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這個名字,大家聽起來可能比較陌生,但若是提起了范蠡,想很少人不曉得的。
他是春秋時的楚國人,助越王勾踐打敗了吳國,由於范蠡功勞很大而被封為「上將軍」。
但他淡於名利,上書求隱,約了幾位好友,帶領兒子,乘上了船,經南海折入東海,到達了齊國的邊境,捨舟登陸,從此隱姓埋名,自稱「鴟夷子皮」,在海邊耕作度日。
他一方面務農,一方面經商。因為他是一位智足多謀的人,經遇了幾年的辛苦經營,存積了很多財產。眼看當時齊國的地方很窮,人民生活很困苦,心有不忍,就把多年辛苦賺來的錢財散發給貧民。
凡是無錢買米,無法購買農具或是穀種的人,衹要跑到他那裡,總是有求必應,而很滿意的回家,沒有一個落空的。於是這位陌生而姓名古怪的大好人,聲譽傳遍了齊國的每一角落。
這時齊王聽說在他國度裡有這種德行的大善人,想請他去做宰相,便派了使者專程來聘請他。
范氏見兩位衣冠整齊之使者很是詫異,使者立刻告示其來意,他嘆息道:「我在家治產,曾力致千金;至於做官,曾貴至卿相;我不過是位平平凡凡的布衣百姓,富貴到這種地步,可算已經達到極點,現在我想從另一方面,替大眾服務,不願再置身於富貴圈裡了。」
他宛轉地辭了使者,並把自己的產業,全部分給了貧民,自己又雇了一隻小船和他的家人及朋友離開了齊國。
他沿途遊山玩水,最後選擇了一商業中心陶邑住了下來。陶邑是南北交通之要道,最適合經商,於是又自稱為「陶朱公」,利用耕農之暇,販賣物品,由於善於經商又重信用,大商大賈很樂意跟他做生意。
不到幾年的時間,他又積聚了巨大的財富。他這時覺得他的財富太多了,便致力於慈善事業,凡是有關於賑災,慈幼,養老,恤貧等慈善福利事業,他很樂意拿出錢來舉辦。
社會上有很多自私自利的小人,看見他這樣不惜金錢,仗義疏財,大家都認為他是一位傻子。其中有一位商人就跑去問他說:「喂陶朱公!你老人家為什麼不把這些財產留給自己的兒孫享用,而花了這樣多錢去做這些慈善工作,豈不傻瓜。」
陶朱公聽了,不屑的冷冷答道:「我的兒孫們都能夠獨立生活,如果我把錢都給了他們,他們就不想去替社會服務了,這樣不是替他們造了罪孽嗎?我不願做個守財奴。」
那個商人聽了,自認自己理屈,羞得滿面通紅,很不好意思地悄悄離去了。
※ ※ ※
人所貴者,蓋貴於「生」,而生命之所以寶貴,即因它是道的體現。「道」與「生」相守;「生」與「道」相保。故道教之特點為:「重人貴生」,希望人人皆能過著幸福美滿之生活,因此,道教對世人追求財富之願望是予以肯定的。
世人為生活的需要創造財富,乃是「盡天之道」的正當追求,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故道教教規強調不能取非義之財,不得盜他物以自供給,不得欺孤貧,奪人財物,因為「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饑,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故道教告誡信眾:非我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初真十戒》第七戒有云:「不得貪求無厭,積財不散,當行節儉,惠恤貧窮。」意即是說,在求財過程中:一是對財富之追求要適可而止,莫可貪得無厭;二是即使富裕了,仍要遵行崇儉抑奢之生活信條;三是要扶危濟困,不能為富不仁。因為就道教而言,財富的終極歸宿乃是社會慈善公益事業。
《太平經》又云:「財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養人也。」須知世上有為財,水火盜賊俱可奪,因為錢財是眾矢之的,強者會強行掠奪,卑者會悄悄偷走,損耗鬼等鬼神會伺機損壞,故天下財富共有,若固執私心而滯於一隅,不知上供下施,則財富對自、他都沒有利益也。
昔時釋迦牟尼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婆羅門來詣佛所,問佛言:「世尊,俗人當行幾法,得今生安樂?來世安樂?」
佛告婆羅門:「有四法,俗人在家得今生安樂。何等為四?謂方便具足、守護具足、善知識具足、正命具足。又俗人在家有四法,能令來世安樂。何等為四?謂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足。」
今生安樂之「方便具足」,即是指善男子應從事種種工巧業處來維持生活,不論是務農、從事商賈,或為官,或以書疏算畫,都要於彼彼工巧業處努力工作,即是方便具足。
來世安樂之「施具足」,即是指善男子應遠離慳垢心,故在於居家要眾善奉行,樂修行捨,等心行施,是名施具足。
由此可見佛、道二家之基本精神實乃相通,而在歷史上實踐此精神最有名者即是范蠡,范蠡在致富之後,不禁喟然而歎:「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於是歸還相印,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如此三散家財,三成鉅富,即是最佳之典範也。
虛原雜誌199期-道教的財富觀
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人面瘡
悟達知玄禪師還是雲水僧時,有一天途經京師,看到一位西域僧人身患惡疾,無人理睬,於是就耐心的為他擦洗敷藥,照料他的疾病。
病僧痊癒後,就對悟達禪師說:「將來你如果有什麼災難,可以到西蜀彭州九隴山間兩棵松樹下面找我!」
多年後,悟達禪師的法緣日盛,唐懿宗非常欣仰他的德風,備極禮遇,特尊為國師,並欽賜檀香法座,禪師自覺尊榮,心生驕慢。
不久,禪師膝上忽然長了個人面瘡,眉目口齒皆與常人無異。國師遍求群醫,都無法根治,正束手無策時,忽然憶起昔日西域僧人的話,於是就來到九隴山,並道明來意,希望能解除人面瘡的痛苦。
西域異僧指著松樹旁的溪水說:「不用擔心,用這清泉可以去除你的病苦。」
悟達國師正要掬水洗滌瘡口時,人面瘡竟然開口說話:「慢著!你知道為什麼你膝上會長出這個瘡嗎?西漢史書上記載袁盎殺晁錯,你正是袁盎來轉世,而我就是當年被你屈斬的晁錯,十世以來,輪迴流轉,我一直在找機會報仇,可是你十世為僧,清淨戒行,我苦無機會下手。直到最近你因為集朝野禮敬於一身,起了貢高我慢之心,有失道行,我才能附著你身。現蒙迦諾迦尊者慈悲,以三昧法水洗我累世罪業,從今以後不再與你冤冤相纏。」
悟達國師聽後,不覺汗如雨下,連忙俯身捧起清水洗滌,突然一陣劇痛,悶絕過去,甦醒後,膝上的人面瘡已不見,眼前也沒有什麼西域異僧了。
三世因果業報,歷歷分明,誰也逃脫不了。雖然自性上沒有罪業可言,但在事相上因果儼然,絲毫不爽,所謂現報、生報、後報,但不會不報,只有廣作善事,多結善緣,懺悔消業,滅罪離愆,才能得救。
悟達國師得遇聖僧迦諾迦尊者,是昔日善心所感,才獲此神水去瘡,解冤消業。後來悟達國師作《水懺》流行於世,普勸世人「但願隨緣消舊業,更莫招愆造新殃」,三世業報,可不慎哉?
※ ※ ※
世人不知知否?每個人總是被其宿世所帶來之業,壓得喘不過氣來,以致於消沉墜落,無法消除解難,使得永遠在滾滾紅塵裡打混,無法翻身,痛苦萬分,也就是說這「業」(各種之業)真是要命,但世人總不知這業利害的關係,或執念於無稽之說,所以還是無可奈何的過生活,更加深重的造業,使得永劫無法承受,是故唯有設法淨業才是解決一切的根本之道,不然怎能輕鬆己身呢?
人身之業就如己身之債,債怎可不還呢?既有債欠,得想辦法賺錢還之,不就愉快輕鬆了嗎?理之同也,但世人確無法明白這個道理,如今提出來,就是要能知道這是人生為何有不同際遇、不同之差別,就在於個人累世業解決之情況來定了,解多業,甚至於無業,一切可安享,少解業或不去解,註定永遠受苦難當,所以淨業、解業之外,還可藉收無量之功果,如此毅力行之,何患之不自由逍遙?何患乎道之不能成證呢?勉思行之。
皇母慈音第二輯 淨業輕身
病僧痊癒後,就對悟達禪師說:「將來你如果有什麼災難,可以到西蜀彭州九隴山間兩棵松樹下面找我!」
多年後,悟達禪師的法緣日盛,唐懿宗非常欣仰他的德風,備極禮遇,特尊為國師,並欽賜檀香法座,禪師自覺尊榮,心生驕慢。
不久,禪師膝上忽然長了個人面瘡,眉目口齒皆與常人無異。國師遍求群醫,都無法根治,正束手無策時,忽然憶起昔日西域僧人的話,於是就來到九隴山,並道明來意,希望能解除人面瘡的痛苦。
西域異僧指著松樹旁的溪水說:「不用擔心,用這清泉可以去除你的病苦。」
悟達國師正要掬水洗滌瘡口時,人面瘡竟然開口說話:「慢著!你知道為什麼你膝上會長出這個瘡嗎?西漢史書上記載袁盎殺晁錯,你正是袁盎來轉世,而我就是當年被你屈斬的晁錯,十世以來,輪迴流轉,我一直在找機會報仇,可是你十世為僧,清淨戒行,我苦無機會下手。直到最近你因為集朝野禮敬於一身,起了貢高我慢之心,有失道行,我才能附著你身。現蒙迦諾迦尊者慈悲,以三昧法水洗我累世罪業,從今以後不再與你冤冤相纏。」
悟達國師聽後,不覺汗如雨下,連忙俯身捧起清水洗滌,突然一陣劇痛,悶絕過去,甦醒後,膝上的人面瘡已不見,眼前也沒有什麼西域異僧了。
三世因果業報,歷歷分明,誰也逃脫不了。雖然自性上沒有罪業可言,但在事相上因果儼然,絲毫不爽,所謂現報、生報、後報,但不會不報,只有廣作善事,多結善緣,懺悔消業,滅罪離愆,才能得救。
悟達國師得遇聖僧迦諾迦尊者,是昔日善心所感,才獲此神水去瘡,解冤消業。後來悟達國師作《水懺》流行於世,普勸世人「但願隨緣消舊業,更莫招愆造新殃」,三世業報,可不慎哉?
※ ※ ※
世人不知知否?每個人總是被其宿世所帶來之業,壓得喘不過氣來,以致於消沉墜落,無法消除解難,使得永遠在滾滾紅塵裡打混,無法翻身,痛苦萬分,也就是說這「業」(各種之業)真是要命,但世人總不知這業利害的關係,或執念於無稽之說,所以還是無可奈何的過生活,更加深重的造業,使得永劫無法承受,是故唯有設法淨業才是解決一切的根本之道,不然怎能輕鬆己身呢?
人身之業就如己身之債,債怎可不還呢?既有債欠,得想辦法賺錢還之,不就愉快輕鬆了嗎?理之同也,但世人確無法明白這個道理,如今提出來,就是要能知道這是人生為何有不同際遇、不同之差別,就在於個人累世業解決之情況來定了,解多業,甚至於無業,一切可安享,少解業或不去解,註定永遠受苦難當,所以淨業、解業之外,還可藉收無量之功果,如此毅力行之,何患之不自由逍遙?何患乎道之不能成證呢?勉思行之。
皇母慈音第二輯 淨業輕身
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英靈鐵漢
蓮生/文
一日,參訪「玄冥宮」。
宮內主神水官大帝,告訴我:「蓮生,可否幫我做一件事?」
我問:「什麼事?」
水官大帝說:「我這玄冥宮,安奉五營兵馬神將,五營兵馬幾乎已全到齊,但,卻少了一位中壇將軍,選來選去,總是選不上。」
「你要我幫你找!」
「正是。」
「條件呢?」
「條件並不嚴苛,現今之人,只要有義氣,素行善良,是英靈鐵漢就行。」
我笑了:
「你說不嚴苛,其實這三點,義氣、善良、鐵漢,現代人哪裡有。現代人講的是枉法亂行,逆理背德,背義昧心,恐嚇取財,殘心害仁啊!」
水官大帝聽了搖頭嘆息。
水官大帝說:
「我也不是為難你,這中壇將軍確實難找,但,據我所知,明日午時,在中山路口,會有一位魏厚先生,是最佳人選,請你幫我帶來即是。」
我說:「既然已有對象,這就好辦了。」
水官大帝說:「你答應了。」
「當然。」
水官大帝大喜:「蓮生把中壇將軍魏厚帶到,我請你吃一頓飯。」
「不必了,帶一名英靈到宮,是小事一件!」
在我來說,這當然是很簡單的事,我有「天眼」,也有「敕令」,又有「密法」,要捉一名魁偉的魂魄,只要收拾一個淨瓶,一聲律令,將魂魄吸入淨瓶中,就可以帶到「玄冥宮」去交給水官大帝了。
õ
第二天,我早早就到了中山路口,因為我害怕錯失時辰,這魂魄已走了,那就對水官大帝失禮,我一到中山路口,這裡人車來來往往很是熱鬧。
再一瞧,我嚇了一跳,我不但看見來往的人潮,也看見了其他宮廟的神。
有靈官廟的鄧天君。
有文武殿的謝元帥。
有聖帝宮的周將軍。
有慈音寺的韋陀神。
這些是認識的,還有一些不認識的鬼神,數目也不少,全聚集在中山路口。
「這是幹什麼?」我大驚奇。
我旁邊三位鳥頭而人身的神,對我說:「我是大鸞,我的妹妹是少鸞和青鸞。我們彼此會過面,不認得了嗎?」
我一想:「哦!原來是王母娘娘的三位侍者!」
「是的,是的。」
我問:「大家聚在這裡做什麼?」
大鸞反問我:「蓮生,你來這裡做什麼?」
我說:「我等魏厚!」
大鸞說:「我們也是奉旨來等魏厚的,大夥全是奉旨來等魏厚的了。」
我這時候才知道,這回我慘了,魏厚只是一個人,這些不同的宮廟全部奉旨來等他一個人,誰先下手誰贏,這是互相爭奪人才,這怎得了,這樣不是彼此傷感情嗎?
大鸞說:「不會。」
鄧天君說:「君子之爭。」
韋陀護法神說:「人才短缺。」
我問韋陀護法神:「這魏厚是何等人也?」
韋陀護法神說:
「魏厚從小身遭不幸,父母雙亡,他對養父母誠敬侍奉,逆來順受,毫無厭言。長大讀書,都是名次超前。進入公職,潔身自愛,奉公守法,一絲不茍。魏厚為人,忠於事,義於家,義於友,及孝悌同胞。」
韋陀護法神接著說:
「有一事,更令人讚嘆,魏厚長得高大英俊,但,卻是一個不履邪徑的人,其心正,身行亦正。他有一位養父母的弟弟,娶了一位非常美貌的妻子,這妻子煙視媚行,對魏厚百般勾引。有一日,其弟外出,有大雷雨,這位弟妻偽稱怕雷聲,私入魏厚的房間,雷聲隆隆,她則抱住魏厚,臉貼在魏厚寬厚的胸前,雙手摟著魏厚的脖子,將櫻桃小口湊了上來,一般人到此境界,無不墮入淫娃蕩婦的陷阱,馬上軟玉溫香抱滿懷,彼此私通,雙雙扭成一團,敗壞道德了。
但魏厚不欺暗室,堅定持久,操持一念,永矢一生。魏厚反而勸弟弟的妻子,不可以邪淫,免得因邪淫而無法自拔,到了無法自拔的時候,會發生很多禍害,例如夫妻反目,夫妻互殺,惡名遠播,名節喪盡,上負於祖先,下負於親人。魏厚對弟妻說,故於念動之時,無不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暗而不昧,慎乎其獨,堅守人生的道德。魏厚的弟妻經過他一番勸解,慾火消了,低頭而去。」
我讚嘆:「哇!這等人少有。」
然而,我又轉念:
「像這樣的人,存心仁厚,正直無私,應當享長壽福分,如何又橫死凶死,這不是上天不仁嗎?」
韋陀護法神告訴我:
「據我所知,魏厚橫死,也是生來就註定的,只因他的前世,有一段時日,以屠宰為業。這因緣果報,是大小輕重前後,分別論之,每行一事,得一報應,絲毫不爽的。然而,魏厚雖橫死,其英靈馬上授於神職,這種死,也不算凶殘,反而是加官晉祿了。」
我點點頭。
午時將至的時候。
我看見有一位壯年男子騎著摩托車前來,這位壯年男子的摩托車旁有一部卡車。
在壯年男子的身後又有一部自用客車,這自用客車很急,一直想超車。
超車應該左超,而不是逆向超車。但自用客車是逆向超車,因此,就成了大卡車在最左,中間是摩托車,右旁是客車,三車並行。自用客車要超大卡車及摩托車。
此時,騎樓有一小孩竄出。自用客車應踩煞車停止,但,因超車,車行太速,車身偏左,一下子擦撞了摩托車,摩托車連人帶車進了大卡車的下方。
一聲「碰」!
又一聲「克察」!
大卡車的輪子壓倒摩托車,而輪子也壓過了壯年男子的身子。
一時,血肉橫飛,慘不忍睹。
摩托車支離破碎。
一剎那之間,人聲沸騰,人的叫聲,車的喇叭聲,警車的笛聲。……
我看得呆了!
一條英靈騰空而起,就在離地約一丈的地方飄浮著。
此時,我應該拔開淨瓶的蓋,唸「攝魂咒」,把這條英靈收入淨瓶之中,帶回去給「水官大帝」,以完成祂交付的任務。
但,就在此時,三隻青鳥,大鸞、少鸞、青鸞早已飛起,衝向英靈,準備用口,銜了就走!
鄧天君,手持召魂幡,輕輕一搖,那英靈就向召魂幡移去。
其他眾神,有祭出「綑仙索」的,有祭出「攝魂鈴」的,有祭出「寶塔」的,有祭出「風火袋」的。……
正在此時,但見韋陀護法神,腳下一陣金光閃爍,如同閃電一般,電光石火飛出。
韋陀護法神的飛行,比任何法器都快,甚至比三青鳥還快,早已一剎那捉住魏厚英靈,再一閃,天邊成了一點,連影子也沒有了。
眾神看傻了眼,有些神想用「遁法」去追,或是「飛行術」,「縱空」、「遁光」、「劍光」,全部來不及了。
要知道韋陀護法神在佛教之中是有了名的「急腳神」,他飛的速度第一快,是「超音」及「超光」的,很少有神鬼快過祂。
想當年。
釋迦牟尼佛於紀元前四百八十七年,於拘尸城外,沙羅雙樹入大涅槃,荼化火焚之時,燒出了佛陀舍利。
當時有「急腳鬼」偷了佛陀舍利,偷了就跑。
這「急腳鬼」跑起來如風。
眾羅漢全呆住了。沒有一個人能追趕得上,大家都非常急,大迦葉尊者雖然會飛,也飛不過「急腳鬼」的。
這個時候,韋陀護法神,當仁不讓,馬上急起追趕,只一下子,便把「急腳鬼」捉住,追回了佛陀舍利。
這早已說明,韋陀護法神的急行之快,是眾神追趕不上的。
如同流星一閃,就不見了。
我站在當地,看見魏厚英靈,被韋陀護法神輕輕一帶就帶走了。此時我連淨瓶的蓋都沒有打開,「攝魂咒」一句都沒有唸,我當然是輸定了。眾神散去,我自己一個人,走路回家。
õ
我到「玄冥宮」見水官大帝。
水官大帝笑盈盈的出了宮門,親自到宮門外迎接我,我內心忐忑不安,因為我尚未出手,英靈鐵漢,就被他人搶走了,我一世英名盡毀,有何面目來見水官大帝,這場面是非常尷尬的。
水官大帝請我上座。
又吩咐從屬,馬上擺宴。
我慌忙搖手:「且慢,且慢。」
水官大帝說:「大喜,大喜之日,當然應該慶賀慶賀。」
我內心更加難過,正想說明當日的情況。
水官大帝說:
「蓮生活佛果然不凡,就在當日,韋陀護法神奉了你的法旨,就把魏厚英靈送達到來,連韋陀護法神都聽你的法旨,我水官大帝真是佩服也。」
我一聽,怔住了。心中稍安,終於可以大吃大喝了。
原來這韋陀護法神,早已有了「他心通」,能知道我的內心想什麼,同時他懂得「和光接物」,這和光接物是謙和明智的處事態度,是待人與交際的最高境界。
我暗暗感激他。
韋陀護法神,正是我的大護法之一。
寫一偈:
護法相逢豈易求。
危哉浪海一浮球。
要與護法常相隨。
修行逢劫才不愁。
《神鬼大驚奇》英靈鐵漢
一日,參訪「玄冥宮」。
宮內主神水官大帝,告訴我:「蓮生,可否幫我做一件事?」
我問:「什麼事?」
水官大帝說:「我這玄冥宮,安奉五營兵馬神將,五營兵馬幾乎已全到齊,但,卻少了一位中壇將軍,選來選去,總是選不上。」
「你要我幫你找!」
「正是。」
「條件呢?」
「條件並不嚴苛,現今之人,只要有義氣,素行善良,是英靈鐵漢就行。」
我笑了:
「你說不嚴苛,其實這三點,義氣、善良、鐵漢,現代人哪裡有。現代人講的是枉法亂行,逆理背德,背義昧心,恐嚇取財,殘心害仁啊!」
水官大帝聽了搖頭嘆息。
水官大帝說:
「我也不是為難你,這中壇將軍確實難找,但,據我所知,明日午時,在中山路口,會有一位魏厚先生,是最佳人選,請你幫我帶來即是。」
我說:「既然已有對象,這就好辦了。」
水官大帝說:「你答應了。」
「當然。」
水官大帝大喜:「蓮生把中壇將軍魏厚帶到,我請你吃一頓飯。」
「不必了,帶一名英靈到宮,是小事一件!」
在我來說,這當然是很簡單的事,我有「天眼」,也有「敕令」,又有「密法」,要捉一名魁偉的魂魄,只要收拾一個淨瓶,一聲律令,將魂魄吸入淨瓶中,就可以帶到「玄冥宮」去交給水官大帝了。
õ
第二天,我早早就到了中山路口,因為我害怕錯失時辰,這魂魄已走了,那就對水官大帝失禮,我一到中山路口,這裡人車來來往往很是熱鬧。
再一瞧,我嚇了一跳,我不但看見來往的人潮,也看見了其他宮廟的神。
有靈官廟的鄧天君。
有文武殿的謝元帥。
有聖帝宮的周將軍。
有慈音寺的韋陀神。
這些是認識的,還有一些不認識的鬼神,數目也不少,全聚集在中山路口。
「這是幹什麼?」我大驚奇。
我旁邊三位鳥頭而人身的神,對我說:「我是大鸞,我的妹妹是少鸞和青鸞。我們彼此會過面,不認得了嗎?」
我一想:「哦!原來是王母娘娘的三位侍者!」
「是的,是的。」
我問:「大家聚在這裡做什麼?」
大鸞反問我:「蓮生,你來這裡做什麼?」
我說:「我等魏厚!」
大鸞說:「我們也是奉旨來等魏厚的,大夥全是奉旨來等魏厚的了。」
我這時候才知道,這回我慘了,魏厚只是一個人,這些不同的宮廟全部奉旨來等他一個人,誰先下手誰贏,這是互相爭奪人才,這怎得了,這樣不是彼此傷感情嗎?
