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問:
「是不是一般有福份的修行人會稍為肥胖?那麼如蓮鳴上師,他比較苗條,是不是沒有那麼多福份呢?」
我答:
我舉一個例子說明:
昔日,佛陀住世。
兩位大弟子,一位是大迦葉尊者,另一位是阿難尊者,這兩位大阿羅漢,在寺廟的大雄寶殿,被分配在佛陀的兩旁。
(等於是佛的侍者身份)
大迦葉尊者被稱為頭陀第一。
阿難尊者被稱為多聞第一。
大迦葉尊者每一回出外托缽,多找窮困人家,窮困人家的供養少,而且食物沒那麼好,比較簡單粗糙。
所以大迦葉尊者很瘦!
而阿難尊者,每一回出外托缽,多找富貴人家,富貴人家的供養多,菜饌豐富,香噴噴的供養豐盛。
所以阿難尊者胖肥!
大迦葉喜歡苦行,住屍陀林、大樹之下、岩洞,清苦。
阿難跟佛陀,受供,住竹林精舍、給孤獨園,是當時的豪宅了。
大迦葉向窮困的人乞食,他說:窮困人家已經很窮了,向他們乞食,然後給予賜福,是增加他們的福份啊!
而阿難如此認為,向富人乞食,富人多的是美食,不會增加富人的負擔。
二者各有道理。
如此看來,好像阿難尊者比較有福份,大迦葉尊者比較沒有福份。
事實不然──
大迦葉的修行是有目共睹的,他的成就最好最高。
先明心見性。
先得成就。
先證果。
而享福份的阿難尊者,釋迦牟尼佛涅槃了,他尚未明心見性呢!
由此得知:
福報在人間,有可能會成了修行的障礙!
試問:
大迦葉尊者的福德大,還是阿難尊者的福德大?
六祖惠能,把「福」與「德」分開:
福──無啥!
德──天上資糧!
我們當今的修行人,重福也要重德,如果兩者不可兼得,德反而比較重要。人間的福,哪能比得上天上的福。
●
我說:
這問的人莫名其妙,肥瘦與福份算是什麼關聯?
今人視肥胖為大忌。
肥胖有三:
水腫。
中毒。
體質。
肥胖絕對不是代表福份。
而消瘦也不是沒有福份,大家看看王永慶先生,他的一生都是瘦瘦的,像猴子一般,但,他的人間福報大。
瘦子福報大,多的是。
把胖瘦當成福份多,福份少,這是不合情理的。
難道福份大的女生,都胖嘟嘟的嗎?
摘錄自當代法王答疑惑-福份與肥胖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定海杓
秦始皇時,有一位朝臣,姓高名文簡,僅生一女,名曰釵女。自幼行孝,聰明伶俐。
一日,秦始皇被不忠之臣奏曰:「東海有仙草,名曰:靈芝草,乃是長生不老之方,有人吃得能長生不老。」
秦始皇聞奏大喜,即敕旨意一道,命高文簡往東海,採取靈芝草作藥。高文簡奉旨退朝回府,對夫人將始皇敕旨,命他往東海取仙草之事,說了一遍。高夫人就備酒筵,與相公餞行,飲至更深方睡。
次日,高文簡作別夫人就登船。開行東海之中,忽然一陣狂風大作,將大船傾覆沉沒,高文簡遭狂風沒死在海中。有軍兵抱船板得保性命,回府向高夫人將老爺遭風,死在海中之事稟了一遍。
夫人聞此言,放聲大哭不止。高釵女出來,問母親曰:「為著何事如此痛哭流淚?」
高夫人曰:「你父親死在海中,並無屍首回來安葬,無法入祀香火堂。」
高釵女答曰:「母親且勿哭,待女兒往到東海,取父親身屍回來安葬。」
高夫人曰:「女兒呆痴,海水茫茫,你怎麼去取你父身屍?此事斷然不可去!」
釵女答曰:「父親身屍若不取回,枉在天地間為人子也。」
夫人言曰:「男子尚且不敢去,你年方十二歲,又是女流之輩,焉能去得?」
高釵女發誓曰:「我此去若取不得,願同父親死在海中。」
高夫人再三苦勸不聽,釵女竟自身來到東海岸頂,釵女看見海水萬丈波浪,放聲哀哭。哭得三日三夜,感動天神鑒察,觀見釵女果有孝心,天神乃化一人,就來岸上問曰:「你這小小女子,在此海岸啼哭何事?」
釵女答曰:「我父親高文簡,奉旨要往東海取靈芝草為藥,船渡至海中,遭受一陣狂風,我父親身屍歿死在海中,我今日要尋取吾父親身屍回家安葬。」
天神讚曰:「原來乃是人間孝女,爾在此岸啼哭也是無益,吾今賜爾二件寶貝。一件降水罐,一件定海杓。爾將海水收得三杓在罐中,再不可收。」
高釵女將海水連收三杓,果然海水乾去一半。再言水晶宮龍王,看見海水乾去一半,龍王大驚,即命巡海夜叉到岸查看。
巡海夜叉來到海岸,看見一位女子,問曰:「爾是何處妖怪,把我海水收乾了一半?」
釵女言曰:「我父親高文簡,歿死在海中,我要尋取父親身屍,回家安葬。」
夜叉即問:「爾將何物收我海水?」
釵女曰:「我哭得三日三夜,感得有一位神人,賜我定海杓、降水罐,教吾收三杓,見海水就乾了一半。」
夜叉曰:「原來爾乃人間一位孝女,待吾回轉龍宮,朝見龍王。」
夜叉遂啟奏龍王曰:「查得高文簡之女,尋取父親身屍,感動神人,賜了寶貝收海水。」
龍王聞奏大喜曰:「此是賢孝女兒,敕命魚兵蝦將,就將高文簡身屍扶送上海岸,與孝女收回。」
釵女即將降水罐水倒回海中,海水依舊,將降水罐、定海杓送還神人,天神遂接回寶貝赴昇天庭。
高釵女將父親身屍,扶回到家中,高夫人與釵女,拜謝天庭庇祐,即時安葬。
摘錄自四十二品因果錄-第九品 高釵女下大海 取父親身屍
古人修行,道德高上,感動天龍鬼神,自然擁護。因為道德,是世上最尊貴的,所以說:「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鬼神和人,各有各的法界,各有所尊,皆慕正道。諸天鬼神雖有神通,其神通福報大小不同,但都尊重有道德的人。
一日,秦始皇被不忠之臣奏曰:「東海有仙草,名曰:靈芝草,乃是長生不老之方,有人吃得能長生不老。」
秦始皇聞奏大喜,即敕旨意一道,命高文簡往東海,採取靈芝草作藥。高文簡奉旨退朝回府,對夫人將始皇敕旨,命他往東海取仙草之事,說了一遍。高夫人就備酒筵,與相公餞行,飲至更深方睡。
次日,高文簡作別夫人就登船。開行東海之中,忽然一陣狂風大作,將大船傾覆沉沒,高文簡遭狂風沒死在海中。有軍兵抱船板得保性命,回府向高夫人將老爺遭風,死在海中之事稟了一遍。
夫人聞此言,放聲大哭不止。高釵女出來,問母親曰:「為著何事如此痛哭流淚?」
高夫人曰:「你父親死在海中,並無屍首回來安葬,無法入祀香火堂。」
高釵女答曰:「母親且勿哭,待女兒往到東海,取父親身屍回來安葬。」
高夫人曰:「女兒呆痴,海水茫茫,你怎麼去取你父身屍?此事斷然不可去!」
釵女答曰:「父親身屍若不取回,枉在天地間為人子也。」
夫人言曰:「男子尚且不敢去,你年方十二歲,又是女流之輩,焉能去得?」
高釵女發誓曰:「我此去若取不得,願同父親死在海中。」
高夫人再三苦勸不聽,釵女竟自身來到東海岸頂,釵女看見海水萬丈波浪,放聲哀哭。哭得三日三夜,感動天神鑒察,觀見釵女果有孝心,天神乃化一人,就來岸上問曰:「你這小小女子,在此海岸啼哭何事?」
釵女答曰:「我父親高文簡,奉旨要往東海取靈芝草為藥,船渡至海中,遭受一陣狂風,我父親身屍歿死在海中,我今日要尋取吾父親身屍回家安葬。」
天神讚曰:「原來乃是人間孝女,爾在此岸啼哭也是無益,吾今賜爾二件寶貝。一件降水罐,一件定海杓。爾將海水收得三杓在罐中,再不可收。」
高釵女將海水連收三杓,果然海水乾去一半。再言水晶宮龍王,看見海水乾去一半,龍王大驚,即命巡海夜叉到岸查看。
巡海夜叉來到海岸,看見一位女子,問曰:「爾是何處妖怪,把我海水收乾了一半?」
釵女言曰:「我父親高文簡,歿死在海中,我要尋取父親身屍,回家安葬。」
夜叉即問:「爾將何物收我海水?」
釵女曰:「我哭得三日三夜,感得有一位神人,賜我定海杓、降水罐,教吾收三杓,見海水就乾了一半。」
夜叉曰:「原來爾乃人間一位孝女,待吾回轉龍宮,朝見龍王。」
夜叉遂啟奏龍王曰:「查得高文簡之女,尋取父親身屍,感動神人,賜了寶貝收海水。」
龍王聞奏大喜曰:「此是賢孝女兒,敕命魚兵蝦將,就將高文簡身屍扶送上海岸,與孝女收回。」
釵女即將降水罐水倒回海中,海水依舊,將降水罐、定海杓送還神人,天神遂接回寶貝赴昇天庭。
高釵女將父親身屍,扶回到家中,高夫人與釵女,拜謝天庭庇祐,即時安葬。
摘錄自四十二品因果錄-第九品 高釵女下大海 取父親身屍
古人修行,道德高上,感動天龍鬼神,自然擁護。因為道德,是世上最尊貴的,所以說:「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鬼神和人,各有各的法界,各有所尊,皆慕正道。諸天鬼神雖有神通,其神通福報大小不同,但都尊重有道德的人。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無法領會的天堂
挑水雲水僧,是一位有名的禪師,曾在好幾個叢林禪院住過,可以說飽參飽學,並在各地教過禪人。
他所主持的這一個禪院,因此吸引了太多的僧信學徒,但這些學生往往不能忍苦耐勞,半途而廢,使他不得不對他們表示,他將辭去教席,並勸他們解散,各奔前程。此後,誰也沒有發現挑水禪師的行踪。
三年後,他的一位門人發現他在京都的一座橋下,與一些乞丐生活在一起,這位門人立即懇求挑水禪師給他開示。
挑水禪師不客氣的告訴他:「你沒有資格接受我的指導。」
門徒問道:「要怎樣我才能有資格呢?」
挑水禪師道:「如果你能像我一樣在橋下過上三、五天的時間,我也許可以教你。」
於是,這名門人弟子扮成乞丐模樣,與挑水禪師共度了一天乞丐的生活。第二天,乞丐群中死了一人,挑水禪師於午夜時分夥同這位學生將屍體搬至山邊埋了,事完之後,仍然回到橋下他們的寄身之處。
挑水倒身便睡,一直睡到天亮,但他這位學生卻始終未能入眠。天明之後,挑水禪師對門入說道:「今天不必出去乞食了,我們那位死了的同夥還剩一些食物在那兒。 」然而這位門人看到那骯髒的碗盤,卻是一口也吞嚥不下去。
挑水禪師不客氣的說道:「我曾說你無法跟我學習,這裡的天堂,你無法享受,你還是回到你的人間吧!請不要把我的住處告訴別人,因為天堂淨土的人,不望有別人的打擾!」
門人哭著跪下來,訴說道:「老師!你珍重吧!弟子確實沒有資格跟你學習,因為你的天堂,弟子無法領會!」
※ ※ ※
平常心即是能寬容、穩健、不挑剔、不強求完美之心念之謂也。能寬容,就能有所承擔,有承擔就會愉悅;穩健者,必有好的心腸,能誠懇的去面對生活上的一切事物,有其開創性,能實踐快樂;不挑剔,就沒有煩惱,無煩惱,即可輕鬆悠然;不強求完美,就不會有挫折、沮喪與憂慮而來之憂心,更不會因而喪失前進發展的勇氣。
一個人無承擔,就缺乏了寬容,不可能全心貫入生活,背離的結果,因而空虛、消沉。人是無法十全十美的,人因無法十全十美,所以刻意的去追求,那只是一種遺憾而並非美德。更因為一心一意的要去追求完美,必多挑剔,天天都會有挫折,在工作效率上、人際關係上、以及情緒上都會有很多的困擾。
不挑剔是心理衛生的法則,不在自己的生活一切上挑剔,就不會為瑣事而煩心,更不會浪費時間在煩惱與不快樂的埋怨上,那將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精進與創造,更有恬靜的性情去享受悠閒。
承擔自己生活的遭遇,可讓自己曠達,胸懷開闊,積極的養成,勇予面對現實與樂觀的態度,肯定自我,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的愉快,更加的有活力。
摘摘自禪-第十章 禪心平常
他所主持的這一個禪院,因此吸引了太多的僧信學徒,但這些學生往往不能忍苦耐勞,半途而廢,使他不得不對他們表示,他將辭去教席,並勸他們解散,各奔前程。此後,誰也沒有發現挑水禪師的行踪。
三年後,他的一位門人發現他在京都的一座橋下,與一些乞丐生活在一起,這位門人立即懇求挑水禪師給他開示。
挑水禪師不客氣的告訴他:「你沒有資格接受我的指導。」
門徒問道:「要怎樣我才能有資格呢?」
挑水禪師道:「如果你能像我一樣在橋下過上三、五天的時間,我也許可以教你。」
於是,這名門人弟子扮成乞丐模樣,與挑水禪師共度了一天乞丐的生活。第二天,乞丐群中死了一人,挑水禪師於午夜時分夥同這位學生將屍體搬至山邊埋了,事完之後,仍然回到橋下他們的寄身之處。
挑水倒身便睡,一直睡到天亮,但他這位學生卻始終未能入眠。天明之後,挑水禪師對門入說道:「今天不必出去乞食了,我們那位死了的同夥還剩一些食物在那兒。 」然而這位門人看到那骯髒的碗盤,卻是一口也吞嚥不下去。
挑水禪師不客氣的說道:「我曾說你無法跟我學習,這裡的天堂,你無法享受,你還是回到你的人間吧!請不要把我的住處告訴別人,因為天堂淨土的人,不望有別人的打擾!」
門人哭著跪下來,訴說道:「老師!你珍重吧!弟子確實沒有資格跟你學習,因為你的天堂,弟子無法領會!」
※ ※ ※
平常心即是能寬容、穩健、不挑剔、不強求完美之心念之謂也。能寬容,就能有所承擔,有承擔就會愉悅;穩健者,必有好的心腸,能誠懇的去面對生活上的一切事物,有其開創性,能實踐快樂;不挑剔,就沒有煩惱,無煩惱,即可輕鬆悠然;不強求完美,就不會有挫折、沮喪與憂慮而來之憂心,更不會因而喪失前進發展的勇氣。
一個人無承擔,就缺乏了寬容,不可能全心貫入生活,背離的結果,因而空虛、消沉。人是無法十全十美的,人因無法十全十美,所以刻意的去追求,那只是一種遺憾而並非美德。更因為一心一意的要去追求完美,必多挑剔,天天都會有挫折,在工作效率上、人際關係上、以及情緒上都會有很多的困擾。
不挑剔是心理衛生的法則,不在自己的生活一切上挑剔,就不會為瑣事而煩心,更不會浪費時間在煩惱與不快樂的埋怨上,那將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精進與創造,更有恬靜的性情去享受悠閒。
承擔自己生活的遭遇,可讓自己曠達,胸懷開闊,積極的養成,勇予面對現實與樂觀的態度,肯定自我,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的愉快,更加的有活力。
摘摘自禪-第十章 禪心平常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一旦無常萬事休
聖示:現今之父母辛苦勞碌一輩子,竭盡一切,提供子女物質上的需求與滿足,而漠視了與子女心靈上之溝通與交流,起心動念無不是如何讓子女成為人中龍,人中鳳,時時灌輸子女追求世間之福祿,但卻忽略了教育子女學習四維八德,因為唯有高尚的品德方是子女一生受用不盡之寶藏,因道德有虧則吉神退避,福祿消減!
。。。。。
文筆:恩師!我們今夜要前往何處呢?
(此時雲霓停駐於急診室之內,此時雖已入夜,但急診室依然人滿為患。)
古佛:文筆!爾瞧左前方用布簾覆上之病床。
(文筆穿梭入內一瞧。我的天啊!此人滿身是血與傷痕,而鼻子彷拂被拖行而磨得殘缺不全。只見醫生及護士急忙為此傷患插管並止血施救,可是儀器畫面上顯現極弱且不穩定之起落。就在此時,此傷患之病床旁霍然出現一位全身黑漆,另一位則白如晝,且手上皆拿著手鐐及腳鐐,應該是黑白無常。)
文筆:恩師!此傷患旁出現二位黑白使者,是否意謂此人將熬不過今夜了!
古佛:因其為獨子,雙親過於溺愛,又受朋友之鼓譟引誘,年紀輕輕便不行正道,少年之時便已在少年感化院出入,亦無視父母之殷殷期盼,任由雙親為其傷心難過而依然我行我素,偷搶及沾染毒品等等之陋息全然無意悔改。今此之車禍亦為其自招之果報,其因欲購買毒品,但又無資金,在毒慾薰心下重施故計,飛車搶奪路人之皮包,因車速太快而滑跌,翻滾於大馬路上,被後方剎車不及之貨車拖行數公尺,造成其顏面及內臟破裂大出血,受創慘重,今恐難以平安過關了!
