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0日 星期五

誰是統治者

 

  龍王伊羅卡帕塔,在迦葉佛時,雖然是一位比丘,卻不夠理智,念念不忘犯過的錯誤,所以投胎成龍。他有一位極端美麗的女兒,由於龍具有化身成人形的能力,所以他公開宣稱,若有人可以回答他女兒所提的問題,就可以娶她為妻。


  因此,每個月兩次,她都化身成人,到公眾場所唱歌跳舞,並且提出她的問題。很多人嘗試回答她的問題,但都不正確。


  有一天,佛陀透過神通,知道一位名叫優塔羅的年輕人,可經由這些問題而證得初果,但優塔羅已經出發,準備前去回答她的問題。佛陀便趕忙攔下他,告訴他問題的正確答案。


  優塔羅聽完佛陀的答案後,果真證得初果,對龍女的欲望也完全消失了。但他仍然前往說出正確的答案,以俾益他人。


  他與龍女的應答如下:


  問題:誰是統治者?


  回答:掌握六根的人就是統治者。


  問題:德行不足的人可否稱之為統治者?


  回答:德行有缺陷的人不可稱之為統治者,毫無私心的人是統治者。


  問題:什麼樣的統治者沒有德行的缺陷?


  回答:毫無私心的統治者沒有德行上的缺陷。


  問題:什麼樣的人可稱之為愚癡?


  回答:追求感官愉樂的人。


  聽完所有正確的答案後,龍王的女兒繼續請問有關感官欲望、後有、邪見、無明和克服這些問題的方法。優塔羅遵照佛陀的教導一一回答了這些問題。


  這時候,伊羅卡帕塔龍王明白佛陀已經出現在世間,就央請優塔羅帶他前去面見、頂禮佛陀。他向佛陀敘述自己投胎成龍的緣由,佛陀向他解釋,人身難得、佛陀難遇、佛法難聞。


  佛陀說法完畢後,大眾中也有很多人證得初果。


 ※ ※


  世間罪惡的發生,追根究底皆是「自私」所引起,然而一個人為何會自私心重呢?此乃源於「我執」之關,也正是因為有我執、自私的習氣,而造成了世人的生死輪迴,故修行者應將「破我執」視為出離生死,證達解脫的首要功課。


  何謂我執?我執是指執著堅持有一個真實存在的我,誤認色(身)是我、(感)受是我、想是我、行是我、識是我,亦即執著這是「我的」身體,是「我」受傷害、是「我」在快樂、是「我」在活動、那是「我的」物品……等,總而言之,一切以「我」為前提,為「我」而努力、而打拚,自然產生「我喜歡」、「我討厭」、「我擁有」、「我受傷害」的想法,一旦最終的結果是與「我」相衝突,則立即衍生出各種煩惱痛苦纏身。


  世人執著於我執,故人人希望永保年輕,家財永遠萬貫,情人永不變心,事業永遠如日中天,權勢永遠在握,地位永不墜落等等。然而「萬物無常」,因為有緣生就一定有緣滅,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皆在轉變,世上沒有永遠不變的道理,故世間萬物假象,一旦緣散就會消滅,所以當有一天「我」要消失時,就會不甘心「我」的消失而產生痛苦,包括我所有的一切財產、感情、親情、名利、地位、學術、事業等。


  可見痛苦、憂慮、恐懼,皆因我執而起。故若能少擁有、少依靠所有物,則內心自然會少一些牽絆、憂愁,多一些清爽、自在,佛云:「有子者為子憂愁,有牛者為牛憂愁。」正是此理,因此破除我執的觀念,才能盡卸重擔,掃除迷障,回歸心靈的本貌。


  為何說世間萬物是假象呢?吾舉一簡例說明:當你眼睛看到一個輪胎時,以為是圓圓的東西,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為什麼呢?因為只是見到因緣和合的外貌。輪胎的組合是由橡膠加上各種添加物及鋼絲簾線、纖維簾布、尼龍等製作而成,而橡膠是經由橡膠樹的白色乳液做成,橡膠樹又是經由播種、發芽、成長方能採集到乳液,鋼絲亦有其製成經過。雖然眼睛所看到的輪胎是個圓圓的東西,但它是由許許多多的物質組合而成,此乃「緣起性空」。本來並不是一個完整實有的輪胎,眾生以世間的眼光妄見為實,認假為真,當然會陷在幻境出苦無期。


  一部車子的鈑金若被刮壞了就需修補,然而鈑金並沒有愛、不愛或苦、不苦的分別,愛、不愛是由車主個人眼光角度不同所產生,並非鈑金或車子的本身有愛、不愛的分別,既然沒有愛、不愛的分別,苦又從何而來呢?故刮壞歸刮壞,當中本無苦,有苦是因為車主執「我」,因此自陷痛苦的泥淖裡了。


  修行者當多訓練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時,就只是單純的接觸,自然久久可達外境人事物均沾染不到自心的境界,故


  當你聽到聲音的時候,只聽就好了。


  當你聞到氣味的時候,只聞就好了。


  當你碰到觸覺的時候,只觸就好了。


  如果真能夠辦到這一點,就沒有「我」了,沒有「我」的時候,即能達到「無我」境界,自可船過水無痕的遠離煩惱與痛苦。


在家修行法要 第十章-第十節 破除我執

2022年9月28日 星期三

李離伏劍

  李離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掌管刑罰的最高長官。李離執法如山、公正不阿,視法律比生命更重要,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李離斷案,一向都是細緻入微,極其認真,所以他經手的案子從無差錯,可是有一天,李離在查閱過去的案卷時,竟發現了一起錯殺的冤案,他感到驚駭不已,慚愧萬分。


  他覺得自己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過,不但不配再做執法的長官,而且給國家的法律抹了黑。於是,李離讓手下人將自己捆綁起來,送到晉文公那裡,請求晉文公將自己處死。


  晉文公對李離這種嚴於律己的行為十分讚賞,也為他的誠心實意所感動。晉文公不但沒有怪罪李離,還親自為他解開身上的繩索。


  晉文公勸李離說;「這件案子是下屬搞錯的,並不是你的罪過。再說,我們每個官員的職務有高有低,因此我們的處罰也該有輕有重。何況這件案子又不是你直接辦理的,我怎麼能怪罪於你呢?」


  可是李離依然長跪不起,他堅持說:「臣下的官職最高,從沒把自己的權力讓給下屬;平時享受的俸祿也最多,也並沒有把俸祿分給下屬。今天我有了過錯,怎麼可以把責任推給下面的人呢?現在出了錯案,我理當承擔罪責。還是請大王將我處死吧!」


  晉文公有些不高興了,說:「你認為下屬出了問題,責任在你這個上司的身上。如果照你的邏輯去推斷,那不連我也該有罪了嗎?」


  李離回答說:「我是掌管刑罰的最高長官,國家法律早有規定:判錯刑者服刑,殺錯人者要被殺。大王信任我,將執行國家刑罰的重任交給了我,而我卻沒能深入調查,明斷真偽,以致於造成了錯殺無辜的冤案,按法律我應受到處置,因此處死我是理所當然!如果我不自覺伏法,那法律的尊嚴還能受到別人重視嗎?」


