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1日 星期六

畫扇籌款‧協助還債

 

  參《春渚紀聞》的記載。


  蘇東坡到錢塘上任的那天,有訴訟有人欠綾絹款二萬錢不還的。


  蘇東坡就把這人叫來詢問原因,回答:「我家是以製作扇子為業的,父親剛死,而自今年春天以來,接連下雨,天氣寒冷,所做的扇子賣不出去,並不是故意不還錢的。」


  蘇東坡審視這個人很久,道:「姑且把你做的那些扇子拿來,我來幫你,會好賣的。」


  扇子送到後,蘇東坡從中選了二十把團夾絹扇子,就用判官筆寫行書草聖及畫枯木竹石,一會兒功夫就完成了,即刻交給那個人:「趕緊賣掉這些扇子,把所欠的錢還掉。」


  那個人抱起扇子感激的涕泗縱橫,拜謝了出去。剛出衙門,圍觀的人就搶著用一千錢的價格買一把扇子,所拿的扇子馬上就賣完了;後到的人買不到,空自懊悔沒買到而離開。於是,那個人就全部還掉所欠的錢。


  消息傳出之後,全郡的人都讚嘆不已,有人甚至感動到落淚。



兩手捧不起

 

蓮生/文


  九峰虔禪師法嗣,有一位新羅國的「清院禪師」。


  僧人問清院禪師:


  「奔馬爭毬,誰是得者?」


  (按:多人騎馬,策杖打毬,是古代的一種運動遊戲)


  清院禪師反問:


  「誰是不得者?」


  僧人又問:


  「什麼是不爭呢?」


  清院禪師答:


  「如果不爭,也是過失。」


  僧人再問:


  「如何能免除此過?」


  清院禪師答:


  「最重要是不曾失去。」


  僧人最後問:


  「不曾失去如何鍛鍊?」


  清院禪師答:


  「兩手捧不起。」



  這則公案,以「奔馬爭毬」為主題,來反覆明「得失」,誰是得者?誰是不得者?什麼是爭?什麼是不爭?


  由爭得爭失,去領悟「不曾得到」及「不曾失去」。


  最後清院禪師才畫龍點晴的出:


  「兩手捧不起。」


  這句「兩手捧不起」是開悟者的話,為什麼「兩手捧不起」,大家何妨參一參這五個字,如果參得透,參得明,也算悟得了本地風光也。


  記得好像有這樣子的故事:


  一位君王死了。


  他的遺囑是在棺木上打兩個洞,把兩隻手伸出棺木之外。


  君王的兩手空空,表示他身為一個君王,死後也一樣兩手空空。


  在世的榮華富貴。


  死後雙手空空,一物也帶不去。


  (這個故事,意在警惕世人,不要爭得失,一切都是空的)


  這在清院禪師的眼中:


  「也是過失!」


  事實上,也未曾失去什麼!


  「兩手捧不起。」


  哈哈哈!好一句「兩手捧不起」啊!


  我寫詩:


  〈手〉


  我的手就是我的簍筐


  在人海垂釣


  只是釣到了


  大道上的春光



  我的手就是我的皮箱


  走過天涯海角


  裡面裝滿了


  人生的滄桑


  (這首詩,原則上也有過失,過失在那裡?請大家速道)


盧勝文集203冊《孤影的對話》兩手捧不起


2024年8月30日 星期五

快樂人

 

  有位國王得了重病。他:「如果有人能治好我的病,我就分贈 一半江山給他。」


  謀臣聚在一起想辦法,可是卻都束手無策。後來,御醫從古書找到了一個秘方:「如果能找到一個快樂的人,拿他的汗衫給國王穿上,國王的病就會馬上好起來。」


  因此國王便派手下去找快樂的人。可是,他們找遍全國也找不出一個真正快樂的人。


  最後,有天晚上,手下經過一間破茅屋時,聽見裡面有人:「噢!感謝老天!我已做完工作,而且已經吃飽了,現在我可以安心地躺下來,好好地睡一覺。除此之外,我別無他求。」


  他在一旁聽了很高興,便去向這人要汗衫,而且不管他要多少錢都會給他。


  可是,當他要去拿汗衫時,這個快樂的人居然窮得連汗衫都沒有。


2024年8月29日 星期四

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願

  《卜算子·答施》宋·樂婉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

  要見無因見,拚了終難拚。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願。


  杭州有個歌妓,名叫樂婉,她自幼父母雙亡,被人販子賣給鴇母。因為樂婉長得秀氣,老鴇將她悉心培養。幾年下來,琴棋書畫、詞賦歌舞,她無一不通。鴇母的工夫沒有白費,樂婉出道後紅遍京城,成了老鴇的搖錢樹。