(此時只見黑白使者用勾魂彎鎗將其之魂魄勾出,當下其之靈體面容呈現驚恐,且痛苦掙扎不已之表情。待全魂勾出之後,此傷患見之二位使者恍如已知壽命已盡,趴伏於地上,大聲哭饒,請求二位使者高抬貴手,放其一條生路,並誓言旦旦,從今以後會改邪歸正,並多行善事,亦會好好孝順父母。)
黑無常:爾可知何謂「為時已晚」?爾命健在時無視雙親之期盼,待命亡之時方誓言孝順,難道爾不嫌太遲了嗎?爾今有幸得此寶貴之人身,當不知愛惜!且多行功益和修行,以期可早日回歸仙鄉淨土,反而藉此之身軀盡行傷風敗俗之情事,更無竊思生養爾之父母是如何之含辛茹苦?一年又一年撫育至成人,期希一番作為光耀門楣。孰知爾之行徑卻如此令長上父母輩如此痛心與無奈!爾罪業深如海洋,高如須彌山,爾又有何顏面求情留命之?
。。。。。
摘錄自穿梭陰陽界第三回:一旦無常萬事休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
社會上有些人僅為了丁點小事,或個人感情因素,或生活壓力的關係,以種種方式傷害寶貴生命,實在太不值得,誠不知螻蟻尚苟且偷生,況乎人也,此已失去了人生之大義。
所謂:「人生難得,中土難生。」能轉世今生為人實在不容易,若非歷經千萬劫,或前生有功有德,或功多過少則不能也。故當知生命的寶貴,珍惜它、愛護它,不容有絲毫的遺憾與悔恨。
。。。。。
文筆:恩師!我們今夜要前往何處呢?
(此時雲霓停駐於急診室之內,此時雖已入夜,但急診室依然人滿為患。)
古佛:文筆!爾瞧左前方用布簾覆上之病床。
(文筆穿梭入內一瞧。我的天啊!此人滿身是血與傷痕,而鼻子彷拂被拖行而磨得殘缺不全。只見醫生及護士急忙為此傷患插管並止血施救,可是儀器畫面上顯現極弱且不穩定之起落。就在此時,此傷患之病床旁霍然出現一位全身黑漆,另一位則白如晝,且手上皆拿著手鐐及腳鐐,應該是黑白無常。)
文筆:恩師!此傷患旁出現二位黑白使者,是否意謂此人將熬不過今夜了!
古佛:因其為獨子,雙親過於溺愛,又受朋友之鼓譟引誘,年紀輕輕便不行正道,少年之時便已在少年感化院出入,亦無視父母之殷殷期盼,任由雙親為其傷心難過而依然我行我素,偷搶及沾染毒品等等之陋息全然無意悔改。今此之車禍亦為其自招之果報,其因欲購買毒品,但又無資金,在毒慾薰心下重施故計,飛車搶奪路人之皮包,因車速太快而滑跌,翻滾於大馬路上,被後方剎車不及之貨車拖行數公尺,造成其顏面及內臟破裂大出血,受創慘重,今恐難以平安過關了!
(此時只見黑白使者用勾魂彎鎗將其之魂魄勾出,當下其之靈體面容呈現驚恐,且痛苦掙扎不已之表情。待全魂勾出之後,此傷患見之二位使者恍如已知壽命已盡,趴伏於地上,大聲哭饒,請求二位使者高抬貴手,放其一條生路,並誓言旦旦,從今以後會改邪歸正,並多行善事,亦會好好孝順父母。)
黑無常:爾可知何謂「為時已晚」?爾命健在時無視雙親之期盼,待命亡之時方誓言孝順,難道爾不嫌太遲了嗎?爾今有幸得此寶貴之人身,當不知愛惜!且多行功益和修行,以期可早日回歸仙鄉淨土,反而藉此之身軀盡行傷風敗俗之情事,更無竊思生養爾之父母是如何之含辛茹苦?一年又一年撫育至成人,期希一番作為光耀門楣。孰知爾之行徑卻如此令長上父母輩如此痛心與無奈!爾罪業深如海洋,高如須彌山,爾又有何顏面求情留命之?
。。。。。
摘錄自穿梭陰陽界第三回:一旦無常萬事休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
社會上有些人僅為了丁點小事,或個人感情因素,或生活壓力的關係,以種種方式傷害寶貴生命,實在太不值得,誠不知螻蟻尚苟且偷生,況乎人也,此已失去了人生之大義。
所謂:「人生難得,中土難生。」能轉世今生為人實在不容易,若非歷經千萬劫,或前生有功有德,或功多過少則不能也。故當知生命的寶貴,珍惜它、愛護它,不容有絲毫的遺憾與悔恨。
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生氣時,智商只有五歲
有一位企業家,素以行事穩健著稱,即便每天身處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之中,他也幾乎沒有犯下過什麼致命性的大錯,所以,他所經營的公司也就日漸成長。
幾年後,他要退休了!
在榮退茶會上,記者們問他這幾十年來的成功祕訣,他只笑笑的說:「其實我沒什麼特別秘訣,我之所以能順利,是因為我懂得在憤怒的時候少說話、少做決定,所以我不容易壞了大事。」
短短的一句話,卻讓當天在場的人上了重要的一課。
每當我冷靜地回想自己過去在生氣時曾出現的情緒、念頭,或觀察一些在盛怒中的人們,我可以發現一個共通點:生氣時,智商只有五歲!
無論一個人現年幾歲,當他在氣急之時,其思慮之不成熟,情緒之一發不可收拾,言語之不知節制,表現之失態等等,彷彿就像一個五歲的孩子一樣地不成熟。
所謂:「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可不是嗎?當一個人在生氣時,他的智慧、EQ、儀態都會大大的「退化」,乃至所講出的話,所做出的決定,往往都會壞事。
誠如那位退休的企業家,他之所以能夠一路平穩、順利,不在於他有什麼樣的特殊手腕,乃是他懂得在憤怒時少說話、少做決定,所以他不容易出錯。
轉載
幾年後,他要退休了!
在榮退茶會上,記者們問他這幾十年來的成功祕訣,他只笑笑的說:「其實我沒什麼特別秘訣,我之所以能順利,是因為我懂得在憤怒的時候少說話、少做決定,所以我不容易壞了大事。」
短短的一句話,卻讓當天在場的人上了重要的一課。
每當我冷靜地回想自己過去在生氣時曾出現的情緒、念頭,或觀察一些在盛怒中的人們,我可以發現一個共通點:生氣時,智商只有五歲!
無論一個人現年幾歲,當他在氣急之時,其思慮之不成熟,情緒之一發不可收拾,言語之不知節制,表現之失態等等,彷彿就像一個五歲的孩子一樣地不成熟。
所謂:「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可不是嗎?當一個人在生氣時,他的智慧、EQ、儀態都會大大的「退化」,乃至所講出的話,所做出的決定,往往都會壞事。
誠如那位退休的企業家,他之所以能夠一路平穩、順利,不在於他有什麼樣的特殊手腕,乃是他懂得在憤怒時少說話、少做決定,所以他不容易出錯。
轉載
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死也不捨得放手
從前,有一位名叫金碧峰的高僧,他有很深的禪定功夫。他禪定功夫己經到達無念的境界,只要一入定,就能消失得無影無蹤,任何人都找不到他。
有一天,皇帝送他一個紫金缽,他心裡非常高興,於是對缽起了貪愛之意。
後來,金碧峰的陽壽將盡,閻羅王便派兩個小鬼前來鎖命,可是任憑他們東找西尋,就是找不到金碧峰。
兩小鬼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去找土地公協助,土地公對小鬼說:「金碧峰已經入定了,你們根本找不到他。」
兩小鬼請求土地公為他們出個主意協助,否則便無法回去向閻羅王交差,土地公想了想,說:「金碧峰他什麼都不愛,就愛他的紫金缽,如果你們想辦法找到他的紫金缽,輕輕地彈三下,他自然就會出定。」
於是,兩個小鬼東找西找,找到了紫金缽,輕輕地彈了三下。紫金缽一響,金碧峰便出定了,他說:「是誰在碰我的紫金缽?」
小鬼說:「你的陽壽已經盡了,現在請你到閻羅王那兒去報到。」
金碧峰心想:「自己修行了這麼久,結果還是無法逃離閻羅王的追捕,這都是因為貪愛這個缽害的!」
於是,就跟小鬼商量:「我想請幾分鐘的時間,去處理一些事情,處理完後,馬上就跟你們走。」
小鬼慷慨答應:「好吧!就給你幾分鐘。」
突然間,金碧峰將紫金缽往地上一摔,砸得粉碎。然後,雙腿一盤,又入定去了,這時,任兩個鬼再怎麼找,都找不到他了。
※ ※ ※
「忙處不亂性,要閑處心神養得清;死時不動心,須生時事物看得破。」
浮華世間,人們的心難能擺脫不受迷惑,人們好喜顏面,打腫臉也要充胖子,三餐沒食不要緊,只要能跟得上潮流就好。世人的心到底是怎麼了?唯就在心念偏差認假為真,將世間物當作可得可擁有,這種心態轉致爭奪執著一定要得到才甘願。
世人痴迷非無原因,那就是接觸善道不多,而一再的接觸五花十色種種誘惑,久之才深陷無以自拔。世間物都只在此生暫時給予運用,時間一到任誰也帶不走。
莫將清靜的心靈搞得不得安寧,當思萬貫家財帶不走的道理,追求時尚流行都是曇花一現,只會引起永無止盡的貪妄,如此等若不求心靈解脫,痛苦必更無止盡。世間人們貪戀之物,珠寶首飾、金銀財寶,繫滿身軀,如囚犯枷鎖,凡眼視為寶貝,慧眼視為累贅,棄其俗物,輕鬆無罣礙,得入自在之天也。
轉載
有一天,皇帝送他一個紫金缽,他心裡非常高興,於是對缽起了貪愛之意。
後來,金碧峰的陽壽將盡,閻羅王便派兩個小鬼前來鎖命,可是任憑他們東找西尋,就是找不到金碧峰。
兩小鬼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去找土地公協助,土地公對小鬼說:「金碧峰已經入定了,你們根本找不到他。」
兩小鬼請求土地公為他們出個主意協助,否則便無法回去向閻羅王交差,土地公想了想,說:「金碧峰他什麼都不愛,就愛他的紫金缽,如果你們想辦法找到他的紫金缽,輕輕地彈三下,他自然就會出定。」
於是,兩個小鬼東找西找,找到了紫金缽,輕輕地彈了三下。紫金缽一響,金碧峰便出定了,他說:「是誰在碰我的紫金缽?」
小鬼說:「你的陽壽已經盡了,現在請你到閻羅王那兒去報到。」
金碧峰心想:「自己修行了這麼久,結果還是無法逃離閻羅王的追捕,這都是因為貪愛這個缽害的!」
於是,就跟小鬼商量:「我想請幾分鐘的時間,去處理一些事情,處理完後,馬上就跟你們走。」
小鬼慷慨答應:「好吧!就給你幾分鐘。」
突然間,金碧峰將紫金缽往地上一摔,砸得粉碎。然後,雙腿一盤,又入定去了,這時,任兩個鬼再怎麼找,都找不到他了。
※ ※ ※
「忙處不亂性,要閑處心神養得清;死時不動心,須生時事物看得破。」
浮華世間,人們的心難能擺脫不受迷惑,人們好喜顏面,打腫臉也要充胖子,三餐沒食不要緊,只要能跟得上潮流就好。世人的心到底是怎麼了?唯就在心念偏差認假為真,將世間物當作可得可擁有,這種心態轉致爭奪執著一定要得到才甘願。
世人痴迷非無原因,那就是接觸善道不多,而一再的接觸五花十色種種誘惑,久之才深陷無以自拔。世間物都只在此生暫時給予運用,時間一到任誰也帶不走。
莫將清靜的心靈搞得不得安寧,當思萬貫家財帶不走的道理,追求時尚流行都是曇花一現,只會引起永無止盡的貪妄,如此等若不求心靈解脫,痛苦必更無止盡。世間人們貪戀之物,珠寶首飾、金銀財寶,繫滿身軀,如囚犯枷鎖,凡眼視為寶貝,慧眼視為累贅,棄其俗物,輕鬆無罣礙,得入自在之天也。
轉載
珍惜每一口水
一位記者隨同一所受捐助的師範學校老師迎接一位捐助者,捐助者是香港實業家,家財萬貫。
在機場為了解渴,他們各自買了礦泉水。剛喝了幾口,飛機就到了,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把手中的礦泉水扔到了垃圾桶裡。他們看到大富翁從飛機上走下來,他們迎上去,向大富翁問好。
大富翁態度很好,也很隨和。他的手中像一些旅客一樣拿著一瓶礦泉水。他拿著那瓶水和記者及迎接的老師說話,談笑風生。人們看到,大富翁手中拿著的幾乎是一個空瓶子,瓶底只有一口水了,隨著他的手在晃動,礦泉水發出輕微的聲音。他拿著那瓶裝有一口水的瓶子一直坐上了接送他的車子,還是沒有扔掉。
車裡有水,有人遞給他一瓶滿滿的礦泉水。他擺擺手,然後把那瓶中剩下的一口水喝完,把瓶子放下,然後接過滿瓶的礦泉水。
他這次留下了五百萬元的捐款。他的名字叫田家炳,香港知名實業家、慈善家,二十年他已捐款十億元人民幣。
除了愛心之外,更讓人感動的應該是那瓶只裝有一口水的瓶子。
※ ※ ※
新時代來臨,社會物資由原本之單調簡樸,衍生到現在一切種種俱是多元,雖然社會的物資眾多,卻未見眾生之福德跟著增多,反而有不斷在減少之情形。
現今世人,由於工商社會進步,物質文明充裕,一切無不奢侈浪費,逞己之慾,不知美德儉的重要。溯其原因,乃是眾生自恃經濟富裕,種種物資價廉,於是,在日常生活上,便長期養成浪費之習慣;其中更以免費物資被浪費最多,原因是該物質為免費使用,因此不知共同珍惜。另外,雖然有自費所購買之物品,卻因是自己所擁有,任何人無法干涉;是故,造成任意損耗物資之情形大幅增長。
人在世間的福報有多少?這是有數量的,莫以為自己萬貫家財,若福報享盡,仍會一無所有。一個人該有多少金錢、多少福壽、多少享用,等於銀行存款,浪費開支,終有盡時。故節用惜福,雖是滴水,皆不廢棄,福報才能延綿而不竭也。
轉載
在機場為了解渴,他們各自買了礦泉水。剛喝了幾口,飛機就到了,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把手中的礦泉水扔到了垃圾桶裡。他們看到大富翁從飛機上走下來,他們迎上去,向大富翁問好。
大富翁態度很好,也很隨和。他的手中像一些旅客一樣拿著一瓶礦泉水。他拿著那瓶水和記者及迎接的老師說話,談笑風生。人們看到,大富翁手中拿著的幾乎是一個空瓶子,瓶底只有一口水了,隨著他的手在晃動,礦泉水發出輕微的聲音。他拿著那瓶裝有一口水的瓶子一直坐上了接送他的車子,還是沒有扔掉。
車裡有水,有人遞給他一瓶滿滿的礦泉水。他擺擺手,然後把那瓶中剩下的一口水喝完,把瓶子放下,然後接過滿瓶的礦泉水。
他這次留下了五百萬元的捐款。他的名字叫田家炳,香港知名實業家、慈善家,二十年他已捐款十億元人民幣。
除了愛心之外,更讓人感動的應該是那瓶只裝有一口水的瓶子。
※ ※ ※
新時代來臨,社會物資由原本之單調簡樸,衍生到現在一切種種俱是多元,雖然社會的物資眾多,卻未見眾生之福德跟著增多,反而有不斷在減少之情形。
現今世人,由於工商社會進步,物質文明充裕,一切無不奢侈浪費,逞己之慾,不知美德儉的重要。溯其原因,乃是眾生自恃經濟富裕,種種物資價廉,於是,在日常生活上,便長期養成浪費之習慣;其中更以免費物資被浪費最多,原因是該物質為免費使用,因此不知共同珍惜。另外,雖然有自費所購買之物品,卻因是自己所擁有,任何人無法干涉;是故,造成任意損耗物資之情形大幅增長。
人在世間的福報有多少?這是有數量的,莫以為自己萬貫家財,若福報享盡,仍會一無所有。一個人該有多少金錢、多少福壽、多少享用,等於銀行存款,浪費開支,終有盡時。故節用惜福,雖是滴水,皆不廢棄,福報才能延綿而不竭也。
轉載
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
最難的事情
有一次,佛陀遊化到跋祇國首府毘舍離城,住在城北的大林重閣精舍。
這天,阿難尊者早上準備進城去乞食,一出門,就看到一群來自城裡的離車族小孩,以精舍大門的小門孔作箭靶,正在比賽射箭。
阿難看了一會兒,只見這些孩子們,個個都是神射手,箭箭都精準地射入了那小門孔內,沒有一支偏離,心中不禁對這麼高難度的技巧感到神奇。
乞食回來後,阿難去見佛陀,將射箭一事告訴佛陀。
佛陀因而告訴阿難說:
「你覺得這些孩子箭箭射入那小門孔內難呢?還是將一根毛分成一百段,拿出其中的一段為箭靶,每一箭都射中箭靶難?」
「世尊!當然是射中一根毛的一百分之一難。」
「阿難!但這不會比能對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生起如實的體證還難。」
「所以,阿難!應當盡全力來修學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
※ ※ ※
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證道後,智慧通達,無所罣礙,在鹿野苑初轉法輪,為五比丘說四聖諦法門,「四聖諦」說四種真理:一者、苦聖諦;二者、集聖諦;三者、滅聖諦;四者、道聖諦,此亦是釋迦牟尼佛教導弟子修行次第的重要實踐法。
何謂苦聖諦呢?苦是逼迫性的。故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愛別離是苦,求不得是苦,怨憎會是苦,五陰熾盛是苦,眾生身心常被種種痛苦迫擾不安。
何謂集聖諦呢?集是招感性的。人生之苦不是天降,也不是地生,而是由自己的貪嗔癡所驅使去妄造惡業,依業受報而招集種種苦果。
何謂滅聖諦呢?滅是可證性的。這是指一切聖者,經修道後,所證得的聖果。滅有二個意義:一是滅除,二是寂滅。滅除了痛苦的根源,才有解除生死苦迫,實現涅槃的寂滅,得到解脫自在的安樂。
何謂道聖諦呢?道是可修性的。了解到生死等苦,是由「集」的業惑所起,又知道有寂滅涅槃可證,因而追求斷「集」的方法,勤修戒定慧,精進諸道品,直至證果回天之境界。
苦、集二諦是迷界的世間因果,集是因,苦為果;滅、道二諦是悟界的出世間因果,道是因,滅為果,故四聖諦是一切佛法的綱要。釋迦牟尼佛最初在菩提樹下證悟宇宙緣起的真理,只是緣起法則深奧難解,釋迦牟尼佛恐怕驟然宣說,將使尚未起信的眾生望而生畏。故在初轉法輪時,佛陀再三以「四聖諦」來說明眾生生死流轉及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進而激發眾生厭苦修道的決心,目的就是要使眾生「知苦、斷集、修道、證滅」。
轉載
這天,阿難尊者早上準備進城去乞食,一出門,就看到一群來自城裡的離車族小孩,以精舍大門的小門孔作箭靶,正在比賽射箭。
阿難看了一會兒,只見這些孩子們,個個都是神射手,箭箭都精準地射入了那小門孔內,沒有一支偏離,心中不禁對這麼高難度的技巧感到神奇。
乞食回來後,阿難去見佛陀,將射箭一事告訴佛陀。
佛陀因而告訴阿難說:
「你覺得這些孩子箭箭射入那小門孔內難呢?還是將一根毛分成一百段,拿出其中的一段為箭靶,每一箭都射中箭靶難?」
「世尊!當然是射中一根毛的一百分之一難。」
「阿難!但這不會比能對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生起如實的體證還難。」
「所以,阿難!應當盡全力來修學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
※ ※ ※
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證道後,智慧通達,無所罣礙,在鹿野苑初轉法輪,為五比丘說四聖諦法門,「四聖諦」說四種真理:一者、苦聖諦;二者、集聖諦;三者、滅聖諦;四者、道聖諦,此亦是釋迦牟尼佛教導弟子修行次第的重要實踐法。
何謂苦聖諦呢?苦是逼迫性的。故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愛別離是苦,求不得是苦,怨憎會是苦,五陰熾盛是苦,眾生身心常被種種痛苦迫擾不安。
何謂集聖諦呢?集是招感性的。人生之苦不是天降,也不是地生,而是由自己的貪嗔癡所驅使去妄造惡業,依業受報而招集種種苦果。
何謂滅聖諦呢?滅是可證性的。這是指一切聖者,經修道後,所證得的聖果。滅有二個意義:一是滅除,二是寂滅。滅除了痛苦的根源,才有解除生死苦迫,實現涅槃的寂滅,得到解脫自在的安樂。
何謂道聖諦呢?道是可修性的。了解到生死等苦,是由「集」的業惑所起,又知道有寂滅涅槃可證,因而追求斷「集」的方法,勤修戒定慧,精進諸道品,直至證果回天之境界。
苦、集二諦是迷界的世間因果,集是因,苦為果;滅、道二諦是悟界的出世間因果,道是因,滅為果,故四聖諦是一切佛法的綱要。釋迦牟尼佛最初在菩提樹下證悟宇宙緣起的真理,只是緣起法則深奧難解,釋迦牟尼佛恐怕驟然宣說,將使尚未起信的眾生望而生畏。故在初轉法輪時,佛陀再三以「四聖諦」來說明眾生生死流轉及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進而激發眾生厭苦修道的決心,目的就是要使眾生「知苦、斷集、修道、證滅」。
轉載
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憂貧憂賤
孔子去泰山旅遊,在半路上遇到一位老先生自彈自唱,神情十分愉快。
孔子頗為訝異,便問老先生:「你為何這麼快樂呢?」
老先生回答:「我怎能不快樂呢?人為萬物之靈,我幸運能出生為人而不是禽獸,這是我第一件樂事。在這個時代男尊女卑,地位相差很遠,我又能生為男人,這是第二件樂事。人的壽命長短不一,我沒夭折,而活到九十歲,這是第三件樂事。」
孔子又問:「你有三件樂事,可是我看你衣物簡陋,就知道你生活貧困,難道你一點都不擔憂嗎?」
老先生笑著說:「哈哈!錢財是身外之物,貧窮也是一件平常的事,只要淡泊明志,身心安泰,消遙自在,貧窮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孔子再說:「你年紀這麼大了,不怕死之將至嗎?」
老先生回答:「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死亡只是人生暫時的終點,好像坐車到了終站就要下車,我心無牽掛,有什麼事讓我害怕呢?」
說完,老先生又繼續彈他的琴。
※ ※ ※
「知足常樂,多貪則憂。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世事多幻,變化萬千,何者足以為憂?何者足以為喜、為樂呢?讓世人總是捉摸不定,幻惑不已。
世人有時以無財為憂,常以世俗之慮為憂,有時怕子女不聽話亦憂之,有時因無恆產、無汽車、洋房而苦惱不已,有時因無姻緣而煩憂,有時因無後而苦嘆!這都是因不能看開視明而憂惑者也。試想就是你所想要的都給了你,那又如何呢?然而人生真正生活的目的,以及人生真正的價值是在於此嗎?然而恐怕有者得了亦因而惹禍上身,或有者無福得之而又偏憂之,奈何呢?