大鸞說:「不會。」
鄧天君說:「君子之爭。」
韋陀護法神說:「人才短缺。」
我問韋陀護法神:「這魏厚是何等人也?」
韋陀護法神說:
「魏厚從小身遭不幸,父母雙亡,他對養父母誠敬侍奉,逆來順受,毫無厭言。長大讀書,都是名次超前。進入公職,潔身自愛,奉公守法,一絲不茍。魏厚為人,忠於事,義於家,義於友,及孝悌同胞。」
韋陀護法神接著說:
「有一事,更令人讚嘆,魏厚長得高大英俊,但,卻是一個不履邪徑的人,其心正,身行亦正。他有一位養父母的弟弟,娶了一位非常美貌的妻子,這妻子煙視媚行,對魏厚百般勾引。有一日,其弟外出,有大雷雨,這位弟妻偽稱怕雷聲,私入魏厚的房間,雷聲隆隆,她則抱住魏厚,臉貼在魏厚寬厚的胸前,雙手摟著魏厚的脖子,將櫻桃小口湊了上來,一般人到此境界,無不墮入淫娃蕩婦的陷阱,馬上軟玉溫香抱滿懷,彼此私通,雙雙扭成一團,敗壞道德了。
但魏厚不欺暗室,堅定持久,操持一念,永矢一生。魏厚反而勸弟弟的妻子,不可以邪淫,免得因邪淫而無法自拔,到了無法自拔的時候,會發生很多禍害,例如夫妻反目,夫妻互殺,惡名遠播,名節喪盡,上負於祖先,下負於親人。魏厚對弟妻說,故於念動之時,無不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暗而不昧,慎乎其獨,堅守人生的道德。魏厚的弟妻經過他一番勸解,慾火消了,低頭而去。」
我讚嘆:「哇!這等人少有。」
然而,我又轉念:
「像這樣的人,存心仁厚,正直無私,應當享長壽福分,如何又橫死凶死,這不是上天不仁嗎?」
韋陀護法神告訴我:
「據我所知,魏厚橫死,也是生來就註定的,只因他的前世,有一段時日,以屠宰為業。這因緣果報,是大小輕重前後,分別論之,每行一事,得一報應,絲毫不爽的。然而,魏厚雖橫死,其英靈馬上授於神職,這種死,也不算凶殘,反而是加官晉祿了。」
我點點頭。
午時將至的時候。
我看見有一位壯年男子騎著摩托車前來,這位壯年男子的摩托車旁有一部卡車。
在壯年男子的身後又有一部自用客車,這自用客車很急,一直想超車。
超車應該左超,而不是逆向超車。但自用客車是逆向超車,因此,就成了大卡車在最左,中間是摩托車,右旁是客車,三車並行。自用客車要超大卡車及摩托車。
此時,騎樓有一小孩竄出。自用客車應踩煞車停止,但,因超車,車行太速,車身偏左,一下子擦撞了摩托車,摩托車連人帶車進了大卡車的下方。
一聲「碰」!
又一聲「克察」!
大卡車的輪子壓倒摩托車,而輪子也壓過了壯年男子的身子。
一時,血肉橫飛,慘不忍睹。
摩托車支離破碎。
一剎那之間,人聲沸騰,人的叫聲,車的喇叭聲,警車的笛聲。……
我看得呆了!
一條英靈騰空而起,就在離地約一丈的地方飄浮著。
此時,我應該拔開淨瓶的蓋,唸「攝魂咒」,把這條英靈收入淨瓶之中,帶回去給「水官大帝」,以完成祂交付的任務。
但,就在此時,三隻青鳥,大鸞、少鸞、青鸞早已飛起,衝向英靈,準備用口,銜了就走!
鄧天君,手持召魂幡,輕輕一搖,那英靈就向召魂幡移去。
其他眾神,有祭出「綑仙索」的,有祭出「攝魂鈴」的,有祭出「寶塔」的,有祭出「風火袋」的。……
正在此時,但見韋陀護法神,腳下一陣金光閃爍,如同閃電一般,電光石火飛出。
韋陀護法神的飛行,比任何法器都快,甚至比三青鳥還快,早已一剎那捉住魏厚英靈,再一閃,天邊成了一點,連影子也沒有了。
眾神看傻了眼,有些神想用「遁法」去追,或是「飛行術」,「縱空」、「遁光」、「劍光」,全部來不及了。
要知道韋陀護法神在佛教之中是有了名的「急腳神」,他飛的速度第一快,是「超音」及「超光」的,很少有神鬼快過祂。
想當年。
釋迦牟尼佛於紀元前四百八十七年,於拘尸城外,沙羅雙樹入大涅槃,荼化火焚之時,燒出了佛陀舍利。
當時有「急腳鬼」偷了佛陀舍利,偷了就跑。
這「急腳鬼」跑起來如風。
眾羅漢全呆住了。沒有一個人能追趕得上,大家都非常急,大迦葉尊者雖然會飛,也飛不過「急腳鬼」的。
這個時候,韋陀護法神,當仁不讓,馬上急起追趕,只一下子,便把「急腳鬼」捉住,追回了佛陀舍利。
這早已說明,韋陀護法神的急行之快,是眾神追趕不上的。
如同流星一閃,就不見了。
我站在當地,看見魏厚英靈,被韋陀護法神輕輕一帶就帶走了。此時我連淨瓶的蓋都沒有打開,「攝魂咒」一句都沒有唸,我當然是輸定了。眾神散去,我自己一個人,走路回家。
õ
我到「玄冥宮」見水官大帝。
水官大帝笑盈盈的出了宮門,親自到宮門外迎接我,我內心忐忑不安,因為我尚未出手,英靈鐵漢,就被他人搶走了,我一世英名盡毀,有何面目來見水官大帝,這場面是非常尷尬的。
水官大帝請我上座。
又吩咐從屬,馬上擺宴。
我慌忙搖手:「且慢,且慢。」
水官大帝說:「大喜,大喜之日,當然應該慶賀慶賀。」
我內心更加難過,正想說明當日的情況。
水官大帝說:
「蓮生活佛果然不凡,就在當日,韋陀護法神奉了你的法旨,就把魏厚英靈送達到來,連韋陀護法神都聽你的法旨,我水官大帝真是佩服也。」
我一聽,怔住了。心中稍安,終於可以大吃大喝了。
原來這韋陀護法神,早已有了「他心通」,能知道我的內心想什麼,同時他懂得「和光接物」,這和光接物是謙和明智的處事態度,是待人與交際的最高境界。
我暗暗感激他。
韋陀護法神,正是我的大護法之一。
寫一偈:
護法相逢豈易求。
危哉浪海一浮球。
要與護法常相隨。
修行逢劫才不愁。
《神鬼大驚奇》英靈鐵漢
職場相處不難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詩曰:職場環境好修行,熱心工作多助人;
上司老闆樂體貼,下屬員工勤招呼。
聖示:娘見諸兒女常在工作職場碰壁吃虧,除了感嘆兒女們業力深重外,不禁懷疑人和人之間有那麼難以相處嗎?娘今夜便以「職場相處不難」為題,與諸兒女們共同參研之。
「職場相處不難」
這個多元發展的社會,縱使工作千變萬化,仍是一個人與人相處的環境,除了技術要不斷求新求變努力學習外,「待人接物」仍是決定諸兒女能夠在職場做得順利和快樂的重要關鍵。娘今夜便以現今職場的工作要點與諸兒女共勉之!
第一、要笑臉迎人,尊重職場中的每個人。
在職場中以笑臉多與人打招呼,從上到下都熱情面對與尊重,雖然工作再怎麼辛苦與痛苦,都不能將一張哭喪的臉拿出來與人分享。
第二、養成不抱怨的習慣。
抱怨是職場的傳染病,亂跟別人抱怨就好像感冒的人不戴口罩,讓別人討厭和害怕。有問題就要想辦法去解決,可請教有經驗的同事或朋友,若同事或朋友沒有辦法協助,就要自己多進修或多看其相關的書籍。一個愛抱怨的人若不改進自己,終會在職場上讓人唾棄。
第三、精進自己的內涵。
一個人的氣質是後天培養出來的,相對的,一個人要成功也是要充實自己的內涵。古人以琴棋書畫會友,今人以「網路」會友,皆會交往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汝之朋友是否真的有內涵,就看汝自己的內涵是否「實在」。「龍交龍、鳳交鳳」是一句俚語,但也反映出諸兒女在交友上是否下工夫,非要諸兒女以財富地位的觀點選擇朋友,而是以朋友的「品德」來推論。在職場上更是如此,不要看別人交了一大群朋友就羨慕不已,而是看對方聚在一起說什麼、做什麼才重要。
最後,在職場上永遠要謙卑、熱誠,不管自己目前的地位如何,都要以謙虛的態度學習他人的優點,當諸兒女能將別人的優點轉化為自己的實力,還會在職場中受挫嗎?人是靈活而彈性的,除了十惡業不能造作之外,其他都是可改變的。當諸兒女固執不講理,不求變通時,莫以「修行」當擋箭牌,使修行蒙上污點,使他人看輕修行人,過則大矣!望諸兒女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才能在工作上勝任愉快。可,娘回。
本當主席法主聖君 登台
聖示: 母娘關愛子女由上可證,見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常為工作所苦,於心不忍也。望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當謹記慈母之言,改進自己個性、技能及待人處世的方法,讓自己在職場中游刃有餘,對未來修行更有助益。見諸賢生常常因工作不順而萌生退道之心,吾難過矣!工作若不順利,才是修行人考驗修行功夫紮不紮實的最佳時機;看到別人工作順利,就認為其修行為何沒考驗,皆錯誤揣測也。別人找到在職場順利工作的方法,汝等尚未找到工作才會不順利,莫妄論他人是非,否則口過重矣!望諸賢生能在職場多修行,未來成證道果將更上一層樓。可,吾退。
全真月刊124期
詩曰:職場環境好修行,熱心工作多助人;
上司老闆樂體貼,下屬員工勤招呼。
聖示:娘見諸兒女常在工作職場碰壁吃虧,除了感嘆兒女們業力深重外,不禁懷疑人和人之間有那麼難以相處嗎?娘今夜便以「職場相處不難」為題,與諸兒女們共同參研之。
「職場相處不難」
這個多元發展的社會,縱使工作千變萬化,仍是一個人與人相處的環境,除了技術要不斷求新求變努力學習外,「待人接物」仍是決定諸兒女能夠在職場做得順利和快樂的重要關鍵。娘今夜便以現今職場的工作要點與諸兒女共勉之!
第一、要笑臉迎人,尊重職場中的每個人。
在職場中以笑臉多與人打招呼,從上到下都熱情面對與尊重,雖然工作再怎麼辛苦與痛苦,都不能將一張哭喪的臉拿出來與人分享。
第二、養成不抱怨的習慣。
抱怨是職場的傳染病,亂跟別人抱怨就好像感冒的人不戴口罩,讓別人討厭和害怕。有問題就要想辦法去解決,可請教有經驗的同事或朋友,若同事或朋友沒有辦法協助,就要自己多進修或多看其相關的書籍。一個愛抱怨的人若不改進自己,終會在職場上讓人唾棄。
第三、精進自己的內涵。
一個人的氣質是後天培養出來的,相對的,一個人要成功也是要充實自己的內涵。古人以琴棋書畫會友,今人以「網路」會友,皆會交往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汝之朋友是否真的有內涵,就看汝自己的內涵是否「實在」。「龍交龍、鳳交鳳」是一句俚語,但也反映出諸兒女在交友上是否下工夫,非要諸兒女以財富地位的觀點選擇朋友,而是以朋友的「品德」來推論。在職場上更是如此,不要看別人交了一大群朋友就羨慕不已,而是看對方聚在一起說什麼、做什麼才重要。
最後,在職場上永遠要謙卑、熱誠,不管自己目前的地位如何,都要以謙虛的態度學習他人的優點,當諸兒女能將別人的優點轉化為自己的實力,還會在職場中受挫嗎?人是靈活而彈性的,除了十惡業不能造作之外,其他都是可改變的。當諸兒女固執不講理,不求變通時,莫以「修行」當擋箭牌,使修行蒙上污點,使他人看輕修行人,過則大矣!望諸兒女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才能在工作上勝任愉快。可,娘回。
本當主席法主聖君 登台
聖示: 母娘關愛子女由上可證,見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常為工作所苦,於心不忍也。望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當謹記慈母之言,改進自己個性、技能及待人處世的方法,讓自己在職場中游刃有餘,對未來修行更有助益。見諸賢生常常因工作不順而萌生退道之心,吾難過矣!工作若不順利,才是修行人考驗修行功夫紮不紮實的最佳時機;看到別人工作順利,就認為其修行為何沒考驗,皆錯誤揣測也。別人找到在職場順利工作的方法,汝等尚未找到工作才會不順利,莫妄論他人是非,否則口過重矣!望諸賢生能在職場多修行,未來成證道果將更上一層樓。可,吾退。
全真月刊124期
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為官切要具悲心
聖示:人性雖曰本善,然則後天薰習染著,乃致近墨者黑;若未能及時改過,此一惡業累積愈深,惡識不除,終將以此罪業淪入畜道。可也,著書,賢生靈神出竅。
勇筆:弟子參叩菩薩蓮駕。
菩薩:免禮,走吧!
勇筆:是。(師生出堂)呵!好冷啊!
菩薩:賢生也怕冷,怎不多穿件衣服?
勇筆:哦!不是冷,是一陣寒意侵襲而來;弟子每逢訪遊此一畜道,總是感覺人生在世,真是不可不慎,否則業入執識,要改,自身無力,到時恐怕閻君大人筆下無情,就勾入畜道了!
菩薩:呵呵!賢生體會的是,閻王有權將眾生判入畜道,因為祂至正無私,眾生若不造罪,有權也不能隨便將人判入畜道。但是人世間卻有有權之官吏,不具法律素養,或者私心為用,更有自以為是者,手握權柄,判人生死不夠謹慎,誤了許多蒼生,因此臨命終之際,換成閻王將他判入畜道。
勇筆:您老是說今夜將帶弟子往訪此一事例?
菩薩:然也。賢生看看這隻兔子,他就是在世為官,雖然手握權柄,但三世之中,一世是為酷吏,依法是沒錯;但法外仍有情理,有小罪、或情有可原之處,仍應審酌其人悔悟程度而予自新之機。一世仍是為公門中人,卻仗勢行事,圖利自己、遂謀私欲。到了第三世是近代,身為法官,筆判生死,雖非受賄行惡,但卻事理不明,自由心證,有所乖違現實認知,並且隨興自以為是,不能留給輕罪、或初犯小過,甚至不知觸犯法律之無知者自新之路。綜此三世,乃遭閻君判處畜道三世。
勇筆:哦!您老都說完了,還遊啥的?是不是回去了?
菩薩:呵呵!賢生也太性急了,吾將其事例說清楚,不代表就要回去了,賢生可以跟他談談心路歷程。吾將讓此兔回復靈明,賢生儘可暢談無礙。
勇筆:感恩您老慈悲,那弟子就不客氣了。(此時眼前已佇立一位五十餘歲之中年人,看他相貌稱得上威風肅凜,一見即知在世享受權力慣了。)您這位老兄還好吧?
兔子:很好,多蒙菩薩慈悲,已知過去罪業,所以也平靜多了。
勇筆:是啊!是啊!以前那些淪入畜道者,見了我們大都發狂,有的還喊冤,您這情形就好多了。想想當兔子的滋味如何?
兔子:唉!我數世以來大多為官,想不到淪落到膽小怕事的兔身!天道好還,在世有權勢就自以為隻手可遮天,現在才知道天地有多廣大,人心有多可怕!
勇筆:咦!人心可怕?那你以前當官就不知道人心可怕?你自己的心才可怕!
兔子:是的,您說的沒錯,身有官權,人人懼怕,要什麼有什麼,並且還自以為是,只要將判決找出有法條,管他什麼處境,一筆定生死,多威風!
勇筆:嘿嘿!套句現代話,您這是法匠,守成不變,自古以來,情、理、法,法還排到最後面,治亂世才用重典,太平盛世作官的可要慈悲點,讓一些並非怙惡之惡徒,可以有個自新的機會才是。
兔子:您這位善生是站在修行人的立場,可是我們當官的,一接到案子,絕多數都是從惡的立場來審判,認為犯法之人絕多數是惡徒,不加懲治怎對得起受害之人?
勇筆:說的也是,但現今法律觀點是無罪推論,你也要確切認定罪事及案證才能判刑,並且當事人的悔悟程度,應該是量刑的標準。恭聆菩薩開示,你可是酷吏,只要到了你手上,幾乎都是從重判刑。
兔子:是的,確是如此。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矛盾,想犯法之人都是惡徒,要加懲治,但是也知道有些人確是情有可原,但總是無法加以輕判。
菩薩:呵呵!不要為自己臉上貼金,有許多判例是為你自己的切身利害所致,否則閻君亦不致將你判入畜道,好了,你回去吧!
勇筆:兔老兄好自為之吧!看來你還沈浸在當官的氣勢中,這一定是第一世而已,還有得罪受。(見他靈神投體,馬上活蹦亂跳,頭也不回。)
畜道沈淪錄-第五回 為官切要具悲心
勇筆:弟子參叩菩薩蓮駕。
菩薩:免禮,走吧!
勇筆:是。(師生出堂)呵!好冷啊!
菩薩:賢生也怕冷,怎不多穿件衣服?
勇筆:哦!不是冷,是一陣寒意侵襲而來;弟子每逢訪遊此一畜道,總是感覺人生在世,真是不可不慎,否則業入執識,要改,自身無力,到時恐怕閻君大人筆下無情,就勾入畜道了!
菩薩:呵呵!賢生體會的是,閻王有權將眾生判入畜道,因為祂至正無私,眾生若不造罪,有權也不能隨便將人判入畜道。但是人世間卻有有權之官吏,不具法律素養,或者私心為用,更有自以為是者,手握權柄,判人生死不夠謹慎,誤了許多蒼生,因此臨命終之際,換成閻王將他判入畜道。
勇筆:您老是說今夜將帶弟子往訪此一事例?
菩薩:然也。賢生看看這隻兔子,他就是在世為官,雖然手握權柄,但三世之中,一世是為酷吏,依法是沒錯;但法外仍有情理,有小罪、或情有可原之處,仍應審酌其人悔悟程度而予自新之機。一世仍是為公門中人,卻仗勢行事,圖利自己、遂謀私欲。到了第三世是近代,身為法官,筆判生死,雖非受賄行惡,但卻事理不明,自由心證,有所乖違現實認知,並且隨興自以為是,不能留給輕罪、或初犯小過,甚至不知觸犯法律之無知者自新之路。綜此三世,乃遭閻君判處畜道三世。
勇筆:哦!您老都說完了,還遊啥的?是不是回去了?
菩薩:呵呵!賢生也太性急了,吾將其事例說清楚,不代表就要回去了,賢生可以跟他談談心路歷程。吾將讓此兔回復靈明,賢生儘可暢談無礙。
勇筆:感恩您老慈悲,那弟子就不客氣了。(此時眼前已佇立一位五十餘歲之中年人,看他相貌稱得上威風肅凜,一見即知在世享受權力慣了。)您這位老兄還好吧?
兔子:很好,多蒙菩薩慈悲,已知過去罪業,所以也平靜多了。
勇筆:是啊!是啊!以前那些淪入畜道者,見了我們大都發狂,有的還喊冤,您這情形就好多了。想想當兔子的滋味如何?
兔子:唉!我數世以來大多為官,想不到淪落到膽小怕事的兔身!天道好還,在世有權勢就自以為隻手可遮天,現在才知道天地有多廣大,人心有多可怕!
勇筆:咦!人心可怕?那你以前當官就不知道人心可怕?你自己的心才可怕!
兔子:是的,您說的沒錯,身有官權,人人懼怕,要什麼有什麼,並且還自以為是,只要將判決找出有法條,管他什麼處境,一筆定生死,多威風!
勇筆:嘿嘿!套句現代話,您這是法匠,守成不變,自古以來,情、理、法,法還排到最後面,治亂世才用重典,太平盛世作官的可要慈悲點,讓一些並非怙惡之惡徒,可以有個自新的機會才是。
兔子:您這位善生是站在修行人的立場,可是我們當官的,一接到案子,絕多數都是從惡的立場來審判,認為犯法之人絕多數是惡徒,不加懲治怎對得起受害之人?
勇筆:說的也是,但現今法律觀點是無罪推論,你也要確切認定罪事及案證才能判刑,並且當事人的悔悟程度,應該是量刑的標準。恭聆菩薩開示,你可是酷吏,只要到了你手上,幾乎都是從重判刑。
兔子:是的,確是如此。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矛盾,想犯法之人都是惡徒,要加懲治,但是也知道有些人確是情有可原,但總是無法加以輕判。
菩薩:呵呵!不要為自己臉上貼金,有許多判例是為你自己的切身利害所致,否則閻君亦不致將你判入畜道,好了,你回去吧!
勇筆:兔老兄好自為之吧!看來你還沈浸在當官的氣勢中,這一定是第一世而已,還有得罪受。(見他靈神投體,馬上活蹦亂跳,頭也不回。)
畜道沈淪錄-第五回 為官切要具悲心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庭前柏樹子
葉縣歸省禪師座下有一僧,一日入室請益關於趙州禪師的柏樹子公案。
該公案是這樣的:
有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趙州曰:「庭前柏樹子。」
僧曰:「和尚莫將境示人。」
趙州曰:「我不將境示人。」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趙州曰:「庭前柏樹子。」
……
歸省禪師道:「我不辭與汝說,還信麼?」
那僧道:「和尚重言,爭敢不信!」
歸省禪師便道:「汝還聞簷頭水滴聲麼?」
那僧一聽,豁然大悟,不覺失聲叫道:「耶!」
歸省禪師問道:「你見個甚麼道理?」
那僧便以頌對曰:
「簷頭水滴,分明歷歷。
打破乾坤,當下心息。」
歸省禪師一聽,遂忻然印可。
歸省禪師座下另有一僧,身患重病,奄奄一息。
一日,歸省禪師去看望那位病僧。
那僧見到歸省禪師,便問:「和尚!四大本空,病從何來?」
歸省禪師道:「從闍黎問處來。」
那僧喘著粗氣,又問:「不問時如何?」
歸省禪師道:「撒手臥長空。」
那僧一聽,便驚喜地大叫一聲「耶!」然後脫化而去。
※ ※ ※
世人通常無法面對現實存在之生活,一直將心思放在過去的生活領域當中,並且妄想著未來要如何如何,這是不切實際,談不上對生活有何幫助。而一般的道場修持者,亦往往把心念放在一些無意義的經論上,想東想西,對修行及解脫而言,又有何助益?
禪家說:「一片白雲橫谷口,幾多歸鳥盡迷巢。」禪,不是刻板的理論空談,是能把一切思想及煩惱放下,把握當下,只有在當下的一切,才是真實的一切;當下一念清淨,才是真正的善;想著其他的種種造作,都是虛妄。
是故,珍惜當下,並把握當下,才是真實的人生真諦,才是最實在的生活也。
該公案是這樣的:
有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趙州曰:「庭前柏樹子。」
僧曰:「和尚莫將境示人。」
趙州曰:「我不將境示人。」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趙州曰:「庭前柏樹子。」
……
歸省禪師道:「我不辭與汝說,還信麼?」
那僧道:「和尚重言,爭敢不信!」
歸省禪師便道:「汝還聞簷頭水滴聲麼?」
那僧一聽,豁然大悟,不覺失聲叫道:「耶!」
歸省禪師問道:「你見個甚麼道理?」
那僧便以頌對曰:
「簷頭水滴,分明歷歷。
打破乾坤,當下心息。」
歸省禪師一聽,遂忻然印可。
歸省禪師座下另有一僧,身患重病,奄奄一息。
一日,歸省禪師去看望那位病僧。
那僧見到歸省禪師,便問:「和尚!四大本空,病從何來?」
歸省禪師道:「從闍黎問處來。」
那僧喘著粗氣,又問:「不問時如何?」
歸省禪師道:「撒手臥長空。」
那僧一聽,便驚喜地大叫一聲「耶!」然後脫化而去。
※ ※ ※
世人通常無法面對現實存在之生活,一直將心思放在過去的生活領域當中,並且妄想著未來要如何如何,這是不切實際,談不上對生活有何幫助。而一般的道場修持者,亦往往把心念放在一些無意義的經論上,想東想西,對修行及解脫而言,又有何助益?
禪家說:「一片白雲橫谷口,幾多歸鳥盡迷巢。」禪,不是刻板的理論空談,是能把一切思想及煩惱放下,把握當下,只有在當下的一切,才是真實的一切;當下一念清淨,才是真正的善;想著其他的種種造作,都是虛妄。
是故,珍惜當下,並把握當下,才是真實的人生真諦,才是最實在的生活也。
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財多福薄
蓮生/文
我這一輩子,幫人神算,見過許許多多大企業家,大富豪,他們都是很有錢的人。但,財多福反而薄。
記得有一回:
我在旅行中,住大飯店。
有一人求見,這個人帶著多位隨從,開了約六部黑色賓士車,浩浩蕩蕩的來找我。
這人說:「只問一事,問完就走,絕不打擾活佛。」
我勉強答允:「既然只問一事,就讓他進來吧!」
這人一入門,取出厚書般的鈔票一疊,用紅紙包著,置我桌上,毫無吝色。
「只問一事!」他說。
「什麼事?」我問。
「選舉。」他說。
我屈指神算,算的結果是:「不!」
我告訴來人:「不!」
他站了起來,紅包放著,說一聲「謝謝」,轉身就走了。
這人後來參加了選舉,選上了,他是政治與商業的名流人物,非常風光,又有名,又有錢,是人生的最高顛峰,呼風喚雨,喊水可以結凍,等於是一方霸主。
然而,不久他被槍擊死了,下場很淒涼,據說是選舉恩怨。
我每見「財多福薄」之人,死於橫災、疾厄、盜賊、水火、國稅、賭博、破產、後人爭財、短壽、絕嗣等等。這財多,並非是福,反而害了自己,害了子孫,一生勞碌,盡付東流之水,我屢看屢驗,愈看愈怕。
佛說:「財如毒蛇。」
事實上,也有這樣的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我覺得,若要財福均有,須:
濟人之急。
救人之危。
慷慨解囊。
如此之人,才是大有福德者也!