  京城有個酒監,經常到樂婉那裏去閒坐聊天。酒監,是官府中不入流的小吏,負責徵收酒各種課,並替官府經營酒業。


  他大小也是個官員,鴇母不願得罪他;樂婉是京師名妓,施酒監也沒有心存妄想。一來二去混得熟了,雙方常常作詞唱和。唱和日久,兩人漸漸有意。最讓樂婉感動的是,施酒監從來不把她當作玩物,而是把她當作知己。


  兩人卿卿我我,情投意合。施酒監只恨自己阮囊羞澀,無力給樂婉贖身。樂婉被鴇母逼迫,仍需常常出去接客。


  施酒監在京任職期滿,即將調往他處。此時兩人已經難捨難分,但是,施酒監難違朝廷命令,樂婉也無法跟老鴇抗爭。兩人心裏都明白,此時一別,日後難以再見。


  施酒監臨行前寫了一首詞送給樂婉: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識盡千千萬萬人,終不似、伊家好。

  別你登長道,轉更添煩惱。樓外朱樓獨倚闌,滿目圍芳草。


  樂婉讀了這首詞,心如刀絞。她強忍悲痛,寫下一首答詞《卜算子·答施》。


  這首詞的上片,抒寫愁情。離別在即,「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讓人讀了潸然淚下。下片先寫今生難以成雙,然後抒發心願:「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願。」


  這首詞上片實寫,下片虛寫,虛實結合,情真意切。詞中表現的深情,千百年來讓人感動。


2024年8月28日 星期三

不喜他善,不耐他榮

 

  清朝時代,有一個人,性好嫉妒。他的鄰居,中了「舉人」,把大門重新油漆一遍,以表示慶賀之意。


  這個嫉妒成性的人,聽鄰居中了舉人,心裏就覺著不好受!及至見到人家油漆大門,他心裏更加生氣!直氣的不能入睡!


  於是他半夜裏起來,把水溝裏臭泥,抹在人家大門上,心裏纔覺著安然。


  想想看,鄰居中了舉人,對自己不是亦有光榮嗎?縱令沒有光榮,亦沒有害處呀!為甚麼這樣放不下呢?這就是「不喜他善,不耐他榮」的嫉妒心在作祟啊!


※ ※ ※


  人與人相處,應該相互尊重,相互的扶持,不要因為他人有才華,他人有財勢,或他人有某些過人之處,而自己之心態就不平衡,心生嫉妒,此妒心一出,不只造罪,也會因而積業。像是見他人有才華,自己無法與之相比,就會千方百計的加以讒言、攻擊,來損毀對方,造成種種不愉快與社會問題。


  見他人有錢財,就會想盡辦法來索求(即是不當方法),不給就傷命等,造成不可收拾之地步。又如他人在某些地方超越於你,你就會想法子予以陷害,諸如此種種之現象,不但無功德可言,更是修德之致命傷也。



2024年8月27日 星期二

跳出輪迴

 

蓮生/文


  我接觸佛法後。(那時尚未開悟)


  我和我的父親有一場辯論。


  父親


  「人死後,一切都沒有了。」(他是指不會再生輪迴)


  我


  「有輪迴。」


  父親


  「什麼輪迴?」


  我


  「依照業力,輪迴六道,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父親


  「你拿給我看,我才相信。」(父親是眼見為憑)


  我


  「有天堂,有地獄。」


  父親


  「我不信。」


  我


  「佛經上記載,天上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而下界有地獄、餓鬼、畜生。」


  父親


  「佛經是人寫的,我不信。」


  後來,我們不歡而散。


  今天,我有一個新的領悟:(在現實世界)


  這世界宇宙,全是輪迴:


  地球——成、住、壞、空的輪迴。


  天氣——春、夏、秋、冬的輪迴。


  星球——自轉、周轉的輪迴。


  一天——白天、晚上的輪迴。


  人體——血液的輪迴。(也一樣成、住、壞、空)


