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0日 星期日
悲傷樹
一群已死的人,走在陰間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喃喃抱怨自己的不幸與委屈。
大家來到了一處悲傷地,這裡有一株高大的「悲傷樹」。領隊要大家把自己這一生中所受的不幸與災難,都掛在這株「悲傷樹」上。
大家迫不及待地趕緊把自己的悲傷與不幸取出來掛在樹上,掛完了之後,大家輕鬆地坐在地上休息。
領隊這時對大家宣布,要帶大家去投胎,但是每個人得先到「悲傷樹」上,取一些不幸帶著上路。
大夥兒環繞這株「悲傷樹」,在眾人的不幸中,選擇一個自己比較能接受的。
最後,領隊將大家集合起來,準備上路。奇怪的是,每個人最後選的都還是自己原本的不幸與委屈。
一路上,大家沉默地走著,沒有人再抱怨自己生前的苦處。
因為看過別人所受的不幸,自己的一點委屈根本不算什麼。
2022年1月29日 星期六
一瓣心香達九天
唐朝池州的杉山智堅禪師,與南泉普願禪師同為洪州馬祖道一禪師門下的法嗣弟子,兩人在禪法上,常有所往來酬答。他駐錫杉山的時候,人以山顯,山以人彰,當時經常有僧眾前來,但生平弘法事蹟記載不詳,只有語錄散見於《祖堂集》、《五燈會元》之中。
一日,智堅禪師和南泉普願禪師與全寺大眾一起到菜園裡出坡揀野菜,好半天後,南泉禪師忽然舉起一棵菜,向智堅禪師揮一揮,說:「你看,這棵菜長得真好,應該先供養佛菩薩吧!」
其他禪僧看到了,紛紛說:「一棵不夠啦!我們多揀一些菜來供養。」
智堅禪師等到大家安靜之後,搖搖頭,不以為然地說:「錯了!就是全菜園裡的菜都拿去供養,諸佛菩薩也看不上眼。」
南泉禪師哈哈一笑說:「難道看不起菜,也看不起心嗎?」接著又說:「話雖如此,每一樣東西總要嚐過才知道滋味吧,難道諸佛菩薩嚐不到心中的滋味嗎?」
杉山智堅禪師聽了,點頭說:「如是,如是,有了心中的滋味,那就是美味了。」
世間上,人情往來,裡外有輕重,人情也有輕重,心意更有輕重。所謂「一擔米,養一個仇人;一斤米,養一個恩人」,所以,不是一擔米和一斤米的多少,而是心意的程度如何?
心香一瓣,遍於十方,無論什麼事情,有一顆真誠的心,滋味就不同了。
※ ※ ※
所謂心香,即為禮神拜佛最誠敬之獻香。不論有形之柱香,或無形之香而已,合十頂禮佛聖殿前,悉皆可以成為「心香」之表徵!
因為獻上實質之柱香,佛聖當然鑑納;若無獻香,僅以合十跪拜頂禮,佛聖亦是鑒納!因此心香,並非界定于有、無實質之柱香,而是在禮神拜佛者之「誠敬心意」。
雖然眾生見廟堂若香火鼎盛,直覺認定此廟神威顯赫;但是,上界諸聖佛神並非以此鑒納。因為香火鼎盛,確實有許多人上香禮佛拜神,唯這許多人中,並非個個心誠意敬獻上柱(心)香,因此最多是該廟堂神司受此香火供養之益而已。若眾生要禱求佛前、神前,必要心香上獻,始得諸神鑒納,感召諸佛菩薩。
往昔之人上自帝王、下至平民百姓,凡有祭祀大典,乃至自己在閨閣之中設置壇案,求禱天地鬼神,首要即是齋戒淨浴,再做上香禱告,此即為最誠敬之心香,就如帝王亦是。可見敬天地、鬼神之禮,首在心誠意正,如此不論是有形柱香或僅合十頂禮,只要誠敬專注,即是心香。
吾以巡狩各地所見作結論。每每奉旨巡狩天下之際,吾常見有一道道強烈光束直達蒼穹,往下巡視,則見有人誠敬禮神、拜佛獻香,而光束即由此人身上頭頂直透天界;因此可知,眾生禮神拜佛切要專注誠敬,則心香上達蒼穹,諸佛聖悉皆鑒納!
拱衡雜誌第323期-述論:心香
2022年1月28日 星期五
梁鴦飼虎
周朝有一個很有名氣的王叫做周宣王,在他的畜牧部有一個飼養員叫做「梁鴦」,此人善於飼養。他可以把各種兇猛的野獸,虎、狼、雕、鶚、獅、豹、熊,鹿……放在一起馴養,每一個都是溫柔馴順。
雌雄禽獸生活在一起交配繁殖,代代相傳;不同類的禽獸雜居混養,和諧相處,從不爭鬥搶奪。周宣王怕這種技藝失傳,就派一個叫做「毛丘園」的人去向他學習飼養野獸的技巧。
毛丘園見到梁鴦後,梁鴦對他說:「我梁鴦不過是一個下賤的飼養員,實在沒有什麼秘密可以教你。但又怕宣王怪罪我故意隱瞞技藝不告訴你。我只好將我飼養老虎的方法說給你聽吧,
大凡順著老虎的性情它就喜歡,違背它的性情他就發怒,這是有血氣的生物性情啊,但是老虎的喜怒也不是隨便引發的。
餵虎,一是不敢拿活的動物給它吃,怕的是它在追殺中養成發怒的習性;二是不能拿整體的動物給它吃,怕的是他在撕裂食物時引發他的怒火;三是瞭解它的饑飽,順從他的喜怒。虎與人雖不同類,但能喜愛飼養它的人,是由於人順其性情的結果。造成它殺傷生物的原因,是由於違背了它的性情。
因此我在飼養它的時侯,儘量的順從他的喜好,但也不能一味的順從它,因為高興過度就又會引起它的發怒,發怒以後又會是高興,這兩種偏向都是不可以的。
我在飼養中沒有絲毫的違背和順從它想法,於是鳥獸把我看成他們的同類。所以遊玩在我的庭院中的禽獸,不去想廣澤高林;安臥在我的庭院中的鳥獸,不願再回深山野穀,就是這個照顧它們的性情,順其自然的道理使他們安然的生活在這裡。」
2022年1月27日 星期四
分發紅包
蓮生/文
仰山禪師在「王莽山」開山弘法,登上法座,說:
「你等諸人,各自迴光返照,你等無始劫來,背明投暗,妄想根深,很難一時拔除。所以假設方便,救度慧命,如同黃葉止啼,有什麼是處。如同人將百貨與黃金,同一處賣,有輕重不同。所以,石頭和尚是真金鋪,我這裡是雜貨鋪。有人來覓鼠糞,我亦賣給他,來買真金,我也賣給他。」
時有僧人出列,問:
「鼠糞我不要,我要買和尚真金?」
仰山禪師答:
「你之言,驢年亦不會。」
(那位僧人,未悟)
仰山禪師說:
「開口則有交易,不開口則沒有。我如果講禪宗,身邊要一人相伴也沒有,何況有五百眾、七百眾?我若東說西說,則眾人蜂湧而上。如將空拳欺誑小兒,都無實處。我今天分明向你說聖賢的事,不要將心浮上浮下。但向自己性海,如實而修去,不要三明六通,何以故?此是聖賢末邊的事,如今,重要的是,識心達本。只要得了本,不用愁其末。他時後日,自具去來。若未得本,什麼學法也無用。你等豈不見靈祐和尚說:『凡聖情盡,體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