《玻璃缸裏的金魚》財多福反而薄
我這一輩子,幫人神算,見過許許多多大企業家,大富豪,他們都是很有錢的人。但,財多福反而薄。
記得有一回:
我在旅行中,住大飯店。
有一人求見,這個人帶著多位隨從,開了約六部黑色賓士車,浩浩蕩蕩的來找我。
這人說:「只問一事,問完就走,絕不打擾活佛。」
我勉強答允:「既然只問一事,就讓他進來吧!」
這人一入門,取出厚書般的鈔票一疊,用紅紙包著,置我桌上,毫無吝色。
「只問一事!」他說。
「什麼事?」我問。
「選舉。」他說。
我屈指神算,算的結果是:「不!」
我告訴來人:「不!」
他站了起來,紅包放著,說一聲「謝謝」,轉身就走了。
這人後來參加了選舉,選上了,他是政治與商業的名流人物,非常風光,又有名,又有錢,是人生的最高顛峰,呼風喚雨,喊水可以結凍,等於是一方霸主。
然而,不久他被槍擊死了,下場很淒涼,據說是選舉恩怨。
我每見「財多福薄」之人,死於橫災、疾厄、盜賊、水火、國稅、賭博、破產、後人爭財、短壽、絕嗣等等。這財多,並非是福,反而害了自己,害了子孫,一生勞碌,盡付東流之水,我屢看屢驗,愈看愈怕。
佛說:「財如毒蛇。」
事實上,也有這樣的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我覺得,若要財福均有,須:
濟人之急。
救人之危。
慷慨解囊。
如此之人,才是大有福德者也!
《玻璃缸裏的金魚》財多福反而薄
孟婆湯
.......
濟佛曰:已到了,楊生下蓮臺。
楊生曰:十殿冥王在前,下生參叩之。
冥王曰:免禮,二位今日再次光臨,歡迎之至。前日只參觀「轉劫所」,介紹各司之情形,今日則要實地觀看六道輪迴之情形,因時刻有限,我們即刻前往吧!
楊生曰:感謝冥王厚禮,及眾官員之引導,……已到前日來過之「轉劫所」,人群甚多,不論東洋、西洋各國人種都有,他們都是準備投生嗎?
冥王曰:世人死後,凡犯罪者,皆要經過各獄之審判,故地獄即如「國際法庭」。各種人士轉輪投生皆須領憑,如陽間出國要辦理護照相同。
楊生曰:已到「授生司」,這裡人群更多,擁擠得好像車站候車情形。
濟佛曰:哈哈!這些都是要上轉輪臺的人,如陽世在車站候車,車一起動,輪子不停轉動,而各人買票的地方與所要到的目的地不同,如陰魂轉輪投生於世界各地。
冥王曰:濟佛說得是,世人死後經各殿審判執行完畢,按各人去路投生。輪迴道上無情,雖同乘一輛「轉輪車」,但各人目的地不同,各就因緣,揮手下車,一生中也只好生活在其環境中了!
楊生曰:前面人群甚多,好像在喝涼茶解渴,這個大熱天,我也正渴,前去喝一杯解渴好嗎?
冥王曰:千萬不可!那裡是「孟婆亭」,投生之人,正在喝「醧忘湯」,你一喝下,回陽後,豈不變成迷迷糊糊的人!
楊生曰:有這麼厲害嗎?
濟佛曰:你不要開玩笑,冥王絕無戲言!
楊生曰:涼亭果然書有「孟婆亭」三字,請冥王介紹此地情形好嗎?
冥王曰:好的,「孟婆亭」由孟婆主掌,其乃奉玉帝之命,負責投生前之醧忘工作,因人若不喝下「醧忘湯」,則投生後猶記前生之事,如此一來,小孩追認前生親屬,造成長幼無序、五倫不分或生而尋仇報怨,天下勢將大亂,故造物妙化,以「醧忘湯」使投生者飲下,忘記前生一切事。此湯有甘辛苦酸鹹五味混合,故喝下後不知東西南北,迷迷糊糊亂闖,而自墮落於六道輪迴。
濟佛曰:此種「醧忘湯」就是「迷魂湯」,喝下後神魂顛倒,凡間亦有此物!
楊生曰:我未曾聽過!
濟佛曰:就如「酒」也。你看喝酒過度的人,東西南北往往走錯路,甚至跑錯家,如失靈魂一般,如此才能打入輪迴。否則要投生惡道的人,誰甘願前去呢?酒醉的人,大海敢跳,輪下敢闖,水火不怕,何等膽大!其在不知不覺中,墮入輪迴而不知,一旦酒退醒來,已是「隔天」了,正如投生轉世,一旦醒來恍然隔世,已在另一個天地之中。
楊生曰:既然「醧忘湯」有這般妙用,世人死後誰也不喝了!
冥王曰:你有所不知,陰魂經各殿審判後,到此已是飢渴交織,又十殿已漸接近陽間,「孟婆亭」外又有一種熱氣逼人,凡是陰魂到此,都想進入亭內飲涼茶解渴,那有不自投羅網呢?如炎熱的夏天你行萬里路,必覺口渴異常,在盡頭處,有一涼亭,又備有涼茶免費供應,那有人不搶先喝呢?有者,一杯嫌少,還猛灌不止呢!雖然有部份「狡滑」之輩來此,雖然口渴,但知此物之妙用,不入孟婆亭飲用,但地上自然射出鐵勾勾住,使其不能動彈,由孟婆伺女強灌之,此謂之「敬酒不吃,吃罰酒也」。
楊生曰:既然飲下此湯可忘前生之事,為何現在世間小孩一出世,即比以前聰明懂事,是否此湯「品質」有差呢?
冥王曰:你有所不知,因自無始以來,人經過千萬劫之轉輪,喝「醧忘湯」之次數亦多,久而變成習慣性,故當今之小孩出世,似乎巧智萬分,所謂「鬼頭鬼腦」也。此乃是喝此湯多次,漸成習慣,故其頭腦靈精,但是此亦非好事,你看上酒癮者喝下一打酒亦無醉意,這是麻木不仁。故世間不仁不義的人越來越多,而太過精靈之人,容易走入歧途,所以,巧智又有何可喜呢?
楊生曰:原來如此。
濟佛曰:時刻已到,六道輪迴情形下期再來參觀就可。
楊生曰:感謝冥王指點迷津,開示甚多妙理,啟化眾
生,難得!難得!先告辭了。
冥王曰:既然要回,我亦不留,希再駕臨。
濟佛曰:楊生速上蓮臺,準備回堂。
楊生曰:我已坐穩,請恩師回堂。……
濟佛曰:聖賢堂已到,楊生下蓮臺,魂魄投體。
地獄遊記 第五十七回 遊十殿參觀孟婆亭
濟佛曰:已到了,楊生下蓮臺。
楊生曰:十殿冥王在前,下生參叩之。
冥王曰:免禮,二位今日再次光臨,歡迎之至。前日只參觀「轉劫所」,介紹各司之情形,今日則要實地觀看六道輪迴之情形,因時刻有限,我們即刻前往吧!
楊生曰:感謝冥王厚禮,及眾官員之引導,……已到前日來過之「轉劫所」,人群甚多,不論東洋、西洋各國人種都有,他們都是準備投生嗎?
冥王曰:世人死後,凡犯罪者,皆要經過各獄之審判,故地獄即如「國際法庭」。各種人士轉輪投生皆須領憑,如陽間出國要辦理護照相同。
楊生曰:已到「授生司」,這裡人群更多,擁擠得好像車站候車情形。
濟佛曰:哈哈!這些都是要上轉輪臺的人,如陽世在車站候車,車一起動,輪子不停轉動,而各人買票的地方與所要到的目的地不同,如陰魂轉輪投生於世界各地。
冥王曰:濟佛說得是,世人死後經各殿審判執行完畢,按各人去路投生。輪迴道上無情,雖同乘一輛「轉輪車」,但各人目的地不同,各就因緣,揮手下車,一生中也只好生活在其環境中了!
楊生曰:前面人群甚多,好像在喝涼茶解渴,這個大熱天,我也正渴,前去喝一杯解渴好嗎?
冥王曰:千萬不可!那裡是「孟婆亭」,投生之人,正在喝「醧忘湯」,你一喝下,回陽後,豈不變成迷迷糊糊的人!
楊生曰:有這麼厲害嗎?
濟佛曰:你不要開玩笑,冥王絕無戲言!
楊生曰:涼亭果然書有「孟婆亭」三字,請冥王介紹此地情形好嗎?
冥王曰:好的,「孟婆亭」由孟婆主掌,其乃奉玉帝之命,負責投生前之醧忘工作,因人若不喝下「醧忘湯」,則投生後猶記前生之事,如此一來,小孩追認前生親屬,造成長幼無序、五倫不分或生而尋仇報怨,天下勢將大亂,故造物妙化,以「醧忘湯」使投生者飲下,忘記前生一切事。此湯有甘辛苦酸鹹五味混合,故喝下後不知東西南北,迷迷糊糊亂闖,而自墮落於六道輪迴。
濟佛曰:此種「醧忘湯」就是「迷魂湯」,喝下後神魂顛倒,凡間亦有此物!
楊生曰:我未曾聽過!
濟佛曰:就如「酒」也。你看喝酒過度的人,東西南北往往走錯路,甚至跑錯家,如失靈魂一般,如此才能打入輪迴。否則要投生惡道的人,誰甘願前去呢?酒醉的人,大海敢跳,輪下敢闖,水火不怕,何等膽大!其在不知不覺中,墮入輪迴而不知,一旦酒退醒來,已是「隔天」了,正如投生轉世,一旦醒來恍然隔世,已在另一個天地之中。
楊生曰:既然「醧忘湯」有這般妙用,世人死後誰也不喝了!
冥王曰:你有所不知,陰魂經各殿審判後,到此已是飢渴交織,又十殿已漸接近陽間,「孟婆亭」外又有一種熱氣逼人,凡是陰魂到此,都想進入亭內飲涼茶解渴,那有不自投羅網呢?如炎熱的夏天你行萬里路,必覺口渴異常,在盡頭處,有一涼亭,又備有涼茶免費供應,那有人不搶先喝呢?有者,一杯嫌少,還猛灌不止呢!雖然有部份「狡滑」之輩來此,雖然口渴,但知此物之妙用,不入孟婆亭飲用,但地上自然射出鐵勾勾住,使其不能動彈,由孟婆伺女強灌之,此謂之「敬酒不吃,吃罰酒也」。
楊生曰:既然飲下此湯可忘前生之事,為何現在世間小孩一出世,即比以前聰明懂事,是否此湯「品質」有差呢?
冥王曰:你有所不知,因自無始以來,人經過千萬劫之轉輪,喝「醧忘湯」之次數亦多,久而變成習慣性,故當今之小孩出世,似乎巧智萬分,所謂「鬼頭鬼腦」也。此乃是喝此湯多次,漸成習慣,故其頭腦靈精,但是此亦非好事,你看上酒癮者喝下一打酒亦無醉意,這是麻木不仁。故世間不仁不義的人越來越多,而太過精靈之人,容易走入歧途,所以,巧智又有何可喜呢?
楊生曰:原來如此。
濟佛曰:時刻已到,六道輪迴情形下期再來參觀就可。
楊生曰:感謝冥王指點迷津,開示甚多妙理,啟化眾
生,難得!難得!先告辭了。
冥王曰:既然要回,我亦不留,希再駕臨。
濟佛曰:楊生速上蓮臺,準備回堂。
楊生曰:我已坐穩,請恩師回堂。……
濟佛曰:聖賢堂已到,楊生下蓮臺,魂魄投體。
地獄遊記 第五十七回 遊十殿參觀孟婆亭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溫暖人間
一九七一年八月的暗夜,那晚要回家時正下著雨,我開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時,狂風驟雨擊打我的車子,突然手上的方向盤猛然一震,車子失控突然偏向右邊,同時我聽到可怕的爆炸聲,我奮力把車停在雨滑的路肩,想到整個情況便愕然不知所措,我不可能獨立換下爆胎,完全不可能。
因為我的運動神經受到感染,病情逐漸惡化,起先是感染到右手右腳,然後是另一邊,雖然生病,但是車上裝了特別器具的輔助,我還是一樣開車上下班。
後來我想到,也許路過的車子會停下來,但我隨後就打消了這種想法,為什麼它們要停下來?
我知道連我自己都不會停,然後我記起路邊不遠處有棟房子,於是我發動車子,緩緩砰然前進,開進泥土地。
幸運地,房子的燈光正歡迎我,我開進車道,按了喇叭,有個小女孩開了門,站在那裡看著我。
我搖下車窗,大聲說:「車胎爆了!需要有人替我更換,因為我跛腳,無法自己更換。」
她進入屋內,一會兒出來時裹著雨衣,戴雨帽,後面跟著一個男人,愉快地跟我打招呼。
舒適而乾爽地坐在車內,覺得在暴風雨中奮鬥的男人和小女孩很可憐,沒關係,我會付錢給他們。
雨勢稍減,我搖下車窗看換胎過程,他們似乎動作很慢,我開始有點不耐煩,我聽到車的後邊,傳來金屬的清脆碰撞聲和女孩的聲音:「爺爺,這是千斤頂手把。」老人低聲含糊地回答。
車子慢慢被頂了上來,接下來是一連串的聲響,搖動及車後低聲的對話,最後終於完工了,千斤頂移開時,我感到車子撞到地面,接著行李箱門關閉的聲音。
他們就站在車窗口,老人有點嶇僂,寬大雨衣下的他,看起來很虛弱,小女孩大概八歲或十歲,她往上看我時快樂的臉龐帶著微笑,她說:「這樣的天氣,車子出毛病很糟糕,不過,都修理好了。」
「謝謝」,我說:「那我該付你多少錢呢?」
他搖搖頭說:「不用,蒂喜雅告訴我,你的腳不方便,我很樂意幫忙,我知道如果是你,你也會幫我忙的,不用收費,朋友。」
我拿出一張五元紙鈔:「不!不,付賬是應該的。」
他沒有意思要拿錢,小女孩靠近車窗,低聲的對我說:「爺爺看不見。」
接下來幾秒鐘,我只感到羞愧和震驚,我從未有過那種強烈的感覺,一個盲人和小孩,在黑暗中用濕冷的手指,去摸索螺栓和工具,而他的盲眼所帶來的黑暗,恐怕至死才能終止,他們卻仍願幫我在風雨中更換輪胎,而我卻坐在暖活舒適的車中。
誰是殘障?
他們道晚安離開之後,我不記得自己坐在那裡多久,但時間長到足以讓我好好的探索自己的內心深處,找出所有恐懼不安的癥結。
我了解到以前的自己,心中只充滿了自憐、自私,對別人的需要很冷漠,不體諒別人,我坐在那兒禱告,謙卑的祈求力量,祈求更能瞭解與透徹洞悉自己的缺點,也祈求信心,以克服這些缺點,我祈求上帝,降福給這位眼盲者和他的孫女。
最後我把車子開走,心裡仍然顫抖,精神上卻滿是謙卑。
※ ※ ※
愛與幸福,猶如聯袂而行的孿生兄弟,形影如一,有愛的地方,便一定有幸福,世上諸般律則,容或會因時移勢遷,而會有差謬,惟獨此一定理,歷經萬世千秋,迄未變化。
崇高的愛心,乃是永久的力量泉源,仁愛能夠擴大自己的胸襟,堅強自己的理性,訓練自己的意志,含蘊高尚的情操,有了它,自私、愚昧、怨懟和軟弱的不良習慣,才能消逝不見,而忠誠、智慧、純良與堅貞的品德,方能湧現出來,流露人性的光輝。
如今社會最需要的,正是此等雪中送炭的精神;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用愛心去鼓勵他人,使他人能從顛沛中爬起來,勇敢奮發,奔向人生坦途。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確能做到「雪中送炭」者幾希?惟望人人啟發善良的心,以慈悲為懷,獻出你最赤誠的愛心,共伸援手,幫助在危難中掙扎的人,早日脫離困境,歡渡無憂無慮的生活。
儒宗寶典第三卷談論:溫暖人間
因為我的運動神經受到感染,病情逐漸惡化,起先是感染到右手右腳,然後是另一邊,雖然生病,但是車上裝了特別器具的輔助,我還是一樣開車上下班。
後來我想到,也許路過的車子會停下來,但我隨後就打消了這種想法,為什麼它們要停下來?
我知道連我自己都不會停,然後我記起路邊不遠處有棟房子,於是我發動車子,緩緩砰然前進,開進泥土地。
幸運地,房子的燈光正歡迎我,我開進車道,按了喇叭,有個小女孩開了門,站在那裡看著我。
我搖下車窗,大聲說:「車胎爆了!需要有人替我更換,因為我跛腳,無法自己更換。」
她進入屋內,一會兒出來時裹著雨衣,戴雨帽,後面跟著一個男人,愉快地跟我打招呼。
舒適而乾爽地坐在車內,覺得在暴風雨中奮鬥的男人和小女孩很可憐,沒關係,我會付錢給他們。
雨勢稍減,我搖下車窗看換胎過程,他們似乎動作很慢,我開始有點不耐煩,我聽到車的後邊,傳來金屬的清脆碰撞聲和女孩的聲音:「爺爺,這是千斤頂手把。」老人低聲含糊地回答。
車子慢慢被頂了上來,接下來是一連串的聲響,搖動及車後低聲的對話,最後終於完工了,千斤頂移開時,我感到車子撞到地面,接著行李箱門關閉的聲音。
他們就站在車窗口,老人有點嶇僂,寬大雨衣下的他,看起來很虛弱,小女孩大概八歲或十歲,她往上看我時快樂的臉龐帶著微笑,她說:「這樣的天氣,車子出毛病很糟糕,不過,都修理好了。」
「謝謝」,我說:「那我該付你多少錢呢?」
他搖搖頭說:「不用,蒂喜雅告訴我,你的腳不方便,我很樂意幫忙,我知道如果是你,你也會幫我忙的,不用收費,朋友。」
我拿出一張五元紙鈔:「不!不,付賬是應該的。」
他沒有意思要拿錢,小女孩靠近車窗,低聲的對我說:「爺爺看不見。」
接下來幾秒鐘,我只感到羞愧和震驚,我從未有過那種強烈的感覺,一個盲人和小孩,在黑暗中用濕冷的手指,去摸索螺栓和工具,而他的盲眼所帶來的黑暗,恐怕至死才能終止,他們卻仍願幫我在風雨中更換輪胎,而我卻坐在暖活舒適的車中。
誰是殘障?
他們道晚安離開之後,我不記得自己坐在那裡多久,但時間長到足以讓我好好的探索自己的內心深處,找出所有恐懼不安的癥結。
我了解到以前的自己,心中只充滿了自憐、自私,對別人的需要很冷漠,不體諒別人,我坐在那兒禱告,謙卑的祈求力量,祈求更能瞭解與透徹洞悉自己的缺點,也祈求信心,以克服這些缺點,我祈求上帝,降福給這位眼盲者和他的孫女。
最後我把車子開走,心裡仍然顫抖,精神上卻滿是謙卑。
※ ※ ※
愛與幸福,猶如聯袂而行的孿生兄弟,形影如一,有愛的地方,便一定有幸福,世上諸般律則,容或會因時移勢遷,而會有差謬,惟獨此一定理,歷經萬世千秋,迄未變化。
崇高的愛心,乃是永久的力量泉源,仁愛能夠擴大自己的胸襟,堅強自己的理性,訓練自己的意志,含蘊高尚的情操,有了它,自私、愚昧、怨懟和軟弱的不良習慣,才能消逝不見,而忠誠、智慧、純良與堅貞的品德,方能湧現出來,流露人性的光輝。
如今社會最需要的,正是此等雪中送炭的精神;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用愛心去鼓勵他人,使他人能從顛沛中爬起來,勇敢奮發,奔向人生坦途。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確能做到「雪中送炭」者幾希?惟望人人啟發善良的心,以慈悲為懷,獻出你最赤誠的愛心,共伸援手,幫助在危難中掙扎的人,早日脫離困境,歡渡無憂無慮的生活。
儒宗寶典第三卷談論:溫暖人間
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誰是瘋子
牛頭智巖禪師是唐代牛頭宗的僧人,俗姓華,江蘇曲阿人。他身材魁梧,在隋朝末年時是位頻立戰功的郎將。
四十歲時,忽然棄官出家,依止舒州(安徽)皖公山寶月禪師剃度。唐太宗貞觀年間,因參謁牛頭山法融禪師而開悟,並承嗣其禪法。
有一天,智巖禪師正挨著爐火準備午飯,忽然聽到:「將軍,你瘋了不成?」
這句話打破了山中的寂靜。智巖禪師循聲抬頭望去,原來是他年輕時軍隊裡的同袍來了,他們一位叫嚴撰,另一位叫張綽。
嚴撰和張綽聽說在軍中屢次建立戰功、智勇超人的袍澤故舊落髮出家,便四處打探,最後總算探聽到原來是隱居在安徽皖公山,搭建了草庵獨自修道。
嚴撰環視左右,只覺得深山裡孤寂淒涼,他不可置信地說:「你真是瘋了,幹嘛一個人住在這荒山裡?」
智巖禪師用木勺攪了攪鍋裡的熱湯,笑笑說:「我的瘋就要醒了,而你們二個本來就是瘋子,不會醒的。」
張綽說:「你這是說什麼呀?我們那裡瘋了?你倒說說看。」
智巖禪師舀起一匙湯,嚐了嚐味道,開口說:
「對於人間的五欲塵勞及榮華富貴,你們兩個人這樣瘋狂的追求,就如這一鍋熱湯,翻來滾去,在名利中追逐不能停息,最後也只能供人食用,消化得無影無蹤。這不是如與草木同腐朽的人生一樣嗎?不瘋才怪呢!」
嚴撰與張綽兩個人一聽,若有所悟,一聲不響地轉過身,離開了智巖禪師的草庵。
世間上,誰是瘋子,誰在清醒?舉世滔滔,在名聞利養裡,玩得忘記了自己,不知道找個安歇的地方,為自己的生命找一個安頓處。
所以,智巖禪師的話等於當頭棒喝,是一股熱湯,化為一瓢清涼劑,只是,能把這兩位同僚從另外一個世界呼喚回來嗎?
※ ※ ※
世間人終日如熱鍋上的螞蟻,盲衝亂撞,東奔西忙,不知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良田萬頃?難道是為了華屋遍連?難道是為了家財萬貫?難道是為了獨富一方?難道是為了有得而能顯耀自己嗎?試看古往今來,一旦別世,又有誰能擁有呢?一旦三寸氣斷,又有誰能帶走什麼呢?可見這都只不過是虛象而已,非真正的有所其得也。
人生在世,得須在有目標之德性上去忙、去求,才是真正的有得,如不能如此,非只徒勞無功外,還可能加上所造之罪業隨身,試問此等之人生是多麼的無意義。
此之道理懂的人也不少,但實際上能看開去做的人則不多,世人可再深入的去體悟,世上有餓死的人嗎?何不速加醒理以求真正光輝的人生,盼世人可多細悟之。
皇母慈音第二輯 忙碌何苦
四十歲時,忽然棄官出家,依止舒州(安徽)皖公山寶月禪師剃度。唐太宗貞觀年間,因參謁牛頭山法融禪師而開悟,並承嗣其禪法。
有一天,智巖禪師正挨著爐火準備午飯,忽然聽到:「將軍,你瘋了不成?」
這句話打破了山中的寂靜。智巖禪師循聲抬頭望去,原來是他年輕時軍隊裡的同袍來了,他們一位叫嚴撰,另一位叫張綽。
嚴撰和張綽聽說在軍中屢次建立戰功、智勇超人的袍澤故舊落髮出家,便四處打探,最後總算探聽到原來是隱居在安徽皖公山,搭建了草庵獨自修道。
嚴撰環視左右,只覺得深山裡孤寂淒涼,他不可置信地說:「你真是瘋了,幹嘛一個人住在這荒山裡?」
智巖禪師用木勺攪了攪鍋裡的熱湯,笑笑說:「我的瘋就要醒了,而你們二個本來就是瘋子,不會醒的。」
張綽說:「你這是說什麼呀?我們那裡瘋了?你倒說說看。」
智巖禪師舀起一匙湯,嚐了嚐味道,開口說:
「對於人間的五欲塵勞及榮華富貴,你們兩個人這樣瘋狂的追求,就如這一鍋熱湯,翻來滾去,在名利中追逐不能停息,最後也只能供人食用,消化得無影無蹤。這不是如與草木同腐朽的人生一樣嗎?不瘋才怪呢!」
嚴撰與張綽兩個人一聽,若有所悟,一聲不響地轉過身,離開了智巖禪師的草庵。
世間上,誰是瘋子,誰在清醒?舉世滔滔,在名聞利養裡,玩得忘記了自己,不知道找個安歇的地方,為自己的生命找一個安頓處。
所以,智巖禪師的話等於當頭棒喝,是一股熱湯,化為一瓢清涼劑,只是,能把這兩位同僚從另外一個世界呼喚回來嗎?