真憂者:當憂己是否善良?當憂己身是否知修?當憂己性有否涵修?當憂己靈有無清修明純?當憂家人是否能與之齊善?當憂自己是否能以身作範、引導他人行善行修?當憂自己能否貢獻心力於社會的純樸敦厚上?諸如此等才是無惑之憂也,亦即是真憂之意義也。希世人能細思真憂之所在,並予以勉行之。
摘錄自 惑 第四十八章 憂惑
孔子頗為訝異,便問老先生:「你為何這麼快樂呢?」
老先生回答:「我怎能不快樂呢?人為萬物之靈,我幸運能出生為人而不是禽獸,這是我第一件樂事。在這個時代男尊女卑,地位相差很遠,我又能生為男人,這是第二件樂事。人的壽命長短不一,我沒夭折,而活到九十歲,這是第三件樂事。」
孔子又問:「你有三件樂事,可是我看你衣物簡陋,就知道你生活貧困,難道你一點都不擔憂嗎?」
老先生笑著說:「哈哈!錢財是身外之物,貧窮也是一件平常的事,只要淡泊明志,身心安泰,消遙自在,貧窮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孔子再說:「你年紀這麼大了,不怕死之將至嗎?」
老先生回答:「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死亡只是人生暫時的終點,好像坐車到了終站就要下車,我心無牽掛,有什麼事讓我害怕呢?」
說完,老先生又繼續彈他的琴。
※ ※ ※
「知足常樂,多貪則憂。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世事多幻,變化萬千,何者足以為憂?何者足以為喜、為樂呢?讓世人總是捉摸不定,幻惑不已。
世人有時以無財為憂,常以世俗之慮為憂,有時怕子女不聽話亦憂之,有時因無恆產、無汽車、洋房而苦惱不已,有時因無姻緣而煩憂,有時因無後而苦嘆!這都是因不能看開視明而憂惑者也。試想就是你所想要的都給了你,那又如何呢?然而人生真正生活的目的,以及人生真正的價值是在於此嗎?然而恐怕有者得了亦因而惹禍上身,或有者無福得之而又偏憂之,奈何呢?
真憂者:當憂己是否善良?當憂己身是否知修?當憂己性有否涵修?當憂己靈有無清修明純?當憂家人是否能與之齊善?當憂自己是否能以身作範、引導他人行善行修?當憂自己能否貢獻心力於社會的純樸敦厚上?諸如此等才是無惑之憂也,亦即是真憂之意義也。希世人能細思真憂之所在,並予以勉行之。
摘錄自 惑 第四十八章 憂惑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地球無國界
大勢至菩薩 降
詩曰:天寒地凍人心暖,天災地變少一樁;
努力修行善功累,共乘法船回理天。
今夜吾便以「地球無國界」為題,與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共勉。
「地球無國界」
有的人此生降生在不同的國家,不同性別,不同家庭,享受不同的福報,皆因其累世結下各種不同的因緣,造下不同的業力所致。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汝等萬萬不可怨天尤人,抱怨「命運」捉弄人,因為「前世因,今世果」半點不由人。
有一名生於貧困家庭的非洲兒童,從一出生父母就因感染愛滋病相繼去世,幸運的是,孩子並未受到感染。可是,一個失去父母的孩子又能依靠誰呢?每個親人都很窮苦,三餐都成問題,又如何接收此兒童的教養責任?所以,這孩子三歲時就被送到善心外國人辦的孤兒院,接受外國來的援助。
好景不常,孤兒院的負責人因操勞過度而去世,孤兒院的孩子有的被善心人士收養,但大部份又再度無家可歸,在街上流浪,大一點的孩子會伸手向路人乞討,小一點的就只能處於飢餓中。
有一天,一群紅十字會的義工,看到這些孩子可憐的遭遇,便為他們尋找合適的安置地點,温飽其三餐,又安排他們上學唸書,自此孩子們的生活總算安定下來。
跨國界的慈善機構募集全世界的愛心,幫助苦難的人們得以温飽,提供生活基本所需,更幫助大人就業,小孩上學,可謂無遠弗屆的愛。就因為人的愛能如此寬廣與慷慨,不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地球的未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美味的瓜果和豆子或許不能立即收成,這輩子或許也無法立刻品嘗到,但只要地球能平安少災難,大家就有機會嘗到「善果」。
吾見每一災難皆有死亡或流離失所的眾生,不免為其悲痛矣!但見生於地球各地的眾生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協助受苦災民,又忍不住對汝等善行感動不已。
地球無國界,看到別人的憂苦,就要更珍惜現有的平安與幸福,除此之外,當存菩薩慈悲心腸,救度世人出苦,共體「無常災變」的可怕,做的愈多,人間的福報愈大,災難終會消失於無形。
對於未來的苦難,最好的準備就是努力行善,讓地球充滿祥和之氣,化干戈為玉帛,人人降低自己的慾望,才能讓地球上的人類,世世代代繁衍不衰。可,吾退。
摘錄自全真月刊第95期
詩曰:天寒地凍人心暖,天災地變少一樁;
努力修行善功累,共乘法船回理天。
今夜吾便以「地球無國界」為題,與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共勉。
「地球無國界」
有的人此生降生在不同的國家,不同性別,不同家庭,享受不同的福報,皆因其累世結下各種不同的因緣,造下不同的業力所致。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汝等萬萬不可怨天尤人,抱怨「命運」捉弄人,因為「前世因,今世果」半點不由人。
有一名生於貧困家庭的非洲兒童,從一出生父母就因感染愛滋病相繼去世,幸運的是,孩子並未受到感染。可是,一個失去父母的孩子又能依靠誰呢?每個親人都很窮苦,三餐都成問題,又如何接收此兒童的教養責任?所以,這孩子三歲時就被送到善心外國人辦的孤兒院,接受外國來的援助。
好景不常,孤兒院的負責人因操勞過度而去世,孤兒院的孩子有的被善心人士收養,但大部份又再度無家可歸,在街上流浪,大一點的孩子會伸手向路人乞討,小一點的就只能處於飢餓中。
有一天,一群紅十字會的義工,看到這些孩子可憐的遭遇,便為他們尋找合適的安置地點,温飽其三餐,又安排他們上學唸書,自此孩子們的生活總算安定下來。
跨國界的慈善機構募集全世界的愛心,幫助苦難的人們得以温飽,提供生活基本所需,更幫助大人就業,小孩上學,可謂無遠弗屆的愛。就因為人的愛能如此寬廣與慷慨,不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地球的未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美味的瓜果和豆子或許不能立即收成,這輩子或許也無法立刻品嘗到,但只要地球能平安少災難,大家就有機會嘗到「善果」。
吾見每一災難皆有死亡或流離失所的眾生,不免為其悲痛矣!但見生於地球各地的眾生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協助受苦災民,又忍不住對汝等善行感動不已。
地球無國界,看到別人的憂苦,就要更珍惜現有的平安與幸福,除此之外,當存菩薩慈悲心腸,救度世人出苦,共體「無常災變」的可怕,做的愈多,人間的福報愈大,災難終會消失於無形。
對於未來的苦難,最好的準備就是努力行善,讓地球充滿祥和之氣,化干戈為玉帛,人人降低自己的慾望,才能讓地球上的人類,世世代代繁衍不衰。可,吾退。
摘錄自全真月刊第95期
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
乾隆二十九年夏天,姚安公到官署來,聽到某房間有鬼,就把床搬進去睡,整夜安然無事。
有人勸告他,請他不要拿寶貴的生命去和鬼作較量。
姚安公說:「儒家說無鬼,那是迂腐的論調,也是强詞奪理。但是鬼肯定怕人,因為陰不能勝陽;有的鬼能害人,那是因為那人的陽氣不足以抵御陰氣之故。而陽氣之盛,並非靠身體的壯實和性格的强悍所得。只要人存一心,慈悲為陽,惡毒為陰;坦誠為陽,陰險為陰;公正剛直為陽,自私卑鄙為陰。所以《易經》以陽為君子,陰為小人也。為人若能心地光明正大,就有純粹的陽剛之氣,雖然有鬼魅,也好像在暗冷的房子裏生起大爐子,燃起烈火,陰冷之氣自然消失。你讀的書也很多了,可曾看到史傳中有端正偉大的人而被鬼所害的嗎?」
旁人深深下拜,領受教誨。
※ ※ ※
鬼乃是一種靈之形式,無須任何之恐懼,世人往往聞鬼而色變,又何嘗不思人之靈異於鬼,而有所差異於不同之空間,鬼之靈亦會受懼於他靈之理同也,故鬼無所可怕,亦不須為之所惑。
其實鬼怪所畏懼的有五種人,首先是凶暴之人,鬼怪要回避他的盛氣;其次要怕術士,怕他們的劾治法術;第三怕神靈,怕他們稽查嚴密;四怕有福之人,要躲閃他們旺盛的運氣;五怕道德高尚者,要回避他們正氣凌人。說起來,凶暴之人必竟是少數,他們又往往自歸於失敗;術士和神靈雖然可怕,但鬼怪不胡作非為,術士和神靈也不會干犯;至於有福之人,他們的福運也會有衰敗的時候。唯獨那德高望重的人,鬼輩是既害怕又尊敬。
人身中皆積存有先天浩然之正氣,善德以灌溉則發光又發熱;驕傲、偏邪則黑暗而無光。正氣足則百邪不侵、百害不臨;邪氣盛則災禍臨之、吉慶遠之,惡星加之,一身倒楣之事發生。所謂:「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只要人心中存養「浩然正氣」神光護體,鬼魅見到你,避之唯恐不及,又焉敢傷你,甚至沖煞於你?故君子當法天地之正氣,多行善培德,切莫驕矜及自滿,因有修,有行善,有德行,身上自然正氣甚强,有神光護體,無論走到何處皆迪吉也。
摘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有人勸告他,請他不要拿寶貴的生命去和鬼作較量。
姚安公說:「儒家說無鬼,那是迂腐的論調,也是强詞奪理。但是鬼肯定怕人,因為陰不能勝陽;有的鬼能害人,那是因為那人的陽氣不足以抵御陰氣之故。而陽氣之盛,並非靠身體的壯實和性格的强悍所得。只要人存一心,慈悲為陽,惡毒為陰;坦誠為陽,陰險為陰;公正剛直為陽,自私卑鄙為陰。所以《易經》以陽為君子,陰為小人也。為人若能心地光明正大,就有純粹的陽剛之氣,雖然有鬼魅,也好像在暗冷的房子裏生起大爐子,燃起烈火,陰冷之氣自然消失。你讀的書也很多了,可曾看到史傳中有端正偉大的人而被鬼所害的嗎?」
旁人深深下拜,領受教誨。
※ ※ ※
鬼乃是一種靈之形式,無須任何之恐懼,世人往往聞鬼而色變,又何嘗不思人之靈異於鬼,而有所差異於不同之空間,鬼之靈亦會受懼於他靈之理同也,故鬼無所可怕,亦不須為之所惑。
其實鬼怪所畏懼的有五種人,首先是凶暴之人,鬼怪要回避他的盛氣;其次要怕術士,怕他們的劾治法術;第三怕神靈,怕他們稽查嚴密;四怕有福之人,要躲閃他們旺盛的運氣;五怕道德高尚者,要回避他們正氣凌人。說起來,凶暴之人必竟是少數,他們又往往自歸於失敗;術士和神靈雖然可怕,但鬼怪不胡作非為,術士和神靈也不會干犯;至於有福之人,他們的福運也會有衰敗的時候。唯獨那德高望重的人,鬼輩是既害怕又尊敬。
人身中皆積存有先天浩然之正氣,善德以灌溉則發光又發熱;驕傲、偏邪則黑暗而無光。正氣足則百邪不侵、百害不臨;邪氣盛則災禍臨之、吉慶遠之,惡星加之,一身倒楣之事發生。所謂:「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只要人心中存養「浩然正氣」神光護體,鬼魅見到你,避之唯恐不及,又焉敢傷你,甚至沖煞於你?故君子當法天地之正氣,多行善培德,切莫驕矜及自滿,因有修,有行善,有德行,身上自然正氣甚强,有神光護體,無論走到何處皆迪吉也。
摘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說好話大賽
如果有個「世界盃說好話大賽」,看看哪一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說好話,冠軍寶座應該非瑞士人莫屬吧!
剛到瑞士時,有一次在公車上,重感冒的我噴嚏連連又不停擤鼻涕,我每打一次噴嚏,車上乘客就「輪流」轉過頭來對我說:「祝妳健康!」當時好不習慣這樣的「關注」,怪尷尬的,還沒到達目的地就提前「逃」下車,不料下車前還有不少人(包括司機在內)齊聲祝福我早日康復!