  食物——食物鏈的輪迴。


  歷史——戰爭、和平的輪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


  這些輪迴的例子,舉不勝舉,彷彿一切的一切,全不了輪迴。


  我


  「生就是死的開始;死也是生的開始。」


  所以: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生死,全是輪迴。


  醫學界:


  呼吸是一種輪迴。(風)


  血液是一種輪迴。(水)


  細胞是一種輪迴。(地)


  體溫是一種輪迴。(火)


  釋迦牟尼佛的「十二因緣論」,其實也是一種輪迴。


  這世界就是輪迴來,又輪迴去,其中的一個動力,就是「業」。


  釋迦牟尼佛指出「輪迴」,主要的意義是要我們解「輪迴」。(解夢幻)


  有二首詩為代表:


  莫繫念之念,


  成為生死河;


  輪迴六趣海,


  不見出長波。


  又:


  余本性虛無,


  緣妄生人我;


  如何息妄情,


  還歸空性處。


  我個人認為,輪迴六道,沒有了期,實無意義可言,只有好壞之別。


  最重要的是:


  「跳出輪迴!」(離開夢幻)


盧勝文集第289冊《如夢如幻》輪迴


2024年8月26日 星期一

玄奘取經

 

  玄奘的本名叫陳禕,出生在富裕的官宦人家,但他與佛家有緣,很小就出家為僧。


  他進入法門寺後,刻苦學習佛法,經常思考卷上的佛學問題,佛學修養也越來越高。


  可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也擺在了他面前。特別是當時攝論、地論兩家關於法相之各異,玄奘遂生了去印度求《瑜這師地論》以會通一切的念頭。


  唐太宗貞觀三年(西元六二九年),玄奘自長安出發去印度取經,時年二十八


  當時的政府明令不許百姓私自出國,各主要道路關隘的稽很嚴,然而玄奘意志堅決,冒著殺頭的危險踏上渡之路。


  走到甘肅西部,快到玉門關(唐朝邊境的最後一道關卡)的時候,玄奘騎的馬死了,隨行的兩個小和尚離開了,官府的差役又追了上來。他在客棧裡,心急如焚州官李昌拿著追捕文書走了進來,問道:「師父就是玄奘吧?」玄猶豫了一下,沉默不語。


  李昌:「師父不必隱瞞,弟子敬慕佛法已久。」


  玄奘見李昌態度誠懇,就出了自己的名字。


  李昌聽後,撕碎了追捕文書,:「師父趕快走吧!天黑就出不了關了!」


  玄奘又驚又喜,趕緊離開客棧,奔向玉門關。


  在瓜州,玄奘曾買到一匹馬,但苦於無人做嚮導。恰好此時,胡人石磐陀來請玄奘為他受戒,並自願為玄奘帶路。


  經過幾天的日夜兼程,石磐陀竟開始擔心玄奘被官府捉到而把他供出來(當時協助渡過境是死罪),惹來殺身之禍,遂生了殺師叛逃的惡念。


  一天夜裡,玄奘剛躺下睡覺,突然感覺有人正向他走來,定睛一看,是石磐陀。


  石磐陀抽出刀,向他逼近,走過來,又返回,又走過來,又返回。


  唐僧知道石磐陀已經動了殺機,此刻不論是厲聲斥責,還是乞求饒命,都會激起他的殺心。


  於是,玄奘靜靜地躺著,閉目不視。


  見此情景,石磐陀竟不敢下手,徘徊良久終於還刀入鞘。


  第二天早晨,石磐陀向玄奘坦白交代了自己昨晚的意圖。玄奘把買來的好馬送給石磐陀,自己騎著老胡人送的老馬離開了。


  玄奘出了大唐的國土,又經過了沙漠。在沙漠裡,除了滿目黃沙一個行人都看不到,人、獸的骨骸便是生靈的行跡,玄奘毫不退縮,發誓道:「寧可向西走一步就死去,也不向東一步以求生」,繼續向著西邊堅定前進。


  有一次,經過沙漠時,玄奘在葫蘆灘迷了路。他在沙漠中四處尋路未果,在葫蘆灘轉起了圈圈,始終無法找到出路,而自己帶來的乾糧和水也都用完了,體力也沒辦法支撐下去了,只得坐在沙漠上,長長悲嘆一聲:自己佛法未得,卻可能葬身在此,被野獸所食……


  正當望的時候,天無人之路,突然飛來兩隻雁,在他頭上對他不斷地叫著,似乎有意助他一臂之力。玄奘心中抱著希望,站起來對牠們恭敬地:「我乃大唐僧人玄奘,去西天取經,迷路於此。神雁若能引我出葫蘆灘,將來回到長安必定為你們建塔致謝。」


