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 降
菩薩:今夜,帶領宣筆出遊。
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菩薩聖駕!
菩薩: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師生二人步入蓮台,瞬間蓮台升空,天空中星光滿佈,陣陣清風徐徐吹來。不一會兒時間,蓮台緩緩降落在一處辦公大樓,但見每一個人面帶笑顏,精神飽滿,逢人便親切招呼,真是愉悅之境地。〉
菩薩:賢生啊!時下眾生多有不滿足者,雖然天底下存在有許多難以取得之事,但何以同樣的境遇,有一些人卻可以怡然自若,然而有一些人卻面現愁憂與煩惱,內心似乎苦悶不已。
邱生:敢問菩薩!大眾面臨此等境遇,身心又該如何調適呢?
菩薩:今夜就是要讓群眾多一分認知,以減一分苦楚。
邱生:看看別人的情形,在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就能減少本身的苦楚嗎?
菩薩:當然不是光看別人的生活情況,就能減輕自己的負擔,必須深入其境,了解其心,才能感同身受,並且效法他人之心志。
邱生:那又該如何著手呢?
菩薩:待會兒,賢生可以找幾位上來訪問,就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邱生:菩薩實在愛說笑,學生乃一介凡夫,豈有找他人訪問的能力。
菩薩:說的也是,吾賜清心丸、聚靈丹,爾可配服甘露水。
邱生:〈接下清心丸、聚靈丹,與甘露水配服後,剎時身心感覺到非常的輕盈,眼光倍增。〉
眼下看到一位辦公人員,歡天喜地的在做事情,不如請這位老兄訪問一番。
〈但見菩薩衣袖一揮,這位老兄便立即來到眼前。〉
某甲:兄台有禮!未知兄台喚我前來有何貴幹?
邱生:請教老兄,你如此歡天喜地的在做事,究竟是為何呢?
某甲:兄台所有不知,我因為有這份工作可做,一想起來心情就愉快許多,所以才高興得不得了。
邱生:那老兄你在這裡工作做多久了?
某甲:我在這做事已經十年了,對於工作的項目是愈來愈熟練,事情只要一熟練,整個人就高興起來。
邱生:難道未曾有過倦怠之意嗎?
某甲:從來就沒有過倦怠感,因為小時候家裡窮,就連想吃顆蛋,都是很奢侈的,現在有了這份工作,不愁吃住,已經滿足了,夫復何求!
邱生:老兄您真是知足常樂啊!
菩薩:一個知足的人,內心是無比喜悅的,雖然比上尚且大有不足,但遠遠已經超越很多下面人的生活,豈能不知足乎?眾生心地稍有不足,便要自尋煩惱,自我感覺到痛苦,尚以為是別人給自己帶來的痛苦,實在是乏智缺慧。
邱生:眼前走來一位好像助理的人,手捧飲料給幾位人士喝,還自得其樂的樣子,應該請來訪問一番。
〈但見菩薩衣袖一揮,此人便立即來到眼前。〉
某乙:你好啊!不知喚我何事?
邱生:這位大姐!看妳年紀似乎比眾人年長些,為何替年輕人倒茶水,妳會那麼的開心呢?
某乙:服務人群並不分年紀大小,況且能夠替年輕人做一些本身能力所及的服務,就應該感到滿足,至少我還做得動,我是一直這麼想的;而且一想到我與年輕人一起工作奮鬥,不由覺得自己也跟著年輕許多,有時間幫忙倒茶水,大家方便就好。
邱生:看來大姐確實毫無計較之心,不因年長而高傲,反倒能低心下氣與年輕人融入,真是不簡單。
某乙:凡事無須計較太多,畢竟有一些事情,還得讓年輕人共同幫忙到,大家互相一下,生活才會好過一些。
邱生:眾生內心不起計較,還真是不容易,很多人總是愛計較。
某乙:如果互相都喜歡計較,彼此就會很難相處,許多事情將無法做下去,生活也不會好過,延伸到這樣的情況時,豈不是互相妨礙生活嗎?
邱生:您說的倒是很有道理。
某乙:很多時候只要彼此能夠互相幫助,便可以將事情以最快速的時間完成,能夠如此不是更妙嗎?事事懂得知足一點,自己也不會吃虧的。
菩薩:眾生面對日常生活上的任何一件事情,若能秉持知足的心念,那麼無論在做事情方面或是在待人接物方面,都能夠充滿法喜的。
邱生:日常生活上,任何事都要感到知足,於做事情要充滿法喜,有時還真是不簡單耶!
菩薩:眾生若於處事上,能夠擁有一股法喜之心,便能夠給他人有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人緣亦必然日漸廣闊,做任何事情必能夠更加的順心應手,有朝一日,若當自己有需要旁人給予協助時,旁人亦會樂於出手相助援,讓身邊所有的事情,都能夠非常圓滿的解決。
邱生:原來知足還能有這麼大的學問,學生還以為沒什麼呢?
菩薩:知足,攸關一個人的心念,這個心念是否可以找到提昇各自性德之路徑,端看知足的程度了。
每一件事情都能懂得知足者,生活上才會經常充滿歡喜愉悅的心情,人生旅程中可以經常保持歡喜愉悅,日子就能過得自在些,做事情就能夠更認真,並且能夠更加的盡其心力。
邱生:原來知足尚能令一個人做事情盡心,待人誠懇,看來大眾可要認真予以研味才好。
菩薩: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菩薩聖駕!
菩薩:可。停筆。 吾回!
人生遊記-第廿七回 懂得知足心量寬
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
漢武內傳
自小與眾不同
漢孝武皇帝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武帝出生前,景帝夢見一隻紅色的豬從雲中降下來,直入宮內的崇芳閣。景帝一下子驚醒了。景帝就召來一位算卦的姚翁來請教。
姚翁說:「這是大吉大利的預兆。這個崇芳閣裡一定會出生一位主宰國家命運的人,他將會平定北方的夷、狄等異族,使國運昌盛,成為劉氏王朝興盛時期的一位明主。」
武帝三歲時,景帝把他抱在膝上,知道這孩子特別有靈氣,就問他願不願意當皇帝。武帝說:「這事是由上天安排的,由不得我自己。但我願意天天在皇宮裡住著,在父親面前玩耍,決不會放肆不恭而不盡作兒子的責任。」
景帝聽了這番話,心裡更加驚奇,就特別注意對這孩子的教導培養。過了幾天,景帝又把劉徹抱到書桌前,問他喜歡讀什麼書,可以詳細說一說。劉徹就開始背誦從伏羲以來一些聖賢的著作,包括一些論述陰陽五行和歷代的著名國策論文,背了幾萬字的文章沒有遺漏一個字。
到了七歲,景帝見他聰明透徹超過凡人,就給他改名叫劉徹。劉徹即位後,特別喜好神仙之道,經常到名山大川和五嶽去祈禱,以求神仙。武帝元封元年正月初一,劉徹登上嵩山,興建一座道觀。到四月戊辰那天,武帝在承華殿中閒坐,東方朔、董仲君伴著他閒談,忽然看見一個非常美麗的青衣女子。
女子說:「我是天上王宮的玉女,叫王子登。西王母派我從崑崙山來看你。聽說你毫不看重帝王的基業,一心尋道,多次到三山五嶽去祈禱。像你這種人是值得傳授真道的。從今天起,請靜心齋戒,到七月七日那天,王母會暫時降臨來看你的。」武帝趕快離開座位下拜行禮,答應一定照玉女的指示去作,剛拜完,玉女就突然消失了。
西王母授道
到七月七日,宮廷內外清掃一新,大殿上為西王母專設了座位。武帝穿上華服,宮廷內外一片莊嚴肅穆,恭候著西王母的降臨。到深夜二更時分,忽然看見西南天空湧起陣陣的雲,翻捲著直奔宮廷而來,西王母到了殿前,群仙也像鳥群一樣跟著到了。他們有的乘龍騎虎,有的駕著白麒麟或白鶴,有的乘著天馬或華麗的車子,大約有好幾千人,把宮廷映照得光彩耀眼。
王母看樣子三十歲左右,身材適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王母坐在特為她設置的床上,等武帝跪拜問候安康之後,她就招呼武帝一同坐,武帝就坐下了。王母自己帶來了天宮的廚師,這時就送上來天廚特製的食物果品,這些佳餚色香味美,芬芳四溢,還有那些散發著奇異香味的酒漿,都是人間所沒有的。武帝和王母飲了幾巡酒以後,王母就讓身邊的侍女、公子奏出天宮中的音律,這些樂器奏出的音樂聲震九天,音調清朗動聽。
曲罷,王母說:「修煉道術,就是要益養精神,改變形體。修煉到即能養好精神又能改變形體的程度,就可以成仙。如果達不到這個程度,就免不了一死。我現在讓為我管理書箱的侍女李慶孫把這些秘訣都寫下來送給你,希望好好按照錄下的秘訣去認真修煉吧。」
王母說完後,就打算馬上回天宮去,這時武帝就離開座位向王母磕頭,再三請求她留下來,王母就暫時留下沒走,並派侍女郭密香到上元夫人那裡問候求教。這時武帝看見侍女走下殿去立刻就不見 了,但不到片刻就回來了,還帶來一個仙女,這仙女是上元夫人的侍女。
不大一會兒,上元夫人果然來了。也是先聽見雲中有簫鼓音樂的聲音,接著是上元夫人一千多名文武侍從官員,都是女的,年紀十八九歲,容貌都非常秀麗飄逸,個個光彩照人。上元夫人年紀二十多歲,更是天姿精耀,靈眸絕朗,青色的袍服繡著五彩祥雲,上元夫人也帶來了廚師,擺上來很多仙珍美味,這時王母就對武帝說:「這位就是真元之母上元夫人,是一位極尊貴的神,你應該向她叩拜。」武帝立刻起坐向上元夫人叩頭問安,然後又回到自己的坐位。
上元夫人的真言
這時上元夫人笑著說:「人在惡濁的人世,必然貪酒好色,追名逐利,這在人間是習以為常的事。你貴為天子,在這些方面比普通人就更加厲害。然而你能在富麗華貴的宮中想往修煉,除卻貪嗜私慾的根子,修身養性,這說明你還算是個有志向的人呢。」
王母也說:「我看劉徹的心還是很誠的。」這時上元夫人就問武帝:「你果真向道嗎?我聽說你多次招納術士,到山嶽祭祀,為神靈建祠,向山河祈禱,也算勤奮了。然而你這樣勤奮卻沒有什麼收穫,其中必有原因。你生來就性情暴躁、貪愛女色、舖張奢侈、待人冷酷、奸邪自私,這五種私慾使得你神枯氣竭,心靈污濁,五臟六腑都不乾淨,再好的良藥也難以治好這些頑症。
暴躁使你心氣浮躁,心神不寧,淫亂使你消耗過度而靈魂萎頓,奢靡會使你離開真道而魂魄不淨,最終使你魂消命喪。待人冷酷使你喪失仁義、貪心自私使你用盡心計、內心緊張而外界失和。上面這五種病症,像刀鋸一樣天天傷害著你的身子,像利斧一樣砍殺著你的生命,儘管你有志於修道,但你若不清除這五種頑症,再刻苦也徒勞無功。這次如果能從我們這裡得到一點教益,可以使你在修道上得到指導而開始入門。
你如果從此以後除掉你身上那五種劣根性,待人善良,明察秋毫,平復冤屈,恩惠於民、賑濟平民,體恤孤寡,關懷百姓疾苦,也就等於你積了陰德,而且要孜孜不倦地堅持做下去。杜絕淫亂,放棄奢侈,儉僕、齋戒,常向天宮叩拜。你照這些去做,自然就會有變化。
現在王母以如此尊貴的仙體降臨,對你至誠,你更應遵從她的教導,這樣堅持一百年以後,王母一定能夠使你得到真道,會讓你進入天界,使你可以自由地游於天地十方。如果真心修道,信念堅定,那怕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堅守自己的志向,心中保持最純真的天性。我用道的真諦激勵你,就是要打消你心中的雜念和疑慮,堅定修道的信念。」
王母說,「劉徹想修煉的心願已久,但一直沒遇到良師指引,如果毀他修道的願望,他一定會認為沒有神仙存在,所以我才離開天宮,降臨到塵世來接見他,讓他堅定修道的志向,使他對得道成仙不再有疑惑。今天見到他以後,我很同情他的追求和嚮往,如果他能先改掉剛才告誡他的那五種毛病,那我以後會再來幾次的。」說著就輕輕拍著劉徹的肩頭說,「你如果按上元夫人剛才的指點去修煉,就一定可以得到長生,你能否堅持下去呢?」
武帝立刻跪下說:「上元夫人對我的教導,我將刻記在金版上,並身體力行,堅持不懈。」這時武帝又看見王母的書箱裡有一卷書包在紫色的錦袋裡,就問道,「這卷書能否讓我看一看呢?」
授《五嶽真形圖》於武帝
王母在武帝再三懇求下就把那卷書拿出來說,「這是《五嶽真形圖》,昔日三重天的太上道君下觀六合,勘察河流海洋的長短和山嶽的高低,立起天柱使大地穩定,配置五嶽山脈使八方平衡。建仙宮讓仙人們居住,在蓬萊仙山建了館舍讓得道的真人聚集在一起,安水神於極陰之源,安頓太帝住在扶桑國的山丘。於是廟堂的禪室成為修煉的聖地,波飛浪湧的海島成了仙人們的宮闕。讓黃帝炎帝的子孫住在東方的瀛州,並永遠的繁衍下去。
江河湖海各有規律,神仙聚居滄溟,山脈的走勢規矩和河流的盤曲形狀,形似書字,是以象形來表達實際存在的事物。這些文字經太上道君在玄台秘密造成,是神仙們交往的憑據,他們佩帶著,成為傳道的寶物。道士帶著這些神符在名山大川雲遊時,就可以得到眾多神仙的接待和尊重。你劉徹雖然還沒有得到正道,但你能夠數次求訪神仙,孜孜不倦地追求道的真諦,說明你還有求道的真誠。現在我就把它傳授給你,你要懷著最恭敬謹慎的誠意來供奉它,像供奉君主和父親一樣。」
上元夫人這時對武帝說:「現在王母把她最珍貴最秘密的經典傳授給你了,這經典是天界紫台最重要的著作,如果不是命中注定得到天神的指點,是絕不可能見到它的。不過你得到,也僅僅只能看到一點修道的妙理而已,因為還有十二件東西你沒有得到,你就不會真正成仙得道,所以說你只不過知其一點,對道家的其他深奧的法術你還是不知道。」
王母的本意
王母說:「我今天向劉徹講一些真正的道,並不是就能讓他成仙,而是讓他明白要想得道就必須精誠修行,拋開所有的疑慮和雜念,並通過劉徹來啟發人間那些想學道的人們,使更多的凡人知道天地間確實有神仙道術存在,以此使那些不信神道的人能拋棄愚蠢狂妄之念,這才是我的本意。
修道有一個人人皆知的道理,那就是求長生並不難,懂得修道的真諦才難。懂得修道真諦也不難,真正按著去修煉才是難的。而修煉 也不難,最難的是堅持不懈,修煉到底。良師只能把方法、規矩告訴徒弟, 卻不能保證徒弟一定能有出息成巧匠。」
上元夫人聽了王母這番道理,也決定把真經傳授給劉徹,說罷上元夫人就命身邊的侍女取來方術秘經十二卷。不大工夫,侍女就手捧五色玉作的書箱回來了,箱上刻繪著鳳文。侍女從書箱中拿出十二卷真經對上元夫人說,「您的弟子何昌給您寫了一封信,信中告訴您,劉徹雖有求道修煉的誠意,但他實在不是一個能修成仙的材料,您把修煉的十二卷秘經傳授給像他這樣的行屍走肉,是不太妥當的。
何昌經常在天帝的身邊,最近看到有不少人上書控告劉徹,被劉徹殺害的鬼魂在山林中哭號,不少孤獨的冤魂在荒原野地裡哀泣。劉徹殺害有功之臣,對士兵不體恤犒賞反而用刑罰,原野上白骨縱橫,戕害屠殺黎民百姓,劉徹殘酷無情,驕奢淫逸。他的這些罪惡已經上達天,天地間已充滿了對劉徹的怨氣,到處是人們控訴喊冤的聲音,像劉徹這樣的人,是絕不可以成仙得道的。」
王母聽後歎息道:「看來向上界控告劉徹的人的確不少,但也不必就為此把劉徹拒之門外。因為凡是好道慕仙的人,都是下定決心的人,只要能齋戒、淨心、閉門思過,這就可以減去罪惡。如果再連續克服自己的缺點一心向善,奉祀天神心存道義,堅持修行,就可減去更多的罪惡。
劉徹求道已經好幾年了,齋戒也很勤奮,還多次到名山中祭祀祈禱,希望得到超度解脫入世的煩惱,比較衡量一下,他的功德已經蓋過了他的罪過。希望劉徹從今以後更加刻苦的修煉,一切都按上元夫人的傳授教導去作,絕不能再淫逸暴虐傷害黎民百姓,不要再使人間有冤魂苦鬼,也不要再濫用刑罰賞罰不明傷害無辜了!」
這時上元夫人就離座起身,面向武帝念了一首祝辭,上元夫人念完了祝辭,就打開了那些秘經,一一指點講解,講完後,上元夫人又對武帝說:「今天授你的這十二卷經書,是天帝在玄景台賞賜的,你千萬要珍視它,好好珍藏起來。接受了這部秘經的人,傳給不該傳的叫作『洩露天道』,該傳而不傳的叫『埋沒天寶』,沒有限度的胡傳叫『輕視天老』,接受了秘經而不敬重珍者的叫『侮慢天藻』。犯了這四條罪的,將會死在刀斧之下或遭受『車裂』的酷刑。輕一些的也會累及到下世,得到暴死的下場,落入地獄,這些都是傳道的禁律,我再次提醒告誡你,千萬要謹慎從事啊!」
劉徹再三拜謝接受下來。然後天色將明時,王母和上元夫人一起乘車離去,隨從的侍衛、車馬、龍虎,開路的儀仗和音樂,都和他們來時一樣,只見彩雲密集,一片芬馨的氣味,他們的行列一直往西南空中升去,過了很久才看不見了。
武帝這次親見王母和上元夫人之後,更加相信神仙的存在。後來武帝把王母和上元夫人授給他的真經合在一起,加上那真經的圖像,一起裝在一個黃金箱子裡。安放在柏梁台上,每天親自淨身持齋、焚香打掃,然後就按照真經上的要求去修煉。
修煉不如初,終屍解離世
漢武帝自從得到真經後修行了六年,覺得心胸清爽,格調高雅,認為既然得到上界大仙的親傳,自己一定能得道成仙。有了這種想法後,就漸漸放鬆了對自身品德的約束,又大肆修建宮殿亭台,勞民傷財,並對南方北方的異族夷、狄進行遠征討伐,對投降的俘虜也殘酷的活埋屠殺,以致血流成河屍骨如山,黎民百姓怨怒沖天。
到了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日,天火焚燒了供奉真經的柏梁台,存放在那裡的經書連同裝經書的匣子一起不見了。這是王母得知武帝不遵從他的教導胡作非為,才讓天火燒燬了柏梁台。後來東方朔乘龍飛升而去。當時有不少人看見他乘龍直上西北天際,大家都抬頭看了很久,後來空中大霧瀰漫,不知東方朔去了什麼地方。
到了元狩二年二月,漢武帝得了重病,丁卯這天駕崩,先在未央宮前殿入殮,三月葬在茂陵。這天晚上,武帝的棺材自己挪動起來,連宮外都聽見了好幾次棺材動的聲音,並散出一股特別的香氣,封陵以後,陵墓周圍大霧彌天,陵寢的門柱突然斷裂,大霧持續了一個月,按照道家的說法,凡是成仙得道中最下一等的人,必須先死,然後被送到太陰那裡燒煉屍體後從地獄之門超度出來,肉身化解消失,靈魂就能飛升。
出自《漢武內傳》
漢孝武皇帝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武帝出生前,景帝夢見一隻紅色的豬從雲中降下來,直入宮內的崇芳閣。景帝一下子驚醒了。景帝就召來一位算卦的姚翁來請教。
姚翁說:「這是大吉大利的預兆。這個崇芳閣裡一定會出生一位主宰國家命運的人,他將會平定北方的夷、狄等異族,使國運昌盛,成為劉氏王朝興盛時期的一位明主。」
武帝三歲時,景帝把他抱在膝上,知道這孩子特別有靈氣,就問他願不願意當皇帝。武帝說:「這事是由上天安排的,由不得我自己。但我願意天天在皇宮裡住著,在父親面前玩耍,決不會放肆不恭而不盡作兒子的責任。」
景帝聽了這番話,心裡更加驚奇,就特別注意對這孩子的教導培養。過了幾天,景帝又把劉徹抱到書桌前,問他喜歡讀什麼書,可以詳細說一說。劉徹就開始背誦從伏羲以來一些聖賢的著作,包括一些論述陰陽五行和歷代的著名國策論文,背了幾萬字的文章沒有遺漏一個字。
到了七歲,景帝見他聰明透徹超過凡人,就給他改名叫劉徹。劉徹即位後,特別喜好神仙之道,經常到名山大川和五嶽去祈禱,以求神仙。武帝元封元年正月初一,劉徹登上嵩山,興建一座道觀。到四月戊辰那天,武帝在承華殿中閒坐,東方朔、董仲君伴著他閒談,忽然看見一個非常美麗的青衣女子。
女子說:「我是天上王宮的玉女,叫王子登。西王母派我從崑崙山來看你。聽說你毫不看重帝王的基業,一心尋道,多次到三山五嶽去祈禱。像你這種人是值得傳授真道的。從今天起,請靜心齋戒,到七月七日那天,王母會暫時降臨來看你的。」武帝趕快離開座位下拜行禮,答應一定照玉女的指示去作,剛拜完,玉女就突然消失了。
西王母授道
到七月七日,宮廷內外清掃一新,大殿上為西王母專設了座位。武帝穿上華服,宮廷內外一片莊嚴肅穆,恭候著西王母的降臨。到深夜二更時分,忽然看見西南天空湧起陣陣的雲,翻捲著直奔宮廷而來,西王母到了殿前,群仙也像鳥群一樣跟著到了。他們有的乘龍騎虎,有的駕著白麒麟或白鶴,有的乘著天馬或華麗的車子,大約有好幾千人,把宮廷映照得光彩耀眼。
王母看樣子三十歲左右,身材適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王母坐在特為她設置的床上,等武帝跪拜問候安康之後,她就招呼武帝一同坐,武帝就坐下了。王母自己帶來了天宮的廚師,這時就送上來天廚特製的食物果品,這些佳餚色香味美,芬芳四溢,還有那些散發著奇異香味的酒漿,都是人間所沒有的。武帝和王母飲了幾巡酒以後,王母就讓身邊的侍女、公子奏出天宮中的音律,這些樂器奏出的音樂聲震九天,音調清朗動聽。
曲罷,王母說:「修煉道術,就是要益養精神,改變形體。修煉到即能養好精神又能改變形體的程度,就可以成仙。如果達不到這個程度,就免不了一死。我現在讓為我管理書箱的侍女李慶孫把這些秘訣都寫下來送給你,希望好好按照錄下的秘訣去認真修煉吧。」
