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身心覺受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北郊的迦蘭陀竹園,告訴比丘們說:


  「比丘們!一般人有樂的感受、苦的感受、不苦不樂的感受;有修有證的聖弟子,也有樂的感受、苦的感受、不苦不樂的感受,他們之間,有什麼明顯的差別呢?」


  「世尊!您的教說,是我們學習正法的根源,也是我們學習正法的嚮導與依靠,請世尊為我們解說,讓我們遵循您的教導來實踐吧!」比丘們請求道。


  「比丘們!一般人遇到生理上的各種苦痛,甚至於有致命之虞時,心裡禁不住地生起悲傷憂愁、痛苦怨嘆,繼而憤怒迷亂而失去理智。這時,有兩種感受會交相增長蔓延,那就是『身受』與『心受』。這種情形,就像有人中了一支毒箭,接著馬上又中了第二支,成了苦上加苦的雙重痛苦。怎麼會這樣呢?


  那是因為一般人的無知,讓他們歡樂時,就縱情享樂,成了欲貪煩惱的奴隸而不自知;痛苦時,則生氣不悅,成了瞋恚煩惱的奴隸而不自知;在不苦不樂時,則渾沌不明。對苦、樂兩種感受的生成原因、消失變化、餘味黏著、終是禍患、必須捨離等,沒有真切如實的證知,成了愚癡煩惱的奴隸而不自知。


  這樣,當他快樂時,就被快樂所牽絆;痛苦時,就被痛苦所牽絆;連不苦不樂時,也被不苦不樂牽絆著,這就是深陷貪、瞋、癡;為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所牽絆的一般人。


  比丘們!有修有證的聖弟子就不一樣了,當他們遇到生理上的各種苦痛,甚至於有致命之虞時,心裡不起悲傷憂愁、不痛苦怨嘆、不憤怒迷亂,所以不會失去理智。這時,他只有一種感受,那就是『身受』,而沒有『心受』。這種情形,就像只中了一支毒箭,不再中第二支。


  當他們有樂受時,心不染著,所以不會成為欲貪煩惱的奴隸;有苦受時心不染著,所以不會成為瞋恚煩惱的奴隸;在不苦不樂時,對苦、樂兩種感受的生成原因、消失變化、餘味黏著、終是禍患、必須捨離等,能真切如實的證知,不會成為愚癡煩惱的奴隸。


  這樣,當他有樂受時,不為樂受所牽絆;有苦受時,不為苦受所牽絆;不苦不樂時,也不會被不苦不樂所牽絆,這就是解脫了貪、瞋、癡;不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牽絆的聖弟子。」


※ ※ ※


  內觀是由「毗婆舍那」一詞翻譯而來,原意是「洞見」、「看清楚」、「專注深入的觀看」之意思,若從字面上解釋,內觀就是往「內」去「觀」察身心的實相。所以內觀的意旨主在開啟觀察的智慧,如實知見五蘊身心(色、受、想、行、識)現象的真實本質,也就是了知五蘊的無常、苦、無我,來完成戒、定、慧三學中的慧學。


  內觀有數個重要的觀念:


  一、在時間上:不是觀過去,也不是觀未來,而是觀現前的當下。


  二、在對象上:不是觀玄妙的幻象,也不是觀身心之外,而是觀五蘊身心當下的存在與變化之過程。


  三、實際體驗:不是經由信仰的接受,也不是以自我的成見,或經由想像、臆測、自我暗示理解,而是實際的去直接觀察。


  四、旁觀默照,不迎不拒:把自己抽離出來,以旁觀者的立場觀察。


  一般人如果沒有培養內觀,開啟「觀察」的智慧,就無法發現到煩惱的緣起所在,當然也就無從徹底解決煩惱痛苦。例如修身業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亂性,身業最粗糙最容易發覺,也是修行的第一關,第一關如果做不好,修第二關的口業,第三關的意業(心行)就更難,因此沒有內觀能力的人是很難改變習性的。若是有內觀的智慧就可觀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時時檢查自己的行為及習性是否正確,若有不當就立刻回到當下的正念中,這樣就能徹底地改掉錯誤的行為及不好的習性。


  更重要的是,透過內觀可以破除「我」執,因為內觀可以清楚地覺察到,人的每一個動作都是不斷的生滅,人的身心是由色、受、想、行、識五種要素組合而成,根本沒有永恆不變的「自我」存在。因此,唯有透過內觀的訓練,培養正觀的智慧,才能開啟「無我」智,破除對身心的愛染,徹底淨化內心,達到心解脫。


  詩曰:躑躅蓽路去尋根,往內觀察破我身;塵世興亡憑過眼,無常了悟識清真。


禪修的重要-第十四章四念處禪修的要領--內觀

語言藝術

  風雨交加的夜晚,送貨員鮑伯帶著剛入行的新手,要將貨品送到位在紐約金融中心的客戶那兒。


  客戶曾告訴鮑伯,可以把車停在大樓的後方卸貨,因此鮑伯就將車停在劃黃線的卸貨區。


  此時,一個大樓警衛怒氣沖沖,衝過來大吼說:「喂!你們不准停在這裡!」


  新手馬上露出不高興的表情,因為貨車已經得到主管人員的允許,而且他可不願意在這種天氣下,把車停在兩條馬路外,再辛苦地搬運這堆貨品。


  「我已經得到客戶允許,可以在這裡卸貨,分明是在整我,別以為我好欺負。」兩人互不相讓,氣氛劍拔弩張。


  鮑伯立刻放下手中的貨物,以非常誠懇的口氣對那位警衛解釋說:「客戶告訴我說,如果我只需要暫停幾分鐘的話,就可以利用這裡卸貨。不過也可能是我自己搞錯了,畢竟這裏是由你全權負責的。可以請你告訴我該怎麼辦,我就照著做好了。」他注視著那名警衛的雙眼,微笑著等他回應。


  警衛立刻點點頭,口氣溫和的說道:「辛苦了!如果只是停幾分鐘的話,那就沒有關係,我就幫你看著車子好了,以免被別人開罰單。你快去忙吧!」


  鮑伯非常感激地道謝,不但輕鬆愉快地把事辦好,而且一滴雨都沒沾到。


※ ※ ※


  人生在世,一樣米養百種人,各有其習性,有些眾生每每喜好恃才傲物,往往表現於言語或態度之上,甚而更愛仗勢欺人,久而久之,常有遭受剋制之困厄。


  娑婆世界眾生,習性與脾氣難調難伏,導致於在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之間,往往態度驕傲,甚而氣燄乖張,使得周遭之人或接洽者經常受到不善之對待,有時只要一個言語上的口氣不太好,就能造成對方心裡不是滋味。


  這樣的態度待人處事,若是對象是童子們,由於童言無忌,或許還能不予理會;若是對象是老人家,由於老氣橫秋,或許因為司空見慣而不以為意;但若是將高張之氣燄對待在年輕或晚輩的身上,由於年輕人年輕氣盛,桀驁不馴,若是將不佳之語氣加諸於彼等身上,甚至於僅須絲毫不苟言笑之嘴臉,看在晚輩眼裡都是非常厭惡的。


  是故,經常有些眾生要受到晚輩之鬥毆,較有人文氣息的晚輩亦會予以冷嘲熱諷,作為不滿的表達,以反應世人已經在待人接物方面有了缺失。


  奉勸世人,凡是待人接物必須柔和善待,一言語、一舉止都該彬彬有禮,而且溫文儒雅,才能令接洽者留下美好的印象;縱使做不成生意,還能結交到忘年的朋友。是以故,待人接物態度之溫和,於己有利,何樂而不為也。


日常沖剋與刑煞-第十七章 待人接物之沖剋

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禽獸門」的密密密

蓮生/文


  我走到一地,見一門檻高聳,上書「禽獸門」三字,一批男男女女,每人伏行(爬行),爬出「禽獸門」。在門的中央,有一獄卒,給每一位男男女女,披上了毛,接上了尾巴,戴上了角。 


  也有換頭的。


  更有換手足的。


  另有換身的。


  插上羽翅的。


  一出此門,成了「傍生」。轉世成飛禽走獸了。


  我問冥史:「傍生中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為何又有「禽獸門」的傍生?」


  冥史答:「傍生分類甚多,依業障輕重而分別,該卵生的卵生,該胎生的胎生、該濕生的濕生、該化生的化生。因果不可思議,此四生亦不可思議,說來話長。」


  冥史又說:「貪、嗔、癡這三毒業,其實也不單純,須知貪、嗔、癡表面是三,其實也是一。想一想,貪亦癡、嗔亦癡、癡亦貪、癡亦嗔...。這三者亦互為因果也。」


  冥史再說:「嚴格來說,會走入傍生(禽獸門)的,是邪淫之罪也,豈不聞萬惡淫為首嗎?貪色亦是癡,七情六欲,就易成傍生禽獸。」


  我問:「萬惡淫為首,有何禍患?」


  冥史答:


  一害人節—— 人節一破,等同禽獸。


  二害名聲—— 名譽一壞,顏面盡失。


  三害門坊—— 羞辱親人,羞辱戚友。


  四害生命—— 氣死、羞死、憤死、殺死。


  五害風俗—— 傷風化、敗風俗。


  六害心術—— 幻妄、貪戀、機心。


  七害陰騭—— 傷天理、滅良知、福田削盡。


  八害名利—— 名譽盡喪、幸福盡喪、利益盡喪。


  九害壽算—— 精枯、氣散、壽促。


  十害祖先—— 祖先功德散盡。


  十一害親朋—— 妻離子散、朋友不恥。


  以上均是害事矣!