  說完,李離猛地從衛士手裡奪過寶劍,使盡力氣朝自己揮去,頓時鮮血迸濺,氣絕身亡。


  晉文公阻攔不及,好長時間都唏噓不已。


正思惟

 

蓮生/文


  有一位弟子,在一座寺院,看到一尊菩薩,此菩薩相,很奇特:


  頭束高髻。


  戴寶冠。


  長髮披肩。


  斜披天衣。


  坐蓮台。


  左手按住下肢。


  右手指輕托右腮。


  頭斜低。


  沉思默想。

  弟子問我:


  「是何菩薩?」


  我想了一想,說:


  「思惟菩薩。」


  弟子問我:


  「這尊菩薩,很少聽聞,請問菩薩的來歷是如何?」


  我說:


  這思惟菩薩是阿彌陀佛周圍的八大菩薩之一。


  名「脇尊者」。


  他是迦膩色迦王城的人。(古印度)


  因為受自己的兒媳,驅趕而變為乞丐。


  聽僧人講佛法:「苦集滅道」四聖諦,覺悟後出家修行。


  出家時,年歲已大。


  又被年輕的出家人冷嘲熱諷:


  耳聾眼花。


  記不住經文?


  牙齒脫落。


  言語不清?


  躬背駝腰。


  兩腿僵硬。


  如何坐禪?


  記憶力失。


  如何解經?


  老比丘仍然深深的痛苦。

  後來,經過一位佛的顯現,指導他:


  「在佛法之前,人人是平等的。只要守戒律,正思惟,苦思苦想,讀誦經文,思索經文,仍然可以得正果。」


  於是老比丘實施六念法:


  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


  思三藏道理。


  斷三界欲。


  證六神通。


  得八解脫。


  由於不眠不休,從不懈怠。吃飯、靜坐、走路、散步………。


  全在思惟之中。


  後來成就了,就成了「思惟菩薩」。

  我問佛陀:


  「思惟菩薩何以成就?」


  佛陀答:


  「正思惟。」


  我問佛陀:


  「我想精進也是其中之一吧?」


  佛陀答:


  「六度法中的精進,遍佈其他的五度,精進是大口訣。」


  我問佛陀:


  「六念法中,何以要念天?」


  佛陀答:


  「念天是天護持佛法,故念天也!」


盧勝彥文集第270冊《我所知道的佛陀》正思惟

2022年9月27日 星期二

帶給人間光明

  小時候,他住在極偏僻的鄉下,每到了冬天,厚厚的積雪就會阻斷他們農莊和鎮上的交通。


  有一年冬天,他大約七歲,妹妹生病了,發著高燒,已經到了神智不清的地步。等到爸爸千辛萬苦跋涉過幾乎行不通的雪地找到了醫生,再請醫生駕著馬車到達他們的農莊,此時小妹妹已經奄奄一息了。


  醫生在他們家整整待了二十四小時,直到危險期過了為止;全家人也都焦慮不堪,沒有一個人闔眼休息片刻。


  最後,小男孩看到醫生穿過房間,走過他父母那兒,雙手搭在他們肩上,對他們說:「感謝上天,你們的小女兒已經度過危險期了。」


  此刻,小男孩看到他父母親的臉有了戲劇性的改變。他從來沒看到他們如此快樂,臉上散發出如此幸福的光采。


  「就是從那一刻起,我決定長大以後要做一個醫生。這樣我便能和那位醫生一樣,說出為別人的眼睛帶來光采,臉上帶來喜悅的話。」男孩說道。


 ※ ※


  所謂「道明」,乃是說明大道光明,並且正法活潑又明朗,道氣長存,正心誠意,明明白白。大道遍佈人天慈悲之心地,修身學道唯有慈悲能培養真道,既是真道,就富含德行自在,日常中的德,透過慈心悲願,從中點滴力行大愛於世間,在人群中利他為本,法法中以益他為基,慈悲乃是智慧的落實。


  一個愚迷的人,大多數以自我為中心,於日常生活之中,忙忙碌祿,必定不懂得施惠於他人;因此,總是認為自己只要多為他人付出,就是在浪費一切時間、體力,於是就遲遲不願為大眾付出服務了。


  然而有智慧的眾生,知悉真心的付出,乃是上天所賦予的力量,當世人盡心付出自己的能力而為人群謀取福利時,善緣與德力就展現出來了;德的內涵中,全由慈悲心量所堆積而成,大道明明裝載慈心悲願,以及正氣所培養出來的德行,內德充足外在的慈悲行願,逐漸進入善慧中,讓善慧添仁啟迪義諦,揭妙法運行大智觀,藉由修身養性,期能培育正氣,並轉正氣為仁德的原動力。


寶德雜誌第151


2022年9月26日 星期一

何必當初入塵網

  五代的時候,在江蘇的淮河旁,有二個漁夫正手腳俐落地合力牽起一張大魚網,網中的魚兒雖然拼命推擠蹦跳,但始終沒有辦法從魚網中掙脫出來。


  就在網子即將離開水面的時候,忽然有一條小魚,從網子的縫隙中穿了出去,噗通一聲,跳進了河裡。


  這一幕,正好被奉先深禪師與清涼智明禪師所看見,他們二人同為雲門文偃禪師門下的法嗣。


  奉先深禪師指一指尚在泛著波紋的河面,問智明禪師說:「明兄,你剛剛看到沒有?」


  智明禪師回答:「看到了。」


  奉先深禪師笑了笑,若有所指地說:「那條魚還真夠機靈的,倒像一位活潑潑的禪僧!」


  智明禪師點點頭,回應說:「說的是!說的是!」


  隨即話鋒一轉:「可是,何必當初游到網裡呢?」


  奉先深禪師搖搖頭,說:「明兄!你所領悟的,還差了一點。」


  當下,智明禪師並沒有會意其中的道理何在,但是這個疑問一直掛在他心頭,無法開解。直到中夜時分,他才猛然省悟。


 ※ ※


  搖動之謂塵,變遷之謂世。世有治亂,治世貴才而見,亂世貴德而隱;人有老少,少年貴學而勤,老人貴養而靜。世人孰憂孰樂,迷悟之間;孰清孰濁,正邪之分耳。


  人生處世,若有陷坑處,宜知避之;良駒雖捷,常受風霜之苦;鱉龜雖靈,難免受刮腸之厄;像彼飛鳥,順風而起,擇木而棲,何其適也。但因貪食,誤入鳥籠,求脫不得。人之爵祿,亦是人之樊籠,古人所行之淑慝,與今人所行之是非,並所行之得失,均屬過往,全屬塵世之迷惘也。


  塵世中的一切,說之何益?念之何益?不說不念,心自清靜,靜心便是道。今日之灑脫處,是異日不如意所得來;今日之不如意處,安知非異日之灑脫時。心靜便是道,可見道不遠人,而人自遠之。今人之不如意,是高人之灑脫時,靜觀自得。


