輝佛菩薩慈悲大願。


  今時社會科技發達,雖有諸方便與殊勝讓世人聽經聞法,但因人處於這誘惑人心社會,身心靈難免不受到影響,故這時身處於道場修行人可就非常重要,因為修行人揹負著佈法宣揚使命,將本身在道場中所學習與了解,運用來教化這些未開智之人,諸佛菩薩就是要道中修行者代天宣化,齊渡有緣回歸本位。修行人的重要性可見,吾深期修行人自勵精進時也不要忘記那些有緣眾生。


慈聖雜誌-第一五三期

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

一便士的罰款

  在英國最高法庭外,有一個修鞋舖。

  這天,一個衣冠楚楚、看起來就是成功人士的中年人站到修鞋舖前,恭恭敬敬地問老鞋匠:「您還記得我嗎?」


  老鞋匠仔細看看他,搖了搖頭。


  中年人激動地說:「老先生,我永遠也忘不了您,如果沒有您,就沒有我現在的成功。」


  原來老鞋匠一直有個習慣,每當法庭有案件要審理時,他都會關掉自己的修鞋舖到旁聽席上旁聽。


  十年前的一天,他看到一個渾身酒氣、衣冠不整、愁雲滿面的年輕人被帶入到法院中,從衣著上來看,這個年輕人是窮苦家庭的孩子,他犯下的罪行不過是酗酒鬧事這類的小事。


  按照英國法律規定,通常酗酒鬧事的案件只要繳點罰金,就能保釋,也不會留下任何犯罪紀錄。但是有些窮苦家庭出身的孩子,往往沒有保釋金,就只能在監獄裡老老實實待上半年。最重要的是,還會留下案底,將來找工作什麼的都會受到影響。


  老鞋匠不忍心看到一個大好青年因為一點錢的原因而落得這麼悽慘,他對法官說,願意替年輕人交保釋金。


  年輕人愣了,法官倒是習以為常。做為老相識,他給老鞋匠謀了個福利,不僅不收他的錢,還跟他說,可以三週之後再來審理這個案件。


  法官之所以不驚訝,是因為老鞋匠不是第一次這麼做。他常常拯救那些窮苦人家的孩子,把他們帶回去教育。法官甚至覺得,這個目不識丁的老鞋匠比自己還要懂得國家法律的精隨——法律的目的是教人而非懲罰。


  三週後,老鞋匠帶著年輕人來到了法庭,年輕人看起來煥然一新,剪短了頭髮,眼神裡不再是茫然的色彩。


  老鞋匠拿出年輕人這三週的表現報告給法官看,他在這三週中無償替社區做服務,幫助老人、孩子,給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他的表現報告上密密麻麻地簽著社區人員的名字,他們都為他作證,在這三週裡,他確實做了很多的好事。


  法官欣然撤銷對年輕人的控訴,象徵性地收了他一個便士的罰金,告誡他從此以後不要辜負老鞋匠的期望,回歸社會好好勞動、工作。


  年輕人聽從法官和老鞋匠的指教,努力工作為自己打拼出一個未來,他帶著大量的現金來了,想報答老鞋匠。


  可是老鞋匠拒絕了他:「孩子,很高興看到你的進步,但是我還是要留在這裡,我將來還會遇到和你一樣情況的孩子,如果能影響你們的人生,哪怕一點點,我都會很欣慰的。」


2017年8月17日 星期四

自淨其意

蓮生/文

  曾經有位弟子,悄悄的供養一筆錢,對我說:


  「請師尊教我大神通感應!」


  我回答:


  「在我這裡學佛,是學自淨其意,不是學神通。」


  弟子說:「佛不是有神通嗎?」


  我答:「佛是有神通。但有神通的不一定是佛。」


  我告訴他,鬼亦有神通,邪神正神都有神通,魔亦有神通,外道亦有。神通只是學佛修道的偶然顯發的現象,可以說是附屬品,不可執著,才不會出錯,走了岔路。


  如果專修神通,很容易「貪著其境」,妄念產生出來,於是入了迷惑,最後必將墮入邪魔外道之中。貪著各種神通感應,離佛陀的教化,將愈來愈遠,成了魑魅魍魎。


  那佛陀到底教我們什麼?


  仍然是那一句老話: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我寫作了百五十冊的書,認真的說來,千百萬文字,總歸四個字是:「自淨其意」。


  密教的三業轉三密,身密、口密、意密。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就是「自淨其意」啊!


  修心,自淨其意,就成佛。


  只學神通,就成魔。


  修學「真佛密法」的行者,要細心分辨之!
 

盧勝彥文集154《智慧的光環》自淨其意

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

忙碌一生

  從前有二兄弟,哥哥經營事業財富無量,弟弟則慕道出家,精進修行得證阿羅漢。

  弟弟為了要渡化他的兄長便常去勸他兄長修行佈施種福,世間財物一切皆空,一旦無常命盡,財物俱屬他人,宜佈施種福作為來生的福慧資糧。


  其兄長說:「弟弟,你的話非常正確,但我現在正在增設工廠,連吃飯都沒空,佈施修行暫緩,以後再說吧!」其兄長常以事業繁忙為由來推辭。


  不久之後,其兄長忽然罹患重病而死,幾年之後其弟弟想要了解其兄長投胎何處,便展開道眼觀察,結果在畜牲道中看見其兄長投胎為一隻大牛,正馱著一輛滿載貨物的牛車,因道路崎嶇,車輪陷入泥濘當中。


  大牛正奮力掙扎,但駕駛非但不憐憫,反而用鞭子猛抽,大牛非常痛苦氣喘不息,心裡感嘆著:「這種痛苦無法脫離。」


  阿羅漢看了之後非常難過,就用神通飛到大牛的旁邊,對著大牛說他以前常勸其兄長的話:「賺錢要緊,佈施修行暫緩,試問忙碌一生為了錢財的結果如何呢?」


  大牛聽了之後低頭流淚,非常羞慚,就此絕食而亡,而大牛就因受其弟弟已證阿羅漢的超渡而生天。


  一般世人常為了妻子兒女積聚財富,勸他撥空修行、佈施種福就說沒空、沒錢,卻不知「人命在呼吸間,一息不來便屬後世。」


  世人在世之時,常不守攝身口意,以致放縱貪嗔痴積聚財富,而造下無量惡業,最後墮入三惡道受苦無窮。


  從這典故可知「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佈施種福、修行聖道方是生生世世福慧的資糧啊!


※ ※ ※


  俗塵萬相迷人,而人易受諸相誘惑,認假為真。對這世間非究竟,不能執迷,需知一旦無常來臨,什麼也沒有。 


  人的一生應首重在內德修齊。外行功德雖能累積福報,但是不能增長內德之果。俗世間修行是很容易,也有很多方便,奈人們就是不給自己機會,偏偏要浪費時間。 


  何以如此說?試想人在一天從早晨到晚上睡覺二十四小時,經歷的每分、每秒、每時所做,不就大都在俗世煩雜事物上,排除睡覺時間,真正所剩尚有多少時間?而這些剩餘時間中有幾人是用在修行上?看來是寥寥無幾,大多應該都在尋找其它娛樂吧! 