  我問冥史:「有例子嗎?」


  冥史答:「有。」


  冥史說:「近代有一姓X者,他出生時,天帝給他一玉印。他很聰明,有大智慧,成績很優秀,讀書第一名,仕途非常順利,應該可以成為一國的領袖。但,他最終沒有。」


  我問:「為什麼?」


  冥史答:「他曾偷窺鄰家婦女洗澡。」


  「他曾姦淫一位良家婦女。」


  「他曾招妓。」


  「他又姦淫女秘書。」


  「他的一夜情甚多。」


  「因此他的領袖之玉印,被天帝收回了。」


  我談了一口氣:「可惜!可惜!」


  我說:「人人要一清心地,二守道德戒律,三要敬天敬佛,四要修身養性,五要立地成佛。」


盧勝彥文集234冊《蓮生活佛盧勝彥的密密密》「禽獸門」的密密密

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人生最後悔25件事

  有什麼事情,會讓你到臨終前後悔不已?如果早點意識到,也許能讓你換個活法、換種人生。


  美國版:臨終關懷護士的親耳所聞


  最近,一個「臨終前你會後悔的事」的帖子在國內外網站上被瘋狂轉載,瞬間點醒了數万人。它的作者是美國一名叫博朗尼·邁爾的臨終關懷護士,文中總結了生命走到盡頭時人們最後悔的5件事情。


  最悔:「希望當初我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第二:「希望當初我沒有花這麼多精力在工作上,錯過了關注孩子成長的樂趣,錯過了愛人溫暖的陪伴」


  第三:「希望當初能有勇氣表達我的感受,而不是長期壓抑憤怒與消極情緒」


  第四:「希望當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聯繫,而沒有因忙碌的生活忽略了曾經閃亮的友情」


  第五:「希望當初我能讓自己活得開心點,而不是習慣了掩飾,在人前堆起笑臉」


  日本版:1000名患者向護士傾吐臨終遺憾


  無獨有偶,在日本也有這樣一位年輕的臨終關懷護士大津秀一。他在親眼目睹、親耳聽到1000例患者的臨終遺憾後,寫下了《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一書,與美國的熱帖內容不謀而合。其中,「沒有註意身體健康」、「沒能談一場永存記憶的戀愛」、「沒有留下自己生存過的證據」等,都成為了人們的「人生至悔」。活著的我們又該如何擁有一個不留遺憾的人生呢?


  別讓這些遺憾 變成你的遺憾


  第一個遺憾: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


  大津秀一說:「人們臨終前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這一輩子啊,太短了。」有人削尖腦袋往上爬,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自甘平庸,也有人孜孜以求。人生有很多活法,千萬別被別人的價值觀「綁架」,不要把別人希望你過的生活當作是你想要的生活。想談戀愛,現在就行動吧;想學點什麼,現在就開始吧。人生就像個旅行團,你已經加入了,不走完全程,豈不可惜?


  第二個遺憾:沒有實現夢想。


  當人們在生命盡頭往回看時,往往會發現有好多夢想沒有實現。 「真正的後悔,其實不是因為沒有實現夢想,多半是責怪自己沒能盡100%的力量實現夢想。」堅持夢想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一個沒有期限的夢想只是個夢,給夢想加一個「截止日期」,把它變成現實的目標,才更容易實現。


  第三個遺憾:做過對不起良心的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輩子不做錯事,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便不肯殺生的佛家弟子,也難以避免走在路上踩死一隻螞蟻。為了生存而做的無損原則的「壞事」是可以被原諒的,與其背著負罪感生活,不如放下包袱往前看。


  第四個遺憾:被感情左右度過一生。



  現實生活中,感性的人總是嘲笑理性的人「活的太嚴肅」。其實,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又能如何?笑過、哭過、發洩過,生活也不會因此改變。也許真要等臨終一刻才能明白,每天為之煩惱、痛苦、傷心、氣憤、達到忍耐極限的事,是多麼可笑和不值一提。


  第五個遺憾:沒有盡力幫助過別人。


  或是冷漠,或是怕吃虧,讓很多人不敢做個善良人。其實,善良的人很少後悔,他們活得坦然、心安,那是善良給予他們的美好回報。去幫助那些需要你的人,「被人需要」的感覺遠比「索取」好得多。


  第六個遺憾:過於相信自己。


  我們都有過這樣自大自負甚至唯我獨尊的時刻,認為自己不後悔做過的任何一件事。這樣雖然看起來很積極,但卻顯得盲目。總有一些事,別人比你想的細緻周到,多聽一句、多想一秒,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第七個遺憾:沒有妥善安置財產。


  現在因為財產引發的家庭糾紛越來越多。其實,作為老人,一定要把處置財產當做一件重要的事,在世時就規劃好。如果子女多,分配一定要公平,不要因為錢物,傷了孩子們間的感情。


  第八個遺憾:沒有考慮過身後事。


  這一點和處置財產很相似。一個人活著,會留下很多印記。周圍的人和事,都會因為你的離開而變化。提早規劃一下,不但可以讓自己更坦然接受生老病死,也能提醒自己好好享受人生。別等走不動路、聽不懂話的時候,才發現還有很多事情沒做。


  第九個遺憾:沒有回故鄉。


  每人心裡都有一個地方被埋在最深處,卻一生不忘這就是故鄉。很多人會念叨,等我退休了就回老家。往往等來等去,最後回家的只是一個骨灰盒。有生之年,盡量每年都回家看看,聽聽鄉音、吃點美食。這個在地理上讓你無法割捨的地方,也是你靈魂的一個居所。


  第十個遺憾:沒有享受過美食。


  你是否把好吃的東西都留給孩子,因為工作忙每頓飯都隨便打發,或是為了健康每天只吃所謂的「營養」食物?吃飯,不僅為了飽腹,它還滿足我們很多心理需求。品嚐美食,也是一種很好的心靈治療。還有就是,別放棄任何一個和家人吃飯的機會,總有一天,這個飯桌上的人會慢慢消失。


  第十一個遺憾: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工作。


  在這個逐利的社會,工作、金錢、權勢成為成功的金標準,很多人到老才後悔,那麼好的青春,怎麼都獻給工作了呢?看看大自然的樣子,感受季節的變化,聆聽藝術的召喚,這些事情不會讓你變富有,卻會讓你的人生有意義。


  第十二個遺憾:沒有去想去的地方旅行。


  積攢了很多旅行計劃卻沒有成行,因為孩子太小、錢太少、休假太少或是工作離不開?很多人都覺得,旅行任何時候都可以去,只有生病的人才懂得,旅行也是一種奢侈品。


  第十三個遺憾:沒有和想見的人見面。


  可能是你小學時最喜歡的老師,可能是你的初戀,誰的生命都不能永恆,尤其是那些比你年長的人,哪怕身在異地,也可以專門拜訪一下。我們應該抱著「一期一會」的觀念生活。這是日本茶道的用語,「一期」就是一生,「一會」就是一次相會,說的是人生的每一個瞬間都不能重複,所以每一次的相會都變成了僅有的一次。


  第十四個遺憾:沒能談一場永存記憶的戀愛。


  愛,也是人存活世間的證明。我們經常看到,在一起的人未必不相愛,相愛的人卻被迫分開,這是人生無常,也怪很多人自己沒有努力。愛應該是一種忠誠和無私的付出,一種勇敢而無畏的表達,這是我們作為人的權利,千萬不能只當兒戲。


  第十五個遺憾:一輩子都沒有結婚。


  很多人年輕時覺得婚姻可有可無,一個人更自在。年紀大了卻開始後悔,沒有一個可以相互扶持的人。雖然好姻緣可遇不可求,但是也得自己努力,碰到合適的人千萬不要猶豫。這個世界上不會有「最合適」的人,「比較合適」的人也不會等你一輩子。


  第十六個遺憾:沒有生育孩子。


  現在很多人覺得,「我自己都還是孩子,怎麼養孩子呢?」其實,為人父母,不僅是為了傳承血脈,也是一種「活過的證據」。想想到了老年時兒孫滿堂的歡樂,年輕時養育子女受的苦又算什麼呢?


  第十七個遺憾:沒有看到孩子結婚。


  有些子女認為「不結婚」是自己的私事,和父母沒有關係。相反,很多老人生前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看到自己兒女結婚。婚姻確實是私事,但有時候,不結婚卻是件「自私」的事。不妨也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努力了卻他們的遺憾吧。


  第十八個遺憾:沒有註意身體健康。


  年輕時,身體是可以最肆意揮霍的資本,熬夜、喝酒、抽煙……健康是這樣一個東西,你擁有它的時候往往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失去它的時候才發現,它是那麼的重要。從現在開始,努力改掉一些壞習慣,為自己和身邊的人,健康生活。


  第十九個遺憾:沒有戒菸。


  很多癌症和慢性病都和吸煙有關,不少患者直到查出肺癌,才開始悔過沒及早戒菸。很多人抱著僥倖的心理吸煙,覺得倒霉事不會落到自己頭上。克制慾望需要勇氣和付出,但你的付出會以「健康」這種方式再返還給你。


  第二十個遺憾:沒有表明自己的真實意願。


  我們怕得罪人,怕給別人添麻煩,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這樣在無形中漠視了自己的真實意願。其實,無論什麼時候,都該說出你真實的想法。只要願意溝通,你會發現,事情比你想得簡單得多。


  第二十一個遺憾:沒有認清活著的意義。


  活著,絕不僅僅是壽命的一個數字,而是你活的質量。大津秀一碰到過一個癌症晚期的病人,他把生命僅剩的三個月,分成了許多個週期,每個週期做一件想做的事情。哪怕只剩一天,都用來過最好的生活。這就是活著的意義。


  第二十二個遺憾:沒有留下自己生存過的證據。


  很多人覺得,留下房子、財產就是生存的證據,其實不對。既然在這個世界上走過,總該有些精神食糧留給後人。不管是工作、研究、學業上的成就,還是寫給親人、朋友的信,都是這樣的「證據」。