  理明幻化塵世,清明定靜自我,安懷己身,人生和詳自在矣。


回心思道-第五一章 理明塵世


2022年9月25日 星期日

命也夫

 

  子輿和子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陣子,一連下了數十天的大雨。


  子輿就想,子桑是個窮光蛋,下了這麼多天的雨,一定沒有東西吃,人必定餓壞了。於是就準備一些飯菜,送去給子桑吃。


  到了子桑家門口,卻聽見他彈琴唱歌,那聲音若歌若哭的:「是父親!還是母親!是天!是人!」


  也許已經餓壞了,歌聲都走了調,而且顯得聲疲氣喘的,如此的反覆著。


  子輿邁步進去,問說:「你窮唱什麼父母呀!天呀!人呀的!是怎麼一回事啊!」


  子桑答道:「我一直想,到底是誰使我陷入這麼困窘的生活!可是偏偏就想不透,父母不會為了我的窮苦而高興,說到造物者,該是公平無私的了,也不可能在窮苦上猛打我的主意。到底是誰使我落到如此地步!我就是想不透,左想右想,總算悟到了!這是自然的命運,我只有知命所為,順之而已。」


 ※ ※


  世人面對諸事不順,必須勇於接受,所謂:「歡喜受,甘願還」,人生在世,甚多無法面對現實、怨天尤人者,又有何用處?怎不省思自己在心理上、觀念上、行為上,究竟有多少事合於天心?又有多少行為心思違犯天律?只知八字差,欲改運,求神禱佛,到頭來又求得什麼?


  今時八字排盤多災難,定要下定決心,勇於面對現實,並積極造作;無修之人,凡夫俗胎,隨命格一生浮沈不定,運途未見穩定。然而八字命乃為使世人深知本身命盤之格,若能心生警惕,並立志行善積德‧進德修業,可逐漸消減夙累業債,減輕業障。

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

照樹全無影

蓮生/文


  中條山有位「智封禪師」,初習《唯識論》,被名相所縛,後來游方見神秀禪師,始悟。


  有州牧「衛文昇」建「安國院」,請其居之。


  問:「某今日後如何?」


  智封答:


  「日從濛汜出,照樹全無影。」


  問的人,最初不明白禪師的意思,最後日日探索,終於明白了。


  這句:


  「日從濛汜出,照樹全無影。」


  我認為是:


  「平等性」之偈。

  昔日。


  有一位國會議員來找我,問:


  「某今日後如何?」


  我答:


  「沒有。」


  「沒有什麼?」他大惑不解。


  「一切都沒有。」


  「得或不得?」


  「得也是無所得,不得也是無所得,懂嗎?」


  「不甚明白。」議員說。


  後來,這位國會議員,遭人槍擊,子彈從腦入,一命嗚呼。


  「一切都沒有了。」

  又有一位財主,可算是首富了。


  「某今日後如何?」


  我又答:


  「沒有。」


  財主說:


  「我在全國,財富排名第一,怎會沒有,你憑什麼說沒有呢?」


  我笑笑說:


  「全無影兒。」


  財主不解。


  後來財主成了植物人,躺了約二年,最後走了。


  一旦無常萬事休。


  「照樹全無影。」

  陳傳芳說笑話:


  六十歲告老還鄉。


  七十歲打打麻將。


  八十歲曬曬太陽。


  九十歲躺在床上。


  一百歲掛在牆上。


  (這掛在牆上,亦即是遺照)


  哈哈!


  一切平等,一切平等,一切平等。


  將來若有人問我:


  「某今日後如何?」


  我答:


  「掛在牆上。」

  我今天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我明白佛祖西來之意,明白真實心,明白佛性,見證了佛性,一切煩惱根本就是沒有煩惱,一切生死也根本沒有生死。


  富貴貧賤一樣。


  智封禪師的一句「日從濛汜出,照樹全無影。」眾生醒來,眾生醒來了!


  請問:「你得了什麼?」


盧勝彥文集188冊《送你一盞明燈》一旦無常萬事休


上下離心

 

  齊景公出游於寒亭途中,目睹腐爛的屍體,卻默不作聲,好像視而不見。


  晏子於是上前進諫道:「過去我先君桓公出游,看到飢餓的人,就給他食物;有病的,周濟他錢財;工作不使他們過分勞碌;稅捐不超過他們的負擔。所以先君一旦有出外巡游的消息,百姓們便非常高興,說:『國君會不會到我的家鄉來巡視呢?』」


  「現今,君上游於寒亭途中,離此居住的四十里方圓的人,拿出自己所有的錢財,還不能滿足您的需求,盡最大的力量,也沒法完成規定的勞役。百姓在飢寒交迫的痛苦下,弄得野有餓莩,路陳腐屍,張目相望,不絕於途。對此,君上竟視若無睹,不聞不問,這實在有失君王之道啊!」


  「進而言之,一旦百姓們民窮財盡,氣衰力竭,下情蒙蔽,不能達於上;國君驕傲舒泰,奢侈淫佚,上情壅塞,無法宣導於下;上下離心離德,君臣無親,這是夏商周三代帝王,由盛而衰的原因啊!如今,君上不但不加警惕,還步他們後塵,只怕最後是親痛仇快,公族的危險,造成異姓的幸福啊。」


  景公聽了猛然警醒,說道:「先生講得很對,在上的國君忘記了下民的痛苦,厚加聚斂而不顧人民負擔。我的罪過太大了。」


  於是,景公派人掩埋了路上的屍體,發放賑災的糧食,並且下令凡居住寒亭方圓四十里的人民,免除一年的繇役。此後,景公更決定三個月以內不出外巡游,閉門思過。


2022年9月21日 星期三

才能至上主義

 

文/豬殃殃


  你的成功不是你的成功,才德至上主義如何成為暴政?


  「我就爛👍」是台灣年輕人面對低薪、高房價、高度競爭的社會環境感到無力時常用的厭世詞彙,那些人生勝利組似乎離我們好遙遠,如果努力也無法存多少錢,出人頭地要靠運氣、靠關係、靠富爸爸,那還不如承認自己就是爛,然後繼續耍廢。


  但這背後的原因,除了是對社會經濟狀況的絕望之外,這種厭世態度的流行,也是現代年輕人對「才德制」的一種嘲諷與抵抗。


  什麼是才德制(Meritocracy)?