王母說完後,就打算馬上回天宮去,這時武帝就離開座位向王母磕頭,再三請求她留下來,王母就暫時留下沒走,並派侍女郭密香到上元夫人那裡問候求教。這時武帝看見侍女走下殿去立刻就不見 了,但不到片刻就回來了,還帶來一個仙女,這仙女是上元夫人的侍女。
不大一會兒,上元夫人果然來了。也是先聽見雲中有簫鼓音樂的聲音,接著是上元夫人一千多名文武侍從官員,都是女的,年紀十八九歲,容貌都非常秀麗飄逸,個個光彩照人。上元夫人年紀二十多歲,更是天姿精耀,靈眸絕朗,青色的袍服繡著五彩祥雲,上元夫人也帶來了廚師,擺上來很多仙珍美味,這時王母就對武帝說:「這位就是真元之母上元夫人,是一位極尊貴的神,你應該向她叩拜。」武帝立刻起坐向上元夫人叩頭問安,然後又回到自己的坐位。
上元夫人的真言
這時上元夫人笑著說:「人在惡濁的人世,必然貪酒好色,追名逐利,這在人間是習以為常的事。你貴為天子,在這些方面比普通人就更加厲害。然而你能在富麗華貴的宮中想往修煉,除卻貪嗜私慾的根子,修身養性,這說明你還算是個有志向的人呢。」
王母也說:「我看劉徹的心還是很誠的。」這時上元夫人就問武帝:「你果真向道嗎?我聽說你多次招納術士,到山嶽祭祀,為神靈建祠,向山河祈禱,也算勤奮了。然而你這樣勤奮卻沒有什麼收穫,其中必有原因。你生來就性情暴躁、貪愛女色、舖張奢侈、待人冷酷、奸邪自私,這五種私慾使得你神枯氣竭,心靈污濁,五臟六腑都不乾淨,再好的良藥也難以治好這些頑症。
暴躁使你心氣浮躁,心神不寧,淫亂使你消耗過度而靈魂萎頓,奢靡會使你離開真道而魂魄不淨,最終使你魂消命喪。待人冷酷使你喪失仁義、貪心自私使你用盡心計、內心緊張而外界失和。上面這五種病症,像刀鋸一樣天天傷害著你的身子,像利斧一樣砍殺著你的生命,儘管你有志於修道,但你若不清除這五種頑症,再刻苦也徒勞無功。這次如果能從我們這裡得到一點教益,可以使你在修道上得到指導而開始入門。
你如果從此以後除掉你身上那五種劣根性,待人善良,明察秋毫,平復冤屈,恩惠於民、賑濟平民,體恤孤寡,關懷百姓疾苦,也就等於你積了陰德,而且要孜孜不倦地堅持做下去。杜絕淫亂,放棄奢侈,儉僕、齋戒,常向天宮叩拜。你照這些去做,自然就會有變化。
現在王母以如此尊貴的仙體降臨,對你至誠,你更應遵從她的教導,這樣堅持一百年以後,王母一定能夠使你得到真道,會讓你進入天界,使你可以自由地游於天地十方。如果真心修道,信念堅定,那怕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堅守自己的志向,心中保持最純真的天性。我用道的真諦激勵你,就是要打消你心中的雜念和疑慮,堅定修道的信念。」
王母說,「劉徹想修煉的心願已久,但一直沒遇到良師指引,如果毀他修道的願望,他一定會認為沒有神仙存在,所以我才離開天宮,降臨到塵世來接見他,讓他堅定修道的志向,使他對得道成仙不再有疑惑。今天見到他以後,我很同情他的追求和嚮往,如果他能先改掉剛才告誡他的那五種毛病,那我以後會再來幾次的。」說著就輕輕拍著劉徹的肩頭說,「你如果按上元夫人剛才的指點去修煉,就一定可以得到長生,你能否堅持下去呢?」
武帝立刻跪下說:「上元夫人對我的教導,我將刻記在金版上,並身體力行,堅持不懈。」這時武帝又看見王母的書箱裡有一卷書包在紫色的錦袋裡,就問道,「這卷書能否讓我看一看呢?」
授《五嶽真形圖》於武帝
王母在武帝再三懇求下就把那卷書拿出來說,「這是《五嶽真形圖》,昔日三重天的太上道君下觀六合,勘察河流海洋的長短和山嶽的高低,立起天柱使大地穩定,配置五嶽山脈使八方平衡。建仙宮讓仙人們居住,在蓬萊仙山建了館舍讓得道的真人聚集在一起,安水神於極陰之源,安頓太帝住在扶桑國的山丘。於是廟堂的禪室成為修煉的聖地,波飛浪湧的海島成了仙人們的宮闕。讓黃帝炎帝的子孫住在東方的瀛州,並永遠的繁衍下去。
江河湖海各有規律,神仙聚居滄溟,山脈的走勢規矩和河流的盤曲形狀,形似書字,是以象形來表達實際存在的事物。這些文字經太上道君在玄台秘密造成,是神仙們交往的憑據,他們佩帶著,成為傳道的寶物。道士帶著這些神符在名山大川雲遊時,就可以得到眾多神仙的接待和尊重。你劉徹雖然還沒有得到正道,但你能夠數次求訪神仙,孜孜不倦地追求道的真諦,說明你還有求道的真誠。現在我就把它傳授給你,你要懷著最恭敬謹慎的誠意來供奉它,像供奉君主和父親一樣。」
上元夫人這時對武帝說:「現在王母把她最珍貴最秘密的經典傳授給你了,這經典是天界紫台最重要的著作,如果不是命中注定得到天神的指點,是絕不可能見到它的。不過你得到,也僅僅只能看到一點修道的妙理而已,因為還有十二件東西你沒有得到,你就不會真正成仙得道,所以說你只不過知其一點,對道家的其他深奧的法術你還是不知道。」
王母的本意
王母說:「我今天向劉徹講一些真正的道,並不是就能讓他成仙,而是讓他明白要想得道就必須精誠修行,拋開所有的疑慮和雜念,並通過劉徹來啟發人間那些想學道的人們,使更多的凡人知道天地間確實有神仙道術存在,以此使那些不信神道的人能拋棄愚蠢狂妄之念,這才是我的本意。
修道有一個人人皆知的道理,那就是求長生並不難,懂得修道的真諦才難。懂得修道真諦也不難,真正按著去修煉才是難的。而修煉 也不難,最難的是堅持不懈,修煉到底。良師只能把方法、規矩告訴徒弟, 卻不能保證徒弟一定能有出息成巧匠。」
上元夫人聽了王母這番道理,也決定把真經傳授給劉徹,說罷上元夫人就命身邊的侍女取來方術秘經十二卷。不大工夫,侍女就手捧五色玉作的書箱回來了,箱上刻繪著鳳文。侍女從書箱中拿出十二卷真經對上元夫人說,「您的弟子何昌給您寫了一封信,信中告訴您,劉徹雖有求道修煉的誠意,但他實在不是一個能修成仙的材料,您把修煉的十二卷秘經傳授給像他這樣的行屍走肉,是不太妥當的。
何昌經常在天帝的身邊,最近看到有不少人上書控告劉徹,被劉徹殺害的鬼魂在山林中哭號,不少孤獨的冤魂在荒原野地裡哀泣。劉徹殺害有功之臣,對士兵不體恤犒賞反而用刑罰,原野上白骨縱橫,戕害屠殺黎民百姓,劉徹殘酷無情,驕奢淫逸。他的這些罪惡已經上達天,天地間已充滿了對劉徹的怨氣,到處是人們控訴喊冤的聲音,像劉徹這樣的人,是絕不可以成仙得道的。」
王母聽後歎息道:「看來向上界控告劉徹的人的確不少,但也不必就為此把劉徹拒之門外。因為凡是好道慕仙的人,都是下定決心的人,只要能齋戒、淨心、閉門思過,這就可以減去罪惡。如果再連續克服自己的缺點一心向善,奉祀天神心存道義,堅持修行,就可減去更多的罪惡。
劉徹求道已經好幾年了,齋戒也很勤奮,還多次到名山中祭祀祈禱,希望得到超度解脫入世的煩惱,比較衡量一下,他的功德已經蓋過了他的罪過。希望劉徹從今以後更加刻苦的修煉,一切都按上元夫人的傳授教導去作,絕不能再淫逸暴虐傷害黎民百姓,不要再使人間有冤魂苦鬼,也不要再濫用刑罰賞罰不明傷害無辜了!」
這時上元夫人就離座起身,面向武帝念了一首祝辭,上元夫人念完了祝辭,就打開了那些秘經,一一指點講解,講完後,上元夫人又對武帝說:「今天授你的這十二卷經書,是天帝在玄景台賞賜的,你千萬要珍視它,好好珍藏起來。接受了這部秘經的人,傳給不該傳的叫作『洩露天道』,該傳而不傳的叫『埋沒天寶』,沒有限度的胡傳叫『輕視天老』,接受了秘經而不敬重珍者的叫『侮慢天藻』。犯了這四條罪的,將會死在刀斧之下或遭受『車裂』的酷刑。輕一些的也會累及到下世,得到暴死的下場,落入地獄,這些都是傳道的禁律,我再次提醒告誡你,千萬要謹慎從事啊!」
劉徹再三拜謝接受下來。然後天色將明時,王母和上元夫人一起乘車離去,隨從的侍衛、車馬、龍虎,開路的儀仗和音樂,都和他們來時一樣,只見彩雲密集,一片芬馨的氣味,他們的行列一直往西南空中升去,過了很久才看不見了。
武帝這次親見王母和上元夫人之後,更加相信神仙的存在。後來武帝把王母和上元夫人授給他的真經合在一起,加上那真經的圖像,一起裝在一個黃金箱子裡。安放在柏梁台上,每天親自淨身持齋、焚香打掃,然後就按照真經上的要求去修煉。
修煉不如初,終屍解離世
漢武帝自從得到真經後修行了六年,覺得心胸清爽,格調高雅,認為既然得到上界大仙的親傳,自己一定能得道成仙。有了這種想法後,就漸漸放鬆了對自身品德的約束,又大肆修建宮殿亭台,勞民傷財,並對南方北方的異族夷、狄進行遠征討伐,對投降的俘虜也殘酷的活埋屠殺,以致血流成河屍骨如山,黎民百姓怨怒沖天。
到了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日,天火焚燒了供奉真經的柏梁台,存放在那裡的經書連同裝經書的匣子一起不見了。這是王母得知武帝不遵從他的教導胡作非為,才讓天火燒燬了柏梁台。後來東方朔乘龍飛升而去。當時有不少人看見他乘龍直上西北天際,大家都抬頭看了很久,後來空中大霧瀰漫,不知東方朔去了什麼地方。
到了元狩二年二月,漢武帝得了重病,丁卯這天駕崩,先在未央宮前殿入殮,三月葬在茂陵。這天晚上,武帝的棺材自己挪動起來,連宮外都聽見了好幾次棺材動的聲音,並散出一股特別的香氣,封陵以後,陵墓周圍大霧彌天,陵寢的門柱突然斷裂,大霧持續了一個月,按照道家的說法,凡是成仙得道中最下一等的人,必須先死,然後被送到太陰那裡燒煉屍體後從地獄之門超度出來,肉身化解消失,靈魂就能飛升。
出自《漢武內傳》
心靈灌溉
雖然小時候寫起志願,總是洋洋灑灑一大篇,既符合師長的期望,又討得雙親的歡心。
年歲漸長踏入社會,經過一波又一波的人事洗鍊,才漸漸悟出人生路上即使辛勤灌溉,小心呵護,所結的果實有可能仍是酸澀難嚥。
經過長達半年的思考,終在年屆不惑生日前,離開工作十年的職場,沒有留戀、沒有後悔,有的是卸下包袱後雲淡風輕的心情。
當賺錢不再是經濟壓力的唯一理由,選擇離開只是不願見到自己日漸貧瘠和行將枯竭的心靈。
踏進圖書館看著滿室書籍,掀開琴蓋望著陌生的黑白鍵,原來這些灌溉心靈的泉源已在十年職業生涯中與我漸行漸遠。
在得失取捨間,我很清楚不做賺錢機器的同時,也必須學會不做慾望的奴隸,至今在簡單的生活中我過得悠然自得。
另一個我正在努力學習的是放慢腳步、沈澱心靈,唯有腳步不再「忙」、心靈不再「茫」、眼睛不在「盲」,才不會錯失和你擦身而過的好山好水。
活在當下,要珍惜的是眼前所有,感恩多一點、抱怨少一點,好心情何須刻意營造即捶手可得。
當朋友還在小心翼翼的探究我過得好不好,我的回答是:「吃得飽、睡得好、錢夠用就好,人生的路是屬於自己的,能夠過自己想過的日子就是好。」
※ ※ ※
世人最怕的是己性偏失、己靈失隱,這是最令人可惜、可悲者。自先天而降,那圓澄澄的靈性,因世塵各種因素之擾雜,造成污衊而失落,也因而無法把持正善以行事立德,空遺恨!
其實世人自生而後,真正能實際的生活,不知有人盤算過否?年幼時無邪天真的過程,年長,世俗的必然性,接著就是求學,過了十來年,而是否學而有成?也因而有異,此歲月亦屬懵懂的過著,甚或有者受不良的影響,已造深罪業矣!
既是學成,接著就為了以後娶妻生子的打算,為工作、事業打拼,馬不停蹄,忙碌終日,永無停息,致也無法讓自己的「靈」與「性」有任何的喘息機會,也因而使得靈與性受到了毀損與蹧蹋,在此種無法妥置「靈」與「性」的情況下,當然品德也跟著低落,無法提昇,一直到老及死才稍知靈性已喪失,欲想挽回,悔恨晚矣。
所以說,人生如朝露,是那麼的短暫,回頭已百年身,靈性就如此的飄失凋零了。故世人應有所體悟時光之快速,當及時的把握住,再忙,每日騰出些許的時間,用來安己之性,固己之靈,不要使祂流落到無人理會之境地,因安性與固靈比起世間任何之財富都來得寶貴,千萬別忘了老衲的叮嚀!
斷迷悟理-第四十二章 安性固靈
年歲漸長踏入社會,經過一波又一波的人事洗鍊,才漸漸悟出人生路上即使辛勤灌溉,小心呵護,所結的果實有可能仍是酸澀難嚥。
經過長達半年的思考,終在年屆不惑生日前,離開工作十年的職場,沒有留戀、沒有後悔,有的是卸下包袱後雲淡風輕的心情。
當賺錢不再是經濟壓力的唯一理由,選擇離開只是不願見到自己日漸貧瘠和行將枯竭的心靈。
踏進圖書館看著滿室書籍,掀開琴蓋望著陌生的黑白鍵,原來這些灌溉心靈的泉源已在十年職業生涯中與我漸行漸遠。
在得失取捨間,我很清楚不做賺錢機器的同時,也必須學會不做慾望的奴隸,至今在簡單的生活中我過得悠然自得。
另一個我正在努力學習的是放慢腳步、沈澱心靈,唯有腳步不再「忙」、心靈不再「茫」、眼睛不在「盲」,才不會錯失和你擦身而過的好山好水。
活在當下,要珍惜的是眼前所有,感恩多一點、抱怨少一點,好心情何須刻意營造即捶手可得。
當朋友還在小心翼翼的探究我過得好不好,我的回答是:「吃得飽、睡得好、錢夠用就好,人生的路是屬於自己的,能夠過自己想過的日子就是好。」
※ ※ ※
世人最怕的是己性偏失、己靈失隱,這是最令人可惜、可悲者。自先天而降,那圓澄澄的靈性,因世塵各種因素之擾雜,造成污衊而失落,也因而無法把持正善以行事立德,空遺恨!
其實世人自生而後,真正能實際的生活,不知有人盤算過否?年幼時無邪天真的過程,年長,世俗的必然性,接著就是求學,過了十來年,而是否學而有成?也因而有異,此歲月亦屬懵懂的過著,甚或有者受不良的影響,已造深罪業矣!
既是學成,接著就為了以後娶妻生子的打算,為工作、事業打拼,馬不停蹄,忙碌終日,永無停息,致也無法讓自己的「靈」與「性」有任何的喘息機會,也因而使得靈與性受到了毀損與蹧蹋,在此種無法妥置「靈」與「性」的情況下,當然品德也跟著低落,無法提昇,一直到老及死才稍知靈性已喪失,欲想挽回,悔恨晚矣。
所以說,人生如朝露,是那麼的短暫,回頭已百年身,靈性就如此的飄失凋零了。故世人應有所體悟時光之快速,當及時的把握住,再忙,每日騰出些許的時間,用來安己之性,固己之靈,不要使祂流落到無人理會之境地,因安性與固靈比起世間任何之財富都來得寶貴,千萬別忘了老衲的叮嚀!
斷迷悟理-第四十二章 安性固靈
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降伏毒龍的啟示
蓮生/文
在過去,有五百大阿羅漢,運用六大神通力,去降伏一隻大毒龍,想不到這毒龍神通廣大,吞雲吐霧,變化萬千,什麼都不怕,五百大阿羅漢的神通力,竟也無可奈何毒龍。
正在此時,西天有一位小羅漢到來,法力神通平平,只一彈指,這大毒龍便乖乖伏首,化為一小龍,給小羅漢騎,一下子便昇天而去。
五百大阿羅漢大為驚駭。大羅漢大神通降伏不了,一個小羅漢一彈指便收拾了去,何也?百思不得其解?
五百大阿羅漢去問佛:「何也?」
佛答:「緣。」
佛說,這小阿羅漢,與大毒龍有甚深緣份,從小便在一起玩,毒龍聽他的,他聽毒龍的,二者不分,如此而已!
由降龍伏毒的故事,我領悟到「緣」的問題,為人父母,為何會喜愛自己的小孩,為何會喜愛自己的孫子。喜與不喜、樂與不樂、怒與不怒、愛與不愛……。
「全是一個緣字了得!」
今天,我隱居閉關於「葉子湖」,化小愛為大愛,為度眾生受極大苦。揹負五百萬弟子的「緣」,這是「緣」也,日日心思在弟子的安危,得度不得度?正是「緣」也。
寫一首詩:
想將羽翼鑲在諸人身上
讓諸人同我一樣翱翔
修真佛三昧
永恆獲證淨土的清涼
。
沒有分別顏色的蓮花
我的法力神通變化都不會比你們強
只因為一個緣字
你我他都是一樣
。
我沒有另外的名字
甚至什麼名字也都不是
綻放的蓮花飄散的是同樣的香
盧勝彥文集172《隨風的腳步走》降伏毒龍的啟示
在過去,有五百大阿羅漢,運用六大神通力,去降伏一隻大毒龍,想不到這毒龍神通廣大,吞雲吐霧,變化萬千,什麼都不怕,五百大阿羅漢的神通力,竟也無可奈何毒龍。
正在此時,西天有一位小羅漢到來,法力神通平平,只一彈指,這大毒龍便乖乖伏首,化為一小龍,給小羅漢騎,一下子便昇天而去。
五百大阿羅漢大為驚駭。大羅漢大神通降伏不了,一個小羅漢一彈指便收拾了去,何也?百思不得其解?
五百大阿羅漢去問佛:「何也?」
佛答:「緣。」
佛說,這小阿羅漢,與大毒龍有甚深緣份,從小便在一起玩,毒龍聽他的,他聽毒龍的,二者不分,如此而已!
由降龍伏毒的故事,我領悟到「緣」的問題,為人父母,為何會喜愛自己的小孩,為何會喜愛自己的孫子。喜與不喜、樂與不樂、怒與不怒、愛與不愛……。
「全是一個緣字了得!」
今天,我隱居閉關於「葉子湖」,化小愛為大愛,為度眾生受極大苦。揹負五百萬弟子的「緣」,這是「緣」也,日日心思在弟子的安危,得度不得度?正是「緣」也。
寫一首詩:
想將羽翼鑲在諸人身上
讓諸人同我一樣翱翔
修真佛三昧
永恆獲證淨土的清涼
。
沒有分別顏色的蓮花
我的法力神通變化都不會比你們強
只因為一個緣字
你我他都是一樣
。
我沒有另外的名字
甚至什麼名字也都不是
綻放的蓮花飄散的是同樣的香
盧勝彥文集172《隨風的腳步走》降伏毒龍的啟示
不能改與不想改
話說周進福是一家牧場的老員工,脾氣極壞,做事衝動野蠻無禮,而且經常說着一些粗鄙的話語。因此,除了一起工作外,沒有人願意跟他相處當朋友。
牧場主人李順也很傷腦筋,曾經勸過他幾次、叫他改掉壞脾氣,但是周進福每每這樣回答:「老爺!不管什麼鬼東西,多是想來找我麻煩,真是他媽的!」他是牧場老資格的員工。
某天早上,李順提着一串銀兩,對着周進福說道:「進福!看到這串銀兩嗎?它大概有你一个月的工資,只要你能連續一星期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說一言半句的髒話它就是你的。」
周進福很高興接受這項考驗,並且決意要得到這一串銀兩。
李順特別安排數位員工來挑逗周進福,想惹他發脾氣說髒話。很快一周過去了。周進福不但沒講髒話,而且寬宏大量又開朗˙彷彿置換了另一个人。
當李順把那一串銀兩交到周進福手上的時候˙拍着他的肩膀並且說道:「進福!你應該感到慚愧才對。為了想得到這串銀兩,你可以忍耐一星期的時間不發脾氣。但是為了德行,你卻一刻也不能控制自己。」
牧場主人說完轉身離開。進福聽過李順的話後,很受感動默默無語。
夕陽餘暉映照在大地,在進福的眼裡牧場顯得格外的美。他在想:「我的壞脾氣真的不能夠改嗎?只不過,我根本不想改而已。」
想了一想、嘆口氣、感到很慚愧!我真是一个可恥的人啊!」
※ ※ ※
道降火宅修行聞法不難,但若要真功夫做修,那可就必需真修實修。在家居士每日面對的家庭問題,朋友交際,事業發展等等,都是一門功課,也是一門功夫,因為一稍有不注意或疏忽就可能修難成亦不圓滿。
居士們就此來說應先學習如何不動怒,不發怒,應知失敗的起因就在這裡,如何來止斷發怒,那就要先學習「忍」字,能忍才有成功的機會。不論是家庭因素或是朋友情誼、事業阻礙等等,都是有致成發怒的契機,這時可就要用平時忍耐的學修來突破,這就是能忍亦能化,能化亦自在,若有一絲不能忍氣更又不能化,那可就有痛苦的存在啊!
是以在家修行人是為苦中修,一切的人事環境都是考驗您的道程、道基,這個考驗如能關關過,那修行根基自增長成就。
慈聖雜誌-第一四二期
牧場主人李順也很傷腦筋,曾經勸過他幾次、叫他改掉壞脾氣,但是周進福每每這樣回答:「老爺!不管什麼鬼東西,多是想來找我麻煩,真是他媽的!」他是牧場老資格的員工。
某天早上,李順提着一串銀兩,對着周進福說道:「進福!看到這串銀兩嗎?它大概有你一个月的工資,只要你能連續一星期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說一言半句的髒話它就是你的。」
周進福很高興接受這項考驗,並且決意要得到這一串銀兩。
李順特別安排數位員工來挑逗周進福,想惹他發脾氣說髒話。很快一周過去了。周進福不但沒講髒話,而且寬宏大量又開朗˙彷彿置換了另一个人。
當李順把那一串銀兩交到周進福手上的時候˙拍着他的肩膀並且說道:「進福!你應該感到慚愧才對。為了想得到這串銀兩,你可以忍耐一星期的時間不發脾氣。但是為了德行,你卻一刻也不能控制自己。」
牧場主人說完轉身離開。進福聽過李順的話後,很受感動默默無語。
夕陽餘暉映照在大地,在進福的眼裡牧場顯得格外的美。他在想:「我的壞脾氣真的不能夠改嗎?只不過,我根本不想改而已。」
想了一想、嘆口氣、感到很慚愧!我真是一个可恥的人啊!」
※ ※ ※
道降火宅修行聞法不難,但若要真功夫做修,那可就必需真修實修。在家居士每日面對的家庭問題,朋友交際,事業發展等等,都是一門功課,也是一門功夫,因為一稍有不注意或疏忽就可能修難成亦不圓滿。
居士們就此來說應先學習如何不動怒,不發怒,應知失敗的起因就在這裡,如何來止斷發怒,那就要先學習「忍」字,能忍才有成功的機會。不論是家庭因素或是朋友情誼、事業阻礙等等,都是有致成發怒的契機,這時可就要用平時忍耐的學修來突破,這就是能忍亦能化,能化亦自在,若有一絲不能忍氣更又不能化,那可就有痛苦的存在啊!