  第二十三個遺憾:沒有看透生死。


  看透生死不代表輕視生命,而是以一種更理性的姿態活著。中國人往往忌諱談論死亡,其實,死亡只是所有生命共同的歸途。不用忌諱,更不用懼怕。


  第二十四個遺憾:沒有信仰。


  雖然很多人沒有信仰一樣活得很好,但是有信仰的人,會更透徹懂得人生的意義。尤其在面對困苦、無助的時候,信仰更可以成為一種強大的治愈力量。


  第二十五個遺憾:沒有對深愛的人說「謝謝」。


  很多時候,我們在外彬彬有禮,對親密的人說話卻毫無顧忌。用好語言是人際交往的一門大學問,哪怕是親近的人,也不必靦腆,要常說「謝謝」、「對不起」和「我愛你」,這是為感情保溫的最好辦法。

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

衣服上的污漬

  有名男子畢業出來後一直找不到工作,心情鬱鬱寡歡,一天到晚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最後變得意志消沉。


  他的親人朋友一直鼓勵他繼續去找新的工作,但男子總是拒絕,說自己已無法面對失敗的打擊。


  後來,男子出遊散心,經過了一間寺院,便走入內堂向禪師請教,希望能得到一點指引,以解心中的鬱結。


  禪師聽後,不說什麼,只是遞給他兩件髒衣服,兩件衣服上都有一大片污漬,禪師說:「這兩件衣服都沾了醬油,請你幫我清洗一下。」


  男子不知禪師葫蘆裏賣什麼藥,但也照禪師的話去辦。他先將衣服沾濕,抹上肥皂,用力刷洗起來。奇怪的是,不過輕輕刷了幾下,第一件衣服上的醬油漬就幾乎看不出來了,但無論他多麼努力刷洗第二件衣服上的髒污,仍無法清除污漬。


  男子不解地問:「一樣是沾到醬油,為什麼一件洗得掉,一件洗不掉呢?難道是因為布料的不同嗎?」


  「不,那兩件衣服的布料是一樣的。」禪師回答。


  禪師告訴男子:「第一件衣服才剛剛沾到醬油,很容易清洗;第二件衣服已經沾到醬油一個星期了。醬油漬已經滲到纖維深處,所以很難洗掉。」


  接著,禪師懇切地說:「愈是不願意解決的問題,就會愈來愈難解決。施主若然一直逃避問題的話,就像第二件衣服已經丟放了一星期,油漬已深入纖維,到那時候想洗掉也很困難了。」


  男子聽後,終於願意正視自己的困境,並且設法去找尋工作。


※ ※ ※


  克服挫折,超越失敗的荊棘,朝向目標而努力,這就是精進。汲其失敗的經驗,在困難中磨練心志,振作起來,這就是禪家所說的精進。一個人不怕有差錯,怕在不知修正;一個人不畏有甚多的困難,怕的是不肯用心去想辦法解決。


  精進的人,精力充沛,創意汩汩不斷。所謂:「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必生紅蓮。」精進是一個人肯對自己負責,而不是對別人負責。


  一個不肯對自己負責之人,必將過失諉諸於他人,苛責他人,同時還要人幫忙、同情和呵護,像這種人永遠是振作不起來的。


  肯負責是表現潛能的重要因素。負責的精神,不但保障了一個人的活力和銳氣,同時也保障了一個人追尋幸福的根源,皆須由精進努力而獲得。


  精進的人,內心中永遠維持著希望和令人敬仰的責任感。精進是最珍貴的德行,在負責的行動中表現出堅強的毅力;精進是生命的原質,有了它,就有成長,就有進步和智慧。希能明勉之。


禪-第五六章 意明精進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傷風敗俗

  出自《警世箴言》


  淫為萬惡之魁首,憶昔時常熟縣境內,居住一家錢姓富翁,家財萬貫,夫妻結髮,單生一子,名曰蔭通。


  蔭通出生於富家子弟,受父母雅愛,自小嬌生慣養而長大成人。歲月易逝,至蔭通二十六歲之時,父母雙亡,遺留萬貫家財,而子繼成。


  自掌財貫,日之花用免再經他人之手,從此之後,蔭通本性轉變,結交無賴之朋友,日日放蕩,不安份守己,花錢而不惜,花天酒地,不繼父業,不務正途而入邪徑,日沉賭場,夜迷嫖妓,好色貪淫,日之所為善惡不分。


  時常狂遊街上,若遇婦女或寡婦被看中,淫念一乘,奸計巧謀,利用金錢,先引動婦女之心,再用感情作事。如善良之婦女,不知之計謀,其入圍套,失去貞節後才知是計謀。有反悔其遲,自怨不謹慎,貪迷錢財,如反面計較也難挽回清白之身,而蔭通多花金錢了事。


  如此所為,破人貞節,污人清白,罪惡滿身,應受果報,故淫念常乘,慾火難禁,理智盡失,不滿足而不业休,如此者惹出滔天罪孽而不覺,由此而生。


  再述錢家鄰近之處,居住一對年輕夫妻,男姓趙名清松,女姓劉名寶珠。此女天生花容月貌之姿,可惜面帶桃花,人見之人愛。趙家雖然清寒,而清松日日勞碌家計,度日也快樂。


  有朝趙婦立在門口遇路過門前,看見趙家有如此美女,淫念一起,妄想若無得到此女不甘心,千方百計,待無機會近身。


  有一日,趙清松忽然身染風寒,日久無錢醫治,蔭通知機會來臨,藉故助錢財於趙婦,請大夫醫治夫病,從此日起時常來往,日久生情,男貪女色,色貪榮華富貴。兩人起出曖昧而私通姦情。待至清松病全癒,再用計出資,助清松出外行商,免在家阻礙。


  從此兩人自由自在,暗渡春宵,日月如箭,日隔數月,將近年底,知悉清松要回家度春年,兩人參議想出毒計殺害。雇請當地流氓,偽裝強盜,在清松回家途中殺死,以絕後患。


  事無機密,被同族發現,控告到官府,縣大爺明察秋毫,不收賄賂,欲將兩人判之重刑。而蔭通依靠萬貫財勢,花多巨財,越級訴上,上司再審判,兩人無罪,暗自得意。


  步出縣衙大門,回家途中,上空忽然起變化,捲起大風,下大雨,天雷一聲霹靂,姦婦淫夫受五雷蓋頂,從此了卻在世罪孽,魂到冥府,受之慘刑,免言自知。


  古云:「舉頭三尺神靈鑑。」世人一舉一動,難瞞天地諸神衹。如蔭通貪一時之快樂,惹出罪債,應受五雷之果報。今奉勸世人,自有富之財,多行善事,施捨財物,濟困救苦,造書醒世,修其身,養其性,樂善好施,堅固元精,自然增壽福祿綿。


  世上有財而鄙吝者必生奢男,「祖宗锱铢積之,子孫泥沙用之。」這種事例,我們常見,是不足爲奇的了。


※ ※ ※


  世門眾生常患一病,其病名曰:「傷風感冒」。此病由來乃空氣中有病菌流行,致感染成病,所以「傷風」又稱流行感冒。今之世風頹敗已極,不良風氣漫延流行,猶如空氣中染上傷風病菌,故敗俗「傷風」之事,每日難以計數,此風到處,遂成妨害風化矣。


  觀人好色如蠅沾腐物,將病菌四處傳播,實是貽害不淺。且好色之徒,每貪遊花街柳巷,不嫌污穢之物,有如蒼蠅沾死屍,其味如何?自家知曉!非正人君子所樂為也。


  更甚者,對良家婦女拐誘奸淫,為貪一時消魂,釀成終生憾事,造下無邊罪孽,上天大怒,下觸人恨,到頭來一場春夢矣!如「風流」逝,全無有所獲益,而且難免飽受鐵窗「風味」,或報應臨身,此乃樂極生悲也。


  所以傷風感冒者,必發燒畏冷,因為體內正氣不揚,邪氣侵入之故,現時正在交戰也,故汗流夾背,或心寒戰慄!繼而咳嗽不止,口吐痰沫,乃欲噴出邪氣矣。有病必治,否則病入膏肓,則回生乏術,赴黃泉路矣!故延醫診治,對病投藥,服藥後,須緊蓋厚棉,不能再有「風流」進來,如此躺在床上,置身於「溫柔鄉」裡,其苦樂滋味,非身臨其境者,莫能體會。真是報應迅速,眼前即是,唯智者悟之,迷者不見。


  今以「傷風」而論「風流」,正中要害,願世人體悟!


修緣寶典-論「風流」

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裝死」很重要

蓮生/文


  我先講一個故事:


  有兩隻烏龜在田邊相對,一動也不動。


  一位老農夫對一位專家說:「牠們在比賽耐力,誰先動就輸了。」


  專家指著一隻龜殼上有甲骨文的烏龜說:


  「據我多年的研究,這隻鳥龜已死了五千多年了。」


  另一隻烏龜終於伸出頭說:「死了也不說一聲,害得老子在這裡乾等。」


  裝死的烏龜大笑說:「你輸了吧!專家的話你也聽!」


  這個故事的啟示是:


  「裝死」會贏!


  「裝死」很重要!


  我在此,再加一句:


  「無能」很重要!


  「無能」才會贏!


  據我所知:這人世間,任何事都不可能圓滿收場,而且任何頭人做事,也不可能做到人人皆大歡喜,人人高興,人人都稱讚你。


  所以:


  要避免惡意的人中傷你,你只有:


  「裝死!」


  「裝傻!」


  「裝瘋!」


  「裝無能!」


  我告訴大家,老子說:「柔弱生之徒也!」


  老子說:「剛強者,易死!」


  大家可以看看世間:


  凡是野心勃勃者,易死!


  英雄人物,易死!


  強出頭的人,易死!


  凸出來的釘子,必被打扁!


  愈求表現者,愈容易死!


  大家可以看看:什麼是「老兵不死」?這不死的老兵,一定是不衝在最前線的。


  所以老兵承認:


  「真正的英雄都死了!」


  下一句是:


  「無能的老兵,裝死的老兵,還是活著。」


  領導人的箴言是:


  「讓底下的幹部來替代你的死,而你要假裝無能。」


  罪咎他人當。


  自己裝「無能」。


  哈哈哈!


