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救人要緊

  有一個人,到海邊取了一袋子的海水,經過某街道時,看見路面有一處坑洞,一隻海魚被烈日曬得頭昏眼花。

  海魚用哀憐的口吻對路人甲言道:「我的身體被太陽照射得非常痛苦,並且非常口渴,你是否可以分我一些海水?」

  路人甲:「等我把這海水拿回家,便回頭來幫你送水。」

  海魚無奈的回應:「等你回來,就到魚乾店找我好了。」

  不久,來了一個路人乙,來到這坑洞旁邊,見到海魚缺水,而且非常可憐,心生慈憫。

  海魚對路人乙說:「我快要死了,請你給我一些水。」

  路人乙:「我現在沒有水,如果等我把水取來了,你也難逃一死。幸好,海邊離這裡不遠,我先借了些鹽及水,然後送你回海裡好了。」

  海魚:「非常感謝你。」

  路人乙:「海邊到了,我將你倒入海中。」

  海魚:「再次感謝你。」

  此時,天空中出現一位天神,冉冉而降。

  天神:「路人乙之善行可嘉!我觀察你很久了,因為這一次的善行,你已經可以登入天堂的名冊,希望以後再接再厲。」

  我們要把握每一個身邊遇到的善事,當行即行。

※ ※ ※

  《陰鷺文》云:「濟急如濟涸轍之魚,救危如救密羅之雀;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又云:「人在世間,方便第一,力到便行,錯過可惜。」

  所謂:隨緣、隨份,乃是當某些因緣聚合時,雖然本身無法完全比照別人的能力去因應此一因緣,但卻能於因緣產生時,衡量自己能力範圍內,把握住當下種種因緣行事,好比:當有因緣準備勸募救災,此時手中僅有一百元,還得為家人打理三餐,或許所剩下的只有區區二十元,可以用來捐款,此時該下定決心,將二十元立即捐出,而不該於心裡想著等我有一筆足夠的金錢時,再來捐款就好了,當然這樣做也可以,但卻已經錯失掉行善的重要因緣了。

  紅塵俗世,變化多端,今日不知明日事,只有好好把握住當下每一個造善的因緣。有許多的因緣,稍縱即逝,「物質」的欲望可以延緩,但是善行卻「刻不容緩」,因為只要延緩一絲的善行造作,都將有遺憾產生。

  深願世人對於每一個善行,都能夠把握住當下每一個因緣,而積極造作,因為不可思議的福報因緣,就深藏其間也。

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十事開事

  有一位學僧問寂室禪師說:「請問老師,在禪門中,應該具備些什麼條件,才能進入禪道?」

  寂室禪師回答:「獅子窟中無異獸,象王行處絕狐蹤。」

  學僧問:「參禪不參禪有何不同?」

  寂室禪師回答:「生死路頭君自看,活人全在死人中。」

  學僧再問:「學禪究有何益?」

  寂室禪師回答:「勿嫌冷淡無滋味,一飽能消萬劫災。」

  學僧聽後,對參禪大生信心。有一天,這位學僧領導同參好友數十人,跪求寂室禪師開示參禪法要,寂室禪師見大眾心誠,就以十事開示大眾:

  「禪應該怎麼學法?必須要注意下列十件事:

  第一,須知生死事大,無常迅速,須臾不可忘失正念。

  第二,須於行住坐臥,檢束身心,任何時刻,不犯律儀。

  第三,須能不執空見,不誇自我,精進勇敢,不墮邪見。

  第四,須攝六根正念,語默動靜,遠離妄想,拋開煩惱。

  第五,須有求道熱忱,靈明不昧,魔外窟中施於教化。

  第六,須能廢寢忘食,壁立萬仞,豎起脊梁,勇往向前。

  第七,須究西來佛意,明白念佛是誰,那個是我本來面目。

  第八,須參話頭禪心,工夫要綿密不斷,不求速成,任重道遠。

  第九,須要寧不出頭,能經萬劫,不生二念,紹隆如來。

  第十,須能不退大心,洞然菩提,興隆佛法,續佛慧命。

  以上十事,諸仁者不知能會否?」

  眾學僧聽後歡喜踴躍,無不誓願奉行。寂室禪師的十事開示,豈止是參禪者的座右銘,修持任何法門者也應當奉持,就算是從事各種事業的人,也能有所助益!

※ ※ ※

  凡塵十丈,濁浪滔天,而前程茫茫,不知何去何從?一世奔波,勞苦懊惱,歲月在不知不覺中流逝,到白頭始醒覺一事無成,徒增悔恨!回首一生在苦海中煎熬,卻總無法稱心如意,思及於此,人生之苦是斯也。

  所謂「苦海人生」,一點都不錯,但凡事都有其解決之道與方法,如能把握得住,即可迎刃而解,而解人生無邊苦惱,惟能自知速醒速修,就不會受到世苦之局囿,就可滅輕苦惱,每個人都是如此,總被連續無數之苦惱擾著,如能突破在正常的過程中兼修道業,就可無煩惱矣。

  在人生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得經過各種之歷練,但得把握住正當的思想邁進,並兼修正道,雖無以流芳百世,亦不會遺臭萬年,這是最值心安之事,盼能勉之,同時更不可因苦海之人生而輕生,那罪吏更不可恕也,盼亦能醒明之。

皇母慈音第二輯-苦海人生速醒修

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老實的忠告

蓮生/文

  我們的這個色身,是來娑婆世界修行的,而不是來造業障的。我看這世界亂糟糟,基本上的人格及德行,全失去了,令我嘆息不止。

  佛教是什麼?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修行人從「持戒」開始,簡單的說,就是諸惡莫作,進一步就是眾善奉行,再進一步就是自淨其意,身口意清淨。此時往生佛國,品位就高了。

  我說「大家要持戒!」

  一般人聽了,恥笑「老掉牙也!我們都知道。」

  然而,我看今日的出家人或在家修行人,真能守戒者少,反而破戒者多,令人嗟嘆啊!

  我今天不想談,「五戒」、「八戒」、「菩薩戒」、「具足戒」、「密教戒律」,因為早已談了再談,說了再說,人們聽煩了。

  我只想忠告行者:

  汝心柔軟否?

  汝度人皈依上師、佛、法、僧否?

  汝日行一善否?

  汝煩惱能放下而斷否?

  汝時時刻刻佛在心中否?

  我老老實實的告訴大家,這五句話,是我在「葉子湖」隱居閉關時,每天要問自己的話。我也希望聖弟子們,常常問問自己的心,是否如此,若不如此,不用談「持戒」也!

  寫一小詩:

  誰證明你的心柔軟

  誰看見你的行為公正

  誰又有祕密

  誰最忠實

  這些如何去分析

  問來問去問自己

《孤獨的傾訴》老實的忠告

懺悔宿業

  久遠以前,月氏國國王栴檀罽尼吒結交了三位智慧的賢者,第一位是馬鳴菩薩、第二位是摩吒羅大臣、第三位是遮羅迦醫生。國王對這三人非常禮遇,他們常隨左右,時時提供智慧的建議。

  一天,馬鳴菩薩向國王說:「如果國王能依照我的話如法修行,來世必逢善緣,永離惡難。」

  摩吒羅大臣也對國王說:「如果國王採納我的密策,並且守口如瓶,您將戰無不勝,普天下之人皆會前來歸順。」

  遮羅迦醫生則說道:「國王,如果您能聽從我的建議,這一生不但不會遭遇橫死,並可隨心所欲享用各種美味,身心調適無所憂慮。」

  國王果真聽從了良醫的話,身心康泰,沒有任何病苦,於是他採納了大臣的密策,開始擴展國土。月氏國軍隊所到之處,無可匹敵,四海之內,三方咸定,只剩東方尚未降伏。於是國王整飭兵馬,繼續東征,先派遣胡人及大象為先鋒,自己緊隨在後。當軍隊來到蔥嶺,度過了種種險峻關卡,所乘的象、馬卻不肯再往前走。

  國王甚為驚訝,拍拍馬背說:「我過去騎著你南征北討,如今只剩東方未定,為何你現在不肯再往前走了呢?」

  這時,摩吒羅大臣對國王說:「微臣先前已奏明國王,不能向外透露任何消息,但是國王您卻洩露了密策,如今性命岌岌可危。」

  國王自知死期不遠,心裡非常恐慌,尤其一路南征北伐,殺害三億多人,必定會嚐受惡果,剎時間對自己過去的作為升起大慚愧心、大懺悔心。於是,國王終於聽從了馬鳴菩薩的教導,清淨持戒、勤修塔寺、廣建僧房,並且供養僧眾,修種種功德,精進不已。

  朝中大臣見到國王如此顯著的改變,不禁質疑:「國王連年揮軍,殺戮於戰場之上,如今雖然廣修福德,但逝者已矣,又能對過去的錯誤產生什麼彌補與幫助?」

  國王為解除大眾的疑惑,於是請大臣煮一大鍋沸水,七日七夜柴火不斷,保持沸騰,最後將一只指環丟進鍋中,令大臣赤手撿取。

  諸大臣聽了,紛紛表示無法取得這個指環,寧願以其他罪名就死。

  國王問:「難道真的沒有辦法取回這只指環嗎?」

  大臣們說:「必須先把鍋下的柴薪滅了,再往鍋中注入大量冷水,如此降低溫度,才能不傷人手,撿回指環。」

  國王說:「我先前為了擴張國土廣造惡業,就好比那鍋七日七夜柴薪不斷的滾水。現在馬鳴菩薩教導我對過去的罪業至誠懺悔,就像抽掉鍋下的柴薪,使之熄滅;又教導我持戒、精進、廣修供養,增長福德,就像在滾水中注入大量的冷水,滾水自然會漸漸清涼。所以現在修善斷惡,來世可免墮三塗惡道,得人天果報。」

  群臣聽了,個個心開意解,紛紛讚歎馬鳴菩薩的智慧。

※ ※ ※

  眾生從無始以來,造作種種的業,並依其善惡的業力而遭受後報,流轉生死,不得自在。

  業是什麼?業就是行為、造作之意,指人在日常生活中,出自身、口、意的有意向之任何行為,亦即一切意志力的動作反應或結果。

  業種子有善有惡,有定及不定,共與不共,引業與滿業種種差別,玆略說如下:

  一、善業惡業:凡能利己利人之事,能引生未來福報,名善業。凡損人利己,或損人不利己之事,能引生不良的惡果,名惡業。

  二、定業不定業:凡故意籌謀,堅決去做的事,必定要招致同類的果報,名定業。若在無意中犯錯,因為時候因緣未到,又能事後懺悔改過,則不一定受報,或重罪輕受,或惡業盡銷,名不定業。

  三、共業不共業:個人之造作由自己負責,與他人無關,名不共業。若眾人共同造作,或一家之人、一國之人,或一小團體,則必招感共同果報的業因,名共業。

  四、引業與滿業:世人造了某些業,今生亡後即到六道中的某一道出世,稱為引業。世人投生到某一道,必須要有一些業報,使這一生的業報完滿,稱為滿業。例如今世生為人,就是過去世造了投生到人道中做人的引業,但每個人的果報都不同,故有壽夭、美醜、貧富、貴賤不同的差別,這種種業與引業配合起來,才圓滿世人這個人生,這些業報,稱為滿業。

  世人需作懺悔之行,乃因惡業深重者,宿世所帶來之習性和惡念、慾望甚強,容易破戒毀道或被外魔所引誘而不自知。俗語有云:「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故知懺悔能令人停止作惡,改往修來;懺悔能令人消除業障,增長善根;懺悔能令人自覺自勵,自利兼他,速證道果,利益多矣!

  世人作惡業的惡因來自貪、瞋、痴,而作惡業的助緣來自身、口、意,故欲懺悔業障,宜先懺身三,即誓不再造作殺、盜、淫業,反而常行放生、樂善好施;次懺口四,即誓不再犯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反而說和樂語、柔善語、真實語、勸勉鼓勵等語,甚至宣揚正法;再懺意業,即誓斷貪、瞋、痴三毒。因為三業惡因,能招感六道苦果,若不懺悔,將輪迴不息,生死不止,故修行者當先懺悔一切業,以免越修障礙越多也。

在家修行法要-第二節 懺悔惡宿業(一)

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景清在此

  在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有位御史耿景清,有一年,他上京城參加考試,路過淳化,便在一戶人家裏投宿。

  投宿的主人家,有一個女兒被妖魔糾纏,耿景清投宿的當天夜裡,妖魔未出現。當耿景清離開後,妖魔又出來了。

  第二天,主人的女兒問妖魔:「你昨天為何沒來?」

  妖魔說:「為了避開耿大人!」

  於是女兒趕緊將此事告知父親,其父亦趕緊追回耿景清。

  當耿景清再度回來之後,他寫下「景清在此」四個字,要主人貼在門口,從此妖魔便消失了。

  忠義的正氣,能撼天地、泣鬼神,時時懷於心中、暢行於日常生活的人,自能得到世人的敬畏,連鬼神都要畏懼。因為正氣所到之處,鬼魔聞風逃遁,耿景清忠實剛烈的正氣能震懾妖魔鬼怪,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 ※ ※

  人間雖然是人間,但無形的鬼神,處處在人間作祟。任何一件大小事,都有可能干擾眾生。

  然而,眾生也不用懼怕,要知道能夠充塞在天地之間的就是正氣!一個人的氣,若是能夠不膽怯不心虛,就能夠正大流行,妖魔鬼怪見到了,自然就會退避。所以君子有養氣之學,而養氣的重點在於治心;如果能夠做到了清明在躬,存誠泰定,那麼所謂的妖魔鬼怪,就都無所遁形了。如果一個人的心有了曖昧,則不必去問妖魔鬼怪來了沒有,自己的心中,已經就先變成了妖魔鬼怪充斥的地方了,怎麼能夠像景清一樣,妖魔鬼怪一見到他,就被他的正氣所攝伏。

  古云:「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天地之鬼神最重視一個「德」字,神和人是同一個道理,為人所尊敬的善人,神靈也會加以保護;只要行得正、做得正,一正破萬邪,任何沖犯都不怕。道德既然重了,鬼神都會欽佩他!