  如此,那真正能在俗世中修行時間可說沒有幾個小時或幾天,言於此可說可惜啊!吾今降鸞隨緣數語,為寄希世人能把握這有生之年好好修行。


慈聖雜誌-第一三八期

2017年8月14日 星期一

向天空擲斧頭

  一個苦惱的男子請問禪師,說有人在背地裡扯他後腿,講他壞話,該怎麼辦?

  禪師拿起一把斧頭,走出戶外。


  禪師對男子說:「現在我把斧頭扔向天空,你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當扔出去的斧頭掉到地上,發出巨響時,禪師問男子:「你有聽到天空喊疼嗎?」


  「斧頭又沒有傷到天空,天空怎麼會疼呢?」那人說。


  「斧頭為什麼傷不到天空呢?」禪師問。


  「天空是那麼高,那麼遼闊,斧頭就算扔再高,也觸不到天空啊!」


  「是啊,天空高遠、遼闊,那是天空的心胸大。如果一個人有天空般寬闊的心胸,別人不管如何向他放暗箭、扯後腿,也無法影響到他的心啊!」


  男子低頭看了看掉在地上暗淡無光的斧頭,又抬頭望了望蔚藍的天空,心裡不由開朗了。


  人們總會為不開心的事鑽牛角尖,其至鑽到憂鬱症、躁鬱症發作,不論旁人如何開導都沒有用……


  除了生老病死,凡事自然會有解決的方式;煩惱也沒有用,只會讓自己陷入沮喪的情緒中。


  看遠一點,放空一些,心胸越寬闊,才會越有福報。


※ ※ ※


  天空蕩然無物,所有者淡雲薄霧而已,但何以有雷?雷從何生?皆因氣之不舒,蘊而不散所成。鬱鬱之氣,所謂戾雲,不平而爆發為雷。


  等於人生,亦似天空盪然。本來虛其中,蒙其外,清其心,寡其慾,定必明亮朗然。但人若專從細事著眼,心胸狹窄,每多見逆而起瞋念,不能平心定氣,久必成戾。有如天空之雷,一爆而不可收拾。云何成就?云何得道?


雨華三集19-雷

戒除妄念.增強定力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菩薩  登台

聖示:自己的魔障,自己的念頭,不可不慎!
   

你要想得到別人的愛,那麼你必須首先去愛別人;你要想得到別人的尊敬,那麼你必須首先去尊敬別人。


陳生:學生恭向菩薩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給別人讓出一條通路,實際上便是為自己闢出一條新路,退一步海闊天空是也。
     

菩薩慈悲!時間過得真的好快喔!再過三個月之後,即將邁入二○一七年了。     今日啟建【丙申年九月擴大共修法會】,自去年「專書研習班」開班以來,大家在道義上真的是身體力行了,而且不斷在增上緣;在此,同時也希望大家真正有所學、有所成。

菩薩:然也。修道就是時時刻刻改變自己,使自己越來越圓滿,這就是修道。你們的心中妄念多的時候,自然無法不昧因果,你們就會糊里糊塗犯下很多過失或罪過。


陳生:多次公務行程之中,學生不斷思考著:「修行者為什麼還是會害怕寂寞,還是喜歡繁華的世界,還是會比較來、比較去,東家長、西家短,而且社會習氣一籮筐呀?」


菩薩:所以,才要你們修正自己的行為呀!


陳生:嗯!有時候看見一般眾生並沒有在道場修習,其人格品德皆比修行人還好呢!


菩薩:因為,人仍然是在苦海中輪轉。有了肇因,就有罪過,有因就有果,就有輪迴。什麼是「輪迴」?這個因和果一直旋轉,越轉越大,就像輪子的轉動,就是「輪迴」;種什麼因,將來得什麼果,就是「因果輪迴」。
     

今天有緣可以進入道場修道,乃是諸子先天或宿世的因緣與根基,亦是諸子過去世與佛菩薩結下這個緣,才有這個緣份修道;所以,務必要珍惜這個緣份。

陳生:一念正,百邪不侵;若一念偏差,萬魔就入侵;所以,我們的念頭是最重要的。因為學生發覺到許多人的念頭,每天都在亂亂紛飛,搭車時感受到,行走時感應到,聚會時感覺到,法會時又親眼看到了,難怪許多人的頭頂上都有一股不好的氣在盤旋;如此一來,日積月累,這樣子身體當然不會健康的。


菩薩:當你們做任何事情之時,只要專心於一件事情,不要再去想其他事情,這樣才不會有危險。就好比說,你們在大殿靜坐、效勞,就要把心放在這裡,守住你們的心,不要胡思亂想,否則你們的處境就會非常危險。
     

主要的原因是,現在是末法時期,有許多以前的九玄七祖、六親眷屬、冤親債主,都在這時候求救、求助;所以,當祂有機可趁的時候,祂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因此,你們要給自己機會行功補過,不要因為你自己的胡思亂想,而給別人有機會可趁。
     

其次,人雖要慈悲,當然沒有錯,但是對這些法界眾生,你們要給自己機會,對自己要慈悲,先增強自己的修行力,不要給這些魔有機會。因為每個人在這世間都有業力、有因果,佛菩薩雖然有妙法也不能夠把它變沒了。因此,需要靠你們自己去行功了願,唯有自己才能救自己,才能了業力因果,也不要想走捷徑,或妄想佛菩薩來救你們。
     

其實,人的因果在冥冥中都一直在牽繫著你們,當你們遇到困難時,要好好的面對現實把它解決,這樣就是在了你們自己的業。

陳生:謝謝菩薩慈語!排解業障是最快速的捷徑,相信一般人都了解。


菩薩:所謂:「天助自助者」,想得到別人的幫助,要先去幫助別人,要多行功立德,要盡心去做,更要無怨無尤的去做;雖然忙碌,仍要盡量撥時間、多做好事,日積月累,即是成就你們的善業,成就做菩薩的根基。


菩薩:諸子目前所處境遇與個人的因果有很大的關連。所以,眼光要放長遠,珍惜黃金歲月,做有意義的事,效法聖賢的志向,代天宣化,才能化逆境為順境。可。停筆。 吾退!


