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 星期六

虛空無變易

 

蓮生/文 

 

  從遙遠的古代,到今天的現代,什麼都在變幻之中,只有一樣不變:


  『虛空』。


  太陽升起來了,


  月亮墮入海平面。


  風吹著,


  雲變化。


  彷彿紛紛擾擾,但實際上,虛空的舞台,經歷了萬萬年,仍然是那個:


  『虛空』。


  人生很短,我們思考:


  生從何處來?


  死向何處去?


  來了做什麼?


  我們為何在人生之中,遍生、老、病、死的種種苦?


  我們如何解


  兩千六百年前,釋迦牟尼佛發現了「一切苦苦」的人間。


  佛陀也掉入了苦痛的深淵之中,無法自拔。


  毅然的去尋找解的真理。


  雪山六年苦行。


  坐菩提樹下。


  佛陀開悟了:


  苦。


  集。


  滅。


  道。


  這個「四聖諦」的真理,終於明白:


  什麼是苦?


  苦是如何形成的?


  如何把苦消滅?


  最後達到無苦的、解的自在果位。


  我,盧勝


  人們叫我盧師尊!


  我的依序是:


  覺。(獨覺)


  自覺。(阿羅漢)


  自覺覺他。(菩薩)


  覺行圓滿。(佛)

 

  我欣賞一個偈:


  一切法空故,何有邊無邊,


  亦邊亦無邊,非有非無邊,


  何者為一異,何有常無常,


  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


  諸法不可得,滅一切戲論,


  無人亦無處,佛亦無所


  另一偈:


  因緣所生法,我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


  這本書,我要的就是:


  『悟!』


盧勝文集第264冊《虛空無變易》序


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心正邪不侵

 

  從前有位富家女,生來美麗動人,後來不幸遇到妖魔纏身,久而久之身體敗壞,得肺癆病。


  富家女不禁心生厭倦,某日對妖魔:「某家有位女子比我更加美艷,你為何不前去找她呢!」


  妖魔:「那女子心性端正,我不敢靠近。」


  富家女一聽,一時福至心靈,恍然大悟!原來是自己心念不正才招引來此妖魔。


  因此心中默默懺悔禱告:「我之所以會遇到妖魔纏身,實在是由於自己心中先生起邪念啊!我願意從此正心,不再生邪念!」


  沒想到她才懺悔禱告完,一念正心,妖魔便被隔到三尺之,不得接近她。


  富家女一看,此心作用甚大,可以驅魔,便又更加堅定地默默發誓:「我願意從此一輩子正心,不再生邪念!」


  她的誓言才發完,妖魔就遠避得竟然從此斷絕踨跡,再也沒來找過她,而她的肺癆病不久也不治而癒。


  可見「一正克百邪,有德可驅魔」!只要心念一正,浩然正氣現前,自然可以斬妖去魔了。


※ ※ ※


  亙古的宇宙運轉中,恆常的自然定律裡,孕育出一股浩然的正氣,充塞於天地之間,就是浩然正氣。


  一個人的氣,若是能不膽怯、不心虛,就能正大流行,妖魔鬼怪見到自然就會退避;所以君子有養氣之學,而養氣的重點在於治心,如果能做到清明寡慾、恭誠泰然,所謂的妖魔鬼怪亦無所遁形。


  一個人的心如果有了曖昧,則不必問妖魔鬼怪是否出現,自己的心已經先變成妖魔鬼怪充斥的地方了;所以,一個人能觀察自己,就能看見心地的美與醜。一個人能勉勵自己,就能看見自己的對與錯,一個人能看見自己的對與錯,亦對自己的態度非常的客觀,如此之人才能真正進入另一種的境界。


  是以,要能觀察自己,就要有自我迴光返照的功夫,要能勉勵自己就得下功夫,以上皆是進德修業不可或缺的條件。


  聖者曰:「遇欺詐之人,以誠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是故,和氣迎人,則乖沴滅,正氣接物,則妖氛消。


節操養正氣-跋文

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

不自居高

 