是以在家修行人是為苦中修,一切的人事環境都是考驗您的道程、道基,這個考驗如能關關過,那修行根基自增長成就。
慈聖雜誌-第一四二期
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煩惱不斷
憂慮每天都會產生,不在於如何去預防,而是當憂慮來時如何去面對──戴爾•卡耐基
有個男子覺得自己的人生不順遂,生活很不快樂。
於是他來到山中一間禪寺,要求暫住,希望禪師能予以開釋,拔除他的煩惱。
禪師答應了,只有一個要求:「環繞禪寺的樹籬笆已經很久沒修剪了,但我們禪寺中的人手又不夠。
你住在這裡的期間,可以幫助我們將樹籬笆修剪平整嗎?」男子一口答應了。
男子決定從禪寺門口的樹籬笆開始修剪。每天清晨,他就拿著樹剪開始工作,直到午餐時間才稍微休息,用過一點簡單的素齋後,又埋首剪樹。
這間禪寺占地非常廣大,樹籬笆的長度也很驚人。大約過了一個星期,男子終於剪完一圈,但他赫然發現,一週前才修剪過的位置,竟然又已經枝繁葉茂了!
男子覺得很傷腦筋,於是前去詢問禪師:「大師,現在正值夏日,草木的生長速度之快,遠超過我修剪的速度。我現在該怎麼辦?」
禪師只說了一句話:「繼續剪!」男子只好摸摸鼻子,從頭開始修剪樹籬笆。
剪過一圈之後,男子再度詢問禪師,還是得到相同的答案:「繼續剪!」
男子剪了一圈又一圈,皮膚被曬得黝黑,手掌也生出厚厚的繭。
當禪師又叫他「繼續剪」的時候,男子忍不住惱怒起來:「自從我來到禪寺,您從未替我開釋,只是叫我剪樹,我受不了了!」
禪師反問:「你為什麼不繼續剪樹?」
「因為永遠都剪不完啊!」男子說。
「你的煩惱也是如此。」禪師微笑地說:「煩惱永遠會不斷增生,我們只能盡力修剪。」男子聽了恍然大悟。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沒有煩惱」,但這其實只是一種奢望。
若把人生旅途比喻為山間的泥土小徑,那麼煩惱就像雜草,有些路段的草少一點,有些路段的草多一點,有些時候雜草甚至掩蓋了我們的去路……但無論多寡,煩惱總是存在的。
很多人希望「拔除煩惱」,但那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我都只是平凡人啊!窮人有窮人的煩惱、富人有富人的煩惱;失戀中的人有失戀時的煩惱、戀愛中的人有戀愛的煩惱……這是非常必然的。
然而,面對煩惱時,我們儘管不能「除根」,但必須學會「斬草」的功夫。
懂得面對煩惱,進而解決煩惱,最後放下煩惱,肩膀上的重擔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減輕了。
※ ※ ※
古時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然手握犁撐,面朝黃土背朝天,但偶一抬頭,遠山含笑、心曠神怡,因此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悠閒與自在。然而現今物質豐餘,生活安逸,即使家中裝飾得花團錦簇,卻也少有古人那份自在與樂趣,探究其原因即出在於「自己」二字。
因為現今世人最大之弊病,即是識己不清,因此遇到不順心之事,就說是誰人帶給自己痛苦,或說是何事帶給自己煩惱,其實這些煩惱痛苦,與其說是外境影響,不如說是自己修心不足,因為若是你不給自己煩惱,他人也無法給你煩惱。故若欲解決此問題,唯一之途徑就只有修道矣。
修道以修身為基礎,以修心為根本,一個人若能修正身心,做人無虧於天理,無負於人道,對於外境的得失、成敗、是非、人我,放得下、看得開,平日能修善止惡,素行陰德,則真精真神即能聚其中,大才大德即能出其中,如此自然心定神寧,神定氣住,氣住而壽長也。
吾觀地府人滿為患,主因在於世人執迷為有,認假為真,所以處處貪愛,造惡造業。倘若人人皆能修習真道,淨化污濁之心靈,則地獄將來亦可化身為淨土矣。
「修道基本功」--序
有個男子覺得自己的人生不順遂,生活很不快樂。
於是他來到山中一間禪寺,要求暫住,希望禪師能予以開釋,拔除他的煩惱。
禪師答應了,只有一個要求:「環繞禪寺的樹籬笆已經很久沒修剪了,但我們禪寺中的人手又不夠。
你住在這裡的期間,可以幫助我們將樹籬笆修剪平整嗎?」男子一口答應了。
男子決定從禪寺門口的樹籬笆開始修剪。每天清晨,他就拿著樹剪開始工作,直到午餐時間才稍微休息,用過一點簡單的素齋後,又埋首剪樹。
這間禪寺占地非常廣大,樹籬笆的長度也很驚人。大約過了一個星期,男子終於剪完一圈,但他赫然發現,一週前才修剪過的位置,竟然又已經枝繁葉茂了!
男子覺得很傷腦筋,於是前去詢問禪師:「大師,現在正值夏日,草木的生長速度之快,遠超過我修剪的速度。我現在該怎麼辦?」
禪師只說了一句話:「繼續剪!」男子只好摸摸鼻子,從頭開始修剪樹籬笆。
剪過一圈之後,男子再度詢問禪師,還是得到相同的答案:「繼續剪!」
男子剪了一圈又一圈,皮膚被曬得黝黑,手掌也生出厚厚的繭。
當禪師又叫他「繼續剪」的時候,男子忍不住惱怒起來:「自從我來到禪寺,您從未替我開釋,只是叫我剪樹,我受不了了!」
禪師反問:「你為什麼不繼續剪樹?」
「因為永遠都剪不完啊!」男子說。
「你的煩惱也是如此。」禪師微笑地說:「煩惱永遠會不斷增生,我們只能盡力修剪。」男子聽了恍然大悟。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沒有煩惱」,但這其實只是一種奢望。
若把人生旅途比喻為山間的泥土小徑,那麼煩惱就像雜草,有些路段的草少一點,有些路段的草多一點,有些時候雜草甚至掩蓋了我們的去路……但無論多寡,煩惱總是存在的。
很多人希望「拔除煩惱」,但那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我都只是平凡人啊!窮人有窮人的煩惱、富人有富人的煩惱;失戀中的人有失戀時的煩惱、戀愛中的人有戀愛的煩惱……這是非常必然的。
然而,面對煩惱時,我們儘管不能「除根」,但必須學會「斬草」的功夫。
懂得面對煩惱,進而解決煩惱,最後放下煩惱,肩膀上的重擔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減輕了。
※ ※ ※
古時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然手握犁撐,面朝黃土背朝天,但偶一抬頭,遠山含笑、心曠神怡,因此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悠閒與自在。然而現今物質豐餘,生活安逸,即使家中裝飾得花團錦簇,卻也少有古人那份自在與樂趣,探究其原因即出在於「自己」二字。
因為現今世人最大之弊病,即是識己不清,因此遇到不順心之事,就說是誰人帶給自己痛苦,或說是何事帶給自己煩惱,其實這些煩惱痛苦,與其說是外境影響,不如說是自己修心不足,因為若是你不給自己煩惱,他人也無法給你煩惱。故若欲解決此問題,唯一之途徑就只有修道矣。
修道以修身為基礎,以修心為根本,一個人若能修正身心,做人無虧於天理,無負於人道,對於外境的得失、成敗、是非、人我,放得下、看得開,平日能修善止惡,素行陰德,則真精真神即能聚其中,大才大德即能出其中,如此自然心定神寧,神定氣住,氣住而壽長也。
吾觀地府人滿為患,主因在於世人執迷為有,認假為真,所以處處貪愛,造惡造業。倘若人人皆能修習真道,淨化污濁之心靈,則地獄將來亦可化身為淨土矣。
「修道基本功」--序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不亦快哉
季旭昇/文
明末清初的金聖歎,本名張采,字若菜,蘇州府長州縣人,小時候過繼給親戚,所以改姓金。明代滅亡後改名人瑞,字聖歎。
他從小才華橫溢,有「吳縣第一神童」的美譽,喜歡看「稗官野史」,不喜歡「四書五經」,認為這些經典枯燥乏味,甚至說出「自古至今,止我一人是大材」這樣狂妄之語。長大後更是狂傲不羈,常常戴著一副貝殼眼鏡。
但是也因為恃才傲物,常在考試時譏諷考官,所以官運不順遂。最後更因「哭廟案」而被治罪,據說他人頭落地時,耳朵裡還滾出紙團,寫著:「好快刀!」
金聖歎總是率性而為,表現在文學作品上,也是處處讓人驚奇,只能用「絕妙」來形容,有「姑蘇奇才」、「鬼才」等稱號。他的〈不亦快哉〉共有三十三則,多為生活中到處可遇的事物,原本是他在《西廂記》的眉批,因為極富趣味,所以總是被後人特別挑出來說明。
對金聖歎來說,這些生活上的點點滴滴,都充滿了享受與樂趣,非常符合他直爽又毫不隱諱的人生態度。如:「夏日於朱紅盤中,自拔快刀,切綠沉西瓜,不亦快哉。」在炎熱的酷暑裡,當其他人還在焦躁、煩悶時,金聖歎已經在享受吃西瓜的痛快了。
人生最棒的享受,往往是生活中一些不被注意的細節。性格豪爽,樂天知命的金聖歎,非常瞭解這個道理,所以在炎炎夏日中,自己「片刻的清涼與輕鬆」這種小小的欲望能夠被滿足時,當然能夠意氣風發地大聲說:「不亦快哉!」
至於〈不亦快哉〉的其他數則也是如此:「子弟背誦書爛熟,如瓶中瀉水,不亦快哉!」、「看人風箏斷,不亦快哉!」、「存得三四癩瘡於私處,時呼熱湯,闗門澡之,不亦快哉!」、「篋中無意忽撿得故人手跡,不亦快哉!」、「讀虯髯客傳,不亦快哉!」所有生活中的小細節,旁人也許感到乏味無聊,甚至是一些幸災樂禍的事情,在心胸開朗、豁達的金聖歎眼中,只要能讓他達到一點點的愉悅與滿足時,就值得暢快歡笑、大肆宣揚一番。
這樣看來,金聖歎己經把所謂的「幸福」、「痛快」的定義發揮到極致。他提醒我們,原來每個人都想追尋的幸福與快樂,其實在生活中俯仰即是,只要稍加留意、再加上豁達開朗、樂天知足的心境,自然能滿足現狀,即使這樣的「滿足」是片刻短暫,何嘗不是人生中最痛快的事。
金聖歎不愧是「才子」,以文字說明自己心境的滿足與痛快之餘,不僅充分表現豪放不拘的性格,還兼具文學的內涵與美感,還道盡了自古以來許多人都還不能真正體悟的人生真諦。
我們總是不斷追尋快樂,為了尋找幸福而感到煩惱;或者誤解幸福的意義,錯把世俗刻皮印象中的功名利祿、錦衣玉食、財富權勢等,當作人生追求的目標。原來滿足於現狀,知足常樂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只是欲望無窮的人類,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忽略了身邊處處可見的幸福感。
孟子曾說:「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作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認為親人都能生活美滿、平安無事;自己在待人處世上俯仰無愧;可以把自己的學問傳授給天底下所有優秀的人才,這些看似平淡的日常瑣事,卻是君子感到最快樂的三件事。
我們並非得像金聖歎一樣,在火火夏日「自拔快刀」、「切綠沉西瓜」,才是人生樂事;而是要懂得如何享受平凡的生活,在平淡無奇的日子,找到一點點的感動。
尤其在緊張繁忙的現代社會,冷漠的人情、疏離的人際關係,讓「幸福」成為一種奢求,我們不妨學習金聖歎的精神,樂天知足、忙裡偷閒,放下緊繃的情緒,結束一整天的忙碌,好好睡上一覺;或在寒冷的夜裡,喝上一碗熱湯、窩在舒服的被窩裡。
愉悅與滿足是來自心裡,不需要大費周章的刻意外求,當我們能真正體會金聖歎這句話的精神時,自然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是驚喜,幸福無所不在。
明末清初的金聖歎,本名張采,字若菜,蘇州府長州縣人,小時候過繼給親戚,所以改姓金。明代滅亡後改名人瑞,字聖歎。
他從小才華橫溢,有「吳縣第一神童」的美譽,喜歡看「稗官野史」,不喜歡「四書五經」,認為這些經典枯燥乏味,甚至說出「自古至今,止我一人是大材」這樣狂妄之語。長大後更是狂傲不羈,常常戴著一副貝殼眼鏡。
但是也因為恃才傲物,常在考試時譏諷考官,所以官運不順遂。最後更因「哭廟案」而被治罪,據說他人頭落地時,耳朵裡還滾出紙團,寫著:「好快刀!」
金聖歎總是率性而為,表現在文學作品上,也是處處讓人驚奇,只能用「絕妙」來形容,有「姑蘇奇才」、「鬼才」等稱號。他的〈不亦快哉〉共有三十三則,多為生活中到處可遇的事物,原本是他在《西廂記》的眉批,因為極富趣味,所以總是被後人特別挑出來說明。
對金聖歎來說,這些生活上的點點滴滴,都充滿了享受與樂趣,非常符合他直爽又毫不隱諱的人生態度。如:「夏日於朱紅盤中,自拔快刀,切綠沉西瓜,不亦快哉。」在炎熱的酷暑裡,當其他人還在焦躁、煩悶時,金聖歎已經在享受吃西瓜的痛快了。
人生最棒的享受,往往是生活中一些不被注意的細節。性格豪爽,樂天知命的金聖歎,非常瞭解這個道理,所以在炎炎夏日中,自己「片刻的清涼與輕鬆」這種小小的欲望能夠被滿足時,當然能夠意氣風發地大聲說:「不亦快哉!」
至於〈不亦快哉〉的其他數則也是如此:「子弟背誦書爛熟,如瓶中瀉水,不亦快哉!」、「看人風箏斷,不亦快哉!」、「存得三四癩瘡於私處,時呼熱湯,闗門澡之,不亦快哉!」、「篋中無意忽撿得故人手跡,不亦快哉!」、「讀虯髯客傳,不亦快哉!」所有生活中的小細節,旁人也許感到乏味無聊,甚至是一些幸災樂禍的事情,在心胸開朗、豁達的金聖歎眼中,只要能讓他達到一點點的愉悅與滿足時,就值得暢快歡笑、大肆宣揚一番。
這樣看來,金聖歎己經把所謂的「幸福」、「痛快」的定義發揮到極致。他提醒我們,原來每個人都想追尋的幸福與快樂,其實在生活中俯仰即是,只要稍加留意、再加上豁達開朗、樂天知足的心境,自然能滿足現狀,即使這樣的「滿足」是片刻短暫,何嘗不是人生中最痛快的事。
金聖歎不愧是「才子」,以文字說明自己心境的滿足與痛快之餘,不僅充分表現豪放不拘的性格,還兼具文學的內涵與美感,還道盡了自古以來許多人都還不能真正體悟的人生真諦。
我們總是不斷追尋快樂,為了尋找幸福而感到煩惱;或者誤解幸福的意義,錯把世俗刻皮印象中的功名利祿、錦衣玉食、財富權勢等,當作人生追求的目標。原來滿足於現狀,知足常樂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只是欲望無窮的人類,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忽略了身邊處處可見的幸福感。
孟子曾說:「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作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認為親人都能生活美滿、平安無事;自己在待人處世上俯仰無愧;可以把自己的學問傳授給天底下所有優秀的人才,這些看似平淡的日常瑣事,卻是君子感到最快樂的三件事。
我們並非得像金聖歎一樣,在火火夏日「自拔快刀」、「切綠沉西瓜」,才是人生樂事;而是要懂得如何享受平凡的生活,在平淡無奇的日子,找到一點點的感動。
尤其在緊張繁忙的現代社會,冷漠的人情、疏離的人際關係,讓「幸福」成為一種奢求,我們不妨學習金聖歎的精神,樂天知足、忙裡偷閒,放下緊繃的情緒,結束一整天的忙碌,好好睡上一覺;或在寒冷的夜裡,喝上一碗熱湯、窩在舒服的被窩裡。
愉悅與滿足是來自心裡,不需要大費周章的刻意外求,當我們能真正體會金聖歎這句話的精神時,自然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是驚喜,幸福無所不在。
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仙人得受正戒
蓮生/文
若干世前,有五百位仙人,聚集在婆拉奈國的拉塔山修行。
其中有一位名叫「余都拉」的仙人,這位仙人非常的慎言慎行。
認真的修「奢摩他」(坐忘),修風吐納,修火精純,修水清淨,修地堅固。由於「余都拉」的精進,使他證得了:
神行。
身上有光。
知多世因果。
變化。
這位「余都拉」的仙人,處在「大樂」、「光明」、「空性」的境界之中。
其他的仙人,當然也有很好的成績。有的能叫花開得久些;有的能祈雨、止雨;有的能知明日之事;有的可以預言;有的可以馴服野獸;有的能百毒不侵;有的能長生不老;有的能多日不食等等。………。
但是,諸仙公認,「余都拉」的修行最好,快要達金仙的果位了。
但,「余都拉」認為修行到了「瓶頸」,仍然少了一些東西。
於是他離開「拉塔山」,到了都市裡面,尋找他心中欠缺的東西。
他在都城中遇到一個老乞丐,向他乞討。
他給老乞丐一塊錢。
老乞丐說:「全部。」
「余都拉」把錢全給了老乞丐。(捨財)
老乞丐,要「余都拉」跟著走,一丐在前,「余都拉」在後。那位老乞丐走得甚快,余都拉用「神足」追他,但說也奇怪,怎麼追也追不上,始終保持一段距離,到了一座巨塔之下,才止。
老乞丐要傳他心法。須借三樣東西。
一、以余都拉的皮為紙。
二、以余都拉的骨為筆。
三、以余都拉的血為墨。
「余都拉」也不生氣,以神變法,施捨出自己的皮、施捨自己的骨及自己的血。(捨身)
而自己神色自若。
老乞丐當場寫下:
常當攝身行。
而不殺盜淫。
不兩舌惡口。
不妄言綺語。
心不貪邪欲。
無恚不毒想。
捨離諸邪見。
是為菩薩行。
「余都拉」得到這個偈言,才知道自己要修行證果,應該守這些戒律。有了戒律才能度眾生,才生菩提心。戒菩提心正是自己要的,「余都拉」把這戒律弘揚到全世界去,加上「酒戒」,才成為佛教的五戒。
守這五戒,才是修行的基礎了!原來這位「余都拉」仙人,是弘揚五戒的開始。所有的戒律學,全是由五戒弘揚發揚出去的。
盧勝彥文集231《法王的大傳說》仙人得受正戒
若干世前,有五百位仙人,聚集在婆拉奈國的拉塔山修行。
其中有一位名叫「余都拉」的仙人,這位仙人非常的慎言慎行。
認真的修「奢摩他」(坐忘),修風吐納,修火精純,修水清淨,修地堅固。由於「余都拉」的精進,使他證得了:
神行。
身上有光。
知多世因果。
變化。
這位「余都拉」的仙人,處在「大樂」、「光明」、「空性」的境界之中。
其他的仙人,當然也有很好的成績。有的能叫花開得久些;有的能祈雨、止雨;有的能知明日之事;有的可以預言;有的可以馴服野獸;有的能百毒不侵;有的能長生不老;有的能多日不食等等。………。
但是,諸仙公認,「余都拉」的修行最好,快要達金仙的果位了。
但,「余都拉」認為修行到了「瓶頸」,仍然少了一些東西。
於是他離開「拉塔山」,到了都市裡面,尋找他心中欠缺的東西。
他在都城中遇到一個老乞丐,向他乞討。
他給老乞丐一塊錢。
老乞丐說:「全部。」
「余都拉」把錢全給了老乞丐。(捨財)
老乞丐,要「余都拉」跟著走,一丐在前,「余都拉」在後。那位老乞丐走得甚快,余都拉用「神足」追他,但說也奇怪,怎麼追也追不上,始終保持一段距離,到了一座巨塔之下,才止。
老乞丐要傳他心法。須借三樣東西。
一、以余都拉的皮為紙。
二、以余都拉的骨為筆。
三、以余都拉的血為墨。
「余都拉」也不生氣,以神變法,施捨出自己的皮、施捨自己的骨及自己的血。(捨身)
而自己神色自若。
老乞丐當場寫下:
常當攝身行。
而不殺盜淫。
不兩舌惡口。
不妄言綺語。
心不貪邪欲。
無恚不毒想。
捨離諸邪見。
是為菩薩行。
「余都拉」得到這個偈言,才知道自己要修行證果,應該守這些戒律。有了戒律才能度眾生,才生菩提心。戒菩提心正是自己要的,「余都拉」把這戒律弘揚到全世界去,加上「酒戒」,才成為佛教的五戒。
守這五戒,才是修行的基礎了!原來這位「余都拉」仙人,是弘揚五戒的開始。所有的戒律學,全是由五戒弘揚發揚出去的。
盧勝彥文集231《法王的大傳說》仙人得受正戒
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星星與泥土
塞爾瑪的丈夫是一個駐紮在沙漠某陸軍基地的軍人,為了陪伴丈夫,塞爾瑪也一同來到了這個基地。
這天,丈夫接到命令,要隨部隊到沙漠中演習,丈夫走了,塞爾瑪只能自己留在基地。陸軍基地的房子是由鐵皮做成的,像個罐頭盒子,待在裡面,那種悶熱簡直令人窒息。即便是在有陰影的地方,也依然讓人難以忍受。
塞爾瑪生活的地方,周圍雖有幾個鄰居,可是她跟這些人語言不通,無法交流。因此,孤獨、苦悶的塞爾瑪待不下去了,她想索性回去算了,省的在這裡受罪。
可是當她把這個想法寫信告訴父親時,父親只是在信裡寫了兩句話:
「有兩個人同時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了星星。」
也就是這兩句話,讓塞爾瑪重新留了下來。
被關在監獄裡的犯人都可以從窗子裡看到星星,這是一種多麼樂觀的態度啊!相較之下自己比犯人的境遇好多了,為什麼意志就沒有那麼堅強呢?
這個想法讓塞爾瑪決定改變自己現在的狀態。為了從沙漠中找到自己的「星星」。她開始走出去與當地人交談,雖然彼此語言不通,但是經過多次的交流,也逐漸懂得了對方的大體意思。
塞爾瑪對他們的紡織品和陶器很感興趣,常來跟他們學習這些手藝,當地人也十分熱情地教她。塞爾瑪開始逐漸地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她發現沙漠中有許多造型獨特的植物、有會挖洞的土撥鼠、有幾萬年前沙漠還是海洋的時期遺留下的海螺殼,更有令人嘆為觀止的沙漠日出,在人們印象中枯燥無味的沙漠,竟然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神祕與奧妙!