陳生:謝謝菩薩慈悲!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寶德雜誌第165期-戒除妄念.增強定力
 

2017年8月12日 星期六

從「無相佈施」到「無相念佛」

蓮生/文

  宋姓弟子問: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這段文字出自《金剛經》,我們了解是無相佈施,請問師尊,今之世人,有誰做到了?」


  宋姓弟子問:


  「在巿面上,有一本書,名『無相念佛』,我讀完,覺得寫的甚深,無法深入如何念佛才是無相念佛?」


  「請問師尊,如何念佛?才算是無相念佛?又有誰,達到無相念佛的境界?」

*     *     *
  我的答覆如下:

  所謂「無相佈施」是:


  無佈施之人。


  無受佈施之人。


  無佈施之物。


  (這即是「無相佈施」的三輪體空)


  認真的說:


  也就是把佈施的我,受佈施的人,佈施的東西。


  看成了虛幻的假相,根本不放在心上,也就是不住心之義。這種善行,是超世間的善行,是性空智慧的善行。


  佛陀說:


  「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然而,我個人發覺,無相佈施,也是相當難的。


  現今世人組織的佈施功德會甚多,大部份全在「有相佈施」上,例如:


  「榮譽董事」。


  「刻碑立名」。


  「著上名衣」。


  ………。


  全是為了「善名」之久遠也。尤其發給做善事的「牌」、「狀」等等。


  宋姓弟子問我:


  「誰做到了無相佈施?」


  我答:


  「大菩薩。無名無姓的大菩薩。」

*     *     *
  從「無相佈施」到「無相念佛」,我依「無相」來解析:

  無念佛的人。


  無念佛的對象。


  無念佛的色、聲、香、味、觸、法。


  (這即是「三輪體空」的念佛)


  我覺得類似禪宗的:


  「無心。」(非心)


  「無佛。」(非佛)


  「無物。」(非物)


  這實在是太深了,決不是一般「念佛人」能達到的功夫。


  如果把「無相念佛」解釋成「最深意識」的念佛。或是「不著相」的念佛,這還令人有些明白。


  宋姓弟子問:「有誰達到了無相念佛的境界?」


  我答:


  「無念如來、無想如來、無聲如來、無相如來。」


盧勝彥文集第196冊《清涼的書箋》從「無相佈施」到「無相念佛」

2017年8月11日 星期五

領導、高官、行長

  國慶黃金周有對老夫婦要去南方看孫子,離家數周擔心家中被盜,翻箱倒櫃不算,還損壞了傢俱,出門時在桌上放下百元鈔票一張,並附紙條留言道:

  爬窗而入的俠行客,我們是退休教師,靠退休金生活,家境清寒沒什麼錢,您來一趟不容易,桌上的一百元權當給您的勞務費。


  若您想擴大戰果,本層對面是鐵道部的一位高官,樓上一家是紅十字會的領導,樓下那家是銀行的行長。他們呢都很有錢而且還不會報案。


  屋主人月餘歸來,發現桌子上的錢變成了十萬,也附有紙條上寫著:「感謝老師的教誨,過去不用功讀書,唉,相識恨晚......一切盡在無言中,特留下十萬元資訊費,請笑納!」


 ※ ※ ※


  語云:「人身難得,中土難生」,今既得到人身,又生在中土,是一大幸運,為人應寶惜此大幸運,不可一任歲月蹉跎,到老無成一事,則枉生中土而為人也。


  所以,為人在世,少時應受良好學校教育,尊師重道,勉求學問,以期學業成就,出校門,成為優秀青年人。入於社會,不論從事於士、農、工、商,應遵守社會道德,克己修身,心正誠實,待人接物,禮讓為懷,做事不違法,不違背良心,凡事推己及人,常抱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慈悲心地。忠於國家,孝於父母,貢獻於社會人群,做一個堂堂正正之青年人。在家庭,父慈子孝,兄弟順和,夫婦如琴如瑟之調和,教子有方,日常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此乃為人處世必須遵守奉行之道。茲分述:士、農、工、商、應遵守之道,以悟世人。


  士:謂能任事之人也,包括公務人員、教師、醫師等。


  一、身為公務人員者,乃國家與人民之公僕也,做事應守國法,公正廉潔,不貪贓枉法,愛民便民,辦事不刁難,以盡職守。


  二、身為教師者,應重師道與品格,以杏壇之高風亮節自守,教導有方,樹德樹人,作杏壇之標榜,守禮節、不越軌,方可為人之師表。


  三、身為醫師者,醫師稱為國手、大夫,乃司病人之生命,有起死回生之醫術,所以,應遵守醫德,不得草菅人命,必須盡力為患病者醫治,不得超高收取醫藥費,如遇貧困者,不得拒醫,應予免費醫治,才不虧醫德也。


  農:謂從事於農業之人也,包括業主,佃農、果農、菜農等。


  一、業主與佃農之間應和協相處,不得有彼此之分而有發生糾紛。


  二、應以父苗子播之精神,認真耕耘,應以地盡其利,不失耕作之時,如翻土、播種、灌溉、除草、收穫種種,不得懶惰,以顧民生之必須,亦可保持豐收。


  工:謂從事於工業之人也,包括工廠、工人、木工、土水工、雜工等。


  一、身為工廠之負責人者,不製造假貨與禁止物品,不偷工減料,不刻薄工人,守工廠產品之信譽。


  二、身為工人者不偷工,盡其職以完其工。


  三、木工、土木工、雜工等,應盡其工而作,不貪暴利,不偷工,以免失去道德。


  商:謂從事於商業之人也,包括各種做生意之人。


  一、貨真價實,童叟無欺,不賣假貨,不抬高物價,不圖暴利。


  二、不囤積居奇,操縱物價。


  以上是身入社會,從事士、農、工、商應守之道德,僅是概要而已,人人若能遵守奉行,則為人處世之道成矣。願諸迷子,勉而為之。


大道心德 - 論:「為人處世之道」

2017年8月10日 星期四

失言惡口

  現今一般世眾常有一些不雅的口語,如「智障」、「白痴」…等等,總認為隨口妄談這些不雅的口語沒有關係,此觀念有誤,何謂因果?即加諸於他人身上的,將來必百倍千倍的返回到自己身上,如以這些不雅的口語加於他人身上即是惡口,這種業力返回到自己身上之時,即會讓自己的記憶力、理解力大幅的衰退,甚至蔽塞我人的聰明才智,漸漸變成所說的「智障」、「白痴」,世眾不可不慎!