  有一天用餐時,大眾吃的是發酸的味噌,但師父盤珪永琢禪師所吃的則是新鮮的味噌。


  很快地,盤珪禪師就發現他所吃的味噌與弟子們不一樣,便質問:「今天是誰典座?為什麼我吃的和大眾不一樣?」


  任典座的大良禪師回答:「師父,今天是我典座,因為舊的味噌已經變味了,為了您的健康著想,所以我換上新鮮的味噌。」


  盤珪禪師質:「怎麼可以這樣?我吃新鮮的,弟子們卻吃發酸變壞的,這樣我配當大家的師父嗎?有資格我受佛的教誨嗎?」罷,立即返回方丈室,反鎖住房門不出來。


  大良禪師著急的在方丈室外等候,想請求禪師的原諒,但盤珪禪師始終不予理會。就這樣,盤珪禪師在房關了七天,而大良禪師則在門外守候了七天。


  信徒看到師徒二人這樣的狀況,忍不住向盤珪禪師大聲喊:「禪師,你不吃東西沒有關係,但是這位年輕的徒弟,你總得讓他吃點東西吧!」


  盤珪禪師聽了,終於打開方丈室的門,微笑地對大良禪師:「我堅持和徒弟吃同樣的食物,等你以後為人師表時,不要忘了這一點!」


  佛教提倡「眾生平等」,重視每一個人的生存尊嚴,沒有貧富貴賤、職位高低的差別。就是偉大如佛陀,他也一再強調自己只是「眾中之一」。因此,在叢林裡,舉凡大眾一起出坡作務叫「普坡」,常住慰勞大眾辛勞請吃茶點叫「普茶」。從一個「普」字當中,便可見到佛教平等的精神。



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無辜嘗糞

 

《子不語》


  常州蔣用庵御史,和四位朋友一起到徐兆璜家吃飯。徐兆璜擅長飲食之事,河豚尤其煮得好,於是備酒請自己及五位客人一起食用河豚。


  六個人雖然都貪食河豚的味美,各自舉著筷子大吃,但心裡不能完全沒有疑懼。


  忽然一位姓張的客人,突然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不能發出聲音。主人與客人們都以為他中了河豚的劇毒,就迅速弄來糞汁,給張某灌下去。


  姓張的客人仍沒有醒過來。其他五個人感到十分害怕,都:「我們不如在毒性發作之前,先服下解藥吧。」於是各自都喝了一杯糞汁。


  過了很久,姓張的客人竟然甦醒過來,客人們告訴他剛才解救他的事,姓張的客人:「我向來有羊兒瘋的疾病,不定時會發作,並非中了河豚的劇毒。


  五個客人聽了,深深後悔無緣無故地吃了一次糞,一面漱口一面嘔吐,笑個不停。


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釋迦牟尼佛與女人

 

蓮生/文

 

  在釋迦牟尼佛時代。


  佛陀在「祇園精舍」的法座上法的時候。


  一名叫「戰遮」的少女,打扮成妊婦的妖態,她突然從大眾中站立起來,對佛陀責問:


  「你法很高妙,但現在我要問你,你我有夫婦關係,現在我肚子大了,你就捨棄了我,你真是一個無情無義的人。」


  「戰遮」少女這麼一


  聽法的信徒,紛紛疑惑。


  就算是諸大弟子,信仰很深的人,也都大驚失色。


  但,釋迦牟尼佛卻端坐,威嚴不動,也閉目不發一語。


  這是釋迦牟尼佛與女人生的第一次糾紛。


  釋迦牟尼佛當場被女人指責,在所有的大眾注目之下,他唯有的動作是「閉口不語」。


  幸好,戰遮少女繫在身上的木盆忽然落下。


  原來是「戰遮」少女偽裝懷孕,來加害釋迦牟尼佛。



  又有一名叫「孫陀利」的少女。


  常常進出「祇園精舍」。


  後來「孫陀利」被人殺死在「祇園精舍」的垃圾堆中。


  當時的社會傳聞:


  釋迦牟尼佛與「孫陀利」有染。


  五百羅漢與「孫陀利」有染。


  「孫陀利」的死,一定是「祇園精舍」的桃色糾紛。


  佛陀對這件事,祇有如是:「殺人是最凶惡的行為,是五戒之一的最重之罪。如果殺了人,又誣賴別人殺人,這是殺戒及妄語戒,二戒併發,造如此重罪,遲早會有報應。」


  這是釋迦牟尼佛與女人生的第二次糾紛。


  幸好,行凶的惡徒,一一被捉。


  召告是外道所使。


  如此才真相大白。



  釋迦牟尼佛與女人之間的糾紛,其實不祇是這兩件,祇是這兩件最為有名,轟傳當時的社會。


  一個成就佛陀者,遭遇桃色糾紛。


  就如同晴空萬里,被烏雲全遮蓋了,成了陰霾的天空,灰濛濛的,陸陸績續的謠言滿天飛。


  洶湧的人潮,指指點點。釋迦牟尼佛成了一只握在別人手中的杓子,隨便別人揮舞。


  像修行人與女人的桃色糾紛--


  永不褪色。


  永遠色彩最鮮艷。


  人們最喜歡傳播,也是人們閒聊的最佳話題,令人有些感情衝動起來。(令自己覺得非常的正義)


  當時的傳聞是:


  「釋迦牟尼佛原來是世俗人一般,一樣有七情六慾。」


  「哇!有孩子了,大肚子了。」


  「不止一個,好幾個女人,全被玩弄了。」


  「太離譜了,修行修成這個樣子。」


  「幹,我們要離佛教。」


  釋迦牟尼佛為眾生流淚,五百羅漢惹上了不白之冤。



  我(蓮生活佛)如此


  在這世間,女人永遠是害修行人的最佳利器,從古至今都是如此,正法愈是興盛,魔王(波旬)就派女人來破壞正法。


  但是,沒有女人的迫害,沒有女人的中傷,就顯不出釋迦牟尼佛的最高的境界。


  釋迦牟尼佛已修成「馬陰藏相」。


  釋迦牟尼佛最具清淨的心,根本已無慾望。


  釋迦牟尼佛美德聖行。


  經過這一場「聖者與女人」交戰之後,才會在黑暗中顯出光明,在罪惡中顯出善美,助長了佛陀的威望,助長了正法的宣揚。


  我終於明白:


  「魔」是來幫助「佛」的。


  「女人」是來幫助「聖者」的。


盧勝文集第101冊《蝴蝶的風采》釋迦牟尼佛與女人


女子喜憍矜,撾捶無理,自瞋自喜,欲令人畏之

 

九天玄女 降

 

詩曰:老尼閒坐醉翁亭,古寺黃鸝自在鳴。

 

   出岫浮雲舒任卷,此生心地放光明。

 

聖示:吾今日降著:「坤道與習氣」。

 

  第二九章 女子喜憍矜,撾捶無理,自瞋自喜,欲令人畏之

 

  女子喜憍矜,撾捶無理,自瞋自喜,欲令人畏之:即是指有些女子喜憍慢貢高成性,無理取鬧,自己無理由的瞋怒或高興,故意令人摸不著頭緒而怖畏之。

 

  昔時有一女子個性慓悍,暗不服人,且喜怒無常,令人難以捉摸,結婚之後,即常因小事與其夫君起爭執,對婆婆亦常不敬,時有犯上之言語,其婆婆常年受其欺辱,抑鬱成疾,最後臥病不起,未幾即一命歸西。

 

  一年多之後,此女子即罹患疽之病症,趕集走路皆一拐一拐的,夜間則惡夢連連,常見無數隻惡犬窮追猛咬,令其身心俱疲,雖然家人有將她帶去延醫治療,但此乃與因果業障有關,非單純藥力可及,故藥石罔效,不見起色。

 

  如此經歷一年多之後,病情每況愈下,終致雙腿癱軟,無法行走而臥病在床,且由於病痛之苦楚,而日日哀里之人聞之皆謂其乃是自作孽,惡人自有惡來磨。

 

  幸而此女子良知未泯,知曉其所受之病苦,乃是往昔所造諸惡業所致,故而心生懺悔心與善根,沒多久即得一有德之大夫為其診治,開藥方醫療,經十餘、二十日後,其創口開始收歛癒合,雖然病腿無法完全痊癒而留下殘疾,但終能保住一命。應驗了《業報差別經》所云:「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一瞋可以摧毀一切諸福善,若心執灼瞋,意即不寂靜,喜樂亦難生,煩躁不成眠,且瞋令親友厭,安樂不久住,故一個人不論遭遇任何事,莫撓歡喜心,因為憂惱瞋恚,不但無濟於事,且會阻一切善行。事若尚可為,云何不歡喜;若己無濟於事,憂惱有何益?