塞爾瑪十分激動,她每天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探索、發現與研究這些奧妙,並把自己對沙漠的認知和在沙漠的見聞都認真的記下來。不久,她就出版了一本以沙漠生活為主題的書,叫做《快樂的城堡》。
※ ※ ※
在這個五濁惡世裡,有很多眾生內心都快樂不起來,綜其原因,不外乎,其一,對過去的日子,充滿太多負面的想法,其二,對未來充滿太多悲觀的思想,造成當下根本快樂不起來。反觀,人群當中亦有不少群眾面對過去的日子,乃存在有正面正向的觀點,並且對未來的人生充滿樂觀的態度;因此,當下能夠以積極之心態,努力認真的做好每一件事。
社會的某些角落裡,有不少眾生,由於對自己缺乏信心,所以做任何事情總是不夠積極,甚至已經握在手中的事情,卻找不到好的方法去完成,有時候感覺事情太難,乾脆就放棄不做,造成能力一直無法增長;像這樣的一種人,對於過去的生活老是抱持著負面的想法,總是認為老師沒教過、考試沒考過,因此不斷的對過去的一切抱怨連連,又對未來看不到前景,於是每一天都快樂不起來,這種悲觀的思想,亦都只是個人因為不夠認真,不能積極做事,導致做事能力差,產生出來的心理作用罷了。
開朗的人,打從心裡有充分的自修,做任何事完全盡心盡力在做,遇到有一時難以處理的事情,必定找其他人詢問方法,平時也會嘗試進行一些尚未知的領域,持續學習新知識,時時充實自己,於是對過去辛勤的日子,都懷著感恩的態度看待,自然看待未來的前景就產生出信心,如同遍滿光明之普照一樣。
由於不斷的積極進取,故而其人生充滿自信,有了自信又肯培養各種能力,所以愉悅之心常能保持一整天而不消失,心中對過去的苦,不但加以檢討缺失之處,而且轉化苦磨為成長之動力,這樣才能夠培養出做事情的能力,故而心懷感恩;因為喜樂,所以學習更有勁,每一個當下都非常用心認真,故對未來不陌生而自然蓄勢待發也。
奉勸眾生,應該不斷排除自我負面的思維,清除對未來悲觀的態度,積極把握當下,保持樂觀進取的精神,勤學習,多做事,以創造美好光明的未來人生也。
寶德雜誌159期-述論:開朗與悲觀
這天,丈夫接到命令,要隨部隊到沙漠中演習,丈夫走了,塞爾瑪只能自己留在基地。陸軍基地的房子是由鐵皮做成的,像個罐頭盒子,待在裡面,那種悶熱簡直令人窒息。即便是在有陰影的地方,也依然讓人難以忍受。
塞爾瑪生活的地方,周圍雖有幾個鄰居,可是她跟這些人語言不通,無法交流。因此,孤獨、苦悶的塞爾瑪待不下去了,她想索性回去算了,省的在這裡受罪。
可是當她把這個想法寫信告訴父親時,父親只是在信裡寫了兩句話:
「有兩個人同時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了星星。」
也就是這兩句話,讓塞爾瑪重新留了下來。
被關在監獄裡的犯人都可以從窗子裡看到星星,這是一種多麼樂觀的態度啊!相較之下自己比犯人的境遇好多了,為什麼意志就沒有那麼堅強呢?
這個想法讓塞爾瑪決定改變自己現在的狀態。為了從沙漠中找到自己的「星星」。她開始走出去與當地人交談,雖然彼此語言不通,但是經過多次的交流,也逐漸懂得了對方的大體意思。
塞爾瑪對他們的紡織品和陶器很感興趣,常來跟他們學習這些手藝,當地人也十分熱情地教她。塞爾瑪開始逐漸地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她發現沙漠中有許多造型獨特的植物、有會挖洞的土撥鼠、有幾萬年前沙漠還是海洋的時期遺留下的海螺殼,更有令人嘆為觀止的沙漠日出,在人們印象中枯燥無味的沙漠,竟然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神祕與奧妙!
塞爾瑪十分激動,她每天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探索、發現與研究這些奧妙,並把自己對沙漠的認知和在沙漠的見聞都認真的記下來。不久,她就出版了一本以沙漠生活為主題的書,叫做《快樂的城堡》。
※ ※ ※
在這個五濁惡世裡,有很多眾生內心都快樂不起來,綜其原因,不外乎,其一,對過去的日子,充滿太多負面的想法,其二,對未來充滿太多悲觀的思想,造成當下根本快樂不起來。反觀,人群當中亦有不少群眾面對過去的日子,乃存在有正面正向的觀點,並且對未來的人生充滿樂觀的態度;因此,當下能夠以積極之心態,努力認真的做好每一件事。
社會的某些角落裡,有不少眾生,由於對自己缺乏信心,所以做任何事情總是不夠積極,甚至已經握在手中的事情,卻找不到好的方法去完成,有時候感覺事情太難,乾脆就放棄不做,造成能力一直無法增長;像這樣的一種人,對於過去的生活老是抱持著負面的想法,總是認為老師沒教過、考試沒考過,因此不斷的對過去的一切抱怨連連,又對未來看不到前景,於是每一天都快樂不起來,這種悲觀的思想,亦都只是個人因為不夠認真,不能積極做事,導致做事能力差,產生出來的心理作用罷了。
開朗的人,打從心裡有充分的自修,做任何事完全盡心盡力在做,遇到有一時難以處理的事情,必定找其他人詢問方法,平時也會嘗試進行一些尚未知的領域,持續學習新知識,時時充實自己,於是對過去辛勤的日子,都懷著感恩的態度看待,自然看待未來的前景就產生出信心,如同遍滿光明之普照一樣。
由於不斷的積極進取,故而其人生充滿自信,有了自信又肯培養各種能力,所以愉悅之心常能保持一整天而不消失,心中對過去的苦,不但加以檢討缺失之處,而且轉化苦磨為成長之動力,這樣才能夠培養出做事情的能力,故而心懷感恩;因為喜樂,所以學習更有勁,每一個當下都非常用心認真,故對未來不陌生而自然蓄勢待發也。
奉勸眾生,應該不斷排除自我負面的思維,清除對未來悲觀的態度,積極把握當下,保持樂觀進取的精神,勤學習,多做事,以創造美好光明的未來人生也。
寶德雜誌159期-述論:開朗與悲觀
2017年7月22日 星期六
楞儼注疏
金陵報慈文遂禪師,清涼文益禪師之法嗣,俗姓陸,杭州人。乳哺時,隨父母遷居安徽宣城,幼而好學,有出世志。後禮池州僧正落髮受戒。十六歲開始游方,神教俱學。
文遂禪師曾經一度研究《首楞儼經》,能夠甄別並會通真妄二種緣起,對該經之本末綱要了然於心,並執筆詳細疏注,玄義文句,隨文科判,無不燦然。寫完之後,文遂禪師便前往禮謁法眼禪師(清涼文益)。
他告訴法眼禪師說,他專門研究《首楞嚴經》,並認為自己所寫的疏注深契經旨。
法眼禪師聽了他的自述,便問道:「欏儼豈不是有八還義?」
文遂禪師道:「是。」
法眼禪師道:「明還甚麼?」
文遂禪師道:「明還日輪。」
法眼禪師又問:「日還甚麼?」
文遂禪師被問得懵然無對。
八還義見《首楞嚴經》卷二,八還,即從八個方面推究、還源事物的生起因緣。大意是,身處堂中,所見之明還日輪,暗還黑月,通還戶牖,雍還牆宇,緣還分別,頑虛還空,鬱勃還塵,清明還霽。八還的意思是說,一切有為法,均由因緣而起,一一事物皆可推其生因,唯有能現生一切萬法的妙明真心本身是找不到生因的,它是法爾如是的,屬無為法的範疇。
法眼禪師問「日還什麼(生起日的因緣是什麼)」,文遂禪師懵然無對,這顯示文遂禪師尚沒有真正明白妙明真心之旨。
於是法眼禪師便勸文遂禪師把他所寫的注疏燒掉。
從此以後,文遂禪師對法眼禪師服膺有加,執侍左右,晨昏請益不倦。經過法眼禪師不斷的解粘去縛,文遂禪師始得忘文字知解,直探心源。
※ ※ ※
法門遍佈宇宙,假使不專修一法,今日東,明日西,始終是打圈子,跑來跑去都是跑在一塊地方,一定沒有上進。須知學佛能夠達到了生脫死,明心見性,便是偌大成就。若果不專守一法,胡亂去修,想能達到究竟目的,難乎其難。
有人以為誠心誠意看經,便可成佛,那是錯的。看經只能增加你的善知識,可能明白佛的道理,距離成佛的道路還很遙遠;又以為念佛就是好的修持,只要念就可以了生死,其實也是不夠的,念佛也許可以了生,但萬萬不能達到涅槃境界,那麼,了生又何用呢?
今提出「我是佛徒」這一個法門,時時刻刻都要想起我是佛徒。做佛徒要怎樣去做?自然基本修持、念佛、看經、持咒之外,最要緊就是觀摩。觀就是觀前賢之所行;摩就是要揣摩佛說的要旨及目的,然後才有進一步的成就。否則只念經不觀摩,等於讀書念口黃,有何用呢?縱使讀到啷啷滿口而不求甚解,胸中仍是無一點墨也。所以「觀摩」就是一個秘訣,「我是佛徒」就是一條鑰匙。
雨華再集 37 我是佛徒
文遂禪師曾經一度研究《首楞儼經》,能夠甄別並會通真妄二種緣起,對該經之本末綱要了然於心,並執筆詳細疏注,玄義文句,隨文科判,無不燦然。寫完之後,文遂禪師便前往禮謁法眼禪師(清涼文益)。
他告訴法眼禪師說,他專門研究《首楞嚴經》,並認為自己所寫的疏注深契經旨。
法眼禪師聽了他的自述,便問道:「欏儼豈不是有八還義?」
文遂禪師道:「是。」
法眼禪師道:「明還甚麼?」
文遂禪師道:「明還日輪。」
法眼禪師又問:「日還甚麼?」
文遂禪師被問得懵然無對。
八還義見《首楞嚴經》卷二,八還,即從八個方面推究、還源事物的生起因緣。大意是,身處堂中,所見之明還日輪,暗還黑月,通還戶牖,雍還牆宇,緣還分別,頑虛還空,鬱勃還塵,清明還霽。八還的意思是說,一切有為法,均由因緣而起,一一事物皆可推其生因,唯有能現生一切萬法的妙明真心本身是找不到生因的,它是法爾如是的,屬無為法的範疇。
法眼禪師問「日還什麼(生起日的因緣是什麼)」,文遂禪師懵然無對,這顯示文遂禪師尚沒有真正明白妙明真心之旨。
於是法眼禪師便勸文遂禪師把他所寫的注疏燒掉。
從此以後,文遂禪師對法眼禪師服膺有加,執侍左右,晨昏請益不倦。經過法眼禪師不斷的解粘去縛,文遂禪師始得忘文字知解,直探心源。
※ ※ ※
法門遍佈宇宙,假使不專修一法,今日東,明日西,始終是打圈子,跑來跑去都是跑在一塊地方,一定沒有上進。須知學佛能夠達到了生脫死,明心見性,便是偌大成就。若果不專守一法,胡亂去修,想能達到究竟目的,難乎其難。
有人以為誠心誠意看經,便可成佛,那是錯的。看經只能增加你的善知識,可能明白佛的道理,距離成佛的道路還很遙遠;又以為念佛就是好的修持,只要念就可以了生死,其實也是不夠的,念佛也許可以了生,但萬萬不能達到涅槃境界,那麼,了生又何用呢?
今提出「我是佛徒」這一個法門,時時刻刻都要想起我是佛徒。做佛徒要怎樣去做?自然基本修持、念佛、看經、持咒之外,最要緊就是觀摩。觀就是觀前賢之所行;摩就是要揣摩佛說的要旨及目的,然後才有進一步的成就。否則只念經不觀摩,等於讀書念口黃,有何用呢?縱使讀到啷啷滿口而不求甚解,胸中仍是無一點墨也。所以「觀摩」就是一個秘訣,「我是佛徒」就是一條鑰匙。
雨華再集 37 我是佛徒
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讀書一卷,即有一卷之益
清朝的康熙皇帝算得上是歷史上最愛讀書的皇帝了,他說過:「讀書一卷,即有一卷之益;讀書一日,即有一日之益。」
他八歲當皇帝,儒家經典不但日日必讀、字字成誦,十七、八歲時因讀書太過勞累而吐血,卻仍然堅持不肯休息。
二十四歲時,在宮廷設南書房,請飽學之士與他每天一起討論學問,甚至在平定三藩之亂的戰事期間,也沒有間斷。
到了晚年,康熙皇帝依舊手不釋卷,毫無倦容,便是希望從書中找尋經邦治國的真理。
※ ※ ※
開卷有益,另一代表性者,即是宋太宗。
宋太宗酷愛讀書,尤其偏重於歷史典籍,他收集豐富的藏書,每天坐擁書城,孜孜不倦,絲毫不以為苦;並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閱讀三卷書,有時因為國政事務繁忙,而無法達成進度時,亦會利用空暇時間補讀。侍臣關心他的健康時,太宗說:「開卷有益,我是樂此不疲的啊!」
昔時有言:「書中自有黃金屋」,種種道理、法則之傳承,除了師授口傳之外,最重要的是書籍的傳承;教育亦是,聖賢書籍結合了古聖先賢的智慧結晶,忠孝節義從中可得,書籍只要肯花時間,縱然僅是閱讀一篇文章,眾生都能從該篇善德之聖文中,獲得不少知識,進一步將所得到的知識,於日常生活上融會貫通,加以施行落實,並轉化知識成為做人處事的智慧。
古來之聖王,勤於治理政務,致力維護治安與民生改善,空暇之時,則閱讀廣益群籍,溫故知新,從中得到新知識,並反覆閱讀,以加強對書籍的領會;因此,每一次的閱讀皆能得到一些不一樣的心得,這便是「開卷有益」的所在。
眾生若是不閱讀,所知的範圍必定不廣,融會貫通則較差,福慧就會受到侷限。試看古來至今的成就者,雖然學歷不高,但是肯下功夫學習,或是利用機會進修,或是每天閱讀文章,藉以提昇個人氣質,增長所知聞之內涵,甚而所知聞範圍更廣泛。若是與他人應對時,人際溝通上就更有內涵,才不至於面對他人的詢問各種事物時,自己卻啞口無言以對;一旦有機會躍身為領導階層者,懂得勤於閱讀,旗下的所有人才,不至於造成自己的壓力,因為面對種種人才時,本身能夠言之有物,將備受各層級人才的尊敬。
奉勸世人,閱讀是有益的進修,閱讀的層面愈廣泛、領域愈廣闊,智慧相對就會提升,於應對進退方面,就更拿捏得宜,則受益無窮也。
寶德雜誌155期-專題:開卷有益.受益無窮
他八歲當皇帝,儒家經典不但日日必讀、字字成誦,十七、八歲時因讀書太過勞累而吐血,卻仍然堅持不肯休息。
二十四歲時,在宮廷設南書房,請飽學之士與他每天一起討論學問,甚至在平定三藩之亂的戰事期間,也沒有間斷。
到了晚年,康熙皇帝依舊手不釋卷,毫無倦容,便是希望從書中找尋經邦治國的真理。
※ ※ ※
開卷有益,另一代表性者,即是宋太宗。
宋太宗酷愛讀書,尤其偏重於歷史典籍,他收集豐富的藏書,每天坐擁書城,孜孜不倦,絲毫不以為苦;並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閱讀三卷書,有時因為國政事務繁忙,而無法達成進度時,亦會利用空暇時間補讀。侍臣關心他的健康時,太宗說:「開卷有益,我是樂此不疲的啊!」
昔時有言:「書中自有黃金屋」,種種道理、法則之傳承,除了師授口傳之外,最重要的是書籍的傳承;教育亦是,聖賢書籍結合了古聖先賢的智慧結晶,忠孝節義從中可得,書籍只要肯花時間,縱然僅是閱讀一篇文章,眾生都能從該篇善德之聖文中,獲得不少知識,進一步將所得到的知識,於日常生活上融會貫通,加以施行落實,並轉化知識成為做人處事的智慧。
古來之聖王,勤於治理政務,致力維護治安與民生改善,空暇之時,則閱讀廣益群籍,溫故知新,從中得到新知識,並反覆閱讀,以加強對書籍的領會;因此,每一次的閱讀皆能得到一些不一樣的心得,這便是「開卷有益」的所在。
眾生若是不閱讀,所知的範圍必定不廣,融會貫通則較差,福慧就會受到侷限。試看古來至今的成就者,雖然學歷不高,但是肯下功夫學習,或是利用機會進修,或是每天閱讀文章,藉以提昇個人氣質,增長所知聞之內涵,甚而所知聞範圍更廣泛。若是與他人應對時,人際溝通上就更有內涵,才不至於面對他人的詢問各種事物時,自己卻啞口無言以對;一旦有機會躍身為領導階層者,懂得勤於閱讀,旗下的所有人才,不至於造成自己的壓力,因為面對種種人才時,本身能夠言之有物,將備受各層級人才的尊敬。
奉勸世人,閱讀是有益的進修,閱讀的層面愈廣泛、領域愈廣闊,智慧相對就會提升,於應對進退方面,就更拿捏得宜,則受益無窮也。
寶德雜誌155期-專題:開卷有益.受益無窮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念頭如何住
蓮生/文
有弟子來問我:「雜念紛飛不止,如何阻止雜念?」
我答:「密教唸『呸!』一字咒,立斷雜念,然後把心安住在虛空之中。」
「如果再不止呢?」
「依禪修的方法,順著這念頭追尋下去,追根究底,把念頭的根源找出來,找到最後,會發覺原來是空妄,等知道是空思妄想,念頭就斷了。」
「如果這念頭斷了,他念頭又起呢?」
「以念止念,以正念去替代妄念雜念。也即是密教的觀想,只要一心觀想,精進勤勞修習,觀想一成熟,妄念雜念就不會產生出來。」
我實實在在告訴弟子們,在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告訴我們說:「對於凡夫只有一條路可以導致清淨,克服煩惱憂傷,去除痛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條路就是四念處。」
我們要常常想念:
身念處──觀身不淨。
受念處──觀受是苦。
心念處──觀心無常。
法念處──觀法無我。
在佛陀時代,阿羅漢在岩洞裏、樹下、墓塚中、就想念這四樣。因為身不淨,慾火就熄;受是苦,就想出離;心無常,就不執著;法無我,證明空性。
如此,如此,念念分明,憶持不忘,念頭就愈來愈清淨,去除了貪、瞋、癡的無明,念頭全在正確的道路上,不會有歪念邪念,享受身心解脫的大道。
由於當時佛陀的弟子,依這「四念處」而想念,專心禪修,證果的人非常多。
盧勝彥文集156《清風小語》念頭如何住(序)
有弟子來問我:「雜念紛飛不止,如何阻止雜念?」
我答:「密教唸『呸!』一字咒,立斷雜念,然後把心安住在虛空之中。」
「如果再不止呢?」
「依禪修的方法,順著這念頭追尋下去,追根究底,把念頭的根源找出來,找到最後,會發覺原來是空妄,等知道是空思妄想,念頭就斷了。」
「如果這念頭斷了,他念頭又起呢?」
「以念止念,以正念去替代妄念雜念。也即是密教的觀想,只要一心觀想,精進勤勞修習,觀想一成熟,妄念雜念就不會產生出來。」
我實實在在告訴弟子們,在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告訴我們說:「對於凡夫只有一條路可以導致清淨,克服煩惱憂傷,去除痛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條路就是四念處。」
我們要常常想念:
身念處──觀身不淨。
受念處──觀受是苦。
心念處──觀心無常。
法念處──觀法無我。
在佛陀時代,阿羅漢在岩洞裏、樹下、墓塚中、就想念這四樣。因為身不淨,慾火就熄;受是苦,就想出離;心無常,就不執著;法無我,證明空性。
如此,如此,念念分明,憶持不忘,念頭就愈來愈清淨,去除了貪、瞋、癡的無明,念頭全在正確的道路上,不會有歪念邪念,享受身心解脫的大道。
由於當時佛陀的弟子,依這「四念處」而想念,專心禪修,證果的人非常多。
盧勝彥文集156《清風小語》念頭如何住(序)
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端正言行‧始能改命
本道院彌勒菩薩 登台
聖示:每一個人所遭遇的事都不同,有人遇到單方面的,也有人遇到多方面的,但不管你遇到啥事,都要安其心而用其事。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彌勒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一般人的習性,往往只是看到別人的缺點,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喜歡挑剔別人的錯,而看不到自己的錯。
彌勒菩薩:事情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總有一天你們會成長,別人笑的並不能馬上改,唯有自己笑自己的愚昧,才能真正體悟,真正去改;所以,不只別人會笑你們的,你們自己長大了,也會笑自己的過去。有時候生命是個小丑,當小丑時,別人就快樂多了,自己不願意當小丑,每天都繃著臉,這樣人生有何意義呢?
陳生:當個小丑,還要去除心中的自我形象與外表的形象呢!所以,為人處事要踏實,要和顏悅色,這樣才不會與人有距離感。將自己所體會的分享給大家,讓生命更有泉源,這也是快樂的一種「得」啊!
彌勒菩薩:哈!…。好吧!人生有夢,築夢踏實,醒時也真,入夢也真。
夢給人一種超乎現實的實踐,在生命中所不能達成的願望和理想,甚至是一種自我非份的奢望,一一在夢中實現,逐一在夢中滿足。
陳生:這樣一來,學生覺得那未嘗不是突破對現實不滿的補償,也是對現實無奈的一種自我解答;更進一步的說,是一種對生命失望或現實沮喪的自我治療。
是以,做夢對人的情緒發洩,乃是有正面意義的。
彌勒菩薩:是啊!只是,夢畢竟會醒,夢醒時分,當你再面對現實生命時,你們的態度改變多少?你們的感情發洩多少呢?再入凡塵,再落進滾滾凡間時,你已成熟地收斂多少呢?
陳生:嗯!原則上,一般人經過人事歲月的歷練與磨練,會對世間的事物看淡、看薄,甚至放下一些凡情俗事。
彌勒菩薩:喔!那麼就等待你們對凡情俗事的放下,收斂本心,專心過著日常生活。
陳生:啊!但願是添功添德,而不是造謠生事喔!
彌勒菩薩:哈!…。常常有很多事情,或許二秒鐘就給你們一次刺激,有的事情三秒鐘給你們干擾一次,有的事情是五秒鐘就給你們傷害一次,那麼你們是否會暈頭轉向呢?還是如如不動呢?這些事情都會事過境遷的,要看你們是不是會受它的影響呢?事情在你們面前晃動久了,你們就會覺得很不高興,甚至於會心生厭煩。
如果能先把心念轉變或是看淡,再把外面的環境或外在的牽引因素化解掉,就會覺得很舒服的。
陳生:恩師啊!您老真的非常了解我們的心情耶!您說的,我們都懂得,只是遇到不順心之時,常常會有無明火一把,萬里功德林就此燒得一乾二淨,以致日常生活之間哪兒還有甚麼功德啊!
彌勒菩薩:人的行為表現與個人的命運乃有很大的關連,既然眾生要求有好的命運,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行為舉止與心念;而且每個人追求的目標不一樣,心念與造作就不一樣,命運也就不一樣。
是以,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先改變自己的心念,自然形成習慣,個性也就跟著改變,這樣才能真正改變你們的命運。
陳生:能不能夠運用我們自己的心念去轉化這些,也就是要看我們自己了。
彌勒菩薩:然也。心念、習慣、個性皆能轉化為善,才能添功添德。切記!切記!
可。停筆。 吾退!
陳生:謝謝恩師慈悲指導!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道在日常中-第十一章 端正言行.始能改命
聖示:每一個人所遭遇的事都不同,有人遇到單方面的,也有人遇到多方面的,但不管你遇到啥事,都要安其心而用其事。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彌勒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一般人的習性,往往只是看到別人的缺點,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喜歡挑剔別人的錯,而看不到自己的錯。
彌勒菩薩:事情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總有一天你們會成長,別人笑的並不能馬上改,唯有自己笑自己的愚昧,才能真正體悟,真正去改;所以,不只別人會笑你們的,你們自己長大了,也會笑自己的過去。有時候生命是個小丑,當小丑時,別人就快樂多了,自己不願意當小丑,每天都繃著臉,這樣人生有何意義呢?
陳生:當個小丑,還要去除心中的自我形象與外表的形象呢!所以,為人處事要踏實,要和顏悅色,這樣才不會與人有距離感。將自己所體會的分享給大家,讓生命更有泉源,這也是快樂的一種「得」啊!
彌勒菩薩:哈!…。好吧!人生有夢,築夢踏實,醒時也真,入夢也真。
夢給人一種超乎現實的實踐,在生命中所不能達成的願望和理想,甚至是一種自我非份的奢望,一一在夢中實現,逐一在夢中滿足。
陳生:這樣一來,學生覺得那未嘗不是突破對現實不滿的補償,也是對現實無奈的一種自我解答;更進一步的說,是一種對生命失望或現實沮喪的自我治療。
是以,做夢對人的情緒發洩,乃是有正面意義的。
彌勒菩薩:是啊!只是,夢畢竟會醒,夢醒時分,當你再面對現實生命時,你們的態度改變多少?你們的感情發洩多少呢?再入凡塵,再落進滾滾凡間時,你已成熟地收斂多少呢?