  詩:


  月有陰晴圓缺

  人有悲歡離合

  不是虧

  就是盈

  這世間幾時能平



  聽歌行

  跳舞行

  長程行

  短程行

  且慢慢的行



  裝死

  裝傻

  未必兩無情

盧勝彥文集244冊《心的悸動》「裝死」很重要

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懸壺濟世

本院關聖帝君 登台


詩曰:身患絕症嘆無常。學醫助人解病殃。

   助人終必得天助。病魔潛消身安康。


聖示:古聖有言:「修天爵者人爵從之。」意即指人爵乃為人世間之富貴,天爵即指仁義道德其意即為只要篤行仁義道德,人世間之富貴自然不求而得,希世人體悟之,可,智筆靈出。


智筆:學生叩見恩師聖安!


關帝:免禮!速隨為師出遊吧!


(隨即步出院外,登上蓮台昇空而馳…)


智筆:恩師之開示真是意義深遠,現今社會一般人只想快速累積金錢,以為財富可永遠留給子孫,卻不知無相應的德行所累積的財富易招來滅身之災,甚至禍延子孫。


關帝:然也!發心不同將來果報自不相同「為善必昌,為惡必殃。」希世人體悟之。目的地已到,賢生速下蓮台。(只見蓮台停於一中藥房之前面,只見裡面供奉著一幅魚籃觀世音菩薩之聖像,一位中醫師正在替一位病患診脈,隨即魚籃觀世音菩薩迎面而來。)道友福安!今夜皇命在身,多所打擾尚請海涵。智筆快向菩薩請安。


智筆:學生叩見菩薩聖安!


菩薩:免禮,只要對世道人心有益,吾必樂於助之,智筆儘可提問。


智筆:蓮台停於此處莫非今夜之例證是裡面之中醫師?


菩薩:然也!


智筆:此處學生以前曾來求診過,風評甚佳,不知可否請菩薩開示其緣由呢?


菩薩:當然可以,此位趙醫師以前曾從事美髮業,後來身患癌症頓感人生無常,便發心學習中醫以利眾生,更深感佛門僧眾全賴施主佈施否則即生活困苦,更何況僧眾生病之時,因此發心只要佛門僧眾前來求診即完全免費,且對於貧苦之患者予以減免醫藥費。


智筆:具有仁心仁術之良醫實為眾生之福啊!


菩薩:然也!因其之慈心善行相應吾之悲心,故其在診治疑難雜症之時,吾便賜與靈感使能對症下藥,加以其不斷的研究,故醫術一日千里,因而加惠許多之患者。


智筆:那不知皇天如何嘉獎他呢?


菩薩:因其實心實行的解除眾生之病苦,故相對的回報以其癌症潛消、身體健康、增添福祿,只要此生不退,命終必可往生極樂世界也。


關帝:「人有善願,天必從之。」今時已晚,著書至此,感謝道友之協助,智筆向菩薩辭駕之。


智筆:弟子拜別菩薩,感謝菩薩之解說。


菩薩:既因時間關係,那吾不再挽留,恭送賢師徒。


關帝:道友請留步,吾等回院…,院已到,智筆靈入,可,吾退。


智筆:恭送恩師聖駕。


言行功過錄-第五回 助人化殃病魔消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生活煎熬

  梅福字子真,壽春人。在漢代爲官,官爲南昌縣尉。梅福見當時王莽專權,便長歎道:「生活使我受到煎熬,存在使我難離侮辱,智慧就是我的毒藥,身體就是我的枷鎖。」


  於是他就離家去求仙道。他曾遊遍了雁蕩山和南閩的各山,在仙霞山他遇到了空同仙君。


  仙君授給他內外丹法,並告訴梅福:「你的仙緣在飛鴻山。」梅福便去飛鴻山,建房修煉。仙丹煉成,梅福又回到壽春。


  一天,紫霧浮動在空中,金童玉女捧著诏書,乘鸾鳥而降下。梅福拜過诏書,辭別家人,與金童玉女同乘鸾鳳而去。


  人們曾在北宋元豐年間見過梅福。梅福在仙府被封爲壽春真人。


※ ※ ※


  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五劫,生、老、病、死、苦也。


  夫人生於世,其性本善,萬物之靈,或為聖賢豪傑,或為貧賤壽夭,莫不貪生而怕死。


  生,一劫也。莽莽乾坤,困阨人世,為生活而奔馳,為家計而爭鬥,光陰如駛,轉眼白頭。


  老,又一劫也;精神萎靡,扶杖始能行,眼花齒落,血氣衰微,藥不能補,氣息懨懨。


  病,又一劫也;大限已到,妻子分離,高樓厚產,留與他人執掌,死,又一劫也。


  在世若能修身樂善還可,如若作惡多端,有虧心地,死受惡報,魂入陰司,啾啾啼啼,苦,又一劫也。


  勸爾世人趁此三期普度,大道宏開,急求師指示路徑,修鍊金丹,功成果滿,同登極樂,逃脫五劫,歷劫不壞,豈不美哉。


關聖闡道篇-修身樂善逃五劫

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辦公室文化

  在一間辦公室的佈告欄,貼了一張饒富趣味的紙條:


  有個重要的工作必須完成。


  「每個人」都確定「某人」會去做。


  「任何人」都會做,就是「沒有人」去做。


  「某人」非常生氣,因為這是「每個人」的工作。


  「每個人」心想「任何人」都能做這件事,卻「沒有人」知道「每個人」都沒有去做。


  因為「沒有人」做這件「任何人」都能做的事情,結果「每個人」都將責任推到「某人」身上。


  這就是現今的辦公室文化。

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回憶似夢非夢

蓮生/文


  我們修行人過日子,和一般人差不多,行、住、坐、臥,吃飯、睡覺、工作、寫作等等。……


  修行人修什麼?修除「妄念」,修這「一心​​不亂」。《維摩經》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所謂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聖人說:「故知善惡一切,皆由自心。」


  修行人和一般人過日子,其實是一樣的,只是修行人唯修這「心」而已!要開悟,就要「明心」。如果不明白這番道理,和一般人並無不同了。


  大家回憶回憶吧--


  日子在逝去!一天又過一天。


  環境在變化!滄海桑田。


  每一個人的外相,由少年、青年、壯年、老年,一直在幻化!不堪回首。


  有人說:「人生似夢非夢。」


  我說:「是的。」


  寫一詩吧!


  對這世界原本陌生


  回憶起來似夢非夢


  如果去尋找逝去的歲月


  何有絲痕





  未出生時


  你是誰


  我又是誰


  父母又是誰


  我們素不相識





  在夢中卻彼此相親如故


  回憶是苦


  回憶是樂


  愈是回憶愈是迷惑


  原來就是如此


  當你明明白白的時候


  剩下的只是緘默


盧勝彥文集172冊《隨風的腳步走》回憶似夢非夢

2016年5月20日 星期五

待人接物貴以誠

觀世音菩薩 降


菩薩:今夜,吾帶領宣筆出遊。


賜符化飲,靈體出竅。


邱生:學生參見菩薩聖安!


菩薩:賢生免禮!速坐穩蓮台。


邱生:〈師生二人步入蓮台,剎那蓮台升空,穿越雲端,但見星辰光明無量。不久,蓮台徐徐下降,落在一處人家的上空,觀此戶人家正好有親友來拜訪,主人親切招呼,彼此客氣非常。〉


菩薩:賢生啊!待會兒,可得仔細觀察這戶人家的應對進退,以傳佈給世間人做為日常依循之方針。


邱生:菩薩啊!只不過就是一般生活的訪視,究竟有什麼值得傳頌之處?


菩薩:人生在世,往往最平常之事情,就是世間人最容易將它疏忽之處;因此,待會兒,盡量將眾人對談等情形,做一番詳細敘述,以利教化社會群眾。


邱生:好的。


〈此時,但見此戶人家,主人開啟大門,迎接前來拜訪之親友,容顏笑瞇瞇,兩眼恭敬的看著來客,雙手作揖,合抱於胸前,頭部向下頂禮約四十五度之間,類似是古禮的見面招呼法;然而來客的禮節,則是雙手併攏而平貼於褲縫,乃是行現代化的鞠躬禮。此一情景,讓人產生有古今交錯、穿越時空之錯覺感。


主人家隨後恭敬有禮的迎請客人入內就座,客人亦斯文的在主人家之引領下,有禮貌的坐下,並且未任意抖手、翹腳,乃是正直的端坐,身體挺立,絲毫沒有東倒西歪的情形;主人家亦復如是,正襟危坐,有條有理的招呼著客人。


在客人尚未正式聊述展開話題之前,先行為客人奉上一杯茶水,在奉茶水的當下,透露出主人家一片法喜之意,緊接著客人亦不失禮度,隨即雙手恭謙的向主人家接過茶水,並立即予以飲上一口茶水,隨即稱讚主人家茶水清香,溫潤怡人,主人家則連忙道謝過獎了。〉


菩薩:賢生啊!可有從中領悟到什麼呢?


邱生:學生太慚愧,似乎沒什麼較佳之體會。


不過,感覺現代人幾乎由於工作繁忙,時間緊湊,精神緊繃;因此,在待人接物上顯得不足,幾乎人人都在「趕!趕!趕!」,甚少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彼此靜下心來飲上一口茶。


菩薩:確實。現代化的生活,雖然物質豐富,而且多元,幾乎稱得上是極享受的年代;但是眾生卻在享受之中,喪失了享受的意涵與情境。


邱生;享受也有意涵及情境嗎?


菩薩:當然有。所謂:「享受」,並不僅僅是只有在享受物質而已,必須在享受中充分展現令人嚮往的深刻優雅氣度,使外人看起來便感受到祥和與寧靜,不急不躁,風度翩翩,氣質優雅。


即使只是簡單的飲上一口茶水,卻能盡露其中法喜,給人的禮儀有一種鍾靈毓秀之格調。


邱生:菩薩所言,有所深奧,學生不甚明白。


菩薩:簡而言之,就是在美好的自然環境中,產生出傑出的人物。


邱生:意思就是說「地靈人傑」,是這樣的意思。沒錯吧!