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行住坐臥皆是禪

  那一日,她和朋友去寺廟遊覽,望著那紅磚玉瓦金色的寶殿,靜坐蓮花寶座上的佛祖,砰然心動。

  看到旁邊坐著一位高僧,她心中盤桓一會,鼓起勇氣上前問道高僧:「什麼是禪?」

  高僧慈眉善目微露笑意說道:「工作學習都是道,行住坐臥皆是禪。」

  她不明白。

  高僧又說:「反求諸己。」

  她還是不明白。看著她茫然的目光,高僧又說:「打開心靈之窗。」

  她心裡迷茫一片。------

  探尋幾年,她淺淺地理解點,學習禪,讀禪,其實就是在讀自己,讀自己本色的人生。

  禪,無處不在,它在我們生活的點滴中。她喜歡安靜,靜,是她的一種生活方式。她喜歡人淡如菊,心平氣和的那種狀態。在安靜的狀態下,她思考生命,思考生活。她慢慢體會到一點禪意。

  焦慮浮躁的那顆心,在每日瑣碎的生活中,不斷地反思自己,她有點明白,心需要安靜,心平和安靜下來,淡雅的姿態才會滋生出來。智慧才會生長出來,才有可能做好事情。

  她不懂得禪,她只是記住了高僧的話,在每天的生活裡,不斷地反思自己,在安靜的靜坐中,她的眼前開啟了一片明亮的天空,她喜歡那種寧靜的意境,那一刻,心無他念。在那意境中,她感受到,生命如那淡藍的湖水,不浮不躁,體味著喧囂以外的凝靜。

  她不懂得禪,她只是在每一天的安靜中,去感知自己的生命。

  生命的禪緣,彷如人與人之間的相遇相識相知,然後分別離開再到永遠。

  她不懂得禪,但是在安靜的靜坐中,她體悟一點,其實人生的許多的遺憾,還有那殘破的命運裡都蘊含著禪,只有用心一點點看透看淡,在體悟中,學會遺忘和釋懷,心靈才能有所解脫。

  禪如人生,人生如禪,看淡看開了,身心輕鬆了,心靈之窗就會打開,在平淡如水的生命裡,我們的人生不輝煌也閃亮。

※ ※ ※

  「道法」無奇無他,每見於日常生活之中,亦即是說在日常生活之中就含藏無限的道法,在世人之行、住、坐、臥之中,無所不是道法之所在,只不過世人不能深入去了解到此之真實性,而無法去體悟出道法之真妙耳。

  如同世人在生活裏,處處都是為了自己,總難以設身處地的為別人想想,兩眼總是向外看,看別人的錯,看他人的不是,自己總無法細心向內去探討,自己有錯而不知。又世人總希望別人來關照,而自己從來不去思慮別人等等,這裏頭就含藏了有多少的道法,這裡頭有多少之哲理,這就是生活的道根,不能做到,談什麼深理奧義都沒有用。

  當知「道法」得時刻融入生活之中,那你就是在修道,你就是在學道,你就是在成道,盼能確切了悟行之。

皇母慈音第一輯-讓道法落實於生活之中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推舉英才

  在家真宗時有一位大臣,名叫王旦,他有寬恕過人的度量。他認為寇準很有才能,可以委以大任,就毫不忌妒地將寇準向皇上推薦,請皇上用寇準為相。

  但寇準不但不感謝,反而屢次在皇上的面前,說王旦的短處;而王旦在皇上的面前每次提及寇準時,總是滿口稱讚寇準的才能及長處,連皇上也替王旦不平。

  於皇上是對王旦說:「你雖然時時刻刻地稱讚他,誇獎他,但是他卻專門在我面前說你的短處呢!」

  若是別人一定很生氣,說寇準太不近人情了,但王旦卻很安然地說:「那是當然的了,我在位的日子很久了,主辦的事務一定有很多失妥的地方,寇準能夠把我的錯誤和過失,毫不隱蔽地向皇上說出來,正可以看出他的正直,我很看重寇準,就是這個原故呢!」

  皇帝聽了,很是敬重王旦。

  有一次,王旦辦了一件公事,在法例上弄錯了,很巧這公事送到寇準主管的那個部門去了,寇準毫不客氣地把這公事呈給皇帝,皇帝就責備王旦。王旦很坦白,只是謝過。

  不到一個月,寇準亦主件一件公事,犯了同樣的錯誤,而這公事卻很巧送到王旦主管的部門去,王旦卻把這件公事送還寇準,而不乘機報復,寇準很慚愧,他向王旦連聲道謝。

  寇準曾經一度出任藩鎮,有一次因慶祝生日,大宴賓客,非常舖張,皇上知道了這件事很是生氣。

  王旦卻向皇上說:「寇準這個人很有才幹,只是有點獃。」皇上的氣怒亦就平息下來了。

  有一次,皇上親自來看王旦,並順便問他何人能繼大任,王旦卻說:「應當趕快叫寇準來做宰相。」

  寇準對王旦的寬恕度量很是感動,於是一心一意,輔佐皇上成為一代名相。

  王旦有樂群寬恕的美德,公而忘私、推己及人,為國舉賢,使國族蒙到福利。

※ ※ ※

  俗世之間,紅塵人生的旅程上,遍處可以說是人情冷暖,雖然人與人之間還是有些許人情味存在,但卻也有很多時候,讓人們的心裡深深感覺,世道上人情薄如紙,倍覺人絲毫不可靠。

  俗世之間人人大都是私心利己,因此,種種行事作為皆以利益自我為首要,在利我之前乃必須先興起排擠他人之作風,或許真的順利排擠掉對手,有時卻不一定能夠得逞,無論排擠他人是否能夠得逞,到頭來惡因惡果彼此循環,人與人彼此間剩下冷漠,更留下彼此之不良印象,成為天下皆輸之局面。

  俗世間凡是有心行持正道者,必能秉持「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之精神,處處普行菩薩行願,凡是一切眾生有所需要,必定率先推舉英才,讚其能力、譽其德操品行,以令仁者共沾優良之品格,絕不以自我為中心,世人若是以自我為中心,恐將埋沒人才,而本身卻又不見得能力可獲得普遍大眾之認可,因此形成盤盤皆輸之現象,因為好機會都想留給自己,但往往造成自己坐失表現能力之良機,並且根本無法表現能力,只是給人留下擺烏龍的事件而已。

  眾生一旦學習真理,便知推己及人,凡是週遭有任何人,本身明確知悉其長處專才,又有某些工事需要之,便能從中引介,使事有其工;令工適其事,如此豈不三贏,本身亦能法喜充滿,並且獲得事、工雙方之感恩。

  人生有了這層推己及人的行動,尚且能夠感染給眾人彼此互讚優良、共同推舉優良長才,以令世間和樂,使生活充滿感恩,則天下無不福德圓滿也。

寶德雜誌104期-述論:互相讚嘆,增益良多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在韓國漢城

蓮生/文

  我去韓國,主要是去禮「佛寺繞塔」,但也聯想到韓國的內戰及外患,我甚至以為,韓國人一輩子用鐵筷及鐵碗,是不是便於逃難用的?還有醬菜,方便攜帶。

  韓國(朝鮮)自立國以來,戰亂不知有多少,從歷史上看,戰亂的時間多,平安的朝代少,至今,仍然處於北韓南韓對立的局面,實在令人憂心忡忡。在韓國的人們,做了普通人-一般的老百姓,也實在不容易。

  很多移居到仁川市的華人,原本都是中國大陸東北人,現在不是遷回中國,就是移居世界各國,使得在韓國的華人愈來愈少了。

  不只如此,在動盪不安的社會,當個人實在不容易,他們隨時要逃命,不逃命,一旦做了亡國奴,那就慘了,韓國人到處移民,當然與此有關。

  三十八度線,能維持多久?誰也不敢逆料。

  我在漢城,看到美軍的陣地,在琉球看到美軍的陣地,在關島看到美軍的陣地,在菲律賓看到美軍的陣地,在泰國,也看到美軍的陣地。

  美軍,美軍,好像駐守在世界各地,維繫著一種表面上的平衡狀態。

  我啞然失笑。……

  也想不通,為什麼世界會有這麼多的戰爭,他們戰什麼?爭什麼?地球不是星際中的一粒沙嗎?極權主義及軍閥腦袋裏裝了什麼東西?

  名位?權利慾。

  佔領慾?財利慾。

  佔領一粒沙的一個點,有什麼意義?這世界這一類的「瘋子」實在不算少數。

《天涯一遊僧》在韓國漢城

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眾矢之的

  春秋末年,晉國卿大夫各族之間兼併鬥爭,到後來只剩下知、趙、韓、魏四家。

  知氏後來居上,不僅爭奪到執政卿的位置,而且兼併了大量土地,領地迅速擴大。由於知氏在四家中最為強大,其首領稱為「知伯」,而其他三家仍稱為「子」。知伯以其強大的勢力和執政卿的地位,專橫跋扈,不可一世。

  西元前四五五年,知伯與韓康子、魏宣子二卿一起喝酒,知伯不僅在酒席上狂傲無理,而且事後竟向韓康子索要土地。

  韓康子在家宰的勸說下,忍得一時之氣,送給知伯一個上萬戶的大邑。知伯見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萬戶大邑,高興極了,於是如法炮製,又去向魏宣子要地。

  魏宣子也是晉國的貴族,他很討厭智伯的這種行為,不肯給他土地。他的一個臣子叫任章,很有心計,任章對魏宣子說:「您應該答應給智伯土地。」

  魏宣子問:「我憑什麼要白白地送給他土地呢?」

  任章說:「他無理要求,一定會引起鄰國的恐懼,鄰國都會討厭他;他如此利慾薰心,一定會不知滿足,到處伸手,這樣便會引起整個天下的憂慮。」

  任章再說:「您給了他土地,他就會更加驕橫起來,以為別人都怕他,他也就更加輕視他的對手,而更肆無忌憚地騷擾別人。那麼他的鄰國就會因為害怕他、討厭他而聯合起來對付他,那時他的死期就不遠了。」

  任章說到這裡,頓了一下,見魏宣子似有所悟,又接著說:「《周書》上說:“將要打敗他,一定要暫且給他一點幫助;將要奪取他,一定要暫且給他一點甜頭。”所以,我說您還不如給他一點土地,讓他更驕橫起來。再說,您現在不給他土地,他就會把您當作他的靶子,向您發動進攻。您還不如讓天下人都與他為敵,他便成了眾矢之的。」

  魏宣子非常高興,馬上改變主意,立即割讓一處萬戶之城邑給智伯。

  知伯連連得手,又讓手下去找趙襄子索要土地,想不到趙襄子一口回絕。知伯大怒,立即調集韓、魏兩家甲兵一起去攻打趙氏。趙襄子寡不敵眾,且戰且退,一直退到經營多年的晉陽城。此城城牆高聳,異常堅固。知伯驅兵攻城,攻了一年也攻不下來。

  知伯想出個惡毒的主意:徵調全國民役,將晉江上游阻斷,另挖新渠,放水去淹晉陽城。當時正值雨季,山洪暴發,狂暴的晉河水順著新挖的河渠直沖晉陽城。不多日,城中房屋倒塌,糧食漸盡,但因趙襄子平時厚待晉陽百姓,所以城中軍民並未離心。

  趾高氣揚的知伯叫魏宣子、韓康子陪他登高察看水勢,對他倆說:「我今天才知道,水也可以滅亡別人的國家啊!」說罷哈哈大笑。魏宣子和韓康子一聽此言,不由臉色大變,原來,魏、韓兩家的安邑、平陽也有汾水、絳水流過,今天知伯可以掘晉水滅趙襄子,明天豈不也可用同樣的方法滅掉他們?