  今以佛經中之「失言狗吠、轉生為狗」的典故來醒悟世人。


  釋迦如來的聲聞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有一沙彌侍者名曰均提,七歲的時候即隨舍利弗修行而證得阿羅漢果,均提沙彌證道之後即以神通觀察自己的夙世,知道自己前世為一隻狗,而做狗的原因是一句失言所造成的罪業。


  他說:「在過去迦葉如來的時候,我出家為僧,常與一些年輕的比丘在一處唸經,因我自恃年輕音聲清雅,很會唱讚,因而輕視一些不會唱讚的比丘,有一老比丘唱唸的聲音滯鈍難聽,我那時妄生輕慢心,譏訶一句:『長老唱唸的聲音像狗吠一樣。』


  老比丘聽到之後即說:『我雖然不會唱唸,但我已證得阿羅漢果。』我知道失言,因此心懷恐懼求哀懺悔,但罪已無法完全消除,從此以後五百世皆轉生為狗,直到我口業的罪報期滿才得遇師尊—舍利弗尊者的救渡,而出家修行證得聖果。」


  從這典故可知失言一句、輕視聖者招感五百世為狗,反觀釋迦如來在修菩薩行之時以一句「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之讚佛偈,來讚嘆弗沙如來,因而消除多生的罪業,至盼世眾以均提沙彌前世的口業為戒,學習釋迦如來常出善語、柔軟語、讚嘆語,自可為自己招感到無量的善果也。


《天音鐘聲-仙佛這麼說》

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

馬革裹屍

  馬援是東漢一位有名的大將,王莽時,他曾做過扶風郡的督郵。

  有一次,他在押解犯人的途中,因心軟而把囚犯放了,馬援也就逃亡到北方地區。後來遇到大赦,馬援就在北地經營起畜牧業,這個事業作得相當成功,但馬援卻說:「凡殖貨財產,貴其能施賬也,否則守錢虜耳。」


  馬援認為有形的資產,最可貴的是要能接濟他人,否則只是守財奴罷了,於是他就把錢財分給所有的親戚朋友,自己仍然過著簡約的生活。


  王莽失敗後,馬援投奔漢光武帝,立了很多戰功。在馬援五十八歲的時候,匈奴、烏桓寇邊,大家都勸馬援休息吧,不要再打仗了,但馬援說:「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馬革裹屍」這句成語就是從此而來。


  馬援六十二歲時,南邊五溪有一個部族,打到了臨沅縣,漢光武帝兩次派兵征討,都被五溪部族打敗。馬援此時又再度向光武帝申請披掛上陣,光武帝看他這麼老了,就沒有答應他。馬援便在光武帝面前穿上鎧甲,跨上戰馬,雄赳赳地來回跑了一轉。


  光武帝讚歎道:「睢鑠哉是翁也!」(多麼硬朗的老人家啊!)於是就又派他帶幾個將領去討伐五溪,而馬援就在這個征討的過程中實現了他「馬革裹屍」的理想。


 ※ ※ ※


  義依字意分析者,為羊我之意。羊我者,美我之身也。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仁為內聖之功夫,發於內心,但要由義而行之,故仁義序異而道同,相輔相成二不可須臾離也。仁是愛人,義是正我,此為內心之分,明曉內外有序而不紊,則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合乎仁義之道矣。


  總而言之,無自欺,問心無愧,上無愧於天,下不怍於人,合理則行,非理則退;合道則進,非道則隱,義之於進,則忠人之事,故忠義相隨,則行之剛健無污也。忠義之道,見義勇為,聞道盡心,力行其義,見貧濟貧,見苦救苦,見危解危,勇於公而忘私,造福人群,此則為捨生取義,得仁之勇也。


  夫聞義勇為,盡其忠心,事務宜合於道義,待人信實誠摯,謙遜合禮以義,事不越中道而恥其心,有過失則當知恥而勇於改過。事情通義,首要清白其身,名正言順,處處含義,廉潔其身,則不致於心曲偽行而失義之廉恥。君子廉潔修身,知恥養志,進退合義,而后可以正心,修身,齊家,立業。


佛說仁義禮智信-第二章 義

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無用就是無上

蓮生/文

  令我最驚駭的發現:


  「空」最大。


  「無」最完美。


  「自然」最具智慧。


  我的一生,一直在追尋真理,用各種各式的修行方法去尋覓,後來把所有的方法全用盡了。我變成一個「無用」的人。


  這時,我才發覺了:


  「真如」。


  如果你是一個開悟的人,必然了解,盧勝彥是一位真實的開悟者。


  因為唯有用盡一切方法尋求開悟的人,到了「無法」的時候。


  才算:「正悟」。


  各種完美之中,以「無」最為完美,才算是稀世的珍寶。


  聖賢說:


  「放下吧!放下吧!放下吧!身也放下了,心也放下了,法也放下了,性也放下了,這個時候,才是無上。」


  大凡世間的蓋世英雄,贏得的采聲最多,他們站在最高位上,做崇高而卓越的事業,他們非凡庸俗劣。

  他們出類拔萃。


  他們卓越。


  他們光榮。


  他們優異。


  但是他們在有限的生命之中,是創造了萬千的氣象。


  但,當有限的生命結束了。


  有限的事業也結束了。


  便一切也結束了。


  蓋世英雄與販夫走卒平等、平等。


  大凡蓋世英雄,在飛黃騰達的時候,從來沒有想到:


  鼓有不敲時。


  鐘有不響時。


  無人鼓掌的時候。


  戲有落幕的時候。


  坦白說:

  「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就認識了這一切了!」


  我沒有寺。


  我沒有頭銜。


  我沒有電腦。


  我沒有手機電話。


  我沒有信用卡。(未使用過)


  我沒有地位。


  我沒有存款。


  但,我擁有:「空」。「無」。


  人們從來也沒有想到,我這一生,從未進出銀行過。


  人們從來也沒有想過,我連不朽的名聲也未曾理會過。


  我是一位全世界最沒有用的人,最低劣的,最最慘敗的。最粗拙的,最無能的,最最愚笨,最最糊塗的人。


  我還有嚴重的失憶症呢!


  但,我了解:


  「空」最大。


  「無」最完美。


  「自然」最具智慧。


盧勝彥文集第190冊《無所謂的智慧》無用就是無上

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

可怕習俗

  大流士是西元前五百多年波斯帝國的國王,他是個傲慢且自以為是的人,經常拿身邊的人取樂。

  有一天,他一時興起,將在宮中服侍的希臘人叫來,問給他們多少金幣他們就會願意吃掉他們去世父親的屍體。


  希臘人大驚失色,按照他們的習俗,人死後是必須火葬的,於是他們回答說:「王,無論給我們多少的金幣,無論什麼樣的情況,我們都不會做這樣的事。」


  聽到這裡,大流士隨即招來了卡拉耶人,卡拉提耶人是印度的一個分支民族,這個民族習慣於在父親死後吃掉父親的屍體,因為他們相信這樣能夠吸收到長輩的智慧和力量。


  大流士問卡拉提耶人,給他們多少金幣他們願意將自己的亡父火葬。聽到這個問題,卡拉提耶人發出了驚恐的叫聲,懇求大流士不要再說這麼可怕、褻瀆的話。


  這個故事記載在著名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著作《歷史》中,他對此下結論說:世界就是這樣的。而我們也可以說,世界就是這樣的,你以為是正確的事,但到了另外的一種文明當中也許是可怕的。


  而道德有時候也是如此,它原本就是人們在長期集體生活中所形成的某種公認的規定,而這一規定本身就是人定的,它並沒有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標準。