 

  一個人若沒有瞋心,即便是遭受他人輕蔑,聞受粗鄙語,其心依然能清淨不結垢。若心不清淨,即使辱罵他人,也會如塵土被逆風吹拂而反其身。故若一個人可以修行來調適,就不會時時受外緣之境所影響而忽喜、忽憂、忽貪、忽瞋,漸漸也才能達到「面上無瞋是供養,口裡無瞋出妙香」之境界也。

 

《坤道與習氣》第二九章 女子喜憍矜,撾捶無理,自瞋自喜,欲令人畏之


2025年8月10日 星期日

勞而無功

 

  僧人問:「如何是西來意?」


  道匡禪師答:「蚊子叮上鐵牛。」


  僧人問:「如何是沙門行?」


  道匡禪師答:「非行不行。」


  僧人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道匡禪師答:「七顛八倒。」


  僧人問:「如何是道匡家風?」


  道匡禪師答:「寧可清貧,不作濁富。」


  有一回,大眾擁著法座之旁,人人立著聽法。


  道匡禪師:「我這裡一物也無,你們擁著法座作什麼?」


  眾人無對。


  道匡禪師:「勞而無功。」


※ ※ ※


  觀古及今,學道如牛毛,成道如免角,多是心有所求,失去本然的清靜,故少成仙佛之果也。


  若看學道之人,心中大概仍有欲望,望能早日成仙作佛,以逍遙自在。所謂人心者,即迷昧貪求之心也。學者若用人心,以求真道,真道定不可得,若用道心,以求真道,真道則現在目前矣。


  道心者,即天良無染之心,所以修學之人,若用無雜念之心,以求大道者,真道不求而自得也。


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生有益於人,死不害於人

 

  成子高臥病在床,慶遺進到寢室請示:「您的病情危急,如果到最嚴重地步時,後事該如何處理呢?」


  子高:「我聽活著的時候要有益於人,死後也不要害人。我縱然在活著的時候對人沒什麼益處,難道要在死後有害於人嗎?我死後,就選塊不能耕作的土地把我葬了吧!」


※ ※ ※


  人的造作能如太陽普照眾生,相對也會因造作禍及眾生,因一個心念心態正確無私,定可將自我施捨,於心於身都能付出,照耀每一眾生,這就如太陽無私普及眾生一樣。


  世間一切眾生在大地的孕育下,生命息息相連一代接一代,天地無私沒有分別,一樣照耀每一眾生,故世間人在萬物中高居,應明生命同體同源,皆有依循自然界規律生存著,那就不能因自居祟高,盡做出毀壞自然界事情,更不可因自我的貪慾,傷害眾生才是,要用大無私的心來好好照顧世間每一寸地,每一有情眾生。


2025年8月8日 星期五

為什麼要守五戒?

 

蓮生/文


  我(盧師尊)在這裡,提到要守五戒,為什麼要守五戒?


  理由很簡單:「因為五戒不守,無法制心一處。你行為散亂、不淨、貪財、貪色、貪名,種種瞋怒,種種愚痴,心念不正,如何入三摩地?」


  五戒是:


  不殺生——不使用暴力,不傷生靈。


  不盜——不取非份的財物。


  不邪淫——不縱容感官,犯淫。


  不妄語——不心念不正,出口不實,欺騙眾生。


  不飲酒——不亂性之源。


  我


  若要制心一處,入三摩地,這五大戒律犯不得的。因為行為不正,心念不正,如何心清淨,心不清淨,就無法制心一處


  我個人不主張「戰爭」。但,國家徵招,還是要遵行。


  (戰爭是集體殺生)


  殺一人、殺生靈,都是「暴力」。有暴力的行為,心無法靜止,這種心是會干擾,無法休止的。


  如何能靜坐?


  如何能冥想?


  如何止念?


  如何入三摩地?


  再盜,你若「覬覦」他人財物,心不平靜。


  盜財物,便是貪念


  貪人財物,已是念頭不正,若作了,便造了「業」。


  不管如何,這種心態,能制心一處,才是妄想。


  已失正念矣!