  知伯的家臣注意到兩人神色有異,回營後對知伯說:「韓、魏兩家恐怕要反叛你了!」知伯問他為什麼,他就將其中的利害關係說給知伯聽。可是忘乎所以的知伯並未將他的話放在心上。

  晉陽城中的趙襄子派一名心腹連夜出城,悄悄找到韓襄子和魏宣子,對二人說:「唇亡則齒寒,趙氏如被知伯滅掉,接下來必定輪到你們兩家!」韓、魏二人早有同感,只是一時沒有機會,現在趙襄子既已派人來聯繫,馬上一拍即合,於是三家締結了盟約。

  次日夜裡,趙襄子派兵出城,偽裝成韓、魏兩家的軍士,襲擊了知伯派駐晉河堤壩的軍吏,挖開堤壩的另一面,晉河水猶如狂暴的野獸,掉過頭來直灌知伯大營。知伯的軍隊頓時被洪水沖得亂作一團,趙襄子乘勢從正面發起攻擊,魏、韓兩家從兩翼夾擊,知伯軍隊全軍覆沒。

  趙襄子將知伯處死,又將知家滿門抄斬,還不解恨,又將知伯的頭骨做成瓢狀,外面刷上油漆,專門用來小便,把它叫做「夜壺」。知伯所有的田邑也被趙、魏、韓三家瓜分。

  驕橫的知伯滅亡了,趙、韓、魏三家不願再互相攻殺,便瓜分了晉國的土地,成立三國,歷史也就由春秋進入戰國時代。

  (《史記.晉世家》、《韓非子.喻老》、《韓非子.十過》、《資治通鑒.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心是何物

  貞觀年間,四祖道信禪師正在蘄州黃梅雙峰山弘法。有一段時間,四祖經常遙望金陵一帶,發現那兒紫氣繚繞,知道必定有奇異之士在那兒修行,於是親自前往尋訪。

  一天,四祖來到幽棲寺,問寺院裡的僧人道:「此間有道人否?」

  那位僧人不耐煩地回答道:「出家兒哪個不是道人?」

  四祖反問道:「阿哪個是道人?」

  被四祖這一喝問,那僧無言以對。

  這時,別外有一位僧人出來,告訴四祖:「離這兒十多裡路的深山裡面,有個叫懶融的禪師,終日坐禪,見有人來,既不合拿問訊,更不起來接待。莫非他是個道人?」

  四祖聽了,於是策杖入山,來到石室跟前,只見懶融禪師正在打坐,神情自若,目不他顧。

  四祖於是問道:「在此作甚麼?」

  懶融禪師回答說:「觀心。」

  四祖又問:「觀是何人?心是何物?」

  懶融禪師一下子被問得無言以對。於是便站起來,向四祖作禮,並非常客氣地問道:「大德高棲何所?」

  四祖道:「貧道不決所止,或東或西。」

  懶融禪師問:「還識道信禪師否?」

  四祖道:「何以問他?」

  懶融禪師道:「我仰慕這位大德很久,希望能有機會前往禮拜參訪。」

  四祖道:「道信禪師,貧道是也。」

  懶融禪師非常驚喜,問道:「因何降此?」

  四祖道:「特來相訪,莫更有宴息之處否?」

  懶融禪師於是指了指屋後,說道:「別有小庵」。

  說完,便引四祖來到小庵前面。四祖發現,庵的四周盡是虎狼之類,於是,順勢舉起兩手掩面,作出害怕的樣子。

  懶融禪師道:「猶有這個在。」懶融禪師的意思是說,沒有想到你這位大名鼎鼎的祖師,還有恐怖心或者說執相的心在。

  四祖反問道:「這個是甚麼?」

  懶融禪師於是默然無語。

  過了一會兒,四祖在懶融禪師打坐的石頭上寫了一個「佛」字。懶融禪師見了,心裡畏怕,不敢上坐。

  四祖趁機點撥道:「猶有這個在。」四祖的意思是說,你學佛那麼久,還沒有達到無相的境界,還有佛相在。

  懶融禪師不明白個中的妙旨,於是向四祖頂禮,並請他宣說法要。

  四祖道:「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無闕少,與佛何殊?更無別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觀行,亦莫澄心,莫起貪嗔,莫懷愁慮,蕩蕩無礙,任意縱橫,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快樂無憂,故名為佛。」

  懶融禪師問:「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四祖回答道:「非心不問佛,問佛非不心(離開了心,不要談佛;談佛,不能離開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懶融禪師問:「既不許作觀行,于境起時,心如何對治(既不許作染淨、善惡等二邊分別觀照,那麼請問,當境界起來的時候,如何用心對治)?」

  四祖道:「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隨心自在,無複對治,即名常住法身,無有變異。吾受璨大師頓教法門,今付於汝。汝今諦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後當有五人達者,紹汝玄化。」

  四祖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一切好醜善惡等二邊差別,完全是心的妄想分別所致,並不是實有。只要我們的心一落入二邊分別,我們就會產生取捨心理,作種種對治,而這恰好是跟解脫之道相違背的。因此觀心的最要緊處,就是要作平等觀,不取不舍。這種平等觀源于對諸法性空的體認。

  四祖將祖師禪的頓教法門傳給法融禪師之後,隨即返回了黃梅雙峰山,再也沒有出來過。從此以後,牛頭法融禪師的法席大盛,學者雲集。法融禪師因此而被尊為牛頭宗的初祖。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6.牛头法融禅师悟道因缘

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仁者棄武

大勢至菩薩 降

詩曰:炫武耀威引戰亂,生民塗炭在眼前;
   眾人齊心化災劫,廣行善事莫嫌遲。

聖示:獨裁者耀武揚威,置百姓之死活於腦後,一心宣誓自己的主權,將小我之欲望置於大我之上,無法體民之苦。國之將亡必起因於兵變,若老百姓能安居樂業,國家必長興也。吾今夜便以「仁者棄武」為題,與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共勉之。

  「仁者棄武」

  德國獨裁者希特勒一直認為,德國為全歐洲最強的國家,有最優秀的人種。當別的國家在悠哉享樂之時,希特勒已一步步計畫佔領全歐洲。

  首先,他要富國強兵,透過不斷宣導軍國主義,鼓勵男子從軍,婦女積極投入工業生產,鼓勵婦女多生育,農民加緊生產糧食,一切的民生物資,都為未來作戰十年而做準備。

  其次,希特勒迫害各國的猶太人,一開始假藉勞動名義,廣抓各國猶太人,投入不合理的危險勞動中,待至大戰後期,更推這些無辜的猶太人進毒氣室,活埋入壕溝中。

  第三,與歐洲、亞洲其他獨裁國家結盟,如義大利、日本……等,夢想以武力一同掌握全世界。

  其實,希特勒一開始也只是個對藝文、音樂有狂熱的青年,無奈在其人生失意時,吸收了不少負面的觀念,導致其思想偏差,誤入歧途。

  吾以上述實例勸喻諸賢生,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大好,也可以大壞,端賴個人思想有無走向正道。同理可證,吾見人類的歷史上,常見的戰亂皆起因於個人的貪欲,對政治的狂熱,喜歡群眾簇擁的虛榮,迷戀群眾的掌聲,妄想實行特殊思想與主義掌控人民,奪取政權。可惜,眾心雖迷,終有一醒,用糖衣包裹著的私欲,終有融化的一天,只有實行「仁」政,以百姓之福祉為基礎的民主政治,才是可長可久的。

  吾勸全天下好戰的君主或領袖,莫再罔顧天理而行,所謂「暴政必亡」只是時間之長或短,若塗炭生靈必禍延子孫,甚至永世進入阿鼻大地獄,不得超生。可,吾退。

全真月刊119期

道德約束力

蓮生/文

  有人說:「當了和尚,煩惱一定少!」

  我說,不見得。

  有詩為證:

  彌勒和尚到神州。

  布袋橫拖柱杖頭。

  饒你化身千百萬。

  一身還有一身愁。

  另有一些俗僧俗尼,俗氣未脫,比世俗人更俗,自私、嫉妒、名利、鬥爭、煩惱比俗世人更多,有詩為證:

  最有緇流不可言。

  粗淺佛語哄世人。

  此輩若皆成佛道。

  西方依舊冒黑煙。

  這些俗僧尼,開口天堂地獄,閉口因果輪週,但背地裏,譏謗真佛,談是談非,成群結黨,勾心鬥角,結果什麼事兒全幹了出來,那些眾生,十個九個,都被他送上災厄。

  再談「天理」與「人情」,有詩為證

  公道人情兩是非。

  人情公道最難為。

  若依公道人情失。

  順了人情公道虧。

  我寫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借一個比喻而已。事實上,我常常想,這世界上,道德約束力已經非常薄弱了,不管是東方及西方,整個地球上,偷盜搶劫,姦殺欺詐,比比皆是,幾乎已無乾淨之地。

  我說,日本比其他地區好些,日本人的道德教育良好;新加坡比其他國家好些,因其法律約束嚴苛。

  除了日本與新加坡,其他國家的犯罪率均相當高,我覺得這娑婆世界:

  住得令人顫慄。

  住得令人驚悸。

  我想到「道德約束力」的問題───

  西方國家的「道德約束力」來自於「上帝」,可惜的是,現代人真正信「上帝」的人不多,西方人的現實,西方人的自私,西方人的自我保護,早已勝過信仰上帝。道德的淪喪,是今日西方城市最大的悲劇之一。

  至於希臘神話中的諸神,也根本毫無「道德約束力」。這些神,其實也是違背道德的,是懵懂的諸神,是蹣跚的諸神,是玩忽的諸神。

  印度婆羅門教的諸神,同樣有鬥爭,例如阿修羅與天帝,大鵬金翅烏與龍神等等。諸神並非「絕對」,而是比人類有更好的享樂而巳,諸神還要佛陀的救度。

  印度的「絕對者」是指最高的「大法」,也就是「真理」,只有與真理和契合的,才算是「絕對者」。「絕對者」的言論當然有道德約束力,但,這世上難覓。

  釋迦牟尼佛當然是「絕對者」,但,佛陀真正的教化又有幾人能真知真見。

  西方的道德早巳淪喪殆盡,東方的道德也名存實亡,這個時代,不會再出現澤被蒼生的神,而是人人是爭取生存空間的無知螻蛄。

  我曾經在紐約,與一桌弟子吃飯,整桌人告訴我,他們每一位都曾經被搶劫。

  我告訴他們,我第一次到紐約,一樣被偷,最近住台北凱悅飯店,又被偷。

  我知道,再如何小心翼翼,只要你被偷匪盯上,那時,同樣的事故,同樣的遺憾,也將會出現在你的身上,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但偷盜搶劫,已天下一個樣。

  人啊人!「人」這個字,雙腳歪斜,永遠站不正。

  幾時人才能站得正?

《明空之大智慧》道德約束力

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供奉媽祖

  福興鄉的一位黃姓人家,祖德流芳,家道忠厚,有婆媳倆人皆茹素拜佛,也許是因為家中還多人吃葷的關係,當年媽祖聖誕,黃家小媳婦就準備了一付葷的牲禮,到鹿港天后宮去祝壽祈福。

  拜拜完畢,黃家媳婦就按習俗,舉筶請問聖母對她的供品是否滿意?可是卻一連擲了數次都沒有陰陽爻,既不是因為金紙太少,也不是因為忘了帶酒;既不是因為雞太小,也不是三牲少了什麼?問來問去,皆不是原因,正疑惑不解時,忽然靈機一動,再請問聖母說:「那麼會不會是信女與婆婆都吃素而卻用牲禮來拜您,您不歡喜?如果是請賜允一筊。」

  信女心中驚喜,當時即時向聖母許願說以後聖母生日必用素果來拜拜。後來,黃家小媳婦逢媽祖聖誕,都不再用葷物去供拜。

又:

  彰化有一曾姓人家,由祖父母到兒孫,閤家三代茹素,堂上和樂祥融,善氣沖天。

  有一天,神明千秋聖誕,一般善男信女都好像作比賽似的,準備大魚大肉大付的牲禮,獻上供桌,以祝千秋,大大小小擠滿了各桌。

  慢到的曾太太,因家中持齋信佛,卻供上來一副用豆雞做成的小小素牲禮,此時因為廟前的供桌已無位置可放,廟祝看到了就將那副素牲禮接著端上了頂桌供拜。

  剛到曾家做媳婦不久的曾太太眼看別人的豬頭五牲,雞鴨魚肉擠滿了各桌,唯獨自己家一副小小的素性,卻引人注目的被排上了頂桌,心中十分的難為情。

  可是,不久後,神明降乩指示訓諭時,卻附帶說他當天在眾弟子供拜的牲禮中,只有得到了曾弟子的一付牲禮,使諸神明最高興喜歡。

  由此可知,神明莫不勸人喜戒殺,莫不喜人以清素食品供奉之,這也許是天界清淨,而牲肉葷濁,所以居住清淨天界的神明,喜歡清素食物而厭惡腥臭的魚肉。

※ ※ ※

  媽祖是吃齋的!請勿殺生拜拜!