 ※ ※ ※


  禮儀乃是華夏民族立國之根本,蓋因人無禮而不立,世人若能識禮懂儀規,必能知恭敬於聖賢,如此則能深知恭敬社會上每一位有才情又有能力的人,稱之為「本立而道生」。


  眾生面對生活上的一切人事物時,必須謹守本分絲毫不可越矩,有些事情並非自己權責範圍之內,即使懂得其中義理,但每一個人都有其各自不同之處理方式,切莫自做聰明,欲將自己所懂的皮毛,硬是要附加在別人身上,想要強行做他人之引導者,這就是禮之表現。但只要他人對於某些事物,不清楚亦不明白其中的含意及原理時,對方已然尋求協助,此時的自己明明知道,乃是不得故作清閒而致他人孤立無援而不顧,這便是明其義,培德之所在。


  有時置身在異域,或為了謀生,或為了遊歷學習,對於某些風俗民情必須恭敬,並且給予尊重,千萬不可憑一己淺薄之知識,就想要將所知道的予以冠用到異域來使用,否則恐怕觸犯異域之禁忌而不知。例如:某一些數字在本身熟知的領域裡,原本都是吉祥數字,但只要用在它處就可能成為倒楣之數字。


  因此,凡事寧可低下心來誠心的向賢達人士請益,自己若有似懂非懂的事情,務必多向各方面之專才者請益,方能避免自己於不經意中落入無知的禍患而求助無門的地步;在這個紛擾不已的世道裡,因為每一個人都主觀意識太強,並且自我感覺良好,導致不能容納別人的意見,造成原本都對的方式,只差別在理念與觀點之不同,執行的過程不相同,但最後之結果極可能都是一致的,就僅僅因為過程之不相同而爭執不下,造成彼此之糾葛,實在是非常不智的。


  凡能以先天真如用命的人,將會以恭敬之心對待所有人,事事必然尊重他人之專長與能力,絕不輕易對別人的做法妄加自己的意見,是故能德性兼備之。奉勸大眾,在面對日常生活上之種種人事物時,應對周圍所有的人事物,全都散發出一分的恭敬心;凡事千萬不可妄自主張,更不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才能避免錯解或扭曲他人之做事精神及原意也。


寶德雜誌第172期-述論:禮恭明德

施茶

  寺院門外的山道旁,來了一位施茶的男子,還搭起一個非常別致的小涼棚。

  寺院的住持方丈有無法師抱著感激之情前來慰問,他問那個中年男子:「請問施主,您為何前來施茶?」


  「為了還願。」中年男子謙和禮貌地說:「回顧前二十年,我投身商海,斂財聚金、貪得無厭,主要是從紅塵中攝取;展望後二十年,我打算走近佛門,路邊施茶,回饋眾生。」


  有無方丈非常感動,稟手念佛,連聲誇道:「若能施茶二十年,德比山高、行比路長,施主方能成佛也。」


  轉眼就是十年。這一天,施茶的男子步入佛門,拜見老方丈。他帶來一卷厚厚的題為《佛門逸事》的書籍,書中的章節,全是十年來施茶過程中,道聼塗説的有關佛教的抑惡揚善的小故事,欲請老方丈題字作序。


  老方丈翻閱之後,蒼顏大悅,驚羨感歎道:「施茶十年,您已立地成佛了!」並提筆寫道:「山中本無茶,寺外也有佛。」


 ※ ※ ※


  時光易逝而歲月不留人,有意修道之人,切勿虛度光陰,虛度乃學道者之最忌,只要勤勉,萬事可成。一懶成性,萬事不能,人擁有十分精神,則擁有十分景業,修道者亦然也。


  忍辱必能精進,靜坐參禪,如未能堅心修持,似一日捕魚十日曬網,斷而無續那可精進,未參師研道,自暴自棄,無志再下參修,所謂若無十分精神,焉有十分應驗。到處皈依皈佛之人,一味執著念佛持齋,就想歸往西天證道,外功未及,內果何能。無心難以所成,若要內果者,乃靜心參禪證悟真道,練就金丹避開生死。


  修行外功者樂善好施,不羨名利,行方便門,勤耕福田。處居五濁惡世,應知修持人道兼修善道,效法佛聖仙真,參悟加持無邊真妙道。緊要者,遵其五倫守其八德,有財之人財佈施,有道之士以法佈施。昔時呂祖及諸仙真、諸佛菩薩也皆以法佈施,世願渡人而證果位,本來仙真諸佛,也是凡人而所修,只要肯下其志發奮精誠。


  常言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每人本體該有佛性,此生能得與人身,是乃前生有深厚之善根,使今曉悟入善門,而兼修菩提正道。忍辱精進,能使智慧大放光芒,能看破而捨得離,修陰隲、行方便,四相皆了,五蘊皆空,徹悟自性,復命歸根,而攀登淨土無難矣!

2017年8月5日 星期六

用歡笑感染世界

  一個人的情緒,不僅會影響自己,還會影響到身邊的人,以及見到的人,這是一種情緒的傳染。比如一個人的遷怒,可以影響到很多人,甚至發生情緒的「蝴蝶效應」。

  所以,我們修行的人,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做遷怒之事;其次,最好是將美好的情緒傳遞,讓世間更美好。


  有個故事是這樣講的:


  那天,我站在一個珠寶店的櫃檯前,把一個裝著幾本書的包放在旁邊。在我挑選珠寶時,一個衣著講究,儀錶堂堂的男士也過去看珠寶,我禮貌地把我的包移開。


  但這個人卻憤怒地瞪著我,告訴我他是個正人君子,絕對無意偷我的包裹。他覺得他受到了侮辱,重重地把門關上,走出了珠寶店。


  「哼,神經病。」莫名其妙地被人這麼嚷了一通,我也很生氣,也沒心思看珠寶了,出門開車回家。


  馬路上的車象一條巨大而蠢笨的毛毛蟲,緩慢地蠕動。看著前後左右的車我就生氣:哪來這麼多車;哪來這麼多臭司機,簡直就不會開車;那傢伙開這麼快,不要命了;這傢伙開這麼慢,怎麼學的車,真該扣他教練獎金......