※ ※ ※
世間人終日如熱鍋上的螞蟻,盲衝亂撞,東奔西忙,不知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良田萬頃?難道是為了華屋遍連?難道是為了家財萬貫?難道是為了獨富一方?難道是為了有得而能顯耀自己嗎?試看古往今來,一旦別世,又有誰能擁有呢?一旦三寸氣斷,又有誰能帶走什麼呢?可見這都只不過是虛象而已,非真正的有所其得也。
人生在世,得須在有目標之德性上去忙、去求,才是真正的有得,如不能如此,非只徒勞無功外,還可能加上所造之罪業隨身,試問此等之人生是多麼的無意義。
此之道理懂的人也不少,但實際上能看開去做的人則不多,世人可再深入的去體悟,世上有餓死的人嗎?何不速加醒理以求真正光輝的人生,盼世人可多細悟之。
皇母慈音第二輯 忙碌何苦
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牢獄哲學
蓮生/文
我們乘船去了「威尼斯」(Venice),那是歐洲有名的水都,這個城市建築在「潟湖」之上,其目的是防止北方蠻族人的入侵,用水來隔離。
「威尼斯」有龐大的古老建築,有「佩沙洛宮」、「佛司卡力宮」、「雷佐尼可宮」、「黃金宮」……。有無數的教堂群,「聖馬可大教堂」、「聖母瑪利亞教堂」、「聖札卡利亞教堂」、「聖喬凡尼教堂」等等等等。
我們先參觀了「道奇皇宮」(總督府)。
我對「道奇皇宮」有兩個評價:
上方──權力核心所在,無數耀眼的巨幅油畫,金碧輝煌,建築使用了大量的黃金,是建築師及藝術家的集體傑作,嘆為觀止。
下方──是地下牢獄,一間間的鐵柵門,四四方方的小空間,小小的送飯孔,暗無天日的潮濕,還有死刑犯臨行經過的「嘆息橋」。
上方是「天國」。
下方是「地獄」。
●
我本人對「牢獄」的印象,比對「天國」的金碧輝煌,更加的深刻。
我說:
「我的身體是我心的牢獄」。(請體會這句話)
「我的家庭是我的牢獄」。
「我的國家是我的牢獄」。
「我生存的地球是我的牢獄」。
我驀然醒悟,這宇宙上下十方,全是「牢獄」的所在,沒有一處不是牢獄。
我當然知道,那方寸的小方格,粗重的鐵門,狹長黑暗的通道,斑駁的墻,作嘔的氣習,是關犯人的所在,是「牢獄」。
但,大家知道嗎?
「肉體」是牢獄。
「家庭」是牢獄。
「國家」是牢獄。
「世界」是牢獄。
「地球」是牢獄。
更深入一點的說:「金錢」是牢獄、「色欲」是牢獄、「名譽」是牢獄、「地位」是牢獄、「美食」是牢獄、「床」也是牢獄。
我更發覺,我們的手與腳,全是上了「手鐐」「腳扣」的。我們被「金錢」綁住,被「親情」綁住,被「婚姻」綁住,被「子女」綁住,被「愛情」綁住,被「事業」綁住,被「地位」綁住,被「健康」綁住,被「房子」綁住,被「土地」綁住…………。
當我出了家──
我赫然發覺,我被「喇嘛裝」綁住,被種種的「戒律」條文綁住。
我們人類,根本存活在「大牢獄」與「小牢獄」及「身牢獄」之中。
我們跳出一個「牢獄」。
又跳進另一個「牢獄」。
我的師父「吐登達吉」臨終前對我說:
「你還是隱居閉關好,想出來見見弟子就出來看一下,看完了,還是隱居去吧!」
「隱居」是牢獄,是的。
但,心是自由的。
●
我使我自己與世俗的無知之輩不同。我得到如來的般若智慧,自己的佛性神行於十方法界之中,去來自如,自由自主。
就憑這一點,就與眾有別。
那些無知之輩,在「牢獄」中度過了一生,如同豬仔一般食睡。
我是在牢獄。
但我心大自在。
《神話與鬼話》牢獄哲學
我們乘船去了「威尼斯」(Venice),那是歐洲有名的水都,這個城市建築在「潟湖」之上,其目的是防止北方蠻族人的入侵,用水來隔離。
「威尼斯」有龐大的古老建築,有「佩沙洛宮」、「佛司卡力宮」、「雷佐尼可宮」、「黃金宮」……。有無數的教堂群,「聖馬可大教堂」、「聖母瑪利亞教堂」、「聖札卡利亞教堂」、「聖喬凡尼教堂」等等等等。
我們先參觀了「道奇皇宮」(總督府)。
我對「道奇皇宮」有兩個評價:
上方──權力核心所在,無數耀眼的巨幅油畫,金碧輝煌,建築使用了大量的黃金,是建築師及藝術家的集體傑作,嘆為觀止。
下方──是地下牢獄,一間間的鐵柵門,四四方方的小空間,小小的送飯孔,暗無天日的潮濕,還有死刑犯臨行經過的「嘆息橋」。
上方是「天國」。
下方是「地獄」。
●
我本人對「牢獄」的印象,比對「天國」的金碧輝煌,更加的深刻。
我說:
「我的身體是我心的牢獄」。(請體會這句話)
「我的家庭是我的牢獄」。
「我的國家是我的牢獄」。
「我生存的地球是我的牢獄」。
我驀然醒悟,這宇宙上下十方,全是「牢獄」的所在,沒有一處不是牢獄。
我當然知道,那方寸的小方格,粗重的鐵門,狹長黑暗的通道,斑駁的墻,作嘔的氣習,是關犯人的所在,是「牢獄」。
但,大家知道嗎?
「肉體」是牢獄。
「家庭」是牢獄。
「國家」是牢獄。
「世界」是牢獄。
「地球」是牢獄。
更深入一點的說:「金錢」是牢獄、「色欲」是牢獄、「名譽」是牢獄、「地位」是牢獄、「美食」是牢獄、「床」也是牢獄。
我更發覺,我們的手與腳,全是上了「手鐐」「腳扣」的。我們被「金錢」綁住,被「親情」綁住,被「婚姻」綁住,被「子女」綁住,被「愛情」綁住,被「事業」綁住,被「地位」綁住,被「健康」綁住,被「房子」綁住,被「土地」綁住…………。
當我出了家──
我赫然發覺,我被「喇嘛裝」綁住,被種種的「戒律」條文綁住。
我們人類,根本存活在「大牢獄」與「小牢獄」及「身牢獄」之中。
我們跳出一個「牢獄」。
又跳進另一個「牢獄」。
我的師父「吐登達吉」臨終前對我說:
「你還是隱居閉關好,想出來見見弟子就出來看一下,看完了,還是隱居去吧!」
「隱居」是牢獄,是的。
但,心是自由的。
●
我使我自己與世俗的無知之輩不同。我得到如來的般若智慧,自己的佛性神行於十方法界之中,去來自如,自由自主。
就憑這一點,就與眾有別。
那些無知之輩,在「牢獄」中度過了一生,如同豬仔一般食睡。
我是在牢獄。
但我心大自在。
《神話與鬼話》牢獄哲學
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老密咒士與月亮童子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廣闊無垠的地方,盛開著各色爭奇斗艷的鮮花,此地名叫蓮花地。蓮花地居住著一個密咒士,他的貪欲就象烈火一樣熊熊燃燒,故其名字為貪欲火燃。
有一次,這位密咒士遇到一位幻化美女,就如大象被一把鐵鉤鉤住了,密咒士心裏生起了不可抑制的貪欲心,妄想佔有她。於是他馬上跑到美女面前,在她的足下作恭敬頂禮,乞求她跟自己一起生活。
誰都知道這位密咒士又老又丑,美女不但不願意理睬他,而且一腳踢到他的頭上,惡狠狠地說:「給我滾出去!」然後,美女跑到旁邊一位名叫青春快樂的年青人面前,與他接吻、擁抱,共享美好的生活。
這位老密咒士的貪欲無法滿足,還白白地遭受了一番侮辱。當他看到美女與年青人共享美好人生後,貪欲心比以前更為強烈了。於是他白天茶飯不思,夜不成眠,輾轉反側,嘴里經常發出嘆息聲,心里異常苦悶。
旁人以為老密咒士生病了,就為他找了許多的名醫,給他作了各種不同的診斷。老密咒士的病情每況愈下,後來他已經瘋了,天天呼喊著那個姑娘的名字,在無量痛苦中煎熬。當時,人們也迎請了眾多上師為他灌頂加持,但他的病還是沒有明顯好轉。
後來,有一位文殊菩薩化現的十六歲的月亮童子,嘴里散發出悅意的妙香,來到他的面前。月亮童子與老密咒士親吻,並且用慈悲和溫柔的語言對他說:「父親啊!父親,你到底得了什麼病呢?」
這個老密咒士對月亮童子生起了一點歡喜心,心智稍微恢復正常,他撫摸著童子的手說:「我看見這個美女後,就生起了非常難忍的貪欲心。每當我看見這個美女跟另外一個年青人共同生活時,我心里總是在期望:如果那個美女對我生起如此的歡心,那該多好啊!因為我反反復復思念這件事,因此現在已經變成了這樣。」
月亮童子教誡老人說:「這是一件不應該做的事情!對于毫無意義的事情,你不應陷于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以前沒有見到這位美女時,你的心很清淨,就象風平浪靜的大海。自從你看見這個美女之後,就一反常態,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因為魔眾射出的貪心之箭已經刺入了你的心,令你陷入痛苦的大網當中。」
老人說:「道理確實這樣,但是我對她過於貪愛,也無法遣除我的貪心。就像有一個樁子插在我的心坎中一樣,我對她的貪愛實在放不下來。」說完,老人就一直在嘆息不已。
後來月亮童子又告訴他:「老人家,你再聽一聽我的肺腑之言,剛才你說你的心一直貪愛著這個美女,那麼現在我給你想出一個能遣除痛苦的辦法,這就是用你的心來斷除自己的貪心,除此之外,別無其他辦法。
比如在阿賴耶的大地上,有一個名叫分別念的小孩正在哭泣,這時旁人問他:「你為什麼要哭?」小孩子說:「我見到一個美女,想得到她,所以我在這裏痛苦哭泣。」那我們可以告訴這個小孩子,你不應該痛苦,因為並非那個美女使你痛苦,實際上是你的心已經散到外境美女上的緣故。你其實並不愛美女,生起貪心的就是自己的心,這並不是美女引誘了你,而是你的分別念已經把自己緊緊纏繞。
求不得苦是由於自己的心,貪執美女也是自己的心,如果你能使自己的心坦然安住,那誰也無力傷害和引誘你。因為你的分別念散亂到外境,然後緊緊地執著它,由於長期串習之故,而生起了如是的痛苦。因為執著外境不願放下,你的心就象被關在監獄之中,經常承受著各種痛苦。心本來就象虛空一樣,不存在任何痛苦,但你偏偏要貪著外境,在這種本來不存在的境界中反而徒勞無益,這就象是在虛空里面打疙瘩一樣,自己人為地制造了各種各樣的痛苦。
因此你現在應該用自己的心觀察自己的心,就會發現心本來猶如虛空,根本不存在能貪之境,這時候貪心如陽光下的黑暗,自然消失於法界當中。這種使心自然安住的竅訣,你必須先要了知,並運用它來斷除自己的貪心。
對於你所貪愛的這個美女,你應該運用理智來分析她身上到底有什麼值得貪戀,然後觀察自心的形狀、顏色等,此刻你就根本無法生起任何貪心,即在貪心正在顯現時獲得解脫。總而言之,顯現分別念的時候,你立即觀照它的本性。」
聽完此話後,那位密咒士的貪心從根本上遣除了,並且其心裏證悟了猶如虛空般的覺性,在相續中生起了綿綿不斷的安樂。
然後,那位密咒士感激不盡地告訴月亮童子:「月亮童子,您真是一位利樂的引路人,非常可惜以前沒有遇上你。以前我也曾聽說過“萬法唯心造”,但未曾對此實修,只是依靠文字來虛度人生直至今天。」
※ ※ ※
世間有情眾生唯人易迷塵間萬象之障,何故如此言?只看現今社會人們對種種貪求放不下,心靈世界只在見觀於一切外在事物,故而忘卻了內在的清靜,以致身心靈被一切相給束縛,無以擺脫諸等痛苦,更是對過去種種事無法忘記,反覆在內心輾轉,如此心靈直落種種執障煩惱,無以釋除,日夜不斷在這些事境中生活,這是何等悲哉。
世人或許忘了一件事,那就是百年隨時過,萬事轉頭空,花有再開日,人無常少年,以上道理是世人要對命運通徹啊。凡事都隨時間消逝不論是喜是悲是快樂是悲傷,其等等皆會隨著時間過去,而這個過去想找找不回,就算是回憶又如何?能改變現況嗎?亦或能成就未來嗎?這等都是未知數,故而世間人應破除一切迷障,將過去生種種放下回歸當下,這才是應面對的事啊!
眾生有情是天性,但也因太過執情反致身心靈不得安寧不得解脫,若不能將心把持修心練性,那可就會一再於痛苦之間流轉。世俗人或許較易受事相的牽絆,以致不能一下就擺脫種種糾纏,但如是以入門修行之人,那就必需好好看破事相清淨身心靈,把握當下,勤修習練,有道是玉不琢,不成器。
凡事間一切逆境,就像是等待彫琢玉器一樣,需要修行人能從各種逆境中經歷考驗,只要用心定能突破一切難關,如是玉器彫琢是需不斷的精彫細琢,才能成器啊。再說修道人應知一事,那就是活到老,學到老。任何的教育都無終止,修行亦需不斷的精進,不斷的練習,將壞的去除,把好的留下,不論是內在或外在,皆應不斷反覆的勤修習練,這樣才可達到成就。世間無年限久留,也無什麼可得,要明白心靈世界的自在是非常重要,莫因眼耳鼻舌身意的牽動,以致心靈墮落。
慈聖雜誌113期
有一次,這位密咒士遇到一位幻化美女,就如大象被一把鐵鉤鉤住了,密咒士心裏生起了不可抑制的貪欲心,妄想佔有她。於是他馬上跑到美女面前,在她的足下作恭敬頂禮,乞求她跟自己一起生活。
誰都知道這位密咒士又老又丑,美女不但不願意理睬他,而且一腳踢到他的頭上,惡狠狠地說:「給我滾出去!」然後,美女跑到旁邊一位名叫青春快樂的年青人面前,與他接吻、擁抱,共享美好的生活。
這位老密咒士的貪欲無法滿足,還白白地遭受了一番侮辱。當他看到美女與年青人共享美好人生後,貪欲心比以前更為強烈了。於是他白天茶飯不思,夜不成眠,輾轉反側,嘴里經常發出嘆息聲,心里異常苦悶。
旁人以為老密咒士生病了,就為他找了許多的名醫,給他作了各種不同的診斷。老密咒士的病情每況愈下,後來他已經瘋了,天天呼喊著那個姑娘的名字,在無量痛苦中煎熬。當時,人們也迎請了眾多上師為他灌頂加持,但他的病還是沒有明顯好轉。
後來,有一位文殊菩薩化現的十六歲的月亮童子,嘴里散發出悅意的妙香,來到他的面前。月亮童子與老密咒士親吻,並且用慈悲和溫柔的語言對他說:「父親啊!父親,你到底得了什麼病呢?」
這個老密咒士對月亮童子生起了一點歡喜心,心智稍微恢復正常,他撫摸著童子的手說:「我看見這個美女後,就生起了非常難忍的貪欲心。每當我看見這個美女跟另外一個年青人共同生活時,我心里總是在期望:如果那個美女對我生起如此的歡心,那該多好啊!因為我反反復復思念這件事,因此現在已經變成了這樣。」
月亮童子教誡老人說:「這是一件不應該做的事情!對于毫無意義的事情,你不應陷于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以前沒有見到這位美女時,你的心很清淨,就象風平浪靜的大海。自從你看見這個美女之後,就一反常態,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因為魔眾射出的貪心之箭已經刺入了你的心,令你陷入痛苦的大網當中。」
老人說:「道理確實這樣,但是我對她過於貪愛,也無法遣除我的貪心。就像有一個樁子插在我的心坎中一樣,我對她的貪愛實在放不下來。」說完,老人就一直在嘆息不已。
後來月亮童子又告訴他:「老人家,你再聽一聽我的肺腑之言,剛才你說你的心一直貪愛著這個美女,那麼現在我給你想出一個能遣除痛苦的辦法,這就是用你的心來斷除自己的貪心,除此之外,別無其他辦法。
比如在阿賴耶的大地上,有一個名叫分別念的小孩正在哭泣,這時旁人問他:「你為什麼要哭?」小孩子說:「我見到一個美女,想得到她,所以我在這裏痛苦哭泣。」那我們可以告訴這個小孩子,你不應該痛苦,因為並非那個美女使你痛苦,實際上是你的心已經散到外境美女上的緣故。你其實並不愛美女,生起貪心的就是自己的心,這並不是美女引誘了你,而是你的分別念已經把自己緊緊纏繞。
求不得苦是由於自己的心,貪執美女也是自己的心,如果你能使自己的心坦然安住,那誰也無力傷害和引誘你。因為你的分別念散亂到外境,然後緊緊地執著它,由於長期串習之故,而生起了如是的痛苦。因為執著外境不願放下,你的心就象被關在監獄之中,經常承受著各種痛苦。心本來就象虛空一樣,不存在任何痛苦,但你偏偏要貪著外境,在這種本來不存在的境界中反而徒勞無益,這就象是在虛空里面打疙瘩一樣,自己人為地制造了各種各樣的痛苦。
因此你現在應該用自己的心觀察自己的心,就會發現心本來猶如虛空,根本不存在能貪之境,這時候貪心如陽光下的黑暗,自然消失於法界當中。這種使心自然安住的竅訣,你必須先要了知,並運用它來斷除自己的貪心。
對於你所貪愛的這個美女,你應該運用理智來分析她身上到底有什麼值得貪戀,然後觀察自心的形狀、顏色等,此刻你就根本無法生起任何貪心,即在貪心正在顯現時獲得解脫。總而言之,顯現分別念的時候,你立即觀照它的本性。」
聽完此話後,那位密咒士的貪心從根本上遣除了,並且其心裏證悟了猶如虛空般的覺性,在相續中生起了綿綿不斷的安樂。
然後,那位密咒士感激不盡地告訴月亮童子:「月亮童子,您真是一位利樂的引路人,非常可惜以前沒有遇上你。以前我也曾聽說過“萬法唯心造”,但未曾對此實修,只是依靠文字來虛度人生直至今天。」
※ ※ ※
世間有情眾生唯人易迷塵間萬象之障,何故如此言?只看現今社會人們對種種貪求放不下,心靈世界只在見觀於一切外在事物,故而忘卻了內在的清靜,以致身心靈被一切相給束縛,無以擺脫諸等痛苦,更是對過去種種事無法忘記,反覆在內心輾轉,如此心靈直落種種執障煩惱,無以釋除,日夜不斷在這些事境中生活,這是何等悲哉。
世人或許忘了一件事,那就是百年隨時過,萬事轉頭空,花有再開日,人無常少年,以上道理是世人要對命運通徹啊。凡事都隨時間消逝不論是喜是悲是快樂是悲傷,其等等皆會隨著時間過去,而這個過去想找找不回,就算是回憶又如何?能改變現況嗎?亦或能成就未來嗎?這等都是未知數,故而世間人應破除一切迷障,將過去生種種放下回歸當下,這才是應面對的事啊!
眾生有情是天性,但也因太過執情反致身心靈不得安寧不得解脫,若不能將心把持修心練性,那可就會一再於痛苦之間流轉。世俗人或許較易受事相的牽絆,以致不能一下就擺脫種種糾纏,但如是以入門修行之人,那就必需好好看破事相清淨身心靈,把握當下,勤修習練,有道是玉不琢,不成器。
凡事間一切逆境,就像是等待彫琢玉器一樣,需要修行人能從各種逆境中經歷考驗,只要用心定能突破一切難關,如是玉器彫琢是需不斷的精彫細琢,才能成器啊。再說修道人應知一事,那就是活到老,學到老。任何的教育都無終止,修行亦需不斷的精進,不斷的練習,將壞的去除,把好的留下,不論是內在或外在,皆應不斷反覆的勤修習練,這樣才可達到成就。世間無年限久留,也無什麼可得,要明白心靈世界的自在是非常重要,莫因眼耳鼻舌身意的牽動,以致心靈墮落。
慈聖雜誌113期
西天問佛
從前有一個叫化子每天出門乞討,他很想過正常人的生活,於是他總要乞討一些糧食積攢起來。可是他積攢了好多年,他的糧倉還是只有那麼一點米。他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於是他打算弄個明白。
一天夜裏他悄悄的躲在一個角落看著他的糧食。結果,他看見一只大老鼠來偷吃。他很氣忿,就對老鼠喊道:「富人家那麼多糧食你不去吃,為什麼偏偏偷吃我辛辛苦苦攢下的糧食?」
突然,老鼠說話了:「你命裏只有八分米,走遍天下不滿升。」乞丐問老鼠,這是為什麼?老鼠對他說,我也不知道,你去問佛祖好了。
於是,叫化子下了決心,要去西天問問佛祖,問個明白,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才有此命運。
叫化子第二天就出發了。他一路乞討,走了好多路,一天好不容易趕到天黑才見到一戶人家。他敲門,出來一個管家問他有什麼事,他說討點飯吃。
正好員外出來看見了,就問叫化子為什麼這麼晚了還在趕路?叫化子說了他的命運,說要去問佛祖一個明白。員外聽了趕緊把他請到屋裏坐下,給他拿了好多乾糧和一些銀子。
叫化子問這是怎麼一回事?員外說明緣由,他說他家女兒都十六歲了還不會說話。拜託他去西天幫忙問問佛祖,是什麼原因?員外曾經發過誓說誰能讓他的女兒說話,她就把他的女兒嫁給誰。叫化聽了覺得反正都是去西天,就順便幫幫他去問一下佛祖也好,於是便答應了。
乞丐又走了許多山路,走到一座山上看見一個廟就進去討水喝。他看見一個老和尚拄著一根錫杖,很老的樣子但很精神。
老和尚給了他水喝並且叫他休息一會,問他要到哪里去。叫化子說明去向,老和尚趕緊拉住叫化的手說,拜託你一定幫我去西天問問佛祖。我都修行了五百多年了,按說早該升天了,為什麼還飛不起來?於是叫化子也就答應了這個老和尚。
再往前走,又過了許多溝溝坎坎。叫化子來到一條大江邊上,江裏沒有一條船。叫化子著急了,這可怎麼辦?怎麼過去?叫化子哭了起來說,難道我的命就該這麼苦嗎?
突然,江裏一個大老龜浮出水面。老龜說人話了,問叫化子在這裏哭什麼?叫化子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老龜對他說,我都修行了一千多年了,按說早該成龍飛走了,為什麼還是一個老龜?如果你去了西天能夠幫我問問佛祖,我就把你馱到對面。叫化子很高興的答應了。
叫化子又走了不知多少天,可是怎麼也見不到佛祖。叫化子納悶了,心裏想到,佛祖到底在哪里?西天按說早該到了啊。叫化子很傷心,於是迷迷糊糊的就睡著了。
突然佛祖出現了,叫化很高興,佛祖問叫化,你這麼大老遠來這裏一定是有什麼很重要的事來問吧?叫化子說,是的,我要問幾個問題,希望佛祖能夠給我說個明白。
佛祖說好,不過有個條件,你最多只能問三個問題。因為一直以來都沒有人問三個以上的問題。叫化子答應了,心裏想到,我問哪幾個問題?叫化子覺得自己的問題太不重要了,老龜修行了一千多年了很不容易,它的問題應該問問。老和尚修行了五百多年了也很辛苦,他的問題也應該問問。員外的女兒很可憐啊,不能說話怎麼嫁的出去?他的問題也應該問問。
於是叫化子毫不猶豫的問了第一個問題。佛祖告訴他,老龜是因為捨不得它那背上的龜殼才變不成龍的,它的龜殼裏有二十四顆夜明珠在裏面。如果它把龜殼去了,就可以化成龍了。
第二個問題佛祖回答,老和尚整天都拿著他的寶貝錫杖,心裏整天記掛著,他的錫杖是個寶物,用它在地上一紮,地上就會有清泉出現,如果老和尚捨得扔掉那個錫杖,他就可以升天了。
叫化子很高興,又問了第三個問題。佛祖回答,如果啞巴女孩見到她的心上人來了就會說話了,突然佛祖不見了。
叫化子覺得自己的事也沒有什麼,還是乞討過日子吧,於是就趕緊往回趕路。叫化來到那個江邊,老龜已經算到叫化子該回來了,就急著問佛祖是怎麼說的?