  聖母媽祖本是宋朝福建蒲田湄州人氏,俗姓林諱默娘,自幼即持齋茹素,拜佛修行,後來功果圓滿,奉玉詔而飛昇,成道後受封為「天上聖母」,經常威靈顯化救渡沿海漁民。因此,甚受我國東南沿海各省漁民的尊仰與崇拜,由於聖母大慈大悲,有求必應,顯化奇蹟,不勝枚舉,所以流傳民間僅數百年,廟宇即遍於東南沿海各省,凡是捕魚為生的沿海居民,莫不敬拜之,故被尊奉為「海神」。

  近年來,經濟成長迅速,人民生活富裕,雖然科學發展,物質文明遠超乎一切,但是本省的同胞們雖不業捕魚的士、農、工、商中崇拜聖母的人,也不可勝計,而且隨著交通的進步,每年到各地的聖母廟頂禮膜拜的善男信女所組成的進香團,更是絡繹不絕,尤其是在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聖誕前後的日子裡,聖母廟前真是車水馬龍,熱鬧異常。

  然而,同胞們虔誠的敬拜媽祖時卻犯了一項特大的錯誤而不知,是什麼大錯誤呢?即是--聖母在世時,自幼即持齋茹素,而今世上的善男信女,反而用血斑腥濃的雞鴨魚肉做牲禮來供奉祂,聖母神明靈知,非但不敢受納,唯恐反而還要為那批龐大的牲畜而哀憐掉淚呢?這個固是陋俗積習,也是無人倡導以素牲鮮果作為供品敬拜聖母的原故。

  聖母慈悲而正直,祂之所以顯化救世,只是為救度眾生的苦厄,並非要世人祭拜祂,如今我們既為了感恩圖報而發出了崇敬聖母的心,照理應當以聖母的慈悲為懷,持齋修身,行善立德,濟助別人,造福社會,纔合聖意。所以同胞們若景仰聖母浩蕩巍峨的厥功偉德,而登廟堂,也僅以齋戒沐浴,清淨身心,恭敬莊嚴,拾階而登,或俯伏叩拜,或合十跪拜,或誠敬鞠躬,滿懷崇聖的敬意,即可表露無遺了,何必殺牲祭祀呢?若為了許願祈求而入寶殿,則也只須誠敬恭備清香素果,神座案前,跪以表白心意,聖母即可神聆明知,而因功報果,按德授福了,又何必殺牲呢?

  若為了謝願酬神,而進聖閣,則以所行善事,所修陰德稟報祖前,豈不更慰母心?豈不更勝於浪費金錢買來聖母不用之紙錢,供上媽祖不食之魚肉?若為了媽祖聖誕而來祝壽,則更不可殺牲拜拜。傳聞媽祖在世,事親至孝,母難之日,必定誦經拜佛,以求父母延壽增福,而今世人卻在其壽旦生辰,大肆殺戮,反使眾牲成為喪命忌日。又供上眾牲屍體於神案面前,有的用來為父母祝壽,有的用來酬神謝恩,嗚呼!雖蟻民無知,聖母憫恤而不加怪罪,然而慈悲的聖母,能不因此而心哀神傷嗎?

  悲哉!天欲語而無言,神欲說而無聲,有誰能知道在這聖母聖誕的前夕,聖母眼觀天下蒼生,不知行善修身,只知奸巧奪取,不肯積德造福,反而求神問卜,東往西奔,空度一生,受苦無涯,輪迴不息,此刻聖母將會如何的悲憫痛心呢?又看見自己生辰吉旦,眾多生靈反而以畜生屍體獻供神前,欲求福壽添利祿,斯時,媽祖也將會是如何的哀傷落淚呢?故愚伏勸同胞們要敬媽祖當體天心(好生之德)、法聖行「慈悲救世」,要酬神恩答誓願,最宜多行善事(以身行善-戒殺、盜、淫,而交善人,行善地,做善事。以心行善-戒貪、嗔、痴,而敬天地,敬神明,敬父母,敬賢良。以口行善-戒惡口、兩舌、綺語、妄言,而說善言講道理,勸人行善修身。)積陰德(布施棺,修橋築路;蓋廟宇,裝金身;翻經典,印善書;出錢不吝,出力不怨,不求回報,不欲人知,終生行善,猶感不足。)要祝聖壽,只用素果(壽桃、壽麵、水果……等,如果一定要用牲禮可買豆雞、豆鴨、豆魚代替畜牲。)切莫殺生。如此雖不祈求天賜神佑,皇天亦必賜福之,聖母亦必佑庇之。

  所以,如果您真誠心的話,請用素果拜拜,必邀天眷,必得神佑。

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拈花微笑

  釋迦世尊在進入大般若涅槃之前的不久,有一天在靈鷲山頂,對百萬人天及諸比丘宣說:「不久我就要入涅槃了,諸位想要問法的,就快點隨你所想知的問題問罷。」大眾靜默地坐著。

  大眾之中,娑婆世界之主的大梵天王,即以千葉妙法蓮金光明大婆羅花,雙手捧著,舉過頭頂,奉獻佛陀,退後頂禮,並且請示釋尊:「世尊成佛以來,五十年間,種種說法教示,化度了一切根機的各類眾生。如果尚有最上的大法未說,懇請世尊為我等及將來修菩薩行者,以及欲修佛道的凡夫眾生,敷演宣說。」

  說畢此語,大梵天王即將他自己的身體,化作莊嚴寶座,請如來坐。

  釋尊受此蓮花,坐此寶座,無言無說,但向法會大眾,拈起蓮花。

  此時與會的百萬人天及比丘眾,大家面面相覷,不知如來的動作,表示什麼。只有摩訶迦葉,已證實相,已知佛意,所以破顏微笑,合掌正立,默然無語。

  此時佛心相印,說話已是多餘。因而受到釋尊的印可,承認他已傳承了佛的無上心法,釋尊便向大眾宣示:「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咐囑汝摩訶迦葉。」

  又說:「如今,如來快將滅度了,諸比丘們,都可依止摩訶迦葉,入大乘門,修行佛道。」

※ ※ ※

  何謂「禪機」?乃是無法以「邏輯」來闡釋的玄虛,也就是說其能適應於每個人不同變化的心境下,如何去悟出「慧覺」的一種功夫是也。

  然而在相同的情境下,在每個人的心境下所查察的情況就有差異,好比「遠山是山」,有人見之如掠雲霧影,有人見之有如海市蜃樓,有人見之,因時刻之不同而有多種之變化。又「近水是水」,有人見之如緣平之地,有人見之則認為是碧藍一片,又有人見之則認為是盪漾奇異,這都是因為每個人之情境不一樣所產生不同的結果,如果己身無深入之理念,則真不知何去何從,陷入徬徨矣。

  其實禪機之開發,就是要能滋生出「慧覺」,其方法也很簡單,只要能意識專注,無任何之差池則可得矣,因為心境有所失迷,那行為必定偏失,慧覺蕩然矣,這都是特別應加留意之事,修道最首要工夫,就是要能「慧覺」朗照,心性自可明清也。

皇母慈音第二輯-開發禪機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嘛呢叭咪牛

  在西藏邊境的山區裡,住著一位孤獨的老婆婆,她的丈夫和兒子都去逝了。

  她覺得自己罪孽深重,到處向人尋覓解脫的方法。終於,她得到了高人的指點,叫她念觀世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就可以消除罪業,但是她回家後,把咒語記錯了,念成「嘛呢叭咪牛」。

  從此老婆婆就勤練咒語,同時準備了兩個大碗,一個碗放黃豆,一個碗空著,她每念一句咒語,就把一粒黃豆丟到空碗裡,她就這樣念了三十幾年。後來,她已經不必丟黃豆了,只要念起「嘛呢叭咪牛」,黃豆就自動會從這個碗裡,跳到另一個碗裡。

  有一天,一位修行的和尚路過此山區,遠遠就看見一座小茅屋,四周放射著金色的光明。和尚心中大為震驚,心想︰我走過這麼多名寺院,從來沒有看過這麼盛大的光明,這裡一定住了一位修持很好的高僧大德。

  和尚想去參學請益,找到了小茅屋,到裡邊一看,原來住著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太婆,和尚不禁感慨的說︰

  「您一個人住在這麼荒僻的山裡,不覺得孤獨嗎?」

  老婆婆說︰「不會啊﹗我在這裡修行,過得很好呢。」

  和尚問︰「您修些什麼呢?」

  老婆婆說︰「我只會一句『嘛呢叭咪牛』。」

  和尚一聽,不禁嘆息:「老婆婆,您念錯了字,應該是『嗡嘛呢叭咪吽』而不是『嘛呢叭咪牛』啊﹗」

  老婆婆聽了很傷心,認為自己三十幾年的功夫都白費了,和尚也告辭了老婆婆,徑自上路去。

  老婆婆坐在桌前,照和尚教的「嗡嘛呢叭咪吽」重新念起,碗裡的黃豆也不再跳躍。

  和尚走遠了,回頭一看,小屋裡一片黑暗,已不見先前的赫赫光明。

  他十分震驚,心想︰「糟了,是我害了她﹗」於是趕緊走回小屋,對老婆婆說︰「我剛才教你『嗡嘛呢叭咪吽』是玩笑話,您還是照原來的念才對。」

  老婆婆高興的跪下來說︰「謝天謝地,我三十年的功夫不是白做的了﹗」

  和尚走了之後,老婆婆一念「嘛呢叭咪牛」,黃豆又跳了起來,和尚走到山頂上去,只見那茅屋比以前更加光亮。

※ ※ ※

  經咒之緣起,乃是聖佛仙神為了度化眾生,將自己悟道、得道的心印,藉各種之方式流傳下來,以期世人亦能得益精華而成證道果,故此即是經源之真實意義也。

  又世人應如何誦經始可達於宏效呢?做到下列幾點,應可悟得。

  一、心得誠真:誦經,心不誠心則不印,心不印,意難明也,所以心如無法真誠,亦屬枉費工夫也,亦即是神佛心印之真髓,無法意會其真也。

  二、要能渾然忘我:如能達於忘我之境,道、經之重要,即是靈入於性,故忘我融和是不可或缺之要旨。

  三、要心無任何之意識旁鶩:心無雜念,靈可虛性,性可藉以達明,心印可得也。

  又何種情況不宜誦經:

  一、身心有疑慮:就是心情不好(因世人在塵凡雜務之所影響。)難免會受影響,因如此誦經絕對無法達於純淨、誠敬,故誦經無益(即是沒有效果)。

  二、在至為吵雜之處不要誦經:這種情況,必定受到干擾,被干擾則亦難有其效。

  三、如有心境不佳亦不可誦經:此時心必難定靜,不靜則失其誠,如有喪事或其他之噩耗,均屬之也。

  以上所提只是參考,每每世人在堂誦經,希能盡力勉之,以達全效之心印,那修則可精得矣。

皇母慈音第二輯-經誦與經之真諦

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七佛所說的偈言

蓮生/文

  我每日必誦〈高王觀世音真經〉,經後,有七佛世尊的真言:

  「離婆離婆帝,求訶求訶帝,陀羅尼帝,尼訶囉帝,毘黎你帝,摩訶伽帝,真陵乾帝,梭哈」此咒是我每日必誦。

  我誦此咒,光明從舌出,七粒摩尼珠,光明永不斷。

  七佛就是:「毘婆尸佛,尸棄佛,毘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我將七佛所說的偈言,依次列之如下:

  「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象,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見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於生死。」

  「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大家仔細讀「七佛」的偈,請注意,看出了有何端倪?

  毘婆尸佛的偈,一個字:「幻」。

  尸棄佛的偈,一個字:「幻」。

  毘舍浮佛的偈,一個字:「幻」。

  拘留孫佛的偈,一個字:「幻」。

  拘那含牟尼佛的偈中,沒有「幻」字,但,參看「佛不見身」,再參看「罪性空」,元元本本也是,一個字:「幻」。

  迦葉佛的偈中,一個字:「幻」。

  釋迦牟尼佛的偈言,未提「幻」字,但大家仔細參看:

  共講了三個「無法」,再參「法法何曾法」,也是「無法」。

  請問「無法」是什麼?

  勉勉強強說「法」,還不是一個:「幻」。

  我今天特別在這裡,指出「七佛」所說的偈中,全是一個:

  「幻」字了得。

  今天如果我說偈言,我說:  

  幻幻幻是幻。

  幻幻幻非幻。

  今來說幻字。

  幻幻何曾幻。

  我記得金華善慧大士,登松山頂行道,他感應到七佛在前,善慧大士在中,維摩詰大士在後。這感應,已明明白白指出他善慧大士是阿誰?

  善慧大士即「彌勒」也!

  今天,我悟了!什麼是前?什麼是中?什麼是後?

  過去、現在、未來,一以貫之!

  我感應到七佛收歸我的臭皮囊之中,善慧大士收歸我的臭皮囊之中,維摩詰大士收歸我的臭皮囊之中。

  我是阿誰?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今天,我寫這一篇,《七佛所說的偈言》,你可以直參看看:

  你是誰?誰是你?

  你的福是福嗎?你的罪是罪嗎?

  你有什麼生?你有什麼死?

  再不悟,一棒打到你的臉,讓你滿臉全是豆花!