  後來,我與一輛大型卡車同時到達一個交叉路口,我想:「這傢伙仗著他的車大,一定會沖過去。」當我下意識地準備減速讓行時,卡車卻先慢了下來,司機將頭伸出窗外,向我招招手,示意我先過去,臉上掛著一個開朗、愉快的微笑。在我將車子開過路口時,滿腔的不愉快突然全部無影無蹤。


  珠寶店中的男士不知道從哪裡接受了憤怒,又把這種壞情緒傳染給我,帶上這種情緒,我眼中的世界都充滿了敵意。每件事,每個人都在和我作對。直到看到卡車司機燦爛的笑容,他用好心情消除了我的敵意,有了快樂的心情,才聽到了鳥兒的歌唱。


  別人沖你生氣,是因為他有氣,而不完全是你的錯。如果都能傳染微笑而消除敵意,世界該有多美好。那麼,請從這一刻,展開你的笑顏,笑對你看到的每個人吧。


 ※ ※ ※


  修行之人,初入道門,由於長期在俗世紅塵領域中打滾,一旦修學佛道之機緣成熟,開始接近道場,首要學習的是【古聖先賢所流傳之哲理與人生應有之態度】。


  然而鮮少有人去注意到,本身所帶給別人之臉色,雖然別人看我臉色,會比我看別人臉色過日子好;但是一個面容毫無表情之人,或許自己早已習慣,但是在別人看起來,卻是【不苟顏笑】之感覺,讓人有想要遠離的無形壓力,若是再有【愁眉深鎖】之臉孔,讓人見了更是不願意接近。


  初學者不一定先要去探討深奧之義理,更不必急忙為追尋智者而訪求名師指引,甚或跋山涉水為的是訪求真道義趣。修行者若能笑面迎人,便能讓人看了願意親近,而諸佈施中【和顏悅色】乃是其一。


  當修行者,尤其是初修道子,在面對所信仰之聖尊座前,或許可以不必展現出和顏悅色之相貌;但是在面對世間菩薩之前,若無【和顏悅色】者,將無法廣結善緣;論及修行程度,和悅乃因為心中充滿喜樂,對於生活滿足,是以形諸於內而散發出於外在相貌,表現出內心妙樂,是故平易近人者,更易廣結善緣。在往後之人生旅途裡,有時會偶逢果報成熟時,至於善結或惡結,便看當下如何自處而已,勉之!笑口常開,笑開天下古今愁,盼之!


祥光初現-第十二章 顏悅

防人之心不可「有」

蓮生/文

  龍欽巴尊者的修行,頗受苦難,正如經中有言,


  惡濁之時世,人性不友善,


  教法趨衰落,人人奔惡趣。


  智者於此境,厭惡欲出離,


  不使心放逸,如賢山中住。


  所以:


  龍欽巴在桑普寺求學時,受盡同學霸凌,他被人趕來趕去,搬了七次的僧舍。


  又:


  龍欽巴尊者,能見到諸聖及瑜伽空行母。當龍欽巴尊者看見「金剛亥母」下降,有幾則對話:


  尊者問:「我會有多少護法神護法呢?」


  金剛亥母答:「甚多、甚多,尤其是多傑玉瑪尊。」


  尊者問:「世人會不會說我是騙子呢?」


  金剛亥母毫不猶疑的答:「會。」


  尊者大駭。


  金剛亥母說:


  「眾生各有因緣,有緣者都說你好,無緣者都說你壞。即使釋迦牟尼佛在世,也不免受到許多人的輕視及侮蔑。」


  佛陀在世時,受到輕蔑是:


  邪教一一六師的漫罵。


  神棍一一婆羅門的排斥。


  騙子一一騙人出家,騙夫出家,破壞家庭。


  淫魔一一性侵戰遮女及孫陀利女。


  妄語—一未得言得。


  虛名—一自稱得道成佛。


  ……。


  尊者問:「如今如何防?」


  金剛亥母答:「防不勝防,隨它去!」


  寫到這裡,我要講一句話:


  「防人之心不可有。」


  爲什麼?因爲你就算會防人,防不勝防,如何度眾生?不如不防,反而輕輕鬆鬆。


  人問:「被害了,怎辧?」


  我答:「爲法捐軀吧!哈哈!」


  我說:


  這世界上,多得是不了解你的人,叛變你的多得是、魯魯莽莽的人多得是、想自己當老大的人多得是、愚愚蠢蠢的人多得是。


  這些人的過失,自己愈看愈愛。


  你的小過失,甚至沒有過失,他們愈看愈壞。


  這全是自然現象,不足爲奇。


  你也不用防他們,因爲防了也沒有用的。不是人人可以是你的信徒,但,人人可以成爲你厲害的敵人。


  好事,不是人人能做。


  壞事,卻是人人會做。


  修行人在這方面,只能做一件事,這一件事就是要忍辱。


  修行的道路上,處處是能使你名聲觸翻的尖利暗礁,你如何防?


  沒有脫困的捷徑。


  《莊嚴經》曰:


  「菩薩慈悲利眾生,常置生命於度外,殫精竭力不鬆懈,承荷重擔大丈夫,千難萬難無可擋。」


  《解脫經》曰:


  「修一切安忍,永不懈怠。」


  防人太苦。


  防也防不了。


  不如不防。


盧勝彥文集237冊《少少心懷》防人之心不可「有」

2017年8月4日 星期五

詐騙集團

濟公活佛 降

聖示:世之司法人員,每因職務之關收受家屬之賄賂,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孰知頭上三尺有神明,天下城隍、眾靈官、日夜遊神均明鑒在案,望世之人勿心存僥倖,否則惡貫滿盈之時,汝自得嚐苦果矣!悟勉行之
   。

濟佛曰:徒兒,遊地府去也。

   (此時濟佛口念眞言,童生魂魄離體。)


童生曰:徒兒向恩師叩請聖安,徒兒有一問題請教恩師,俗云之十八層地獄是哪十八層,可否請恩師開示?


濟佛曰:汝且聽了,一、吊筋地獄,二、幽枉獄,三、火坑獄,四、酆都獄,五、拔舌獄,六、剝皮獄,七、磨捱獄,八、碓搗獄,九、車崩獄,十、寒冰獄,十一、脫殼獄,十二、抽腸獄,十三、油鍋獄,十四、黑暗獄,十五、刀山獄,十六、血池獄,十七、阿鼻獄,十八、秤杆獄。


童生曰:叩謝恩師開示,那這陰山背後之十八層地獄,我們會去遊歷嗎?


濟佛曰:會的,既奉旨著書,便會將地府之各種冥懲披露於世,以儆世道人心,勿再沉倫不醒,作姦犯科,讓地府鬼滿為患的現象可消除也。好了不要耽誤時間,可邊走邊談。


    (此時濟佛佛扇一搧,金色蓮台現前,光彩耀目。)


童生曰:地獄之設起於何時?因何而設?


濟佛曰:自周朝末年人心漸次變壞,母娘不忍見原靈子女漸次沉淪,故命十殿閰君籌設地府之工作,自此方有地府之來。此地府之設乃為淨化墮落之人靈而來,如不經地府之懲戒、淨化,人靈難回當初清明之靈也。


童生曰:沿途陰氣慘慘,鬼哭淒厲,令人不禁掉了滿身的雞皮疙瘩,恩師啊!下生看不到前面景物,一片闇黑,那蓮台如何知曉要去何方?


濟佛曰:當然知曉,蓮台乃寶物,亦乃你近數十年代天宣化所得之寶也,此蓮台可感應週遭之一切人、事、地、物,甚為靈明,故只要心念一動,欲往何處,“它”即會載我們前往。


童生曰:恩師啊!那我們今日是否前往吊筋獄參觀呢?