僧人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仰山禪師舉手抓空示之。
僧人不會。
仰山禪師告訴上座:
「不思善,不思惡,這時你作甚麼生?」
上座答:
「這時候,是我放身命處。」
仰山禪師說:
「何不問老僧。」
上座答:
「正這時,不見有和尚。」
仰山禪師說:
「扶吾教不起。」
(諸位聖弟子,這位上座所答,何處有錯,請聖弟子指出來)
˙
我這次回台灣弘法,在二○一○年的春節,登虎山,到台灣雷藏去,主要是書畫簽名會,另外,發放新年紅包。
台灣雷藏寺,聚集萬人。
我發紅包共達三、四小時。
人山人海。
我一面發紅包,一面持咒,發一個紅包,持一個咒語。
每一個紅包一元美金。
每一個紅包一句咒語。
人問我:
「師尊的紅包有何不同?」
我問此人:
「你看見我發紅包嗎?你看見我持咒語嗎?」
那人答:
「看見!」
我問:「有何不同?」
他訥訥,答不出來。
我說:「是盧師尊親手親口發的。明白嗎?」
盧勝彥文集215冊《智慧大放送》分發紅包
2022年1月26日 星期三
辛公義
隋朝任命爙書省駕部侍狄道人辛公義為岷州刺史。岷州地區的社會風俗,人們特別害怕病疫,如果有一個人生病,全家都會避免與病人接觸,因此病人大多死亡。
辛公義下令將病人抬到自己的聽事大堂內,當時正是炎熱季節,病人被送來數百人,廳堂內和外面走廊里都擠滿了病人,辛公義就在廳堂內鋪設榻床,不分晝夜的守候在病人身邊,用自己的俸祿請醫生買藥材,親自一個個省視慰問病人。
每當病人痊癒后,就召見他的親戚家人,告訴他們說:「死生有命,疾病怎麼會互相傳染呢?如果會互相傳染的話,我早就死了。」於是病人的家屬感到慚愧,拜謝辛公義后便離去。
其後只要岷州人得病,都會爭着要住到辛公義身邊去,他們的親屬都一定要留下並照顧他們,於是人們的關係開始變的和睦慈愛,這一區壞風俗也被改變了過來。
辛公義後來被調任到弁州刺史,他到弁州剛一下車,先到監獄中露天坐下,親自一個個的審問囚犯,在十多天的時間裡,就把監獄里的囚犯判決並遣送完畢,然後才回到州衙聽事堂里受理新的案件。
辛公義審理案件都會當天立刻判決,如果有的案件白天處理不完,案件的當事人必須暫時拘禁的,他就住在聽事堂里,始終不回寢室休息。
有人看到就勸他說:「處理公事都有一定的程序,使君您何必如此勞苦!」
辛公義說:「我作為刺史沒有德性,不能使老百姓都和睦相處、不打官司,又怎麼能把人拘禁在獄中而自己在家卻安心大睡呢?」
犯罪的人聽到辛公義的這一番話,都被深深感動,痛快的認罪服法。
後來有要上官訴訟的人,他們的鄉里父老趕緊勸他們說:「這只是小事一樁,你們怎麼忍心再次勞煩刺史大人呢?」於是原本要訴訟的人們,雙方都會互相謙讓而作罷。
※ ※ ※
義者心之制,事之宜,故謂「行而宜之」曰義,義方之道,原出於天,故大義可以參天。
義利之關頭,則聖狂之路口,凡義,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故義者,宜也,謂「所當為」謂之「義」,如為子「死孝」;孝臣「死忠」之類,皆義之大者,豈獨朋友之交,不能違乎義哉!
且聞世有義犬之交,義馬之賦,走獸尚能死義,人豈不可為之。陳、雷;管、鮑之交以義;桃園三友,結之以義;秉燭達旦,守之以義,此其人千古不朽。
為聖為賢,皆不外一「義」字工夫,爾輩豈能言效古人?是故君子行義,生死不辭,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以取義也,此大義之所難能。
然亦有匹夫匹婦之所能者。人於宗族鄉黨之中,見有貧而不能婚嫁殯葬者,則量力以助之;見有遭遇災難,衣食不給者,則解囊以施之;見有含冤負屈,而不能伸者,則出力為之疏解,主張公道為之申白;其他修橋修路;施藥施棺,及廣行方便,皆義也。故吾夫子云:「見義不為無勇也。」大哉,夫子之言矣!
今世有訂立蘭譜,誓同生死者,彼皆自以為義,乃今日訂譜,明日圖殺,試問諸人,其義安在?雖古有殺身以成義者,彼皆行乎心之所安,非有強迫以行之,設計以陷之也。噫!是殆有傷於義,而則有負於天。
吾願有志君子,見義勇為,以丈夫之氣,充乎其大,入乎其徵,浩浩乎其天,蕩蕩乎其地,蓋聞先哲文天祥曰:「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義之關繫,豈淺鮮哉!
修緣寶典-闡:立義之道
2022年1月25日 星期二
塵埃何處來
一次,趙州禪師正在掃地,有人問曰:「和尚是大善知識,為什麼有塵?」
師曰:「外來。」
又僧問:「清淨伽藍,為什麼有塵?」
師曰:「又一點也!」
※ ※ ※
人生在世,長期蒙受濁污之塵染,蔽塞原本清淨真如之本性。俗世之間,有五花十色的誘惑,時時刻刻令人流連忘返,大眾深受五蘊塵垢所荼毒,致使身心不能自在,牽掣了靈神無法清明,處事受種種礙難,苦不得解脫。
智者藉由親近正法,聆聽妙理之啟示,不斷清除內心之污染及塵垢,逐漸的提昇真如本性,從心淨穢除氛,進而促使身行逐漸充滿於公正中直、倫理道德範圍之中,若稍有與道德相牴觸之諸種事物,便不予造作,持久而堅毅之,為人處事皆能中正、平直。普天之下,凡是實行正氣康莊大道之人,其一心唯有清純念頭,以及很簡單的想法,清純便是「道」,簡單乃為「德」。
眾生若能在日常生活之間,逐漸回歸簡單,生活愈是簡單,則能減少對物質之欲求;大眾於日常生活上若是減少了欲求,生活一切就能處於樸實;生活一旦樸實,人人又何患不勤勞、儉約!如能每一個人勤於行道、勤於做事,社會自然能夠活動起來,一個能夠儉約的人,其生活必然自在,因為心無雜瑣等事所紛擾,日子就過得輕安又自在,其身行造作勢必可以保持純真無污染,身心純真無所染,則道德日深、道諦日明,福慧之與人者,皆因心能清、身能勤於德,以德養道,以道培德,持之有年,何有不能逍遙者乎!