叫化子說,你先把我度過江去我給你說。老龜把叫化度了過去,叫化子說了緣由,老龜一聽就明白了,於是就把龜殼脫了下來送給叫化子說,這裏面有二十四顆夜明珠,是無價之寶,對我已經是沒有用處了,我就把它送給你了。於是老龜馬上就變成龍飛走了。
叫化子拿著二十四顆夜明珠又往回趕路。來到山上見了老和尚,老和尚急著問佛祖怎麼回答的?叫化子說了緣由,老和尚一聽非常高興,於是就把那個寶貝錫杖送給了叫化,老和尚馬上就騰雲飛走了。
叫化子來到員外家門口,突然從裏面跑出一個大姑娘大聲喊道:那個問佛祖話的人回來了。員外也跑了出來,他很吃驚他的女兒怎麼突然會說話了。叫化子說了佛祖的話,員外就非常高興就把女兒嫁給叫化子。
從此,叫化子擺脫了乞丐的生活,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
※ ※ ※
世人之成就與否,常與一個人之心念息息相關,也可說是一個人自其小時開始所培養之心念,關係到一個人以後之成就關鍵也。故可常見有些人明明知其心念有誤,總是執迷不悟而無法解脫出來,亦有些人在于某方面的事理上有所偏差,就因為心念之拘束,永遠在錯誤之圈裡打轉,難以了脫出來,這些都是受「心念」迷惑所影響者也。
故一個人要想生活的有尊嚴、美滿、幸福、和諧,得須在心念上去突破,才能求得真正的人生價值,當然這些心念的突破,須由各方面去探求始得其功,不恥下問,廣納智修者之意見,自可去除己心念之束縛,而求得和諧完美,是而世人當明己心念之正確與否,多加歷鍊,就可圓滿。以此勉之!
禪化闡道篇第一輯 心念的突破
一天夜裏他悄悄的躲在一個角落看著他的糧食。結果,他看見一只大老鼠來偷吃。他很氣忿,就對老鼠喊道:「富人家那麼多糧食你不去吃,為什麼偏偏偷吃我辛辛苦苦攢下的糧食?」
突然,老鼠說話了:「你命裏只有八分米,走遍天下不滿升。」乞丐問老鼠,這是為什麼?老鼠對他說,我也不知道,你去問佛祖好了。
於是,叫化子下了決心,要去西天問問佛祖,問個明白,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才有此命運。
叫化子第二天就出發了。他一路乞討,走了好多路,一天好不容易趕到天黑才見到一戶人家。他敲門,出來一個管家問他有什麼事,他說討點飯吃。
正好員外出來看見了,就問叫化子為什麼這麼晚了還在趕路?叫化子說了他的命運,說要去問佛祖一個明白。員外聽了趕緊把他請到屋裏坐下,給他拿了好多乾糧和一些銀子。
叫化子問這是怎麼一回事?員外說明緣由,他說他家女兒都十六歲了還不會說話。拜託他去西天幫忙問問佛祖,是什麼原因?員外曾經發過誓說誰能讓他的女兒說話,她就把他的女兒嫁給誰。叫化聽了覺得反正都是去西天,就順便幫幫他去問一下佛祖也好,於是便答應了。
乞丐又走了許多山路,走到一座山上看見一個廟就進去討水喝。他看見一個老和尚拄著一根錫杖,很老的樣子但很精神。
老和尚給了他水喝並且叫他休息一會,問他要到哪里去。叫化子說明去向,老和尚趕緊拉住叫化的手說,拜託你一定幫我去西天問問佛祖。我都修行了五百多年了,按說早該升天了,為什麼還飛不起來?於是叫化子也就答應了這個老和尚。
再往前走,又過了許多溝溝坎坎。叫化子來到一條大江邊上,江裏沒有一條船。叫化子著急了,這可怎麼辦?怎麼過去?叫化子哭了起來說,難道我的命就該這麼苦嗎?
突然,江裏一個大老龜浮出水面。老龜說人話了,問叫化子在這裏哭什麼?叫化子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老龜對他說,我都修行了一千多年了,按說早該成龍飛走了,為什麼還是一個老龜?如果你去了西天能夠幫我問問佛祖,我就把你馱到對面。叫化子很高興的答應了。
叫化子又走了不知多少天,可是怎麼也見不到佛祖。叫化子納悶了,心裏想到,佛祖到底在哪里?西天按說早該到了啊。叫化子很傷心,於是迷迷糊糊的就睡著了。
突然佛祖出現了,叫化很高興,佛祖問叫化,你這麼大老遠來這裏一定是有什麼很重要的事來問吧?叫化子說,是的,我要問幾個問題,希望佛祖能夠給我說個明白。
佛祖說好,不過有個條件,你最多只能問三個問題。因為一直以來都沒有人問三個以上的問題。叫化子答應了,心裏想到,我問哪幾個問題?叫化子覺得自己的問題太不重要了,老龜修行了一千多年了很不容易,它的問題應該問問。老和尚修行了五百多年了也很辛苦,他的問題也應該問問。員外的女兒很可憐啊,不能說話怎麼嫁的出去?他的問題也應該問問。
於是叫化子毫不猶豫的問了第一個問題。佛祖告訴他,老龜是因為捨不得它那背上的龜殼才變不成龍的,它的龜殼裏有二十四顆夜明珠在裏面。如果它把龜殼去了,就可以化成龍了。
第二個問題佛祖回答,老和尚整天都拿著他的寶貝錫杖,心裏整天記掛著,他的錫杖是個寶物,用它在地上一紮,地上就會有清泉出現,如果老和尚捨得扔掉那個錫杖,他就可以升天了。
叫化子很高興,又問了第三個問題。佛祖回答,如果啞巴女孩見到她的心上人來了就會說話了,突然佛祖不見了。
叫化子覺得自己的事也沒有什麼,還是乞討過日子吧,於是就趕緊往回趕路。叫化來到那個江邊,老龜已經算到叫化子該回來了,就急著問佛祖是怎麼說的?
叫化子說,你先把我度過江去我給你說。老龜把叫化度了過去,叫化子說了緣由,老龜一聽就明白了,於是就把龜殼脫了下來送給叫化子說,這裏面有二十四顆夜明珠,是無價之寶,對我已經是沒有用處了,我就把它送給你了。於是老龜馬上就變成龍飛走了。
叫化子拿著二十四顆夜明珠又往回趕路。來到山上見了老和尚,老和尚急著問佛祖怎麼回答的?叫化子說了緣由,老和尚一聽非常高興,於是就把那個寶貝錫杖送給了叫化,老和尚馬上就騰雲飛走了。
叫化子來到員外家門口,突然從裏面跑出一個大姑娘大聲喊道:那個問佛祖話的人回來了。員外也跑了出來,他很吃驚他的女兒怎麼突然會說話了。叫化子說了佛祖的話,員外就非常高興就把女兒嫁給叫化子。
從此,叫化子擺脫了乞丐的生活,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
※ ※ ※
世人之成就與否,常與一個人之心念息息相關,也可說是一個人自其小時開始所培養之心念,關係到一個人以後之成就關鍵也。故可常見有些人明明知其心念有誤,總是執迷不悟而無法解脫出來,亦有些人在于某方面的事理上有所偏差,就因為心念之拘束,永遠在錯誤之圈裡打轉,難以了脫出來,這些都是受「心念」迷惑所影響者也。
故一個人要想生活的有尊嚴、美滿、幸福、和諧,得須在心念上去突破,才能求得真正的人生價值,當然這些心念的突破,須由各方面去探求始得其功,不恥下問,廣納智修者之意見,自可去除己心念之束縛,而求得和諧完美,是而世人當明己心念之正確與否,多加歷鍊,就可圓滿。以此勉之!
禪化闡道篇第一輯 心念的突破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不病的人
有一位臥病多年的禪僧,眼看就要不久於人世,洞山良价禪師知道了,便親自前往探望他。
這位病僧一看到洞山良价禪師,就焦急地問說:「當一個人的四大,即將離散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呢?」
洞山良价禪師看著他,真摯地說:「來時無一物,去時也隨他。」
病僧聽了,苦著一張臉說:「無奈我給病痛所困,已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洞山良价禪師安慰病僧說:「要知道有一個不病的人。」
病僧聞言,忽然心光一亮,連忙問說:「請問什麼是不病的人?」
洞山良价禪師:「不病的人不就是你嗎?」
病僧一時茫然不能明白。
洞山良价禪師於是提醒病僧說:「你要反觀自性啊!」
病僧又問:「那麼,我的前途還可以預卜嗎?」
洞山禪師沉默了一下,說:「四大假合黑似漆,佛性放光在今朝。」
病僧一聽,豁然大悟,當下病痛消除,說:「就是它了!」
※ ※ ※
人之色體是二五之精,父精母血妙合而凝,單是此體,尚不足稱為人也。復有三五之性和合而成。蓋二五相交性命全,三五凝結貫人天,太上合元始之形,日月照木生之德,綿綿八節,默默四時,恍恍之氣,如如九轉,鍊成假體,成其真我。以我人本之真,以合天地之真,誠如是,則我之精神與天地之精神相往來也。
所謂「二五成形,三五成性。」性是真我,身是假我。人死後,埋於黃土,隨即腐爛。又人常云言:我冷、我熱,我痛、我癢,我饑、我渴,皆是假我。唯天性是真我,天性在人身之中,主行善行惡。行惡者,受千萬人之唾棄;行善者,蓋曰行忠孝,行節義,受千萬人敬仰。又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中有假,即慾心識神,皆為惡也;假中有真,天性真神,皆為善也。
夫真之歸性,曰還元;真之歸命,曰還丹;真之歸化,曰還虛。七返九還,此皆是天之真性,以全人之真,人天共證,物我全真,全我之至真,合宇宙之至真,無成無毀,無生無死,以求宇宙之至常,是曰「真人」。真人者,聖凡兩超,神形並妙,獨處於玄冥之境,逍遙於恍恍之鄉,形於象之上,成於玄之造化之先也。
回心思道-第二七章 明心真我
這位病僧一看到洞山良价禪師,就焦急地問說:「當一個人的四大,即將離散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呢?」
洞山良价禪師看著他,真摯地說:「來時無一物,去時也隨他。」
病僧聽了,苦著一張臉說:「無奈我給病痛所困,已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洞山良价禪師安慰病僧說:「要知道有一個不病的人。」
病僧聞言,忽然心光一亮,連忙問說:「請問什麼是不病的人?」
洞山良价禪師:「不病的人不就是你嗎?」
病僧一時茫然不能明白。
洞山良价禪師於是提醒病僧說:「你要反觀自性啊!」
病僧又問:「那麼,我的前途還可以預卜嗎?」
洞山禪師沉默了一下,說:「四大假合黑似漆,佛性放光在今朝。」
病僧一聽,豁然大悟,當下病痛消除,說:「就是它了!」
※ ※ ※
人之色體是二五之精,父精母血妙合而凝,單是此體,尚不足稱為人也。復有三五之性和合而成。蓋二五相交性命全,三五凝結貫人天,太上合元始之形,日月照木生之德,綿綿八節,默默四時,恍恍之氣,如如九轉,鍊成假體,成其真我。以我人本之真,以合天地之真,誠如是,則我之精神與天地之精神相往來也。
所謂「二五成形,三五成性。」性是真我,身是假我。人死後,埋於黃土,隨即腐爛。又人常云言:我冷、我熱,我痛、我癢,我饑、我渴,皆是假我。唯天性是真我,天性在人身之中,主行善行惡。行惡者,受千萬人之唾棄;行善者,蓋曰行忠孝,行節義,受千萬人敬仰。又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中有假,即慾心識神,皆為惡也;假中有真,天性真神,皆為善也。
夫真之歸性,曰還元;真之歸命,曰還丹;真之歸化,曰還虛。七返九還,此皆是天之真性,以全人之真,人天共證,物我全真,全我之至真,合宇宙之至真,無成無毀,無生無死,以求宇宙之至常,是曰「真人」。真人者,聖凡兩超,神形並妙,獨處於玄冥之境,逍遙於恍恍之鄉,形於象之上,成於玄之造化之先也。
回心思道-第二七章 明心真我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大珠和尚的隨問隨答
蓮生/文
大珠慧海禪師「明心見性」之後,學習及跟隨他的人漸漸多了起來。
於是很多僧侶問疑。
大珠和尚辯才無礙,而且隨問隨答,其所答的,精彩非凡。
我且列上數則,大家看看:
問:「儒教、釋教、道教,這三教同異如何?」
大珠說:
「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機者執之即異。總從一性上起用,機見差別成三。迷悟由人,不在教之同異也。」
(我個人讚嘆大珠的這一番話,一般的和尚或佛教徒,執一而攻訐其二者,說不出這番話來的)
什麼是大量?
什麼是小機?
什麼是一性?
如果明白了這些,才叫「通達」,才是真正的「達士」。不明白這層道理者,才令人可笑。
例如,學佛者,只學其一,便攻訐其他,這也是很可憐可笑的啊!
問:
「雲何為邪?雲何為正?」
大珠答:
「心逐物為邪!物從心為正!」
(這個答法,令人拍案叫絕,也是非凡的答案。一般人回答是,違反善良者為邪,如法的便是正。但,大珠更直接,用心追逐物,便是邪。而物自然合心便是正)
妙哉!妙哉!
聖弟子,可以鑒賞人:
誰人逐物?
誰人自然?
大家眼睛放亮一點,便一清二楚了。
●
問:「世間有法過於自然否?」
大珠答:「有。」
問:「何法過得?」
大珠答:「能知自然者。」
(這個回答正是天下第一精彩,我們曉得很多行者崇尚自然,我本人即是崇尚自然者,不喜勉強二字。但大珠認為,比自然更高者,是知自然者,用自然者,在自然之上者,這個回答,真是深合我心。)
●
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大珠答:「用功。」
「如何用功?」
「饑來喫飯,睏來即眠。」
問:「一切人均如此,算什麼用功?」
「不同。」
「為什麼不同?」
大珠答:「他喫飯時不肯喫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
(這個回答,很多人知道,但裡面蘊含許多真理。同前面一則一樣,本自然也,而一般人卻不自然,奈何!奈何!)
自然––一心。
不自然––多心。
如何用功?一語道破矣!
大家看看大珠和尚的悟語:
「太虛不生靈智。真心不緣善惡。嗜欲深者機淺。是非交爭者未通。觸境生心者少定。寂寞忘機者慧沉。傲物高心者我壯。執空執有者皆愚。尋文取證者益滯。苦行求佛者俱迷。離心求佛者外道。執心是佛者為魔。」
《天下第一精彩》大珠和尚的隨問隨答
大珠慧海禪師「明心見性」之後,學習及跟隨他的人漸漸多了起來。
於是很多僧侶問疑。
大珠和尚辯才無礙,而且隨問隨答,其所答的,精彩非凡。
我且列上數則,大家看看:
問:「儒教、釋教、道教,這三教同異如何?」
大珠說:
「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機者執之即異。總從一性上起用,機見差別成三。迷悟由人,不在教之同異也。」
(我個人讚嘆大珠的這一番話,一般的和尚或佛教徒,執一而攻訐其二者,說不出這番話來的)
什麼是大量?
什麼是小機?
什麼是一性?
如果明白了這些,才叫「通達」,才是真正的「達士」。不明白這層道理者,才令人可笑。
例如,學佛者,只學其一,便攻訐其他,這也是很可憐可笑的啊!
問:
「雲何為邪?雲何為正?」
大珠答:
「心逐物為邪!物從心為正!」
(這個答法,令人拍案叫絕,也是非凡的答案。一般人回答是,違反善良者為邪,如法的便是正。但,大珠更直接,用心追逐物,便是邪。而物自然合心便是正)
妙哉!妙哉!
聖弟子,可以鑒賞人:
誰人逐物?
誰人自然?
大家眼睛放亮一點,便一清二楚了。
●
問:「世間有法過於自然否?」
大珠答:「有。」
問:「何法過得?」
大珠答:「能知自然者。」
(這個回答正是天下第一精彩,我們曉得很多行者崇尚自然,我本人即是崇尚自然者,不喜勉強二字。但大珠認為,比自然更高者,是知自然者,用自然者,在自然之上者,這個回答,真是深合我心。)
●
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大珠答:「用功。」
「如何用功?」
「饑來喫飯,睏來即眠。」
問:「一切人均如此,算什麼用功?」
「不同。」
「為什麼不同?」
大珠答:「他喫飯時不肯喫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
(這個回答,很多人知道,但裡面蘊含許多真理。同前面一則一樣,本自然也,而一般人卻不自然,奈何!奈何!)
自然––一心。
不自然––多心。
如何用功?一語道破矣!
大家看看大珠和尚的悟語:
「太虛不生靈智。真心不緣善惡。嗜欲深者機淺。是非交爭者未通。觸境生心者少定。寂寞忘機者慧沉。傲物高心者我壯。執空執有者皆愚。尋文取證者益滯。苦行求佛者俱迷。離心求佛者外道。執心是佛者為魔。」
《天下第一精彩》大珠和尚的隨問隨答
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幸福的真諦
他是一個從小失去幸福的孩子,父母離異,他跟了父親,父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永遠地離開了他,他只有跟著年邁的祖母相依為命。
他從小養成了孤僻乖戾的性格,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總會大發雷霆,甚至會將一切仇恨歸咎於母親身上,如果沒有她的不辭而別,自己便不會從小失去親情,父親也不會悲恨死亡。
因此,他對整個世界充滿了失望。
有一天,祖母突然對他說:「我送給你一件禮物,叫做幸福儲蓄罐,你每天將自己認為最幸福的事情記下來,寫成紙條裝進儲蓄罐裡。」
祖母說著便拿出一個奇形怪狀的罐子,罐子外面糊了許多層花紙,大概是祖母的手藝,他高興得不得了,問祖母記錄幸福的規則。
祖母笑著說:「任何使人快樂的事情都叫做幸福,只要有什麼事物引起了你的興趣,能夠為你一天的學習或者玩耍帶來好運,你都可以將它們記下來,比如說,你撿到一枚玻璃球,或者你疊了一隻紙飛機。」
那天晚上,他的儲蓄罐裡有了第一批珍寶,他分別記錄了自己今天遇到的一些小事情:今天祖母為自己準備了幸福儲蓄罐,使自己找到了幸福的方向,這個應該當做第一。
第二是什麼呢?對了,隔壁的阿姨為我們送來了一籃子草莓,草莓香甜可口,祖母說了聲謝謝,對,謝謝,這是一個多麼令人神往的詞彙呀!
第三,我今天放學時,看到一個老人跌倒在雨地裡,當時許多人不願意扶她,我過去了,其實扶起一個大人並不費事,只是許多人不想罷了。
那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自己的母親,她和一個大鬍子男人在一起。
她忽然看到了他,羞澀地轉回頭,繼而她醒悟似的跑了過來,要帶著他去商店,要吻他,他拒絕了她的無理要求,在跑了好長時間後停下了腳步,回過頭時,他竟然發現母親疲憊地站在街口,眼神裡裝滿了淒涼,愧疚。
那晚,他破例沒有向儲蓄罐裡儲蓄幸福,祖母問他怎麼了,他向祖母講述了白天遇到母親的經過。
祖母嘆口氣說:「以前的事情都過去了,如今你也平安長大了,你母親能夠跑到街口追你,就說明她一直愛著你,這就是一種幸福。」
「這也是幸福嗎?」他疑惑地拿起筆來,按照祖母的提醒寫了下來。晚上躺在床上百思不得其解,他不明白母親對不起他們全家,為什麼追自己還成為一種幸福呢?
其實,他不知道,祖母是在教他用善意的眼光看待人生。
一個人心中藏滿了仇恨,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它會積累成一個炸藥桶,總有一天會報復整個社會。
她在用一種別緻的方式告訴他,世間充滿了愛,只要我們擁有足夠敏銳的眼光去發現它。
他養成了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每天堅持寫自己的幸福故事。
祖母去世後,他悲痛萬分,曾經想過要將幸福儲蓄罐扔掉,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使他放棄了。
後來,一個罐子不夠了,他便又買了一個罐子,一直到了六十歲那年,他一共積攢了四百個這樣的儲蓄罐。
這一年的春天,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個偏僻的小鎮上,這個叫羅安的老人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幸福展示會,展會的主題叫做:讓我在最幸福的時候遇見你。
展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個名叫羅安的老人用自己的一生向大家詮釋了幸福的真諦。
在星星點點的事例中,大家感受到了一種平凡的幸福,簡單的快樂和一輩子都受用不盡的愛。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隻叫做幸福的儲蓄罐,只是我們缺少蒐集幸福的眼光,我們的目光如炬,但看到的盡是痛苦,殺戮和創傷,因此,我們一輩子活在失利的陰影裡。
我們不是沒有幸福,只是幸福一點點地從手中溜走了,也許我們缺乏的正是羅安的那雙手,因為他的手網住了幸福,讓所有的苦難從指間漏下。
他從小養成了孤僻乖戾的性格,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總會大發雷霆,甚至會將一切仇恨歸咎於母親身上,如果沒有她的不辭而別,自己便不會從小失去親情,父親也不會悲恨死亡。
因此,他對整個世界充滿了失望。
有一天,祖母突然對他說:「我送給你一件禮物,叫做幸福儲蓄罐,你每天將自己認為最幸福的事情記下來,寫成紙條裝進儲蓄罐裡。」
祖母說著便拿出一個奇形怪狀的罐子,罐子外面糊了許多層花紙,大概是祖母的手藝,他高興得不得了,問祖母記錄幸福的規則。
祖母笑著說:「任何使人快樂的事情都叫做幸福,只要有什麼事物引起了你的興趣,能夠為你一天的學習或者玩耍帶來好運,你都可以將它們記下來,比如說,你撿到一枚玻璃球,或者你疊了一隻紙飛機。」
那天晚上,他的儲蓄罐裡有了第一批珍寶,他分別記錄了自己今天遇到的一些小事情:今天祖母為自己準備了幸福儲蓄罐,使自己找到了幸福的方向,這個應該當做第一。
第二是什麼呢?對了,隔壁的阿姨為我們送來了一籃子草莓,草莓香甜可口,祖母說了聲謝謝,對,謝謝,這是一個多麼令人神往的詞彙呀!
第三,我今天放學時,看到一個老人跌倒在雨地裡,當時許多人不願意扶她,我過去了,其實扶起一個大人並不費事,只是許多人不想罷了。
那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自己的母親,她和一個大鬍子男人在一起。
她忽然看到了他,羞澀地轉回頭,繼而她醒悟似的跑了過來,要帶著他去商店,要吻他,他拒絕了她的無理要求,在跑了好長時間後停下了腳步,回過頭時,他竟然發現母親疲憊地站在街口,眼神裡裝滿了淒涼,愧疚。
那晚,他破例沒有向儲蓄罐裡儲蓄幸福,祖母問他怎麼了,他向祖母講述了白天遇到母親的經過。
祖母嘆口氣說:「以前的事情都過去了,如今你也平安長大了,你母親能夠跑到街口追你,就說明她一直愛著你,這就是一種幸福。」
「這也是幸福嗎?」他疑惑地拿起筆來,按照祖母的提醒寫了下來。晚上躺在床上百思不得其解,他不明白母親對不起他們全家,為什麼追自己還成為一種幸福呢?