《給你點上心燈》七佛所說的偈言

殺生進補

  鎮江范某,妻子常年有病。

  有人給他出了個偏方:用藥米飼養一百隻麻雀,養二十一天,把雀腦挖出來吃。

  范某就買來一百隻麻雀,用藥米飼養。

  一天,範某出遠門。妻子看著麻雀嘆息道:「為我一個人治病,害死你們一百條命。我寧願死去也不能這麼幹!」於是打開籠門,把它們放了。

  範某回家,狠狠責備了妻子,可妻子一點也不後悔。

  不多日,她的病竟痊癒了。

※ ※ ※

  天地一切之生靈,人以至水陸飛潛,雖形體有所不同,其實靈都是一樣的。所謂:「大地眾生,皆有佛性。」雖其他的生物與人之形有所差異,但也有人之情,牠們也是愛惜其生命,也知痛怕死。所以世人當以慈悲之心對待牠們,不該有不同之差別。

  世人在一生的過程中均在造殺生業:打娘胎開始,即稱慶殺生,滿月、至滿週歲也殺生,生病殺生進補,婚宴也殺生,逢年過節、或是迎神賽會也殺生,祝壽也殺生,祭祠祖先,為飽口腹也殺生。試問治病求生而殺生,病能痊癒嗎?為求壽元而鈠生,害他命會增壽元嗎?婚慶而殺生,有不仁之念,可白首偕老嗎?又生子乃嗣子之祥,殺生不是反為子女造孽嗎?諸如上述等等之理,我們即可明白,都是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之五常之寫照,何以呢?殺生飽口腹而肥己,不仁也;藉殺生拆散他們之骨肉,不義也;以屍肉供神佛、祭祖等,不禮也;殺生以為即可獲得滋補而強身,其實反受其害,不智也;設陷阱以殘生靈,不信也。所以聰明之人不為也。

  世人當知上天有好生之德,依性而孕育群生,所以一切之靈之平等的,沒有絲亳之差別,況且修持之人應懂得煉其純陽剛之體,是不宜食陰之物的(肉類),否則修道難成,同時世人也應聰明的去想,你的胃腸怎可作為其他動物之墳場呢?思理之。

皇母慈音第三輯-良知的覺醒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老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

  唐朝的裴休宰相,是一個很虔誠的佛教徒,他的兒子裴文德,年紀輕輕的就中了狀元,皇帝封他為翰林,但是裴休不希望兒子這麼早就飛黃騰達,少年仕進。

  因此就把他送到寺院裡修行參學,並且要他先從行單(苦工)上的水頭和火頭做起。

  這位少年得意的翰林學士,天天在寺院裡挑水砍柴,弄得身心疲累,而又煩惱重重,心裡就不停的嘀咕,不時的怨恨父親把他送到這種深山古寺裡來做牛做馬,但因父命難違,強自隱忍,像這樣心不甘情不願的做了一段時​​間之後,終於忍耐不住,滿懷怨恨的發牢騷道:

  「翰林擔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

  寺裡的住持無德禪師剛巧聽到,微微一笑,也念了兩句詩回答道:

  「老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

  裴文德嚇了一跳,從此收束身心,苦勞作役。

  「富貴花間露,功名草上霜。」

※ ※ ※

  人生於世上,各有先天靈性,但是為何有愚人之稱?因為這些人不曉得運用上天賜給他的智慧,每日只知要吃的好穿的好,三餐要吃山珍海味盛饌佳餚;外出時擺闊,把自己裝飾的派頭十足,趾高氣揚,鼻尖朝天,目中無人。此種人最為可憐,他們都受過高等教育而且各有良好地位,就因為他們有如此良好條件卻昧於道理,但他們並不承認是無知的愚人,所以才被稱為愚人。

  同樣是人,因多出一個愚昧,就變成愚人。為何說他們是愚昧?因為他們一生迷於名利地位之追求,天天過著見風轉舵之生涯,昧於事理之斟酌,社會說東隨著說東,社會說走西即走西,如此這般陷入深淵,為罪魔之奴隸。這種人有高等教育程度,社會地位也不低,為何不知覺醒,就是因為他們缺乏良師益友之指導與規勸。

  世間人原本有圓通之智慧,因經不起花花世界中種種物欲之沉迷,做出違背良心之事,致使自陷於罪惡深淵而越墮越深。所以人生無論身居何時何地,均須運用理智來行事,但人難免有糊塗之一時,因此,人需要有良師之指導與益友的規勸。然而人與人無法時時刻刻在一起而不分離,如果人人各有一冊有關人生修身養性之書隨身,就宛如良師隨身,也可說益友永不離身。

儒宗寶典第二卷-談:愚人

2013年5月12日 星期日

媽媽,我愛你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的飛機撞向世貿大樓,銀行家愛德華被困在南樓的56層。他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沒有生還的可能。在這生死關頭,他拿起了手機。

  愛德華迅速按下第一個電話──周圍的情況越來越危急,他知道時間不多了,於是改變主意按下第二個電話。可還沒等電話接通,他想起了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又改撥第三個電話……

  愛德華的助手羅奈爾得和私人律師邁克收到過他臨終前的手機信號,可遺憾的是,兩人都沒聽到愛德華的聲音。

  他倆查了一下,發現愛德華遇難前曾撥出三個電話。第三個電話是打給誰的?他在電話裡說過什麼?他倆推斷,很可能與愛德華的銀行或遺產歸屬權有關。可愛德華無兒無女,又在五年前結束了失敗的婚姻,如今只有一個癱瘓的老母親,住在三藩市。

  當晚,邁克律師抵達三藩市,見到了愛德華悲痛欲絕的母親。她流著淚說:「愛德華的第三個電話是打給我的。」

  邁克嚴肅地說:「請原諒,夫人,我想我有權知道電話的內容,這關係到您兒子遺產的歸屬權問題,他生前沒有立下遺囑。」

  可母親搖搖頭,說:「愛德華的遺言對你毫無用處,先生。我兒子在臨終前已不關心他留在人間的財富,只對我說了一句話……」

  不久,美國一家報紙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9.11」災難中一名美國公民的生命留言,也是愛德華對他母親說的最後一句話:

  媽媽,我愛你!

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孝佛

蓮生/文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記載:

  地藏菩薩曾經是「婆羅門女」,此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

  但是,婆羅門女的母親信邪,常輕三寶,所以魂神墮在「無間地獄」之中,受極大苦。

  婆羅門女為了救母,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最後,婆羅門女入地獄救母,令母親脫地獄生天。

  又:

  地藏菩薩曾經是「光目女」,同樣的是,光目女的母親死後墮在惡趣之中,受極大的苦難。因為光目女的母親,殺生甚多之故,喜食魚鱉之子。

  有一位羅漢教光目女供養「清淨蓮華目如來」,於是光目女為了救母,盡心供養,並且發廣度眾生之願,願眾生成佛,自己方成正覺。

  光目女的母親,先出生於婢女之家,十三歲卒,又生梵志,壽百歲。再生無憂國土,最後成佛。

  當時的羅漢就是「無盡意菩薩」。

  光目女的母親就是「解脫菩薩」。

  光目女就是「地藏菩薩」的前身。

  我讚揚地藏菩薩:

  南無大慈大孝本尊地藏菩薩摩訶薩。

  慈因積善,誓救眾生,手中金錫,振開地獄之門,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智慧音裡,吉祥雲中,為閻浮提苦眾,作大證明功德主。

  我本人恭敬地藏菩薩,嚮往地藏菩薩的孝心偉大,以地藏菩薩的大願為大願,以地藏菩薩為自己修法的本尊。

  另外,我小時候聽了楊黼的故事,楊黼辭別家中老母,獨自到四川,去拜訪無際大師求佛。

  半路,逢一位老僧,老僧問:「何處去?」

  他答:「四川無際大師求佛!」

  「佛不在那裡!」老僧說。

  「那麼佛在哪裡?」

  老僧回答:「你只要回家,就會看到一位肩上披著黃色衣服,倒穿著木屐的人,那人就是佛啊!」

  於是,他聽了之後,便馬上的趕回家去。當他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夜深人靜,門已關了。

  他敲門。

  這時他的老母一聽是兒子回來了,就喜出望外,急急忙忙的拿了一件衣衫披在身肩上,剛好是黃色的。又,大概是想念兒子太過興奮,跑出去開門的時候,連木屐都穿反了。

  楊黼一見。

  當下醒悟。

  從此以後就留在家中竭力的孝敬母親。

  有一個神奇的傳說,他為「孝經」做了好幾萬字的註解。

  他為「孝經」寫註解的時候,硯台的水快用乾了,忽然之間,硯台裡面的水,卻又盈滿,快用乾了,又自動滿了。

  我小時候,聽了這個故事,非常的感動。

  時至今日,我看到很多年輕人,拋棄老父老母,忘記了父母恩,使父母心冷淡,使父母煩惱,使父母驚怖,使父母愁悶,使父母難言,使父母痛苦。

  這樣子的現代年輕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敬重,如何去敬重他人,這是喪失了基本的人性。

  我看見有人欲出家學佛。

  父母不明白學佛道理,因此,痛哭失聲,尋死尋活。

  我內心實在不忍,於是我說:「要出家的人,須先徵求父母及眷屬的同意書。先跪拜父母,讓父母明白學佛孝親的道理,讓父母放心。」

  出了家的人,固然是出了世俗的家,但,仍然要視父母如佛,孝養雙親。

  最好的是,你自己出家,也度父母出家,這就更大圓滿了,佛化家庭是也。

  我認為,沒有不孝的人,能夠成佛的。

《讓陽光照進來》孝佛

「和諧社會」就是「逆來順受」

  唸過EMBA的獅子讓一隻豹子管理十隻狼,並給他們分發食物。

  豹子領到肉之後,把肉平均分成了十一份,自己要了一份,其他給了十隻狼。

  這十隻狼都感覺自己分的少,合起來跟豹子唱對臺戲。

  雖然一隻狼打不過豹子,但十隻狼,豹子卻沒法應付了。

  豹子灰溜溜的找獅子辭職。

  獅子說,看我的。

  獅子把肉分成了十一份且大小不一,自己先挑了最大的一份,然後傲然對其他狼說:「你們自己討論這些肉怎麼分。」

  為了爭奪到大點的肉,狼群沸騰了,惡狠狠的互相攻擊,全然不顧自己連平均的那點肉都沒拿到。

  豹子欽佩的問獅子,這是什麼辦法?

  獅子微微一笑,聽說過人類的「績效工資」嗎?

  第二天獅子依然把肉分成十一塊,自己卻挑走了兩塊,然後傲然對其他狼說:你們自己討論這些肉怎麼分。

  十隻狼看了看九塊肉,飛快的搶奪起來,直到最後留下一隻弱小的狼倒在地上奄奄一息。

  豹子欽佩的問獅子,這是什麼辦法?

  獅子微微一笑,聽說過「末位淘汰法」嗎?

  第三天獅子把肉只分成兩塊,自己卻挑走了一塊,然後傲然對其他狼說:你們自己討論剩下這塊肉怎麼分。

  群狼爭奪起來,最後一隻最強壯的狼打敗所有狼,大搖大擺的開始享用它的戰利品。

  狼吃飽以後才允許其他狼來吃,這些狼都成了它的小弟,恭敬的服從它的管理,按照順序來享用它的殘羹。

  從此獅子只需管理一隻狼,只需分配給它食物,其他的再不操心。

  豹子欽佩的問獅子,這是什麼辦法?

  獅子微微一笑,聽說過「職場競爭」嗎?

  最後一天獅子把肉全占了,然後讓狼去吃草。

  因為之前的競爭,狼群已經無力再戰了,於是只好逆來順受。

  豹子欽佩的問獅子,這是什麼辦法?

  獅子微微一笑,聽說過「和諧社會」嗎?

  原來所謂的「和諧社會」就是「逆來順受」!

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一子得道,九族升天

  黃檗希運禪師出家後,由於誓志要在佛法上有所成就,因此過了三十年的禪者生活,卻從不曾回過俗家探望親人,但內心深處仍不免記掛著年邁的母親。

  五十歲時,在一次參訪途中,他終於返回故鄉探視母親。

  黃檗的母親因為思念長年毫無音訊的出家兒子,每天哀傷的哭泣,結果把眼睛都哭瞎了。為了想見兒子一面,她在路旁設司茶亭,招待過往的雲水僧,並且迎回家中,親自為他們洗腳,以示禮敬。

  其實,她的心裡渴望著能藉此機會與兒子重逢,因為黃檗禪師左腳上有顆大痣,雖然她眼睛瞎了,但憑著萬分之一的洗腳機率,或許可以認出她的愛子。

  這一天,黃檗禪師也接受了母親的招待,他一邊讓母親洗腳,一邊向母親敘述佛陀出家的故事,希望母親能因此得到信仰而安心。由於黃檗禪師只伸出右腳,卻不將左腳給母親洗,所以母親並未認出他來。

  黃檗禪師返家之後,雖然捨不下年邁的母親,但他還是忍痛繼續雲遊行腳。鄰居認出是黃檗,趕緊告訴他母親說,那個講佛陀出家故事的人,就是妳盼望見面的兒子。

  母親聽了,幾近瘋狂地說:「難怪聲音好像我兒。」說後就追出去,一直追到大河邊,這時黃檗禪師已經上船,而且船也早就開動了,他母親情急之下跳進河裡,結果不幸淹死了。

  黃檗禪師在對岸遠遠望見母親失足落水溺死的情形,不禁悲從中來,慟哭著說:「一子得道,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諸佛妄言。」

  黃檗禪師說後,即刻乘船返回,火葬了母親,並說一偈曰:

  「我母多年迷自心,如今華開菩提林;當來三會若相值,歸命大悲觀世音。」

  在黃檗禪師說偈的時候,鄉人都看見他的母親在火焰中升空而去。

  已出家的黃檗禪師認為,對於至親必須放棄恩情,達到無為時,方才是真實的報恩。所謂的孝順,有三種層次:一為小孝,甘脂奉養,給父母溫飽;二為中孝,事業有成,光宗耀祖;三為大孝,出家修行,度父母出離生死輪迴。所以,黃檗禪師不是一個不孝的人,他度脫母親乃大孝也。

※ ※ ※

  夫人子之身,胡自來哉,孰非父母所生者乎?既生矣,孰非父母鞠育始能成人者乎?夫人子本無身,因有父母,而始有我身,以有我身故,反累父母之身,為我衰朽,至於老死而不知其苦樂也、升降也、何所歸著也。為人子者,心安乎哉,而不思所以報之乎!