心欲清明,首在斷除無明,然而無明出自於人心之受三毒、五蘊所污染,故而行道培德,深入經藏,必可漸消三毒、漸除五蘊、漸彰心靈之清明應化也。
寶德雜誌136期-述論:心清靈明
2022年1月24日 星期一
2022年1月23日 星期日
你相信吉凶禍福嗎
蓮生/文
弟子「謝政」問:
「盧師尊!您相信吉凶禍福嗎?」
我答:
「信!」
弟子問:
「什麼原因信?」
「很簡單,因為我相信,點滴是生命,是因緣果報,是因果,吉、凶、禍丶福,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種花得花,種草得草。」
弟子問:
「那盧師尊,您相信命運了?」
我答:
「不信!」
弟子問:
「那豈不是矛盾嗎?」
我答:
「不矛盾。」
弟子問:
「為什麼?」
我答:
「了凡四訓中,有立命之學,命運是可以變的,吉凶禍福也是可以改變的。人只要力行善業,是可以改厄運變成吉祥。」
弟子問:
「那盧師尊到底信或不信?」
我答:
「信也不信。」
弟子問:
「怎可以這樣?」
我答:
「老子說,福兮禍是所伏,禍是福之所倚。吉凶禍福是互相轉化的。」
弟子問:
「盧師尊!您以何態度看吉凶禍福?」
我答:
「吉,我不喜,兇,我不憂。禍,我不愁,福,我不歡。」
弟子問:
「為什麼這樣?」
我答:
「人生就是這麼周而復始,起起落落,又吉又凶,又福又禍,福中帶禍,禍中帶福,看多了,就自然了!」
弟子問:
「如何面對?」
我答:
「隨順而超越,人看是吉,我看是凶,人看是禍,我看是福。但不管吉凶禍福,一個行者保任著自在。」
弟子問:
「舉個例?」
我答:
「阿扁總統。」
(從最尊貴的總統,墮到最深的階下囚)
我說:
「當總統非吉,階下囚非凶,因為循環不止。」
弟手問:
「您有什麼要告訴我們的?」
我說:
遵從佛陀正確無誤的法教。
對吉凶禍福,命運等,
不起分別。
就在這些境遇中自在。
很自然。
很祥和。
盧勝彥文集第254冊《至尊的開悟》你相信吉凶禍福嗎?
2022年1月22日 星期六
惡意穢污,萬劫苦磨
南印度摩竭陀國的國王——頻婆娑羅王,是佛陀的大護法。他為了恭請佛陀說法,特在王舍城外建立一座富麗堂皇的講堂,名叫「竹林精舍」。這座竹林精舍,就是世界上最早興建的佛寺,佛陀即在這座精舍中,說法度眾生。
舍利弗與目犍連尊者,是佛陀的首座大弟子,這兩位尊者每當受食的時候,必先運用神通慈力,去觀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的罪苦眾生,看他們是否有救度的因緣,觀察完畢之後才進食。
有一天,目犍連尊者看到一個恐怖又可憐的餓鬼,她的身體好像被火燃燒過的木柱,肚子猶如山丘那樣大,咽喉卻細得如針孔那樣小,任何東西都嚥不下去,由於業力的關係,食物一到嘴邊,都變成火炭,不得飲食。餓鬼的口中,又會吐出猛烈的火燄,燒爛了自己的顏面。她的頭髮硬得像鋼刀,碰到身體都會流血,全身的支節也會出火自燒,真是苦不堪言。
目犍連看見這個餓鬼,就到她的面前問她說:「妳是造了什麼罪業,受到這種悲慘的苦報?」
餓鬼回答說:「尊者!有太陽照耀的地方,都不需要點燈燭。目前釋迦世尊,正在人間說法,佛陀的大圓鏡智,能照徹十方一切眾生。所有眾生的過去、現在、未來,由身、口、意三業所造的各種罪業,佛陀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一點也不會偏差遺漏。我過去造什麼罪業,你自己去請問佛陀。我現在飢渴得沒有力氣,請原諒我不能回答你的問題。」
於是,目犍連尊者就回到佛陀說法的地方,要請問如來,有關這個餓鬼造罪業的因由。
這時,釋迦世尊正在演說究竟妙法的教義。佛陀說法圓滿之後,看見目犍連回來,佛陀問他說:「目犍連!你今天又有什麼新發現,看到什麼異事?」
目犍連回答說:「我見到一個餓鬼,身體焦燃,四方馳走,叫苦連天。這個餓鬼的生前,究竟造了什麼罪業,受此痛苦?敬請世尊慈悲開示!」
佛陀告訴他說:「從前,在舍衛城內,有一個有福的人,他雇了很多工人,專門經營甘蔗汁的生意,後來成為大富豪家。當時,有一位證得辟支佛果的出家人,正在各地廣度眾生,病中感到很渴,有人勸他飲甘蔗汁。
於是,這位出家人就帶著他的缽,來到這個福人的家門前,求取蔗汁。這個有福的人,道德修養很好,也很欽敬出家人,歡喜樂施。可是他身有急事,馬上就要出門,沒有時間為他壓取甘蔗汁,親手奉施供養,只好懇切的交代他的妻子富那奇說:『富那奇!妳代我壓甘蔗汁供養這位師傅。』他的太太答應說:『好,你放心!我會布施他的。』
丈夫出門以後,富那奇暗自忖道:『我家甘蔗汁,向來不施捨給人,現在如果破例,恐怕以後會有很多的人來索取。豈不是自找麻煩?』她的慳吝心,使她生起了惡念,便向那位出家人索缽,將小便放在缽中,然後再放一點甘蔗汁在上面,就這樣送給出家人。
這位出家人接到缽時,就知道慳婦所做的罪行,便將穢物傾棄於地,取水洗缽,然後拿空缽回去。
這個怪婦富那奇,過了不久就命終逝世,墮落在餓鬼道中,常受饑渴之苦,並有業火燒身。她一念之差,受此劇苦,經歷萬劫,尚不能了脫餓鬼之痛苦。」
詩曰:「焦身餓鬼腹如山,萬劫千生劇苦艱;慳婦無知行暗計,施僧穢物惡心蠻。」
2022年1月21日 星期五
佛頭著糞
湖南觀察使崔群有一回參謁東寺如會禪師。崔群問禪師:「您是如何得悟佛法的呢?」
如會禪師答道:「見性而得。」
剛好這時候如會禪師害眼病,崔群有些促狹,就問:「您的眼睛這樣子,也能見性的嗎?」
如會禪師笑笑說:「見性又不靠眼睛,眼病有什麼妨礙呢?」崔群趕緊稽首道歉。
如會禪師帶崔群游覽寺內,走到大雄寶殿上,看見三五只鳥雀在巍然端坐的佛像上飛來飛去。鳥兒飛得歡快,把鳥糞都拉到佛像的頭上了。
崔群笑問:「禪師,鳥雀也有佛性嗎?」
如會禪師說:「鳥雀也是眾生,當然有佛性。」
崔群說:「既然有佛性,為什麼還要往佛頭上拉屎?」
如會禪師仰視著佛祖慈祥的面容說:「那你說,它們為什麼不往鷂子鷹隼的頭上拉呢?」
※ ※ ※
自覺者,自己悟明宇宙之實相,覺自己之覺性,所謂開悟,所謂見性是也。蓋吾人未覺真心,圓陀陀、光燦燦,昭靈不昧,了徹常知,故曰「佛性」。