  大雁點點頭,好像聽懂了他的話,在他前頭慢慢地飛行,一路把他引出葫蘆灘。


  找到出路後,大雁才扇扇翅膀離開了。玄奘成功從天竺取回經後,想起了兩隻大雁在沙漠中指點迷途的大恩,沒有忘記自己的諾言,就修發建了大雁塔。


  玄奘在取經的路上,除了這些自然和人為的阻撓,還時常有一些妖魔鬼怪阻擋。這要從一個流言起,不知何時起,流傳一種法,吃唐僧(玄奘)肉可長生不老,那些渴望永生的妖怪紛紛垂涎唐僧肉,這也令玄奘取經路上多了重重阻礙。


  後來,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玄奘終於來到了西方聖土取得了真經。


2024年8月25日 星期日

獼猴守靜

 

  有一天,仰山慧寂禪師請示中邑洪恩禪師:「為什麼我們不能很快地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


  洪恩禪師回答:「我向你個譬吧!例如在一間有六個窗的房子裡,有一隻跳不停的獼猴,窗外有獼猴從東邊的窗子向室叫喚牠,室的獼猴也立即回應。如是六窗,俱喚俱應。」


  仰山知道洪恩禪師的意思是:吾人在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追逐外境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鼓躁繁動,彼此糾纏不息,因此才不能很快地認識自己。


  仰山於是起身禮謝:「適蒙和尚以譬開示,無不了知。現在學人想請教:如果在的獼猴睡著了,外面的獼猴欲與之相見,那麼又該如何?」


  洪恩禪師於是走下繩床,拉著仰山禪師手舞足蹈地:「獼猴與你相見了!好比在田地裡,為了防止鳥雀吃禾苗稻穗,就立一個稻草假人。所謂『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


  仰山終於言下契入。


※ ※ ※


  背之則凡,順之則聖;迷之則生死始,悟之則輪迴息。


  欲息輪迴,莫若體乎至道;欲體至道,莫若觀照本心。欲照本心,應須音眼虛鑒,常教朗月輝明,每向定中慧照。時時保得此七情未發之中,時時全得此八識未染之體,外息諸緣,內絕諸妄。含眼光、凝耳韻,調鼻息,緘舌氣,四肢不動,使「眼、耳、鼻、舌、身」之五識各返其根,則「精、神、魂、魄、意」之五靈各安其位。


  二六時中,眼常要觀此竅,耳常要逆聽此竅,至於舌準常要對著此竅,運用施為,念念不離此竅。行住坐臥心心常在此竅,不可那忘照,率爾相違,神光一出便收來,造次弗離常在此,即子思所謂:「不可須臾離之」是也。


2024年8月23日 星期五

訪遊南天門會晤大聖爺

 

千里眼大將軍 降


順風耳大將軍 降


天上聖母 登台


  奉諭參訪三界地

  遊下凡間及冥獄

  天堂風光燦明媚

  界聖揭露修道秘

 

  自奉接玉旨著作三界因果遊記以來,可謂跋山涉水,上天入地,無謂是渡化一些貪迷的眾生能回頭是岸,更讓一些修子能摒棄貪慾心,世人愚痴只貪圖眼前之假象,而以假亂真。在那地獄受盡磨難的冤靈,個個並無任何求慾心,只期望受罪之刑罰能有停歇喘息之機會。


  今日聖典著作三界寶書,理應由凡界訪遊至冥界後,更不得錯過天界,然而天堂可凡間少有之仙境,並非人人可上天堂,主因可否會斷除六根,卸除其慾念心。若有具其條件,那天堂之路定當為汝而舖,且南天大門亦當為汝而開,諸位若要遠離地獄折難,定當切忌「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等期語。


千里眼、順風耳齊聲:恭迎天妃娘娘駕臨。


聖母:諸等二位免禮!今日因著鸞特殊,汝等二位定當堅守崗位,護持鸞生的身軀,不得受其干擾。


千里眼、順風耳:遵法旨!


(此時聖母口唸真言將佛一元靈調出)


慈筆:參見恩師聖安!感謝恩師為弟子設想周全,經由二位將軍來為弟子護體愧不敢當啊!


聖母:賢生,因時辰有限,邊走邊聊吧!