  溯母氏十月懷胎,迄於生我,三年乳哺,襁褓提攜,慮及痘疹,防其關煞,憂其疾病,父母之心,焦勞極矣,精力瘁矣,此境此情,人皆知之,無待贅言。獨自成童之後,為父母者,又教誨我,婚娶我,衣食我,基業詒謀我,處心積慮,百計經營,觸網羅而不顧,負罪咎而不恤,果何為哉?為子計也。(論父母之惡孽,多因為子女營謀造成),乃一旦長辭人世,惡孽隨身,陰獄受刑,夜臺悲嘆,輪迴輾轉,無有盡期。當此之時,試問,天下之為人子者有念及父母沉淪者乎?有知父母受苦而願替代者乎?大概千萬人中無一也。嗟乎!父母有子,累孰甚焉,不如無子之為愈也,為子者,苟見及也,回憶昊天罔極之恩,縱粉身碎骨,亦應報答而拯救之也。

  然則將何以報乎?曰,是有術在;其術為何?曰,行大孝是也;行大孝若何?曰大善而已。夫一子行善,七祖超昇,善有萬端,在人擇取,既善即孝,不必同也。故仁人孝子,誠欲拔父母於九幽,登諸快樂逍遙之境,則當為父母廣行大善,生前之子職虧欠,而以身後補報之,舉凡濟人利物,陰騭暗行,立德立功,慈祥普及,自然天心感格,惠及有生,善則歸親,理所應得。務令有德之父母,天爵由此而崇高;有過之父母,苦海由茲而脫離。父母之靈,寧不慰哉;人子之心,寧不快哉。果如是,善足以言報也,善願天下為人子者,應擇善而從,小孝、中孝、大孝各量力而為,斯不負報恩之法則。勉之!

關聖闡道篇-行孝報答雙親

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理所當然

  有一年,很熱的夏天,一隊人出去漂流。

  女孩的拖鞋在玩水的時候,

  把拖鞋掉下去了,沉底了。

  到岸邊的時候,全是曬的很燙的鵝卵石,

  他們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於是,女孩兒就向別人尋求幫忙,

  可是誰都只有一雙拖鞋。

  女孩心裏很不爽,因為她習慣了向別人求助,

  而只要撒嬌就會得到滿意地答覆。

  可是這次卻沒有。

  她忽然覺得這些人都不好,都見死不救。

  後來,有一個男孩將自己的拖鞋給了她,

  然後自己赤腳在那曬得滾燙的鵝卵石上

  走了很久的路。

  還自嘲說是鐵板燒。

  女孩表示感謝,

  男孩說,你要記住,沒有誰是必須要幫你的。

  幫你是出於交情,不幫你是應該。

  女孩記住了男孩的話,

  自此以後學會了對施以援手的人銘記在心,

  並給以更大的回報。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好。

  一開始,感激不盡。

  可是久了,便是習慣了。

  習慣了一個人對你的好,便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有一天不對你好了,你便覺得怨懟。

  其實,不是別人不好了,

  而是我們的要求變多了。

  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

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五毒地界

蓮生/文

  冥王帶我神行,去看一個地獄,到了地頭,上書「五毒地界」四個大字。

  此地煙霧迷漫,一陣陣的腥風,一陣陣的瘴氣,中人欲嘔,幸好我們駕著「淨光」,否則一碰腥風瘴氣,可能從虛空中掉了下去。

  由於「淨光」的照射,我見到有東西在蠕動,再仔細觀之,不禁倒抽一口冷氣,令我毛骨悚然,全身起雞皮疙瘩。

  我看見──

  一丶漫天鋪地的毒蛇。

  二丶一團又一團的毒蜘蛛。

  三丶無數無數的大蜈蚣。

  四丶一群又一群的蛤蟆。

  五丶漫山遍野的毒蠍子。

  我看見一位熟悉的女子,光著身子,全身爬滿了毒蛇丶蜈蚣丶蛤蟆丶蠍子丶蜘蛛。那女子流著淚水,嚎啕大哭,驚懼的臉孔早已扭曲變形,這些毒物,一分一分的,一寸一寸的,慢咬細吞這個女子,他們先吃皮,再吃肉,最後才啃骨頭,我看見毒蛇的倒鈎齒已深入肉裡。

  那女子,因染毒物,身子由白轉黑,我看見五毒之蟲,在她的身子鑽進鑽出。

  終於:

  七孔流出黑血。

  毒物在七孔鑽來鑽去。

  全身成了爛泥一灘。

  我看了不忍再看。這五毒地界,不只是一名女子,而是男男女女都有,每一個人在五毒地界,莫不是驚懼異常,最終的,全被五毒物咬噬而死。那腥風陣陣,那瘴氣陣陣,都是這些爛泥死人及毒物所產生。

  我又看見冥吏押一名男子至,從空中像倒垃圾一樣的倒入五毒地界中。

  那男子驚叫一聲。

  只一刹那,男子身上爬滿了細細長長蠕動的毒蛇,又毒蠍子,用尾針插他;蛤蟆對著他的鼻口吐氣;蜈蚣,用口吸他的眼;毒蜘蛛,在皮膚上,一口又一口的咬。

  這個下場,可想而知,不多久,就成了爛泥巴的死人了。

  我對冥王說:

  「實在殘忍!」

  冥王說:

  「這些罪業眾生,到五毒地界,實是自食其果而已。」

  「何以故?」

  冥王答:

  「那女子,你是認得的,這名女子的惡毒,比起毒蛇丶毒蜈蚣丶毒蠍子丶毒蜘蛛丶毒蛤蟆又如何呢?」

  我想起女子在世時,其害人之心,其惡毒之心,其心機之毒,其巧言令色,其陰謀奸邪,真的就像五毒地界的毒物。其實這名女子根本就是毒物,接近她的人都被毒死。

  冥王說:

  「五毒地界裡的毒物,是這些惡毒心腸的人,所變現出來的啊!」

  我問諸弟子,大家摸摸自己的心,問一問自己,你的心惡毒嗎?你耍心機嗎?你害人利己嗎?你耍手段嗎?

  我問:「你是真行者嗎?」

《地獄變現記》五毒地界

什麼是最好的宗教

  達賴喇嘛(Dalai Lama)尊者和巴西的神學家Leonardo Boff有一個簡短的會談。

  (Leonardo Boff 是一位宗教自由的改革者。)

  在這個圓桌討論的會議上,我和達賴喇嘛都有參與,在休息時,我帶有敵意及興趣的問了他一個問題:「尊者,什麼宗教最好?」

  我認為他會說:「是藏傳佛教或者東方的宗教比基督教還要歷史悠久。」

  達賴喇嘛停下來對我微笑並看著我的眼睛回答說:「如果一個宗教讓你更接近上帝,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那就是最好的宗教。」

  這令我非常驚訝因為我的問題其實是含有敵意的。

  這麼一個有智慧的回答令我覺得不好意思,於是我接著問:「什麼會讓我更好 ?」

  他回答:

  只要是讓你更有慈悲心

  更有覺察心 more sensible

  更有平等心 more detached

  更有愛心

  更有人性

  更有責任感

  更有道德感

  能對你有如此影響的宗教就是最好的宗教。

  我沉默了一會,就算到今天我回想起來仍然非常驚訝他充滿智慧及令人無法反駁的回答。

  朋友,我對於你的宗教或者你有無宗教信仰不感興趣,對我來說你在你的朋友面前或是家人,及工作,社會及世界上的所作所為才是最重要的。

※ ※ ※

  紅塵眾生,非常喜愛以誹謗他人,來彰揚自己,甚至於有太多時間,都耗費在製造他人之緋聞,像這種以詆毀他人為樂者,其福德將於無形中,不斷被減折而不自知。世間人只需對自我長處之表現,盡量呈現出,足以令眾人能夠欣賞就足夠了,千萬不可去詆毀他人,使他人遭受到不必要的麻煩,有時自己所傷害到的人,復經輾轉相告,原來都是自己的親友居多,屆時豈不悔恨非常。

  一般在士、農、工、商之間,自讚誹他的惡劣行為,層出不窮,實在是不足為奇;修行者若是有自讚誹他之行為,卻是令人百思不解。世尊住世時,已然明白告示弟子,莫起教爭分別,不可自讚誹他,這些行為,都將障礙往生淨土的時間。但俗世之間,道場林立,宗教普興,原本應該是值得高興的事,無奈是教爭分別非常嚴重,尤其是海峽兩岸的修行者更甚,佛、道同源,卻無法相容,法法同道,卻不能相通,稍有引用,便大加誹謗,此乃犯下自讚誹他之戒律甚深。

  具備往生淨土之條件,乃必須斷除教爭分別者,方有其資格居住。但是時代變遷,白衣之人在現代似乎取代了昔時之僧伽登臺說法,並且與日俱增,但稍有個人見解偏差太濃厚,便要落入教爭分別。許多宗教之修行者,一心圖求返還天上或淨土,無奈是只要有人對自己所信仰的宗門,無法認同而不願親近時,便大為不悅,並有鄙視它宗之心理及言論,實在是非常不該。損耗之福德,則一點一滴的被削減中。

  世人對於自我期許,有其必要,甚而擁有自信,則令人讚賞;但若是自我誇大而太過火,則必將令內心產生自我意識膨脹,進而詆毀他人,或者排斥其他宗脈,以彰揚自己所信奉的宗脈為志。原本「神、仙、聖、賢、佛、菩薩」是共同體,只因世人之需求不同,而產生出神仙、聖賢、佛、菩薩的稱謂,但迷昧的眾生,愚痴的修行人,卻是執意化分高低境界;一般而言,當然無可厚非。

  甚者,修子又以必須修持於哪個宗脈,才能返回淨土,或者得信奉或修持哪一位本尊神佛,才能快速成佛,反而本身未曾深入經藏,以開啟智慧,本身更未曾「慈、悲、喜、捨」,以增福德。久而久之,修子就在原地高談闊論,對修行毫無幫助,實在是得不償失,而且遭受天地之恥笑,如此心念比一般未曾有任何信仰的俗人,還不能以平常心看待宗教之平等性。試問,如何提升靈性?

  有道是:「當局者迷」,正當修行團體的修子在談論,可憐許多人終日忙碌不知所為;但修行團體本身的修子,何嘗不是終日不知所為何事?只是落入分別、對立之中,道行如何增長?德風如何弘揚?伴隨而來的,卻只是福德一日不如一日。

  是故,行者能不戒恐懼乎!行者能不對各種宗教持平等心乎!