盡三性,則不生不滅;亘十方則無去無來矣。然吾人從其體用,形流萬有,皆為困迷於物慾,或於煩惱,遂不明本心之妙用,而昏然誤認塵影,隨境生滅,醉生夢死於六道矣。然本覺自心未全永昏,故覺者,頓悟物欲之妄想,則能返照自心本性,清淨真空,明白宇宙形形色色之妙用,不復迷於生死矣。
覺他者,以自己所覺悟之真理,而啟教未覺者,令其亦能悟見自心之佛性也。覺行圓滿者,知行一致,即識自本心,是自本性,了知宇宙萬有真性之妙用,則心之所發,意之所至,正大光明,靈照不昧,隨順真實慈愛清淨之妙德而行,則無絲亳善惡之識,乃極人生究竟之域,已達極致。謂道之功成,是謂道之成也。
道成而復有智,智者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本來具足,如日照中天矣。迷者,為無明之淨雲掩覆,悟時則無明之雲頓開,慧日明現,故道成即有智慧,有智慧則能成德,有德則能通化宇宙,方為聖之尊也。
是故通化宇宙之妙法,至靈至妙,充周不可見,發微不可窮者。孟夫子云:「聖而後不可知之,知之謂神,神而後能證佛矣。」故學者從次序而學之,知自覺為本,覺他為末;道成為始,證果為終;成道所先,正果所後,則道必可成得也。
善道薪傳-述聖道之覺行
2022年1月20日 星期四
網開三面
昔商王成湯,善政親民,每年多次出巡,訪問民瘼,探求民間疾苦,設法改進。
一天,正當風和日麗,百鳥共鳴,群獸騰躍之際,商王成湯來到一地,看見獵人成群佈置陷阱和羅網。
佈網的人喜氣洋洋,高聲祝道:「從天來者,從地來者,從四方來者,都進到我的羅網中,無一漏網。」
商王於心不忍,便向前將網解除三面,只留一面,並改祝道:「想到左邊,便到左邊;想到右邊,便到右邊;想向上去,便向上去;想往下來,便往下來,不要活命的,便進入我的網中。」
獵人聞後,大為感動。
這段網開三面的佳話,終於傳遍天下。
今日世人,有者心懷不善,殺生掠奪,習以為常,靜觀此商王好生實證,當有所感動。
人亦動物之一,為萬物之靈,站在靈長立場,當有保護與同情責任。
※ ※ ※
「仁」有仁人,亦有仁獸。仁人者,聖人也。仁獸者,麒麟也。
「麒鱗見,聖人出。」在周朝時代,曾出現麒鱗,故有聖人孔老夫子之誕生也。
麒鱗生成麋身,牛尾、有一角,雖有武備,而不為害。其行步也,不履生蟲,不折生草,故稱為「仁獸」。麒麟尚有好生之仁心,人為萬物之靈,豈可無「仁心」而不如獸乎?
是故,「戒殺放生」乃仁之發端,有仁心者,始能為之。君子對於禽獸也,見其生,而不忍見其死,聞其聲,而不忍食其肉,此乃「仁」心也。所以「戒殺放生」乃行仁之一。
願世人,應體上天好生之德,「戒殺放生」以免多造殺孽。凡力行「戒殺放生」者,則有:「親、寬、恕,慈、惠。」五大美德也。
大道康莊-述「仁之表現」
2022年1月19日 星期三
海神噴泉
蓮生/文
在「羅馬假期」影片中的「特拉維噴泉」,是著名的「許願池」。
而我獨獨欣賞那駕馭馬車的「海神」,及左右伴隨的「健康女神」。
在「羅馬」,我發覺許多噴泉,其中央莫不峙立著「海神」(普西頓)的雕像。
例如:
拉渥那廣場噴泉。
許願池噴泉。
貝尼尼噴泉。
領主廣場噴泉。(翡冷翠)
海神廣場。(波隆那)
等等。
這些噴泉,均以「海神」(普西頓)為中心,因此,我對「海神」特別的好奇。
在奧林匹斯諸神中,他是天神「宙斯」的哥哥,地位也僅次於「宙斯」,排名第二的偉大之神。
他有三叉戟的權杖。
海豚是他的隨從。
普西頓(海神),鬍鬚長,頭髮長,上身赤裸裸,下身顯化「人身」、「魚」、「龍」等。
海神法力甚高,他想毀滅人,只要在海域游行一圈,馬上巨濤如天,任何船舟全部粉碎。
海神喜時,海平靜無波,水流如韻,浪如音樂,海螺吹奏,仙樂飄飄。
普西頓(海神)的家族,妻子「愛菲地」,兒子「德烈頓」是海洋的號兵。另有二兒子「普魯度斯」,能知過去未來,又能隨意變化,有大神通。
美麗女神「維納斯」是從貝殼誕生的,所以和海神也有關係。
ð
我覺得,海神(普西頓)唯一遺憾的是,他和女戰神(雅典娜)為爭取希臘雅典的鬥法。
海神拿三叉戟向地上一擊,土地裂開,出現世上第一匹駿馬。
大地湧出泉水。
但,雅典娜賜給人類「橄欖樹」,卻柔性的得到人們的心。
海神大怒──
利用法力,以洪水淹沒雅典。
我覺得「海神」是一位英雄人物,但,不應該鬥法失敗後,卻惱羞成怒,用洪水來傷害其他不相干的人類,這一點是「海神」的遺憾了!
ð
我有幾句話,告訴大家:
法力加上不良的心,不是良緣,而是惡緣。
惡緣是一種毒。
惡緣是蠻橫的強姦。
在人世間,有一種不良的組合,是「法力」加上「智慧」再加上「不良的心」。
造成人類的肆虐與腐化。
優秀的人才不能流於卑惡,暫時雖好,有智慧卻無善心,人間加倍受難。
寫一首「海神」的詩詞:
四海無際
問盡頭在何處
一位英雄
足夠奔騰吒叱
何必為雅典小城
爭得一夜頭白
神仙原本逍遙自在
不用爭奪
不怕四海無人識
盧勝彥文集189冊《神話與鬼話》海神噴泉
2022年1月18日 星期二
攝心以靜
鍾離權仙翁 降
詩曰:碧翠煙霞養性功,寸衷俱攝效仙翁;
粗茶淡飯長生味,正氣盈懷歲月豐。
聖示:世人常懷想清靜修行,但心卻無法寧靜,心一旦無法靜,就算是遁離市囂,一樣難有片刻寧靜。狂放的心猿,就如脫韁的野馬,無法控制,所以世人若要求得心靈的平靜,惟有做好「攝心」之功夫,方能處於謐靜平和之境也。
仙翁曰:王生,遊歷仙界去矣!
(只見仙翁手往王生靈竅上一拍,王生之靈瞬時脫離肉身而起。)
王生曰:下生叩見仙翁聖安。
仙翁曰:免禮。我們邊走邊談吧!
(仙翁與王生二人步出堂外,只見堂外之麒麟愈發光耀,紫氣環繞四週,好不妙哉!二人隨即跨上麒麟騰空颺去。)
王生曰:仙翁適才一篇言論,讓下生心有戚戚焉!因為下生深覺現今之人,生活在多采多姿五光十色的社會,最難靜下來的就是「心」了。下生叩問仙翁,剛剛仙翁所提之「攝心」功夫,要如何做才能達其功效?
仙翁曰:哈哈!王生問來是否有愧於「心」,才有此說?其實世人欲「攝心」,並不是如想像中之困難,主在於世人放蕩久矣!所以少有認真懸崖勒馬,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是非。因此要能享「攝心」之樂:
第一步要粗茶淡飯,因為如此可減少慾念之產生。
第二步要多拜神禮佛以求正氣相印。
第三步要減少接觸不良誘因。
如此三管齊下,久之就可心靈處於虛靜,常樂無憂矣!