陳生:嗯!原則上,一般人經過人事歲月的歷練與磨練,會對世間的事物看淡、看薄,甚至放下一些凡情俗事。
彌勒菩薩:喔!那麼就等待你們對凡情俗事的放下,收斂本心,專心過著日常生活。
陳生:啊!但願是添功添德,而不是造謠生事喔!
彌勒菩薩:哈!…。常常有很多事情,或許二秒鐘就給你們一次刺激,有的事情三秒鐘給你們干擾一次,有的事情是五秒鐘就給你們傷害一次,那麼你們是否會暈頭轉向呢?還是如如不動呢?這些事情都會事過境遷的,要看你們是不是會受它的影響呢?事情在你們面前晃動久了,你們就會覺得很不高興,甚至於會心生厭煩。
如果能先把心念轉變或是看淡,再把外面的環境或外在的牽引因素化解掉,就會覺得很舒服的。
陳生:恩師啊!您老真的非常了解我們的心情耶!您說的,我們都懂得,只是遇到不順心之時,常常會有無明火一把,萬里功德林就此燒得一乾二淨,以致日常生活之間哪兒還有甚麼功德啊!
彌勒菩薩:人的行為表現與個人的命運乃有很大的關連,既然眾生要求有好的命運,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行為舉止與心念;而且每個人追求的目標不一樣,心念與造作就不一樣,命運也就不一樣。
是以,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先改變自己的心念,自然形成習慣,個性也就跟著改變,這樣才能真正改變你們的命運。
陳生:能不能夠運用我們自己的心念去轉化這些,也就是要看我們自己了。
彌勒菩薩:然也。心念、習慣、個性皆能轉化為善,才能添功添德。切記!切記!
可。停筆。 吾退!
陳生:謝謝恩師慈悲指導!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道在日常中-第十一章 端正言行.始能改命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人的三大缺點
弟子問禪師:「人最大的缺點是什麼,而這些缺點又是他自己發現不了的?」
禪師說:「愚昧、殘忍、怯懦。」
第一愚昧:有一個老太太80歲得了一個孫子,她自然歡喜得不得了。兒媳婦請老太太不要抱他,一切都由她來照顧,可是老太太不答應,硬要餵飯給孩子吃。
結果不久以後,孩子高燒不退,患肺病死掉了。經大夫檢查,原來是老太太將肺病傳給自己的孫子的。
當老太太知道事情的真相時,她悲痛欲絕,在內心的愧疚與痛苦中上吊死了,兒媳婦也變成瘋子。這就是愚昧的結果!
第二是殘忍:看到別人家失火了,有的人卻圍著看熱鬧,還有的人居然會感覺掃興、失望,抱怨火滅得太快,高潮還沒有出現就被撲滅了。這就是殘忍的表現!
第三是怯懦:豹子十分兇猛,可是卻不敢在平地上睡沉,每到睡覺的時候都要爬到樹上去,只有在樹上睡覺時它才會感到安全。
有人怕丟了面子,有人怕受傷害,有人害怕失去擁有的。這些人實在是可憐,他們整天提心吊膽地生活,沒有一天輕鬆的時候。這就是怯懦的表現!
※ ※ ※
『修行』乃是不容易之事,其因每個修子皆有累世之習氣、心性上有弱點存在。眾生皆有各自的弱點,其往往甚難修正;眾生有不同的心性缺失,皆須由『放下』二字來突破。當內心無有包袱,心無罣礙,才能『自在、圓融』。
萬法皆由心生,心正則法正,反之亦然。眾修子要及早立定志向,修行之路才會有所收獲。勉之!
虛原雜誌196期
禪師說:「愚昧、殘忍、怯懦。」
第一愚昧:有一個老太太80歲得了一個孫子,她自然歡喜得不得了。兒媳婦請老太太不要抱他,一切都由她來照顧,可是老太太不答應,硬要餵飯給孩子吃。
結果不久以後,孩子高燒不退,患肺病死掉了。經大夫檢查,原來是老太太將肺病傳給自己的孫子的。
當老太太知道事情的真相時,她悲痛欲絕,在內心的愧疚與痛苦中上吊死了,兒媳婦也變成瘋子。這就是愚昧的結果!
第二是殘忍:看到別人家失火了,有的人卻圍著看熱鬧,還有的人居然會感覺掃興、失望,抱怨火滅得太快,高潮還沒有出現就被撲滅了。這就是殘忍的表現!
第三是怯懦:豹子十分兇猛,可是卻不敢在平地上睡沉,每到睡覺的時候都要爬到樹上去,只有在樹上睡覺時它才會感到安全。
有人怕丟了面子,有人怕受傷害,有人害怕失去擁有的。這些人實在是可憐,他們整天提心吊膽地生活,沒有一天輕鬆的時候。這就是怯懦的表現!
※ ※ ※
『修行』乃是不容易之事,其因每個修子皆有累世之習氣、心性上有弱點存在。眾生皆有各自的弱點,其往往甚難修正;眾生有不同的心性缺失,皆須由『放下』二字來突破。當內心無有包袱,心無罣礙,才能『自在、圓融』。
萬法皆由心生,心正則法正,反之亦然。眾修子要及早立定志向,修行之路才會有所收獲。勉之!
虛原雜誌196期
孔子學琴
孔子曾經向師襄子學習彈琴,一連學了十天,也沒增學新曲子。
師襄子說:「可以學些新曲了。」
孔子回答說:「我已會彈此樂曲了,但還沒有熟練地掌握彈琴的要領。」
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又說:「你已掌握彈琴的要領了,可以學些新曲子。」
孔子說:「我還沒有領會樂曲的內涵。」
又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再次對孔子說:「可以學些新曲了。」
孔子說:「我還沒有體會出作曲者是怎樣的一個人。」
不久,孔子顯得肅穆沈靜,深思著什麼,接著又心曠神怡,顯出視野寬廣、志向高遠的神態,說:「我體會出作曲者是個什麼樣的人了,他的膚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遠,好像一個統治四方諸候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誰能夠如此呢?」
師襄子恭敬地離開位置,給孔子拜了兩拜,說:「我老師告訴過我,這是〈文王操〉的曲子。」
※ ※ ※
窮者,格物致知也。格者,致也,正也;物者,事物也。格物而致知,而后達道達性,君子之達道,樂而忘憂,發憤忘食,惟精求精,惟真求真,時以深造,務期大道格至窮通,是謂窮吾心之至善者也。
朱子曾說:「格物致知,是窮此理。」他論格物之功夫說:「格物十事,格得九事通透,即一事未通透不妨。一事只格得九分,一分不通透最不可,須窮到十分處。」
然而格物致知須在讀書,故論語書法說:「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字求其訓,句索其旨。未得於前則不敢求於後,未通乎此則不效志乎彼。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
朱子重在道問學,故時以讀書為窮理之本。朱子在窮理而外,又以敬為聖門之要義,以為孔子所說的克己復禮,與古時之聖賢的遺訓,皆不出於敬字。敬有內外二面,內謂存心不懈,外謂隨事專謹,居敬窮理可說是朱子修養法之大綱。
佛說仁義禮智信-第五節 窮
師襄子說:「可以學些新曲了。」
孔子回答說:「我已會彈此樂曲了,但還沒有熟練地掌握彈琴的要領。」
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又說:「你已掌握彈琴的要領了,可以學些新曲子。」
孔子說:「我還沒有領會樂曲的內涵。」
又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再次對孔子說:「可以學些新曲了。」
孔子說:「我還沒有體會出作曲者是怎樣的一個人。」
不久,孔子顯得肅穆沈靜,深思著什麼,接著又心曠神怡,顯出視野寬廣、志向高遠的神態,說:「我體會出作曲者是個什麼樣的人了,他的膚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遠,好像一個統治四方諸候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誰能夠如此呢?」
師襄子恭敬地離開位置,給孔子拜了兩拜,說:「我老師告訴過我,這是〈文王操〉的曲子。」
※ ※ ※
窮者,格物致知也。格者,致也,正也;物者,事物也。格物而致知,而后達道達性,君子之達道,樂而忘憂,發憤忘食,惟精求精,惟真求真,時以深造,務期大道格至窮通,是謂窮吾心之至善者也。
朱子曾說:「格物致知,是窮此理。」他論格物之功夫說:「格物十事,格得九事通透,即一事未通透不妨。一事只格得九分,一分不通透最不可,須窮到十分處。」
然而格物致知須在讀書,故論語書法說:「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字求其訓,句索其旨。未得於前則不敢求於後,未通乎此則不效志乎彼。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
朱子重在道問學,故時以讀書為窮理之本。朱子在窮理而外,又以敬為聖門之要義,以為孔子所說的克己復禮,與古時之聖賢的遺訓,皆不出於敬字。敬有內外二面,內謂存心不懈,外謂隨事專謹,居敬窮理可說是朱子修養法之大綱。
佛說仁義禮智信-第五節 窮
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斬魔的寶劍
蓮生/文
白空行母問盧師尊:
「什麼是魔?」
我答:
「大自在天魔、煩惱魔、五蘊魔、死魔。這是喜金剛,腳踏的四魔。」
白空行母笑了:
「這是四魔沒錯。但,你知道嗎?最大的魔,是我執之魔。魔根本不在外,而是在內,你必須向內在的魔去斬除,外在的魔就不能作祟了。」
白空行母問:
「你明白內在的魔嗎?」
我答:
「我執、法執。」
白空行母問:
「如何斬?」
我答:
「般若劍!」
白空行母說:
「你說的不錯,可惜這世間的人,有誰有般若劍?大大師、大法師、大禪師、大和尚、大活佛,誰有般若劍?」
我問:
「這些大修行人都沒有般若佛的話,誰又有般若劍呢?」
白空行母答:
「很少、很少,盧師尊是少數少中的一箇。」
「看啊!」白空行母說:
大權貴的人,被傲慢之魔所綁,他們無法成為行者。
大富豪的人,被金錢之魔所困,他們無法成為行者。
有大地位的人,被大地位牢牢卡住,他們怎可能卑下的修行?
一般的人,被無明之魔,矇住了眼,愚味的不能成為行者。
企業家,被財富及忙礙之魔所限,很難成為行者。
大學者,被知識之魔所阻,很難成為行者。
大科學家,被科學之魔侷限,很難成為行者。
大修行人,被山頭所困,很難逃脫山頭之魔。
大修行人,被宗派之魔所困,很難成為真正的解脫者。
大修行人,被大寺之魔所困,忙於寺務。
大修行人,被大群弟子所困,無法掙脫束縛及解脫。
大修行人,被世間俗務之魔所困,無法解脫菩提,真正證見佛性。
有些人被兒女、親人所困。
有些人被可愛女人所困。
有些人被可憎之人所困。
有些人被名牌飾物所困。
有些人被美麗所困。
有些人被甜言蜜語所困。
有些人被貪愛所困。
有些人被寵物所困。
有些人被習氣所困。
白空行母告訴我:
「執著大樂,被大樂之魔所困;執著淨光,被淨光之魔所困;執著空,被空魔所困。甚至執著功德、執著成佛......。全部被困住了!」
我問:
「如何才是般若劍?」
白空行母答:「無為。無作做!」
盧勝彥文集214《瑜伽士的寶劍》斬魔的寶劍
白空行母問盧師尊:
「什麼是魔?」
我答:
「大自在天魔、煩惱魔、五蘊魔、死魔。這是喜金剛,腳踏的四魔。」
白空行母笑了:
「這是四魔沒錯。但,你知道嗎?最大的魔,是我執之魔。魔根本不在外,而是在內,你必須向內在的魔去斬除,外在的魔就不能作祟了。」
白空行母問:
「你明白內在的魔嗎?」
我答:
「我執、法執。」
白空行母問:
「如何斬?」
我答:
「般若劍!」
白空行母說:
「你說的不錯,可惜這世間的人,有誰有般若劍?大大師、大法師、大禪師、大和尚、大活佛,誰有般若劍?」
我問:
「這些大修行人都沒有般若佛的話,誰又有般若劍呢?」
白空行母答:
「很少、很少,盧師尊是少數少中的一箇。」
「看啊!」白空行母說:
大權貴的人,被傲慢之魔所綁,他們無法成為行者。
大富豪的人,被金錢之魔所困,他們無法成為行者。
有大地位的人,被大地位牢牢卡住,他們怎可能卑下的修行?
一般的人,被無明之魔,矇住了眼,愚味的不能成為行者。
企業家,被財富及忙礙之魔所限,很難成為行者。
大學者,被知識之魔所阻,很難成為行者。
大科學家,被科學之魔侷限,很難成為行者。
大修行人,被山頭所困,很難逃脫山頭之魔。
大修行人,被宗派之魔所困,很難成為真正的解脫者。
大修行人,被大寺之魔所困,忙於寺務。
大修行人,被大群弟子所困,無法掙脫束縛及解脫。
大修行人,被世間俗務之魔所困,無法解脫菩提,真正證見佛性。
有些人被兒女、親人所困。
有些人被可愛女人所困。
有些人被可憎之人所困。
有些人被名牌飾物所困。
有些人被美麗所困。
有些人被甜言蜜語所困。
有些人被貪愛所困。
有些人被寵物所困。
有些人被習氣所困。
白空行母告訴我:
「執著大樂,被大樂之魔所困;執著淨光,被淨光之魔所困;執著空,被空魔所困。甚至執著功德、執著成佛......。全部被困住了!」
我問:
「如何才是般若劍?」
白空行母答:「無為。無作做!」
盧勝彥文集214《瑜伽士的寶劍》斬魔的寶劍
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阿難經
南海古佛 降
詩曰:五欲浸淫暮又朝 大江萬里滾銀濤
遠離妄想無他法 守戒清心向日高
聖示:吾今日降著:「經典的智慧」
第廿四章 阿難經
對世俗人而言,持戒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甚至有時候還要遭受「不通人情世故」、「假道學」、「孤僻不合群」、「嚴肅」、「太執著」……的負面評論。然而,對於持戒的功用和利益,經典中記載甚多,如持戒可遠離五種恐怖和怨仇,可以積聚大財富,可得到美好的名聲,不論到何處都無畏無羞,臨終不會迷亂而死,命終後能轉生善趣、天界……等。
在《雜阿含》第一○七三經中記載: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尊者阿難獨自在一靜處,作這樣的思惟:「有三種香,會順風而薰,卻不能逆風而薰,那三種呢?就是木根香、木莖香、花果香。那到底有沒有香氣,能夠順風薰,也能逆風薰,或順風、逆風都薰香的呢?」
他作是念之後,於傍晚時分從禪思而出,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旁,稟告佛陀說:「世尊!我獨自在一靜處,作這樣的思惟:『有三種香順風而薰,不能逆風,那三種呢?就是木根香、木莖香、花果香。那到底有沒有香氣,能夠順風薰,也能逆風薰,或順風、逆風都薰香的呢?」
佛陀告訴阿難說:
「如是,如是,有三種香,順風薰,不能逆風,就是木根香、木莖香、花果香。阿難!亦有香氣,能順風薰,逆風薰,順逆風都薰香的。
阿難!能夠順風薰,逆風薰,順風、逆風薰者,是甚麼呢?阿難!有些善男子、善女人,在所居住的城邑、鄉村裡,修習真實的戒法而有所成就,終生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像這樣的善男子、善女人,四面八方,上上下下的善心人士都會稱讚說:『某個地方、某個鄉村的善男子、善女人持戒清淨,成就真實的戒法,終生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阿難!這就是名叫有一種香,順風也能薰,逆風也能薰,順風逆風都能薰。」
本經敘述有不能逆風而薰之香,就是木根香、木莖香、花果香;有順風、逆風、順逆風均能薰之香,就是戒德薰香。一個人若能持戒清淨,則不論發生什麼事,都不會提心吊膽,緊張不安,因為本身沒有違背自己的良心,所以自然心安。心能安就可以生出「定」,有了「定」,才能培養出「智慧」,所以佛法的三學「戒、定、慧」是有其相當周密的次第。
世人不可小看在家「五戒」,因為「五戒」是一切諸戒的基礎,也是修習一切善法的基礎,而且受持五戒清淨,可保證將來一定可以獲得人身。因此,不論是要求得死後生天,或是保有未來的人身,或是增長悟道的資糧,或是修行解脫,都要持戒清淨,將來自能進道上升也。
經典的智慧-第廿四章 阿難經
詩曰:五欲浸淫暮又朝 大江萬里滾銀濤
遠離妄想無他法 守戒清心向日高
聖示:吾今日降著:「經典的智慧」
第廿四章 阿難經
對世俗人而言,持戒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甚至有時候還要遭受「不通人情世故」、「假道學」、「孤僻不合群」、「嚴肅」、「太執著」……的負面評論。然而,對於持戒的功用和利益,經典中記載甚多,如持戒可遠離五種恐怖和怨仇,可以積聚大財富,可得到美好的名聲,不論到何處都無畏無羞,臨終不會迷亂而死,命終後能轉生善趣、天界……等。
在《雜阿含》第一○七三經中記載: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尊者阿難獨自在一靜處,作這樣的思惟:「有三種香,會順風而薰,卻不能逆風而薰,那三種呢?就是木根香、木莖香、花果香。那到底有沒有香氣,能夠順風薰,也能逆風薰,或順風、逆風都薰香的呢?」
他作是念之後,於傍晚時分從禪思而出,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旁,稟告佛陀說:「世尊!我獨自在一靜處,作這樣的思惟:『有三種香順風而薰,不能逆風,那三種呢?就是木根香、木莖香、花果香。那到底有沒有香氣,能夠順風薰,也能逆風薰,或順風、逆風都薰香的呢?」
佛陀告訴阿難說:
「如是,如是,有三種香,順風薰,不能逆風,就是木根香、木莖香、花果香。阿難!亦有香氣,能順風薰,逆風薰,順逆風都薰香的。
阿難!能夠順風薰,逆風薰,順風、逆風薰者,是甚麼呢?阿難!有些善男子、善女人,在所居住的城邑、鄉村裡,修習真實的戒法而有所成就,終生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像這樣的善男子、善女人,四面八方,上上下下的善心人士都會稱讚說:『某個地方、某個鄉村的善男子、善女人持戒清淨,成就真實的戒法,終生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阿難!這就是名叫有一種香,順風也能薰,逆風也能薰,順風逆風都能薰。」
本經敘述有不能逆風而薰之香,就是木根香、木莖香、花果香;有順風、逆風、順逆風均能薰之香,就是戒德薰香。一個人若能持戒清淨,則不論發生什麼事,都不會提心吊膽,緊張不安,因為本身沒有違背自己的良心,所以自然心安。心能安就可以生出「定」,有了「定」,才能培養出「智慧」,所以佛法的三學「戒、定、慧」是有其相當周密的次第。
世人不可小看在家「五戒」,因為「五戒」是一切諸戒的基礎,也是修習一切善法的基礎,而且受持五戒清淨,可保證將來一定可以獲得人身。因此,不論是要求得死後生天,或是保有未來的人身,或是增長悟道的資糧,或是修行解脫,都要持戒清淨,將來自能進道上升也。
經典的智慧-第廿四章 阿難經
2017年7月14日 星期五
心術歸正
瞎堂慧遠禪師說:
學習佛道之人,先要端正其心,然後才可以端正自己的行為,端正外在萬物。只要內心端正了,則外在萬物亦隨之安定了。從未聽說內心端正而行為邪亂的事情。佛法的教義是由內至於外,自近而達於遠的。
受到外在聲色的迷惑,這只是四肢上的毛病;心中產生妄情邪念,這才是心腹之大患。從未見過自心端正而不能治理外物、立身正直而不能教化眾人的。因為心是人之根本,萬物只是枝葉。根本壯實,自然枝葉繁茂,欣欣向榮;根本枯萎,自然樹枝枯折、樹葉凋零。
善於學習佛法者,先治理內心以抵禦外在的誘惑,不貪圖外在的慾念以免戕害內心真如。所以化導萬物首先在於自心清靜,端正他人首先必須端正自身。自己的內心端正了,道德節操樹立了,而萬物不受其教化,這樣的事情是沒有的。
※ ※ ※
人之心千變萬化,也就是說人之心可成任何之事,亦可敗亂任何之事,即是說明人之「心」居其甚為重要之地位,故而世人應多修己之心,修此心達歸於正、於明、於清,就可使得行事不偏不倚,沒有任何瑕疵,使得己身之行止達於堂堂正正,並藉此以造立功德,流傳萬世。
相反的,如任由己心受世欲、世情之侵蝕腐蛀而不加以修治,那必定使得任何之事造成不可收拾之罪惡地步,不只有損陰騭,更是失德,那將沈淪自己,無法挽回也。
所以「心」是一切行為的主宰,「心」力求其真修,使得此心無任何不良之越踰,無任何不良之產生,使之歸正,那才是真正的修有所得也。人生在世,不是只貪圖世間的一切虛幻,而是要藉肉身的生命力,來完全歸正無形的「心」,使得光輝己靈,盼能悟理以勉之。
禪化闡道篇第二輯-心術歸正
學習佛道之人,先要端正其心,然後才可以端正自己的行為,端正外在萬物。只要內心端正了,則外在萬物亦隨之安定了。從未聽說內心端正而行為邪亂的事情。佛法的教義是由內至於外,自近而達於遠的。
受到外在聲色的迷惑,這只是四肢上的毛病;心中產生妄情邪念,這才是心腹之大患。從未見過自心端正而不能治理外物、立身正直而不能教化眾人的。因為心是人之根本,萬物只是枝葉。根本壯實,自然枝葉繁茂,欣欣向榮;根本枯萎,自然樹枝枯折、樹葉凋零。
善於學習佛法者,先治理內心以抵禦外在的誘惑,不貪圖外在的慾念以免戕害內心真如。所以化導萬物首先在於自心清靜,端正他人首先必須端正自身。自己的內心端正了,道德節操樹立了,而萬物不受其教化,這樣的事情是沒有的。
※ ※ ※
人之心千變萬化,也就是說人之心可成任何之事,亦可敗亂任何之事,即是說明人之「心」居其甚為重要之地位,故而世人應多修己之心,修此心達歸於正、於明、於清,就可使得行事不偏不倚,沒有任何瑕疵,使得己身之行止達於堂堂正正,並藉此以造立功德,流傳萬世。
相反的,如任由己心受世欲、世情之侵蝕腐蛀而不加以修治,那必定使得任何之事造成不可收拾之罪惡地步,不只有損陰騭,更是失德,那將沈淪自己,無法挽回也。
所以「心」是一切行為的主宰,「心」力求其真修,使得此心無任何不良之越踰,無任何不良之產生,使之歸正,那才是真正的修有所得也。人生在世,不是只貪圖世間的一切虛幻,而是要藉肉身的生命力,來完全歸正無形的「心」,使得光輝己靈,盼能悟理以勉之。
禪化闡道篇第二輯-心術歸正
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調整自己,修養自己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菩薩 登台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聖示:人生在世,因為有逆境,所以就會有痛苦,心情也難開朗;其實,這些都是人們自找煩惱來困住自己,或盲目追求自己做不到或不想做的事,這叫自作自受。如果能看得開、想得透,人生就會得到快樂了。
陳生:謝謝恩師慈言!學生明白。世人常會因遇到逆境,就產生畏縮、退縮之心,我們需要去面對它、解決它,才可能成功。看到別人成功好像很容易,其實都是需要付出一片苦心,因為成功不是偶然的。只有自己真正的付出,背後承受一份苦,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前二天整理事務,才發覺時間已經悄悄溜走一大半在不知不覺之中;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回想這一年來的種種,真可說酸甜苦辣全嚐盡。今年看起來雖然平靜,但受衝擊的人可不少,其實去年下半年,學生見到諸聖仙佛天上人間忙得不可開交,就已經頻頻適時的告知修道子,一定要再接再厲,不可懈怠,可惜又辜負仙佛的慈憫囉!