其實,他不知道,祖母是在教他用善意的眼光看待人生。
一個人心中藏滿了仇恨,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它會積累成一個炸藥桶,總有一天會報復整個社會。
她在用一種別緻的方式告訴他,世間充滿了愛,只要我們擁有足夠敏銳的眼光去發現它。
他養成了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每天堅持寫自己的幸福故事。
祖母去世後,他悲痛萬分,曾經想過要將幸福儲蓄罐扔掉,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使他放棄了。
後來,一個罐子不夠了,他便又買了一個罐子,一直到了六十歲那年,他一共積攢了四百個這樣的儲蓄罐。
這一年的春天,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個偏僻的小鎮上,這個叫羅安的老人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幸福展示會,展會的主題叫做:讓我在最幸福的時候遇見你。
展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個名叫羅安的老人用自己的一生向大家詮釋了幸福的真諦。
在星星點點的事例中,大家感受到了一種平凡的幸福,簡單的快樂和一輩子都受用不盡的愛。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隻叫做幸福的儲蓄罐,只是我們缺少蒐集幸福的眼光,我們的目光如炬,但看到的盡是痛苦,殺戮和創傷,因此,我們一輩子活在失利的陰影裡。
我們不是沒有幸福,只是幸福一點點地從手中溜走了,也許我們缺乏的正是羅安的那雙手,因為他的手網住了幸福,讓所有的苦難從指間漏下。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老夫老妻老火湯
來到國外,才有幸品嘗廣東人的美味,每次在飯館看到桌上的老火湯,都令我垂涎欲滴,廚師如何使湯鮮味美呢?其實當中大有學問,那就是所謂的「三煲、四燉、五忌」。
「煲」,就是用文火煮,慢慢地熬,預備時要熬個二至三小時,「燉」的話必需要花四個小時,煮湯的火絕對不能過大,開鍋後,小火慢燉,要掌握火候使湯滾著即可。
那麼,「五忌」又是什麼呢?
第一忌,中途添加冷水:因為加熱中的肉類遇冷便會收縮,蛋白質不易溶解,湯便失去了原有的鮮香味。
第二忌,太早放鹽:這會使湯色發暗、濃度不夠、外觀也不美。
第三忌,放入過多的蔥、薑、料酒等調味料:這會使湯汁失去本身的原汁原味。
第四忌,過早或過多的放入醬油:這會導致湯味變酸及顏色變暗發黑。
最後一忌,避免讓湯汁沸騰。(就是沸滾)
夫妻相處之道,不就像熬老火湯的學問嗎?夫妻間的溝通也有要留心的五個大忌;
首先,夫妻間的言語不能「潑冷水」,就像煮湯途中不能添加冷水一樣,或许,看見對方的不濟事,我們會忍不住說出冷漠甚至諷刺的話,並且當下為之痛快。
但是所帶來的人格傷害,就像是鍋裏的好材料遇冷收縮,不能發揮其精髓一樣,叫當事人不願再嘗試展其所長。
因此,夫妻溝通必須慎言,尤其是那些自稱為老夫老妻的夫婦,容易在這點上掉以輕心。
誠然,我們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夫妻都會期望對方能夠不斷改進,故此,我們一定會有好心的建議、忠告,甚至警告。
我們更不願意看到所愛的人吃不必要的虧,犯可以避免的錯誤;然而,我們需要有從上帝而來的智慧,像熬湯要適時加鹽一樣,不要使另一半失去高遠的理想和志氣,又或使彼此逃避面對問題,叫婚姻生活失去光彩。
會熬湯的人,不加進太多的蔥、薑、料酒或是其他的調味料,夫妻相處也如出一轍。
我們常會犯相同的錯誤,要求對方成為「我心中所要的那樣的丈夫或是妻子」,妻子盼望丈夫像「人家的先生」般事業大成,看見電影中男主角的豪邁瀟灑、溫柔浪漫,也不禁暗忖:「沒有人家那麼氣宇不凡,至少也該有人家那樣的風度翩翩吧!」
而丈夫對妻子的期望呢?大概許多丈夫沒有表達出來,但心裏卻是在想:「必須保持優美的身段,把家中打理得一塵不染、井井有條,也要有一份工作,不僅夠貼補家用,還要像別人能幹的妻子一樣,深諳生財之道!」
在現實情況下,許多夫妻都忽略了一件事,我們真正需要,也真正想要的是,上帝在我們的家庭中,讓夫妻各按才幹與能力,發揮彼此的潛能,同時以上帝所賦予的恩賜在教會服事他人。
同時,我們必須承認,天下沒有意見完全相同、想法完全一樣的夫妻,何況兩個「罪人」生活在一起,彼此都能看到對方最醜陋的一面。
太多醬油會污染一鍋湯,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今生的驕傲就像醬油一樣,若不節制,就會使湯汁變暗發黑,甚至變酸,能不小心嗎?
最後,請記得煲湯的第五忌:忌讓湯汁沸騰,我們要避免讓衝突升溫,更不要使未化解且具殺傷力的分歧,醞釀成苦毒,進而成為不可原諒以及難以消除的恨意。
切記,小火慢煮,在產生矛盾時,反應不妨慢一些,多一點忍耐、少一點針鋒相對,一方在氣頭上時,另一方就得冷靜,要記得――忌讓湯汁沸騰!
婚姻生活就像熬湯,大家都選用上好的材料,忍耐多一點時間,有益美味的湯就在前面了,當然,「熬」的日子一定不好受,但熬過之後的婚姻,就有如老火湯一般,美味無比。
讓我們來煮出彼此的美味佳餚!
「煲」,就是用文火煮,慢慢地熬,預備時要熬個二至三小時,「燉」的話必需要花四個小時,煮湯的火絕對不能過大,開鍋後,小火慢燉,要掌握火候使湯滾著即可。
那麼,「五忌」又是什麼呢?
第一忌,中途添加冷水:因為加熱中的肉類遇冷便會收縮,蛋白質不易溶解,湯便失去了原有的鮮香味。
第二忌,太早放鹽:這會使湯色發暗、濃度不夠、外觀也不美。
第三忌,放入過多的蔥、薑、料酒等調味料:這會使湯汁失去本身的原汁原味。
第四忌,過早或過多的放入醬油:這會導致湯味變酸及顏色變暗發黑。
最後一忌,避免讓湯汁沸騰。(就是沸滾)
夫妻相處之道,不就像熬老火湯的學問嗎?夫妻間的溝通也有要留心的五個大忌;
首先,夫妻間的言語不能「潑冷水」,就像煮湯途中不能添加冷水一樣,或许,看見對方的不濟事,我們會忍不住說出冷漠甚至諷刺的話,並且當下為之痛快。
但是所帶來的人格傷害,就像是鍋裏的好材料遇冷收縮,不能發揮其精髓一樣,叫當事人不願再嘗試展其所長。
因此,夫妻溝通必須慎言,尤其是那些自稱為老夫老妻的夫婦,容易在這點上掉以輕心。
誠然,我們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夫妻都會期望對方能夠不斷改進,故此,我們一定會有好心的建議、忠告,甚至警告。
我們更不願意看到所愛的人吃不必要的虧,犯可以避免的錯誤;然而,我們需要有從上帝而來的智慧,像熬湯要適時加鹽一樣,不要使另一半失去高遠的理想和志氣,又或使彼此逃避面對問題,叫婚姻生活失去光彩。
會熬湯的人,不加進太多的蔥、薑、料酒或是其他的調味料,夫妻相處也如出一轍。
我們常會犯相同的錯誤,要求對方成為「我心中所要的那樣的丈夫或是妻子」,妻子盼望丈夫像「人家的先生」般事業大成,看見電影中男主角的豪邁瀟灑、溫柔浪漫,也不禁暗忖:「沒有人家那麼氣宇不凡,至少也該有人家那樣的風度翩翩吧!」
而丈夫對妻子的期望呢?大概許多丈夫沒有表達出來,但心裏卻是在想:「必須保持優美的身段,把家中打理得一塵不染、井井有條,也要有一份工作,不僅夠貼補家用,還要像別人能幹的妻子一樣,深諳生財之道!」
在現實情況下,許多夫妻都忽略了一件事,我們真正需要,也真正想要的是,上帝在我們的家庭中,讓夫妻各按才幹與能力,發揮彼此的潛能,同時以上帝所賦予的恩賜在教會服事他人。
同時,我們必須承認,天下沒有意見完全相同、想法完全一樣的夫妻,何況兩個「罪人」生活在一起,彼此都能看到對方最醜陋的一面。
太多醬油會污染一鍋湯,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今生的驕傲就像醬油一樣,若不節制,就會使湯汁變暗發黑,甚至變酸,能不小心嗎?
最後,請記得煲湯的第五忌:忌讓湯汁沸騰,我們要避免讓衝突升溫,更不要使未化解且具殺傷力的分歧,醞釀成苦毒,進而成為不可原諒以及難以消除的恨意。
切記,小火慢煮,在產生矛盾時,反應不妨慢一些,多一點忍耐、少一點針鋒相對,一方在氣頭上時,另一方就得冷靜,要記得――忌讓湯汁沸騰!
婚姻生活就像熬湯,大家都選用上好的材料,忍耐多一點時間,有益美味的湯就在前面了,當然,「熬」的日子一定不好受,但熬過之後的婚姻,就有如老火湯一般,美味無比。
讓我們來煮出彼此的美味佳餚!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參閱《郁離子》的記載。
在杭州,有一個賣水果的小販,善於儲藏保存柑橘,經過寒暑一整年,還是不會腐爛。如果我們把柑橘拿出來一看,柑橘的外表色澤依然鮮艷光彩,向玉一樣晶瑩滑潤,皮色就像金光一樣燦燦亮亮的。擺在市場販賣,價錢比別人的貴十倍,大家還搶著買。
劉伯溫也買一個橘子,剝開來一看,好像有煙氣嗆人口鼻,裡頭的果肉,竟然枯乾的像破棉絮一樣。
他覺得很奇怪,就跑去責問小販說:「你賣給客人的柑橘,是要放在籩豆裡、供奉祭祀、招待賓客的呢?還是要炫耀它的外表,來欺騙愚蠢盲目的人呢?這樣的欺騙,實在太過分了。」
賣柑橘的人笑著回答:「我賣柑橘已經好幾年了,就靠這點小生意來過活,我賣柑橘,客人買柑橘,從來也沒聽說有什麼意見,偏偏只有您這麼不滿意呢?我告訴你,世界上騙人的事可不少,難道只有我一個人嗎?只是您沒有深思吧!
如今,那些佩戴虎符、坐在虎皮座椅上的武將們,看起來雄赳赳的,像是保衛國家的將才,他們果真能像古代的孫武、吳起那樣有膽識謀略嗎?那些戴高冠、繫蟒帶的文臣,看起來氣宇軒昂,像是治理國家的賢才,他們果真能像古代的賢臣伊尹、臯陶那樣的建功立業嗎?
當盜賊四起之時,他們不知道要防禦;當百姓生靈塗炭之時,他們不知道要拯救;當官吏貪贓枉法之時,他們又不知道要禁止。我說這些文武大臣真是白拿俸祿而耗費國庫經費,真不知羞恥;可是他們每天還是坐高堂、騎駿馬,好酒好肉的不務正業,你看他們還是一副威風八面、氣勢顯赫的樣子,而且似乎不可一世。
由此看來,他們個個不都像外表金如玉,裡面如破敗的棉絮的柑橘嗎?怎麼您對這些現象,視而不見,卻專門來挑剔我的柑橘呢?」
劉伯溫被賣水果的這一番話,說的是啞口無言,不知道該怎麼反駁。後來,他仔細回想一下賣柑者的話,他發覺這個人可能根本就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他只是借賣柑橘來諷刺世俗的官員與時事吧!
典故:「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就是從這個故事演化而來的。
在杭州,有一個賣水果的小販,善於儲藏保存柑橘,經過寒暑一整年,還是不會腐爛。如果我們把柑橘拿出來一看,柑橘的外表色澤依然鮮艷光彩,向玉一樣晶瑩滑潤,皮色就像金光一樣燦燦亮亮的。擺在市場販賣,價錢比別人的貴十倍,大家還搶著買。
劉伯溫也買一個橘子,剝開來一看,好像有煙氣嗆人口鼻,裡頭的果肉,竟然枯乾的像破棉絮一樣。
他覺得很奇怪,就跑去責問小販說:「你賣給客人的柑橘,是要放在籩豆裡、供奉祭祀、招待賓客的呢?還是要炫耀它的外表,來欺騙愚蠢盲目的人呢?這樣的欺騙,實在太過分了。」
賣柑橘的人笑著回答:「我賣柑橘已經好幾年了,就靠這點小生意來過活,我賣柑橘,客人買柑橘,從來也沒聽說有什麼意見,偏偏只有您這麼不滿意呢?我告訴你,世界上騙人的事可不少,難道只有我一個人嗎?只是您沒有深思吧!
如今,那些佩戴虎符、坐在虎皮座椅上的武將們,看起來雄赳赳的,像是保衛國家的將才,他們果真能像古代的孫武、吳起那樣有膽識謀略嗎?那些戴高冠、繫蟒帶的文臣,看起來氣宇軒昂,像是治理國家的賢才,他們果真能像古代的賢臣伊尹、臯陶那樣的建功立業嗎?
當盜賊四起之時,他們不知道要防禦;當百姓生靈塗炭之時,他們不知道要拯救;當官吏貪贓枉法之時,他們又不知道要禁止。我說這些文武大臣真是白拿俸祿而耗費國庫經費,真不知羞恥;可是他們每天還是坐高堂、騎駿馬,好酒好肉的不務正業,你看他們還是一副威風八面、氣勢顯赫的樣子,而且似乎不可一世。
由此看來,他們個個不都像外表金如玉,裡面如破敗的棉絮的柑橘嗎?怎麼您對這些現象,視而不見,卻專門來挑剔我的柑橘呢?」
劉伯溫被賣水果的這一番話,說的是啞口無言,不知道該怎麼反駁。後來,他仔細回想一下賣柑者的話,他發覺這個人可能根本就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他只是借賣柑橘來諷刺世俗的官員與時事吧!
典故:「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就是從這個故事演化而來的。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佈施」的第一義諦
蓮生/文
現代的人,很流行「佈施」。給予、施捨、慈濟、助人、愛心、行善……。
有一位弟子問我:
「什麼是佈施的第一義諦?」
我說:
「先慢點說第一義諦吧!因為第一義諦,世人是很難明白的。」
我先告訴大家「佈施」:
《賢愚因緣經》記載:舍衛城有一貧女,是乞食過活的,那時國王及臣民,全去供養佛陀。
那位貧女想,我的罪業重,又貧又賤,無物可供養佛陀。因此,深深的愧悔。
貧女行乞多日,所得只一錢,便買了油,去了佛陀的精舍,供養佛陀。油置於燈中,並立誓言:
「我今貧窮,只一小燈.供養於佛,願以此功德,令我來世,得大智慧,滅除一切眾生的垢暗。」
一陣風來。
諸燈皆熄。
只有此小燈不滅。
目連尊者見了,用手搧此小燈,竟然不滅,目連尊者去請問佛陀。
佛陀說:「今這小燈,非你能滅,此是發廣大心之人所施之物。」
後來,貧女出家,佛陀給貧女授記:「你未來成佛,當是燈光佛。」
ð
由「貧女一燈」,我們即可知道:
佈施之要義──發廣大心之人。
佈施之要義──付出你自己。
佈施之要義──盡心盡力。
我們應當知道:
有人擁有很多,但給予很少,而且這很少還是為了博得世人的好名聲才做的,這是有所為才為之,顯得小器佈施,更顯得心的貪求名聲。
貪求「好名聲」來佈施,這是掩藏了欲望的心,就變成不夠光明磊落了。
我說:
付出自己,這是真正的佈施。
把自己的生命慷慨的付出,而這種生命不會空乏。
歡欣廣大的付出,不計報酬,不計好名聲,這才是真正的佈施。
付出不是痛苦。
付出不是計較。
付出不是懷著行善的心,因為只要有行善之念,此念即不真。
付出就像花香,在大氣之中。
付出就像大日,給大地光明。
付出就像雨,滋潤旱地。
付出不是挑選對象,挑選時間,挑選地點。
付出不是要人感恩的。
付出不是要廣大宣傳的。
ð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你還有什麼東西不想付出的,你以為你擁有。但,我要告訴你,終有一天,你會一切空空。
所以趁著你能付出的時候,就付出吧!因為遲早要付出的。
認真說來「第一義諦」正是:
無佈施者。
無受佈施之人。
也無佈施之物。
請大家參一參,這三句話,參透了,也就近開悟的時候了。
《牛稠溪的嗚咽》「佈施」的第一義諦
現代的人,很流行「佈施」。給予、施捨、慈濟、助人、愛心、行善……。
有一位弟子問我:
「什麼是佈施的第一義諦?」
我說:
「先慢點說第一義諦吧!因為第一義諦,世人是很難明白的。」
我先告訴大家「佈施」:
《賢愚因緣經》記載:舍衛城有一貧女,是乞食過活的,那時國王及臣民,全去供養佛陀。
那位貧女想,我的罪業重,又貧又賤,無物可供養佛陀。因此,深深的愧悔。
貧女行乞多日,所得只一錢,便買了油,去了佛陀的精舍,供養佛陀。油置於燈中,並立誓言:
「我今貧窮,只一小燈.供養於佛,願以此功德,令我來世,得大智慧,滅除一切眾生的垢暗。」
一陣風來。
諸燈皆熄。
只有此小燈不滅。
目連尊者見了,用手搧此小燈,竟然不滅,目連尊者去請問佛陀。
佛陀說:「今這小燈,非你能滅,此是發廣大心之人所施之物。」
後來,貧女出家,佛陀給貧女授記:「你未來成佛,當是燈光佛。」
ð
由「貧女一燈」,我們即可知道:
佈施之要義──發廣大心之人。
佈施之要義──付出你自己。
佈施之要義──盡心盡力。
我們應當知道:
有人擁有很多,但給予很少,而且這很少還是為了博得世人的好名聲才做的,這是有所為才為之,顯得小器佈施,更顯得心的貪求名聲。
貪求「好名聲」來佈施,這是掩藏了欲望的心,就變成不夠光明磊落了。
我說:
付出自己,這是真正的佈施。
把自己的生命慷慨的付出,而這種生命不會空乏。
歡欣廣大的付出,不計報酬,不計好名聲,這才是真正的佈施。
付出不是痛苦。
付出不是計較。
付出不是懷著行善的心,因為只要有行善之念,此念即不真。
付出就像花香,在大氣之中。
付出就像大日,給大地光明。
付出就像雨,滋潤旱地。
付出不是挑選對象,挑選時間,挑選地點。
付出不是要人感恩的。
付出不是要廣大宣傳的。
ð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你還有什麼東西不想付出的,你以為你擁有。但,我要告訴你,終有一天,你會一切空空。
所以趁著你能付出的時候,就付出吧!因為遲早要付出的。
認真說來「第一義諦」正是:
無佈施者。
無受佈施之人。
也無佈施之物。
請大家參一參,這三句話,參透了,也就近開悟的時候了。
《牛稠溪的嗚咽》「佈施」的第一義諦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指責別人
一位後生到寺中向方丈求教,談起世態炎涼,他頗有感慨:「大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太複雜了,不是爾虞我詐,就是虛偽一對,實在是沒意思。請問這是為什麼?我該如何對待呢?」
此時恰聞樹上有鳥兒啼鳴。接著,有零星的鳥糞落下,差點兒沾到後生的身上,後生舉手指著鳥兒怒叱:「該死的東西,沒長眼睛!」
「善哉善哉!」方丈言道,施主,看看你伸出的手——道理就在其中。」
後生看看自己伸出的手——食指指向樹上的鳥兒,大拇指指向天空,中指、無名指、小指很自然的指向自己。
看著後生納悶的樣子,大師解釋到:「你瞧,你指責鳥兒的手形,意味著指責別人的手指是一個,而指責自己的手指是三個,也就是說假如要指責別人,那麼自己首先要承擔三倍的指責。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人情世故就不就是你看到的這個樣子。至於那個指向天空的大拇指,則意味著還有一些事情誰也沒想到的,而且也說不清楚,於是只好由上天來裁決了。」
方丈望著樹上啼鳴的鳥兒,接著說:「鳥兒是無辜的,因為樹木本來就是飛禽棲息之處,有鳥糞落下來是很自然的事,怪只怪我們站錯了地方,世間萬物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是與非,所有也沒必要凡事都分個高低、爭個勝負,退一步則海闊天空。」
※ ※ ※
世人不論是在自己的生活空間裡,或是在修學道程的環境圈裡,都存有一種不當的現象,往往都喜歡指責這個,責難那個,錯在他人,誤在別人,總甚少有人能細思自己,反觀自己,造成生活上許多之困擾,同時也因此造成滿腹之怨氣,無法容存,真是奇也!
然而生活要能真正的愉悅,道修要能有實際的領悟,「反觀自己」是一門的大學問,也就是說,以「反觀自己」作為課題,你就必然修有所成,日常生活就可安詳無慮矣。
責人易,責己難,責人招怨,責己得悟,這些如能體會出其中之妙,不只無任何之怨結而來,更可藉此鍊修己性於圓融矣。盼心人能知而勉行之!
禪化闡道篇第二輯 反觀自己,改正習性
此時恰聞樹上有鳥兒啼鳴。接著,有零星的鳥糞落下,差點兒沾到後生的身上,後生舉手指著鳥兒怒叱:「該死的東西,沒長眼睛!」
「善哉善哉!」方丈言道,施主,看看你伸出的手——道理就在其中。」
後生看看自己伸出的手——食指指向樹上的鳥兒,大拇指指向天空,中指、無名指、小指很自然的指向自己。
看著後生納悶的樣子,大師解釋到:「你瞧,你指責鳥兒的手形,意味著指責別人的手指是一個,而指責自己的手指是三個,也就是說假如要指責別人,那麼自己首先要承擔三倍的指責。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人情世故就不就是你看到的這個樣子。至於那個指向天空的大拇指,則意味著還有一些事情誰也沒想到的,而且也說不清楚,於是只好由上天來裁決了。」
方丈望著樹上啼鳴的鳥兒,接著說:「鳥兒是無辜的,因為樹木本來就是飛禽棲息之處,有鳥糞落下來是很自然的事,怪只怪我們站錯了地方,世間萬物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是與非,所有也沒必要凡事都分個高低、爭個勝負,退一步則海闊天空。」
※ ※ ※
世人不論是在自己的生活空間裡,或是在修學道程的環境圈裡,都存有一種不當的現象,往往都喜歡指責這個,責難那個,錯在他人,誤在別人,總甚少有人能細思自己,反觀自己,造成生活上許多之困擾,同時也因此造成滿腹之怨氣,無法容存,真是奇也!
然而生活要能真正的愉悅,道修要能有實際的領悟,「反觀自己」是一門的大學問,也就是說,以「反觀自己」作為課題,你就必然修有所成,日常生活就可安詳無慮矣。
責人易,責己難,責人招怨,責己得悟,這些如能體會出其中之妙,不只無任何之怨結而來,更可藉此鍊修己性於圓融矣。盼心人能知而勉行之!