菩薩:待人接物,其意境可深可淺,但眾生若欲有所深刻之妙智慧及威儀,則盡可能的朝每一件事物的最深層意涵去領悟,方有助於增智開慧,否則永遠只能停留在某個受限的程度罷了。


邱生:未知對待人群之好情境,該怎麼培育呢?


菩薩:世間人欲營造出良好的待人接物之情境,首先必須讓本身減除雜念。因為若是雜念太旺,容易令一個人心思不純淨,一旦心思不純淨時,又要勉強去接待他人,則必然容易表現出毛躁不耐煩,坐立不安;如此一來,則無論本身是主人家或是訪客,都將讓對方感受到不被尊重,看在外人的眼裡,則失去優雅之境界。


有智慧的主人家,雖然本身有事待忙,但突然遇到訪客前來,若不是直接向來客言明本身之有事待忙,便是將原本已約定好但不迫切之事情,趕緊向約定好之對方說明原因,且請求延後處理之時間,然後專心的接待眼前之訪客,必然可令訪客感受到最禮遇的一天,則本身在客人的眼裡乃留下最好的印象。


然而客人受到尊重,亦充滿法喜,直至許久的時間還能感到懷念,這便有了價值,意涵便在於此也。


邱生:感恩菩薩教示!但願人人皆能受用並施行,以提昇人我之優雅氣度。


菩薩:時候不早,也該回道院。


道院已到,賢生靈投體。


邱生:學生恭送菩薩聖駕!


菩薩:可。停筆。吾回!


人生遊記-第十四回 待人接物貴以誠

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一切除外

  有一個農夫,禮請無相禪師到家裡為他的亡妻誦經超度,佛事完畢以後,農夫門道:「禪師,你認為我的太太能從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無相禪師照實的說道:「當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無不得益。」


  農夫不滿意道:「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嬌弱的,其它眾生也許會佔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奪去。能否請您只單單為她誦經超度就好,不要迴向給其它的眾生。」


  無相禪師慨歎農夫的自私,但仍慈悲的開導道:「迴轉自己的功德以趣向他人,使每一眾生均沾法益,是個很討巧的修持法門,就如天上太陽一個,萬物皆蒙照耀,一粒種子可以生長萬千果實,你應該用你發心點燃的這一根蠟燭,去引燃千千萬萬支的蠟燭,不僅光亮增加百千萬倍,本身的這支蠟燭,並不因而減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則我們微小的自身,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迴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樂而不為呢?」


  農夫仍是頑固的說道:「這個教義很好,但還是要請法師破個例,我有一位鄰居老趙,他對我可說是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眾生之外就好了。」


  無相禪師以嚴厲的口吻說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農夫茫然,若有所失。


※ ※ ※


  世人與聖神仙佛之差異,最主要是「念」之不同,而人本來即是「神」、即是「佛」,而又為何偏偏就失去了神佛之地位?簡單的說,就在於一個「念」上,如世人之「念」能福顧澤及眾生,那必由凡而成神、成聖矣。


  世人總對自己周遭之親友而求福、而致福,且力勉行福,這是私福,未能顯其光輝,如能再擴及此等努力之,致福及予眾生,把眾生亦當作是你的親人,發小福為大福,這就是神佛、菩薩心念也。


  然世人總是局限於此之窄念,所以無有成證之功效。試想世人、眾生原本就與我有緣,與我有牽連,福澤及他們也沒有錯啊!能有如此之想法而力行不輟,則不只福及他人,反會致福於自己的,此等之理念有待世人去加以開發與施行,則人人均能如此,怎會有苦海之眾生?人人互勉,那有沉淪之冤魂呢?盼世人能以此來自勉,多予勉行,將來真正之後福是無可限量的。


心志歸向-第四十章 福念眾生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虐畜報應奇聞

一)相傳有某鉅公,生平好食鵝掌,以鵝掌置鐵板上,鵝號跳不己。以醬油旨酒塗其掌,少焉鵝斃,掌大如扇,僅取其掌,美味無論。


  康熙年間,夏包子起兵謀反,執形以板炙死,皆言報應昭彰。


二)年羹堯喜食小炒肉,逐豬狂奔,然後生割其臀肉,血氣運行,其味特鮮,後年亦不得善終。


三)昔聞常熟黃草堂,有須姓者,以屠牛為業,每殺一牛,必先割其舌,牛輾轉哀號,然後屠之,謂其舌美味無比。


  一日將牛刀置門上方,忽聞有二鼠相爭,仰面視之,刀落其口中,斷舌亡。


四)又有名薛慶者,以屠羊為業,家頗富,年四十餘,忽病,癒後面如羊狀。一日外出,死於江中,不得其屍以空棺歸葬。


五)有獵戶打獵無數,後患病,百醫無效,忽得一夢,神告之曰:汝要病癒,須將稻草紥成一人,用汝平時所著衣服披之,內藏汝生年月日,掛在樹,用汝平時平日之鳥槍擊之,即可癒矣。


  既醒,以夢告子,命如法行之,詎鳥槍一發,大叫而絶。


六)前清乾隆時,楓涇鎮有沈二者,嗜狗肉,殺狗無數,其殺之法,倒掛空中,以木棍擊之,故不用刀,狗血滴滴流下,據聞可免積瘀血,嗚呼!


  殘忍之極,後沈病篤,見狗群狂噬其體,痛極而逝。


  還有一則以其極之殘忍,故不欲言及。然而世間報應之不爽,終其亦跳不出超超之網也。


※ ※ ※


  人身難得,故謂之尊貴,人能修行,人能宏道,人能造作,人能學習一切而累積經驗,再由許多自身與他人之成功及失敗過程中,吸取知識綜合成敗,而開啟智慧。


  然而失去人身,換來披毛戴角,終日僅有吠叫及鳴叫聲,無法溝通,更無法建築牢固房屋,以擋風避雨。因而「人」稱為萬物之靈,因為人能對待,能互助,更能慈悲喜捨之善願,動物披毛戴角,乃因往昔所造諸惡業,分別業報身,於是救物等於救自己;結善緣,貴人從中可造成。


  君是否曾見,有人將活蝦釣起,再由下往上串,進行炭烤;君是否曾見,有人將活魚剝腹取臟而煮之;君是否曾見,屠門割喉宰豬,血流成河。骨堆如山高,血流似海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昔時釋迦族滅族,乃因魚族業報盡而轉人身,形成刀兵劫而致人殺人,因果豈不可懼乎?


  再觀中國大陸有紅衛兵鬥爭親生父母、師長,不是批鬥而已,甚而吊掛毒打,是否是捆綁與鞭笞畜牲之翻版?一胎化時期,農村孕婦,凡被查有第二胎者,皆活剝腹肚,使之母胎俱滅,是否與人剝魚一般?紅衛兵時期,常有為鬥爭教界、商界富戶與議士而活剝割人肝以烤食,活取人心以配酒,是否與綁狗宰豬一般?更有少數活取人腦以進食,是否與人吃活猴腦一般?此皆是機緣成熟,換來人殺人之果報!


  切莫以為,我不會致惡報臨身,時至便知悉,屆時呼天喚地皆不靈,殺業摧討是慘悽。因緣未熟尚可解,惟有尋正法修持,並勤放生以化解殺業。


寶德雜誌第22期-述論 :殺業造成因果牽纏

幸與不幸

蓮生/文


  電影導演「張藝謀」,導演了一部「活著」的電影,獲得了九四坎城影展三項大獎:


  最佳男主角獎。


  評審團特別大獎。


  人道精神獎。


  這部片子「活著」,是由「鞏俐」演女主角,「葛優」演男主角;片子中的情節,有一段是這樣的:


  在四十年代,大戶人家的少爺徐福貴,嗜賭成性,而妻子家珍,屢勸之而不果。徐福貴和一位龍二賭錢,把全部的徐家家產當賭注,很快的輸盡了「徐家大院」及土地等。


  徐福貴的父親因此而氣死。


  徐福貴的母親,就靠一點首飾,在破落的小地方租屋而生活。


  徐福貴賭光了,當然不賭了。


  十年後,五十年代,國民黨、共產黨戰爭,共產黨佔領大部份土地,國民黨節節敗退,到了台灣。


  共產黨對地主展開鬥爭,想不到的是,當年贏得「徐家大院」的龍二,被當成地主。


  公審之後。


  五槍斃命。


  徐福貴見了公審的場面,嚇得面無人色,他想:「如果不輸掉徐家大院的家產,今天被公審的人,被槍斃的人,必是自己徐福貴。」


  …………。


  對於這一段的情節,我有很深的感觸,在人世間,所謂的幸與不幸,真的很難說。


  龍二贏了「徐家大院」是幸,結果是殺身大禍。


  徐福貴輸了家產,是不幸,結果反而是活著。


  故事繼續下去,共產黨展開了「三面紅旗」,大躍進、土法煉鋼、人民公社。


  徐福貴有幸有不幸,有不幸有幸,反映出當代一個中國老百姓大悲大喜的故事。這部片子,看了令人感動萬分。


  人生的轉捩,也往往是這樣子的:


  ………(省略)


  看人間浮雲之後,其實知「幸」或「不幸」,又能如何?知或不知,還不是一樣走下去,走了就走了,悲愴畢竟無益!悲愴沒什麼意思!