  所謂的才德制,就是不看出身血統,只論個人的表現給予報償的制度。才德制強調「能爬多高,完全由才能與努力決定!」還有「人人機會平等,只要肯努力就會成功!」以及「自己的命運由自己掌控!」


  這樣很好不是嗎?才德制立意良善,聽起來既公平又合理。


  但才德制有其陰暗面,這也是《成功的反思》這本書討論的重點。


  哈佛大學的桑德爾教授用才德制的陰暗面來解釋近幾年來民粹主義的反撲與社會的撕裂。才德制暗示著人人要為自己的命運負責,所以在社會貧富差越來越大的狀況下,才德思想造成了菁英階級的傲慢與勞動階級的挫折,而後者成為強大的政治能量,最終造成了川普當選,英國脫歐,還有近年歐洲民粹政黨的勝利。而中間及偏左的政治人物仍搞不清楚狀況,還把那些「用中指投票」的憤怒民眾形容成「一群可悲的傢伙」及「死抓著上帝與槍不放」。


  既然我們的社會出了問題,那就要進行診斷。桑德爾教授的診斷出來的病,便是我們社會深信的「才德至上主義」。桑德爾教授認為,現代美國社會擁抱的才德制有兩個問題:


  一、才德制並沒有被完美地實踐。富人投注大量的資源在自己的小孩身上,加上美國大學的招生制度對富人有利,使得階級複製的狀況越來越嚴重,美國名校的學生大多是富家子弟,對社會向上流動的貢獻也越來越小。


  二、即使才德制能完美實踐,每個人都只論才能來決定社會地位與報酬,這樣的社會也不是一個公平的社會。


  而這本書讀起來刺激之處,便是從道德哲學的角度來解釋第二點。下面是我整理書中的五個論點,來解釋為什麼才德制並不是個符合公義的制度。


  才德制的問題(一):只強調機會平等,卻忽視巨大的階級不平等


  才德制並不保證社會更平等,而強調要讓「社會更流動」,面對全球化造成大量財富向頂層集中、勞工薪資停滯不前、生計被自動化設備所威脅、傳統產業及生活型態的迅速消失、多元主義造成的衝擊......勞動階級既憤怒又無助,而精英們的回覆卻是:「去唸大學。」彷彿在告訴大家,只要你肯努力就可以跟上時代、出人頭地,大學的門永遠向你敞開,如果你不願意上進,那就是自我沈淪,只能怪你自己(美國有三分之二的人沒上大學)。


  而這種「教育是解方」的才德思想變成政治人物空泛的口號,因為這一來把低薪歸咎於個人才能不足,而忽視了資本主義經濟結構出現的問題。二來,如果沒有處理社會的不平等,不管向上流動的管道有多麼疏通,社會永遠有巨大的階級之分,永遠都只有一些人生勝利組跟大量的魯蛇,那也永遠達不到共善。


  而強調教育是向上流動的機會之窗,忽略社會的兩極化,導致進入上層階級的誘因變得更強,造成了文憑主義的氾濫,大家都想擠入名校的窄門,人們會更拼個你死我活,這種高壓又強烈的競爭除了造成校園心理疾病的盛行,也讓贏家變得傲慢(我這麼努力考上好大學了,我坐擁高薪也是合理的),讓輸家受盡屈辱(我一定是又懶又笨,才會考不上好大學)。


  且機會平等如果推到極致,也會造成巨大的焦慮,正如齊克果所說的「焦慮是對自由之暈眩」,當所有機會都在面前展開,該如何選擇?又該怎麼押注?我會不會把人生給搞砸了?命運操之在己,後果完全自負時,焦慮就是必然的結果。


  才德制的問題(二):忽略才能的運氣成分


  才德制不看血統,只看才能。但問題是,才能其實跟血統一樣,也都有運氣成分。你擁有什麼樣的天賦,是你剛好抽到的基因樂透。不管外在條件再怎麼平等,有些人就會有基因優勢,智能、體能、外表······獲得遺傳大獎的幸運兒在成功的路上也就更平順。


  另外,活在獎勵你這天賦的社會中,也完全是出於運氣。麥可喬丹年薪破億,除了他有打籃球的天賦之外,也因為他碰巧活在喜歡籃球的社會中,他的才能剛好被市場所青睞。如果他出生在北韓或中世紀的歐洲,那他不管再努力、再有打球天賦,也不可能獲得同等的成功。


  除了基因優勢之外,一個人也可能受基因劣勢所連累。表徵遺傳的研究發現,父母的生活環境可能影響基因,進而影響下一代,生活困苦的父母生出來的小孩,其基因體甲基化的模式可能跟富家子弟的基因體甲基化模式相當不同。這說明了潛在的惡性循環,父母窮困,導致遺傳上的不利條件,又更容易使小孩陷入困境。


  這些基因的影響無所不在,而這都不是個人作為的結果。


  才德制的問題(三):錯以為努力所以應得


  那如果天賦仰賴道德上的隨機,那努力總是個人因素了吧?成功的人若是因為自己的努力而成功,那他當然也配得上他的報酬吧!


  努力是重要的美德沒錯,但問題是,我們社會並不獎勵努力。現實上人們也很少單靠努力就能成功,最努力者也不見得表現最好,奧運獎牌不是頒給最努力的選手,諾貝爾獎不是頒給最努力的科學家,而底層員工再怎麼努力,薪水也不可能超越CEO


  另外,努力與成功之間的關係並不絕對,即使你認為你很努力才能坐擁高薪,但一定也有人(可能在其他行業或國家)更努力卻仍難以糊口,每個人努力的投資報酬率都不同,而這投資報酬率可能仰賴天份及環境,換句話說,運氣。


  而且,個人的努力其實也仰賴社會及家庭因素,一個人會想要努力上進,是因為動機被強化了,而動機強化的原因可能是家庭的鼓勵、同儕的表現、老師的啟發、社會的影響、物質的支持等等,但有什麼樣的家人、同儕、老師或社會物質條件,也不是個人的作為,所以一個人的努力也不完全是自己的功勞,努力的意願與動力也仰賴在看不到的優勢。


  才德制的問題(四):誤將市場價值道德化


  才德制將成功道德化:「你成功是因為你有才能而且很努力,所以你的成功是你道德上應得的獎賞。」所以我們對於高收入者總抱持著某種敬畏,對低收入者則不屑一顧,但這種把薪水與個人價值視為正相關的才德思維很有問題。


  一個人的報酬或身價(市場價值),只反映了市場中買方的購買意願,並不會反映個人才德,也不反映你對社會的貢獻。


  股市投機者的收入可能是一位小兒科醫師的數百倍。


  賭場大亨的財產可能是一位高中老師的數千倍。


  大毒梟所賺的錢也可能是一位消防員的數萬倍。


  但我們不會說前者們的能力或社會貢獻是後者們的千百倍。


  另外,從19702017年,美國CEO的平均薪資從一般員工薪資的30倍暴增到300倍,但研究早已證實CEO的薪水不僅無法預測公司表現,CEO與員工的薪資差距甚至成了公司績效的反指標,所以這些CEO的市場價值根本也無法反應他們的能力水準。


  把市場價值給道德化的邏輯不僅有問題,也有可能造成負面影響,如果人們相信高收入者是因為他們是更優秀的人類,所以才配得上這薪水,那麼我低薪就是因為我比別人差、更沒有價值。這種心態在貧富差距擴大的社會中就會影響社會的集體心理健康。