濟佛曰:然也,今日之目的正是吊筋獄。


    (說著說著,金色蓮台以飛快之速,降落在吊筋獄之前。)


童生曰:恩師啊!前面已有吊筋獄之獄官在前迎接,我們是否要上前與之寒喧?


濟佛曰:然也。


   (此時吊筋獄之獄官引領濟佛師徒入獄內,分庭坐下。)


獄官曰:歡迎濟佛師徒至本獄參訪,先前已接獲玉旨,可請濟佛及童生隨吾前往各刑處參訪可也。


   (此時獄官帶領濟佛師徒至一受刑台前,只見有二個尖鉤,鉤住罪魂之雙腳腳筋,鬼魂淒厲哀嚎,痛暈死過去,只見鬼差用回魂水一潑,罪魂及時甦醒了過來。)


童生曰:恩師啊!他到底犯何罪行,要受此之酷刑?


濟佛曰:汝自可問他,不就可知道了嗎?


童生曰:遵命!敢問這位鬼兄,你怎麼會在此受刑罰呢?


罪魂曰:善生救我!善生救我!可否讓我下來,尖鉤吊著腳筋痛苦難耐。


童生曰:恩師啊!看他痛苦不分,可否將他先放下來,以利著書任務之進行。


濟佛曰:沒問題。


   (只見濟佛佛扇一搧,罪魂登時立在童生面前,罪魂抱住童生之大腿,求童生救他。)


童生曰:這位鬼兄,你不要抱住我大腿,好癢喔!且光天化日之下成何體統,你快說出你在生所犯之罪行,以儆世人,或許我可求濟佛恩師饒你一回。


罪魂曰:好是好,但因魂尚有陽世親人在,可否准許免報姓名、地址,以免親人蒙羞?


濟佛曰:可。


罪魂曰:叩謝濟佛慈悲。罪魂在世乃是一金光黨詐騙集團之首腦,前不久剛被抓來地府,若知有地府鬼神,就算打死我也不敢作出此傷天害理之事來。我為了詐騙一般貪念重之無知大眾,假借各種退稅,騙取上億錢財,本來想說從此可以過著逍遙快樂的日子,孰知前不久再施詭計時,突然感覺一陣暈眩,然後就不醒人事了。等到醒過來,已發覺身旁站著牛頭馬面兩位將軍,將我押至一殿,一殿秦廣王大聲怒斥,謂魂年紀輕輕(四十歲),就不思圖走上正路,以詐騙之手法騙人錢財,以致有人因此想不開而夫妻失和、上吊自殺、妻離子散,有人退休金被騙光、老年無所依恃,凡此種種皆因我之貪念所引起,判我在吊筋獄受刑七十年,如今只不過一個多月,還有六十九年多,日子該如何過?想到此不禁悲從中來,嗚!嗚!嗚!


獄官曰:罪魂汝哭也沒用,自作自受方是英雄好漢,汝慢慢受刑吧!


童生曰:恩師啊!看他可憐,可否饒他一回?


濟佛曰:可,看他尚且誠實供出罪行,可減他一個月刑期,好好思過反省吧!


罪魂曰:叩謝善生及濟佛慈悲。


濟佛曰:時間不早了,可就此回去。


    (此時濟佛與童生辭了獄官,上金色蓮台,向全眞堂快速而回。)


濟佛曰:全眞堂已到,童生魂魄投體,可,吾回。


冥遊記

2017年8月2日 星期三

學無止境

  有一位名叫商李子的人,他求道的心十分強烈,以致被騙子所欺騙。

  騙子告訴他,「道」在船桅的上頭,要他放下行李,爬到船桅的頂端。


  他爬到頂端後,騙子還一直叫他往上爬。這時,無法再往上爬的商季子領悟到,所謂的「道」,永遠無法到頂,永遠可以繼續追求。


  他十分開心終於悟道,因此即使騙子已經偷走了他的所有行李,他也解讀成要想追求「道」,就要捨棄一切負擔。


  騙子存著害人的心,要商季子爬到船桅的頂端,還偷走了他所有的行李,然而對於商季子而言,他已經學到金錢也不一定能買到的東西。


 ※ ※ ※


  頹廢是天演之定律,凡事凡物,都必要經過一種淘汰,由新興而入頹廢。譬如鐵器,用久不磨擦,或棄置不用,則必生鏽,一經生鏽,必定侵蝕而達到頹廢。


  說到事,也可以用頹廢法去解決,逐步逐步,剝繭抽絲的一層一層去解決。那麼這件事就好像一塊糖放在水中,漸漸溶化到無影無蹤,這就叫頹廢法。


  至於人呢,如果不懂得應付種種的侵蝕,也一樣會頹廢。如何去防止侵蝕呢?那就要如鐵器一般,不能置而不用使它生銹。故人要不斷的鍛煉自己體力智力。佛說:「百煉金剛」,就是止頹的妙諦。


  頹廢之因素:(一)見境不入境,而生消極。(二)入境太滿足,進取心已停。(三)見境懶入境,日日望奇跡。


  防止頹廢的方法,就是針對上列三因素:(一)不要有求不得苦,應該再接再厲。(二)學無止境,應該不斷向前行。(三)知路便走路,不要站在路旁等車搭,行得一寸得一寸,終必可達目的。


雨華再集18-頹廢

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人類最大的缺陷

  美國維吉尼亞州的馬歇爾大學新聞系在新聞界極有名望,這全靠功臣系主任皮特教授,但他只有百分之三的視力。

  有一次有一個學生問皮特教授:「在瞎、聾和手足殘缺這三種缺陷中,你認為最不幸的是哪一種?」

  皮特教授大聲回答:「這些缺陷都沒有關係,只有懶惰、不負責、沒有志氣、沒有盼望,才是真正的缺陷。」

  皮特教授接著說:「凡是知道本身缺陷,而能加以補救的,總是有前途的。因為通常他們都能設法克服。有八隻汽缸,而只用兩三隻汽缸,鬼混一生的人最可憐。」

 ※ ※ ※

  六種耗損錢財的行為(續上期)

  在不適當的時間流連於街道上的人,有六種災患。哪六種呢?

  一、不會珍惜寶貴的時間。

  二、無法守護財物:把時間浪費在流連街頭上,不只無法經營事業,甚至容易受到誘惑,不知不覺超支花錢。

  三、減少陪伴家人的時光,而親情疏遠。

  四、行為會讓人懷疑,是否為一位懶散的人。

  五、會增加很多煩惱:因為不努力工作、經營事業,長此以往,財務拮据,家人抱怨,各種煩惱接踵而來。

  六、受人背後指指點點。

  一位在不適當的時間出現在街道上的人,他不會努力經營事業,如果沒有努力經營事業,將會一事無成,因此無法得到想獲得的財物,還會損耗原有的財物。

  親近壞朋友的人有下列災患,哪些災患呢?