超市的收銀員也一定會在顧客結帳時打招呼,而且隨時間變化招呼詞。例如付完錢,你會聽到收銀員對你說:「祝你有美好的一天!」「祝你有個美好的夜晚!」或「祝你周末愉快!」
瑞士人會道謝,然後不吝嗇的回過頭來也祝福一下對方。這樣大家互相祝福,購物這瑣碎的例行公事因此變成日常生活中小小的快樂泉源。
推著嬰兒車帶寶寶出門,幾乎每次都會有人過來看寶寶,稱讚寶寶的眼睛漂亮、膚色健康……我這個當媽媽的總是聽得飄飄然,覺得自己的寶寶真是全天下最可愛的。
後來才發現,每個小寶寶都一樣常被路人稱讚,而每個媽媽也都跟我一樣聽得樂陶陶。漸漸的,我不再只把眼光定在自己的寶寶身上,看看別人的寶寶,的確也很可愛。開口稱讚變成自然而然,也因此和其他的年輕媽媽熟悉起來,添了好多交換育兒心得的好朋友。
然而,這些年來最讓我覺得溫馨的其實是家人之間的好話交流。
外子是瑞士人,用餐完畢一定跟我道謝,說餐點很可口、說他好滿足;出門上班前會祝福我一天愉快;臨睡前會祝我一覺好眠。
當然,長久下來,原本單向的祝福已變成雙向的互祝,而我們的日子真的就像我們每天所說的話一般,多半愉悅又滿足。
我細心觀察婆家眾親友,發現大家真的都是隨時隨地說好話的高手。我想,這樣的好話交流就是一家人和樂融融最大的因素吧!
若有機會來到瑞士,在大街上買個三明治或冰棒來邊走邊吃,很可能會有人對你說:「盡情享用!」或「祝你好胃口!」不必驚訝,也別覺得尷尬,只要微笑道個謝,然後繼續享用;如果對方也正在吃東西,道謝之外,也大方的回祝對方有個好胃口吧!
「情緒」具有高度傳染力,不論好的或壞的,這就像「微笑原理」:你微笑,別人就會對你微笑。
轉載
剛到瑞士時,有一次在公車上,重感冒的我噴嚏連連又不停擤鼻涕,我每打一次噴嚏,車上乘客就「輪流」轉過頭來對我說:「祝妳健康!」當時好不習慣這樣的「關注」,怪尷尬的,還沒到達目的地就提前「逃」下車,不料下車前還有不少人(包括司機在內)齊聲祝福我早日康復!
超市的收銀員也一定會在顧客結帳時打招呼,而且隨時間變化招呼詞。例如付完錢,你會聽到收銀員對你說:「祝你有美好的一天!」「祝你有個美好的夜晚!」或「祝你周末愉快!」
瑞士人會道謝,然後不吝嗇的回過頭來也祝福一下對方。這樣大家互相祝福,購物這瑣碎的例行公事因此變成日常生活中小小的快樂泉源。
推著嬰兒車帶寶寶出門,幾乎每次都會有人過來看寶寶,稱讚寶寶的眼睛漂亮、膚色健康……我這個當媽媽的總是聽得飄飄然,覺得自己的寶寶真是全天下最可愛的。
後來才發現,每個小寶寶都一樣常被路人稱讚,而每個媽媽也都跟我一樣聽得樂陶陶。漸漸的,我不再只把眼光定在自己的寶寶身上,看看別人的寶寶,的確也很可愛。開口稱讚變成自然而然,也因此和其他的年輕媽媽熟悉起來,添了好多交換育兒心得的好朋友。
然而,這些年來最讓我覺得溫馨的其實是家人之間的好話交流。
外子是瑞士人,用餐完畢一定跟我道謝,說餐點很可口、說他好滿足;出門上班前會祝福我一天愉快;臨睡前會祝我一覺好眠。
當然,長久下來,原本單向的祝福已變成雙向的互祝,而我們的日子真的就像我們每天所說的話一般,多半愉悅又滿足。
我細心觀察婆家眾親友,發現大家真的都是隨時隨地說好話的高手。我想,這樣的好話交流就是一家人和樂融融最大的因素吧!
若有機會來到瑞士,在大街上買個三明治或冰棒來邊走邊吃,很可能會有人對你說:「盡情享用!」或「祝你好胃口!」不必驚訝,也別覺得尷尬,只要微笑道個謝,然後繼續享用;如果對方也正在吃東西,道謝之外,也大方的回祝對方有個好胃口吧!
「情緒」具有高度傳染力,不論好的或壞的,這就像「微笑原理」:你微笑,別人就會對你微笑。
轉載
黃金是毒蛇
昔日,佛陀與阿難在田間小路經行,看到路旁有一堆黃金,佛陀對阿難說:「阿難!你看,那裡有大毒蛇!」
阿難也跟著回答:「世尊!你說的沒錯,的確是最凶惡的毒蛇!」
當時田裡有一位正在耕種的農人,聽到佛陀與阿難的對話,擔心真的有毒蛇,便前往查看,沒想到卻是價值連城的金子被遺棄在路旁。
農人說:「唉哎!這出家人所說的毒蛇,原來是可以讓我享用不盡的黃金啊!」他趁四下無人,便將黃金據為己有,從此生活富足,衣食無缺。
農人一夕致富的消息很快地傳到國王耳中,國王懷疑農人不法謀財,便派人將他逮捕入獄,以國法治罪。在監獄中,獄卒聽到農人喃喃自語地說道:「世尊說是毒蛇,阿難也說是毒蛇……」覺得奇怪,便將事情稟告國王。國王聽了,就派人押解農人到宮裡來詢問原因。
農人說:「之前在田裡耕種時,正巧佛陀與阿難尊者到田邊經行,因為聽到他們說有毒蛇,便走過去探探究竟,結果發現了這些價值連城的黃金。如今因為這些黃金而入獄,我終於明白它真是害人不淺的毒蛇啊!」
篤信佛法的國王聽完農人的回答後,知道他已信受佛陀的話語,並懺悔改過,因而恢復了他的自由之身。
※ ※ ※
世俗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最大的痛苦,莫過於貪慾嗜財;貧窮者想要富有,富有者想要更有錢,所以人人用自己的雙手挖掘了自陷的深坑,終生痛苦,莫能自拔。號稱靈明的人類,何至於如斯之愚昧而虛擲寶貴的歲月和精神?雖用盡心機妄得錢財,豈有助益人生之幸福?
繁華社會諸多致使人們迷失的事物,而人心貪嗔痴三毒侵蝕嚴重,故加重對世間的一切索求無度,總將一切佔為己有才能滿足。說滿足實不然,人心三毒如是無底洞,是不可能填滿的。因此世人常在不知不覺中,一再的追求,導致心靈執著失去正確方向。
樸實無華的生活,乍看之下很容易,其實得在「能捨,放下」上多下功夫,人人能多向道而修,勝過「物質生活」的計較,當「需求」愈少,「心靈」則愈豐富,望世人在「世間財」及「物質生活」上能做一睿智之取捨,方能過著充實有意義的人生。
轉載
阿難也跟著回答:「世尊!你說的沒錯,的確是最凶惡的毒蛇!」
當時田裡有一位正在耕種的農人,聽到佛陀與阿難的對話,擔心真的有毒蛇,便前往查看,沒想到卻是價值連城的金子被遺棄在路旁。
農人說:「唉哎!這出家人所說的毒蛇,原來是可以讓我享用不盡的黃金啊!」他趁四下無人,便將黃金據為己有,從此生活富足,衣食無缺。
農人一夕致富的消息很快地傳到國王耳中,國王懷疑農人不法謀財,便派人將他逮捕入獄,以國法治罪。在監獄中,獄卒聽到農人喃喃自語地說道:「世尊說是毒蛇,阿難也說是毒蛇……」覺得奇怪,便將事情稟告國王。國王聽了,就派人押解農人到宮裡來詢問原因。
農人說:「之前在田裡耕種時,正巧佛陀與阿難尊者到田邊經行,因為聽到他們說有毒蛇,便走過去探探究竟,結果發現了這些價值連城的黃金。如今因為這些黃金而入獄,我終於明白它真是害人不淺的毒蛇啊!」
篤信佛法的國王聽完農人的回答後,知道他已信受佛陀的話語,並懺悔改過,因而恢復了他的自由之身。
※ ※ ※
世俗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最大的痛苦,莫過於貪慾嗜財;貧窮者想要富有,富有者想要更有錢,所以人人用自己的雙手挖掘了自陷的深坑,終生痛苦,莫能自拔。號稱靈明的人類,何至於如斯之愚昧而虛擲寶貴的歲月和精神?雖用盡心機妄得錢財,豈有助益人生之幸福?
繁華社會諸多致使人們迷失的事物,而人心貪嗔痴三毒侵蝕嚴重,故加重對世間的一切索求無度,總將一切佔為己有才能滿足。說滿足實不然,人心三毒如是無底洞,是不可能填滿的。因此世人常在不知不覺中,一再的追求,導致心靈執著失去正確方向。
樸實無華的生活,乍看之下很容易,其實得在「能捨,放下」上多下功夫,人人能多向道而修,勝過「物質生活」的計較,當「需求」愈少,「心靈」則愈豐富,望世人在「世間財」及「物質生活」上能做一睿智之取捨,方能過著充實有意義的人生。
轉載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捉弄窮人為樂
一天,一個年輕的大學生跟他的教授在外散步,教授很仁慈,他身邊的那年輕學生也是他的朋友,在散步的時候,他們看到路旁有一雙舊鞋子。
原來有一個人把鞋子留在那裡,每天他工作完畢,就會回來找回他的東西。
眼看下工的時間快到了,年輕學生突然和教授商議,想要跟那窮人開個玩笑,他提議把這雙鞋子藏起來,看看鞋子的主人回來,找不到鞋子時會有怎樣的反應。
教授回答:「我們不要以捉弄窮人為樂。你可以換個方式,為這人做一點好事,例如放些錢幣在每一隻鞋子裡,再看看他發現鞋子時將會如何。」
那學生決定照著教授的話去做,然後他們躲在樹林後,觀看那窮人會有甚麼反應。
不久那窮人下工了,他回到路旁找到他的東西,他一面穿上衣服,一面把腳穿進第一隻鞋子裡。
他立刻覺得有東西在鞋裡,待彎腰一看,發現有一枚銀幣在那隻鞋子裡面,他臉上顯出驚愕的表情,又把銀幣翻來覆去,看了又再看,同時又左右觀看,是否有人惡作劇。
但發現四周無人,於是他把銀幣放在口袋裡。
他繼續穿另外一隻鞋,竟又發現了另一枚銀幣,他臉上第二次出現驚喜的表情,高興之餘,便馬上跪下感恩禱告。
他謝謝神知道他的妻子生病,家裡也沒甚麼食物,他更感謝神,藉著不知何人的手使他絕處逢生。
那人離開後,年輕學生站在教授身旁,心中很受感動而淚水盈眶。
教授便問他:「你覺得你後來所做的,是不是比先前那壞主意更有意義?」
那年輕人答道:「是的,我上了一生難忘的寶貴功課,更學習到我從不明白的真理──行善最樂。」
※ ※ ※
心動念起,念生行至,故可知念之動起,影響行為之好壞,同時其之關係至深且鉅也。
念生有其善與惡之別。念善:行為可正、可善、可光明心性、可涵養本靈,亦可愛及他人,更可慈悲與物。如念惡者:必心性墮落,惡行歹做,本靈暗晦,本性泯滅,亦因而波及他人,亦因而毀及萬事、萬物,自身沉淪。故可知善惡之念,其有甚遠之差距,亦因之導致本靈之昇華或是墮落之根源,當必省悟思之。
人念惡之起,究其根源,乃是受塵凡欲利私怨,或是其他之因素所引起,故而會生念惑,如能將此等之因素去除,秉己心於淨、於空,則念無所可惑矣。然世人都是沉於欲海,不知醒悟者多,所以常因而念惑不已,無法自拔,造罪造業,沉淪苦海,人之所以知修、當修,其目的就是能在己身每一動靜之間,使己身之念不受任何之惑而清明歷鍊,這就是修與不修最大之不同,會受惑者,大多屬於無修之人,如能深修,任何之念就不生不惑矣,盼世人能知悟此理,速予糾正自己,邁向清明之境。
摘錄自惑-第三十六章 念惑
原來有一個人把鞋子留在那裡,每天他工作完畢,就會回來找回他的東西。
眼看下工的時間快到了,年輕學生突然和教授商議,想要跟那窮人開個玩笑,他提議把這雙鞋子藏起來,看看鞋子的主人回來,找不到鞋子時會有怎樣的反應。
教授回答:「我們不要以捉弄窮人為樂。你可以換個方式,為這人做一點好事,例如放些錢幣在每一隻鞋子裡,再看看他發現鞋子時將會如何。」
那學生決定照著教授的話去做,然後他們躲在樹林後,觀看那窮人會有甚麼反應。
不久那窮人下工了,他回到路旁找到他的東西,他一面穿上衣服,一面把腳穿進第一隻鞋子裡。
他立刻覺得有東西在鞋裡,待彎腰一看,發現有一枚銀幣在那隻鞋子裡面,他臉上顯出驚愕的表情,又把銀幣翻來覆去,看了又再看,同時又左右觀看,是否有人惡作劇。
但發現四周無人,於是他把銀幣放在口袋裡。
他繼續穿另外一隻鞋,竟又發現了另一枚銀幣,他臉上第二次出現驚喜的表情,高興之餘,便馬上跪下感恩禱告。
他謝謝神知道他的妻子生病,家裡也沒甚麼食物,他更感謝神,藉著不知何人的手使他絕處逢生。
那人離開後,年輕學生站在教授身旁,心中很受感動而淚水盈眶。
教授便問他:「你覺得你後來所做的,是不是比先前那壞主意更有意義?」
那年輕人答道:「是的,我上了一生難忘的寶貴功課,更學習到我從不明白的真理──行善最樂。」
※ ※ ※
心動念起,念生行至,故可知念之動起,影響行為之好壞,同時其之關係至深且鉅也。
念生有其善與惡之別。念善:行為可正、可善、可光明心性、可涵養本靈,亦可愛及他人,更可慈悲與物。如念惡者:必心性墮落,惡行歹做,本靈暗晦,本性泯滅,亦因而波及他人,亦因而毀及萬事、萬物,自身沉淪。故可知善惡之念,其有甚遠之差距,亦因之導致本靈之昇華或是墮落之根源,當必省悟思之。
人念惡之起,究其根源,乃是受塵凡欲利私怨,或是其他之因素所引起,故而會生念惑,如能將此等之因素去除,秉己心於淨、於空,則念無所可惑矣。然世人都是沉於欲海,不知醒悟者多,所以常因而念惑不已,無法自拔,造罪造業,沉淪苦海,人之所以知修、當修,其目的就是能在己身每一動靜之間,使己身之念不受任何之惑而清明歷鍊,這就是修與不修最大之不同,會受惑者,大多屬於無修之人,如能深修,任何之念就不生不惑矣,盼世人能知悟此理,速予糾正自己,邁向清明之境。
摘錄自惑-第三十六章 念惑
20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富人成窮光蛋
從一位家財萬貫、應有盡有的富翁,到一個一文不名、無家無業的窮光蛋,邁克爾經歷了人生中一落千丈的痛苦。但是,這個痛苦卻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轉機,使他的生活充滿了從未有過的快樂。
邁克爾‧蓋茨‧吉爾出生於一個非常富有的家庭,他的父親布蘭登‧吉爾是美國一位著名作家。邁克爾從小生活環境優越,住的是一個擁有25個房間的大豪宅,交往的都是一些社會名流。邁克爾在耶魯大學接受教育,20歲出頭,就被全世界最大的廣告公司「智威湯遜」僱用。他步步高陞,最後登上了創新部經理的職位。他拿著6位數的工資,各種待遇非常豐厚。不幸的是,43歲那年,他被公司解僱了。緊接著,厄運一個接一個的降臨到邁克爾頭上。
邁克爾說:「我被解僱後不久就離婚了,去作例行體檢時,又被診斷患有腦瘤,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我總以為自己富有,有一個豪宅,但這些都失去了,我認為自己有一個賺大錢的好工作,這些也都失去了。從某種意義上講,我也失去了家庭,因為我整天忙著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妻子兒女。我還失去了健康,被公司解僱後,我連醫療保險都沒有了。」
邁克爾從應有盡有,到一無所有,生命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他說,就在他認為自己失去了一切的那天,生活開始出現了轉機。
邁克爾說:「有一天,我走進一家星巴克店,恰巧那天店裡正在舉行招聘活動,來自各處的經理都在招聘人員。我要了一杯Latte,可憐巴巴地坐下來。一位非洲裔婦女看著我說:你是需要一份工作嗎?我不加思索地回答說:是的。當時,我想,從一個大廣告公司的創新部經理,淪落到穿著綠色圍裙為人沏茶倒水的雇員,簡直太丟人了!」
邁克爾介紹說,那位給她提供工作的女性來自一個和他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這位婦女15歲時,母親就因吸毒過量死亡。她從小生活貧困,碰到了很多挑戰。但如今,她已經是這家星巴克店的經理。邁克爾說,這份工作使他的生活翻轉過來。
邁克爾說:「有一天晚上要關店時,我拖了地,打掃完廁所,擦乾淨桌子後,走到街上,望著星星說: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快樂過!我現在居住的小公寓只有一個野餐用的桌子和兩把椅子,一共才53美元,但是我比過去應有盡有時快樂得多。我知道,失去工作,失去大房子,失去健康感,是非常不幸的事,但是當你失去物質東西對你非常重要的那種感覺後,你的心會感到生活的每一刻都如此寶貴。我們不需要物質的東西、例如大房子和好的工作,來享受生活的快樂。單單走在街上,享受燈光和日光的照耀,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禮物了。」
邁克爾認為,他現在之所以快樂,是因為他失去了美國夢所代表的外在的東西,但卻找到了內在的幸福,那就是,生活本身,以及能夠服侍他人,就是應該珍視的奇蹟。邁克爾說,聖經教導說,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瑪門,當一個人被物質的東西充滿時,就很難聽到上帝細微的聲音,上帝也很難進入到他的生活中來。邁克爾說,當他甚麼都失去時,他的心就謙卑下來請求上帝的幫助。
邁克爾說:「當你停止用力掙扎,不再甚麼都想控制、甚麼都想去奪取的時候,上帝就能大大地充滿你的生命和心靈。每當想到上帝時,我就充滿感激,因為一個人被診斷患有重病時,才意識到生命何等寶貴。他會想:也許我可以把自己掙扎的經歷講給別人聽,也許我可以為他人倒一杯咖啡,或者做一些像清掃廁所這樣最簡單的事,也就是說,在小事上謙卑回報上帝的愛,告訴他:謝謝你幫助我,讓我也能盡我所能去幫助他人。」
※ ※ ※
問世間孰能究竟人生?誠然今世人能避開「欲與利」而禪透人生者實不多,蓋無不綣戀在物情欲利淵藪裡而沾沾自喜自若,能掙脫欲利枷鎖之束縛者幾希。
「戲裡人生原是夢,浮生虛幻一場空。」但觀人生有如一齣戲,每人各演各不同之角色,待曲終人散時,一切都將歸於平靜。其實,即使生活在真實的人生裡,爾在你這一生,即使能享盡福、祿、壽駢臻,亦僅是一場百年之美夢罷了!吾人可借鏡於早昔呂仙祖受枕而作黃梁夢,驚醒而澈悟人生一場夢-演化一生順遂而平步青雲,而官居高爵,而權柄天下,而享受榮華富貴、夫妻恩愛、子孫滿堂,然這又能擁有到幾時呢?畢竟人生亦只不過數拾寒暑耳!也是轉眼即過。
觀現今塵寰世人一生之成長過程(求學階段、成家、謀生),有如一段奮鬥史,幾乎大多都得很努力去工作,可謂每日都在為生活在辛苦、操勞、奔波。試問世人畢生勞碌不休-到底為誰辛苦、為誰忙呢?然到頭來,終難免一死-人死灰飛歸於塵土矣。總之,不論你生前費盡多少心思與辛勞,爾所有之努力與成果、或最難割捨的、或所最為至愛的,其實你所擁有的一切,最後還是都得放下(帶不走也),故終究還是落得一場空罷了-一切歸於零。
人,有生,就有死,此即生命之無常、之無奈!死,乃生命註定之歸宿。故言世上萬般皆是假、全是幻(有形之物皆會毀滅的),惟有此身一靈方屬「真」(人死身軀腐壞,靈魂不死)。是以,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慇望世人皆能把握當下,及早醒悟,多勉修以去除私欲,多啟發良能以造就更有價值與意義之人生。
修旨淨靈,慈悲乃淨靈之鑰,斯慈者愛人、悲者憫人,能慈愛、悲憫世人者其心懷寡私欲矣,心寡私欲則心淨,所以惟慈悲者可心淨而放下萬緣。放下萬緣,使心無物,無物者無塵染,心不染塵,炁靈回復清淨矣。共勉之!