  才德制的問題(五):才德迷思讓贏家變得傲慢,又貶損輸家的社會尊嚴,這些心態會妨礙社會達成共善。


  在貴族社會,無論是頂層或是底層的人都知道,貴族可以享有榮華富貴不是因為他們更有價值,而是因為他們運氣好,出生在貴族家庭裡。這點讓貴族謙卑,也讓普通人不為因為自己的處境而貶損自我價值。


  但才德制的社會中,社會階層反應個人能力,所以贏家不僅自視甚高,覺得自己的高報酬是理所當然的,社會也不停地告訴輸家:你又貧窮又平庸又失敗,是因為你沒競爭力,這是你自己的問題,卻低估了外在條件對一個人的巨大影響。這種社會尊嚴的剝奪不僅損害公民的身心健康,也影響整體的社會穩定度。


  這些自滿的菁英與受挫的魯蛇不僅在物質生活上有巨大差異,就連心理上也有隔閡,若富人與窮人的交流越來越少,便會造成社會的極化與分裂,當富人的生活空間(例如社區、店家、學校)漸漸遠離窮人,公民們不再有休戚與共的感覺,也就越難以命運共同體的身份認同來討論或解決社會問題,對立也就越來越嚴重。


  最後:如何扭轉才德的暴政?


  桑德爾教授診斷出現代社會的毛病(才德制)之後,他在大學教育及稅務政策上提供了一些很有創意(甚至很大膽)的解決方案,這解決方案跟抽籤、福利政策發放方式及重新審視賦稅的意義有關,不過這個就請你自己去讀這本書了。


  最後,我個人認為才德制雖有缺陷,但不是沒救,彌補才德制缺陷的方法最少有二種:


  在心理上,強調機運對個人成功的影響:這也是作者一直提到的,讓人理解運氣在人生中所佔的份量,可以讓贏家更謙卑,輸家則能獲得慰藉,也能讓人們用更包容更平等的姿態來對待自己的同胞,並且願意為社會的共善一同努力。


  在物質上,縮小貧富差距:貧富差距懸殊的社會難以建立群體文化,反之,如果所有人,無論職業貴賤,都能過著體面且有尊嚴的生活,那社會一定會更為平等且友善。世界上均富程度越高的國家(例如北歐)向上流動往往也越容易,如果目標是要創造一個公平的社會,那與其強調機會平等,人人都能向上流動,還不如致力於創造均富社會,如此一來也容易達成才德制強調的階級翻轉。縮小貧富差距的重要性可以參考《社會不平等》這本大作。


  桑德爾教授從《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到《成功的反思》,都在思考什麼是美好的公民生活,也強調如何實現社會的共善。我相信如果有更多人,無論是決策者或普通公民,都能閱讀並討論這些書中的思想及忠告,並且重新檢視我們當今的社會,我們也就能朝理想的大同世界更前進一步。


2022年9月20日 星期二

無事與無心的口訣

 

蓮生/文


  我在密教的典籍中,發現禪定的最大口訣是:「無事與無心。」


  這真的是「禪定」的口訣。


  但,


  很難做得到啊!


  大家記得一句成語嗎?


  「寵辱若驚」。


  寵是得意的總表相。


  辱是失意的總代表。


  有誰能做到「不動心」?


  我曾經如此說:


  有一位老僧在靜室修三摩地法,正想入定坐忘的時候。


  一位年輕貌美的正妹,長髮飄飄,身材苗條,輕逸的走過窗前。


  老僧脫口而出:


  「阿彌陀佛!好美!」


  呵!


  這回老僧腦海中,全是這位美女,無法忘懷。於是,禪定不能成功。


  當一個人成名之後,一旦得意,便會欣喜若狂,甚至喜極而泣。


  所以有人說,環球小姐選美,拿到第一名,她會哭,但,這是哭假的!


  反而落選者,表面上都很冷靜,回到後台無人處,嚎啕大哭,這才是哭真的!


  寵辱不驚,太難了!


  無事、無心,太難了!


  大家知道嗎?


  「有酒有肉皆兄弟,患難何曾見一人?」


  「貧居閙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得勢,門庭若市。


  失勢,苦無一人。


  老子曰: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這句話,說出了我的心聲,也就是我們行者,最重要的一句警語。


  佛陀說:


  「無我!」


  二者同也!


  我認為修行到很高的境界,才能無我。


  我覺得:


  「瑪吉拉尊的捨身法是一種利器。」


  我身已死。


  這比:


  「存神返視」。


  「內照形軀」。


  「外其身而身先」。


  更加的快速成就。


  很簡單的說,若修煉至「無我」,我執當然沒有了。一切煩惱自然去除。


  根本淨光(佛性)出現了。


  「無事與無心」全部消除了,沒有了「我」,自然無事與無心。


  入三摩地,垂手可得。


  我看這世俗人,幾乎無人可以到「無我」的境界,能夠淡泊名利的人很少。


  不是發狂。暴紅。


  就是失魂落魄。失意。


  唉!


盧勝彥文集第271冊《七海一燈》無事與無心的口訣

2022年9月19日 星期一

喉啞之刑

 

觀世音菩薩 降


聖曰:能為親友不容易。莫因瑣事傷和氣。

   造謠生非起風波。冥司刑罰藥難醫。


聖示:吾見世人常因小事,便一言不和大打出手或語出刻薄或咒詛他人,實感嘆之!


菩薩:文筆靈體出竅。


文筆:恩師聖安。


菩薩:徒兒免禮,準備著書(隨師登上蓮台……)。


文筆:恩師所言極是,親友或朋友很容易常因一些理念或瑣事爭執而老死不相往來甚至刀戎相向,造成無法彌補之憾事。


菩薩:令人惋惜!此生能相聚皆是前世之因緣實不宜為瑣事而口出傷情,應學之「話不說滿,事不做絕,預留餘地,迴轉有間。」目的地已到了,文筆準備下蓮台(隨師步下蓮台……)。


將軍:末將、參見菩薩聖駕金安。


菩薩:免禮、有勞將軍帶路。


將軍:請隨末將入內(一行人進入巍巍如聳之大門)。


司主:爾只因與友鄰一些口語不愉快,竟在社區大放厥詞,言其先生有外遇,令友鄰夫妻失和及在社區失之顏面難以立足,導致夫妻因爾之造謠而身心俱疲。古曰:『寧拆一佛之門,不敢斷一姻緣』,爾之行為,實無可饒恕!


婦人:(鳴…)我再也不敢了,因為她什麼都比我好,比我強,孩子的成績更是優秀,所以與她有口角時,心中新仇加之嫉妒,就口不擇言了,我實在該死!我知道錯了!


司主:就為了那一點的嫉妒心,不惜毀謗造謠損傷他人,爾可知毀謗他人清白或無中造謠,不止生前拘提到「覺魂司」受罰,死後閰王更是重刑罰身!


婦人:(鳴鳴)我再也不敢了,我以後會謹言慎行不敢再亂說話了,請大人原諒我……!


司主:造謠生事實不可輕恕!否之、還有天律嗎?來人啊!判其「喉啞之刑」三十日!