現代日常損福與禁忌-第十五章  自讚誹他之損福

2013年5月5日 星期日

明因果

  元朝時,廣南有個太守叫做章大修。他看到一位姓陸的庫吏很有錢,又有個漂亮的女兒,心裡便開始打如意算盤:他想娶陸庫吏的女兒為妻,並且霸佔他的財產。

  於是,常常跟陸庫吏暗示,但陸庫吏始終不理會他。章大修惱羞成怒,心想:「敬酒不吃,吃罰酒!我堂堂一位太守,怎麼可能一直吃你這小小庫吏的閉門羹?」於是暗中設計陷害陸庫吏。

  有一天,衙門逮捕到一名大盜。章大修暗中派人囑咐大盜,只要他誣賴陸庫吏為同夥,就可減輕罪刑。大盜果然誣供陸為同夥,於是陸被捕到案,嚴刑拷問。

  陸不招認,章就用滾沸的油燙他的手指,陸承受不了,只好屈招。章大修率人到陸家,借搜查贓物為名,將陸家財全部沒收,占為己有。然後又表面上將陸的女兒賣掉,暗中派人買回家,強行佔有了她。後來陸女生了一個兒子,章十分疼愛。

  這兒子長大之後,成了一個紈褲子弟,每天遊手好閒,喝酒賭博,無惡不作。章大修幾十年來,在官場中欺詐貪得的財物,都讓他兒子任意揮霍浪費。但章如果有點不順他兒子的意,這不肖子就拿刀要殺他,章只好避居杭州。

  有一天,章大修到淨慈寺遊玩,拜訪天方和尚,請示為何生此不肖之子。這時爐中開水正在沸滾,天方和尚說:「你想知道這事的因果,可將手放入滾水中。」

  章回答:「滾沸之水,手怎可伸入?」

  天方和尚大聲喝斥:「沸水你都受不了,那麼滾燙之油,他人又怎能受得了?」於是作了一首偈:

  十八年前官運好,買盜誣良計太巧,
  哪知天譴破家星,父子仇惡添煩惱;
  火爐湯沸尚難禁,滾油鐺內殘魂繞,
  冤冤相報在今時,肺肝洞現方才了。

  後來,章果然像天方和尚說的:「肺肝洞現方才了」。他胸前生了毒瘡,腐爛到五臟都暴露出來才死掉。而他兒子竟然不替他收屍埋葬,不久也跟著死了。

  「閉住你的雙眼,細想人生多久;何不趁早修行,了脫人間因果。」

※ ※ ※

  因果報應,總在輪迴之中,惟知堅志修持,超脫輪迴,才是最為珍要的。在人道中,處於貧賤,千辛萬苦;處於富貴,暫時作樂。然富貴多,終必造孽,來世又轉入貧賤,如再造罪,則再打入畜道,因果報應可不信乎?人死雖形滅,而靈魂不滅,猶如火種,吹得起又點得著。

  至於受罪的活人,如水火之災、刀兵之劫、瘡毒之苦、王法刑罰之冤枉,都是前劫所造,由陰司定罪,發到陽世來受苦。又有身未死,而靈已到陰司受刑,此活靈活現之例子處處可見。由此可知,有受罪之活人,亦有頂枷之死鬼,死人罪重了,即發到陽世再作受苦之人,在都市中,醫院裡,大馬路上,有甚多形殘而瘡毒腥臭、流膿出血、哀嚎叫喚,這就是活地獄,歷歷可見。

  人在陽世間,都不信因果報應,到了三寸氣斷,魂入陰曹,孽鏡台前一照,就不得不信,到時悔恨就遲了。大地男女,誰能逃脫生死二字?誰能躲過閻君之手?究竟脫逃生死、躲過閻君,就須把因果看個明白,知道為人為畜,只此一靈,前身後身,原非兩個。因果是生死之根,生死於受苦之趣,現處富貴總非長遠,現在貧賤哪有出頭,大限一到,閻君殿前可不怕乎?若善多惡少,尚保人身;若惡多善少,一旦沉淪,失去人身,萬劫難復矣!因果中殺業最重,一命抵一命,一刀還一刀,經歷萬劫難了也。吃齋主在不造殺因,不結殺果,修持之人應明白此理,作為出世之大要。勉之!

處世修持珍要-第五章 明因果(二)

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十善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菩薩  登台

聖示:貪欲,為餓鬼道的業因;瞋恚、嫉妒、爭鬥,是地獄道的業因;愚癡,不別善惡是非,是畜生道的前因。

陳生:學生恭向菩薩恩師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菩薩慈悲!雖然我們在進德修業中,了解過去因、今世果,明白因果業障的阻擾,體悟佛菩薩的大慈大悲,然而許多的人生之痛苦與無奈,仍然圍繞四周圍。

菩薩:修道並不困難,你能親近善知識,就能陶冶你的性情,使你跟他一樣好;不過,最重要的,應有自覺之心,自己要時時的保持覺醒,假使你的心無法自覺,不能時時刻刻反省,就算親近大德者、善知識,也不會受益。

陳生:聖人是由凡人做成的,凡人和聖人之間還有賢人,修道人要親近有賢德的人,才能延續聖人留下來的心法。這個道理,學生明白,並且能夠體會到。

菩薩:然也。

陳生:自古以來,常留我們心目中的,不是那些大名大利的人,而是那些大功大德的人。

菩薩:因為名利有形有象,到頭來,終歸消歿,而功德無形無質、虛無,所以常在。

然而人的一生,正是以有形換無形,以有形的財富、名位、學問,甚至生命,換來無形的功過,功過無形,卻永遠隨身;是以,留芳百世的是功,遺臭萬年的是過,既如是,可不慎乎!

陳生:是呀!人之樂,在於適得其所,找個可以讓自己盡情發揮潛能、舒展長才的地方,作全盤的奉獻,無我的犧牲,那才是人生至樂。至於居高官、享厚祿,雖也是欲求的,卻是次要的。

假若有了職位,儘管顯赫,多少人夢寐以求,卻遠超過我的能力,它需要縝密的思考、精心的策劃、果敢的決斷,還要忍受冷嘲熱諷,百般奚落,各種挑剔,廣大的社會大眾又寄以厚望,不難揣知我心理壓力之大,精神負擔之重;若是如此,雖居高位,雖享厚祿,卻如坐擁愁城,如坐針氈,時時膽戰心驚,刻刻憂心如焚,即令全力以赴,亦難勝任愉快,更別說有樂趣可言!

菩薩:哈!……。但願爾們真正能體悟名利與功德的真義。

陳生:謝謝菩薩慈悲!不管身處何處,我們每一個人都很喜歡埋怨、抱怨,也很喜歡嚼舌根以及東家長、西家短;因此,造下許多的是是非非。

記得佛菩薩諄諄教誨,方方闡教,要眾生「謹言慎行!謹言慎行!」但是世間人仍然還是不斷再造口業。

菩薩:既知造業,即該「不貳過!慎之!慎之!」十善業果,不分宗教,非常適合每一個人在進德修業中行持。

修學十善,是消業的不為惡,因此,爾們要修行十善,兼行六度,要能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以十善做基礎,兼行六度,必可獲得佛法上的利益,能突破許多難關和阻力。

十善,雖然只是消極的不為惡,但它不僅成為人間道德的基礎,而且是修學人天乘的條件,是大小乘最根本的修行基礎。

陳生:也就是說,善的行為,就是良好的行為,最基本的行為。簡單的說,如下:

屬於身體方面的,計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屬於口頭方面的,計有: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

屬於意識方面的,計有:不貪欲、不瞋恚、不愚癡。

菩薩:此乃身口意部分,爾等的確應該要做好。佛法實不離世間法,佛法絕不可能違背世間的倫理道德。

因此,學佛要從做人學起,要從人本位做起,健全自己的人格,而後才有成佛的資格,絕沒有連人都不會做,而能成聖成佛的道理;是以,聖賢常鼓勵修子所謂的「人道圓滿,天道自然成」。

陳生:喔!在道中上課時,講師也是這麼說的。【十善】就是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毫無神奇之處,但它卻是修行成佛的基礎。

菩薩:然也。爾等既然身處道場或修道之中,就必須逐漸做到:

斷殺生:凡是有情識、有生命的動物,都有好生惡死,繁殖其種類的要求,人是如此,萬物亦莫不如此;因此,以任何殘忍的手段,來傷害人類或人類以外的動物生命,都算是殺生,這種行為,都是學道者要禁止的。

斷偷盜:偷盜,包含:偷竊、欺詐、誘騙、貪贓、枉法、走私、漏稅等等,凡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以其道而得之,或強為占有,均是偷盜的行為。偷盜的行為,不僅是要受法律的制裁,而且要承受因果,所以學道者是絕對要戒除的。

斷邪行:所謂:「邪行」,就是不正當的行為。儒家以「淫為萬惡之首」,戒除邪行,才能安定心境。

斷妄語:凡是所說的話,或所寫的文字,全屬虛構,沒有事實的根據,就算是妄語。如果言不顧行,言行不一致,說到但做不到,也算是妄語。因此,學道之人,就是不說虛妄不實在的話。

斷兩舌:人為了個人的利益,破壞他人的感情、陷害他人等;所以,兩舌含有破壞他人的惡毒作用。因此,奉勸諸子,不要兩舌,而要說和合的言語。

斷惡口:所謂:「惡口」,就是說些粗言惡語、謾罵或毀謗他人,能夠破壞他人尊嚴,傷害他人自尊心;同時,說此惡語粗言的人,一定是動了瞋心。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可見惡口的罪過是很大的。

斷綺語:所謂:「綺語」,就是運用說話的技巧,把話說得好聽。所謂:「甜言蜜語」,使人愛聽,又如傷風敗俗的話,拍馬屁、迎合奉承的話,都算是:綺語。綺語能惑亂人心,所以必須禁止。

斷貪欲:所謂:「財、色、名、食、睡」,乃是人生之五欲,必須適度才好;如果過度求五欲,就會造成禍害。多欲之人,苦惱也多,少欲之人,則能生諸功德。

斷瞋恚:所謂:「瞋恚」,就是發怒,大的叫做:瞋,小的叫做:怒,或者叫做:恚。有修養的人,對於不順心的事,是不會隨便動肝火的。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所謂瞋火能燒功德林,皆指瞋恚之害處。

斷邪見:所謂:「邪見」,就是不真、不正的見解。邪見是由「愚癡」所造成的,昧於實事實理,叫做:愚;貪戀執著於六塵,造作諸惡,枉受生死,叫做:癡。

以上皆是做人應知道的,且應具備的基本修養,  吾就送諸位賢生為來年的功課,亦是人間道德的基礎,更是最根本的修行基礎。期望諸為賢生好好切磋琢磨!

可。停筆。  吾退!

陳生:學生恭送菩薩恩師聖駕五叩首!

寶德雜誌116期-修學十善‧成道之基【二】

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吞食鋼筋水泥

蓮生/文

  在幽冥中「神行」時,曾見一群人,在吞食鋼筋水泥。《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亦曾提及,有地獄,饑吞鐵丸,渴飲鐵汁,與我所見,大同小異。

  在吞食鋼筋水泥的人群中,有一人竟然是我弟子,他見我至淚流滿面,悲痛異常。

  「為何至此?」我問。

  「開營造廠。」

  「為何墮此地獄?」

  「造橋工程。」

  「造橋鋪路是善啊!」

  弟子答:「偷工減料!」

  我聽了大駭。

  據我所知,是有不肖商人,為了賺錢,在諸多工程中,偷鋼筋、偷水泥,工程是完成了,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官商勾結,一起舞弊。置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於度外,一逢洪水、大風,橋被流失,人民的生命財產也全部流失了,造成很大的悲劇。

  我記得臺灣有一「嘉義行善團」,專門做造橋鋪路的工作,造橋無形中可救人生命,免得人涉水發生危險,鋪路可利人行,功德甚大。

  我還記得年輕時,在報社寫專欄,曾為「過水橋」請命,此橋非橋,而是乾旱便是路,下雨便是河,人們經過要涉水,一逢大雨,便流失人命無數,我為老百姓請命,請建「過水橋」。

  「橋」對人們的「生命」,人們的「財產」,人們的「生計」是很重要的,尤其住在亂山重迭,溪河遍處的小市民,他們依賴著「橋」對外交通,「生計」是靠橋來往,很多山產要依橋輸出,民生用品才依橋輸入。

  建橋可為善。

  建橋可為惡。

  豈可不慎乎!

  我在此,奉勸世人,建橋宜「務實」,人在做,天在看,不要一逢大雨,橋便流失了。工程舞弊,樂只一世一時,卻帶給人們千百萬生命財產的流失,而自己也在地獄受苦,吞食鋼筋水泥的果報,求出無期。

  寫一首詩:

  曾為人們涉水憂

  平時車子溪上過

  雨水濤濤來時

  人車全部逐水流


  因果報應流傳很久

  只是這耳聽

  那耳出

  未到時至何曾愁


  今見弟子在獄中

  想救他

  無理由

  只因一局殘棋尚未收

  雲散瀾滄江嶺上

  一線吊籃掛勾勾


  多少災民苦哀嚎

  多少家園毀其中

  苦恨

  重建

  此時此刻誰來伸出援手


  寄語工程客

  全憑良知周不周全

  存個天心最有情

  莫要營私樂一時

  免除幽冥地獄再相逢

《小雨繽紛集》吞食鋼筋水泥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鴨子傳奇

靈珠子 降

詩曰:凶殘惡性毒心肝。人命如萍未忍看。
   劍影刀光中鬥狠。無邊罪孽永無嬋。

又詩:利慾熏心惡膽生。頻伸魔掌動刀兵。
   欺良壓善鄉紳霸。死後輪迴罪不輕。

勇筆曰:恩師所言甚是。試觀如今世人,為滿足生活慾望,卻不思正路奮發,而妄以歧途獲得,妄以暴力攫取不義之財,此輩者,罪大矣。

靈珠子:利慾熏心,不擇手段,妄圖徼幸,如搶奪、強盜、姦殺、謀財害命等之惡行,皆難逃天譴。

勇筆曰:弟子正覺奇怪,人生在世,總也不過幾十春秋,為何不肯善加把握而渡過圓滿之一生,偏要作奸犯科;以暴力取財。語云:大富由天,小富由勤儉,欲富裕家道,應遵循正道聚集,始為正確,人生也就過得無缺無撼。不必提心吊膽,食飽、衣暖、有屋住,就是平平凡凡也可從中探取樂趣啊!

靈珠子:這是修道者淡泊胸懷,世間有幾人能想得開呢?迷於聲色犬馬中,耽於酒色財氣中,要如此生活他們才認為是人生的樂趣,因而開銷繁浩,正途收入不支,只好鋌而走險。如今,吾師徒就找這麼一篇來勸化世人。你可已準備妥當了。

勇筆曰:弟子待命出發。

靈珠子:好,賜飲通靈符……。

勇筆曰:遵命……已飲畢。

靈珠子:上風火輪來……風火輪,起。

勇筆曰:請問恩師,我們今晚的目的地呢?