菩薩:人不經挫折,不會成長,挫折即是成長的契機;所以,當考驗來臨時,要歡喜接受。
因此,爾會感覺到許多事情與以往有許多的不同,而且發生的事情也越來越多;簡單地說,眾生之功德,已經在日常中逐漸的耗損,已經無法應付或抵擋業障的索討了。
陳生:菩薩慈言!學生懂得。雖然修道子努力行道、學道,只是平常所求也是不少,一會兒求父母,一下子求子女,等等再求事業工作、學業功名,結果當然很快就將功果簿上的善功、福祿等消耗殆盡了。
菩薩:哈!…。所以,並非仙佛不慈悲,而是眾生功果簿上空空如也。
陳生:嗯!聽起來,好像真的很恐怖唷!不過,在學道路程中,已有一段時日,只要遵守規則,不偏不倚,即可更上一層樓。此時, 萬教齊飛,什麼型態的教法皆有,但無論如何,大家一定要謹記三綱五常、四維八德,心性不要外放,末法時期,切莫喜愛攀外緣。
菩薩:諸子切記!沒有任何人的道路是平坦的,一定會有坎坷、不平順的出現。人與人在一起,也會有不如意之時,因為你們的心、你們的思想,沒有辦法完全一樣,所以要先調整自己,修養自己,不能處處要求別人來配合你,自己先修好,才能真正的影響別人。
陳生:謝謝菩薩慈悲!學生謹記在心。
下週日〈11月20日〉,即是「丙申年十月大法會」;今夜,得以見到諸聖仙佛親臨本道院,…。喔!亦增添了無量的法喜。
菩薩:哈!…。諸聖仙佛親臨,亦願諸子未來的旅程中,仍然秉持勇猛精進、不懈不怠的精神向前邁進。
丙申年專書研習班已是進入第二年,諸子獲益不少,諸聖仙佛更是盼望諸子可以漸修漸行,才能夠真正落實於日常生活中。諸子在道義上的理解,能更上一層樓,但行道的體悟與實踐力行,仍然有待加強。
陳生:謝謝菩薩指導!心性上,受到凡業之影響,學生亦有不穩定的地方;所以,近日來學生細想,是否要鼓勵大家一起來讀誦《心經》、《金剛經》呢?
可是,大家又習慣於背誦《心經》,而不是靜下心來好好的一字一字讀誦;所以,有點猶豫不決。
菩薩:既然如此,汝先進行《心經》、《金剛經》之讀誦,既然平日能量消耗太多,藉此讀誦經典以補充能量,如何?
陳生:謝謝恩師指導!學生盡力學習。
菩薩:汝宜切記!讀誦經典,除了靜心洗塵以及淨化心靈之外,最主要的是補充自己的能量。即將屆臨歲末之際,諸子也該趁機反躬自省了。可。停筆。 吾退!
陳生:是!學生謹記在心。謝謝恩師指導!
學生恭送菩薩聖駕五叩首!
寶德雜誌第166期-調整自己‧修養自己
陳生: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聖示:人生在世,因為有逆境,所以就會有痛苦,心情也難開朗;其實,這些都是人們自找煩惱來困住自己,或盲目追求自己做不到或不想做的事,這叫自作自受。如果能看得開、想得透,人生就會得到快樂了。
陳生:謝謝恩師慈言!學生明白。世人常會因遇到逆境,就產生畏縮、退縮之心,我們需要去面對它、解決它,才可能成功。看到別人成功好像很容易,其實都是需要付出一片苦心,因為成功不是偶然的。只有自己真正的付出,背後承受一份苦,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前二天整理事務,才發覺時間已經悄悄溜走一大半在不知不覺之中;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回想這一年來的種種,真可說酸甜苦辣全嚐盡。今年看起來雖然平靜,但受衝擊的人可不少,其實去年下半年,學生見到諸聖仙佛天上人間忙得不可開交,就已經頻頻適時的告知修道子,一定要再接再厲,不可懈怠,可惜又辜負仙佛的慈憫囉!
菩薩:人不經挫折,不會成長,挫折即是成長的契機;所以,當考驗來臨時,要歡喜接受。
因此,爾會感覺到許多事情與以往有許多的不同,而且發生的事情也越來越多;簡單地說,眾生之功德,已經在日常中逐漸的耗損,已經無法應付或抵擋業障的索討了。
陳生:菩薩慈言!學生懂得。雖然修道子努力行道、學道,只是平常所求也是不少,一會兒求父母,一下子求子女,等等再求事業工作、學業功名,結果當然很快就將功果簿上的善功、福祿等消耗殆盡了。
菩薩:哈!…。所以,並非仙佛不慈悲,而是眾生功果簿上空空如也。
陳生:嗯!聽起來,好像真的很恐怖唷!不過,在學道路程中,已有一段時日,只要遵守規則,不偏不倚,即可更上一層樓。此時, 萬教齊飛,什麼型態的教法皆有,但無論如何,大家一定要謹記三綱五常、四維八德,心性不要外放,末法時期,切莫喜愛攀外緣。
菩薩:諸子切記!沒有任何人的道路是平坦的,一定會有坎坷、不平順的出現。人與人在一起,也會有不如意之時,因為你們的心、你們的思想,沒有辦法完全一樣,所以要先調整自己,修養自己,不能處處要求別人來配合你,自己先修好,才能真正的影響別人。
陳生:謝謝菩薩慈悲!學生謹記在心。
下週日〈11月20日〉,即是「丙申年十月大法會」;今夜,得以見到諸聖仙佛親臨本道院,…。喔!亦增添了無量的法喜。
菩薩:哈!…。諸聖仙佛親臨,亦願諸子未來的旅程中,仍然秉持勇猛精進、不懈不怠的精神向前邁進。
丙申年專書研習班已是進入第二年,諸子獲益不少,諸聖仙佛更是盼望諸子可以漸修漸行,才能夠真正落實於日常生活中。諸子在道義上的理解,能更上一層樓,但行道的體悟與實踐力行,仍然有待加強。
陳生:謝謝菩薩指導!心性上,受到凡業之影響,學生亦有不穩定的地方;所以,近日來學生細想,是否要鼓勵大家一起來讀誦《心經》、《金剛經》呢?
可是,大家又習慣於背誦《心經》,而不是靜下心來好好的一字一字讀誦;所以,有點猶豫不決。
菩薩:既然如此,汝先進行《心經》、《金剛經》之讀誦,既然平日能量消耗太多,藉此讀誦經典以補充能量,如何?
陳生:謝謝恩師指導!學生盡力學習。
菩薩:汝宜切記!讀誦經典,除了靜心洗塵以及淨化心靈之外,最主要的是補充自己的能量。即將屆臨歲末之際,諸子也該趁機反躬自省了。可。停筆。 吾退!
陳生:是!學生謹記在心。謝謝恩師指導!
學生恭送菩薩聖駕五叩首!
寶德雜誌第166期-調整自己‧修養自己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羅剎鬼國中的色劫
蓮生/文
我出神去了一趟羅剎鬼國,發現一件事實,這鬼國裡,積滿了犯色戒的人。
我心中大駭。
我記得有一回問事--
有一位年輕人來問我:
「我很認真讀書,平時考試成績還不壞,但,每逢正式的大考,例如考大學,考高考,就出問題。」
「出什麼問題?」
「考試前幾天就得了大感冒,全身無力,發高燒,這樣如何考試!」
我焚香,祈求靈示:
神明指示:「犯色戒!」
我告訴年輕人,你每次考試沒有考中,成績差,每回考試前生病的原因是犯色戒。
年輕人笑了:「自問平生尚未與女子交往過,也沒有特殊要好的女朋友,如何犯色戒?」
我問:「連一個都沒有,連一次都沒有?」
「當然。」
「你是處男?」
「真的是處男。」年輕人點點頭。
我傻了,急忙焚香又問,這時神明顯現一個景相讓我看,我看到自己再看影片,看得眼睛都紅了。
我說:
「你看A片。」
年輕人此時感到非常的慚愧,而且後悔莫及,年輕人說,他從少年的時候,就看過A片,於是就收集所有的色情片,他的書房,一半是書籍,一半是色情A片,他的嗜好,竟然是任何世界各國的A片都有。
「這。......」我嚇呆了。
「如今怎辦?」
我說:
「一把火燒了!」
後來,那位年輕人回去,照我的話,一把火把自己收藏的A片全燒光了。
據說他現在是一名律師了!
我個人認為:
看A片還算好的。
現代的年輕人,生活淫亂,嗑藥,參加性派對,雜交,自以為是新潮!
怪不得羅剎鬼國之中,犯色戒的鬼,是愈來愈多了,全成了羅剎色鬼!
色,這是人心中的慾念,是人最容易犯的罪業,一般說來,殺生、偷盜、妄語、飲酒,這四項,比較表面化,而色慾,比較有潛伏性,應該說來,色慾會比較難以控制,尤其色慾一發生,更容易敗德取禍,色慾的考驗,要比其他嚴酷慘烈。
有一句話說得好,萬惡淫為首,這句話是說,由於色慾會引來其他罪業,因色而殺人的很多,因色而犯罪,再牽引其他犯罪的更多,這不是一般文字可以描述得盡的。
我發覺,孔夫子早就明白色慾的隱密,所以孔夫子才說:「食、色性也。」
因為人對於美色,當眼睛接觸的一剎那,就被勾住了,心若一動,則想念、思慕、貪求的念頭,就會纏來纏去,無止無休的解不開了。
見他色美,起心私之。
男人淫奔。
女人淫奔。
男歡女愛。
欲仙欲死。
人們早已墮入這種隱微又深邃的罪業陷阱之中,欲拔而無力。所以,一個有德行的人,應當在起心動念的時候,立刻就要一刀斬斷,不可以有絲毫的猶疑不絕,不可容許一絲的思考情念,因為一念之差,就天翻地覆,再回頭就很困難了。
要立定腳跟。
要看破。
要斬釘截鐵。
否則就有了人禍,也會有天災,死後還要墮入羅剎鬼國之中,輪迴無了時,苦矣!苦矣!
在羅剎鬼國中,有一種犯色戒的人最難出離,這種人正是書寫印製誨淫書籍的人及製作A片的人。這種人死後必定墮入羅剎鬼國之中,因為嚴重的污染人心,壞了人們的心術,要直到他所書寫及印製的淫書及片子消失滅盡了,和因為看了他寫的淫書及片子而做惡的人,罪報也都受盡空了,他才能夠脫離羅剎鬼國投生到其他的地方去。
我在養生書中,看到一偈,很好,偈如下:
上士異床。
中士異被。
服藥百顆。
不如獨睡。
這是講正常的夫婦,在淫慾生活中也必須要有節制,夫婦在一起,不算是邪淫,而是正淫,但,仍然不可縱慾不休,因為人的元精,散在三焦,榮華百脈,而慾火一動,就會合聚流通,全都從命門中洩出。所以房事要節制,是說人如一顆大樹,也經不起,一刀一斧的砍了下來,再大的樹,旦旦而伐,會容易倒的。
人的精足。
神氣就生。
斷喪元精。
英氣全消。
孔夫子說:「少年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釋迦牟尼佛說:「淫慾是眾苦的根本,障道的根本,殺害的根本,憂愁的根本。」
黃庭經曰:
「急守精室毋妄泄,閉而保之可長治。」
達摩組師說:
「屎尿渠,濃血聚,算來有甚風流趣。」
呂洞賓說:
「休誇年少趁風流,強走輪迴販骨頭,不信試臨明鏡看,面皮底下是骷髏。」
陰律曰:
「勸君莫借風流債,借得快來還得快,家中自有代還人,你要賴時他不賴。」
釋迦牟尼佛要修行人修:
「不淨觀。」
「白骨觀。」
在四十二章經說:「見到老的女性,就當作是自己的母親一樣,見到比自己年長的女性,就當作是自己的姐姐一樣,見到了比自己年紀小的女性,就當做自己的妹妹一樣,見到了年幼的女孩,就當作是自己的女兒一樣。」
在我個人來說,我是修密教的「無漏法」,我修密教的「無漏法」確實有大證驗。
我運用「寶瓶氣」將明點提昇。
用「拙火」把明點溶化,達於全身百脈。
提明點飛須彌山。
將明點「日月朝天」。
壓喉結。
舌抵上顎。
上行氣盡出。
腹貼背的行氣。
提肛。
收縮四洲。
我修行密教的「無漏法」,確確實實有大成就,確確實實證明無漏,一點一滴也不泄漏的。這世上的修行人,如果不修行密教的無漏法,是很可惜的。因為只要慾念一閃,就會成了不折不扣的「尿床僧」。
盧勝彥文集153《讓陽光照進來》羅剎鬼國中的色劫
我出神去了一趟羅剎鬼國,發現一件事實,這鬼國裡,積滿了犯色戒的人。
我心中大駭。
我記得有一回問事--
有一位年輕人來問我:
「我很認真讀書,平時考試成績還不壞,但,每逢正式的大考,例如考大學,考高考,就出問題。」
「出什麼問題?」
「考試前幾天就得了大感冒,全身無力,發高燒,這樣如何考試!」
我焚香,祈求靈示:
神明指示:「犯色戒!」
我告訴年輕人,你每次考試沒有考中,成績差,每回考試前生病的原因是犯色戒。
年輕人笑了:「自問平生尚未與女子交往過,也沒有特殊要好的女朋友,如何犯色戒?」
我問:「連一個都沒有,連一次都沒有?」
「當然。」
「你是處男?」
「真的是處男。」年輕人點點頭。
我傻了,急忙焚香又問,這時神明顯現一個景相讓我看,我看到自己再看影片,看得眼睛都紅了。
我說:
「你看A片。」
年輕人此時感到非常的慚愧,而且後悔莫及,年輕人說,他從少年的時候,就看過A片,於是就收集所有的色情片,他的書房,一半是書籍,一半是色情A片,他的嗜好,竟然是任何世界各國的A片都有。
「這。......」我嚇呆了。
「如今怎辦?」
我說:
「一把火燒了!」
後來,那位年輕人回去,照我的話,一把火把自己收藏的A片全燒光了。
據說他現在是一名律師了!
我個人認為:
看A片還算好的。
現代的年輕人,生活淫亂,嗑藥,參加性派對,雜交,自以為是新潮!
怪不得羅剎鬼國之中,犯色戒的鬼,是愈來愈多了,全成了羅剎色鬼!
色,這是人心中的慾念,是人最容易犯的罪業,一般說來,殺生、偷盜、妄語、飲酒,這四項,比較表面化,而色慾,比較有潛伏性,應該說來,色慾會比較難以控制,尤其色慾一發生,更容易敗德取禍,色慾的考驗,要比其他嚴酷慘烈。
有一句話說得好,萬惡淫為首,這句話是說,由於色慾會引來其他罪業,因色而殺人的很多,因色而犯罪,再牽引其他犯罪的更多,這不是一般文字可以描述得盡的。
我發覺,孔夫子早就明白色慾的隱密,所以孔夫子才說:「食、色性也。」
因為人對於美色,當眼睛接觸的一剎那,就被勾住了,心若一動,則想念、思慕、貪求的念頭,就會纏來纏去,無止無休的解不開了。
見他色美,起心私之。
男人淫奔。
女人淫奔。
男歡女愛。
欲仙欲死。
人們早已墮入這種隱微又深邃的罪業陷阱之中,欲拔而無力。所以,一個有德行的人,應當在起心動念的時候,立刻就要一刀斬斷,不可以有絲毫的猶疑不絕,不可容許一絲的思考情念,因為一念之差,就天翻地覆,再回頭就很困難了。
要立定腳跟。
要看破。
要斬釘截鐵。
否則就有了人禍,也會有天災,死後還要墮入羅剎鬼國之中,輪迴無了時,苦矣!苦矣!
在羅剎鬼國中,有一種犯色戒的人最難出離,這種人正是書寫印製誨淫書籍的人及製作A片的人。這種人死後必定墮入羅剎鬼國之中,因為嚴重的污染人心,壞了人們的心術,要直到他所書寫及印製的淫書及片子消失滅盡了,和因為看了他寫的淫書及片子而做惡的人,罪報也都受盡空了,他才能夠脫離羅剎鬼國投生到其他的地方去。
我在養生書中,看到一偈,很好,偈如下:
上士異床。
中士異被。
服藥百顆。
不如獨睡。
這是講正常的夫婦,在淫慾生活中也必須要有節制,夫婦在一起,不算是邪淫,而是正淫,但,仍然不可縱慾不休,因為人的元精,散在三焦,榮華百脈,而慾火一動,就會合聚流通,全都從命門中洩出。所以房事要節制,是說人如一顆大樹,也經不起,一刀一斧的砍了下來,再大的樹,旦旦而伐,會容易倒的。
人的精足。
神氣就生。
斷喪元精。
英氣全消。
孔夫子說:「少年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釋迦牟尼佛說:「淫慾是眾苦的根本,障道的根本,殺害的根本,憂愁的根本。」
黃庭經曰:
「急守精室毋妄泄,閉而保之可長治。」
達摩組師說:
「屎尿渠,濃血聚,算來有甚風流趣。」
呂洞賓說:
「休誇年少趁風流,強走輪迴販骨頭,不信試臨明鏡看,面皮底下是骷髏。」
陰律曰:
「勸君莫借風流債,借得快來還得快,家中自有代還人,你要賴時他不賴。」
釋迦牟尼佛要修行人修:
「不淨觀。」
「白骨觀。」
在四十二章經說:「見到老的女性,就當作是自己的母親一樣,見到比自己年長的女性,就當作是自己的姐姐一樣,見到了比自己年紀小的女性,就當做自己的妹妹一樣,見到了年幼的女孩,就當作是自己的女兒一樣。」
在我個人來說,我是修密教的「無漏法」,我修密教的「無漏法」確實有大證驗。
我運用「寶瓶氣」將明點提昇。
用「拙火」把明點溶化,達於全身百脈。
提明點飛須彌山。
將明點「日月朝天」。
壓喉結。
舌抵上顎。
上行氣盡出。
腹貼背的行氣。
提肛。
收縮四洲。
我修行密教的「無漏法」,確確實實有大成就,確確實實證明無漏,一點一滴也不泄漏的。這世上的修行人,如果不修行密教的無漏法,是很可惜的。因為只要慾念一閃,就會成了不折不扣的「尿床僧」。
盧勝彥文集153《讓陽光照進來》羅剎鬼國中的色劫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廉價智慧
曾經,有一個學生誠惶誠恐的來請教他的老師,學生問:「老師,請問我要怎麼樣做,才能夠學會您所有的智慧呢?」
這個學生的老師,是一位深具智慧的大師,他聽到學生這樣的問題,笑了笑之後,反問學生說:「那麼,你認為應該怎麼樣,才能夠學會我所有的智慧呢?」
學生想了想,立刻說:「我以為,最好老師能夠一次教會我所有智慧的關鍵,讓我能夠完全了解老師您所了解的事情!」
大師又笑了笑,從桌上拿起了一個蘋果,放到嘴邊,大大地咬了一口。大師望著他的學生,口中不斷咀嚼著蘋果,不發一言。
過了好一會兒,大師才又張開嘴,將口中已經嚼爛的蘋果,吐在手掌當中。大師伸出手,將已嚼爛的蘋果拿到學生的面前,然後對著他的學生說:「來,把這些吃下去!」
學生驚惶地說:「老師,這....這怎麼能吃呢?」
大師又笑了笑,說:「我咀嚼過的蘋果,你當然知道不能吃;但為什麼又想要汲取我的智慧的精華呢?你難道真的不懂?所有的學習,都必須經過你本身親自去咀嚼的!
是的,我的孩子,有些事情的答案,爸媽也能夠很快的都告訴你。但是,如果能夠經過你自己的思考,而來獲得許多人生寶貴的答案,我認為那是值得的!
畢竟,蘋果新鮮而甜美的滋味,是需要由你自己深刻來品嚐與體會的。學習的過程中,除了你自己,沒有任何人可以代勞;透過知識的吸收,加上你不斷地反省、思考,化為自己寶貴的經驗,這就是智慧的開啟之處,也是奠定你一生能夠永續成長的真正基礎。」
智慧是從學習而得,從親身逢遇得來,沒有思量何來悟與解?沒有親身經歷,怎知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以上都是人一生中必經歷的過程,如果沒有這些過程,怎得智慧呢?智者能從所親身經歷得到啟發,得到真正的智慧,只有無智之人,才希望從他人身上得到智慧。
這個學生的老師,是一位深具智慧的大師,他聽到學生這樣的問題,笑了笑之後,反問學生說:「那麼,你認為應該怎麼樣,才能夠學會我所有的智慧呢?」
學生想了想,立刻說:「我以為,最好老師能夠一次教會我所有智慧的關鍵,讓我能夠完全了解老師您所了解的事情!」
大師又笑了笑,從桌上拿起了一個蘋果,放到嘴邊,大大地咬了一口。大師望著他的學生,口中不斷咀嚼著蘋果,不發一言。
過了好一會兒,大師才又張開嘴,將口中已經嚼爛的蘋果,吐在手掌當中。大師伸出手,將已嚼爛的蘋果拿到學生的面前,然後對著他的學生說:「來,把這些吃下去!」
學生驚惶地說:「老師,這....這怎麼能吃呢?」
大師又笑了笑,說:「我咀嚼過的蘋果,你當然知道不能吃;但為什麼又想要汲取我的智慧的精華呢?你難道真的不懂?所有的學習,都必須經過你本身親自去咀嚼的!
是的,我的孩子,有些事情的答案,爸媽也能夠很快的都告訴你。但是,如果能夠經過你自己的思考,而來獲得許多人生寶貴的答案,我認為那是值得的!