將軍:卑職遵命!(只見鬼差將婦人雙手反綁鐵柱後,再撬其嘴巴倒進滾燙的液體只見婦人痛苦,哀嚎痛哭)報告司主,已行刑完畢。


司主:將婦人押回陽間入體。


將軍:卑職遵命!(鬼差將昏厥的婦人押送出去)。


司主:菩薩道友請上座,公事多有耽擱,尚請菩薩見諒。


菩薩:司主為公務而忙,何罪之有,今夜帶領吾徒前來參訪審案,尚請司主能為吾徒開解迷惑。文筆、快上前請安!


文筆:學生叩見司主聖安。


司主:楊生文筆請起,有何不了解之處皆可提問之。


文筆:請問司主、方才學生聽了一段,好像是此婦人因與鄰居不愉快而挾怨報復四處渲染其先生外遇,讓鄰居之夫妻為此爭吵不休。


司主:然也!


文筆:那此婦人還陽之後身體會有什麼不適呢?


司主:其之喉嚨腫痛沙啞,難以嚥食與言語,醫術莫能醫之。


文筆:徒兒想起有一位大德曾說過:『若能善護口業,成佛已一半』,看來口業真的不得不謹慎!


菩薩:古言「如利箭不可亂發,一入人耳有力難拔;文如鐵證不可亂投,一入公門九牛難出啊」!希世人皆能謹言慎語,莫造地獄因啊!感謝司主協助,今夜打擾已久,吾等回院之!


文筆:學生就此叩別司主!


司主:恭送賢師徒,來人啊,排班送駕!


菩薩:可、請留步。(文筆隨師登上蓮臺,啟程回院。),院已到,文筆、靈體入竅。可、吾退!


文筆:恭送恩師聖駕!


陽人覺魂受刑錄

2022年9月18日 星期日

空手去,空手歸

 

  有僧人問義存禪師:「和尚見到德山禪師,得個什麼,便休去?」


  義存曰:「我空手去,空手歸。」


 ※ ※


  人身乃父母所生,亦具有父母的氣息,九孔長流,種種不淨,四大假合,終需敗壞,回歸自然,化為烏有。故智者,知身是幻,在未死之前,當作死一樣看待,只不過藉此假身,學道修行,此謂之「悟身空」。


  後觀自心,非生非滅,最靈最聖,遇境似有,境滅即無,能悟真心,覺而不昧,不隨妄想流傳,俱依真性主行,此謂之「悟心空」。


  後觀自性,寂然不動,有感遂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明明了了,自覺自知,靈靈寂寂,無為無我,此謂之「悟性空」。


  後觀如來,所講經法,皆是方便導人法門,如水洗塵,似病與藥,若能證心空法了,病癒藥除,此謂之「悟法空」。


  然正法無他,唯悟心源,慾念不絕,皆被意牽。心本靜寂,勿動勿定;心無不有,勿存勿想。俱足諸慧,清靜平常,不思則有,念動則遮,知法勿用,清靜自如,善惡不思,似愚似拙,如此行之,謂之道修。


  所以說,一念不動,謂之靜;覺而滅之,謂之法;依法而為,謂之修。如修世人之果者,不過積德循理;修聖道之果者,必須無心無我。聖凡二途,全在人如何為之耳。


迷途知返.思歸覺路-第三一章 明空身心,悟空性法

2022年9月17日 星期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漢朝名將李廣,有「漢之飛將軍」的美名。然而,他卻是個木訥正直的人,誠誠懇懇,嚴肅認真,像一個質樸的鄉野之人,不善於講漂亮話。


  每次得到賞賜,總是毫不吝惜地與士兵們分享;吃飯的時候,等全體士兵到齊都吃上飯,他才開始吃;行軍途中發現水源,待全體部下解渴後他才飲用,一切皆以部下為先,因此他的部下都效忠於他。


  當他死的時候,普天下的人全都沉痛哀悼。這是因為他那忠誠樸實的品德實實在在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話雖然講的是平常小事,卻說明了一個大道理。(《史記》)


 ※ ※


  人生在世若培養寬宏度量方能得快樂,因明確思想、氣度恢宏之人,心無偏狹嫉妒,處處揚人之善,寬宏大量自然輕鬆,不必為瑣事而心憂也。是以寬宏度量之人,相對能得到他人之順從而悅服也。能以真心而寬恕之心渡世,必能使人欽佩而歸以服之。若難以隱忍,心胸狹窄,則處處認真,一味地計較他人之過錯。


  所以為人要知能否在世能得到他人之敬重,亦是關鏈在此也。諺語有曰:「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看。」若氣度狹窄,必是人緣盡失,失去得到真正之交友也,此亦是此理也。大道本是公正無私,賦予人類之喜怒哀樂皆同,只因有人邪思而快樂之泉流向地獄也。


  是以修道之士,必要注重自己品德,捨棄名利權努,清靜靈台,心神合一,靈台瑞正,必是得道之期不遠矣。若能以寬宏之心處世,必得世人之敬仰,能如彌勒佛之肚大而能容萬物,處處容人之善,能返本而回一也。


2022年9月15日 星期四

佛法的超度

 

蓮生/文


  人問:


  「親友往生,在佛法的角度,家人該怎麼幫助他?」


  又:


  「什麼是超度?有什麼作用?」


  我答:


  我們在這裡,先談一談,壽命的無常吧!然後再談及死亡及超度。


  世間一切生命,有生必有死,而死亡是隨時隨地都會發生的。


  我們經過長時間的思考,發現:


  眾生生存的地球,最終的,也會在世界末日(造山運動)中毀滅。


  在歷史上的偉大成就者,紅教的蓮華生大士、白教的噶瑪巴、黃教的宗喀巴、花教的薩迦班智達。以及歷史上大行者的:


  龍樹。


  畢哇巴。


  那洛巴。


  瑪爾巴。


  .....。


  早已肉身無存,僅有法身遍滿,剩下一些些的傳記。


  世間的物質世界,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變化無常是其本性。


  從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來說,這是六道輪迴,一直在變化之中,而且有死亡,有出生,又死亡,又出生。


  大地上的王,權勢力量再大,也難逃死亡,歷代君王都只剩下記錄。


  這死、死、死、死、死。.....世人不知:


  何時死?不知。


  何地死?不知。


  何方式?不知。


  我們任何有情眾生,全在等死。


  我盧師尊知道,面對死亡的恐懼會化成修行的動力。


  上士──直接成佛去。


  中士──到佛國淨土。


  下士──到更好的境界去。


  為了應對「死亡」,佛法就是我們修行的依怙了,我們也曉得,佛法能救度眾生。上根器的直接成佛,中根器的到淨土,下根器的生到較好的境界去。


  親友往生。


  在家人可以幫助他的是:


  戒殺放生。


  印善書。


  中陰聞教得度。


  請根本上師接引。


  唸經持咒。


  唸佛。


  請成就者超度。


  至於超度有什麼作用?