  一、親近盜賊:親近惡友就像親近盜賊一樣,一有機會他就會盜走你的財物,使你因失去財物而懊惱。

  二、親近欺騙不實的人:親近惡友就是親近不老實的人,早晚會產生災患。

  三、親近容易失控的人:惡友心念不正,容易因小事而行為失控,就像接近不定時炸彈一般

  四、親近行為放蕩、不務正業、充滿暴力的人:惡友多半是放蕩、不務正業、充滿暴力者,長此以往,自己也容易近墨者黑,而深受影響。

  五、親近喜歡玩樂的人:益友會努力經營事業,只有惡友才會喜歡到處玩樂,放縱自己。

  《莊子·山木》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所以選擇朋友一定要謹慎,因為真正的朋友不會把友誼掛在口上,他們並不是為了友誼而從中要求得什麼好處。

  而結交惡朋友,身邊常常跟隨不善的人,會在現世與後世得到不善的後果。親近惡人會使人漸漸敗壞,親近善人會使人漸漸興盛,親近尊貴的人會使人得到增上,所以應當親近尊貴、良善之人。

  經常或沉迷嬉樂的人有六種會帶來災患,哪六種呢?

  一、喜歡聽歌。

  二、喜歡跳舞。

  三、喜歡玩樂。

  四、喜歡看表演。

  五、喜歡拍手鼓掌。

  六、喜歡參加大型聚會。

  適當的聽歌、跳健康舞或欣賞表演、到風景區玩樂舒散身心,乃無傷大雅。但是如果沉迷於其中,那就會讓身心養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失去勤奮向上的心。

  懶惰的人有六種會帶來災患。哪六種呢?

  一、太早不想工作。

  二、太晚不想工作。

  三、太冷不想工作。

  四、太熱不想工作。

  五、太飽不想工作。

  六、太餓不想工作。

  懶惰的人總是不思進取、沒有責任感,因此不會努力經營事業,如果沒有努力經營事業,將會一事無成,故無法得到想獲得的財物,還會損耗原有的財物。而不論寒暑,依舊努力工作的人,他的喜樂終將不會衰減。

  每一件事都是有其因、有其緣,才會有其果,賭博、沉迷放蕩、飲酒懈怠、親近惡朋友、經常嬉樂、懶惰這六種途徑是因,再加上「行為」為緣,有因、有緣就會招感減損財物之果。

  昔時,有一位聰明的老國王,想編寫一本智慧錄,以饗後世子孫。一天,老國王將他聰明的臣子召集來,說:「沒有智慧的頭腦,就像沒有蠟燭的燈籠,我要你們編寫一本各個時代的智慧錄,去照亮子孫的前程。」

  這批聰明人領命離去後,工作很長一段時間,最後完成了一本堂堂十二卷的巨作,並驕傲的宣稱:「陛下,這是各個時代的智慧錄。」

  老國王看了看,說:「各位先生,我確信這是各個時代的智慧結晶。但是,它太厚了,我擔心人們讀完仍不知要領。所以,把它濃縮一下吧!」

  這些聰明人花了很多時間,幾經刪減,完成了一卷書。但是,老國王還是認為太長了,又命令他們再次濃縮。……。

  這些聰明人把一本書濃縮為一章,然後減為一頁,再變為一段,最後則變成一句話。聰明的老國王看到這句話時,顯得很得意。「各位先生,」他說:「這真是各個時代的智慧結晶,而且各地的人一旦知道這個真理,我們大部分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這句話就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虛原雜誌238 -虛原聖訓

十個太陽

蓮生/文

  隱居閉關的地方,天氣的酷熱,原來出乎我的想像,我已經二十年沒有這樣過著燠熱的日子。美國西雅圖二十年,空氣永遠是清涼的呀!

  這裡的白天,太陽滾熱、沸騰。輝耀而紅通通的臉,任誰也不敢逼視,大地烤焦了,人們只有躲到水中,才會清涼些,但人總不能一整天都躲在游泳池或海洋。

  熱,是我遭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全身衣物已脫得不能再脫了,我只要站起來移動一下,就汗流浹背,尤其做家事,擦地板,地板上全是汗漬,呼吸困難,熱得幾乎喘不過一口氣來。

  到了夜晚,以為會涼爽些,但,錯了,太陽雖不見了,但,大地在吐熱,更是悶。空氣是被凝固的,如果有風,也是焚風,連皮膚都是熱燙燙的。現在我終於體會到,原來這裡的人,是過著這樣的日子。

  我想到,同樣的太陽,為什麼這裡就特別熱?這裡又沒有十個太陽?我想起了十個太陽有趣的傳說。

  據說在帝堯時代,曾經有十個太陽一齊出現在天空的時候,傳說是這樣的:

  東方天帝「帝俊」的妻子「羲和」,生了十個兒子,十個兒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暘谷」。十個太陽輪流替代地出現在天空,也就是一天出現一個。

  出現時,是由「羲和」駕著六龍車,太陽兒子坐在車上,由「暘谷」到「蒙谷」。這一路的光景,又莊嚴又美麗。

  然而,十個太陽兒子,一個出去,九個在家,久了就乏味了,他們想十個一齊到天空玩,不顧天帝給他們安排好的秩序。

  這十個太陽兒子,歡喜地跳著,蹦著,四散在廣闊無涯的天空中玩耍。想想看,大地遭殃了,早已赤地千里。

  於是后羿來了,后羿是擅長射箭的天神,他有一張天弓,是紅色的,還有一口袋的白色的天箭,這天箭是堅固鋒利的。后羿的箭法是天下無敵的。

  后羿搭上箭,拉滿弓,對準天上紅球的所在,颼的一箭射上去,只見天空中一團火球,流火亂飛,紛紛的金色毛羽四散,掉下一個太陽原來是一隻帶著箭,碩大無比的三足烏鴉,這據說是太陽的精魄。

  后羿連射九箭,射下九個太陽。原來尚要再射第十箭,還是堯聰明,知道十個太陽全射下,大地也是完蛋,不能全射下,所以堯把第十箭,偷偷的偷了去的。

  這是十個太陽的神話,記載於淮南子本經篇:「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

  我覺得,一個太陽,已經快受不了,有十個太陽,脫皮也沒有用了。如果有十個太陽,我恐怕連骨頭也成了灰燼。

  熱的實在不像話,我對太陽大吼大叫,生氣的說:

  「敢再如此熱,我割下你的半邊!」

  說也奇怪的是,我這一怒一吼,大陽竟然乖乖聽話,第二天起,太陽早上不出來,躲在雲裡,下午才出來,天天都是出來半天而已,天氣顯然涼了一些些。嘿嘿!太陽也聽我這小小行者的話哩!

  寫一偈:
  愛樂佛法味。
  禪三昧為食。
  永離寒熱惱。
  受樂常無間。

盧勝彥文集第151冊《獨居小語》十個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