摘錄自修回真心(第一輯)-浮生虛幻一場空
邁克爾‧蓋茨‧吉爾出生於一個非常富有的家庭,他的父親布蘭登‧吉爾是美國一位著名作家。邁克爾從小生活環境優越,住的是一個擁有25個房間的大豪宅,交往的都是一些社會名流。邁克爾在耶魯大學接受教育,20歲出頭,就被全世界最大的廣告公司「智威湯遜」僱用。他步步高陞,最後登上了創新部經理的職位。他拿著6位數的工資,各種待遇非常豐厚。不幸的是,43歲那年,他被公司解僱了。緊接著,厄運一個接一個的降臨到邁克爾頭上。
邁克爾說:「我被解僱後不久就離婚了,去作例行體檢時,又被診斷患有腦瘤,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我總以為自己富有,有一個豪宅,但這些都失去了,我認為自己有一個賺大錢的好工作,這些也都失去了。從某種意義上講,我也失去了家庭,因為我整天忙著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妻子兒女。我還失去了健康,被公司解僱後,我連醫療保險都沒有了。」
邁克爾從應有盡有,到一無所有,生命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他說,就在他認為自己失去了一切的那天,生活開始出現了轉機。
邁克爾說:「有一天,我走進一家星巴克店,恰巧那天店裡正在舉行招聘活動,來自各處的經理都在招聘人員。我要了一杯Latte,可憐巴巴地坐下來。一位非洲裔婦女看著我說:你是需要一份工作嗎?我不加思索地回答說:是的。當時,我想,從一個大廣告公司的創新部經理,淪落到穿著綠色圍裙為人沏茶倒水的雇員,簡直太丟人了!」
邁克爾介紹說,那位給她提供工作的女性來自一個和他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這位婦女15歲時,母親就因吸毒過量死亡。她從小生活貧困,碰到了很多挑戰。但如今,她已經是這家星巴克店的經理。邁克爾說,這份工作使他的生活翻轉過來。
邁克爾說:「有一天晚上要關店時,我拖了地,打掃完廁所,擦乾淨桌子後,走到街上,望著星星說: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快樂過!我現在居住的小公寓只有一個野餐用的桌子和兩把椅子,一共才53美元,但是我比過去應有盡有時快樂得多。我知道,失去工作,失去大房子,失去健康感,是非常不幸的事,但是當你失去物質東西對你非常重要的那種感覺後,你的心會感到生活的每一刻都如此寶貴。我們不需要物質的東西、例如大房子和好的工作,來享受生活的快樂。單單走在街上,享受燈光和日光的照耀,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禮物了。」
邁克爾認為,他現在之所以快樂,是因為他失去了美國夢所代表的外在的東西,但卻找到了內在的幸福,那就是,生活本身,以及能夠服侍他人,就是應該珍視的奇蹟。邁克爾說,聖經教導說,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瑪門,當一個人被物質的東西充滿時,就很難聽到上帝細微的聲音,上帝也很難進入到他的生活中來。邁克爾說,當他甚麼都失去時,他的心就謙卑下來請求上帝的幫助。
邁克爾說:「當你停止用力掙扎,不再甚麼都想控制、甚麼都想去奪取的時候,上帝就能大大地充滿你的生命和心靈。每當想到上帝時,我就充滿感激,因為一個人被診斷患有重病時,才意識到生命何等寶貴。他會想:也許我可以把自己掙扎的經歷講給別人聽,也許我可以為他人倒一杯咖啡,或者做一些像清掃廁所這樣最簡單的事,也就是說,在小事上謙卑回報上帝的愛,告訴他:謝謝你幫助我,讓我也能盡我所能去幫助他人。」
※ ※ ※
問世間孰能究竟人生?誠然今世人能避開「欲與利」而禪透人生者實不多,蓋無不綣戀在物情欲利淵藪裡而沾沾自喜自若,能掙脫欲利枷鎖之束縛者幾希。
「戲裡人生原是夢,浮生虛幻一場空。」但觀人生有如一齣戲,每人各演各不同之角色,待曲終人散時,一切都將歸於平靜。其實,即使生活在真實的人生裡,爾在你這一生,即使能享盡福、祿、壽駢臻,亦僅是一場百年之美夢罷了!吾人可借鏡於早昔呂仙祖受枕而作黃梁夢,驚醒而澈悟人生一場夢-演化一生順遂而平步青雲,而官居高爵,而權柄天下,而享受榮華富貴、夫妻恩愛、子孫滿堂,然這又能擁有到幾時呢?畢竟人生亦只不過數拾寒暑耳!也是轉眼即過。
觀現今塵寰世人一生之成長過程(求學階段、成家、謀生),有如一段奮鬥史,幾乎大多都得很努力去工作,可謂每日都在為生活在辛苦、操勞、奔波。試問世人畢生勞碌不休-到底為誰辛苦、為誰忙呢?然到頭來,終難免一死-人死灰飛歸於塵土矣。總之,不論你生前費盡多少心思與辛勞,爾所有之努力與成果、或最難割捨的、或所最為至愛的,其實你所擁有的一切,最後還是都得放下(帶不走也),故終究還是落得一場空罷了-一切歸於零。
人,有生,就有死,此即生命之無常、之無奈!死,乃生命註定之歸宿。故言世上萬般皆是假、全是幻(有形之物皆會毀滅的),惟有此身一靈方屬「真」(人死身軀腐壞,靈魂不死)。是以,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慇望世人皆能把握當下,及早醒悟,多勉修以去除私欲,多啟發良能以造就更有價值與意義之人生。
修旨淨靈,慈悲乃淨靈之鑰,斯慈者愛人、悲者憫人,能慈愛、悲憫世人者其心懷寡私欲矣,心寡私欲則心淨,所以惟慈悲者可心淨而放下萬緣。放下萬緣,使心無物,無物者無塵染,心不染塵,炁靈回復清淨矣。共勉之!
摘錄自修回真心(第一輯)-浮生虛幻一場空
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心術不正之道士
。。。。。
(濟佛師徒二人談論間,寶蓮已迅速穿越陰陽界,飛過陰山,來到今日參訪之目的地,第十三層─油鍋獄矣!)
童生曰:怎麼感覺突然變熱了?每次來陰間都令人毛骨悚然,怎麼這次感覺不同且愈來愈熱呢?
濟佛曰:賢徒有所不知,因已達今日參訪之目的地,第十三層─油鍋獄矣!
童生曰:難怪徒兒感覺悶熱異常。那敢問恩師,在世犯何罪行會被判入油鍋獄受罰?
濟佛曰:賢徒問得好,世之人有用邪符害人者,即俗稱「符仔仙」,專以邪符害人奪人性命、破人婚姻,害人夫妻失和,以此牟利。又有為上者,假借權勢壓迫下屬令下屬痛苦不堪,或藉公權力欺壓善良老百姓以逞私慾者,上天皆判此等罪魂入「油鍋獄」,讓其嚐嚐下油鍋之滋味也,可,我們進去參訪之。
(此時濟佛帶領童生緩緩步下蓮台,向油鍋獄前進,只見鬼差用尖叉將罪魂叉起,罪魂尖叫哀嚎,接著將之按入油鍋中,只見剎時,罪魂渾身只剩白骨,鬼差再將其撈起,丟與鐵蛇、鐵狗吃,剩餘之白骨復經回魂水一潑,又回復原形。此時突有一狀況發生,有一群鬼差圍著一位罪魂,此位罪魂在世乃一道士,專以邪符害人,正施法與鬼差對抗,僵持不下。)
濟佛曰:賢徒可稍立,待為師前去助之。
(此時只見濟佛口念真言,接著將手中之葫蘆往空中一拋,葫蘆發出萬道金光,接著即將此罪魂吸入葫蘆中,濟佛收回葫蘆,並將罪魂以綑仙索綑綁,交付與鬼差,鬼差以叉子將罪魂拋入沸油鍋中,罪魂登時變為白骨,再潑回魂水,罪魂回復本相,但其法已破矣。濟佛收回綑仙索後,囑鬼差押其至童生跟前,命其說出在生犯何罪行得受此刑罰,以參著金篇勸化世人。
罪魂曰:哎呀!苦呀!誰叫我負嵎頑抗,今遇濟佛佛法無邊,我算栽了!我願說出我的罪行以警世人,莫蹈吾之覆轍。我在世乃一專門用邪符害人之符仔仙,只要有人出錢請我害人,若是價錢滿意,哪怕什麼傷天害理之事亦做得出來。如令人昏迷,以遂對方姦淫之目的而害人失貞,或破人婚姻,害人公司倒閉,以稻草人扎針之方式,令對方命喪黃泉,只要有錢,我什麼歹事都做得出來。有一次我經過一處草地,見有一頗具姿色之女孩從此地經過,遂心生歹念,施起符法,準備俟其昏倒後再予強姦,豈知正在做法時,碰巧豁落靈官王天君正欲往鸞堂降筆,正巧經過此處,見我又在施邪符害人,於是將我之魂魄捉拿至地府。我心有不甘,見鬼差前來捉我,遂施法與之頑抗,誰知又碰上濟佛,我真衰啊!
濟佛曰:你不是衰,你是罪有應得,好好懺悔吧!吾怕汝永禁陰山無法出苦也。老衲亦勸諫世人,符法、術法用之於正,可救人造功,陰隲無量,反之用於害人,則獲罪匪淺,世人不可不慎。可,今日時間已過長,怕乩體過累,可回堂去矣!
摘錄自冥遊記-第十七回
(濟佛師徒二人談論間,寶蓮已迅速穿越陰陽界,飛過陰山,來到今日參訪之目的地,第十三層─油鍋獄矣!)
童生曰:怎麼感覺突然變熱了?每次來陰間都令人毛骨悚然,怎麼這次感覺不同且愈來愈熱呢?
濟佛曰:賢徒有所不知,因已達今日參訪之目的地,第十三層─油鍋獄矣!
童生曰:難怪徒兒感覺悶熱異常。那敢問恩師,在世犯何罪行會被判入油鍋獄受罰?
濟佛曰:賢徒問得好,世之人有用邪符害人者,即俗稱「符仔仙」,專以邪符害人奪人性命、破人婚姻,害人夫妻失和,以此牟利。又有為上者,假借權勢壓迫下屬令下屬痛苦不堪,或藉公權力欺壓善良老百姓以逞私慾者,上天皆判此等罪魂入「油鍋獄」,讓其嚐嚐下油鍋之滋味也,可,我們進去參訪之。
(此時濟佛帶領童生緩緩步下蓮台,向油鍋獄前進,只見鬼差用尖叉將罪魂叉起,罪魂尖叫哀嚎,接著將之按入油鍋中,只見剎時,罪魂渾身只剩白骨,鬼差再將其撈起,丟與鐵蛇、鐵狗吃,剩餘之白骨復經回魂水一潑,又回復原形。此時突有一狀況發生,有一群鬼差圍著一位罪魂,此位罪魂在世乃一道士,專以邪符害人,正施法與鬼差對抗,僵持不下。)
濟佛曰:賢徒可稍立,待為師前去助之。
(此時只見濟佛口念真言,接著將手中之葫蘆往空中一拋,葫蘆發出萬道金光,接著即將此罪魂吸入葫蘆中,濟佛收回葫蘆,並將罪魂以綑仙索綑綁,交付與鬼差,鬼差以叉子將罪魂拋入沸油鍋中,罪魂登時變為白骨,再潑回魂水,罪魂回復本相,但其法已破矣。濟佛收回綑仙索後,囑鬼差押其至童生跟前,命其說出在生犯何罪行得受此刑罰,以參著金篇勸化世人。
罪魂曰:哎呀!苦呀!誰叫我負嵎頑抗,今遇濟佛佛法無邊,我算栽了!我願說出我的罪行以警世人,莫蹈吾之覆轍。我在世乃一專門用邪符害人之符仔仙,只要有人出錢請我害人,若是價錢滿意,哪怕什麼傷天害理之事亦做得出來。如令人昏迷,以遂對方姦淫之目的而害人失貞,或破人婚姻,害人公司倒閉,以稻草人扎針之方式,令對方命喪黃泉,只要有錢,我什麼歹事都做得出來。有一次我經過一處草地,見有一頗具姿色之女孩從此地經過,遂心生歹念,施起符法,準備俟其昏倒後再予強姦,豈知正在做法時,碰巧豁落靈官王天君正欲往鸞堂降筆,正巧經過此處,見我又在施邪符害人,於是將我之魂魄捉拿至地府。我心有不甘,見鬼差前來捉我,遂施法與之頑抗,誰知又碰上濟佛,我真衰啊!
濟佛曰:你不是衰,你是罪有應得,好好懺悔吧!吾怕汝永禁陰山無法出苦也。老衲亦勸諫世人,符法、術法用之於正,可救人造功,陰隲無量,反之用於害人,則獲罪匪淺,世人不可不慎。可,今日時間已過長,怕乩體過累,可回堂去矣!