王生曰:下生慚愧,聽了仙翁的開示,下生必切實遵循,以免自己心隨境轉,道程進進退退一無所成,真是汗顏!汗顏!
仙翁曰:王生毋須自責太深,因為人有肉身之關,所以常受外境擾心。故要能達心如止水的聖境,尚須再多磨鍊之,才能寧靜致遠,昇華己靈也。
王生曰:叩謝仙翁教誨。下生有一問題想叩請仙翁為世人開示,就是下生曾拜閱廣欽老和尚之行持語錄,其中有一句話說:「修行要愈苦愈好,苦可以開智慧。」不知仙翁看法如何?
仙翁曰:哈哈!此問甚好。其實現今之人生活富裕,學識亦高,造成人人自我傲慢心態橫生。尤其學歷愈高者愈有此傾向,總認為自己是最行的,別人的觀點都有瑕疵,故容不下他人的諫言,也放不下自己的身段,所以失去許多學道或進步的機會。
而富貴之人進道更難,因為他沒有生計上的壓力,日子舒服的很,要他捨享樂而過節約平淡的生活,實比登天還難。所以愈苦的環境愈能夠砥礪一個人的心志,使其智能更往修持道路而來,而在修持的過程中,也能更體會世事無常而潛心勇猛精進。故以仙佛的眼中來看,「富貴危險,清苦有機。」與世俗的見識完全不同。
王生曰:說的也是,下生常看富有之人,要他勤於道途,他們總是認為錢賺得還不夠。但等錢賺到了,又有更大的慾望迷失心性,於是汲汲營取物質享受,到頭來終究是一場空。
仙翁曰:然也!世人就是如此不知足,試想,人生不過幾十年光陰,一輩子只在企求無法滿足的欲望,實在是太傻了!太傻了!
仙界遊蹤-第三回
2022年1月17日 星期一
一進一退之間
有甲乙兩位行者,功德相差不大,修為在伯仲之間,方丈欲從中選其一為座下弟子,於是決定親自試之。
他對甲乙兩位行者說:「你們之中只能有一個成為我的弟子,你們兩個資質都相差不大,就看你們的表現和造化了,不如你們各自淡淡對方丈的修行吧!」
甲行者聽完後上前一步,張嘴欲言。乙行者聽完方丈言後雙手合十,默默退後一步。
方丈於是點頭微笑,領乙行者而去。
眾生不解,問其原因,方丈答曰:「心懷蒼生,始終把自己放在最卑微的地方,這才是為人修行的基本道理,一進一退,足見其心啊!」
※ ※ ※
修行人自入道場就必須有謙卑的心,有了謙卑的心就要能融通一切修行見解,這是修行人應懂之事,而在道場修行人慎忌強為人師的心態,何為強為人師呢?
乃修道人因在道場中歷練久遠亦跑遍各道場結緣,自我心態就易產生優越心,更會有自尊心強烈,此時就很難融通其他(她)修行人的修道見解,也難放下自我身段來迎合,這等修行人在道場中甚有之。
其實修道不能有以上強為人師姿態,需明一切法都是圓融,不能因人之故,就分別出差異,要明修道無上下、無差別,一切平等,唯覺悟者最為超越,亦也不能因己修行較為歷練久遠,就認為能超於人、能為師之尊來教導別人,更不能認為別的修道人皆要迎合於自己,自己卻不能迎合他(她)人,這種自尊自傲是修行人最為忌諱的,希道場中修行人要體會。
慈聖雜誌-第一七七期
2022年1月16日 星期日
郭氏廢墟
春秋時代,齊桓公到野外遊玩,看見一個已經滅亡的國家以往的城池:「郭氏的廢墟」。
齊桓公問當地的居民:「這是什麼廢墟?」
居民回答說:「這是郭氏的廢墟。」
齊桓公說:「郭氏的地方為什麼變成了廢墟?」
居民回答說:「郭氏喜歡善良的行為而厭惡邪惡的行為。」
齊桓公說:「喜歡善良的行為而厭惡邪惡的行為,是人的美德啊!郭氏的地方卻成為了廢墟,究竟為什麼呢?」
居民說:「喜歡善良的行為,但是自己不做,厭惡邪惡的行為,但是自己卻不改掉,所以成為廢墟啊!」
※ ※ ※
自然界的災變,比如:地震,風災,水災……等等,在近五年內頻繁發生,罹劫的人類已經超過百萬之數,但尚未包含靈識較低的有情眾生,如若再加計之,恐怕已經逾千萬之數也不為過。那麼為什麼會有眾多災難發生呢?罪魁禍首歸咎于人類的私心貪欲。
整個宇宙是個大磁場,地球及人類運行及生活其中,也各擁有磁場,對於地球的磁場,昔時稱為大周天,人類磁場則遜稱為小周天,每一個磁場都互相牽引,維持平衡。可是人類人數不斷增加,單獨偏斜的磁場雖然無法撼動大磁場,但齊聚的力量,滴水穿石,必然對地球磁場產生一定的破壞。比如:村落中每個人都好逸惡勞,無形中便造成村落生產力下降,進而影響鄉、鎮、市或國家。互相影響的觀念,諸兒女理當不難瞭解。然而當地球的磁場混亂或減弱,人們的思緒必然受影響,轉變急躁不寧,進而產生糾紛,戰爭,如此一來,自然界豈無反撲的道理?這也就是人類與自然界關係日益交惡的原因之一。
人人仰賴文明科技,文明科技帶動經濟發展,人類因為貪圖享受而腐化了人心。然則如此的陳習由來久矣!一旦革除必然帶來痛苦以及經濟衰退。那麼諸兒女應如何面對這樣兩難的窘境?應從自己的磁場改變起,且應思不是我失去了什麼,而是我原來什麼都沒有,莫再圖迷欲利,拋棄差別相,人心便不會參差;沒有相互比較,便沒有欲利,也不再影響大周天了。
一個良善的人可以影響一整個團體,團體以群策之力再影響國家,甚至世界,這便是大學所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念。人人無有差別關係,人人呈現覺悟後的善心,常以此為念,必可帶來另個祥和無爭的世界。
訓子箴言-略論
2022年1月15日 星期六
人性與佛性
蓮生/文
弟子問:「什麼是佛性?」
我答:「孔子說,食、色性也。其實不只這些,財、色、名、食、睡,這些都是人的慾望。」
弟子問:「當六根遇到六塵,有何現象?」
我答:「慾望順的時候,就產生貪念。慾望不順的時候,就產生瞋念。不能夠明瞭這一切現象的發生,一再的陷入深淵,就是痴念。」
弟子問:「人性又如何轉成佛性?」
我答:「人性原本就是佛性,本無差異,只因被慾望所蒙蔽,只要將污穢的變清淨,人性就是佛性,這轉化的過程,就是修行。」
我說: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苦」及「墮落」的根源,全是因為渴愛追求慾望的享受而來。世人不明白佛陀的宣告,卻把追求慾望享受的滿足當成快樂,一直的追尋不休,就算死至臨頭也不會放手,世人大半是如此的。
佛陀的般若智慧,把人性和佛性,如此分:
人性──慾望、愚痴、執著。
佛性──清淨、智慧、任運。