  我舉一例:


  目犍連尊者,以神通力,至餓鬼道,去見祂的母親。


  母親在餓鬼道,飢餓的不得了,目犍連以妙食供養母親,但,一入口,就化為火炭,燒得哇哇大叫。目犍連尊者無法可想,返回人間,請示佛陀救度母親的方法。


  佛陀說,以「眾僧人」的功德力,可以超度你的母親出苦輪。


  於是,就有了「盂蘭盆」的超度法會。


  一則給三惡道的眾生施食。


  二則,以唸經持咒的方式,使亡者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使亡者也能領悟修行,到更好的世界去。


  這就是超度的作用。


盧勝彥文集220冊《當代法王答疑惑》佛法的超度

2022年9月14日 星期三

習性相近,相應共鳴

 

南海古佛 降


詩曰:獨謁山門洗妄塵,飛花片片霧沉沉;

   老僧入定禪堂處,世上相知有幾人。


聖示:吾今日降著:「經典的智慧」


  第四十章 行經


  《易經.繫辭上》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意思是指性質相近的東西常聚集在一起,也就是物以類聚、同類相應之意,就像志趣相投的人會因共同愛好而聚集在一起一樣。


  因此,一位修行者若是想要遇到良師益友,就要先清淨自己的身、口、意,如此才會得遇善知識的提攜和幫助。


  在《雜阿含》第四四七經/行經中記載: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世人常跟自己習性相近的境界、團體、人群及眾生相應共鳴,相處在一起。


  甚麼叫做跟自己習性相近的境界、團體、人群及眾生相應共鳴呢?例如起不善之心時,就會與不善之境界、團體、人群及眾生相應共鳴,起善心之時,就會與善之境界、團體、人群及眾生相應共鳴;鄙劣心起時,就會與鄙劣心的境界、團體、人群及眾生相應共鳴,勝美心起時,就會與勝美的境界、團體、人群及眾生相應共鳴。」


  就像尊者憍陳如(首先證道)是上座多聞的長老,與他在一起經行的比丘也都是出家時間已久,修梵行的上座多聞比丘。


  又比如尊者大迦葉(苦行第一)少欲知足,樂於修持頭陀苦行,不畜養多餘的身外之物。與他在一起經行的比丘也都是少欲知足,樂於修持頭陀苦行,不畜養多餘的身外之物。


  尊者舍利弗(智慧第一)具有大智慧,辯才無礙,與他在一起經行的也都是具有大智慧及辯才無礙的比丘。


  尊者大目揵連(神通第一)擁有神通大力,與他在一起經行的也都是擁有神通大力的比丘。


  阿那律陀尊者(天眼第一)擁有明徹的天眼,與他一起經行的也都是具有明徹天眼的比丘。


  尊者二十億耳(精進第一)勇猛精進,專勤修行,與他一起經行的也都是勇猛精進,專勤修行的比丘。


  尊者陀驃平時樂於為僧眾修理供具,與他一起經行的也都是樂於為僧眾修理供具的比丘。


  尊者優波離(持律第一)通達律行,與他一起經行的也都是通達於律行的比丘。


  尊者富樓那(說法第一)辯才無礙,善於說法,與他一起經行的也都是辯才無礙、善於說法的比丘。


  尊者迦旃延(論議第一)通曉法義,善說法相,與他一起經行的也都是通曉法義、善說法相的比丘。


  尊者阿難(多聞第一)博聞強記,與他一起經行的也都是博聞強記的比丘。


  尊者羅侯羅(密行第一)善持律行,與他一起經行的也都是善持律行的比丘。


  提婆達多(佛陀叛徒)習眾惡行,與他一起經行的也都是習眾惡行的比丘。


  這叫做比丘之常與自己習性相近者相應共鳴,一起相處、修行。因此之故,諸比丘們!你們應當要仔細分辨、選擇種種不同的境界、團體、人群及眾生。」


  佛說此經時,諸比丘們,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經典的智慧-第四十章 行經

2022年9月13日 星期二

反究心源

 

  天臺國清寺師靜上座,玄沙師備禪師之法嗣,姓氏未詳。


  初禮玄沙,遇玄沙禪師示眾云:「汝諸人但能一生如喪考妣,吾保汝究得徹去。」


  後來,師靜上座就此話入室參玄沙禪師,問道:「只如教中道,不得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知見,又作麼生?」


  玄沙禪師道:「汝道究得徹底(的)所知心,還測度得及否?」


  師靜禪師後居天臺山三十餘年,足不出山。


  師靜禪師雖然是從宗門悟入,但是他即繼承了天臺重視經教的遺風,每於禪寂之餘,還經常閱藏,精研三學。加上操行孤立,故為遠近學人所欽重,時人謂之「大靜上座」。


  住山期間,曾有人問師靜禪師:「弟子每當夜坐,心念紛飛,未明攝伏之方,願垂示誨。」


  師靜禪師回答道:


  「如或夜閑安坐,心念紛飛,卻將紛飛之心,以究紛飛之處。究之無處,則紛飛之念何存?反究究心,則能究之心安在?又能照之智本空,所緣之境亦寂。


  寂而非寂者,蓋無能寂之人也。照而非照者,蓋無所照之境也。境智俱寂,心慮安然。外不尋枝,內不住定。二途俱泯,一性怡然,此乃還源之要道也。」


失去的準備

  一個小男孩有一個好朋友,小男孩從小就跟這個好朋友每天形影不離,這個好朋友是一隻小豬。


  而這個小男孩的爸爸是個以殺豬為生的屠夫,小豬養大了,有一天會是爸爸要屠宰的對象。


  小男孩一直很怕小豬長大,他怕失去最要好的朋友。


  可是,小男孩不知道的是──爸爸也快死了,因為爸爸得了癌症,醫生告訴爸爸只剩半年的時間可活了。


  爸爸還是每天靜靜的工作,他想只剩半年了,更要好好工作,多賺點錢留給兒子過日子。


  「除了錢之外呢?孩子,我還應該留給你什麼呢?」爸爸這樣想著。


  爸爸告訴小男孩:「再過一陣子,我要殺你的那隻小豬了,到時候,請你當我的助手,在一旁幫我。」


  小男孩不只悲傷,還很生氣。


  他想:「爸爸真過分!真殘忍!」


  爸爸依然每天工作、殺豬。


  小男孩對小豬很不捨,全心全意珍惜跟小豬相處的每一天,也因為對爸爸的不諒解,小男孩要求自己要更堅強面對這一切,他不願在爸爸面前示弱。


  到了該殺小豬的那一天了.......爸爸沒有殺小豬,因為爸爸在那一天死了。


  小男孩靜靜的流眼淚,他終於了解爸爸的心意了。


  小男孩沒有嚎啕大哭,因為他對「失去」一直有準備,現在他更知道──爸爸要他一直有這種準備。


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人生如夢如幻

 

蓮生/文


  有一天。


  我開著「瑪斯拉蒂」的跑車,回到「真佛密苑」的車庫。然後走到我的畫室,準備畫一幅畫。


  驀然。


  我感應到我的畫室,有一位「無形」在等我。


  我問:


  「是誰?」


  祂答:


  「李幸枝上師。」


  我問:「有什麼事嗎?」(祂是早期皈依我的上師)


  祂答:


  「請盧師尊告訴大家,我雖肉體死亡,但,現在我快樂融融。」


  我說:


  「這我知道,祢生前百病叢生,老年全身骨節酸痛,苦不堪言。死後,肉身沒有了,病的煩惱已斷,當然快樂!」


  祂說:


  「不止如此,我現在是光明天使,一切人間習性盡除,我因跟你學佛,天性純淨,佛國境界現前,遠離紅塵,善慧圓滿。」


  我問:


  「祢的善慧圓滿,祢告訴大家吧!」


  祂說:


  「一、隨心所欲。


  二、天衣潔淨。


  三、飛行自在。


  四、一念即至。


  五、神通任運。」


  我問:


  「還有別的嗎?」


  祂答:


  「述說不盡…………。」


  我說:


  「祢的境界我都知道,祢要我告訴世人,重點是什麼?」


  祂說:


  「死有多好,人間不好。」


  我笑了。


  「那祢要我們大家都死嗎?」


  祂說:


  「也不是!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要清淨自己的身口意。」


  我說:


  「我不是正在教授這些嗎?」


  祂說:


  「沒錯!但世間人執迷不悟,道理雖知道,但,做不到啊!世人都在追求慾望。」


  我問:


  「祢還要我告訴世人什麼?」


  祂說:


  「人生如夢如幻,到頭來,什麼都沒有。」


  我說:


  「好!我就去告訴大家!」


  這就是本書寫成的因緣。


  祝:


  開卷有益!


盧勝彥文集第289冊《如夢如幻》序

2022年9月11日 星期日

以仁為本馬皇后

 

  明太祖朱元璋的正妻馬皇后,是中國歷史上因仁慈、賢淑而出名的皇后。


  她是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人,名叫秀英,父母早亡,因她父親生前是郭子興的至交,所以她自幼由郭家養育。她沒有裹腳,生成大腳,人稱「馬大腳」。


  郭子興成為農民起義軍領袖之後,鑒於投奔在他帳下的朱元璋屢屢立功,就把養女秀英嫁給他為妻。後來朱元璋建立明朝,馬氏受冊封為皇后,宮中許多人暗地裡親昵地叫她「大腳馬娘娘」。


  還在朱元璋打江山的時候,馬氏就給了他很多幫助。那時朱元璋作為郭子興的下屬,曾被猜疑而受到冷落,糧荒時得不到糧食,秀英就偷竊炊餅,藏在懷中送給他吃。由於炊餅很熱,以致她胸前的肌肉被燙焦了。朱元璋得以溫飽感激涕零,而秀英自己卻時常挨餓。


  丈夫的性格暴躁,動不動就懲罰將士,馬氏就耐心規勸他,說:「要打天下,就必須以理服人,以仁為本啊。」對這個賢慧的妻子,朱元璋也真的能聽話。就這樣,她跟隨朱元璋數十年,一同患難,一起征戰,為建立明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馬皇后已經位居中宮,卻仍然節儉嚴謹。她像當年朱元璋還沒有做皇帝時一樣,平時所穿的都是粗布做的衣裳,洗過又洗,雖然很破舊,也不捨得丟。遇到天旱,馬皇后就帶宮人們吃素,以助祈禱下雨;遇到災年,她就帶宮人們吃麥飯,喝野菜湯。


  朱元璋看到這種情況,就告訴她說朝廷已經賑恤了,但是馬皇后說:「賑恤不如蓄積之先備也。」她聽說當年元世祖皇后煮舊弓弦取絲織布的故事,也讓宮人把宮裡的餘帛做成被裡子,用來賜給年老鰥寡的人;又用零碎的帛絲做成衣裳,賜給親王妃子和公主們,使她們知道蠶桑和紡織的艱難。


  在宮裡,馬皇后的仁慈是出了名的。她一有空閒就跟宮人妃嬪們講述古訓。因為宋朝多賢後,她就命女史把宋朝的後宮家法記錄下來,早晚閱讀領會。


  有人說,宋朝的統治過於仁厚了,馬皇后說:「過於仁厚,不是比刻薄要好嗎?」


  當時,朱元璋為了保住皇權,多疑嗜殺,即使是對於昔日功臣也痛下殺手。馬皇后得知這種狀況後,就想制止夫君的暴行。


  一天,朱元璋悠然地走到後宮,剛跨入大門,只見迎接他的馬皇后忽然「咚」的一下跪在他面前。朱元璋大驚,因為他一向十分敬重這個賢慧的妻子,不知道自己怎麼把她給嚇住了,於是驚奇地問:「皇后,你這是怎麼了,無緣無故的下什麼跪啊?」


  馬皇后回答說:「臣妾想求皇上一件事情。」


  朱元璋連忙說:「你快起來,只要我能夠做得到,別說一件事,就是萬件事,我都答應。」


  馬皇后說:「皇上難道不記得當年我對你說過的話了嗎?」


  朱元璋愣了一愣,問:「什麼話?」


  馬皇后說:「以理服人,以仁為本。」


  朱元璋恍然大悟:「哦!是這話呀!我記得,記得。」


  馬皇后很認真地說:「那麼,我只求皇上答應我,以後不要亂殺任何人。」


  朱元璋有點無奈,但最後還是點頭說:「我當什麼事呢,我答應你。」


  有一回過春節了,朱元璋也想到大街上去逛逛,去感受一下老百姓們的節日生活。他便和幾個手下穿成平常百姓的樣子,來到市井中。只見路邊掛滿了紅燈籠,插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朵,京城裡到處都是歡聲笑語。


  朱元璋很高興,到處看著、玩著,忽然看到有一家人的門前貼了一副對聯,內容居然是諷刺馬皇后長著一雙大腳板!朱元璋的臉色大變,當場氣得直咬牙,隨即帶領手下掉頭就走。一回到皇宮,他就下令把這家人抓來,要全部砍頭,滅他九族!


  這時,知道了消息的馬皇后飛快跑來了,跪在他面前說:「皇上息怒!你是怎麼答應我的啊?」


  朱元璋氣憤地說:「我可沒有想亂殺人啊!是這些人也太大膽!太胡鬧了!居然敢取笑自己國家的皇后是大腳板!」


  馬皇后聽了一陣哈哈大笑,說:「我本來就長著一雙大腳嘛,人家沒有說錯呀,呵呵。」


  朱元璋沒好氣地說:「看你還笑!就算是這樣,但你是一國之母,平常人怎麼能夠隨意開你的玩笑!」


  馬皇后說:「正如你所說的,我是一國之母,孩子們拿自己的母親開開玩笑,母親就要把自己的孩子殺光了嗎?」


  這話說得朱元璋氣消了不少,最後卻不過皇后的懇求,就只是命令人去輕微懲罰了一下那一家人。


  就這樣,這位仁慈、善良的馬皇后一直規勸著朱元璋,保住了朝廷中不少忠臣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