禪化闡道篇第二輯 反觀自己,改正習性
受辱不怨
公藝有一日同父欲往族叔張權處追討帳項,豈料張權無錢償還,兼之口出橫言,惡語相加。
公父一時大氣,欲持拳相打,被公藝解開,勸父先歸家。
張權隨後追來,公藝攔路以善言安慰,不料權叔逞凶暴之性,扭公藝便打,而後被公藝脫回。
父問何故損容,公藝對曰:不意失足跌倒所傷,不敢言起被毆打之事。
公藝一團和氣,婉轉勸父曰:「權父家運不順,所入不共所出,欠咱帳款未得即時付給,俗語云:『有則還,無則寬』。俟他有利入手,自能奉還,今漸寬之,發達取索,令彼無言,若即時追討,兩虎相鬥恐有一失,總是念及宗誼,寬之為妙。」
父曰:「吾家現甚困難,這是真珠白錢借去,應當備還,非是份外苛求也。」
公藝曰:「吾家雖迫,可尋別方,如對此強取,恐致禍端,不若舍他,彥云:強暴必招災。」
其父被兒子溫純勸解,亦無奈放下討款之念。
卻說張權不上十天果遭凶事,人謂公藝前日挨毆打能忍辱,是以免累,此是公藝受辱諫親免禍,第二忍也。
後人有詩嘆曰:
篤宗重族又疏財,能屈能伸君子哉;
趨吉避凶能忍耐,胸羅日月氣徘徊。
※ ※ ※
受辱者,欺凌怒駡,無端加諸於我也;不怨者,無一亳瞋恨心慍怒色也。當以「我果為長江大海,何患橫流污穢不能容納;我果為洪爐大冶,何患頑金鈍鐵不能陶鎔?」自許之。或抱持,有人來打我,讓他打一頓;有人來駡我,讓他駡一陣;忍打不還手,惡手自莫勁;忍駡不還口,惡口自乾淨。
倘人以辱來,我以怨往,勢必以小忿而釀大禍,亡身及親,傾家破產,皆於此基之也,在不能受辱者,必謂橫逆辱我,係無禮小人,既說彼是小人,我即當以君子自待,若與之計較,我與彼恰湊成一對,則世上又多了一小人矣。
是以君子處世,務求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縱辱我者,令我萬分難處,亦當涵容順受,則人心廣大,天神喜悅,自然辱轉為寵,怨轉為恩,不惟養己之恢宏大度,並化人之凶暴橫行,必如此存心,方是大福德器量之人也。
關聖闡道篇 受辱不怨
公父一時大氣,欲持拳相打,被公藝解開,勸父先歸家。
張權隨後追來,公藝攔路以善言安慰,不料權叔逞凶暴之性,扭公藝便打,而後被公藝脫回。
父問何故損容,公藝對曰:不意失足跌倒所傷,不敢言起被毆打之事。
公藝一團和氣,婉轉勸父曰:「權父家運不順,所入不共所出,欠咱帳款未得即時付給,俗語云:『有則還,無則寬』。俟他有利入手,自能奉還,今漸寬之,發達取索,令彼無言,若即時追討,兩虎相鬥恐有一失,總是念及宗誼,寬之為妙。」
父曰:「吾家現甚困難,這是真珠白錢借去,應當備還,非是份外苛求也。」
公藝曰:「吾家雖迫,可尋別方,如對此強取,恐致禍端,不若舍他,彥云:強暴必招災。」
其父被兒子溫純勸解,亦無奈放下討款之念。
卻說張權不上十天果遭凶事,人謂公藝前日挨毆打能忍辱,是以免累,此是公藝受辱諫親免禍,第二忍也。
後人有詩嘆曰:
篤宗重族又疏財,能屈能伸君子哉;
趨吉避凶能忍耐,胸羅日月氣徘徊。
※ ※ ※
受辱者,欺凌怒駡,無端加諸於我也;不怨者,無一亳瞋恨心慍怒色也。當以「我果為長江大海,何患橫流污穢不能容納;我果為洪爐大冶,何患頑金鈍鐵不能陶鎔?」自許之。或抱持,有人來打我,讓他打一頓;有人來駡我,讓他駡一陣;忍打不還手,惡手自莫勁;忍駡不還口,惡口自乾淨。
倘人以辱來,我以怨往,勢必以小忿而釀大禍,亡身及親,傾家破產,皆於此基之也,在不能受辱者,必謂橫逆辱我,係無禮小人,既說彼是小人,我即當以君子自待,若與之計較,我與彼恰湊成一對,則世上又多了一小人矣。
是以君子處世,務求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縱辱我者,令我萬分難處,亦當涵容順受,則人心廣大,天神喜悅,自然辱轉為寵,怨轉為恩,不惟養己之恢宏大度,並化人之凶暴橫行,必如此存心,方是大福德器量之人也。
關聖闡道篇 受辱不怨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自大的車夫
晏嬰,字仲,是春秋時代有名的政治家。晏嬰生活簡單樸素,節儉勤勞,雖然做了齊國宰相,也不奢侈鋪張。他是一個平實而沒有官架子的人,使人由心裡敬佩他。
每天,晏嬰都要出門上朝或拜訪朋友,他乘坐的是一輛高大的馬車,車子裝飾得非常漂亮,由一匹大白馬拉車,馬脖子上掛著鈴鐺,一步一響,聲音清脆,引人注目。
馬車的前座上坐著晏嬰的車夫,他的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又駕著駿馬大車,真是神氣極了。
有一天,晏嬰又坐著馬車出門,車夫的妻子從門縫裡偷看,看到她的丈夫坐在馬車前座上,一手拉著韁繩,一手揚著馬鞭,真是神采非揚。車夫回家以後,他的妻子忽然提出要跟他離婚的要求。
「為什麼要離婚?為什麼?」
「晏先生身高不到五尺,貴為齊國的宰相,坐在馬車上,態度是那麼的謙和。你身高超過六尺,卻只是個馬車夫,還神態驕傲,好像多麼了不起的樣子。哼,看你這種態度啊,將來還會有什麼出息呢?所以我要跟你離婚。」
「…原來如此,我……」
「明天一早我就離開這個家,以後,你好好照顧自己吧!」
「娘子,求求你不要走,以後,我改過就是了!」
「你會改過?」
「我一定改。以前,我從不知道自己的錯,今天聽了娘子提醒,今後,我會向晏先生看齊的。」
車夫聽了妻子的話,覺得很慚愧,就改正自己的態度,變得謙虛有禮了。晏嬰見車夫的態度忽然變好了,覺得奇怪,就問車夫說:「最近,我覺得你變了很多,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先生的意思是……」
「我是說,你現在待人處事的態度怎麼和以前大不相同呢?」
「哦!原來您指的是這個。是的,以前的我,不過是個小小車夫,卻傲慢無禮,自以為了不起,幸虧內人勸告我,我才知道自己犯了錯。」於是車夫就把妻子的話照實告訴了晏嬰。
「呵!呵!原來是這麼回事,了不得,了不得,尊夫人真是個賢內助啊!」
後來,晏嬰覺得車夫能力好又謙虛,就推薦他做了齊國的大夫。
※ ※ ※
驕乃敗之源也,凡事驕則必目中無人,且不可一世之狀,那種心態表示己身高高在上,無人可比,那其中所隱藏之毒,自身無法得見而受其害也。
然所謂:「一山還比一山高。」亦即是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何驕之有呢?所以不智之人,才會有驕心之起也。同時更須了解如位處高峰之時,當時加惕醒會有跌落之日也。
世人為人處世亦然,不可有「驕」念,如本身之毛病不改,不只無人會與之交往,更是別人之大敵也。同時,會因驕而無以再力求上進,那所受之毒害必是在他本身。
驕則必傲,傲則氣勢凌人,不可一世,試問有何種之情況能如此之縱然呢?所以「驕」是為人處世無形之重毒也。如果有所成,就更得謙虛為懷,始可容人、納人,和平與人共處,更是真修真養之大道也。盼世人能去驕而謙,實質善養自我,使之無毒矣。
蠱-第四三章 驕蠱
每天,晏嬰都要出門上朝或拜訪朋友,他乘坐的是一輛高大的馬車,車子裝飾得非常漂亮,由一匹大白馬拉車,馬脖子上掛著鈴鐺,一步一響,聲音清脆,引人注目。
馬車的前座上坐著晏嬰的車夫,他的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又駕著駿馬大車,真是神氣極了。
有一天,晏嬰又坐著馬車出門,車夫的妻子從門縫裡偷看,看到她的丈夫坐在馬車前座上,一手拉著韁繩,一手揚著馬鞭,真是神采非揚。車夫回家以後,他的妻子忽然提出要跟他離婚的要求。
「為什麼要離婚?為什麼?」
「晏先生身高不到五尺,貴為齊國的宰相,坐在馬車上,態度是那麼的謙和。你身高超過六尺,卻只是個馬車夫,還神態驕傲,好像多麼了不起的樣子。哼,看你這種態度啊,將來還會有什麼出息呢?所以我要跟你離婚。」
「…原來如此,我……」
「明天一早我就離開這個家,以後,你好好照顧自己吧!」
「娘子,求求你不要走,以後,我改過就是了!」
「你會改過?」
「我一定改。以前,我從不知道自己的錯,今天聽了娘子提醒,今後,我會向晏先生看齊的。」
車夫聽了妻子的話,覺得很慚愧,就改正自己的態度,變得謙虛有禮了。晏嬰見車夫的態度忽然變好了,覺得奇怪,就問車夫說:「最近,我覺得你變了很多,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先生的意思是……」
「我是說,你現在待人處事的態度怎麼和以前大不相同呢?」
「哦!原來您指的是這個。是的,以前的我,不過是個小小車夫,卻傲慢無禮,自以為了不起,幸虧內人勸告我,我才知道自己犯了錯。」於是車夫就把妻子的話照實告訴了晏嬰。
「呵!呵!原來是這麼回事,了不得,了不得,尊夫人真是個賢內助啊!」
後來,晏嬰覺得車夫能力好又謙虛,就推薦他做了齊國的大夫。
※ ※ ※
驕乃敗之源也,凡事驕則必目中無人,且不可一世之狀,那種心態表示己身高高在上,無人可比,那其中所隱藏之毒,自身無法得見而受其害也。
然所謂:「一山還比一山高。」亦即是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何驕之有呢?所以不智之人,才會有驕心之起也。同時更須了解如位處高峰之時,當時加惕醒會有跌落之日也。
世人為人處世亦然,不可有「驕」念,如本身之毛病不改,不只無人會與之交往,更是別人之大敵也。同時,會因驕而無以再力求上進,那所受之毒害必是在他本身。
驕則必傲,傲則氣勢凌人,不可一世,試問有何種之情況能如此之縱然呢?所以「驕」是為人處世無形之重毒也。如果有所成,就更得謙虛為懷,始可容人、納人,和平與人共處,更是真修真養之大道也。盼世人能去驕而謙,實質善養自我,使之無毒矣。
蠱-第四三章 驕蠱
否定否定再否定
蓮生/文
我在我的著作之中,有多次提到《心經》,指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說大般若精要諸法皆空之理。
我又說:「《心經》是開悟者之說。」
在《心經》的真言: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其真言大意:
「乘其真行,圓滿最勝,究竟到達彼岸,證入菩提果。」
唐朝賢首著《心經略疏》。
唐朝慈恩著《心經略贊》。
日本空海著《心經秘鍵》。
可見《心經》受世人之重視,有言,《大般若經》的繷縮是《金剛經》,《金剛經》的繷縮是《心經》。
《心經》除了「賢首」、「慈恩」、「空海」之外,有「羅什」譯的,「玄奘」譯的,「利言」譯的,「法月」譯的,「施護」譯的,而最流通的,是「羅什」譯的。
從古至今,註解《心經》的諸家,數不勝數,多如天上的星星,在此,不再多述了。
我今天告訴大家一個秘密:
「心經,是以否定否定再否定,最後再直指人心,把真實心揭露。」
大家看:
「五蘊皆空」──否定了五蘊。
「無受想行識」──否定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否定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否定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否定眼界。
「無意識界」──否定意識界。
「無無明」──否定無明。
「亦無無明盡」──否定無明盡。
「無老死」──否定老死。
「亦無老死盡」──否定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否定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否定智、否定得。
「以無所得故」──否定有所得。
在我所寫的十三則「否定」之中,大家是否看出了端倪?顯露什麼?
我說:
「心經是否定這、否定那、否定全部,把所有的一切全否定了,才顯出真實心。」
至於:
「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全由「否定否定再否定」而來的。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心經》最短,很好背,佛教徒朗朗上口,人人都會背,早晚課大家都在誦。
把《心經》製成匾額,當禮品送人的更多,家中掛《心經》闢邪的更多。
自古至今,註釋《心經》的更多如繁星。
然而,我直指:「否定全部是為了什麼?」
「為什麼否定?」
「我如此的寫,你開悟了嗎?你破參了嗎?你明心了嗎?」
「心是什麼?《心經》中已有答案。你何不參悟去,還要我告訴你嗎?」
不要老是唸:「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大家再不明心?
我要罵人:「去你的吧!」
《不可說之說》否定否定再否定
我在我的著作之中,有多次提到《心經》,指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說大般若精要諸法皆空之理。
我又說:「《心經》是開悟者之說。」
在《心經》的真言: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其真言大意:
「乘其真行,圓滿最勝,究竟到達彼岸,證入菩提果。」
唐朝賢首著《心經略疏》。
唐朝慈恩著《心經略贊》。
日本空海著《心經秘鍵》。
可見《心經》受世人之重視,有言,《大般若經》的繷縮是《金剛經》,《金剛經》的繷縮是《心經》。
《心經》除了「賢首」、「慈恩」、「空海」之外,有「羅什」譯的,「玄奘」譯的,「利言」譯的,「法月」譯的,「施護」譯的,而最流通的,是「羅什」譯的。
從古至今,註解《心經》的諸家,數不勝數,多如天上的星星,在此,不再多述了。
我今天告訴大家一個秘密:
「心經,是以否定否定再否定,最後再直指人心,把真實心揭露。」
大家看:
「五蘊皆空」──否定了五蘊。
「無受想行識」──否定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否定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否定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否定眼界。
「無意識界」──否定意識界。
「無無明」──否定無明。
「亦無無明盡」──否定無明盡。
「無老死」──否定老死。
「亦無老死盡」──否定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否定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否定智、否定得。
「以無所得故」──否定有所得。
在我所寫的十三則「否定」之中,大家是否看出了端倪?顯露什麼?
我說:
「心經是否定這、否定那、否定全部,把所有的一切全否定了,才顯出真實心。」
至於:
「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全由「否定否定再否定」而來的。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心經》最短,很好背,佛教徒朗朗上口,人人都會背,早晚課大家都在誦。
把《心經》製成匾額,當禮品送人的更多,家中掛《心經》闢邪的更多。
自古至今,註釋《心經》的更多如繁星。
然而,我直指:「否定全部是為了什麼?」
「為什麼否定?」
「我如此的寫,你開悟了嗎?你破參了嗎?你明心了嗎?」
「心是什麼?《心經》中已有答案。你何不參悟去,還要我告訴你嗎?」
不要老是唸:「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大家再不明心?
我要罵人:「去你的吧!」
《不可說之說》否定否定再否定
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失落的心
一位禪師在山林間禪坐修行,忽然遠處傳來陣陣吵雜聲。沒多久,一隻美麗的白鹿從禪者眼前一閃而過,隱入他居住的簡陋茅蓬裡。緊接著,就看到一個獵人從後面追趕而來。
獵人看到禪師,就停下腳步,氣吁吁地問:「請問有看到一隻白色的鹿嗎?」
只見禪師一臉祥和,動也不動地沉默不語,彷彿一點事都沒有發生過。
獵人只好再說一次:「請問,剛才有看到一隻白鹿跑過去嗎?那是從我這裡逃走的,我已經找牠很久了。如果你有看到牠,請把牠交給我吧!」
禪師這時才緩緩抬起頭來,看著對方說:「你認為,是找尋白鹿重要呢?還是找尋自己的心重要呢?」
獵人被禪師這麼一問,腦海裡頓時一片空白,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回應。停了一會兒,才慢慢地說:「請讓我先找到獵物,再找真心吧!」
禪師說:「假如先找真心,再找白鹿,不是很好嗎?」
獵人說:「我是獵者,獵物對一個獵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禪師說:「做人要有真心,有心才是最重要的!」
經過這一番對話,獵人若有所會,於是長跪對禪師說:「那麼,請禪師幫我找心吧!」
禪師對獵人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是要找那一種心呢?」
獵者答說:「我是要請您幫我找真心啊!」
禪師回答說:「既要找真心,自己本具,你向我問來,有什麼意義呢?」
獵者聞言,終於大悟。
※ ※ ※
心者,為人生不可離之靈明、之機體,其心原起於性,性起源於天。天者,至靈、至虛、無聲、無臭之體,靈明朗照無為。心為一切知識之泉源,靈明朗照,為萬事萬物之借鏡。寂而不動謂之性,動而朗照謂之心,心與性乃一物之兩面也。
世人往往以血肉之心為心,而失本心不知求之,即是放其心而不知求也,奇哉!犬、雞之失而知求之,己心之失不知求。意思是說,人之良心已失而不知求,苟或犬雞失之而求之,本末倒置,犬雞乃物失,而關係不大,如心失則性無存,關係則大也,見小而忘大,真異也。
回心,回何心呢?即是佛心、道心、良心,名雖差異,實則一也。求回心之時,當先了解心之來源、本質表現與究竟,才能悟出全體大用之妙則自明矣。
心明而回,心性自歸,心性歸則真道可成,回者之重要由而可見一般,為何強調回心其理在此也。盼世人能整合出合乎自己回心之道以成之。
回心思道-第十章 回明心性歸真
獵人看到禪師,就停下腳步,氣吁吁地問:「請問有看到一隻白色的鹿嗎?」
只見禪師一臉祥和,動也不動地沉默不語,彷彿一點事都沒有發生過。
獵人只好再說一次:「請問,剛才有看到一隻白鹿跑過去嗎?那是從我這裡逃走的,我已經找牠很久了。如果你有看到牠,請把牠交給我吧!」
禪師這時才緩緩抬起頭來,看著對方說:「你認為,是找尋白鹿重要呢?還是找尋自己的心重要呢?」
獵人被禪師這麼一問,腦海裡頓時一片空白,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回應。停了一會兒,才慢慢地說:「請讓我先找到獵物,再找真心吧!」
禪師說:「假如先找真心,再找白鹿,不是很好嗎?」
獵人說:「我是獵者,獵物對一個獵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禪師說:「做人要有真心,有心才是最重要的!」
經過這一番對話,獵人若有所會,於是長跪對禪師說:「那麼,請禪師幫我找心吧!」
禪師對獵人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是要找那一種心呢?」
獵者答說:「我是要請您幫我找真心啊!」
禪師回答說:「既要找真心,自己本具,你向我問來,有什麼意義呢?」
獵者聞言,終於大悟。
※ ※ ※
心者,為人生不可離之靈明、之機體,其心原起於性,性起源於天。天者,至靈、至虛、無聲、無臭之體,靈明朗照無為。心為一切知識之泉源,靈明朗照,為萬事萬物之借鏡。寂而不動謂之性,動而朗照謂之心,心與性乃一物之兩面也。
世人往往以血肉之心為心,而失本心不知求之,即是放其心而不知求也,奇哉!犬、雞之失而知求之,己心之失不知求。意思是說,人之良心已失而不知求,苟或犬雞失之而求之,本末倒置,犬雞乃物失,而關係不大,如心失則性無存,關係則大也,見小而忘大,真異也。
回心,回何心呢?即是佛心、道心、良心,名雖差異,實則一也。求回心之時,當先了解心之來源、本質表現與究竟,才能悟出全體大用之妙則自明矣。
心明而回,心性自歸,心性歸則真道可成,回者之重要由而可見一般,為何強調回心其理在此也。盼世人能整合出合乎自己回心之道以成之。
回心思道-第十章 回明心性歸真
今天是美好的一天,但我卻不能看見
一個失明男孩坐在一個大廈的階梯上,擺了一頂帽子在他腳旁,拿著一個告示牌寫著:「我是瞎眼的,請幫幫我。」
帽子裡只有幾枚硬幣。
一個男人經過了,他從口袋裡掏出了幾枚硬幣投入帽子裡。然後,他拿起告示牌把它翻轉過來寫了一些字。他放回告示牌,以便走過的每個人都會看到新的詞句。
帽子很快開始填滿了錢。更多人給失明男孩更多的硬幣。午後,改寫了告示牌的男人來看看事情發展得怎麼樣了。
男孩認出了他的腳步並問:「您是不是今天早上改寫我告示牌的人?您寫了什麼?」
那人說:「我只是寫真相。我說了你原本的意思,但用的是另一種說法。」
他寫的是:「今天是美好的一天,但我卻不能看見。」
你認為第一個告示和第二個告示寫的是同一件事嗎?
第一個告示只訴說了男孩是瞎的,希望別人施捨。第二個告示告訴人們(自己)是多麼幸運而不是瞎眼的人。
※ ※ ※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仿如落葉,誰又能確信明天落下的那片葉子不是自己?
因為有健全的雙眼及耳朵,我們能比盲人多看這世界的絢麗色彩,比聾人多聽世間上美妙的旋律,享受人生多姿多彩的幸福;因為四肢健全,我們能走能行,能勞作,更能走進自然,踏遍山河,歡度美好的人生,故而身心健康的人是世間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
觀看當下有很多人依仗著青春去揮霍健康,吃喝抽賭,花天酒地,勾心鬥角,好勇鬥狠,甚至相互殘殺。待失去了健康的身體才感到無比珍貴,才追悔莫及,只是世上何來後悔藥可補救?生命是脆弱的,健康是寶貴的,人生只有一次,沒有試鏡,沒有綵排,沒有回放,永遠都是直播。只有知道感恩,珍惜所擁有的,才會活得快樂,充實,美滿、幸福。
帽子裡只有幾枚硬幣。
一個男人經過了,他從口袋裡掏出了幾枚硬幣投入帽子裡。然後,他拿起告示牌把它翻轉過來寫了一些字。他放回告示牌,以便走過的每個人都會看到新的詞句。
帽子很快開始填滿了錢。更多人給失明男孩更多的硬幣。午後,改寫了告示牌的男人來看看事情發展得怎麼樣了。
男孩認出了他的腳步並問:「您是不是今天早上改寫我告示牌的人?您寫了什麼?」
那人說:「我只是寫真相。我說了你原本的意思,但用的是另一種說法。」
他寫的是:「今天是美好的一天,但我卻不能看見。」
你認為第一個告示和第二個告示寫的是同一件事嗎?
第一個告示只訴說了男孩是瞎的,希望別人施捨。第二個告示告訴人們(自己)是多麼幸運而不是瞎眼的人。
※ ※ ※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仿如落葉,誰又能確信明天落下的那片葉子不是自己?
因為有健全的雙眼及耳朵,我們能比盲人多看這世界的絢麗色彩,比聾人多聽世間上美妙的旋律,享受人生多姿多彩的幸福;因為四肢健全,我們能走能行,能勞作,更能走進自然,踏遍山河,歡度美好的人生,故而身心健康的人是世間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
觀看當下有很多人依仗著青春去揮霍健康,吃喝抽賭,花天酒地,勾心鬥角,好勇鬥狠,甚至相互殘殺。待失去了健康的身體才感到無比珍貴,才追悔莫及,只是世上何來後悔藥可補救?生命是脆弱的,健康是寶貴的,人生只有一次,沒有試鏡,沒有綵排,沒有回放,永遠都是直播。只有知道感恩,珍惜所擁有的,才會活得快樂,充實,美滿、幸福。
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
長伴青燈
在秦嶺的一道褶縫裡,隱著一間茅屋和一個尼姑,這是我所見過的最荒涼的庵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遊蕩至此,用手指叩開了門扉。她有些遲疑地迎了出來,吃驚撞上了吃驚。
她穿著絳色長袍,上面爬滿了各式補丁,它們堵住了破洞,卻怎麼也遮掩不了寒磣。然而她的臉頰是光潔平整的,很年輕的樣子,一問才知道都五十多歲了。
這麼說,時光僅僅磨損了她的袍子。
我不由摸摸自己保養來保養去卻依然滄桑不止的臉,心裡噝噝直洩氣。
她的巴掌大的茅屋裡,一張破舊的床,一座泥巴糊的灶,一張汙黑的木桌,上面供著一尊同樣汙黑的佛像。
在這樣一個背對塵世的小屋裡,她已生活了三十多年。
我突然聯想到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同樣是物質生活簡化到近乎為零,可那個既不與我同時代,又不與我同空間的人,於我卻是那樣熟悉,他在瓦爾登湖的湖畔旁,以釣魚采野果散步思考的生活讓人著迷。
可這個站在我面前跟我說這說那的人,卻陌生遙遠得像個外星人。雖然我能聽懂她的話,卻無從感知她,我的理解力在她面前顯得力不從心。
在山巒青了又黃黃了又青的無知的重複裡,她都在做些什麼?她有沒有驚歎過頭頂被星星煮沸的熱鬧夜空?她是否傾聽過響徹山谷的秋蟲交響樂?在山雨飄搖的夜晚,她是否如女人那樣感到恐懼?