畢竟,蘋果新鮮而甜美的滋味,是需要由你自己深刻來品嚐與體會的。學習的過程中,除了你自己,沒有任何人可以代勞;透過知識的吸收,加上你不斷地反省、思考,化為自己寶貴的經驗,這就是智慧的開啟之處,也是奠定你一生能夠永續成長的真正基礎。」
智慧是從學習而得,從親身逢遇得來,沒有思量何來悟與解?沒有親身經歷,怎知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以上都是人一生中必經歷的過程,如果沒有這些過程,怎得智慧呢?智者能從所親身經歷得到啟發,得到真正的智慧,只有無智之人,才希望從他人身上得到智慧。
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黃打鐵
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黃鐵匠,以打鐵爲生,人皆呼爲黃打鐵。那時正是朱洪武興兵作戰的時候,需要很多兵器,黃打鐵奉命趕制兵器,日夜不休息。
有一天,某僧經過他家,從之乞食,黃施飯,僧吃畢,謂曰:「今承布施,無以爲報,有一言相贈。」
黃請說之。僧曰:「你何不修行呢?」
黃曰:「修行雖是好事,無奈我終日忙忙碌碌,怎能修呢?」
僧曰:「有一念佛法門,雖在忙碌中還是一樣修,你能打一錘鐵,念一聲佛,抽一下風箱,也念一聲佛,長期如此,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他日命終,必生西方極樂世界。」
黃打鐵遂依僧教,一面打鐵,一面念佛,終日打鐵,終日念佛,不覺疲勞,反覺輕安自在,日久功深,不念自念,漸有悟入。
後將命終,預知時至,遍向親友辭別,自言往生西方去也。到時把家務交代了,沐浴更衣,在鐵爐邊打鐵數下,即說偈曰:「叮叮當當,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泊然化去。當時異香滿室,天樂鳴空,遠近聞見,無不感化。
※ ※ ※
生活不會影響修行,修行也不會影響生活;工作不會耽誤修行,修行也不會耽誤工作。然而現今絕大多數的人卻把修行和日常生活分開,例如:現在是我修行的時間,現在是我打坐的時間,現在是我誦經的時間,現在是我拜佛的時間,現在是我工作的時間,現在是我休息的時間,現在是我運動的時間,現在是我吃飯的時間……,一個人若仍然停留在此種狀態,則此人就還不算是真正有修行的人,更遑論要達到解脫的境界。
曾經有一位大學教授問師父:「世間的學問是做加法,越做越多;而修行是做減法,要不斷的放下、放下。是不是很矛盾?」師父答言:「你誤解了修行真實義,修行所謂的放下是放下執著、妄想、放下貪心、瞋心、攀緣心、主宰欲……,不是放棄世間的一切。」因此,真正的修行不是只在深山中,也不是只在廟堂裡,而是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如此才能歷事煉性,對人煉心。許多人整日打坐、念佛,修了好多年,可是習氣、煩惱依舊,個性、心態沒有任何改變,甚至還多了一分貢高我慢,如此決不是真正的修行。
就以掃地而言,有人面對一大片落葉,覺得掃地真是苦不堪言,今天掃完,明天又滿地落葉,明天掃完,後天又落葉繽紛,沒完沒了。卻不知落葉歸落葉,掃地歸掃地,掃地時專注於掃地,專注於掃帚的移動,就是一種「禪」的訓練,也就是「工作禪」的一種。如此,洗碗亦同,洗碗時專注於洗碗的動作,不但碗洗得乾淨,又不會打破碗。開車亦同,開車時專注於開車的每一個動作,清楚明白正在開車,如此不但不會發生車禍,更能享受開車的樂趣。
擴而充之,讀書亦同,工作亦同,走路亦同,運動亦同,吃飯、喝茶亦同,洗澡、大小便亦同……。這樣自然就可以體悟莊子所言:道在螻蟻,道在稊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的真義。修行不是上班,因為有上班就有下班,實際上修行是生活的一環,也只有融於生活,未來修行才能真正獲益也。
修道基本功- 第卅一章 融生活
有一天,某僧經過他家,從之乞食,黃施飯,僧吃畢,謂曰:「今承布施,無以爲報,有一言相贈。」
黃請說之。僧曰:「你何不修行呢?」
黃曰:「修行雖是好事,無奈我終日忙忙碌碌,怎能修呢?」
僧曰:「有一念佛法門,雖在忙碌中還是一樣修,你能打一錘鐵,念一聲佛,抽一下風箱,也念一聲佛,長期如此,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他日命終,必生西方極樂世界。」
黃打鐵遂依僧教,一面打鐵,一面念佛,終日打鐵,終日念佛,不覺疲勞,反覺輕安自在,日久功深,不念自念,漸有悟入。
後將命終,預知時至,遍向親友辭別,自言往生西方去也。到時把家務交代了,沐浴更衣,在鐵爐邊打鐵數下,即說偈曰:「叮叮當當,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泊然化去。當時異香滿室,天樂鳴空,遠近聞見,無不感化。
※ ※ ※
生活不會影響修行,修行也不會影響生活;工作不會耽誤修行,修行也不會耽誤工作。然而現今絕大多數的人卻把修行和日常生活分開,例如:現在是我修行的時間,現在是我打坐的時間,現在是我誦經的時間,現在是我拜佛的時間,現在是我工作的時間,現在是我休息的時間,現在是我運動的時間,現在是我吃飯的時間……,一個人若仍然停留在此種狀態,則此人就還不算是真正有修行的人,更遑論要達到解脫的境界。
曾經有一位大學教授問師父:「世間的學問是做加法,越做越多;而修行是做減法,要不斷的放下、放下。是不是很矛盾?」師父答言:「你誤解了修行真實義,修行所謂的放下是放下執著、妄想、放下貪心、瞋心、攀緣心、主宰欲……,不是放棄世間的一切。」因此,真正的修行不是只在深山中,也不是只在廟堂裡,而是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如此才能歷事煉性,對人煉心。許多人整日打坐、念佛,修了好多年,可是習氣、煩惱依舊,個性、心態沒有任何改變,甚至還多了一分貢高我慢,如此決不是真正的修行。
就以掃地而言,有人面對一大片落葉,覺得掃地真是苦不堪言,今天掃完,明天又滿地落葉,明天掃完,後天又落葉繽紛,沒完沒了。卻不知落葉歸落葉,掃地歸掃地,掃地時專注於掃地,專注於掃帚的移動,就是一種「禪」的訓練,也就是「工作禪」的一種。如此,洗碗亦同,洗碗時專注於洗碗的動作,不但碗洗得乾淨,又不會打破碗。開車亦同,開車時專注於開車的每一個動作,清楚明白正在開車,如此不但不會發生車禍,更能享受開車的樂趣。
擴而充之,讀書亦同,工作亦同,走路亦同,運動亦同,吃飯、喝茶亦同,洗澡、大小便亦同……。這樣自然就可以體悟莊子所言:道在螻蟻,道在稊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的真義。修行不是上班,因為有上班就有下班,實際上修行是生活的一環,也只有融於生活,未來修行才能真正獲益也。
修道基本功- 第卅一章 融生活
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
沾吸毒物斷前程
玄天上帝 降
詩曰:俗風頹沉掃世境。圖享逸身立愆林。
因緣果報律嚴固。圓融識理悟本行。
聖示:古昔夫妻敬之以禮,乃為延續己身後代而存續,但今之世風已不如昔之單純,縱觀台疆之境受其西風東漸之關,於境眾之心緒上受其影響甚深,於紅塵業海中任其沉浮,愛河千尺之浪,迷惑多少眾生執於其中,為貪求一時之歡而墮入此業河,本性已失終究無能上岸實令吾悲矣!枉費諸天聖佛不辭雲路迢辛,迭降聖駕揮沙顯現勸世之慈章,但諸眾著此既深,縱然諸天聖佛有心,但世眾卻無意,枉其聖佛苦心實已無能為之,黑陽之期若至,浮沉於此業海之眾生,恐已無其緣機歸鄉,趁此還著人身之機,掃其執念趨行向善,當可為己身尋一歸途,可!妙筆靈體出竅。
妙筆:徒兒參叩師尊聖安。
玄帝:快上蓮台,咱們出發吧!
妙筆:今夜之天象頗為平和,正適靈遊著書。
玄帝:近日爾於凡業中正逢考業,至此已告一段落。
妙筆:難怪徒兒自覺於凡業中繁多阻障,亦常莫名衍生甚多之是非,如今由師尊告知才恍然大悟,那請問師尊徒兒之表現是否合乎師尊之期待?
玄帝:尚可,爾若能於工作煩重之際,亦能持此清靜之心性,則為師之標準亦符合也。
妙筆:徒兒自知於心性上亦有多處待調整,今逢師尊慈言,徒兒定當行改,方不負師尊期許。
玄帝:為師今夜論言亦無責怪之意,乃期爾能於日後逢其心緒起伏之際,能憶為師之言調伏己心,勿令其放縱也!
妙筆:徒兒知悟!
(於言談間蓮台已悄然停駐於一繁華之街道上)。
妙筆:哇!此地人車來來往往甚為熱鬧,不知此為何地?
玄帝:此為台疆北邑之境,本境城隍已候多時下去吧!
玄帝:城隍已在前,爾快上前參禮!
妙筆:弟子拜見城隍爺聖安!
城隍:妙筆勿用多禮,小神參見玄天上帝!
玄帝:今夜有勞引領著書。
城隍:帝爺勿出此語,此為小神該當之責。
妙筆:此地人來人往,弟子實無法視其端倪。
城隍:隨吾而行,便知其中奧義。
(由城隍引領一行人往前棟建物之地下室而行)。
妙筆:咦!此為何地?怎見燈光時明時暗,樂音響震不停,小小地下室約數百人立於其中,隨其音聲搖擺,其中皆為年輕之輩,莫非此地乃為人云之夜店。
城隍:然也!現時年輕之輩,日常除其所該行之事外,也有些人於平日工作壓力之關係,在工作告一段落後,藉言舒解壓力,而身入是非之境,觀其陶醉之樣警覺性已失,亦無能察覺危險已至身邊。
妙筆:此言從何而起?
城隍:會入此偏境者,於其平日交友中便窺知一、二。
妙筆:依弟子淺見,若單為放解壓力偶而為之亦無妨,但若有心者則萬萬不可。
城隍:爾之觀點乃以單純而設,若入此境受此損友所牽,那又另當別論,爾可觀前右方有何狀況?
妙筆:有四、五位年輕之眾,於其前有一木桌,咦!在此木桌上怎會擺一小火、一堆粉末,見其中一眾手持一玻璃瓶直立此小火上,待衍生煙霧後由數眾輪流吸食,莫非此些年輕之眾是在吸食毒品嗎?
城隍:爾可眼尖,尚能觀此數眾所為何事,不錯,此輩乃為追求一時忘我之歡,而受損友之影響,初時尚不為意,如今已深陷其中無能自拔。
玄帝:世眾常因無知,心性未能堅著,方而受花花世境所誘惑染此毒癮,亦將原本大好之前程葬送,實令人扼腕矣!
妙筆:常聞有染此惡習者為滿足毒癮任何事情皆不惜顏面,亦令其親眾為其個人之陋行而蒙羞實不該也!
城隍:此些少輩將為己身之行舉付出甚重之代價,好戲上場了,唉!::
(於城隍言畢之際,見警務機構人員,已悄然入內)。
妙筆:真不知現下年輕之輩在想什麼,有此優渥閒日不曉得珍惜,
非得整日醉生夢死,追求享樂闖下大禍猶不自知。
玄帝:今時年輕之輩,未經戰亂洗禮,不知世塵流離之哀苦,終日養尊處優,不知人間疾苦,只為歡求一時享樂,實令吾搖嘆不已!然自造因業亦需自承,於此提點世眾,當能行此康莊聖道,莫入此邪徑綺地,今夜時已晚著書至此,咱們回宮吧。
城隍:今夜有此之殊機,參與寶書啟著,實感天恩垂顧!
玄帝:今夜有勞城隍引路,實感謝也。
妙筆:日後若有緣機當再訪探,弟子就此拜別。
城隍:恭送賢師徒。
玄帝:回宮吧!宮已到!妙筆靈體入竅,可,吾回。
寰宇探真-第十三回 沾吸毒物斷前程
詩曰:俗風頹沉掃世境。圖享逸身立愆林。
因緣果報律嚴固。圓融識理悟本行。
聖示:古昔夫妻敬之以禮,乃為延續己身後代而存續,但今之世風已不如昔之單純,縱觀台疆之境受其西風東漸之關,於境眾之心緒上受其影響甚深,於紅塵業海中任其沉浮,愛河千尺之浪,迷惑多少眾生執於其中,為貪求一時之歡而墮入此業河,本性已失終究無能上岸實令吾悲矣!枉費諸天聖佛不辭雲路迢辛,迭降聖駕揮沙顯現勸世之慈章,但諸眾著此既深,縱然諸天聖佛有心,但世眾卻無意,枉其聖佛苦心實已無能為之,黑陽之期若至,浮沉於此業海之眾生,恐已無其緣機歸鄉,趁此還著人身之機,掃其執念趨行向善,當可為己身尋一歸途,可!妙筆靈體出竅。
妙筆:徒兒參叩師尊聖安。
玄帝:快上蓮台,咱們出發吧!
妙筆:今夜之天象頗為平和,正適靈遊著書。
玄帝:近日爾於凡業中正逢考業,至此已告一段落。
妙筆:難怪徒兒自覺於凡業中繁多阻障,亦常莫名衍生甚多之是非,如今由師尊告知才恍然大悟,那請問師尊徒兒之表現是否合乎師尊之期待?
玄帝:尚可,爾若能於工作煩重之際,亦能持此清靜之心性,則為師之標準亦符合也。
妙筆:徒兒自知於心性上亦有多處待調整,今逢師尊慈言,徒兒定當行改,方不負師尊期許。
玄帝:為師今夜論言亦無責怪之意,乃期爾能於日後逢其心緒起伏之際,能憶為師之言調伏己心,勿令其放縱也!
妙筆:徒兒知悟!
(於言談間蓮台已悄然停駐於一繁華之街道上)。
妙筆:哇!此地人車來來往往甚為熱鬧,不知此為何地?
玄帝:此為台疆北邑之境,本境城隍已候多時下去吧!
玄帝:城隍已在前,爾快上前參禮!
妙筆:弟子拜見城隍爺聖安!
城隍:妙筆勿用多禮,小神參見玄天上帝!
玄帝:今夜有勞引領著書。
城隍:帝爺勿出此語,此為小神該當之責。
妙筆:此地人來人往,弟子實無法視其端倪。
城隍:隨吾而行,便知其中奧義。
(由城隍引領一行人往前棟建物之地下室而行)。
妙筆:咦!此為何地?怎見燈光時明時暗,樂音響震不停,小小地下室約數百人立於其中,隨其音聲搖擺,其中皆為年輕之輩,莫非此地乃為人云之夜店。
城隍:然也!現時年輕之輩,日常除其所該行之事外,也有些人於平日工作壓力之關係,在工作告一段落後,藉言舒解壓力,而身入是非之境,觀其陶醉之樣警覺性已失,亦無能察覺危險已至身邊。
妙筆:此言從何而起?
城隍:會入此偏境者,於其平日交友中便窺知一、二。
妙筆:依弟子淺見,若單為放解壓力偶而為之亦無妨,但若有心者則萬萬不可。
城隍:爾之觀點乃以單純而設,若入此境受此損友所牽,那又另當別論,爾可觀前右方有何狀況?
妙筆:有四、五位年輕之眾,於其前有一木桌,咦!在此木桌上怎會擺一小火、一堆粉末,見其中一眾手持一玻璃瓶直立此小火上,待衍生煙霧後由數眾輪流吸食,莫非此些年輕之眾是在吸食毒品嗎?
城隍:爾可眼尖,尚能觀此數眾所為何事,不錯,此輩乃為追求一時忘我之歡,而受損友之影響,初時尚不為意,如今已深陷其中無能自拔。
玄帝:世眾常因無知,心性未能堅著,方而受花花世境所誘惑染此毒癮,亦將原本大好之前程葬送,實令人扼腕矣!
妙筆:常聞有染此惡習者為滿足毒癮任何事情皆不惜顏面,亦令其親眾為其個人之陋行而蒙羞實不該也!
城隍:此些少輩將為己身之行舉付出甚重之代價,好戲上場了,唉!::
(於城隍言畢之際,見警務機構人員,已悄然入內)。
妙筆:真不知現下年輕之輩在想什麼,有此優渥閒日不曉得珍惜,
非得整日醉生夢死,追求享樂闖下大禍猶不自知。
玄帝:今時年輕之輩,未經戰亂洗禮,不知世塵流離之哀苦,終日養尊處優,不知人間疾苦,只為歡求一時享樂,實令吾搖嘆不已!然自造因業亦需自承,於此提點世眾,當能行此康莊聖道,莫入此邪徑綺地,今夜時已晚著書至此,咱們回宮吧。
城隍:今夜有此之殊機,參與寶書啟著,實感天恩垂顧!
玄帝:今夜有勞城隍引路,實感謝也。
妙筆:日後若有緣機當再訪探,弟子就此拜別。
城隍:恭送賢師徒。
玄帝:回宮吧!宮已到!妙筆靈體入竅,可,吾回。
寰宇探真-第十三回 沾吸毒物斷前程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選女仙
蓮生/文
我在「瑶仙金母」處,正巧「仙苑」非常熱鬧,原來是校對修行人的功夫,是在「選女仙」。
修持功夫,在佛門,就稱為六度萬行,在道家,就稱為三千功、八百行。在儒家,稱為四端百行。
我看見一位姓馬名菁的道姑,她修持的功夫,非常清淨圓滿,應該再沒有多久可以證真成道了。
這馬菁道姑,從小被送入清虛宮,一住就是四十個年頭,從來沒有下山。
馬菁知道,學道要內功、外功並行並重。內功是內視法,靜坐專一,呼吸吐納,死守丹田,行住坐卧,念茲在茲。外功是斷惡修善,戒殺茹素,放生助人。
馬菁天性聰慧,她知道,內功為正,外功為輔,內功是主,外功是從。
原則上,馬菁有「仙骨」,應該被選上女仙,這正是:
香雲瑪瑙皆前結。
靈鳥珊瑚樹裏飛。
自證仙女無病惱。
定中禪悅永無饑。
這時,瑶池金母昇座,那正是紅雲為地,青雲為天。金光燦爛,毫光處處。無量寶物交絡的景色,金燈遍滿虛空之中,種種莊嚴之天樂,宣吐出微妙的法音。
瑶池金母說:
「馬菁仙骨已成,道果圓滿,理應上選。然而,真仙須德行,無一絲苟且,馬菁小時,因偷供品二桃,須再輪迴,貶謫娑婆人間二年。」
我聽了大駭。
明明馬菁已成仙骨,可選上女仙,怎麼還要輪迴人間二年,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馬菁在清虛宮。
有一回,清虛宮主神,三清祖師「玉清、太清、上清」做大法事。
馬菁,是負責上供品。
廟裏面,做了上千粒,用米糕去染紅的仙桃,仙桃做的維妙維肖,香噴噴的,很好吃。
馬菁看見了,就先私下選了兩個特別圓特別好的仙桃,藏在自己的地方,等肚子餓了才吃。
這件事,根本無人知。
但是瑶池金母知道,瑶池金母說:
「私藏二粒仙桃供品只是很小的過失,但,仙人的修持是證真,真是毫無私心的,在互相校正之中,一點點私心是很嚴厲的,因此須重回人間二年。」
據我所知,一般世人,以為自己做的事情,神明絕不會知道,其實,是知道的,因為人的身體之內,有三尸神。
上尸神彭踞,居住在人的頭部,會令人多思考,多欲望。
中尸神彭躓,居住在人的腸子,會令人多飲食,貪口腹。
下尸神彭蹻,居住在人的腳裡,會令人多淫好殺。
三尸神在人的身中,所作所為,均是不善的,目的是使這個人快快死亡,他們可以出去,享受血食的祭拜。
人之身中,還有三萬六千神呢?
這些神都會紀錄,這個人想什麼,做了什麼,說了什麼,這如何逃了天地神明的耳目呢?
馬菁的未來,我亦知道:
她將再入胎。
出生二年。
死後再昇仙。
由馬菁「選仙女」的事,我發覺,這「心」倒是公正無私的,而且一絲一毫不爽的,只是一個小小的偷藏仙桃的因,就要得到再輪迴人間二年的果報。
我想到現世的修行人,真的恐懼極了。應該自我檢討,克制自己,清心寡欲。
要真正下功夫去修持內功、外功。
要無私的弘法度眾。
不要自己欺騙自己了。
盧勝彥文集第153冊《讓陽光照進來》選女仙
我在「瑶仙金母」處,正巧「仙苑」非常熱鬧,原來是校對修行人的功夫,是在「選女仙」。
修持功夫,在佛門,就稱為六度萬行,在道家,就稱為三千功、八百行。在儒家,稱為四端百行。
我看見一位姓馬名菁的道姑,她修持的功夫,非常清淨圓滿,應該再沒有多久可以證真成道了。
這馬菁道姑,從小被送入清虛宮,一住就是四十個年頭,從來沒有下山。
馬菁知道,學道要內功、外功並行並重。內功是內視法,靜坐專一,呼吸吐納,死守丹田,行住坐卧,念茲在茲。外功是斷惡修善,戒殺茹素,放生助人。
馬菁天性聰慧,她知道,內功為正,外功為輔,內功是主,外功是從。
原則上,馬菁有「仙骨」,應該被選上女仙,這正是:
香雲瑪瑙皆前結。
靈鳥珊瑚樹裏飛。
自證仙女無病惱。
定中禪悅永無饑。
這時,瑶池金母昇座,那正是紅雲為地,青雲為天。金光燦爛,毫光處處。無量寶物交絡的景色,金燈遍滿虛空之中,種種莊嚴之天樂,宣吐出微妙的法音。
瑶池金母說:
「馬菁仙骨已成,道果圓滿,理應上選。然而,真仙須德行,無一絲苟且,馬菁小時,因偷供品二桃,須再輪迴,貶謫娑婆人間二年。」
我聽了大駭。
明明馬菁已成仙骨,可選上女仙,怎麼還要輪迴人間二年,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馬菁在清虛宮。
有一回,清虛宮主神,三清祖師「玉清、太清、上清」做大法事。
馬菁,是負責上供品。
廟裏面,做了上千粒,用米糕去染紅的仙桃,仙桃做的維妙維肖,香噴噴的,很好吃。
馬菁看見了,就先私下選了兩個特別圓特別好的仙桃,藏在自己的地方,等肚子餓了才吃。
這件事,根本無人知。
但是瑶池金母知道,瑶池金母說:
「私藏二粒仙桃供品只是很小的過失,但,仙人的修持是證真,真是毫無私心的,在互相校正之中,一點點私心是很嚴厲的,因此須重回人間二年。」
據我所知,一般世人,以為自己做的事情,神明絕不會知道,其實,是知道的,因為人的身體之內,有三尸神。
上尸神彭踞,居住在人的頭部,會令人多思考,多欲望。
中尸神彭躓,居住在人的腸子,會令人多飲食,貪口腹。
下尸神彭蹻,居住在人的腳裡,會令人多淫好殺。
三尸神在人的身中,所作所為,均是不善的,目的是使這個人快快死亡,他們可以出去,享受血食的祭拜。
人之身中,還有三萬六千神呢?
這些神都會紀錄,這個人想什麼,做了什麼,說了什麼,這如何逃了天地神明的耳目呢?