(這時天空已有烏雲密怖,但還是可見著龍王三太子化身白龍在空中盤璇)


慈筆:恩師,好像要下雨了,山的那一頭已烏雲密怖了,應該下雨了。


聖母:無妨!天氣不受影響著書之進度,賢生快上龍背坐穩吧!


慈筆:弟子已坐穩了,可是沒穿雨衣待會下大雨會淋成落湯雞吧!


聖母:傻賢生,汝此刻是靈體出竅,並非是肉身,所以並不會淋到的。


慈筆:恩師,為何雨不會淋到靈體呢?


聖母:因靈本來是虛渺無形體的,亦然本不致有浸淋之現象。


慈筆:原來哦!對了,剛才聽到恩師感慨提到世人都為貪慾心且很執著,往往都在命終時墮至深淵處才知悔悟,若要上天堂必定要先斷除六根,淨除七慾,難道這樣就可上天堂嗎?


聖母:那只是根基,上天堂還必須卸除執著之相,如此才可成真入聖,瞭解嗎?


(此刻龍王三太子迅速往上空南方直昇,空氣逐漸稀薄,有點快窒息狀態)


慈筆:哇…好難受哦!我的喉嚨好燙哦!怎麼辦啦!


聖母:唉欸!本宮差點忘記賢生還是凡體無法承受五行之氣數,方才出訪前古佛吩咐將甘露先賜予賢生飲用,本宮卻一時疏忽遺忘,快快將此瓶「甘露」飲之。


慈筆:咕嚕咕嚕!!好好喝哦!既清涼又透心的。整個心、肺、脾、胃,五臟六腑都舒坦多了,沒想到小小一瓶「甘露」如此神效。


聖母:賢生可知那「甘露」乃是「南海古佛」所賞賜實得不易,結果汝一口氣竟飲盡,真是的啊!


慈筆:哦!那不是全部給弟子飲用的嗎?恩師也沒先講清楚。


聖母:因龍太子證得仙道,但依舊屬中下界神聖,故無法順遂上昇南天門,必然需飲用甘露藉此助力方可進入。


慈筆:嘩!那…怎麼辦?弟子都把它喝完了,可有補救呢!


聖母:無妨吧!本宮有仙丹可助其龍太子承受住。


(此刻龍太子停留在雲端上化作太子模樣)


聖母:龍太子快將仙丹吞服,今日吾等因造訪南天,因本身罪業深重者,當靈飄至天界時卻因己身業債纏身,因而受到業火燃燒而滾落凡塵或墮入下界地獄,將會永受輪迴之業報。好了!快起程吧!


龍王三太子:遵命!


(即刻又再度化身巨大白龍身)


聖母:賢生快快坐上龍背。


慈筆:是的!須要閉上眼嗎?


聖母:無需!汝可乘此觀賞天界明媚之風光。


慈筆:!風速咻咻吹,往下看都有很多山脈及一些渺小的房子。


聖母:賢生一定要坐穩,以免樂極生悲。


慈筆:弟子會小心!師!這次的八八水災(莫拉克颱風)造成整個台疆南台灣災厄連連,而且很多人的房子及田地,家園都毀於一旦,真是令人心酸,感到悲哀啊!


聖母:然也。此次天災的確造成死傷慘重,且尤其山區的部落更是屍骨無存!其人類自從科學發達以來,為了自私的貪慾心,到處砍伐樹木、森林,亦盜採山坡的砂石,開礦岩石,驚怒山神、鬼魅,更是殺業不斷,為了提高生活品質,建築高樓卻不按步就班紮根卻工減料再者台疆並非昔比,領導人為了擴展組織勢力,因而無有領導之風範,時究造下國運低迷,國民卻不安等景象,今日才鑄成如此災厄重重,此刻只可先渡其己身,等待時機才可返渡眾生。


慈筆:恩師今日道出本台灣的國運,難不成跟領導人有關聯。


聖母:然也!


(此時已到達南天門的上空不遠處)


慈筆:恩師啊!那是甚麼地方啊!怎麼熊熊的烈火,燃熾整個牌樓的門檻。


聖母:前方即是天界南天門的牌坊,雖然烈火熊熾,但賢生不必懼怕,汝先觀前方已有大聖等候迎接吾等到來!