盧勝彥文集第178冊《登山觀浮雲》活著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正義之決鬥

  有一個村子裡的人經常受到魔鬼的侵擾,為了使村民們過上安寧的生活,勇敢的村長決定找到魔鬼,並除掉它。


  村長終於找到了魔鬼,並打敗了它。


  就在他抽出刀準備消滅魔鬼時,魔鬼對村長說:「等一下,在殺我之前容我先說幾句話。」村長答應了。


  「殺了我你能有什麼好處呢!」魔鬼說:「如果你饒過我,我會報答你的。」


  「那我饒了你又會有什麼好處呢?」村長問道。


  魔鬼回答說:「你要是讓我活命,我會每天夜裡在你的床頭放二十個金幣,一直到你生命的最後一天。」


  村長動搖了,他考慮了一會兒,接受了魔鬼的條件,放走了魔鬼。


  但是,魔鬼只是在頭三天的夜裡為村長留下金幣,第四天早上的時候,村長的枕頭下就沒有金幣出現了,村長等了三天都一直沒有。


  他冒火了,再次出去尋找魔鬼。


  很快,村長在老地方碰見了魔鬼。


  他再次同魔鬼決鬥,但是,他輸了,被魔鬼摔在地上,當魔鬼把刀舉起的時候,村長要求問個問題,魔鬼答應了。


  村長問:「為什麼我第一次能夠戰勝你,而這一次卻輸給了你?」


  魔鬼說:「第一次你是為了正義跟我決鬥;而這一次,你是為了私欲跟我決鬥。所以,頭一次你會贏,而這一次你會輸。」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第二次徵心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詩曰:推究尋找是妄心,六根六塵是妄相;

   虛妄反把真心迷,墮入生死輪轉中。


聖示:  娘今夜以「第二次徵心」為題,訓勉諸兒女。


  「第二次徵心」


  世尊又說:「阿難!你如今想要修學奢摩他法門,來解脫輪迴生死嗎?我再來問你!」即時世尊,豎起金色的手臂,握住拳頭,問道:「阿難!你看見嗎?」


  阿難答:「看見了。」


  世尊問:「你看見什麼?」


  阿難答:「我看見您,高舉手臂,緊握拳頭,拳頭放出光來,照亮我的心與眼。」


  世尊問:「你用什麼看見的?」


  阿難答:「我和大家一樣,都是用眼看見的。」


  世尊問:「你說我屈指成拳,照亮你的心與眼,你的眼睛確實是看見拳頭了。但是,你又是用什麼來知道我的拳頭放光呢?」


  即時阿難當下如夢初覺:「世尊!我明白了!現今您要我追尋心在何處,而我就用心去推想它、窮究它、搜尋它、追逐它。世尊啊!這個能推究尋找的,就是我的心了!」


  阿難自以為找著了真正的心體,怎曉得,世尊為了震醒阿難的妄想,忽然振威一喝:「咄!這個不是你的心呀!」


  阿難被世尊這麼一喝,怔了一怔,瞠目結舌,啞口無言,立刻離開座位,站起來合掌說:「世尊!這個不是心,那應當叫做什麼?」


  世尊答:「阿難,這個不過是你的六根,對當前六塵的虛妄塵相,所生起的分別想心,也就是妄想。這個虛妄的影子,反把你的真心,迷惑住、遮掩住。是以你從無始以來直到今日,只認識影子,不認識真心,就等於認賊作子,以致於失去了你的真心本性,所以只能墮入生死輪轉之中不能拔除。」


  阿難說:「世尊!我是您最寵愛的一個弟弟,因為我愛慕您的相貌莊嚴殊勝,使我發心出家。我不但只發心單獨要做您的侍者服侍您,就是遍歷國土,亦去供養和禮拜諸佛與一切善知識。不管是前往無量他國佛土,供養無量如來,承事無量善知識,乃至發大勇猛心,去做一切難做的佛事,堅苦卓絕,不惜身命,都是用這一個能推、能窮、能能逐的心;即使毀謗正法,永遠退失善根,也是用這個心。


  世尊!倘若像如來揭示的那樣,這一個能推究尋逐的心不是心,那我就是無心之人,與木刻泥塑的偶像,沒有兩樣。假如離棄了能覺、能知的心,我就什麼也沒有了。何以您說這不是我的心呢?不但是我阿難,相信在場眾人都有一樣的迷惑,我實在感到驚惶疑惑,祈望世尊,開大悲心,開示我們這些尚未證悟之人。」


  世尊要點化阿難以及大眾,欲使他們明心見性,得到能安忍不動心的大法。於是世尊安坐師子座上之上,伸展出祂的金色手臂,撫摸阿難的頭頂說:「你忘記了嗎?我不是常常跟你們說過,宇宙中一切諸法,世間的一切,都只是自心所幻現出來的。一切事物的因果關聯,一切世界間事物,都是由於心的作用而結成物體。眾生卻誤認萬物各有實體,而不知世間林林總總皆是幻象,原是虛假不實。


  阿難!一切世界所有的東西,不但山河大地,甚至最微細的一草、一葉、一縷、一結,若是推究他們的根本,都是有其本體本性的,即使是虛空,也有名字和相貌,何況你是一個人。你那本有的、清淨的、妙明的真心,為一切東西所依托,怎麼會沒有本體呢?


  你若堅持著你的看法,認為這個能覺、能觀、能分別、能了知的,才是你的真心的話,這個心就該離開一切與覺知相關的事物,例如:色、香、味、觸等,甚至離開一切事事物物,而單獨有個了了能知的體性,才是真心。就如同現在你聽我說法,是因為有聲音才能分別識知,即使消滅了見、聞、覺、知,向內守望那一片寂靜空無,也是一些塵世器物種種分別的幻影而已。


  我不是責怪你依持一個假的心,只要你仔細揣摩,如果離開了六塵境像,依然單獨有能分別的體性存在,才是真心。如果這個能分別的體性,離開了六塵境界就不存在,那麼,它就不過是六塵境界的分別影像顯現,也就是種種分別的幻影罷了。六塵境像不會常存不變,既然它會變易生滅,那麼你這個心也就隨之而空無所有,豈不等於龜本無毛,兔本無角?你的法身也成了斷滅,這時誰來修證那不生不滅、安忍不動的心呢?」


  世尊說了這一番大道理,使得阿難以及大眾,個個都無言以對,似懂非懂的樣子,於是世尊又接續地說:「阿難!世間所有的修行者,雖然修得九次第定,能成就至高的禪定,亦不過其能成就阿羅漢的果位而已,這都是因為將生死、妄念、執著為真實不變的心性的結果,故此你雖然博學強記,聽聞了很多佛法,仍然不能成就正道。」可,娘回。


本堂主席法主聖君 登臺


聖示:今夜 母娘之懿訓主在說明「能推、能窮、能尋、能逐的心即是妄心,宇宙中一切諸法,世間的一切,都只是自心所幻現出來的。世間林林總總,皆是幻象,原是虛假不實。心就該離開一切與覺知相關的事物,單獨有個了了能知的體性,才是真心。切莫將生死、妄念、執著為生死不變的心性,方可免墮入六道輪迴也。」願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齊悟明之。可,吾退。


全真月刊155期

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

一聲佛號

準提佛母菩薩 降


詩曰:諸佛累劫菩薩行。累積福慧為眾生。

   名以召德無不盡。稱念禮佛除罪刑。


聖示:一般不願念佛之人常會以一則小笑話來反對,如:「有一母親常念佛號,但因太過大聲,致引起其子的煩惱,便心生一計,不停的呼喚其母親,其母親便心感不耐而起煩惱,便大罵她的兒子,其子就回答說我只不過是呼喚一會兒,您就心生煩惱,那您每天的念佛,佛祖難道不會煩嗎?」以此說詞來反對念佛真是大錯也!


  何故?其一,十方諸佛菩薩皆是已斷貪嗔癡等煩惱之聖者,豈會如同凡夫易起煩惱呢?


  其二,諸佛菩薩之聖號即代表該尊佛菩薩之誓願及德行也,因此古德有云:「名以召德,德無不盡。」所以佛經常有稱念某尊佛菩薩之聖號可滅多少劫罪的記載;


  其三,諸佛菩薩皆已經解脫生死輪迴,已登彼岸之聖者,故為眾生之慈父,眾生沈淪於生死苦海之中,稱念佛菩薩之聖號即蒙該尊佛菩薩所攝受而得救度,猶如子女溺水之時,呼喚父親的名字求救,父親救護子女尚且為恐不及,又豈會因子女求救之呼喚而心生煩惱呢?


  故十方諸佛菩薩功德不可思議,世眾宜勤加誦念禮拜為要,自可罪滅福生也!


  如因果錄所記載:有一王某某平日作惡多端,後來生了重病,有一僧人便教他要懺悔念佛,王某因而心生信敬便心起懺悔欲合掌念佛,但因病重只能舉起右手,舉到一半口出「阿」字就斷氣,此僧人即預言王某某罪惡深重,但因一念懺悔舉右手以示誠敬,將來雖墮入畜牲道中,但可免去被宰殺、屠割之刑。


  不久,鄰居的母豬生下一小豬,小豬的右前腳竟是一隻人手,手心寫著王某某,王某某的兒子聽聞之後,就去查看果然如此,因此便用錢將此小豬贖回,寄放於放生寺中以終其生。


  從這典故可知一念心存懺悔,舉右手以示禮敬之意,即可免去將來被宰殺、屠割、烹煮之刑,何況一般世眾大多四肢健全,更應珍惜並且以此身體來稱念禮拜諸佛菩薩聖號及廣行六度,普利眾生以報佛恩也。可,吾退。

袈裟一角

蓮生/文


  世尊成道後,在「屍陀林」中一樹下跏趺而坐。


  有二商人以五百乘車經過林畔,有二牛車不肯前進。


  商人乃訝,見之山神。


  報曰:「林中有聖人成道,經逾四十九未食,汝當供養。」


  商人入林,果見一人端然不動,乃問曰:「為是梵王耶?帝釋耶?山神耶?河神耶?」


  世尊微笑,舉袈裟角示之。


  商人頂禮,遂陳供養。


  這段文字的重點在:


  「袈裟一角。」


  什麼是「袈裟」?