  談到「邪淫」


  那是無法控制性欲念頭的行為,已失去了清淨行(梵行)


  滿腦全是「淫蟲」


  自己是性欲的「淫蟲」


  身是「淫蟲」


  念是「淫蟲」


  「邪淫」充滿在你的念頭裡,無法使你達到清淨的梵行。


  早已無法控制你的感官,如此之人,如何控制你的心念?


  犯此戒者多。


  故,無法制心一處,入三摩地。


  欲望是無底之坑,無法自拔的。


  談到「妄語」。


  其實「言語和心念不合」就是妄語。(心口不一)


  又:「不誠不實的言語。」


  「欺騙他人。」


  「譭謗他人。」


  「用言語傷害他人。」


  「講粗話。」


  「混淆是非。」


  「無聊的話,三道四。」


  又:「什麼是真實語?答案是有利益天下眾生的,是真實語。」


  故佛陀:「我是實語者,不異語者。」


  原則上,妄語包含了「文字」,「文字」也是傳達方式之一,「圖畫」也是方式之一。


  另外,酒戒,是以上四種戒律之源頭,酒能亂性之故。一喝醉酒,什麼事全幹出來了


  想要修行「制心一處」,有三法:


  一、上山。二、閉關。三、苦行。


盧勝文集第300冊《回歸星河》為什麼要守五戒?


2025年8月6日 星期三

半夜在河邊散步的大老闆

 

  有個男子原是公司的大老闆,但被朋友捲款,導致公司倒閉,還欠了一屁股債,想不開的他,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


  深夜,他喝了一點酒,決定到河邊跳河。


  不料,三更半夜的河邊,卻有一個穿著白衣服的少女,蹲在河畔哭哭啼啼,不知是人是鬼,把男子嚇了一大跳。


  男子鼓起勇氣,怯怯地上前詢問:「小姐……這麼晚了,妳一個人在邊邊做什麼呢?」


  女子「哇」的一聲大哭起來:「我被一個壞男人棄,我不想活了!」


  「妳看起來很年輕,妳幾啊?」男子問。


  「二十。」


  「唉!何必呢!」男子:「妳還這麼年輕!還有大好人生在等著妳呢!」


  女子抽抽噎噎地:「可是,沒有他,我活不下去!」


  「笑死人了!」男子:「什麼叫『沒有他活不下去』?那妳認識他之前,是怎麼活的?」


  女子聽了,覺得似乎有點道理,漸漸止住了哭泣。


  她問男子:「那麼,你這麼晚了,還來河邊做什麼?」


  「我……我……」男子有點尬地:「我睡不著,出來散步!」


※ ※ ※


  在社會裡生活著,總是無法事事如意、件件稱心,一定會多少都有阻礙與波折,此時任何一個人就會有情緒的問題,而這情緒如果無法適應的疏導,就會有偏差的發洩與不當的做為。如此一來,除了有時害了自己,同時也傷害到無辜,這是多麼的不幸。


  像世人受到金錢壓力,情緒無法安定,又得不到他人適切的幫忙,這時情緒無法紓解就鬧自殺,這就是不當情緒的發洩。甚且又顧慮到其他的事情,怕子女無人照顧,連同子女一起自殺,害了無辜的子女,事情是你惹出來的,怎能怪子女呢?既然有心顧慮到子女,為何還要自殺呢?提起勇氣面對就好了,情的出口就解決了。


  又有些人受到愛情的阻撓,受到父母或其他因素的阻礙,無法如意,情緒無法紓解,就鬧自殺,這也是情緒不知如何去安排所導致的不幸。


  又有甚多人不知如何去安排自己的生活,整天借酒澆愁,讓愁更愁,想不開而做糊塗事,不是殺人,就怪親戚朋友,使得在你身旁的人無以安寧,這也是情緒無法安穩的實例。


  世人當知,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無法稱心如意的事很多,要知道修持己心於平靜,安穩己身情緒或藉適當的方式紓解,這才是真正聰明能知生活的人,別讓情緒把你給鬥跨了,盼世人明醒之。


世態失與醒覺-第四二章 迷失情緒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