摘錄自冥遊記-第十七回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鬼神鑑察
《閱微草堂筆記》有一篇記載:
王半仙曾經訪問他的狐友,狐友迎著他笑說:「您昨夜做夢到了范住的家裏,與她歡聚娛樂。」
范住這個人,是城中的名妓。王回憶確實有這個夢,就問他怎麼知道。
狐友回答說:「人禀受陽氣而生,陽親附於上,氣常發露於頭上頂。睡覺時則神聚於心,靈光同陽氣映照,如同鏡的取影。夢生於心,它的影都顯現於陽氣中,一往一來,或生或滅,忽而變形成為一二寸的小人,如同圖畫,如同戲劇,如同蟲的蠕動。就是不可告人的事情,也百態盡露,鬼神都能夠見到,狐狸中通靈的也能夠見到,只是聽不到他的話語罷了。昨天偶而經過你家,所以見到了你的夢。」
又說:「心的善惡,也顯現在陽氣中。生一個善念,那麼氣中有一條綫如同烈火;生一個惡心,那麼氣中有一條綫如同濃煙。濃煙罩頭,還有一綫的光亮,是蓄生道中的人。連一綫的光亮也沒有,是地獄中的人了。」
王問:「惡人濃煙罩頭,他旳夢中之影怎麼能再見到?」
狐友答道:「人心本善,是惡念遮蔽了它。睡覺時一念不生,那麼這心就回歸到它的本體,陽氣就自然光明。即使在他剛醒來時,念頭還沒有起,光明也還在;念頭漸起,就漸昏暗;念頭全起,就全都昏暗了。你不讀書,不妨去找個秀才問,孟子所說的夜氣,就是這個了。」
王惶恐地說:「鬼神的審鑒觀察,竟然到了睡夢之中!」
※ ※ ※
太上曰:『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釋意:太上言,又有三尸神在人之身中(即是說每個人都有三魂七魄),每到庚申日(每六十日一次),總必上天界進見天曹,言述人之罪過,故而可知,不論人身於何處,或有人,或無人處(暗室、獨處皆然),無時無刻都有鬼神在鑑察著,且會詳細的敘錄人之罪過、善功,以為評論之依據。
且三尸神均於庚申日趁人熟睡之時,就即刻上奏天曹。且每個月(農曆的最後一日),自家之灶神也亦必上天奏事,以明善惡,絕不虛假。且每個家庭中均有灶神,對人之情況最為清楚明瞭,且記述最為切確,亦作為世人行凶善惡評論之依據也。
如今之社會生活品質提昇,往往對自家之灶神都疏忽了,試問現在雖無古灶,但總有炊食之瓦斯爐吧!此之生火之處,即可炊食,即有司命真君-火神之在也,所以除當力求潔淨外,亦不可冒瀆,當依古禮以虔敬之,可求福祥也,就此併論述之。
摘錄自悟行清明感應篇-第六章 三尸神視,灶神鑑察
王半仙曾經訪問他的狐友,狐友迎著他笑說:「您昨夜做夢到了范住的家裏,與她歡聚娛樂。」
范住這個人,是城中的名妓。王回憶確實有這個夢,就問他怎麼知道。
狐友回答說:「人禀受陽氣而生,陽親附於上,氣常發露於頭上頂。睡覺時則神聚於心,靈光同陽氣映照,如同鏡的取影。夢生於心,它的影都顯現於陽氣中,一往一來,或生或滅,忽而變形成為一二寸的小人,如同圖畫,如同戲劇,如同蟲的蠕動。就是不可告人的事情,也百態盡露,鬼神都能夠見到,狐狸中通靈的也能夠見到,只是聽不到他的話語罷了。昨天偶而經過你家,所以見到了你的夢。」
又說:「心的善惡,也顯現在陽氣中。生一個善念,那麼氣中有一條綫如同烈火;生一個惡心,那麼氣中有一條綫如同濃煙。濃煙罩頭,還有一綫的光亮,是蓄生道中的人。連一綫的光亮也沒有,是地獄中的人了。」
王問:「惡人濃煙罩頭,他旳夢中之影怎麼能再見到?」
狐友答道:「人心本善,是惡念遮蔽了它。睡覺時一念不生,那麼這心就回歸到它的本體,陽氣就自然光明。即使在他剛醒來時,念頭還沒有起,光明也還在;念頭漸起,就漸昏暗;念頭全起,就全都昏暗了。你不讀書,不妨去找個秀才問,孟子所說的夜氣,就是這個了。」
王惶恐地說:「鬼神的審鑒觀察,竟然到了睡夢之中!」
※ ※ ※
太上曰:『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釋意:太上言,又有三尸神在人之身中(即是說每個人都有三魂七魄),每到庚申日(每六十日一次),總必上天界進見天曹,言述人之罪過,故而可知,不論人身於何處,或有人,或無人處(暗室、獨處皆然),無時無刻都有鬼神在鑑察著,且會詳細的敘錄人之罪過、善功,以為評論之依據。
且三尸神均於庚申日趁人熟睡之時,就即刻上奏天曹。且每個月(農曆的最後一日),自家之灶神也亦必上天奏事,以明善惡,絕不虛假。且每個家庭中均有灶神,對人之情況最為清楚明瞭,且記述最為切確,亦作為世人行凶善惡評論之依據也。
如今之社會生活品質提昇,往往對自家之灶神都疏忽了,試問現在雖無古灶,但總有炊食之瓦斯爐吧!此之生火之處,即可炊食,即有司命真君-火神之在也,所以除當力求潔淨外,亦不可冒瀆,當依古禮以虔敬之,可求福祥也,就此併論述之。
摘錄自悟行清明感應篇-第六章 三尸神視,灶神鑑察
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不准親鏡子
一家中學校長面臨著一個問題,校內年長的女學生開始擦口紅。當她們在洗手間裡擦口紅時,她們會將嘴唇印在鏡子上留下唇印。
在這個問題變的不可收拾之前,他想到一個方法阻止。於是他召集所有擦口紅的女學生並要她們下午二時在洗手間集合。
當女孩們在二時到洗手間時發現校長及舍監已在那等候。校長對她們解釋這個問題讓舍監每天晚上都得清理洗手間的鏡子。
他認為女孩們並不了解問題的嚴重性,所以他要她們己目睹鏡子有多難清理。
接著舍監便開始示範。舍監由盒內裡拿出了一把長柄刷子,拿到最近的馬桶裡沾水後,接著走到鏡子前面開始刷洗鏡子。
從那天以後再也沒人把唇印留在鏡子上了。
※ ※ ※
人之心乃動念之起始,亦即是人之一舉一動全由心來作主,心之動念於善,則其行舉亦善,如動念於惡,其行為亦必趨於惡也,故善惡之分,就在於動念起始之別來定論,故善與惡全憑己心之作也,這也是世人均知之事實,千理不變之論也,亦盼世人於動念之始當多加以戒慎,否則罪業隨之而來矣。
又「德」者非高深莫測,亦非做不到之事,亦即是要「存德」並非難事,在每個人日常生活之中的點點滴滴之小事,即與德息息相關也,故「存德、行德」並不是非常的困難,只是世人不去察覺,失去了存德之機,亦喪失己身養德之美也,在此就因而造成世間甚多之悲情來。
例如一個人之小動作──不隨意吐痰。除了己身衛生觀念而外,還波及環境的衛生,亦或己身有疾,因如此之小動作,可能會將疾病傳染於他人而失德。又如今社會會如此的髒亂,就是因為缺乏公德心所致也,隨意順手亂丟垃圾或是其他的廢棄物等,不管是何時何地,隨便亂扔,使得原本乾淨的環境給搞髒、搞亂了,不但會因而滋生病媒,還可能因此而造成社會的公亂,這也是無功德心之實例。
又世人常見的,在公路上隨意丟棄髒物於車外,造成車禍之不幸,比比可見。又有甚多公共設施,不能和心的加以維護,一旦出了狀況,無法使用,造成嚴重的災禍,像是消防栓等都是可見的實例也。又有甚多之人只顧自己,不管他人,將不要之廢棄物亂棄置,或將污水等隨便亂倒、排放,造成他人之受害,也有因污水的關係,使得河川水源污染,不只生物無法活命,也造成其他農作物之無法生長,或是被感染有機之毒物,像如是之事例,足見公德心之敗壞,只求自己工廠工作方便,不去考慮他人是否會受到危害,這就是最令人痛心者也。
又有世人只關心自己,不去體諒他人,全為己私,不去考量公德,造成如今世人罪業重重之來,誠不思及人之能活命於世上,都是同等、同分的事實,當捫心相互照顧才對,能如此存心,就是養德、造德也,盼世人能知而行之。
心當鍊修,修德由小而大,多注意生活上的細節,就可養德而不失德,除了行為以外,言語亦復如是,言出慎心,不傷人、不壞德,這也是公德一件也,所以當多注意己身之每一行舉,能讓其存涵有,不但可養德,亦能因而造德、壯德,日積月累,你就可高德矣,勉之。
摘錄自悲哀世間情-第二十九章 心不鍊修,缺失公德
在這個問題變的不可收拾之前,他想到一個方法阻止。於是他召集所有擦口紅的女學生並要她們下午二時在洗手間集合。
當女孩們在二時到洗手間時發現校長及舍監已在那等候。校長對她們解釋這個問題讓舍監每天晚上都得清理洗手間的鏡子。
他認為女孩們並不了解問題的嚴重性,所以他要她們己目睹鏡子有多難清理。
接著舍監便開始示範。舍監由盒內裡拿出了一把長柄刷子,拿到最近的馬桶裡沾水後,接著走到鏡子前面開始刷洗鏡子。
從那天以後再也沒人把唇印留在鏡子上了。
※ ※ ※
人之心乃動念之起始,亦即是人之一舉一動全由心來作主,心之動念於善,則其行舉亦善,如動念於惡,其行為亦必趨於惡也,故善惡之分,就在於動念起始之別來定論,故善與惡全憑己心之作也,這也是世人均知之事實,千理不變之論也,亦盼世人於動念之始當多加以戒慎,否則罪業隨之而來矣。
又「德」者非高深莫測,亦非做不到之事,亦即是要「存德」並非難事,在每個人日常生活之中的點點滴滴之小事,即與德息息相關也,故「存德、行德」並不是非常的困難,只是世人不去察覺,失去了存德之機,亦喪失己身養德之美也,在此就因而造成世間甚多之悲情來。
例如一個人之小動作──不隨意吐痰。除了己身衛生觀念而外,還波及環境的衛生,亦或己身有疾,因如此之小動作,可能會將疾病傳染於他人而失德。又如今社會會如此的髒亂,就是因為缺乏公德心所致也,隨意順手亂丟垃圾或是其他的廢棄物等,不管是何時何地,隨便亂扔,使得原本乾淨的環境給搞髒、搞亂了,不但會因而滋生病媒,還可能因此而造成社會的公亂,這也是無功德心之實例。
又世人常見的,在公路上隨意丟棄髒物於車外,造成車禍之不幸,比比可見。又有甚多公共設施,不能和心的加以維護,一旦出了狀況,無法使用,造成嚴重的災禍,像是消防栓等都是可見的實例也。又有甚多之人只顧自己,不管他人,將不要之廢棄物亂棄置,或將污水等隨便亂倒、排放,造成他人之受害,也有因污水的關係,使得河川水源污染,不只生物無法活命,也造成其他農作物之無法生長,或是被感染有機之毒物,像如是之事例,足見公德心之敗壞,只求自己工廠工作方便,不去考慮他人是否會受到危害,這就是最令人痛心者也。
又有世人只關心自己,不去體諒他人,全為己私,不去考量公德,造成如今世人罪業重重之來,誠不思及人之能活命於世上,都是同等、同分的事實,當捫心相互照顧才對,能如此存心,就是養德、造德也,盼世人能知而行之。
心當鍊修,修德由小而大,多注意生活上的細節,就可養德而不失德,除了行為以外,言語亦復如是,言出慎心,不傷人、不壞德,這也是公德一件也,所以當多注意己身之每一行舉,能讓其存涵有,不但可養德,亦能因而造德、壯德,日積月累,你就可高德矣,勉之。
摘錄自悲哀世間情-第二十九章 心不鍊修,缺失公德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送你一輪明月
良寬禪師除了外出弘法,平時就居住在山腳下一間簡陋的茅棚裡,生活過得非常簡單。
有一天晚上,他從外面講經回來,剛好撞上一個小偷正在光顧他的茅棚,小偷看到禪師回來了,慌張得不知如何是好。
良寬禪師平和地對那個兩手空空的小偷說:「找不到可偷的東西嗎?想你這一趟是白跑了。這樣吧,我身上的這件衣服,你就拿去吧!」
小偷抓著衣服就跑,良寬禪師赤著身子,在月光下望著小偷的背影,無限感慨地自語道:「可惜啊,我不能把這美麗的月亮送給他!」
佛教將「明月」象徵我們的自性,每一個人,自性中都有無限的寶藏,假如能識得自家寶藏,何用偷竊他物?禪師的惋惜,不能將漂亮的月亮送人,正是告訴天下眾生,人人都有光潔的自性,何必淪為竊盜?
※ ※ ※
「孤雲出岫,去留一無所繫;明鏡懸空,靜躁兩不相干。」一朵孤飛的白雲,在巒峰間來去,毫無障礙;一輪明月高掛天空,那怕人間紛擾動盪,明月還是緩緩的在天空移動,絲毫不受影響。
世間上人人都有著一顆皎潔似明月之光的心,但因身處週遭形形色色引誘,導致原本光潔的心,漸漸蒙上了一片黑影,看貪妄心不斷的腐蝕,將善良光明心性給侵蝕,心靈生病慾妄難止,窮追尋享受,把身心靈弄得不得清靜,煩惱不斷,生活在苦障當中過日子。
原心者,乃上天所賦於之,即天理良心,其無慾無念,一性圓明,寂然不動,為人人所俱備。怎奈墜落紅塵之後,遂將此純潔無瑕的原心污染,致使人心用事,行為乖戾,產生了七情六慾,六神無主,迷糊失智,而忘記了本來之面目。誠如孟子所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故修道士所該積極從事的便是剷除慾妄之心(貪、嗔、痴、愛、酒、色、財、氣),力求恢復純潔無染的赤子之心,那就是「明心」了。
轉載
有一天晚上,他從外面講經回來,剛好撞上一個小偷正在光顧他的茅棚,小偷看到禪師回來了,慌張得不知如何是好。
良寬禪師平和地對那個兩手空空的小偷說:「找不到可偷的東西嗎?想你這一趟是白跑了。這樣吧,我身上的這件衣服,你就拿去吧!」
小偷抓著衣服就跑,良寬禪師赤著身子,在月光下望著小偷的背影,無限感慨地自語道:「可惜啊,我不能把這美麗的月亮送給他!」
佛教將「明月」象徵我們的自性,每一個人,自性中都有無限的寶藏,假如能識得自家寶藏,何用偷竊他物?禪師的惋惜,不能將漂亮的月亮送人,正是告訴天下眾生,人人都有光潔的自性,何必淪為竊盜?
※ ※ ※
「孤雲出岫,去留一無所繫;明鏡懸空,靜躁兩不相干。」一朵孤飛的白雲,在巒峰間來去,毫無障礙;一輪明月高掛天空,那怕人間紛擾動盪,明月還是緩緩的在天空移動,絲毫不受影響。
世間上人人都有著一顆皎潔似明月之光的心,但因身處週遭形形色色引誘,導致原本光潔的心,漸漸蒙上了一片黑影,看貪妄心不斷的腐蝕,將善良光明心性給侵蝕,心靈生病慾妄難止,窮追尋享受,把身心靈弄得不得清靜,煩惱不斷,生活在苦障當中過日子。
原心者,乃上天所賦於之,即天理良心,其無慾無念,一性圓明,寂然不動,為人人所俱備。怎奈墜落紅塵之後,遂將此純潔無瑕的原心污染,致使人心用事,行為乖戾,產生了七情六慾,六神無主,迷糊失智,而忘記了本來之面目。誠如孟子所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故修道士所該積極從事的便是剷除慾妄之心(貪、嗔、痴、愛、酒、色、財、氣),力求恢復純潔無染的赤子之心,那就是「明心」了。
轉載
2011年9月11日 星期日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
楊生曰:前面是何獄?為何聽見人聲慘叫及老鼠聲音。
濟佛曰:前面乃是六殿所管轄十六小地獄之「割腎鼠咬小地獄」。獄官及將軍已來,快向前參駕。
獄官曰:本獄已受 冥王諭示,知道濟佛及楊善生將來參觀著書,請隨我進入獄內。
楊生曰:多謝獄官厚禮。但見獄內老鼠滿地,向罪魂侵襲,每個罪魂被綁坐於地,雙手不能自衛,只聞痛叫狂扎之聲,到底他們所犯何罪?
獄官曰:此獄全是男罪犯,都因在世貪淫好色,或犯清規戒律之色鬼。因生前好淫,敗道壞德,故除割下陰根陽物外,並由老鼠猛嚼其根底,要其「斬草除根」之意。
濟佛曰:此刑甚是難受,命根連心,一受割咬比什麼都痛苦,俗語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此輩因過份貪愛春風一度,故受此逆刑。
獄官曰:我帶幾位罪魂出來自述生前作何過錯,如今才落得此下場。
楊生曰:甚好!這些罪魂雙手被綁,鼠輩從底下偷襲,有者滾地哀叫,要避不能。此鼠像貓一般大,看來兇猛異常,咬人好像在吃食物般。
濟佛曰:老鼠最喜咬布袋、吃花生仁,此景正是。但見鮮血直流,可憐眾生為貪一時之樂,造下今日慘境!
獄官曰:我已帶出二位罪魂,你們快招出生前孽事,以便登載「地獄遊記」勸化世人!
罪魂曰:我生前皈依聖門修道,亦持齋清口,並已結婚生子,後來因為心性難於把持,與一位女同道發生曖昧事情,而破戒律,實在枉費初心!死後不但天堂無份,被黑白無常押到陰府,經孽鏡臺之顯像,生前醜行一覽無遺,含羞難言。後遺交六殿, 卞城王大怒,罵我身入聖門,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判我入「割腎鼠咬地獄」,首先被陰差割去生殖器,然後被綁於地,任由鼠咬,每日心慌意亂,刺痛難言,只怪自己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希望陽間之人,既入聖門,當守聖規,不然死後任何功果皆難以補過。
濟佛曰:俗曰:「持齋僅至肚臍為界。」即是如此。下節既無修乾淨,現在由陰差及老鼠替你修整,使你清淨一些,罪報自受!
獄官曰:第二位快述出生前作為!
罪魂曰:我因讀初中時,受惡友引誘,到風化場所嫖妓,後來一有錢,便往此場所消遣,並數次邀同學一起開開眼界,致使尚在發育中之少年破身,有者染毒致病。因少年風流,犯下此過,死後被判來這裡受罪,痛苦無人了解。在陽世時逍遙,死後卻在此難度歲月,想來真後悔莫及。
獄官曰:年少不學好,卻愛貪花眠柳,尚未結婚即已破身,可言為「不節」,更引誘同學墮落,淫根作孽,故下此獄,理所當然。
楊生曰:看他們甚是可憐,囚牢內犯魂甚多,到底犯何罪,來此地受刑?
獄官曰:本獄每日新進罪魂成千,故本獄犯罪範圍甚廣,凡過份喜愛嫖妓,淫根不淨者;或未結婚先於妓院破身者;或到處騙色者;或已婚男女通姦者;或入佛門、聖門,再犯淫亂者;或亂倫者,或輪姦者;其淫根太毒,一律判入本獄受嚴刑!
摘錄自地獄遊記-第三十七回 遊割腎鼠咬小地獄
楊生曰:前面是何獄?為何聽見人聲慘叫及老鼠聲音。
濟佛曰:前面乃是六殿所管轄十六小地獄之「割腎鼠咬小地獄」。獄官及將軍已來,快向前參駕。
獄官曰:本獄已受 冥王諭示,知道濟佛及楊善生將來參觀著書,請隨我進入獄內。
楊生曰:多謝獄官厚禮。但見獄內老鼠滿地,向罪魂侵襲,每個罪魂被綁坐於地,雙手不能自衛,只聞痛叫狂扎之聲,到底他們所犯何罪?
獄官曰:此獄全是男罪犯,都因在世貪淫好色,或犯清規戒律之色鬼。因生前好淫,敗道壞德,故除割下陰根陽物外,並由老鼠猛嚼其根底,要其「斬草除根」之意。
濟佛曰:此刑甚是難受,命根連心,一受割咬比什麼都痛苦,俗語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此輩因過份貪愛春風一度,故受此逆刑。
獄官曰:我帶幾位罪魂出來自述生前作何過錯,如今才落得此下場。
楊生曰:甚好!這些罪魂雙手被綁,鼠輩從底下偷襲,有者滾地哀叫,要避不能。此鼠像貓一般大,看來兇猛異常,咬人好像在吃食物般。
濟佛曰:老鼠最喜咬布袋、吃花生仁,此景正是。但見鮮血直流,可憐眾生為貪一時之樂,造下今日慘境!
獄官曰:我已帶出二位罪魂,你們快招出生前孽事,以便登載「地獄遊記」勸化世人!