認清了「人性」與「佛性」之後,要了脫痛苦的束縛,就要知足,就要智慧,要看破放下了。
最早的時候,佛陀要他的弟子,靜坐冥想這些人生的現象,明察人生及萬世萬物的自然定律,明察物質與精神,由觀察產生了智慧,由智慧得到悟境。
由冥想的智慧,自然法則,成、住、壞、空,可以證明佛陀的真理──苦、空、無常、無我。
盧勝彥文集第156冊《清風小語》人性與佛性
2022年1月14日 星期五
福盡而禍至
從前有位富翁楊溪,性情貪婪,見識淺薄,而且器量狹小;他所儲存累積的金銀財寶、布匹糧食、日益的在增加。
他的朋友陳棟塘就勸他說:「一個光是累積財富而不懂得布施的人,必定會遭到奇禍啊!你為什麼不做些施捨的善事,這樣才能夠長久的保有您的財富啊!」
楊溪不肯聽陳棟塘的勸告,過了兩三年,陳棟塘就告訴別人說:「根據我的觀察,楊溪的災難就快要到了,以前他只是貪心吝嗇,令人輕視而已;近來聽說他變得愈來愈驕傲蠻橫,待人刻薄,不講道理;甚至什麼壞事都敢做,這難道不是他自己在加速的招來災禍嗎?」
陳棟塘講完之後沒多久,果然楊溪就被盜賊所殺。
古人說:「恭敬節儉,是一個人福報的開始;驕傲吝嗇,則是一個人災禍的徵兆;所以肯修福報的人,可以漸漸的獲得吉祥幸福;而敢做惡事勾當的人,往往就會忽然的倒了下來;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不知道有多少啊!」
眾生悉皆具有佛性靈根,但眾生卻也因為輪迴既久,乃帶有劣性。因而在凡心、凡身之欲望染著,發展出各自不同之心態與形像。
譬如多惡者,淪入畜道;或雖為人道,但卻有缺陷,以及貧賤困頓。譬如善多者,身在人道,多有好樣相、好運程、好福報;但是不致以此即論斷其人最終結果仍是一樣。因為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因此大幅消耗福報,所以短短幾年或十幾年,將好福報、好運程,甚至好樣相,浪費迨盡,終而轉成身殘運噩,完全沒有福報。
因此眾生當下,不應以目前而論斷未來,反而要未雨綢繆,防範自身享福過度,而轉成福盡禍臨;不但不應輕視受報業較不佳之人,反而要起借鏡之心,勉勵自己時時行善、刻刻積福,以免有朝一日自身也陷入困境!
拱衡雜誌233期-述論:眾生相
2022年1月13日 星期四
身苦心不苦
濟公活佛 降
詩曰:燒香何以斷紅塵,世事洞明有幾人。
身識原來不是我,頓開茅塞越仙神。
聖示:吾今日降著:「證果之路」
第廿九章 修行者身雖苦但心不會苦
老、病、死就像是一座與雲同高的岩石大山,將四方一切具有生命之物碾碎,不論國王、大臣、武士、宗教大師、平民百姓、清道夫等,任何人都無法倖免。即便是一國之君,派出象兵、騎兵、車兵、步兵,都無法抵抗它;即便是使用計謀、用財寶、用咒術,依然無法抵抗它。唯有使用「法行、正行、善行、福德行」之外,別無它途。
然而,面對老病死,沒有修行的人,除了身體遭受痛苦外,內心也痛苦萬分,也就是「身苦,心也苦」;而有修行的人,雖然身體遭受痛苦,但因為通達緣起、因果事理,接受實相,所以「身雖苦,但心不苦」。
在《雜阿含‧長者經》中記載:
有一位名叫那拘羅的長者,對佛陀說:
「世尊!我現已年朽衰老,加上病痛在身,充滿諸多憂惱。唯願世尊能為我說法,讓我身心日夜安樂!」
世尊告訴那拘羅長者說:
「善哉!長者!你年邁又病苦的身體,只是薄皮包覆的物質。是故,長者!你應當學習覺知:身雖有病苦,但心是沒有病苦的。」
那拘羅長者聽聞佛陀說法,歡喜禮佛而去。
因佛陀說法甚為簡要,因此,那拘羅長者前往舍利弗尊者處所,問說:
「唯願尊者為我略說法要,何謂『身苦,心也苦』!何謂『身苦,心不苦』!」
尊者舍利弗即對長者說:
「善哉!長者!你要仔細地聽!沒有聽過正法的凡夫,對於身體(色)的形成、壞滅、貪染、過患、厭離,沒有如實清楚;因為沒有如實清楚的緣故,所以貪愛身體,認為身體就是我,或身體是我所擁有的,當身體衰老、病壞、變化時,心就生起苦惱;一旦惱苦生起,就會心生恐怖、憂苦;心(受、想、行、識),也是一樣,即稱為『身苦,心也苦』。
什麼是『身苦,心不苦』呢?
聽過聖人正法的弟子,對於身體(色)的形成、壞滅、貪染、過患、厭離,如實清楚;因為如實清楚的緣故,所以不會貪愛身體,不會認為身體就是我,或身體是我所擁有的,當身體衰老、病壞、變化時,心不會生起苦惱;既然心無惱苦,當然沒有恐怖、憂苦;心(受、想、行、識),也是一樣,即稱為『身苦,心不苦』。」
舍利弗尊者說完法時,那拘羅長者當下得法眼淨,證得初果。
身體上的病苦,任何人都難以倖免,連佛陀也不例外。而心理上的苦,主要是根源於對「我」的錯誤見解與執著。也就是說,一般人都將「身」和「心」當成我,因此,身苦時會恐懼、憂慮而引起心苦,心苦時也會恐懼、憂慮引起身苦,將小苦演變成大苦。
而修行正法的人,通達五蘊無常、無我的真理,澈悟身是身、心是心的組合,二者是獨立生滅的。因此,身苦不會引起心苦,也不因心苦而引起身苦,反而能大苦化為小苦,小苦化為無苦。
例如,當身體出現病苦異狀,該做檢查時就做檢查,該治療時就做治療,能正常吃就正常吃,能正常睡就正常睡,不會鑽牛角尖,自己嚇自己,抑或不會在身體已有苦受之外,再給自己的心理增添無謂的煩惱。
2022年1月12日 星期三
親躬力為起示範
觀世音菩薩 降
菩薩:今夜,帶領宣筆出遊。
可。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菩薩聖安!
菩薩: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師生二人步入蓮台,瞬間蓮台升空,但見星光閃耀,月光普照世間,身旁伴隨著陣陣清風,令人心曠神怡。未久蓮台緩緩降落在一處廣場,在此廣場中竟有不少阿兵哥聚集在地上,看似拔草,有些則是在撿垃圾等,雖然人人低頭不語,卻顯露出愉悅的心情,做這些事竟然還能保有心情愉快之人,並且是所有人,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不然怎麼會有人樂於除草及撿垃圾呢?〉
菩薩:賢生觀察眾人做事非常愉悅,並且輕鬆自在,尚毫無任何怨言,可知原因何在?