慈筆:咦!有一群高真的仙神及一些修聖者都不畏懼那烈火高熾,而且對我們合掌或頷首微笑,乘站祥雲來去自如逍遙自在,可是我看見南天門的炬火依然生恐懼。


聖母:賢生勿驚恐!汝方才飲過「甘露」,可謂「真金不怕火烈」,汝大膽下龍背,大聖爺及金甲神都齊隊歡迎吾等,快快上前參駕。


慈筆:弟子參見大聖爺及諸位金甲神聖安。


大聖:好!好!免禮。老孫參見天妃娘娘聖駕。


聖母:大聖免禮,吾等今日造訪南天,叨擾之處,還望大聖宥恕!


大聖:俺老孫早已獲悉玉旨頒詔,今日天妃娘娘帶領鸞生訪遊本界,俺老孫若有招呼不周,鑑請娘娘勿降罪。


聖母:客氣!客氣!今日吾等奉旨著作聖書而來,望請大聖能授指。


慈筆:恩師,您一句來,大聖爺一句去,也讓弟子能夠說說話吧!


聖母:喔!呵…呵!本宮差點又誤了正事。


大聖:善生今日造訪,可要詳實用心,不要塵慾心多盛。


慈筆:其實弟子和其它一些凡人是一樣的,第一好奇心過甚,第二若未今日親眼目睹大聖爺的模樣,恐怕還以為「西遊記」是虛擬的呢?所以今日破除一切迷思,原來真有「齊天大聖」這號人物,而且果真長像類似猿猴,頭戴著佛祖贈送的金箍圈,手持著如意金箍棒,穿著戰袍非常英明威武且英姿榮發。


大聖:哈…哈…哈!善生真是口黏甜蜜,不過俺老孫不喜歡聽取恭維的話語。善生就省省吧!


慈筆:今日參訪南天門,想請教大聖爺開示!


大聖:俺師父幫吾取名「悟空」,善生可明白其源由何在?


慈筆:弟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還請大聖爺開示精僻。


大聖:其「悟空」就顧名思義,了悟全性,斷除一切塵慾心、煩惱心及嗔恨心,而且不但心猿意馬本性,還要時時刻刻警惕己身所有的思緒。每個人都有一顆跳躍不安份的猿心,為了己身利益不顧五常,而顛倒一切是非。所謂如釋迦牟尼佛祖所述金剛經「不受想其事,何未降伏其心」,所以諸位凡間俗子應先降伏己身心。


慈筆:大聖爺請教為何天界只有南天門而已呢?


大聖:天界有分「東西南北中」五天,故南天屬立在丙丁火,其餘四方的天門緊閉,其主要是火焰考煉真性。所以只要三界高真無罪業纏身,即可逍遙地來去自如南天,倘若有修子亦修真成道,但執著心引述業債,定當會被業火燃燒畏懼而跌落地獄,重新修真,屆知為時已晚,奉勸世人應當不可執著心過甚為其謹慎啊!


慈筆:大聖爺可否敘述南天門的流程方式?


大聖:三界高真神聖,除上界高真可自行逍遙進出之外,其中界和下界神祇都必須憑證才可通行進出,若有不配合之神聖,吾此「金箍棒」定當打退墮入凡塵或地獄,此棒因時金剛不壞之身故稱「金剛棒」


慈筆:為何中界及下界神祇進出要憑證,而上界高真神聖就不用呢?


大聖:因上界高真較懂「圓通」修行,而中界及下界因有執著之相,故而無法修持圓通之無相,所以才須憑證。


慈筆:謝謝大聖爺蒙懵懂無知,弟子日後一定好好努力修持看看有無機會。


聖母:賢生可有所不知!其大聖雖鎮守南天,而當年保護師父至西方取經,早已受佛祖封賜為「闘戰勝佛」之名號。


大聖:娘娘無需誇極俺老孫,俺老孫受其心愧!


聖母:大聖!今日精僻良言必可讓世人修道真子能有所覺悟。


大聖:亦無事啦!俺老孫堅守崗位就以己身經歷,勉勵世人修子堅定道心不可有執著心的牽絆!


聖母:賢生快上龍背坐穩!


慈筆:大聖爺及諸位金甲神再會囉!


大聖:眾兵將聽令!恭送天妃娘娘及鸞堂善生回駕!


(此刻二縱排金甲神及天兵天降排列恭送)


聖母:賢生,璧慈堂已到,佛一元靈投體。可,吾退!


證信三界因果遊記-第十三回 訪遊南天門會晤大聖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