  袈裟是行者的衣服,又叫「無垢衣」、「離塵衣」、「蓮花衣」、「痟瘦衣」。(痟瘦指煩惱痟瘦)


  袈裟又稱「出世服」、「忍辱鎧」,我們又稱「福田衣」。


  袈裟有五德,見《悲華經》:


  一、或犯重邪見之四眾,以一念敬心尊重袈裟,必於三乘受記。


  二、天龍人鬼若恭敬袈裟少分,即得三乘不退。


  三、若鬼神諸人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則飲食充足。


  四、眾生共違反,念袈裟便生悲心。


  五、若在兵陣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勝他。


  袈裟有十利:「一、慚愧。二、離寒熱。三、示沙門。四、人天寶幢。五、滅諸罪。六、不貪欲。七、佛淨衣。八、生十善。九、長菩提。十、無煩惱。」


  我們密教在修法中,如果右手執「袈裟一角」,左手結「指示印」,即表示「法印」也,可勅令天下鬼神,皆來聽令。


  我們密教修「護摩」(火供),以手珠作「轉珠明」,而受本尊加持,加持後,手珠觸袈裟,表示一切清清淨淨了。


  昔日,商人入林,見佛陀端坐。


  商人問:


  「為大梵天嗎?是帝釋天嗎?是山神嗎?是河神嗎?」


  世尊微笑。


  以「袈裟角」示之。


  商人就明白,並供養之。


  在表面上看來,世尊出示「袈裟角」是表示,我是一個清淨修行人,也即是聖賢僧,是覺者,是聖人。


  表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


  於是商人就供養了。


  在深意來說:世尊出示「袈裟一角」。大家試參看看,這裏面有更大的玄機所在!是何玄機?


  除了「應供」之外,還有什麼?


  我現在問你,除了「應供」之外,還有什麼更深的玄機?參!參!參!


  如果我是那位商人,我先供養佛陀。


  供養完畢後,立即頂禮佛陀,而立在佛陀的左右,也不出聲。


  等世尊問:「明白嗎?」


  我答:「明白。」


  於是,我就跟著佛陀出家去了。也著上了袈裟,這是無上的福報,不只是人天供養而已了。


  人若問我:


  「袈裟一角到底有什麼?」


  我答:


  「袈裟一角可以藏身。」


  如果今天,有人問我,佛法到底的「要旨」是什麼?什麼是「明心見性」?


  我舉「袈裟一角」示之。


盧勝彥文集184冊《給你點上心燈》袈裟一角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神豬祭佛

濟公活佛 登台


聖示:七月俗稱鬼月,世人甚多猜忌,此乃起因於世人對鬼神之認知不足所致。神乃正氣之化,鬼乃邪氣之顯,凡人有修,去濁揚清,身上正氣充滿,久久可得純陽之體,上證仙真無難也。


凡人私慾存心,心懷鬼胎,久久濁陰之氣凝重,則必墮入無間之地獄,成了鬼魂之身。故老衲點醒世上之諸徒兒,莫可再躊躇不前,及早向道而修吧!


濟佛曰:傻徒兒,走吧!遊西天佛國去也。


(濟佛佛扇一揮,童生之元靈離體。)


童生曰:拜見恩師,恩師啊!今日堂中為法主公恩師祝壽,熱鬧非常,恩師有無吃壽桃、壽麵、壽糕呢?


濟佛曰:哈哈!怎麼沒有呢?為師與堂上眾恩師,皆吃得津津有味呢!諸賢生之虔心,為師心感也。


童生曰:那今日來堂之師兄姐,恩師有無獎賞?


濟佛曰:有之,奉主席法主公恩師聖諭:凡今日來堂祝壽、參鸞之眾鸞下生們,每人賜功五十以勉虔心之勞;而主事百功,副主事功八十,以勉諸賢生虔心之現也,可先上蓮台再聊好了。


(此時濟佛手指一揮,金色蓮台現前,師徒二人上了蓮台,往目的地出發。)


童生曰:恩師啊!每到仙佛生日、作醮,世人總會殺「神豬」來祭祀,難道仙佛也喜歡吃豬肉嗎?


濟佛曰:哈哈!很好,問的好。世人每以仙佛喜歡為藉口,大開殺戒,殺豬宰羊,以祭祀仙佛,孰知仙佛不但不吃,反而記汝之過也。世人想想,如若仙佛需世人之供奉才能飽餐一頓,那豈不是太可憐了!有一餐沒一餐的,比乞丐還不如。仙佛主取眾生之心意耳,任何祭品到最後不是入了眾生之五臟廟了嗎?故明智者當以清香素為之即可,不要妄造殺業,將黑鍋丟給仙佛來揹,那可真是冤枉啊!尤其是「神豬」之飼養是極不人道的行為,希世人以素品拜祀之可也。


童生曰:感謝恩師之開示。世人皆有疑問,那就是無形之世界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到底有無天堂地獄的存在而爭吵不休,恩師啊!該如何渡化這些迷途的羔羊呢?


濟佛曰: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世人心每狐疑鬼神、天堂、地獄之有無,以致須待肉身死去時,方有驗證之機。試想若無鬼神,你拜公媽作啥?死都死了,拜啥?又中樞每年都有祭拜為國陣亡之三軍將士英靈,死都死了,拜啥?又逢家人死亡,必為之延請高僧超渡、做法事,死都死了做啥法事?凡此種種都說明世人矛盾之心態,一方面又有點信,一方面又有些不信,試想從東方到西方世界,都在傳誦鬼屋之傳說,豈是空穴來風?必有其成因也。故老衲簡數語以悟世人,仙佛鬼神俱屬無形,看不見摸不著,如果一定要證明的話,可帶著羅盤到“夜總會”去走一遭,看看羅盤有無反應不就可知道了嗎?如若羅盤轉動,代表當地有“靈氣”之在,因有靈氣即有磁場在故也,羅盤受磁場之感應必動也,隨之愈接近,則羅盤動的愈快也。


童生曰:感謝活佛恩師之開示,徒兒有時在勸化世人時,亦頗多難處,今恩師提起羅盤一法,倒是可供世人做一實驗了,以驗知鬼之有無,如若有鬼就有神,無鬼就無神,此乃相對之理也。


濟佛曰:然也,世人莫再痴迷了好好修道吧!


(師徒二人談論間,金色蓮台降在今日出遊之目的地,彌勒淨土。)


童生曰:恩師,到了是嗎?。


濟佛曰:到了,此是離世人最近之彌勒淨土,窺基大師已前來迎迓,傻徒兒,快前去參拜窺基大師。


童生曰:蟻生在此向窺基大師叩請聖安!


窺基曰:免禮!免禮!奉吾主彌勒菩薩之命,特來迎迓賢師徒,請濟佛及童生隨吾入彌勒內院,現時彌勒菩薩已等候多時矣!


(窺基大師帶著濟佛師徒二人由外院進入內院,見金色身相法相莊嚴之彌勒菩薩,端坐在大雄寶殿前,甚是莊嚴。)


童生曰:蟻生全真堂全筆童生,拜見彌勒菩薩,咦!怎麼跟我小時候在台中寶覺寺所看的彌勒菩薩不同?印象中的彌勒菩薩是肚子大大的,笑嘻嘻的,身上還揹一個大布袋,怎麼不一樣呢?活佛恩師啊!蓮台會不會走錯地方了?


濟佛曰:哈哈!傻生喲!說你傻你還真傻,仙佛為渡化世人可變化千萬種形象,以方便渡世,你小時所見之彌勒菩薩乃布袋和尚是也,因彌勒菩薩不忍見眾生沉迷未醒,故化布袋和尚之樣遊戲人間,以醒世人,其實他的本來法相是非常莊嚴的!


彌勒菩薩曰:童生,你嚇著了嗎?再看看我是誰?


(此時彌勒菩薩轉身一變,眼前忽然現出人見人愛笑咪咪之布袋和尚法相。)


童生曰:哇!真精采!好像看魔術一樣,說變就變,這就對了,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彌勒菩薩。


濟佛曰:哈哈!古佛勿見笑老納之傻徒兒,心中尚有執念,盼佛尊勿見笑。


布袋和尚曰:彌勒!彌勒!真彌勒!世人每每有眼不識泰山,吾佛經常降凡化身在人群中,以各種身相來渡人,只可惜世人有眼無珠,常當面見佛而不識佛,還侈言說無鬼神豈不可笑?吾佛每每發大慈悲心,倒裝下凡渡化世人,世人啊!說不定那天在路上你就遇見吾也說不定呢!吾隨時就在你身邊也。


濟佛曰:彌勒古佛說的甚是,世人天天喊著看不到鬼神,但當仙佛現身在你面前,你認得嗎?可笑啊!可笑!今日時間已耽擱太久,吾師徒告辭,改日有空再來可也。


(師徒二人拜別彌勒菩薩,乘金色蓮台向全真堂飛速飛回。)


濟佛曰:全真堂已到,童生元靈投體,可,吾回。


西天佛國遊記 第廿四回

小小一口冷酒

  明神宗萬曆末年,長安鷲峰寺內有一位濟舟大師,一向敬奉仙佛非常誠敬,只可惜酒戒沒有守得很徹底。


  有一天有一位道姑過世了,託夢給他說:「我一生沒什麼大罪也沒什麼善功德,我祈求大師您誦一部法華經迴向給我,我就可以投胎到好的地方去了!」


  濟舟和尚夢醒後,便為道姑跪在佛前誦法華經,直誦到第五卷,因為天氣炎熱,十分口渴,又找不到茶水,於是就吸了一口冷酒,而後繼續再跪在佛前誦完整部法華經。


  第二天他又夢到道姑來說:「今天我特地來向大師道謝,但是您昨天誦經時,從第一卷到第四卷,地府都看到金光閃閃,但當我正將被超拔上昇時,忽然有一陣陣酒氣直接沖射到地府裏來,從第五卷到第七卷完全再也看不到金光,所以現在我還是停留在地府,祈望天師您慈悲,請您虔誠地為我另外再誦一遍法華經,我在此實在感謝您無量的大德啊!」