靈珠子:到南投縣埔裡鎮醒靈寺的愛蘭橋下。

勇筆曰:何不往台中市找。

靈珠子:因今夜所要述的目標,是愛蘭橋下數千隻的鴨子中的一隻。

勇筆曰:哦!前世殘人以逞,今世受人千刀萬割?以消殺孽,天道之報,可謂公正矣!

靈珠子:此乃當然之理,誰人能逍遙法外。陽法漏網,陰律難逃。今生既然貪取分外之得,不論多少,後世自須一一清還。

勇筆曰:逞一時之快,動刀殺人,則轉世為畜,不止還人刀殺之厄,連帶屍骨被吃,這可是連本帶利的清還了。

靈珠子:當然。人若行善,上天自有福報。上天不虧待善人,行一分之善德,定可卜得加倍之福報。反之,人如作惡,一分惡跡,加倍惡報,十分惡跡,則削壽減算,提早拘魂,再長禁於阿鼻大地獄,永世不得超升。

勇筆曰:賞罰分明,如此才足以收揚善警惡之效,此亦人之畏天報之理了。……哦!這裡好像過了柑子林,恩師要去那兒呢?

靈珠子:馬上就到了。

勇筆曰:對了。請問恩師。上天已明定天律為「現世報」,如此與因果報是否相衝突了。

靈珠子:沒有。現世報,乃將善惡立即加以施報。而因果之報乃將一世之善惡,累積換算,而作為再轉世為人。是富貴貧賤或孤寡,或為畜等六道之依據。

勇筆曰:比如說:今世殺人,立即施以應得之惡果,如被捕下獄,或遭橫禍不等,斷氣後,魂至地府。再評定是何罪,應得什麼刑罰?

靈珠子:大致就是如此了?……好了,目的地之愛蘭橋下。就在眼前。風火輪下降。

勇筆曰:哦!這一家倒養了不少的鴨子,恩師啊!找那一隻呢?

靈珠子:別慌,待為師施法,讓牠們都昏睡去。就留下我們要找的那只讓牠醒著。

勇筆曰:(只見恩師兩指合併,在身前迅疾畫一個圓圈,然後,一彈食指)。

靈珠子:行了,去抓那只還會跑動的黑鴨。

勇筆曰:是。……喝!你還叫。又不是要抓了去宰,不用怕。乖乖的稍安勿躁。

黑鴨曰:你們是誰?抓我幹嘛!你又怎能會說我們的鴨語呢?

勇筆曰:你的問題倒不少。好,我告訴你。我們乃奉上天旨意,開著「畜道心聲」一書,闡明因果報應以悟世人。這位是我恩師,南天哪吒三太子也就是主著仙師。我是武廟正鸞生。至於抓你,就是為了要闡明你的因果著書,這是你的造化。而因為著書方便,蒙上天慈悲,我也就通靈,會說你們的話了。

黑鴨曰:你們著書,跟我有什麼關係呢?

勇筆曰:關係大了。因為你就是今夜我們所要採訪的主角。你就是今晚這一篇的關鍵。

黑鴨曰:你們要寫一篇鴨子的傳奇。

勇筆曰:哈!鴨子的傳奇?你倒挺幽默的。嗯!話又說回來,鴨子的傳奇倒也沒錯,要說明你怎會變成鴨子的因果,以及變成鴨子的後果。

黑鴨曰:怎樣變成鴨子,我自己都不知道,你們又怎會知道?可是作為鴨子的後果,我自己明白,那將是逃不了一刀之厄的殺身之禍。

勇筆曰:對了,終是逃不掉一刀之厄,而且,還不止於此,被殺身死後,還要剝盡羽毛,然後,剁成碎塊、或煎、或炸、或煮。也有整只用烘、用烤的。如果運氣不佳,碰上不會拿刀殺家畜的,那一刀割在咽喉,半斷不斷,欲死不死,受盡千般痛苦才斷氣。這個,你可嘗試過?

黑鴨曰:老天,這些事。在你口中竟是這麼輕鬆的說出來。我聽得毛骨悚然,你卻如無事般。啊!你這人的心腸太殘忍毒辣,沒有同情心。

勇筆曰:這不是我的心腸殘忍,沒有同情心,而是,為了警醒執迷為惡之輩。讓他們知道為惡之報是如何慘烈,所以。我才描述詳盡罷了。

黑鴨曰:依你之意,我是為惡之報,所以才會變成鴨子來承受這種痛苦了?

勇筆曰:在你為鴨之前,必定也是生為人身,而因惡性為非作歹,是以才轉世成鴨子的。

黑鴨曰:可否請你詳細的說來聽。

勇筆曰:當然要說給你聽……哦!請恩師說明。

靈珠子:黑鴨,利器臨身時,那種痛苦。你可知?

黑鴨曰:我雖然尚未經過那種痛苦,但在眼見同類被抓去一刀割斷咽喉時,那血流如注中的掙扎,拍撲,及嘶叫,我知道,其痛不堪。

靈珠子:對了,不論是人是畜。一旦利器傷身,都會有痛苦,而且,那種痛苦,更有可能就此剝奪了生存的權利。因而精神及肉體的痛苦。兩相揉合,就非止尋常痛苦可比了。……你可知你為何必須轉世為鴨子來承受這種痛苦嗎?

黑鴨曰:據剛才那位正鸞的話。是說我在以前作人的時候,很惡性,所以才會如此。

靈珠子:正是這個意思。如今,我再詳細的補充說明:在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姓劉名金土。他生長在鄉下農村裡,他的身體很結實強壯。如果他肯安防守己在鄉下耕種田地,那麼說不定,他可以娶妻生子。平安幸福過一世。

黑鴨曰:他不肯待在鄉下?

靈珠子:正是。在他父母相繼死後,他就與兄長分了田產,然後變賣了,換成現金來到城市中。他羨慕城市生活的豪奢。浪漫。更以為城市裡遍地是黃金,這總比在鄉村中守著田地好。

勇筆曰:差矣!如今的世人也都是有這種思想,孰不知城市中五花八門,處處是誘人墮落的陷阱,豈有鄉村的純樸安和。

靈珠子:對了,劉金土一到城市中,因久處鄉村,如今乍入城市,人生地疏,而又身懷鉅金,因而就被當地的不良份子所誘惑,吃喝嫖賭,整日不務正業,沉迷於浪漫生活中。

勇筆曰:這下好,土包子一進溫柔鄉,墮落矣!

靈珠子:有道是坐吃山崩,劉金土變賣田產所得,就在進城的沒多久後,在五花八門的享受中全部花光。

黑鴨曰:那他以後怎麼辦呢?

靈珠子:以後,也就開始了他的罪惡生涯。他因與不良份子久處,又在風花場中出入,因而也染上了一份江湖氣。從此,他就與那群不良份子橫行在市井中,而因為他的孔武有力,所以,他們在下層社會中,也漸漸闖出了名號。一些老實商人,善良百姓,對他們畏之如虎,懼於淫威,也就只好忍氣吞聲,任其勒索。

勇筆曰:喝!組成幫派,魚肉善良。

靈珠子:不止於此。劉金土在有了勢力後,就搜集金錢,並誘拐良家婦女從事賤業,以及開賭場,以此下流方法賺錢。

勇筆曰:從一個純樸的鄉村少年,染上浪漫習氣,進而擠身黑社會,無惡不作,這是為什麼呢?

靈珠子:所謂樹大招風,他在黑社會中的名氣大,財源也滾滾而進,終於招致別的幫派眼紅,要求他合夥營業。而劉金土卻不滿足於現狀,他反而要別人的地盤併入他管轄。因而牽出下層社會的火並。

勇筆曰:爭財源,奪地盤、血流五步,這是黑社會的家常便飯。

靈珠子:在火並中,他們不止傷了自己人命,而且,在動刀槍之中,更傷及了無辜。

勇筆曰:池魚之殃,這些人真冤。

靈珠子:劉金土的悍不畏死,為自己爭得了更大的財源及地盤,在下層社會中,他有從事色情及販賣人口,賭場等等不法行業,及養眾多亡命之徒,他儼然成為地頭蛇了。可是,好景不常,在罪惡生涯中,他以暴力奪取了財富、地位,卻也因而得罪,結怨了不少人。在一次大規模的火並中,他終於在寡不敵眾的情形下,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勇筆曰:玩火者死於火,殺人者人恆殺之。天道好還,報應無偏。只是可歎,以一個純樸的鄉村少年,而成為惡霸不良份子,這是誰的錯?

靈珠子:在當前社會,唯利是圖,任何手段任何不法行為,都有人甘於嘗試。雖然社會風氣影響了人的心性行為,但是造成這種後果,卻必須自己負責。試看如今社會,文明的進步,造成了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祟尚豪奢,浪漫的生活,更因而造成了死角,一些罪惡淵藪由茲而存焉。不論這些是如何形成,但不可否認,這對於一個初入社會的純樸年青人將是影響鉅深的。

勇筆曰:正是如此。試看年青一輩的墮落,鮮有不因此而致,此誠為不可忽視的問題。

靈珠子:好,言歸正傳。劉金土魂至冥府,冥王查其殺人,包賭、包娼販賣人口的罪責,於是判禁地府三十年,轉鴨二十世。其中,須受火烤、烘者十世。黑鴨,這就是你的因果。

黑鴨曰:啊!劉金土就是我。

靈珠子:不錯。

黑鴨曰:太冤枉了,我本純樸少年,懷金而至城市,本擬努力奮鬥出一番專業,卻因受人之誘,才入岐途,這不能全怪我啊!

靈珠子:誰說不能怪你!在歧途中,你若知悔,棄惡從善,棄暗從明,自可免除了罪惡,也可免除了橫死,如今也可免除了這些天律刑罰。這只能怪你身入歧途,而不知悔改。

黑鴨曰:啊慘了!二十世的鴨子,對了,請問仙師,如今才第幾世呢?

靈珠子:第五世而已。而且,今世必受火烘。

黑鴨曰:鳴呼!火烘,這怎麼得了。奉勸世人,如果在鄉下,就安心耕種,守己本份,不要想到都市掏金。如果身入歧途,切宜早醒,作個安善良民。否則像我如今,欲哭無淚了。

靈珠子:你好好懺悔!若再得人身時,切記從善如流,莫入歧途。好,吾徒,回堂。

畜道心聲-第九回 殺人人殺天公正 惡膽行兇罪不輕

忍辱之道

  法遠禪師掛單以後,便擔任典座煮飯之職。有一次,沒有事先稟告,就用油麵做了五味粥供養大眾。

  歸省禪師知道以後,非常生氣地說:「你盜用常住之物,私供大眾,除依清規責打外,並依值償還。」

  說後,法遠禪師被打了三十香板,衣物缽具估價後悉數充公,償還常住,然後被趕出寺院。

  法遠禪師雖被驅逐山門,仍不肯離去,每日於寺院房廊下立臥,並且到外面去誦經化緣,償還虧欠常住不足的數目。

  歸省禪師知道後,又呵斥道:「寺院的院門房廊是常住公有之所,你在此行臥,該付房租錢給常住。」法遠禪師毫無難色,到市街上誦經托缽,以化緣所得償還。

  不久,歸省禪師對大眾說道:「法遠是真正參禪的法器。」隨即叫侍者請法遠禪師進堂,當眾付給衣法,住持位子交給他,號為法遠圓鑑禪師。

  法遠禪師一生得力之處,就在忍辱。法遠禪師千里求法,已屬不易;而後來又能忍受種種看似悖情逆理的責求、屈辱,更屬難能。正是這種百折不撓、遇辱彌堅的忍辱功夫成就了法遠禪師的道業。法遠禪師堪稱「有力大人」。

※ ※ ※

  天將大任降於斯人,必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然後有所成也。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此皆是忍辱之道也。

  世人修道,其志必須堅定,無論受到何種侮辱之事,都能接受而不發怒、不退志,如是者,道始可成也。孔子云:「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猶言在倉促之時亦如是,在狼狽之時亦如是,絕不變遷其志也。但,若不是善根深種之人,是無法做到這種程度的。語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若無魔考,則不能成道。如玉若不經過琢磨,是不能成為美玉。人若不學習,是不知天道之寶貴。

  所以凡俗之人,既無善根,就不能樂天知命,一旦受到魔考,就不能忍受其辱,必抱怨恨自己為何命運如此多乖;必定咒罵神佛為何不肯庇佑而心灰意冷,只思退志,不願奮發,如此之人,已離道矣。

  人當修道之際,切莫自暴自棄,所遇之事雖是微小,亦必須三思考慮。其所行為,雖是些小之事,亦必須慎防其變。所以若不注意小事,終貽為大患,若不慎防些小,終會受虧。雖小善而肯為者,可以成為大善。雖是些小之事而不警戒者,必至成為大惡。此皆是大道之心德,豈可不慎乎。

  人能忍辱,必成大器。如漢之開國功臣韓信能忍胯下之辱,終成為大將,登壇拜帥。凡修道者必須了悟忍辱之道,切勿因遇困苦艱難,就棄而不學,則終生無進道之日也。

大道心德-論:「忍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