馬菁的未來,我亦知道:
她將再入胎。
出生二年。
死後再昇仙。
由馬菁「選仙女」的事,我發覺,這「心」倒是公正無私的,而且一絲一毫不爽的,只是一個小小的偷藏仙桃的因,就要得到再輪迴人間二年的果報。
我想到現世的修行人,真的恐懼極了。應該自我檢討,克制自己,清心寡欲。
要真正下功夫去修持內功、外功。
要無私的弘法度眾。
不要自己欺騙自己了。
盧勝彥文集第153冊《讓陽光照進來》選女仙
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
玩物喪志
某日,有人拜訪劉備,呈獻一個精巧的玉人,高三尺,栩栩如生,晶瑩剔透。劉備非常喜歡,愛不釋手,乃把玉人放在甘夫人房間,以表示兩者媲美生輝。
其後,常常口中念念有詞:「玉之可貴,德比君子,況為人形,而不可玩乎?」以此為自己的「玩物喪志」尋找藉口。
甘夫人憂心忡忡,婦道人家不能干政,乃苦思良方,藉著「子罕不以玉為寶」的典故,勸諫劉備說:「春秋時代,宋人得到一塊玉石,獻給宋國的大夫子罕;可是,子罕不但不接受,而且連正眼都不看一眼。
宋人覺得奇怪,問說:『此玉已成玉人狀,是一塊稀世之寶,是以,特地呈獻給您。』
子罕回答:『我平生是「以不貪為寶貴」,你是「以玉為寶貴」,若是將玉贈送給我,那麼,你我即將丟失了寶貝,你丟掉的是寶玉,我丟掉的卻是廉潔這塊寶。』
後來,子罕不以玉為寶,在春秋時代傳為佳話。」
此時,劉備正聽得入神,甘夫人突然規勸說:「如今,雖然三國鼎立,但是曹操、東吳孫權虎視眈眈,仍然處於敵對,尚不能茍安。陛下卻沉迷於玩賞玉石之間。自古以來,凡是沉於淫、惑之人,終將頹喪志氣,不可不慎!」
劉備聽後,沉思良久,猛然醒悟,立即摔掉玉人,重新振作於政務。
後來,甘夫人過世,葬在南郡。章武二年,被追諡皇思夫人,遷葬到蜀,還沒有到達蜀,劉備就過世。丞相諸葛亮上奏後,追諡:「昭烈皇后」,並與劉備合葬。
※ ※ ※
全球各地網路發達的國家,雖然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但衍生的問題卻層出不窮。諸如網路交友騙財騙色,色情暴力網站充斥,引發成年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出問題,甚至誘人犯罪……等,皆是現今修子會遇到的問題。普通心不清淨,未能好好修行之人,是抵擋不了網路世界的誘惑。
家庭主婦、職業婦女喜歡網購,家裡擺了一箱箱用不完的物品;男性朋友瀏覽色情網站,其中色情暴力充斥,有者甚至著迷到廢寢忘食;年輕人、學生沈迷於遊戲網站,虛度光陰,荒廢學業;年輕男女藉由網路世界交友,真假難辨;若非修行者之定性增強,恐早已無法自拔,也跟著沉淪了。
吾見世俗之人,花費無數之精神與金錢在無意義的網路世界中,不禁感嘆造物弄人。人世間誘惑這麼多,人之受考嚴重,古人有云:「玩物喪志」,同樣的,電腦如能用在正途,工作、修行、度化眾生就是一大利器,若是耽誤人生,則「離苦得樂」遠矣!望世人細思悟之。
其後,常常口中念念有詞:「玉之可貴,德比君子,況為人形,而不可玩乎?」以此為自己的「玩物喪志」尋找藉口。
甘夫人憂心忡忡,婦道人家不能干政,乃苦思良方,藉著「子罕不以玉為寶」的典故,勸諫劉備說:「春秋時代,宋人得到一塊玉石,獻給宋國的大夫子罕;可是,子罕不但不接受,而且連正眼都不看一眼。
宋人覺得奇怪,問說:『此玉已成玉人狀,是一塊稀世之寶,是以,特地呈獻給您。』
子罕回答:『我平生是「以不貪為寶貴」,你是「以玉為寶貴」,若是將玉贈送給我,那麼,你我即將丟失了寶貝,你丟掉的是寶玉,我丟掉的卻是廉潔這塊寶。』
後來,子罕不以玉為寶,在春秋時代傳為佳話。」
此時,劉備正聽得入神,甘夫人突然規勸說:「如今,雖然三國鼎立,但是曹操、東吳孫權虎視眈眈,仍然處於敵對,尚不能茍安。陛下卻沉迷於玩賞玉石之間。自古以來,凡是沉於淫、惑之人,終將頹喪志氣,不可不慎!」
劉備聽後,沉思良久,猛然醒悟,立即摔掉玉人,重新振作於政務。
後來,甘夫人過世,葬在南郡。章武二年,被追諡皇思夫人,遷葬到蜀,還沒有到達蜀,劉備就過世。丞相諸葛亮上奏後,追諡:「昭烈皇后」,並與劉備合葬。
※ ※ ※
全球各地網路發達的國家,雖然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但衍生的問題卻層出不窮。諸如網路交友騙財騙色,色情暴力網站充斥,引發成年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出問題,甚至誘人犯罪……等,皆是現今修子會遇到的問題。普通心不清淨,未能好好修行之人,是抵擋不了網路世界的誘惑。
家庭主婦、職業婦女喜歡網購,家裡擺了一箱箱用不完的物品;男性朋友瀏覽色情網站,其中色情暴力充斥,有者甚至著迷到廢寢忘食;年輕人、學生沈迷於遊戲網站,虛度光陰,荒廢學業;年輕男女藉由網路世界交友,真假難辨;若非修行者之定性增強,恐早已無法自拔,也跟著沉淪了。
吾見世俗之人,花費無數之精神與金錢在無意義的網路世界中,不禁感嘆造物弄人。人世間誘惑這麼多,人之受考嚴重,古人有云:「玩物喪志」,同樣的,電腦如能用在正途,工作、修行、度化眾生就是一大利器,若是耽誤人生,則「離苦得樂」遠矣!望世人細思悟之。
慾望之牢
佛陀在無量劫之前,曾經轉生是孔雀王。有一天,孔雀王連同其子民,被國王布下的大網所捕捉,送進牢籠,等著被宰殺。
國王要把牠們養肥,每天餵食豐富的食物。每一隻孔雀都毫無警覺,拼命的吃,大享口腹之福。
孔雀王對牠們說:「你們不該貪婪於口腹之慾,國王養肥了你們,就是要予以烹煮。給這麼多好吃的東西,就是要吃你們的肉。要少吃,要節食,不可貪婪享福。」
孔雀王苦口婆心的勸導,肯聽從的孔雀寥寥無幾。但孔雀王和幾隻孔雀堅持節食,牠們吃的極少,僅夠維持生命而已。
有一天,孔雀王知道自己和幾隻節食的孔雀,已經瘦到一定程度了,便從牢籠的柵欄空間擠身出來,得到自由,飛回去自己的老家。
孔雀王臨行之前,還諄諄叮嚀其餘的孔雀說:「千萬要記得,簡單飲食,就可以從牢籠中解脫出來。」
※ ※ ※
人被物慾所牽,就等於被羅網所繫,執迷於名利和野心,就無異入自己於牢籠之中。
恬淡寡慾,心智自由清明,慾望多者,快樂減少,野心大者,必陷入牢籠而不得解脫;是以,若是要不被物慾所迷、不被物慾所牽,要生活簡單樸素,才能解脫。
寶德雜誌127期
國王要把牠們養肥,每天餵食豐富的食物。每一隻孔雀都毫無警覺,拼命的吃,大享口腹之福。
孔雀王對牠們說:「你們不該貪婪於口腹之慾,國王養肥了你們,就是要予以烹煮。給這麼多好吃的東西,就是要吃你們的肉。要少吃,要節食,不可貪婪享福。」
孔雀王苦口婆心的勸導,肯聽從的孔雀寥寥無幾。但孔雀王和幾隻孔雀堅持節食,牠們吃的極少,僅夠維持生命而已。
有一天,孔雀王知道自己和幾隻節食的孔雀,已經瘦到一定程度了,便從牢籠的柵欄空間擠身出來,得到自由,飛回去自己的老家。
孔雀王臨行之前,還諄諄叮嚀其餘的孔雀說:「千萬要記得,簡單飲食,就可以從牢籠中解脫出來。」
※ ※ ※
人被物慾所牽,就等於被羅網所繫,執迷於名利和野心,就無異入自己於牢籠之中。
恬淡寡慾,心智自由清明,慾望多者,快樂減少,野心大者,必陷入牢籠而不得解脫;是以,若是要不被物慾所迷、不被物慾所牽,要生活簡單樸素,才能解脫。
寶德雜誌127期
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
挑戰者號
1986年1月28日,美國甘迺迪太空中心卡納維爾角角,一千多名觀眾翹首以待,都在熱切期待著太空梭桃戰者號的升空。
「挑戰者號」是美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太空梭,從1983年四月開始執行首次飛行任務,之後已經陸續進行了九次航行任務,全部順利完成。
這次已經是「挑戰者號」的第十次航行任務了,所有人都信心滿滿,對這次的航行任務充滿期待。
整架太空梭上搭載了七名太空人,其中包括兩名女性太空人,而更持別的是,這次的太空梭上還搭載了一名教師麥考利夫。麥考利夫是兩年前太空總署特別從全美一萬多名教師中精心挑選出來,計畫在太空中為全國中小學生講授有關太空和飛行的科普課程的教師,經過兩年多的訓練,順利加入到「挑戰者號」的飛行任務當中。她也是美國第一個參與到航太飛行的美國公民。
在發射台外的數千名觀眾中,麥考利夫的十多名學生也受到邀請,在觀看的行列之中。能夠親眼見到自己日夜相處的老師登上太空,對孩子們來說是從來沒有過的新鮮體驗,令他們興奮不已。
當發射時間到來,親眼見到載著他們老師的太空梭升空時,聽到那巨大的轟鳴,看見噴射出的濃煙,孩子們激動的又跳又叫。按照既定程序,「挑戰者號」順利上升,發射五十秒之後,太空梭已經到達了八千公尺的高空,航速已經達到了每秒677公尺。
但就在這時,地面有人發現太空梭右側固體助推器側部冒出一絲絲白煙,但這個情況卻沒能引起足夠重視。72秒時,太空梭忽然閃耀出明亮的白光,燃料箱立刻爆炸,「挑戰者號」很快被炸得粉碎。
整個「挑戰者號」的碎片整整一個小時才全部散落,七名太空人全部遇難,這次事件很快震驚了全美國乃至全世界。事故發生後,美國迅速召集一個委員全,調查失事原因。
委員會訪問了數百名相關人士,查閱了十萬頁文件,最後寫成了長達數萬頁的調查報告,報告認為,寒冷的天氣和液態火箭推進器上的缺陷是造成這次爆炸事故的直接因素。
太空梭發射時氣溫過低,雨水凍結後造成固定右副燃料艙的O形環硬化失效,導致點火時O形環無法及時膨脹,後來因為火焰的灼燒脫落,進而造成主燃料艙底部脫落。加上一股強氣流的來臨使火焰噴射在主燃料艙上,太空梭的機鼻也撞上了主燃料艙的頂部,最終導致爆炸。
而更令人惋惜的是,這次事故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在發射前十三個小時,就有一位工程師向上級反映,指出了「挑戰者號」在上次發射中就差點因為O形環的失效發生事故,但發射中心卻因為急於完成這一次的航行,忽略了這位工程師的提醒。而在發射前三十分鐘,一架飛機也報告了這股強氣流的存在,也沒能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
「挑戰者號」是美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太空梭,從1983年四月開始執行首次飛行任務,之後已經陸續進行了九次航行任務,全部順利完成。
這次已經是「挑戰者號」的第十次航行任務了,所有人都信心滿滿,對這次的航行任務充滿期待。
整架太空梭上搭載了七名太空人,其中包括兩名女性太空人,而更持別的是,這次的太空梭上還搭載了一名教師麥考利夫。麥考利夫是兩年前太空總署特別從全美一萬多名教師中精心挑選出來,計畫在太空中為全國中小學生講授有關太空和飛行的科普課程的教師,經過兩年多的訓練,順利加入到「挑戰者號」的飛行任務當中。她也是美國第一個參與到航太飛行的美國公民。
在發射台外的數千名觀眾中,麥考利夫的十多名學生也受到邀請,在觀看的行列之中。能夠親眼見到自己日夜相處的老師登上太空,對孩子們來說是從來沒有過的新鮮體驗,令他們興奮不已。
當發射時間到來,親眼見到載著他們老師的太空梭升空時,聽到那巨大的轟鳴,看見噴射出的濃煙,孩子們激動的又跳又叫。按照既定程序,「挑戰者號」順利上升,發射五十秒之後,太空梭已經到達了八千公尺的高空,航速已經達到了每秒677公尺。
但就在這時,地面有人發現太空梭右側固體助推器側部冒出一絲絲白煙,但這個情況卻沒能引起足夠重視。72秒時,太空梭忽然閃耀出明亮的白光,燃料箱立刻爆炸,「挑戰者號」很快被炸得粉碎。
整個「挑戰者號」的碎片整整一個小時才全部散落,七名太空人全部遇難,這次事件很快震驚了全美國乃至全世界。事故發生後,美國迅速召集一個委員全,調查失事原因。
委員會訪問了數百名相關人士,查閱了十萬頁文件,最後寫成了長達數萬頁的調查報告,報告認為,寒冷的天氣和液態火箭推進器上的缺陷是造成這次爆炸事故的直接因素。
太空梭發射時氣溫過低,雨水凍結後造成固定右副燃料艙的O形環硬化失效,導致點火時O形環無法及時膨脹,後來因為火焰的灼燒脫落,進而造成主燃料艙底部脫落。加上一股強氣流的來臨使火焰噴射在主燃料艙上,太空梭的機鼻也撞上了主燃料艙的頂部,最終導致爆炸。
而更令人惋惜的是,這次事故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在發射前十三個小時,就有一位工程師向上級反映,指出了「挑戰者號」在上次發射中就差點因為O形環的失效發生事故,但發射中心卻因為急於完成這一次的航行,忽略了這位工程師的提醒。而在發射前三十分鐘,一架飛機也報告了這股強氣流的存在,也沒能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
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密教的「神通」
蓮生/文
據我所知,密教密法裡面的神通力,的的確確無邊無際,而且是無限、無止盡的。這種不可思議的難思議,很難說明,也就是很難對一般人說個明白,我們只能說:
「密法殊勝!」
總的來說:
有「世間神通」:
息災──滅除災難及治病等。
增益──增加財富、增加智慧、增加壽命。
敬愛──使人敬愛你,家庭圓滿等。
降伏──令怨敵及小人離開。
有「八小神通」:
天眼──透視、長視、見人所不能見。
神行──疾行、速行、以神力行走。
隱身──身子不見,人無法見之。
空行──虛空中飛行。
長壽──回春術。
變幻──東西移位。
攝物──想要的東西,自然來。
鬼神──所有的鬼神,盡聽我的律令,也就是能夠役使鬼神辦事。
有「八大神通」:
神變──變男變女、變老變少、變神、變鬼、變多變少、變高變小、變長變短。
分身──身外化身。一人可變十人、百人、千人,同一時間,令人得見。
變物──變出車子、房子、村莊、山、水、田野、湖、海。
大神行──諸天、諸淨土、諸佛國、大雷音寺、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皆可至。
變化如意──念什麼,就變化什麼,完全如自己的意。
取用如意──想取什麼,就得什麼,想用什麼,什麼就出現。
生殺如意──要人生子就生子,要人生女就生女,要人死亡就死亡,要人活就能活,這就生殺如意。
天地主宰──要雨就雨,要風就風,要止雨就止雨,要止風就止風。
要大地震停就停。
要火災息就息。
要氣候變就變。
(以上是「世間神通」、「八小神通」、「八大神通」,然而這些神通,仍然只是世間的成就而已,不是究竟的)
●
我認為密教最大的神通是:
「即身成佛」。
由氣入中脈,通中脈,光明心顯現,五輪打開,五大金剛法成就,五方五如來成就。
「煩惱解脫」。
「生死已了」。
「見證真如」。
「不生不滅」。
在《賢劫經》中說:
「在這賢劫有一千個佛出現。」
密教經續中說,一千尊佛中,只有四尊佛才傳密法,這四尊是第四、五。第十一及最後一千位佛。
所以「密教」非常珍貴。
盧勝彥文集第197冊《天機大公開》密教的「神通」
據我所知,密教密法裡面的神通力,的的確確無邊無際,而且是無限、無止盡的。這種不可思議的難思議,很難說明,也就是很難對一般人說個明白,我們只能說:
「密法殊勝!」
總的來說:
有「世間神通」:
息災──滅除災難及治病等。
增益──增加財富、增加智慧、增加壽命。
敬愛──使人敬愛你,家庭圓滿等。
降伏──令怨敵及小人離開。
有「八小神通」:
天眼──透視、長視、見人所不能見。
神行──疾行、速行、以神力行走。
隱身──身子不見,人無法見之。
空行──虛空中飛行。
長壽──回春術。
變幻──東西移位。
攝物──想要的東西,自然來。
鬼神──所有的鬼神,盡聽我的律令,也就是能夠役使鬼神辦事。
有「八大神通」:
神變──變男變女、變老變少、變神、變鬼、變多變少、變高變小、變長變短。
分身──身外化身。一人可變十人、百人、千人,同一時間,令人得見。
變物──變出車子、房子、村莊、山、水、田野、湖、海。
大神行──諸天、諸淨土、諸佛國、大雷音寺、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皆可至。
變化如意──念什麼,就變化什麼,完全如自己的意。
取用如意──想取什麼,就得什麼,想用什麼,什麼就出現。
生殺如意──要人生子就生子,要人生女就生女,要人死亡就死亡,要人活就能活,這就生殺如意。
天地主宰──要雨就雨,要風就風,要止雨就止雨,要止風就止風。
要大地震停就停。
要火災息就息。
要氣候變就變。
(以上是「世間神通」、「八小神通」、「八大神通」,然而這些神通,仍然只是世間的成就而已,不是究竟的)
●
我認為密教最大的神通是:
「即身成佛」。
由氣入中脈,通中脈,光明心顯現,五輪打開,五大金剛法成就,五方五如來成就。
「煩惱解脫」。
「生死已了」。
「見證真如」。
「不生不滅」。
在《賢劫經》中說:
「在這賢劫有一千個佛出現。」
密教經續中說,一千尊佛中,只有四尊佛才傳密法,這四尊是第四、五。第十一及最後一千位佛。
所以「密教」非常珍貴。
盧勝彥文集第197冊《天機大公開》密教的「神通」
我曬書
在漢朝,每到了七月七日夏天酷熱日照最強的這一天,家家戶戶便會將家裏的衣物及書藉,搬到屋外的院子來曝曬,用來防止受潮及蛀蟲的啃咬。
這個風俗,到了魏晉時代,富貴豪門競相拿出家中的綾羅綢緞,互相比較彼此的奢侈浮華,成為豪門製造誇耀財富的機會。
當時有位名士叫阮咸,他是當時文學家阮藉的侄兒,他看不慣這樣的行為,便將家裏的一塊破衣裙也拿出來懸掛。有人問他為何如此。他說:「我只不過是附和世人的風俗而已。」
郝隆在自家的院子裏,頂著大太陽,袒開肚子而躺著。有人看他在大太陽底下躺著,便好奇地問他。他說:「我只不過是曬一曬肚子裏的經書。」
郝隆此舉如同「老王賣瓜」,自我誇耀自己滿腹學識,但是一方面也反諷當時人,只有藏書卻不知讀書。
我們說一個人學識很豐富,便說是「滿腹經綸」,如果書讀得不夠多,便說他「腹笥甚窘」,笥是十代藏書竹器,整句話的意思是指人肚子裏面,所裝得書藉實在少得可憐。
近代的散文大家梁實秋先生,作了《曬書記》,敍述自家小時候曬書時全家總動員的艱辛過程。他的父親一見到藏書遭到蛀蟲的啃蝕,感慨的說:「有書不讀,叫蠹魚去吃也罷。」並刻了一顆小印,曰「飽蠹樓」,藏書所以飽蠹而已。他聽了心裡很難過,他說:「家有藏書而用以飽蠹,子女不肖,貽先人羞。」
所以,即使藏書千萬,要是有書卻不讀、不使用,只是白白當做蠹蟲的糧倉罷了。
明、清時代的江南地區許多民間的藏書家,像天一闊、海源闊等藏書家,蓋了防潮、防火、防盜固若金湯的樓房,來珍藏得之不易、唯一的孤本和善本書,且為防止子孫的盜賣,更設下種種繼承的限制,把書當做金銀財寶般的藏在高閣深窖,即使是自己子孫也不輕易一睹自家所珍藏的書籍。
但是,最後這些藏書世家的書庫,有些毀於戰火,有些亡於盜匪,至今還能保持完全的也只有一、二家。
這個風俗,到了魏晉時代,富貴豪門競相拿出家中的綾羅綢緞,互相比較彼此的奢侈浮華,成為豪門製造誇耀財富的機會。
當時有位名士叫阮咸,他是當時文學家阮藉的侄兒,他看不慣這樣的行為,便將家裏的一塊破衣裙也拿出來懸掛。有人問他為何如此。他說:「我只不過是附和世人的風俗而已。」
郝隆在自家的院子裏,頂著大太陽,袒開肚子而躺著。有人看他在大太陽底下躺著,便好奇地問他。他說:「我只不過是曬一曬肚子裏的經書。」
郝隆此舉如同「老王賣瓜」,自我誇耀自己滿腹學識,但是一方面也反諷當時人,只有藏書卻不知讀書。
我們說一個人學識很豐富,便說是「滿腹經綸」,如果書讀得不夠多,便說他「腹笥甚窘」,笥是十代藏書竹器,整句話的意思是指人肚子裏面,所裝得書藉實在少得可憐。
近代的散文大家梁實秋先生,作了《曬書記》,敍述自家小時候曬書時全家總動員的艱辛過程。他的父親一見到藏書遭到蛀蟲的啃蝕,感慨的說:「有書不讀,叫蠹魚去吃也罷。」並刻了一顆小印,曰「飽蠹樓」,藏書所以飽蠹而已。他聽了心裡很難過,他說:「家有藏書而用以飽蠹,子女不肖,貽先人羞。」
所以,即使藏書千萬,要是有書卻不讀、不使用,只是白白當做蠹蟲的糧倉罷了。
明、清時代的江南地區許多民間的藏書家,像天一闊、海源闊等藏書家,蓋了防潮、防火、防盜固若金湯的樓房,來珍藏得之不易、唯一的孤本和善本書,且為防止子孫的盜賣,更設下種種繼承的限制,把書當做金銀財寶般的藏在高閣深窖,即使是自己子孫也不輕易一睹自家所珍藏的書籍。
但是,最後這些藏書世家的書庫,有些毀於戰火,有些亡於盜匪,至今還能保持完全的也只有一、二家。
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應機說法
傍晚,佛陀像往常一樣,在樹林中徐徐經行。當他走到那條小河邊時,忽然聽到了一陣爭論聲。原來,有幾個年輕比丘圍坐在沙灘上的一株大樹下,熱烈討論著什麼。他們太專心了,沒有察覺到佛陀的到來,繼續爭執著:
「我還是認為,‘白骨觀’在佛陀教授的修行方法中最為重要。」
「不對,不對!」一位文質彬彬的比丘說道:「你大概不知道,‘安般之法’,也就是數息觀,是佛陀親口傳授給羅侯羅的!羅侯羅是誰?他是佛陀的親兒子呀!佛陀教授給他的,肯定是最高明、最迅捷、最有效的修行方法!」
(數息觀又稱作「安般法」,是梵語「安那般那」的簡稱。它與白骨觀,是原始佛教兩種最主要的修行方法,被稱為「二甘露門」。)「佛陀是在什麼季節、何種情況下,將安般法傳授給羅侯羅的呢?」
「……」
佛陀聽到比丘們將他的教法當成了理論學說來研究,有些哭笑不得。他故意加重了腳步聲。比丘們見到佛陀到來,紛紛站立起來。
佛陀微笑著示意他們依舊坐下,自己也坐在了鬆軟的沙灘上,對弟子們說道:「我無意中聽見了你們的討論。你們要明白,我所教給你們的,是體驗真理的方法,而不是真理本身,更不是一種學問。你們看到天上的月亮了嗎?」
佛陀的手指,指向了遙遠的西方天邊。
比丘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了一彎淺淺淡淡的、不易察覺的弦月。
「我的教法,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目的是為了讓你們更順利、更快捷地找到月亮。而手指本身,並非明月。你若是僅僅研究手指的粗細、長短、顏色,永遠都找不到天空中的月亮。」
佛陀停頓了片刻,拍拍那個說安般法最妙的比丘的肩頭,徐徐說道:「各種修行方法,沒有高下,只要與你契機就好。比如,淫欲重的人,應該多多修習白骨觀;而容易散亂、妄想的人,就要以數息觀為禪修的方法了。這就像是草藥,不管貴賤,對症的藥,能治癒疾病的藥,就是最好的藥。」
一位名叫阿利陀的比丘感動得匍匐在地,抱著佛陀的腳說:「世尊,您說的太妙了,我一定牢牢銘記您的教導,將佛法當作我的靈魂,終生執持不舍。」
佛陀大搖其頭:「佛法恰似一艘載著你的木筏,我們渡河需要木筏,但它絕對不是彼岸。一個有智慧的人到達對岸之後,是不會扛著木筏到處跑的。所以,我演說的佛法,就像舟筏,是幫助你們超越生死的河流、到達覺悟的彼岸的。你一定不要執著它,不能死死抱著它不放,要懂得及時脫離它、捨棄它。」
佛陀開示的各種修行方法,沒有高下,只要與你契機就好。對症、能治癒疾病的藥,就是最好的藥。
佛以無上妙智慧,觀一切眾生,知其根器大小不同,故以方便智說方便法,八萬四千法門,對治八萬四千煩惱,可知如來說法,是應機而說,對症投藥,並無一定言說也。
※ ※ ※
學佛人士,修道是由自己發心,而証道亦必要自己努力,大下苦功,絕不能僥倖得來。
說法修持最妙秘訣,就是應機,亦即隨機,不必死守教條,好像醫生處方,當然是對病下藥,可以癒人。但後來有同症病者,此藥未必人人能癒,須要量情加減,方可得救;所謂量情加減,就是要你本人努力,要你本人領悟,任何名師亦不能代庖。
佛教之偉大之處,就是人人可得悟,個個可成佛,佛教中指示後者不可執法,執迷於法,便絕自悟之路,怎能精進?故欲証道,見機應機,見景應景。無物不法,無言不訣。如此智慧,則聞一語可以證道。因此佛祖有云:「所謂佛法,不是佛法。」就是針對此點而言。
雨華再集-33-應機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