邱生:就是不知道原因何在,才感覺到這些人是不是頭殼壞掉,居然都沒有人在抱怨著。
菩薩:賢生不妨再仔細瞧瞧,前方不遠處那位很認真在做事的人,戴著軍帽的那位。
邱生:往前仔細一看,確實有一位頭戴軍帽身著整齊服裝者,再瞧瞧竟有三朵梅花,這可是非常高階的長官了。
菩薩:一個帶頭的人,凡事如能親躬力為,則可起帶動效應,身為長官的都能夠親自與官兵們做同樣的一件事,如此基層的官兵們又有何怨言呢?自然心生歡喜,做得甘願,行得快樂。世間上做事情,甚少有長官們帶動做事的,那麼雖然官兵們同樣在做事,但怨言就容易此起彼落,心情也會呈現不耐煩。
因此,親躬力為,有很大的妙益,有時並非三言二語就能述盡的。
邱生:原來是有長官起帶頭作用,學生還以為這些阿兵哥頭殼壞掉了,拔草、撿垃圾都那麼開心。這讓學生想起以前當兵時,連長就是數日帶領大家造林,雖然天氣炎熱,卻沒人有任何怨言,只因為連長本身都在做了,任何人也都只好跟進,就怕自己做得比長官少,那可就不好了。
菩薩:確實。當長官們親自帶領做事時,眾人最好能夠不斷往前跟進,並且盡快把事情做好做完善一些,因為善後是很麻煩的一件事。
邱生:〈瞬間,蓮台飛越到一處校園,有許多同學正在聚精會神的寫字,人人手中持有毛筆,一筆一劃慢條斯理的落下,雖然字跡不一,卻都很整齊。在講桌上的教課師竟是一位校長,同學們在這位校長的指導下,毛筆字都很用心寫,每一位同學看著校長揮毫時的神韻,嘆為觀止,似乎有羨慕之意。
這位校長在揮毫結束後,便走到後面,巡視同學們揮毫的情形,並逐一指導教寫,如此用心,難怪同學們學起來認真之程度,難以言喻。〉
菩薩:一校之長,可以說是深不可測,常讓同學有神秘之感,如今以校長之尊,親自教授書法,這對很多學生而言,是無比之榮耀,既然一校之長都肯親自教授,那麼身為學生的,自然不敢怠慢,學習上勢必更加認真。
邱生:原來有校長的加持,同學們爭相學習的精神,倍增不少。如果換成是其他教師,會不會效果打折扣呢?
菩薩:肯學習的人,並不因為教授者的地位不同而有不一之表現,但是原本就肯學習的人,卻又受到一校之長的親授,那種喜悅之心非比尋常,效法之願更見於力行。
邱生:親躬力為,確實能帶動良好效益。
菩薩:凡事都有其領導者可以帶動促進力行的事,只差在是否用心規劃而已。各階層都有其領導者,但親躬力為之事,是否每一位領導者都肯著力,就未必可知,但能親躬力為者,畢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應也。
邱生:感恩菩薩指導!
菩薩: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菩薩聖駕!
菩薩:可。停筆。 吾回!
人生遊記-第廿八回 親躬力為起示範
2022年1月11日 星期二
長生秘密張果老
蓮生/文
道教的上八洞神仙,就是鍾離權、呂洞賓、何仙姑、張果老、李鐵枴、藍采和、曹國動、韓湘子,俗稱八仙。
我「玄鶴道長」認為,八仙中的張果老,是最神秘的一位神仙。
例如,在唐朝開元甲戍年,皇帝在咸陽狩獵,捉到一條大鹿。
將把牠殺了煮之。
張果老說:「不可,這是一隻千年仙鹿。」果老接著說:「當年漢武帝時代,在元狩五年時,我陪同漢武帝,也在上林的地方狩獵,捉到這條鹿,同樣因為這是仙鹿,把牠放了。」
皇帝說:「山野之鹿何其多,時代經歷這麼久,豈有此等事。」
張果老答:「當年漢武帝放鹿的時候,曾用一銅牌,繫於其鹿角的左旁下。」
皇帝命令下人驗之,果然有銅牌二寸許,但上面的文字,因年代過久,早就掉落而不見了,就算這樣,也令皇帝大駭。
張果老到底活了多少朝代,根本就是一個謎,他的壽命有多少,也是一個謎,當時傳說他隱居在恒洲的中條山,其出外遊歷,常乘一白驢,日行數萬里,若休憩的時候,便把白驢用手折疊起來,放在自己的口袋之中,要乘驢的時候,便口噀著法水,噴之,再唸咒,便是一隻驢。
當年皇帝,看張果者有大神通,便問另一位神仙葉法善:「張果老的來歷,到底是如何?」
葉法善答:「我知道。但,我一說出張果老的根基必死,所以不敢告訴皇上,除非陛下能除去皇冠,赤著足去替我求張果老,我才能再活,也才敢說。」
皇帝答應了。
葉法善說:「張果老是混沌初開的蝙蝠精也。」
這話一說完,便七竅流血,倒地不起,僵硬了。皇上因已答應了葉法善,便真的除冠赤足,到張果老的地方,去向張果老祈求葉法善的復生。
張果老說:「這個葉老兒,太多嘴了,再如此多嘴,恐怕天地之間的根基全給他洩露盡了。」
皇上要求久久,自稱有罪。
最後,張果老才口含法水,噴其面,葉法善便很快的復生。
皇帝敬仰張果老,賜號通玄先生。
張果老在天寶年間,稱病裝死,他的弟子埋葬了他,但再挖出棺,棺內空空如也。
張果老在世時,自言他生於堯帝時代的丙子年。
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混沌時代就存在,堯帝的時代也存在,漢武帝的時代也存在,唐朝的時代也存在,真是長生仙翁也。
我人認為,要得長生祕密,是須要「物換星移」之神仙之術,在內善養息,在外可換移。
例如,有人試張果老功夫,用毒酒請他飲。
張果老喝了毒酒,牙齒全黑而且焦縮,他向左右的人說,取如意出來,把牙齒一顆又一顆的打落下來。
取出藥物塗上去,不多時,所有牙齒便又全部長了出來,更白,更粲然如玉一般。
這是「物換星移」的功夫。
而白驢日行數萬里,用時噴法水唸咒,不用時折起如紙,這也是「物換星移」的物質精神的互換。
我覺得修道的境界是深不可測的,其最終的目的是使其達到「歸真返璞」、「明善復初」的境界。這宇宙間的道理是「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有先後,若能明白,則近道。」
八仙之一的張果老,神仙故事,也許有很多人不敢相信。但,古今聖哲德配天地,要得長生,須斷煩惱。一般人煩惱斷,也能長生,這是有科學的根據,古今道貫,精神世界的事,不可稱無,這修道是人生大事。正是:
煩惱一斷即長生,
再斷輪迴息六根;
古仙也須煉此道,
正是不變般若門。
盧勝彥文集第061冊《道林妙法音》長生秘密張果老
2022年1月10日 星期一
敏感妖怪
有一個叫「敏感」的妖怪。牠很厲害,常常製造各種紛爭,使夫妻失和、朋友反目、兄弟成仇,而且還可以事先知道別人的想法。
一天,一個樵夫上山砍柴,遇到了「敏感」,他想為天下除害,可是還沒動手,「敏感」已經知道他心中的想法。
他發現自己的念頭被「敏感」識破,拿起斧頭想揮過去,又被「敏感」知道了。
「敏感」得意的說:「你想拿斧頭砍我,沒那麼簡單,我早就知道了。」
樵夫無計可施,只好把這個念頭丟在一邊,繼續砍柴。「敏感」知道樵夫對牠沒有辦法,就坐在一旁洋洋自得。
那曉得當樵夫專心一意的砍柴,一個不小心,斧柄飛脫出去,打中「敏感」的頭,竟當場斃命。
敏感就是當你不去理會它時,它就自然會消失。
2022年1月9日 星期日
一滴不沾
僧問:「學人十二時中,如何保任?」
本寂禪師曰:「如過蠱毒之鄉,水也不得沾着一滴。」
※ ※ ※
世人皆知清水乃供給人類之所需,清水乃地之菁華,所現之泉源活水,毫無雜質、毒菌,可使人蓬勃有朝氣,為萬物不能缺之源流也。
此清水如同人之元神佛心,稍忽不能有染,只因世人之良心本性,落於紅塵娑婆世界,歷經萬年染慾甚深,不能自拔;如塵土厚積,使清淨水源(元神),不能顯現成為臭水、污泉;亦如烏雲遮日,光華不現;如寒潭深水,受外緣所引起,波浪漣漪,不能反照青天明月。此皆為世人不知清心寡慾,自擾本心,自亂六根,觸發六塵,間而緃七情,懷六慾,使一條清淨流水,沾滿了污油,蘊藏了無數的禍根、毒菌,破壞自然環境。使假體肉軀,病菌叢生,疾病滿身,遂引發惡疾復作,毒瘤生焉,性命難保,終歸魂飄九幽,淪入五苦三途,終無了期。
願爾世人能摒除雜思慾念,恢復清涼無毒之水性,現出天真赤子心懷,使大自然返回清新活力,返樸歸真,清水之道自在其中矣!