罪魂曰:我生前皈依聖門修道,亦持齋清口,並已結婚生子,後來因為心性難於把持,與一位女同道發生曖昧事情,而破戒律,實在枉費初心!死後不但天堂無份,被黑白無常押到陰府,經孽鏡臺之顯像,生前醜行一覽無遺,含羞難言。後遺交六殿, 卞城王大怒,罵我身入聖門,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判我入「割腎鼠咬地獄」,首先被陰差割去生殖器,然後被綁於地,任由鼠咬,每日心慌意亂,刺痛難言,只怪自己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希望陽間之人,既入聖門,當守聖規,不然死後任何功果皆難以補過。
濟佛曰:俗曰:「持齋僅至肚臍為界。」即是如此。下節既無修乾淨,現在由陰差及老鼠替你修整,使你清淨一些,罪報自受!
獄官曰:第二位快述出生前作為!
罪魂曰:我因讀初中時,受惡友引誘,到風化場所嫖妓,後來一有錢,便往此場所消遣,並數次邀同學一起開開眼界,致使尚在發育中之少年破身,有者染毒致病。因少年風流,犯下此過,死後被判來這裡受罪,痛苦無人了解。在陽世時逍遙,死後卻在此難度歲月,想來真後悔莫及。
獄官曰:年少不學好,卻愛貪花眠柳,尚未結婚即已破身,可言為「不節」,更引誘同學墮落,淫根作孽,故下此獄,理所當然。
楊生曰:看他們甚是可憐,囚牢內犯魂甚多,到底犯何罪,來此地受刑?
獄官曰:本獄每日新進罪魂成千,故本獄犯罪範圍甚廣,凡過份喜愛嫖妓,淫根不淨者;或未結婚先於妓院破身者;或到處騙色者;或已婚男女通姦者;或入佛門、聖門,再犯淫亂者;或亂倫者,或輪姦者;其淫根太毒,一律判入本獄受嚴刑!
摘錄自地獄遊記-第三十七回 遊割腎鼠咬小地獄
人手豬
話說1923年,江北泰興有一個無業遊民,名喚施慶鐘,此人一向不務正業,胡作非為,再加上生性兇悍,動輒霸道橫行,魚肉鄉民,使得鄉民畏之若虎,避而遠之。
這一年,施慶鐘突然大病不起,生命已危險的像風裏殘燭了。這時,正好有一個雲水僧雲遊到這個地方來,看見施慶鐘這種慘狀,便走到他床前對他說:「你平日無惡不做,罪深孽重,如今罪惡貫身,已接近因果報應的時候了,我看你還是趁早懺悔彌補罪過吧!要不然,你死後一定會轉世為豬。」
這時,病人膏肓的施慶鐘,已經知道自己離死期不遠,再聽見和尚這麼說,心中不禁惶恐萬分,雖然後悔自己一生的荒唐,事到如今,一切都晚了。但心想到將來轉世為豬,仍覺不甘心,於是勉強伸出一只左手放在胸前,做個懺悔的樣子。
站在一旁的雲水和尚看了後,又說:「可惜呀,可惜!你僅僅以一只手禮拜,還是難脫轉世為豬的命運,這大概是自做孽不可活吧!雖是如此,你的左手還是可免於生成豬形,而且也可以免去挨刀之苦。」
幾天之後,施慶鐘一病不起,帶著一身的罪孽離開了人間。泰興一帶的居民,對於這個罪惡滿貫的惡人之死,莫不額手稱慶,不過,很快的,大家就把他淡忘了,當然,雲水和尚的話,也沒有人把他放在心上。
施慶鐘死後的第七天,隔鄰蔡大柱家所養的一只母豬,生下一條「怪豬」。這條小豬前面的左腳,竟生得與人的左手一模一樣,不但五指俱全,大小長短和人手相同,而且指甲也齊全地掛在五指上。當左鄰右舍看見這條豬時,才恍然想起雲水和尚的那句話:「你僅以一只手禮拜,還是難脫轉世為豬,不過你的左手還是可免於生成豬形……」於是,施慶鐘再生為豬的消息不徑而走,泰興一帶的居民,都把此事當成茶餘飯後談話的資料,有的老年人更以此事來教訓子女,要他們千萬不做壞事,因為施慶鐘就是一面活鏡子。
自從蔡家的母豬生下這條豬之後,消息當然馬上傳到施家人的耳裏。施慶鐘的家人為了不忍這只豬遭遇到刀剮之苦,便花很高的代價向蔡大柱買下這只豬,送到上海市的大廟寶華寺放生。說也奇怪,每次有人到園裏去參觀,這只豬就東藏西躲地匿在豬群中,好像無臉見人似的。從這種跡象看來,人們更相信此豬就是施慶鐘轉世無疑。
※ ※ ※
有因必有果,無風不起浪,這是很簡單之道理。世人往往不明此理,偏偏執拗己念,為何別人如此,而我會這樣,其實己身原本不為善,故今世受苦,那這當然是本身得去承擔,怨不得人也。
明白此理之後,就會心呈坦然的去接受現今之種種的一切,更能因為明白此理,多行善事來改變己身以往的因果關係,讓己身之將來能呈現一片美景,這才是明智的做法,別每見一事或每行一事就怨天尤人,這不但因果關係不能抺滅,更增加了己身因果之後果,當明而改之。
不怕有果之來,當知探究其因而改善,那就是善人矣!坦然的去承擔,設法去除以往的罪業,那因果對你就無有傷害矣,齊明之。
摘錄自方寸當知所安-第三十一章 心當安於因果
這一年,施慶鐘突然大病不起,生命已危險的像風裏殘燭了。這時,正好有一個雲水僧雲遊到這個地方來,看見施慶鐘這種慘狀,便走到他床前對他說:「你平日無惡不做,罪深孽重,如今罪惡貫身,已接近因果報應的時候了,我看你還是趁早懺悔彌補罪過吧!要不然,你死後一定會轉世為豬。」
這時,病人膏肓的施慶鐘,已經知道自己離死期不遠,再聽見和尚這麼說,心中不禁惶恐萬分,雖然後悔自己一生的荒唐,事到如今,一切都晚了。但心想到將來轉世為豬,仍覺不甘心,於是勉強伸出一只左手放在胸前,做個懺悔的樣子。
站在一旁的雲水和尚看了後,又說:「可惜呀,可惜!你僅僅以一只手禮拜,還是難脫轉世為豬的命運,這大概是自做孽不可活吧!雖是如此,你的左手還是可免於生成豬形,而且也可以免去挨刀之苦。」
幾天之後,施慶鐘一病不起,帶著一身的罪孽離開了人間。泰興一帶的居民,對於這個罪惡滿貫的惡人之死,莫不額手稱慶,不過,很快的,大家就把他淡忘了,當然,雲水和尚的話,也沒有人把他放在心上。
施慶鐘死後的第七天,隔鄰蔡大柱家所養的一只母豬,生下一條「怪豬」。這條小豬前面的左腳,竟生得與人的左手一模一樣,不但五指俱全,大小長短和人手相同,而且指甲也齊全地掛在五指上。當左鄰右舍看見這條豬時,才恍然想起雲水和尚的那句話:「你僅以一只手禮拜,還是難脫轉世為豬,不過你的左手還是可免於生成豬形……」於是,施慶鐘再生為豬的消息不徑而走,泰興一帶的居民,都把此事當成茶餘飯後談話的資料,有的老年人更以此事來教訓子女,要他們千萬不做壞事,因為施慶鐘就是一面活鏡子。
自從蔡家的母豬生下這條豬之後,消息當然馬上傳到施家人的耳裏。施慶鐘的家人為了不忍這只豬遭遇到刀剮之苦,便花很高的代價向蔡大柱買下這只豬,送到上海市的大廟寶華寺放生。說也奇怪,每次有人到園裏去參觀,這只豬就東藏西躲地匿在豬群中,好像無臉見人似的。從這種跡象看來,人們更相信此豬就是施慶鐘轉世無疑。
※ ※ ※
有因必有果,無風不起浪,這是很簡單之道理。世人往往不明此理,偏偏執拗己念,為何別人如此,而我會這樣,其實己身原本不為善,故今世受苦,那這當然是本身得去承擔,怨不得人也。
明白此理之後,就會心呈坦然的去接受現今之種種的一切,更能因為明白此理,多行善事來改變己身以往的因果關係,讓己身之將來能呈現一片美景,這才是明智的做法,別每見一事或每行一事就怨天尤人,這不但因果關係不能抺滅,更增加了己身因果之後果,當明而改之。
不怕有果之來,當知探究其因而改善,那就是善人矣!坦然的去承擔,設法去除以往的罪業,那因果對你就無有傷害矣,齊明之。
摘錄自方寸當知所安-第三十一章 心當安於因果
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前世惡心侵算人
「伶丁孤苦為何因?前世惡心侵算人。」
經文明白告訴世人,人類是群居生活,近緣來說上有父母,旁有親友兄弟姐妹,而再來就是身邊夫妻子女,這個組織是人倫儀軌。但世間也有那孤苦伶丁之人,無父無母、無親無故,可說享受不到人倫親情,這種人當自有其果報的承受,以至今生才會受到這等磨苦。
實例闡述:韓國有一老婦姓名金○涵,年已七十有三,到處流浪居無定所,時常在郊外廢墟或河川工寮居住。金氏婦人打從十歲就沒了雙親,亦無手足,旁親更是無人願意照顧領養,因此給政府機關收養(孤兒所),在十六歲那年與孤兒院一唐姓少女逃離,從此到處流浪。朋友唐氏也在半年後結交一男孩子,因此與唐氏少女分開。金氏就一人到處找工作獨自生活,然其本有認識男孩,但皆受欺情感,人財兩失,後來更因生了一場病,從此無法工作,落到四處撿拾度日,今年歲已老邁獨自過日子已經有四十寒暑。金氏為何今生如此坎坷,原因乃在前世所造因果所致。
金氏前世本是經商之人,卻是常背信於人,欺騙別人不說更是巧計謀財,陷他人受騙財失潦倒,也有因此揹債窮疾。金氏前世惡意侵算別人所造的因不計其數,此因致使別人家庭破碎窮疾困頓,故果報還自受,今生才致相對承受孤苦無依窮疾度日。世人都有善良的心,但卻往往因一字貪念造下不可收拾的因果,此是世人需謹慎,需常觀照自心、自性,莫讓慾妄不止的心念,將善良的心給泯滅。
摘錄三世因果傳記-經章三十六:「伶丁孤苦為何因?前世惡心侵算人。」
經文明白告訴世人,人類是群居生活,近緣來說上有父母,旁有親友兄弟姐妹,而再來就是身邊夫妻子女,這個組織是人倫儀軌。但世間也有那孤苦伶丁之人,無父無母、無親無故,可說享受不到人倫親情,這種人當自有其果報的承受,以至今生才會受到這等磨苦。
實例闡述:韓國有一老婦姓名金○涵,年已七十有三,到處流浪居無定所,時常在郊外廢墟或河川工寮居住。金氏婦人打從十歲就沒了雙親,亦無手足,旁親更是無人願意照顧領養,因此給政府機關收養(孤兒所),在十六歲那年與孤兒院一唐姓少女逃離,從此到處流浪。朋友唐氏也在半年後結交一男孩子,因此與唐氏少女分開。金氏就一人到處找工作獨自生活,然其本有認識男孩,但皆受欺情感,人財兩失,後來更因生了一場病,從此無法工作,落到四處撿拾度日,今年歲已老邁獨自過日子已經有四十寒暑。金氏為何今生如此坎坷,原因乃在前世所造因果所致。
金氏前世本是經商之人,卻是常背信於人,欺騙別人不說更是巧計謀財,陷他人受騙財失潦倒,也有因此揹債窮疾。金氏前世惡意侵算別人所造的因不計其數,此因致使別人家庭破碎窮疾困頓,故果報還自受,今生才致相對承受孤苦無依窮疾度日。世人都有善良的心,但卻往往因一字貪念造下不可收拾的因果,此是世人需謹慎,需常觀照自心、自性,莫讓慾妄不止的心念,將善良的心給泯滅。
摘錄三世因果傳記-經章三十六:「伶丁孤苦為何因?前世惡心侵算人。」
2011年9月9日 星期五
我是杜甫騎過的驢
一戶人家買了一隻驢,讓它拉磨它不肯,讓它犁地也不肯,讓它運貨也不運。
主人感到奇怪,就問驢緣由。
驢十分自傲地回答:「我是杜甫騎過的驢!」
主人聽後,一怒之下,揮刀一砍,驢就上西天了。
※ ※ ※
世人之脾氣,千奇百樣,難以勝數。一般通弊,就是明以責人,昧於責己。看他人做了什麼,自己看了不順眼,忍不住就宣揚了出去,試想如果自己犯了同樣的脾氣,豈不更讓人談笑嗎?世人百樣壞的脾氣,在生前自由自蹤,我行我素,從無悔意,死了之後,到了閻君面前,依舊耍脾氣壞了事,閻君豈會容情,一一將之記在冊簿上,等時間久了才和你算這一筆帳,這冊簿詳實的記載,一點都不會有差錯。
修行進道之人,閻君雖然不管,但是有虛空神明監察著,如果犯了小毛病,可原諒的,就赦罪之。如是欺師滅祖,謬行悖理,不畏天命,投魔行邪,擾亂道根,這些大病,那就由五雷而誅之。有些大角色,無法成就,就是被壞脾氣給搞砸的。
在諸毛病中有些症候是犯不得的,像是:傲慢、自恃聰明、自逞能幹、目中無人,而且看不起人,只有任己妄行;或是富貴人家丟不開聲勢,放不下身段;或是讀書人倚仗才學,滿腹驕矜,改變不了氣質。試問此等之人怎麼能修道呢?諸病中,傲病難醫,不知有多少人被它給縱壞了。
摘錄自處世修持珍要-第十一章 改脾氣(二)
主人感到奇怪,就問驢緣由。
驢十分自傲地回答:「我是杜甫騎過的驢!」
主人聽後,一怒之下,揮刀一砍,驢就上西天了。
※ ※ ※
世人之脾氣,千奇百樣,難以勝數。一般通弊,就是明以責人,昧於責己。看他人做了什麼,自己看了不順眼,忍不住就宣揚了出去,試想如果自己犯了同樣的脾氣,豈不更讓人談笑嗎?世人百樣壞的脾氣,在生前自由自蹤,我行我素,從無悔意,死了之後,到了閻君面前,依舊耍脾氣壞了事,閻君豈會容情,一一將之記在冊簿上,等時間久了才和你算這一筆帳,這冊簿詳實的記載,一點都不會有差錯。
修行進道之人,閻君雖然不管,但是有虛空神明監察著,如果犯了小毛病,可原諒的,就赦罪之。如是欺師滅祖,謬行悖理,不畏天命,投魔行邪,擾亂道根,這些大病,那就由五雷而誅之。有些大角色,無法成就,就是被壞脾氣給搞砸的。
在諸毛病中有些症候是犯不得的,像是:傲慢、自恃聰明、自逞能幹、目中無人,而且看不起人,只有任己妄行;或是富貴人家丟不開聲勢,放不下身段;或是讀書人倚仗才學,滿腹驕矜,改變不了氣質。試問此等之人怎麼能修道呢?諸病中,傲病難醫,不知有多少人被它給縱壞了。
摘錄自處世修持珍要-第十一章 改脾氣(二)
當盡社會責任
明末的時候,桐城地方有一個張老員外,心存慈善,喜歡施捨。有一年,遇到荒收,米價上漲,一些狡猾奸詐的商人,看到這個情形,反而把米糧存積起來,不肯出售,老百姓們沒米吃,就起了大恐慌。政府官員向朝廷報告這個災情,卻一直沒有得到朝廷的回復和撥糧。
張老員外看了這個情形,很是憂急。於是,他就把家裏的存米半價出售,為的是讓百姓們有米吃。大家聽了這個消息,當然是快樂得不得了。但是,張老員外又想到一般貧苦的人,沒有錢買米,仍然在挨餓,所以,他又辦了一個施粥廠,受施的人隔天領餐券,統計了人數,煮著大量的粥,按照餐券發送,一日三餐,每餐白粥一大碗,鹹菜一小碟,許多人空著肚子來,吃得飽飽的回去,大家都稱頌張老員外是個活菩薩。而員外卻很謙虛地說:「荒年米價比較貴,半價出售是為了怕奸商乘機賺錢,害得大家沒有米吃,至於施粥的費用也不多,只要大家都有飯吃,我就覺得很安慰了。」
張老員外不斷地將米半價出售,又持續地施粥給窮人,家裏的錢也漸漸用完了,但是,荒收的現象不可能馬上平復,因此做善事當然不能半途中止,老員外心裏十分焦急,他想:「我這時候如果把救濟的事業停止了,一般貧民就會有餓死的可能,那我當初的救濟不就等於白費了嗎?救人必須救到底,現在我還有一部分家產,我應該把這些產業變賣了,繼續救濟鄉裏才是!」
張老員外想定了主意,就去和夫人商量,他的夫人也是十分賢德的,聽了他的話,非常贊成,並且說「積存產業給子孫,如果不是積德,萬一子孫不成才、沒出息,就算是金山銀山也會用盡;如果積德給子孫,雖然沒有留家產給他們,但是將來如果子孫好,還是會富裕起來的!田地房屋,就由你作主變賣,我也有許多珠寶首飾也一起賣了吧!」員外聽了,一直稱讚夫人。於是,兩人賣了值錢的東西,繼續做善事,直到饑荒的現象消除了,他們才停止。
張老員外過世後,到了第五代子孫張英,做到了宰相的職位,張英的兒子張廷玉,也繼續著父親的職位,以後的子孫,一代一代都有官職,家中也都有產業,這些都是員外救濟鄉裏的人,所積的德啊!也是因為他的好心,才能讓世代的子孫,享受祖先的福份,一代代都發達過好日子。
※ ※ ※
「有餘而施非難,不足施之為難。施所不欲非難,施己所愛甚難。」
末法時期,社會貧富差距甚大,富者心之所思能富上添富,貧者心之所念能一夜致富。觀現今社會,富者大多吝於布施,慳貪不仁,貧者亦不知精進勤奮,甘為墮落,那樣的社會,正是把貧富差距擴大,而富者永遠不超過三代,因子孫好逸惡勞之故,消福於不自知,有時甚至形成均貧社會,因為貧富皆不肯用心改進。
因福蔭而富者,量己之所能而斟酌,將其財富造橋鋪路,幫助貧困之人,何不為之呢?但仍有雖富實貧者,雖已得到許多財富,但是心胸狹窄,一吊錢打九結,此人俗云:「鐵公雞一毛不拔」,實可悲也,錢財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必如此呢?此富謂之下乘之富,雖富實貧也。