在她長長的一生裡,沒有降臨過愛情,沒有擁吻過孩子,沒有親朋,沒有書籍,沒有物質,沒有一切的一切,她只是她周圍許多棵叫不出名字的樹中的一棵,只不過會從茅屋挪出挪進罷了。
當然,她說她心裡有佛,為了一個從來沒有誰見過的佛,她就背棄了人世的一切。她說她出家是為了修成正果,「到那時,就能永生不死了。」她說的時候,一抹笑意從臉上一直蕩漾到眼裡。
可不死又是為了什麼?我想問,終究沒問。
我是不會這樣生活的,我只是一隻貪心的網,在現世流淌的時光裡打撈不止,捕撈小魚碎蝦來餵養生命裡的各種饑渴,收穫的喜悅是有的,但魚死網破的疼痛也是有的。
哪一個更好?做一棵樹還是一張網?這恐怕沒有答案。她當初為了做成一棵樹,任憑父母死纏爛打,也沒法阻擋她把自己挪到世外,而我也將一直捕撈下去,並不會去想為什麼。
人是無法回答生命的價值這樣的問題的,也許,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就會舒服,從而就有了價值,哪怕像她那樣把自己活成一棵樹。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 ※ ※
世之人皆望自己的人生能幸福、有意義,而所謂的幸福,大體上可概分為下列二種情況:
一、物質上的幸福:每一個人皆有自己的必要生活標準,此乃人之常情,亦是正常的,此即「道」也。
二、精神上的幸福:這是一種心靈深處愉悅、平靜、昇華之感受,也是真正有價值、幸福的人生。一個人不是因為擁有黃金、鑽石才會感到幸福。例如一位植物人,縱使其擁有價值連城的黃金、鑽石,他也不會感到幸福的。
物質世界的幸福,不但短暫、有侷限性,而且在追求的過程中還會伴隨著磨難和痛苦,最後導致心靈受壓迫,產生不幸福的感受。例如一個人在工作中獲得升遷,當下他會感到十分幸福,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極容易因工作壓力、管理壓力,甚至職場競爭,小人排擠等,衍生種種的痛苦和困擾,幸福感逐漸消失,無法永恆存在。
世人若能真切看透此項「真理」,才會眼界宏觀、意志堅定不移的修煉身心,而修煉身心的第一步,就是不能在追求物質、逐鹿名利的漩渦中讓靈魂迷失方向,受到紅塵的污染,因為一個不淨的靈魂死後,不僅己身會在地府受苦,還會影響後代身心健康和成長與發展,這種影響一般會有三代轉世的業力,即要經過三次輪迴,方能糾正轉變。
其實修行與追求幸福是一致不相悖的,只是目標更遠大、追求更永恆完美的幸福。然而修行需要有耐心、有毅力,而此恰是現今世人最弱、最劣根性的一環,因此絕大多數人安於現狀,放棄追求。
修行不分先後,關鍵在於要在心靈深處「深信無疑」。只要一個人有追求永恆幸福的意識,能確實「定靜」,則不好的心性與靈魂的污穢處就會慢慢減少、消逝,靈魂層次就能更上層樓,並逐漸昇華也。
自然之道-第二四章 真正的幸福人生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遊蕩至此,用手指叩開了門扉。她有些遲疑地迎了出來,吃驚撞上了吃驚。
她穿著絳色長袍,上面爬滿了各式補丁,它們堵住了破洞,卻怎麼也遮掩不了寒磣。然而她的臉頰是光潔平整的,很年輕的樣子,一問才知道都五十多歲了。
這麼說,時光僅僅磨損了她的袍子。
我不由摸摸自己保養來保養去卻依然滄桑不止的臉,心裡噝噝直洩氣。
她的巴掌大的茅屋裡,一張破舊的床,一座泥巴糊的灶,一張汙黑的木桌,上面供著一尊同樣汙黑的佛像。
在這樣一個背對塵世的小屋裡,她已生活了三十多年。
我突然聯想到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同樣是物質生活簡化到近乎為零,可那個既不與我同時代,又不與我同空間的人,於我卻是那樣熟悉,他在瓦爾登湖的湖畔旁,以釣魚采野果散步思考的生活讓人著迷。
可這個站在我面前跟我說這說那的人,卻陌生遙遠得像個外星人。雖然我能聽懂她的話,卻無從感知她,我的理解力在她面前顯得力不從心。
在山巒青了又黃黃了又青的無知的重複裡,她都在做些什麼?她有沒有驚歎過頭頂被星星煮沸的熱鬧夜空?她是否傾聽過響徹山谷的秋蟲交響樂?在山雨飄搖的夜晚,她是否如女人那樣感到恐懼?
在她長長的一生裡,沒有降臨過愛情,沒有擁吻過孩子,沒有親朋,沒有書籍,沒有物質,沒有一切的一切,她只是她周圍許多棵叫不出名字的樹中的一棵,只不過會從茅屋挪出挪進罷了。
當然,她說她心裡有佛,為了一個從來沒有誰見過的佛,她就背棄了人世的一切。她說她出家是為了修成正果,「到那時,就能永生不死了。」她說的時候,一抹笑意從臉上一直蕩漾到眼裡。
可不死又是為了什麼?我想問,終究沒問。
我是不會這樣生活的,我只是一隻貪心的網,在現世流淌的時光裡打撈不止,捕撈小魚碎蝦來餵養生命裡的各種饑渴,收穫的喜悅是有的,但魚死網破的疼痛也是有的。
哪一個更好?做一棵樹還是一張網?這恐怕沒有答案。她當初為了做成一棵樹,任憑父母死纏爛打,也沒法阻擋她把自己挪到世外,而我也將一直捕撈下去,並不會去想為什麼。
人是無法回答生命的價值這樣的問題的,也許,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就會舒服,從而就有了價值,哪怕像她那樣把自己活成一棵樹。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 ※ ※
世之人皆望自己的人生能幸福、有意義,而所謂的幸福,大體上可概分為下列二種情況:
一、物質上的幸福:每一個人皆有自己的必要生活標準,此乃人之常情,亦是正常的,此即「道」也。
二、精神上的幸福:這是一種心靈深處愉悅、平靜、昇華之感受,也是真正有價值、幸福的人生。一個人不是因為擁有黃金、鑽石才會感到幸福。例如一位植物人,縱使其擁有價值連城的黃金、鑽石,他也不會感到幸福的。
物質世界的幸福,不但短暫、有侷限性,而且在追求的過程中還會伴隨著磨難和痛苦,最後導致心靈受壓迫,產生不幸福的感受。例如一個人在工作中獲得升遷,當下他會感到十分幸福,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極容易因工作壓力、管理壓力,甚至職場競爭,小人排擠等,衍生種種的痛苦和困擾,幸福感逐漸消失,無法永恆存在。
世人若能真切看透此項「真理」,才會眼界宏觀、意志堅定不移的修煉身心,而修煉身心的第一步,就是不能在追求物質、逐鹿名利的漩渦中讓靈魂迷失方向,受到紅塵的污染,因為一個不淨的靈魂死後,不僅己身會在地府受苦,還會影響後代身心健康和成長與發展,這種影響一般會有三代轉世的業力,即要經過三次輪迴,方能糾正轉變。
其實修行與追求幸福是一致不相悖的,只是目標更遠大、追求更永恆完美的幸福。然而修行需要有耐心、有毅力,而此恰是現今世人最弱、最劣根性的一環,因此絕大多數人安於現狀,放棄追求。
修行不分先後,關鍵在於要在心靈深處「深信無疑」。只要一個人有追求永恆幸福的意識,能確實「定靜」,則不好的心性與靈魂的污穢處就會慢慢減少、消逝,靈魂層次就能更上層樓,並逐漸昇華也。
自然之道-第二四章 真正的幸福人生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睡眠困擾
蓮生/文
我看見一位遊民(流浪漢)在公園的一塊平滑的石頭上睡覺。
這位流浪漢,用一條睡袋,把自己的身子整個裹住,連頭都包在裡面,就睡得死死的。
遠看,像一具「木乃伊」。
在沒有雨的日子裡,那平滑的石頭就是他的床。
有雨,他會躲入附近的涼亭。
這位流浪漢,在睡袋中,連翻一個身也沒有,我注意他很久,一動也不動,真的睡死了,睡得太熟了。
我想到,有些富豪,睡在寬廣的豪華大床之上,輾轉難眠。
就像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他有四百十三個華麗大床,但,他唯一的希望:
「盼望在四百多個床中,能找尋到一個,能夠讓他睡得著!」
哈!
真好笑。
我覺得睡眠是一個很大的學問,今之世人,已經開始研究「睡眠學」了,醫學界對此,也設下了「睡眠科」。
我聽說,這世界上用藥量,最高的是「安眠藥」,可見睡眠的問題,普遍的困擾著這一代的人類。
有一名精神科醫師對我說:
「看啊!那街上走的人,十個之中,就有三個人,有睡眠困擾。」
我聽了,大駭!
我覺得,可能世人太多的貪愛,太多的欲望,太多的奢求,太多的情,太多的利,太多的感性,也太多的熱血。
現代人,喜歡使生命充滿美麗的色彩,一旦失去了色彩,或嬴了,或輸了,或失了,就睡不著了。
有事──就睡不著。
有煩惱──就睡不著。
無事──就睡著。
無煩惱──就睡著。
如何達到這個境界:
「寡欲知足,無憂無慮,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現在我這個人,沒有什麼愛與不愛,沒有什麼令我熱血沸騰的,粗暴的性子根本沒有,我也不唱清高的調調,也不流於庸俗。
有人說:
「功名如腐屍!」
「金錢如糞土!」
我沒有意見。我只是從來也不去想「功名」二字,「金錢」二字而已!有緣無緣,完全隨它去,丟得遠遠的。
什麼尊重了、珍惜了、溝通了、愛恨了、情義了、法理了、公道了……….。一切管他的,一切隨緣了。
什麼廣大的心量?
什麼偏狹的自私心?
我亦不計。
我這一生,固然多災多難,有很多的迫害痛苦,有很多被扭曲的負面聲名,應該有很多仇,很多不平的憤慨。我受過很多的折磨,遍歷了世間的黑暗面……。
但,我一腳踢開。
根本不去想它。
我哈哈大笑三聲,哈哈哈!
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睡死了,最最快樂!
《走出紅塵》公園裡的遊民
我看見一位遊民(流浪漢)在公園的一塊平滑的石頭上睡覺。
這位流浪漢,用一條睡袋,把自己的身子整個裹住,連頭都包在裡面,就睡得死死的。
遠看,像一具「木乃伊」。
在沒有雨的日子裡,那平滑的石頭就是他的床。
有雨,他會躲入附近的涼亭。
這位流浪漢,在睡袋中,連翻一個身也沒有,我注意他很久,一動也不動,真的睡死了,睡得太熟了。
我想到,有些富豪,睡在寬廣的豪華大床之上,輾轉難眠。
就像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他有四百十三個華麗大床,但,他唯一的希望:
「盼望在四百多個床中,能找尋到一個,能夠讓他睡得著!」
哈!
真好笑。
我覺得睡眠是一個很大的學問,今之世人,已經開始研究「睡眠學」了,醫學界對此,也設下了「睡眠科」。
我聽說,這世界上用藥量,最高的是「安眠藥」,可見睡眠的問題,普遍的困擾著這一代的人類。
有一名精神科醫師對我說:
「看啊!那街上走的人,十個之中,就有三個人,有睡眠困擾。」
我聽了,大駭!
我覺得,可能世人太多的貪愛,太多的欲望,太多的奢求,太多的情,太多的利,太多的感性,也太多的熱血。
現代人,喜歡使生命充滿美麗的色彩,一旦失去了色彩,或嬴了,或輸了,或失了,就睡不著了。
有事──就睡不著。
有煩惱──就睡不著。
無事──就睡著。
無煩惱──就睡著。
如何達到這個境界:
「寡欲知足,無憂無慮,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現在我這個人,沒有什麼愛與不愛,沒有什麼令我熱血沸騰的,粗暴的性子根本沒有,我也不唱清高的調調,也不流於庸俗。
有人說:
「功名如腐屍!」
「金錢如糞土!」
我沒有意見。我只是從來也不去想「功名」二字,「金錢」二字而已!有緣無緣,完全隨它去,丟得遠遠的。
什麼尊重了、珍惜了、溝通了、愛恨了、情義了、法理了、公道了……….。一切管他的,一切隨緣了。
什麼廣大的心量?
什麼偏狹的自私心?
我亦不計。
我這一生,固然多災多難,有很多的迫害痛苦,有很多被扭曲的負面聲名,應該有很多仇,很多不平的憤慨。我受過很多的折磨,遍歷了世間的黑暗面……。
但,我一腳踢開。
根本不去想它。
我哈哈大笑三聲,哈哈哈!
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睡死了,最最快樂!
《走出紅塵》公園裡的遊民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拋開名利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廟的方丈,因年事已高,一直在考慮接班人的問題。
一天,他將兩個得意弟子智堅和智遠,在寺院後的懸崖用繩索吊下,對他倆說:「你們倆誰能憑自己的力量從懸崖下攀爬上來,誰就將是我的接班人。」
懸崖之下,身體瘦弱的智堅屢爬屢摔,摔得鼻青臉腫,但還在頑強地攀爬。當拼死爬至半壁無處著力之時,不幸摔落崖下,頭破血流,氣息奄奄。最後,高僧不得不用繩索將他救上來。
而身體強健的智遠,在攀爬幾次不成功後,便沿著懸崖下的小溪,順水而下,穿過樹林,出了山谷,然後遊名山,訪高師,一年之後才回到寺中。
奇怪的是,高僧不但沒有罵他怯懦怕死,將他趕出寺門,反而指定他為接班人。
眾僧很是不解,紛紛詢問高僧。
高僧微笑著解釋道:「寺院後的懸崖極其陡峭,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懸崖之下,卻有路可尋。如果只為名利所誘,心中就只有面前的懸崖絕壁。這時,是天不設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的牢籠之內,徒勞地苦爭,輕者苦惱傷心;重者傷身損肢;極重者則粉身碎骨。」
不久,高僧在安詳中圓寂。智遠成了這座大寺廟的住持。此後,寺廟內香火鼎盛,僧徒日眾。
拋開名利,讓內心清淨,這是無上的境界。而很多人放不下名利的誘惑,將自己置於牢籠之內。其實,看淡名利所誘,會擁有更廣闊的天空。
※ ※ ※
學道之所以難得其真者,皆妄念不絕,為其所障也。妄念之不絕者,皆因名利之難忘,而被其所牽也。苟欲絕妄念,必先把名利看破,而後才可行。名為修身之所忌,利是人情之所爭,故名利之害人甚於矛者,何也?戈矛殺人,人知避之。名利殺人,死而不知其所以也。古之有道者,欲避名利之害,多為佯狂,蓋不欲人所知。今之人但有分寸,常反之而表暴於世者,陋矣。
君子學道,好勝逞能之心俱剷妄淨盡,暗潛修,道明德立,猶不顯焉。故曰:「君子之所不可急者,其惟人之所不見乎。」利之為物者,非道非德而使人親,無火而使人熱,無權而使人不憚其勞,無情而使人寸刻不忘,使學道者見之而忘德,權吏見之而枉法,自古人心多為利之所害。天下之大害,必藏於大利之中。而人不知,非人不知也,是利之所昏也。犯法之賊,猶滋病之食也。竊時惟恐不多,敗時惟恐其不少,同一物之害也。何前後之異若斯,是利與害相隨故也。若見利思及害,則苟且之念必可息矣。
古君子積德,德能潤身,亦能榮身,故大德者祿位、名壽不求而自至。小人積財,財雖可養身,亦能害身,故積財者妄惧憂,患欲去而不能世歟。
善道薪傳 述爭功貪名之危害
一天,他將兩個得意弟子智堅和智遠,在寺院後的懸崖用繩索吊下,對他倆說:「你們倆誰能憑自己的力量從懸崖下攀爬上來,誰就將是我的接班人。」
懸崖之下,身體瘦弱的智堅屢爬屢摔,摔得鼻青臉腫,但還在頑強地攀爬。當拼死爬至半壁無處著力之時,不幸摔落崖下,頭破血流,氣息奄奄。最後,高僧不得不用繩索將他救上來。
而身體強健的智遠,在攀爬幾次不成功後,便沿著懸崖下的小溪,順水而下,穿過樹林,出了山谷,然後遊名山,訪高師,一年之後才回到寺中。
奇怪的是,高僧不但沒有罵他怯懦怕死,將他趕出寺門,反而指定他為接班人。
眾僧很是不解,紛紛詢問高僧。
高僧微笑著解釋道:「寺院後的懸崖極其陡峭,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懸崖之下,卻有路可尋。如果只為名利所誘,心中就只有面前的懸崖絕壁。這時,是天不設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的牢籠之內,徒勞地苦爭,輕者苦惱傷心;重者傷身損肢;極重者則粉身碎骨。」
不久,高僧在安詳中圓寂。智遠成了這座大寺廟的住持。此後,寺廟內香火鼎盛,僧徒日眾。
拋開名利,讓內心清淨,這是無上的境界。而很多人放不下名利的誘惑,將自己置於牢籠之內。其實,看淡名利所誘,會擁有更廣闊的天空。
※ ※ ※
學道之所以難得其真者,皆妄念不絕,為其所障也。妄念之不絕者,皆因名利之難忘,而被其所牽也。苟欲絕妄念,必先把名利看破,而後才可行。名為修身之所忌,利是人情之所爭,故名利之害人甚於矛者,何也?戈矛殺人,人知避之。名利殺人,死而不知其所以也。古之有道者,欲避名利之害,多為佯狂,蓋不欲人所知。今之人但有分寸,常反之而表暴於世者,陋矣。
君子學道,好勝逞能之心俱剷妄淨盡,暗潛修,道明德立,猶不顯焉。故曰:「君子之所不可急者,其惟人之所不見乎。」利之為物者,非道非德而使人親,無火而使人熱,無權而使人不憚其勞,無情而使人寸刻不忘,使學道者見之而忘德,權吏見之而枉法,自古人心多為利之所害。天下之大害,必藏於大利之中。而人不知,非人不知也,是利之所昏也。犯法之賊,猶滋病之食也。竊時惟恐不多,敗時惟恐其不少,同一物之害也。何前後之異若斯,是利與害相隨故也。若見利思及害,則苟且之念必可息矣。
古君子積德,德能潤身,亦能榮身,故大德者祿位、名壽不求而自至。小人積財,財雖可養身,亦能害身,故積財者妄惧憂,患欲去而不能世歟。
善道薪傳 述爭功貪名之危害
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
精進
有一天,佛陀率領眾弟子在外面弘化,途中,佛陀要阿難為同行的比丘們說法。
阿難於是為大家宣說精進的重要,讚歎精進的功德。佛陀聽了,說:「阿難!你讚歎精進嗎?」
阿難回答:「是的,佛陀!我讚歎精進。」
佛陀說:「精進是值得稱讚的。努力行善,名為精進。不但修行成佛非精進不可,就是世間的學問、事業、一切好的事情,也都要精進才能成功。懶惰的、放逸的,只知道享受而不肯勤勞努力的,什麼事也不會成功,精進是值得稱讚的。」
最後,佛陀看了看阿難,對大眾說:「居家懈怠,則衣食不供,產業不興;出家懈怠,不能出離生死之苦。一切眾事都是由于精進方能成就。」
精進是八正道之一,佛說四正勤,就是四種精進: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除滅。
《大智度論》說:精進法是一切善行的根本,能生出一切諸道行,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見精進是修道的根本。
※ ※ ※
俗語常言:一勤天下無難事,勤能補拙,懈怠散亂難竟全功。為人當勤勉奮發,尤其修道之人,更要刻苦耐勞。行事必須行至善,善有始,必須全善至終才是真善。反之,愚庸之輩,懶惰不知精進,無定性,行事有始無終,其始無益,其終有害,難免苦慘而終,無所成就。
經云:善治田者,得飽足;懈怠懶惰者,常飢餓。人生在世,必須勤勞應事,善用此身,利用智慧,方是萬物之靈長。須知鳥生兩翅能高飛,獸長四足善奔走,人慣兩手奮發利生。如果不知上進,則是魔劍之剁,造孽之源,也是萬惡種籽。
故聖賢常言:勤有功,戲無益,成事在勤,荒於戲,學道修身亦是如此。小人荒戲,受罪障之積成。君子修習佈德,孜孜不倦,為理念,為未來美好遠景,就是遭受多少折磨,心中多少無奈,仍勤於修持護法而增德,此乃君子風範。
善道薪傳 述勤有功,戲無益
阿難於是為大家宣說精進的重要,讚歎精進的功德。佛陀聽了,說:「阿難!你讚歎精進嗎?」
阿難回答:「是的,佛陀!我讚歎精進。」
佛陀說:「精進是值得稱讚的。努力行善,名為精進。不但修行成佛非精進不可,就是世間的學問、事業、一切好的事情,也都要精進才能成功。懶惰的、放逸的,只知道享受而不肯勤勞努力的,什麼事也不會成功,精進是值得稱讚的。」
最後,佛陀看了看阿難,對大眾說:「居家懈怠,則衣食不供,產業不興;出家懈怠,不能出離生死之苦。一切眾事都是由于精進方能成就。」
精進是八正道之一,佛說四正勤,就是四種精進: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除滅。
《大智度論》說:精進法是一切善行的根本,能生出一切諸道行,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見精進是修道的根本。
※ ※ ※
俗語常言:一勤天下無難事,勤能補拙,懈怠散亂難竟全功。為人當勤勉奮發,尤其修道之人,更要刻苦耐勞。行事必須行至善,善有始,必須全善至終才是真善。反之,愚庸之輩,懶惰不知精進,無定性,行事有始無終,其始無益,其終有害,難免苦慘而終,無所成就。
經云:善治田者,得飽足;懈怠懶惰者,常飢餓。人生在世,必須勤勞應事,善用此身,利用智慧,方是萬物之靈長。須知鳥生兩翅能高飛,獸長四足善奔走,人慣兩手奮發利生。如果不知上進,則是魔劍之剁,造孽之源,也是萬惡種籽。
故聖賢常言:勤有功,戲無益,成事在勤,荒於戲,學道修身亦是如此。小人荒戲,受罪障之積成。君子修習佈德,孜孜不倦,為理念,為未來美好遠景,就是遭受多少折磨,心中多少無奈,仍勤於修持護法而增德,此乃君子風範。
善道薪傳 述勤有功,戲無益
知足國
蓮生/文
在「神行」中──
來到了「知足國」。此是神仙的洞天府地。
令我想起了「葉子湖」的隱居生涯,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我睡的是一張「草蓆」,我吃的是「粗食」,我穿的衣服不再是喇嘛裝,為了令鄰人不覺怪異,我穿「粗衣牛仔」,出門大部份是「步行」,腳踏車壞了,沒得修。
居家多,出外少,除了「經行」。
這幾年,有幾次瀕臨死亡的邊緣,四大分散,腦分八瓣,便常半躺「神行」,中陰(靈魂)從頂竅出去,遊十方法界,獲得暫時肉體的痛苦解脫。
因此,我明白了:
老苦。
病苦。
死苦。
「神行」在知足國,這裡的神仙,都是知足的。
他們說:
「知足國就是忘憂國,知足國無爭,就是無憂。」
我問:
「奢華呢?」
「耗福份也!」
「鄙吝呢?」
「自私自利必下地獄!」(不懂行善)
「知足國的神仙?」
「知足不辱,知足不殆,知足常樂,知足我淨,知足安穩,知足忘憂,知足自然,知足有福。」
「那不知足的?太愛錢的。」
神仙大笑:
「所謂代代榮華富貴,都是昏迷無知,豈不知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歷代天子皇帝百千萬億,今何在啊!今之國君爭土,害人死亡,地獄之大根也!」
我聽了大駭。
忙碌的現代人,每天一睜開眼在想什麼?在期待什麼?在擔心什麼?有錢的人想著如何消費,如何賺更多的錢;沒錢的人為經濟困乏而苦惱,想著下一筆花費從何而來;更有人將名譽擺在一邊,努力用各種不當手法賺錢,認為只要擁有了錢,即能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認同。這些錯誤的想法,使人生生世世落入六道中輪迴不休。
《忘憂國的神行》「知足國」之行
小鳥在樹上做巢,所需的不過一枝;
老鼠在溪邊喝水,所需也不過滿腹。
在「神行」中──
來到了「知足國」。此是神仙的洞天府地。
令我想起了「葉子湖」的隱居生涯,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我睡的是一張「草蓆」,我吃的是「粗食」,我穿的衣服不再是喇嘛裝,為了令鄰人不覺怪異,我穿「粗衣牛仔」,出門大部份是「步行」,腳踏車壞了,沒得修。
居家多,出外少,除了「經行」。
這幾年,有幾次瀕臨死亡的邊緣,四大分散,腦分八瓣,便常半躺「神行」,中陰(靈魂)從頂竅出去,遊十方法界,獲得暫時肉體的痛苦解脫。
因此,我明白了:
老苦。
病苦。
死苦。
「神行」在知足國,這裡的神仙,都是知足的。
他們說:
「知足國就是忘憂國,知足國無爭,就是無憂。」
我問:
「奢華呢?」
「耗福份也!」
「鄙吝呢?」
「自私自利必下地獄!」(不懂行善)
「知足國的神仙?」
「知足不辱,知足不殆,知足常樂,知足我淨,知足安穩,知足忘憂,知足自然,知足有福。」
「那不知足的?太愛錢的。」
神仙大笑:
「所謂代代榮華富貴,都是昏迷無知,豈不知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歷代天子皇帝百千萬億,今何在啊!今之國君爭土,害人死亡,地獄之大根也!」
我聽了大駭。
忙碌的現代人,每天一睜開眼在想什麼?在期待什麼?在擔心什麼?有錢的人想著如何消費,如何賺更多的錢;沒錢的人為經濟困乏而苦惱,想著下一筆花費從何而來;更有人將名譽擺在一邊,努力用各種不當手法賺錢,認為只要擁有了錢,即能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認同。這些錯誤的想法,使人生生世世落入六道中輪迴不休。
《忘憂國的神行》「知足國」之行
小鳥在樹上做巢,所需的不過一枝;
老鼠在溪邊喝水,所需也不過滿腹。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