修緣寶典-述:清水之道
2022年1月8日 星期六
上行下效
參閱《周禮‧天官太宰疏》之記載。
春秋時代,齊景公自從宰相晏嬰死後,一直沒有人當面指謫他的過失,因此心中感到苦悶。
有一天,齊景公宴請各位大臣。酒席上,君臣舉杯助興,高談闊論,直到下午才散。酒後,君臣余興未盡,大家提出一起射箭比武。輪到齊景公,他舉起弓箭,可是一支箭也沒射中靶子,然而大臣們卻在那裡大聲喝彩道:
「好箭!好箭!」
景公聽了,很不高興,他沉下臉來,把手中的弓箭重重摔在地上,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正巧,弦章從外面回來,見此情景,連忙走到景公身旁。景公傷感地對弦章說:「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啊。晏子死了已經十七年了,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人願意當面指出我的過失。剛才我射箭,明明沒有射中,可他們卻異口同聲一個勁地喝彩,真讓我難過呀!」
弦章聽了,深有感觸。他回答景公說:「這就是大臣們的不賢啊。論智慧,他們不能發現您的過失;談勇氣,他們不敢向您提意見,唯恐冒犯了您。」
「古人有話說:『上行而後下效。』國王喜歡吃什麼,群臣也就喜歡吃什麼;國王喜歡穿什麼,群臣也就喜歡穿什麼;國王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剛才您說,十七年來沒有人再指出過您的過失,這是否是因為晏子去世後,您就不再喜歡聽人家批評您,而只喜歡聽奉承話所造成的呢?」
一席話說得齊景公心裡亮堂了,他不好意思地點點頭說:「太好了,今天這一番話,教我豁然開朗。這是你做了先生,我做了學生了。」
看來,只有真心願意接受批評,才會經常聽到別人對你的批評、建議;如果總是聽到別人恭維自己,那恐怕原因就在自己身上。弦章的話是有道理的。
2022年1月7日 星期五
一反一覆的心
蓮生/文
我幫人問事(神算)已經很久很久了,到底有多久,連我自己也不記得,祇記得,當我一通靈,我就能問事。
通靈的機運,使我出了大名,但我默默不忘修行精進,並沒有利用通靈千方百計來賺錢,縱然靈驗無比。
我是有更大的名,但,沒有失去自我,我幫人問事,永遠是『隨意』,從不因為有了大名,就想獲取大利。
有一次。
來了一位比丘尼,她說:
「嗨!您好,盧師尊。」她神祕的要我到一傍:「聽說您的法力天下第一,
您曾幫╳╳居士的忙,我已聽聞。」
「您從那裡來的?」我好奇。
「╳╳寺。」她答。
「哇!那是有名的大寺。」我很驚訝:「你到底有什麼事呢?」
比丘尼臉色一沉,咬牙切齒的說:
「我要借活佛的法力,殺了我自己的師父。」
「殺師!」我忍不住叫了出聲。
比丘尼斬釘截鐵的說:
「不錯,我初來╳╳寺,師父很疼我,愛護我。現在新剃度了一位比丘尼,這位比丘尼年輕漂亮,把師父的整個心完全迷戀住了,她佔了我以前的位置,我被師父遺棄了,我勢必要殺了變心的師父。」
●
我坦白的對大家說,我接下來這個「任務」。
為什麼?大家一定要責問我?
祇是我的答案是:
我給他們修的是「敬愛法」,而不是「降伏法」。
這位師父是鼎鼎大名的大師父。
這位比丘尼也跟隨大師父很久的弟子。
我幫他們修「敬愛法」,是盡心盡力的,一次修法好幾個鐘頭,全身筋疲力竭才止,修到汗水淋漓,一連修了七七四十九天。
●
修完了法。
這位比丘尼來了:
「盧師尊,師父最近的態度有九十分的轉變,但不一百八十度,師父的口氣已經軟了一些,不再對我聲色俱厲了,他已不再對我咆哮了。但是,但是,他對那位新人,仍然嬌寵,我仍然看不慣………。」
「你要我怎麼做?」
「我不想殺了師父,但是,要給師父一個警告,給他斷了腿就好,他一斷了腿,這就公平了,他們不會膩在一起,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師父,也應該想一想,自己為什麼會跌斷腿!」
我仍然答應了下來。
「我盡力修法就是。」
當然,我修的仍然是「敬愛法」,我沒有修「斷腿法」
但是,那位大師父卻真的「跌斷腿」,真的「坐輪椅」。這是一個巧合,我確確實實沒有修「斷腿法」,我發誓。
●
第三次,這位比丘尼又來找我,這回她是興高彩烈的,臉上帶著春風得意的笑靨。
「盧師尊果然法力第一,天下無雙。」
「盧師尊,第一棒,名不虛傳!」
我問:
「怎麼了?」
她答:
「自從師父斷了腿之後,那位臭婆娘就自動的離開了師父,雲遊十方去了。那位臭婆娘是來享福的,那像我們才是真正打拼的弟子,師父這回是真正清醒了,他重新對我有了一個價值的評估,現在又有緣又有分,已不再患得患失了。盧師尊,您真的法力無邊,您要救救我們的大師父,您幫助他,就等於幫助整個佛教,您要無緣同慈,您要同體大悲啊!」
我當然說:
「好!」我有什麼話好說。
但是,我的感想如下:
大多的「吃醋」,容易造成諸多的困擾。相聚在一起,就愛個你活我死。無情的離棄,就恨個你死我活。
易漲易落山溪水,一反一覆小人心。
其實何必「吃醋」,有緣無緣,如同生滅,淡然視之,才能心靈超越啊!
盧勝彥文集第101冊《蝴蝶的風采》一反一覆的心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