  大師聽元,毛骨悚然,不知小小一口冷酒,竟然影響如此之大,從此他自然很嚴謹持守好酒戒,滴唇不沾,並且一有機會便廣勸同修,大家修行戒律要嚴謹。


※ ※ ※


  此戒自古以來爭議最大。


  有者以酒為素食所製造,為何列為葷項?有者更提倡小小飲酌有益於身心,不當為戒。另有一派主張:酒有亂性之虞,且酒後易失神,容易失態,出家人不宜,故立囑為戒。


  誠哉二者悉皆有理,若以單純之屬性而言,酒為素食是沒錯,但我佛住世已有睿智,知此為亂性之源,故當戒之。但是也知酒之於人,若不及於亂性,則有助於血氣循環,並且還能稍作放鬆心情,確對身心有益。因此,戒仍嚴誡不許,並且明列許多場合不許,諸如道場、寶殿食堂,法事壇場,諸如此類;白日公開場合,嚴戒不許飲酒。若身元小弱,需由酒氣助益藥氣之行,則斟酌而略放寬,准于在此特殊情況之下,小小一杯。(特別注意!僅小小一小杯,或摻於藥物之燉燜之內。)


  我宗修子對於酒類,有因士農工商等等,有時在所難免;因此所戒者,在於不濫飲、不酗酒,甚而收斂至僅需借酒助藥,始飲酒之範疇。但戒是佛戒,有所觸犯卻是事實,故以行此八關齋戒之科儀,一者加強自我心志之約束;復次,亦屬觸戒之懺悔。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戒重於命

  釋迦牟尼佛修行得道以後,住在靈鷲山上大轉法輪,成了無人不知、萬民景仰的聖人。


  當時,有兩位遠方的和尚,相約前往靈鷲山,瞻仰佛陀的慈容,和聽聞他的教誨。途中經過一片沙漠,他們帶來的水都喝完了;連續兩天,半滴水也沒入口。


  到了第三天,終於才發現有一塊小凹地的水在不遠的地方,微微閃爍。兩人高興萬分,心想這回有救了;可是等向前一看,才知道水裡有好多小魚,每一隻都正張著大嘴,繞著這一小撮池水,極力的掙扎。


  甲和尚說:「我們的誠心感動了佛,你看!這是佛賜給我們喝的,我們就痛快地喝吧!」


  乙和尚看了看水中的小魚,發出慈憫之心,搖搖頭說:「不行!佛陀告誡我們不可殺生,如果我們把這一點點水喝去了,不等於殺盡這些小魚了嗎?因此,我寧願渴死,也不願喝它。」


  結果甲和尚不聽,還是大口喝了許多池水,才和乙和尚繼續前進。沙漠長遠,天炎地燥,沒有喝水的乙和尚,終於支持不住,渴死在沙漠之中。


  當甲和尚來到靈鷲山時,釋迦牟尼就派了一個小弟子前來接他進去,然後很莊重的對他說:「學佛最重戒律,你為了口渴,不惜破壞戒律,就是能來到我這兒,也難以成佛。你的同伴堅守戒律,雖然渴死沙漠,但他的靈魂早已來到靈鷲山,聽過了我的說法。肉軀雖死,但卻已種下一大佛因,他將比你早一步成佛了。」


  聽過佛陀的告誡,甲和尚內心深深的懺悔,朝著天空,雙手合十,對著已死的同伴,散發出無上的禮讚和崇敬。


※ ※ ※


  設戒所為何來?乃以守戒不易,若非明文條列強制約束,以人之惰性,容易推託敷衍,甚至依循、鑽營自我藉口。故古來各家宗脈、禪林寶剎,多有設立戒堂,內有戒具,明列觸犯何戒、受何罰懲。


  當然時運變遷法亦遷,際值文明時代,所謂戒堂、戒具已不符合時代潮流;但古往今來,修行者仍是修行者,人之通病(通性)亦不因時代變遷而不存在,所以「戒」之對於修行者仍是不可或缺。因為戒使修行者之言行符合「修行者」之言行,即形象、身分;否則與常人無異!


  然則戒之所以難守,全在心識所知(亦即觀念與認知)。眾生心性有絕大動力受制於此身之所需,因此常因此身之錯誤需求,而使此心起錯誤認知,導致錯誤言行造作,大違修行者之言行。既然守戒不易全在此心,則對治之道必也在自心。


  儒家所云「不學不知義」,則我宗修行者當應認知設戒之意義,明知修行者必要守戒,始符修行者之形象,以奠定基本律心之要件。再深入研閱所設諸戒目之要義,則可明判何是可言、可行,何是不可言、不可行。時日既深且久,則建立行者對凡塵事務(物)何者是對、何者是錯,使自身(心)習慣於受戒律之束縛,即可初步達成戒行。


  總此而言,如要完全使修行者進入戒行無礙,必要對治此心(身);是已故,我佛教法(不論任何宗脈),修行者之所以要六根清淨,即要六根之染著不影響此心,此所以守戒要律心、要身行,始足以克服此身(心)之受牽引。


彌勒法本之顯密戒三部寶典-「戒部」總論之三

無常大鬼之二

蓮生/文


  在「神行」中──


  見無常大鬼進入一家大醫院,大鬼先到「檢驗室」繞了一圈,又到「X光室」走了一趟,進入眼科「驗光室」停留,在內科逗留,後來直接走入「開刀房」,裡面正施行病人開刀,大手術了!


  我心中想:


  「這開刀病人大概沒命了,阿彌陀佛!」


  (開刀病人的眷屬,在外頭飲泣)


  後來,只見無常大鬼的枷鎖,鎖了一個人出來,我一看大駭,原來鎖的是開刀的醫師,而不是開刀的病人。


  「有無搞錯?鎖的是醫師!」我問。


  「沒錯。無常大鬼答。」


  「開刀的病人,壽命未盡,倒是開刀的醫師,他的壽命盡了,所以我來拘拿醫師。」又說。


  「醫師救人淑世,豈是如此?」


  無常大鬼說:


  「你知道他的豪宅如何來?他的名車如何來?他的鑽錶如何來?他的名牌西服、鞋子、飾品如何來?他的土地如何來?他的房地產如何來?他的股票如何來?他的銀行存款如何來?他的政商關係如何來?」


  我啞口無言。


  無常大鬼說:「他只幫有錢人,不多體諒窮人家,算是慈悲濟世嗎?應讓一視同仁,富者收之可也,窮者少取,才是仁心仁術,他的壽命就會延長。」


  這位名醫被無常大鬼拘走了。


  猝死。


  過勞死於開刀房。


  我真的糊塗了,被開刀者活了,反而開刀的醫師死了。生命真是奇怪,健康的走了,不健康的反而活了不來。老天爺真會捉弄人也!


  我告訴大家,救人就是救自己,給他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學醫最好積陰德,活人愈多,善心益切,老天自然有眼,盡心盡力救人要緊啊!


盧勝彥文集第169冊《忘憂國的神行》無常大鬼之二

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母子情深

  他是苦孩子,出身窮苦,三歲死了爹,娘給人家洗衣服賺錢。所以,他知道自己應該分外努力。


  十八歲那年,他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母親為了給他湊足學費曾去賣過血,他裝作不知道,怕刺傷母親的心。


  他也瞞著母親去賣過血,搬過石頭磨破了手,賣過報紙嚷疼了嗓子,為的是讓母親減輕一些負擔。


  大二的寒假,他回家,看到母親正在寒冷的冬天裏給人家洗衣服,手都凍裂了。


  母親說:「別的工作不好找,只有洗衣服,一件一塊錢:那些都是富人家的衣服,怕洗衣機洗壞了。」


  那天,母親領到錢,高興地說:「兒子,媽媽賺了二百塊錢。」說著就掏口袋,誰知口袋裏只剩下一張百元紙幣!


  母親一下子慌了:「我丟了一百塊錢。」再也沒有說二話,就慌慌張張地跑了出去。


  外面夜黑風大下著雪,母親沿著來的路線去找錢。看得出來,那一百塊錢對她而言,簡直是太重要了!


  那是母親一個月的生活費,那是他一個月的菜金啊!


  母親出去了,他也隨著母親走。外面很黑,母親打著手電筒,一邊走一邊找。他的眼淚就下來了。


  是啊,那是母親洗了一百件衣服的報酬啊!


  他在院子裏找來找去,沒有;去外面的路上找,還是沒有。


  就是有,也早讓人撿去了吧?


  母親在寒風中來來回回地走了三趟。他心疼地說:「媽,別找了,天亮了再找吧。」


  母親卻執著地找下去,手電筒的光柱晃在黑夜裏,刺得他心疼。


  他從母親給的生活費中抽出一百元,放在院子裏。


  他認為,這是讓母親解脫的好辦法。


  果然,他聽到母親驚喜的聲音:「孩子,錢找到了!」


  他奔出去,配合著母親的驚喜,母子倆興高采烈地回到屋子裏。


  母親說:「就當沒找到。來,給你,自己多吃點好的,看你瘦的。」


  幾年之後,他大學畢業,有了一份好工作。他把母親接到城裏,母親再也不用洗衣服了。


  那張百元大鈔,他沒捨得花,還一直留著。那是他和母親找了半夜的一張百元紙幣,是溫暖,是踏實。


  過了幾年,他偶爾提起這事,笑著對母親說:「媽,那一百元是我放在那裏的。」


  讓他驚奇的是,母親說:「我知道」。


  倒是他吃了一驚:「你怎麼知道?」


  母親說:「我領回的錢都有記號,上面寫著1、2、3,而那張百元紙幣上面沒有記號,況且是在院子裏撿到的。我知道那是你怕我著急放的。我想,兒子這樣心疼我,我不能再找了,既然丟了找不回來,為什麼不讓兒子放心呢?」


  他上前抱住母親,眼睛潮濕了。


  母子連心啊,他們都想把最溫暖的愛留給對方。


  是啊,雖然貧窮,可是有了愛,他們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那一張百元紙幣的尋找,就是母子情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