人生在世,當明白人間錢財僅是一時的暫有暫用,就算擁有世間一切財富,到最後仍是一場空;無常一到,萬般帶不去,倒底哪一樣是可以打包隨身帶去的呢?若不是,空留財富又有何用?古人有云:「留財不如留德。」,子孫爭奪遺產時有所聞,如此財利障礙延及下代,應非好事!因此倘若財利有餘,不為財利所誘,善用錢財以行道,用以利益社會或廣施濟苦,如能遵照以上而行,富者之五代子孫仍能富有,因其功助善事,鋪路造橋,功德無量,此乃上乘之富也。
摘錄自《孝悌百喻故事》
張老員外看了這個情形,很是憂急。於是,他就把家裏的存米半價出售,為的是讓百姓們有米吃。大家聽了這個消息,當然是快樂得不得了。但是,張老員外又想到一般貧苦的人,沒有錢買米,仍然在挨餓,所以,他又辦了一個施粥廠,受施的人隔天領餐券,統計了人數,煮著大量的粥,按照餐券發送,一日三餐,每餐白粥一大碗,鹹菜一小碟,許多人空著肚子來,吃得飽飽的回去,大家都稱頌張老員外是個活菩薩。而員外卻很謙虛地說:「荒年米價比較貴,半價出售是為了怕奸商乘機賺錢,害得大家沒有米吃,至於施粥的費用也不多,只要大家都有飯吃,我就覺得很安慰了。」
張老員外不斷地將米半價出售,又持續地施粥給窮人,家裏的錢也漸漸用完了,但是,荒收的現象不可能馬上平復,因此做善事當然不能半途中止,老員外心裏十分焦急,他想:「我這時候如果把救濟的事業停止了,一般貧民就會有餓死的可能,那我當初的救濟不就等於白費了嗎?救人必須救到底,現在我還有一部分家產,我應該把這些產業變賣了,繼續救濟鄉裏才是!」
張老員外想定了主意,就去和夫人商量,他的夫人也是十分賢德的,聽了他的話,非常贊成,並且說「積存產業給子孫,如果不是積德,萬一子孫不成才、沒出息,就算是金山銀山也會用盡;如果積德給子孫,雖然沒有留家產給他們,但是將來如果子孫好,還是會富裕起來的!田地房屋,就由你作主變賣,我也有許多珠寶首飾也一起賣了吧!」員外聽了,一直稱讚夫人。於是,兩人賣了值錢的東西,繼續做善事,直到饑荒的現象消除了,他們才停止。
張老員外過世後,到了第五代子孫張英,做到了宰相的職位,張英的兒子張廷玉,也繼續著父親的職位,以後的子孫,一代一代都有官職,家中也都有產業,這些都是員外救濟鄉裏的人,所積的德啊!也是因為他的好心,才能讓世代的子孫,享受祖先的福份,一代代都發達過好日子。
※ ※ ※
「有餘而施非難,不足施之為難。施所不欲非難,施己所愛甚難。」
末法時期,社會貧富差距甚大,富者心之所思能富上添富,貧者心之所念能一夜致富。觀現今社會,富者大多吝於布施,慳貪不仁,貧者亦不知精進勤奮,甘為墮落,那樣的社會,正是把貧富差距擴大,而富者永遠不超過三代,因子孫好逸惡勞之故,消福於不自知,有時甚至形成均貧社會,因為貧富皆不肯用心改進。
因福蔭而富者,量己之所能而斟酌,將其財富造橋鋪路,幫助貧困之人,何不為之呢?但仍有雖富實貧者,雖已得到許多財富,但是心胸狹窄,一吊錢打九結,此人俗云:「鐵公雞一毛不拔」,實可悲也,錢財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必如此呢?此富謂之下乘之富,雖富實貧也。
人生在世,當明白人間錢財僅是一時的暫有暫用,就算擁有世間一切財富,到最後仍是一場空;無常一到,萬般帶不去,倒底哪一樣是可以打包隨身帶去的呢?若不是,空留財富又有何用?古人有云:「留財不如留德。」,子孫爭奪遺產時有所聞,如此財利障礙延及下代,應非好事!因此倘若財利有餘,不為財利所誘,善用錢財以行道,用以利益社會或廣施濟苦,如能遵照以上而行,富者之五代子孫仍能富有,因其功助善事,鋪路造橋,功德無量,此乃上乘之富也。
摘錄自《孝悌百喻故事》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化惡緣為善緣
時近傍晚,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雷聲隆隆,天下起了大雨,所幸不遠處有一座莊園,他只好去求住一宿,避避風雨。
莊園很大,守門的僕人見是個和尚求宿,便走進內室請示主人,主人不肯答應,和尚只好請求在屋簷下暫歇一晚,僕人依舊搖頭拒絕。
和尚無奈,便向僕人問明了莊園主人名號,然後冒著大雨,全身濕透回了寺廟。
三年後,莊園老爺納了個小妾,寵愛有加。小妾想到廟裡上香祈福,老爺便陪著一起出門。到了廟裡,老爺忽然瞥見自己的名字被寫在一塊顯眼的長生祿位牌上,心中納悶,找到一個正在打掃的小和尚,向他打聽這是怎麼回事。
小和尚笑了笑說:「這是我們住持三年前設的,有一天他淋著大雨回來,說有位施主和他沒善緣,所以為他寫了一塊長生祿位。住持天天誦經,傳些功德給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結,添些善緣……」
莊園老爺聽了這番話,當上了然,心中既慚愧又不安。後來,他便成了這座寺廟虔誠供養的功德主,香火終年不絕。
※ ※ ※
在《玉皇育德真經》提及:「為人處世少計較‧包容忍讓心清寧。」紅塵俗世,五花八門,眾生於相處上,常有難以平息之怨心,有時雖然表面上顯得融洽,卻在內心裡對彼此抱怨不休,此皆是緣於「計較」所致。
世人一旦有了「計較心」,便將產生(人我分別)之念頭,這是失去包容雅量的結果。一個有雅量的人,其心包容廣闊,能納受諸不平等對待,能化逆境為人生營養成份,予以「逆來、順受」毫無怨言;就因為心地夠包容,所以從無人我分別,因此,也就沒有什麼事可以計較的了。
當心中不起計較,自然面對任何順逆皆能視若平常,有了平常心,看待一切(人、事、物),當然順境能吉祥,逆境也處得自在祥和。因為無計較,則能謙卑自我,當順境來時,便不拒絕展現自我,當逆境現前時,則能秉以學習之精神不斷學習成長,找出逆境緣由,洞悉改善因緣,於因緣際會下,便能轉逆為順;人生在順逆之中,皆能不斷學習、不斷付出,自然心情都能保持在清淨安寧之間,這便是包容雅量的好處。
摘錄自寶德雜誌第85期
莊園很大,守門的僕人見是個和尚求宿,便走進內室請示主人,主人不肯答應,和尚只好請求在屋簷下暫歇一晚,僕人依舊搖頭拒絕。
和尚無奈,便向僕人問明了莊園主人名號,然後冒著大雨,全身濕透回了寺廟。
三年後,莊園老爺納了個小妾,寵愛有加。小妾想到廟裡上香祈福,老爺便陪著一起出門。到了廟裡,老爺忽然瞥見自己的名字被寫在一塊顯眼的長生祿位牌上,心中納悶,找到一個正在打掃的小和尚,向他打聽這是怎麼回事。
小和尚笑了笑說:「這是我們住持三年前設的,有一天他淋著大雨回來,說有位施主和他沒善緣,所以為他寫了一塊長生祿位。住持天天誦經,傳些功德給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結,添些善緣……」
莊園老爺聽了這番話,當上了然,心中既慚愧又不安。後來,他便成了這座寺廟虔誠供養的功德主,香火終年不絕。
※ ※ ※
在《玉皇育德真經》提及:「為人處世少計較‧包容忍讓心清寧。」紅塵俗世,五花八門,眾生於相處上,常有難以平息之怨心,有時雖然表面上顯得融洽,卻在內心裡對彼此抱怨不休,此皆是緣於「計較」所致。
世人一旦有了「計較心」,便將產生(人我分別)之念頭,這是失去包容雅量的結果。一個有雅量的人,其心包容廣闊,能納受諸不平等對待,能化逆境為人生營養成份,予以「逆來、順受」毫無怨言;就因為心地夠包容,所以從無人我分別,因此,也就沒有什麼事可以計較的了。
當心中不起計較,自然面對任何順逆皆能視若平常,有了平常心,看待一切(人、事、物),當然順境能吉祥,逆境也處得自在祥和。因為無計較,則能謙卑自我,當順境來時,便不拒絕展現自我,當逆境現前時,則能秉以學習之精神不斷學習成長,找出逆境緣由,洞悉改善因緣,於因緣際會下,便能轉逆為順;人生在順逆之中,皆能不斷學習、不斷付出,自然心情都能保持在清淨安寧之間,這便是包容雅量的好處。
摘錄自寶德雜誌第85期
榮辱得失誰能差遣我
東漢隱士王霸年輕時就很清高。他本來是西漢的官員,王莽篡位後,他不願再做官,與妻兒隱居太原鄉下,耕種為生。
王霸早年有個同鄉好友,名叫令狐子伯。後來,令狐子伯做了楚相,他的兒子也做了郡功曹。一天,令狐子伯讓兒子給王霸送去一封書信。他兒子帶著隨從、坐著馬車,氣度雍容。
當時,王霸的兒子正在田裏耕種,聽說家裏來了客人,就放下農具,回到家中。見到令狐子伯的兒子穿著華貴,氣度非凡,竟不敢把頭抬起來。王霸見兒子這副模樣,也不禁面有愧色。
客人走後,王霸久臥不起。妻子感到很奇怪,問他怎麼回事。王霸說:「我與令狐子伯平素很好,方才看到他的兒子儀錶不凡,舉止適當,而我們的兒子頭髮蓬亂,牙齒不齊,不懂禮儀,見了客人面帶羞色,我不禁為兒子感到懊喪。」
妻子說:「你從年輕的時候就講究名節操守,對榮華富貴不屑一顧,常教導兒子說:『此身常放在閑處,榮辱得失誰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靜中,是非利害誰能瞞昧我?』如今令狐子伯的顯貴哪比得上你的清高呢?現在怎麼能忘記以往的志向而為兒子感到慚愧呢?」
聽了妻子的話,王霸猛然起身,笑著說:「你說得對啊!」
※ ※ ※
靜者安也,念不起也,思不生也,是為靜也!靜在心也,心須安也,首在清靜。凡人之起心動念無不摻雜諸多紊雜之思緒,其中或因受物境所牽動或因人事而引發念想;此般念止,那般念起,全在止與生中輪迴不息。
須知,每一個人在日常之中,思念起伏轉輪不休是所謂一念一輪迴,非但無法超脫生死,反是愈墜迷矇而無以自拔,悲哉!希世人了悟萬般隨緣,不必斤斤計較別人有什麼而自己卻沒有;別人生活過得好而自己卻過得差。
須知各人皆有不為人知之辛酸苦楚,故而不要專看別人在享受福報的一面,應該想想別人有今日之成就不是天上落下來的,而是經過諸般勞苦與爭求,帶來無限的煩惱與痛苦,所得來今日之成果,應作如是觀。
回頭想想自己,切不可與他人處處比較,一有比較就有得失,一有得失便心生不平,心既不平,煩惱怨恨由此而生,終無以達到靜的功夫,欲求真靜,必要心平氣和。應有如此之想:別人好等於我好,別人富等於我富,何以故?他人富在財,我則富在知識、富在智慧、富在清心寡欲少煩惱,有如此的真思惟,則離靜不遠矣!
是以故,世人只要識得此靜功之法義,則無時無刻心念都是平靜、和順的,勉而行之!
摘錄自世風集錄-個人篇:第九章 靜
王霸早年有個同鄉好友,名叫令狐子伯。後來,令狐子伯做了楚相,他的兒子也做了郡功曹。一天,令狐子伯讓兒子給王霸送去一封書信。他兒子帶著隨從、坐著馬車,氣度雍容。
當時,王霸的兒子正在田裏耕種,聽說家裏來了客人,就放下農具,回到家中。見到令狐子伯的兒子穿著華貴,氣度非凡,竟不敢把頭抬起來。王霸見兒子這副模樣,也不禁面有愧色。
客人走後,王霸久臥不起。妻子感到很奇怪,問他怎麼回事。王霸說:「我與令狐子伯平素很好,方才看到他的兒子儀錶不凡,舉止適當,而我們的兒子頭髮蓬亂,牙齒不齊,不懂禮儀,見了客人面帶羞色,我不禁為兒子感到懊喪。」
妻子說:「你從年輕的時候就講究名節操守,對榮華富貴不屑一顧,常教導兒子說:『此身常放在閑處,榮辱得失誰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靜中,是非利害誰能瞞昧我?』如今令狐子伯的顯貴哪比得上你的清高呢?現在怎麼能忘記以往的志向而為兒子感到慚愧呢?」
聽了妻子的話,王霸猛然起身,笑著說:「你說得對啊!」
※ ※ ※
靜者安也,念不起也,思不生也,是為靜也!靜在心也,心須安也,首在清靜。凡人之起心動念無不摻雜諸多紊雜之思緒,其中或因受物境所牽動或因人事而引發念想;此般念止,那般念起,全在止與生中輪迴不息。
須知,每一個人在日常之中,思念起伏轉輪不休是所謂一念一輪迴,非但無法超脫生死,反是愈墜迷矇而無以自拔,悲哉!希世人了悟萬般隨緣,不必斤斤計較別人有什麼而自己卻沒有;別人生活過得好而自己卻過得差。
須知各人皆有不為人知之辛酸苦楚,故而不要專看別人在享受福報的一面,應該想想別人有今日之成就不是天上落下來的,而是經過諸般勞苦與爭求,帶來無限的煩惱與痛苦,所得來今日之成果,應作如是觀。
回頭想想自己,切不可與他人處處比較,一有比較就有得失,一有得失便心生不平,心既不平,煩惱怨恨由此而生,終無以達到靜的功夫,欲求真靜,必要心平氣和。應有如此之想:別人好等於我好,別人富等於我富,何以故?他人富在財,我則富在知識、富在智慧、富在清心寡欲少煩惱,有如此的真思惟,則離靜不遠矣!
是以故,世人只要識得此靜功之法義,則無時無刻心念都是平靜、和順的,勉而行之!
摘錄自世風集錄-個人篇:第九章 靜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發酸發臭發黴的食物
以下是一通靈人的地獄見聞:
浪費糧食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還好我父母從小悉心教育我,雖然他們不食素、也不信佛,但是都是十分善良節儉的人。所以我從小就不浪費糧食,吃飯基本不剩一粒米在裏面。
今天我要下去觀的,就是浪費糧食的果報。下去之前,孔雀跟我說,「現在全球米價糧食價格都在上漲,如果人們能珍惜每一粒米飯、每一顆蔬菜,那麼,米荒到來不會這麼早的!」
是的,很多老百姓埋怨政府,不理會大米等食物的漲價問題,覺得生活壓力太大,其實追究根本原因,還是人類自身的問題。我曾經看到很多「淑女」,吃飯只扒兩三口,小心翼翼的吞下去,便說:「我吃飽了。」好似炫耀自己的食量有多麼小,自己是多麼嬌小可人。可是我真的看在眼裏不舒服,如果她們是我的朋友,我都會把她們的剩飯拿來吃完,大家就笑:「小吉你吃的真多!哈哈哈!」
不是說不要多吃米,而是量力而行,如果你的飯量是幾口,那麼就少盛一點,不要浪費。
我從前一直是本著不能浪費的想法去珍惜糧食,今天下去看浪費糧食的果報後,又有了新的想法,我很慶倖!幸虧我沒有浪費糧食啊!!!
無獄卒,有一獄官在此等候:「XX,你好,我在此等你,我是分管浪費糧食牢獄的中級官員,請隨我來。」我謝過,跟隨他前往。
經過很多牢獄後,我們來到一個很像村莊一樣的地方,裏面好像人家的田埂一般分成很多畝,也有農房,很多人好像農民伯伯一樣在耕種和播種,我說,這些人就是浪費糧食來此罰耕種的嗎?
獄官說:「正是,不過他們的情節算是比較輕的,改過態度很好,所以在這邊種滿他們浪費糧食的100倍數量,就可以去投胎或者去下一個懲戒室(指的是不止犯下一個罪的人)。」我看到他們,想起「汗流和下土」這句詩,頓時覺得農民伯伯種點糧食真的很不容易啊!!!
但是仍然跟人間的耕種有差別。他們沒有輔助工具的,必須自己插秧、耕田、施肥,有的人偷懶,就會被多罰一倍!!所以大家都很乖乖的在此勞動。這塊土地的溫度真的好高,我站著看已經是汗流浹背了,我有點同情他們,如果他們能知道現在的果報,一定有很多人不會再浪費糧食了。
這時獄官說:「請XX跟我來下一個懲罰地。」
我問:「這個懲罰的地點為何不是銅牢一般的密閉監獄?」
獄官答:「其實仍是密閉,只是外圍不是銅牆而已,他們犯的錯如果用銅牆或者火牆來懲罰,就有點過頭了。因為他們不算是浪費的過分的。」
於是我們再往前走。前面的「村莊」又是另外一番「景色」了。我感覺真的很淒涼,人們怎麼那麼瘦的?!我正想著,有個老婦人抓住我的腳哀求:「請給我些糧吧,我已經30天沒進食了!求求你啊!」
我大驚,問獄官:「30天沒吃?那不是虐待嗎?」
獄官笑著說:「哈哈,30天在這塊『饑餓處罰室』算是很輕了!有的一年沒吃的都有!!別拿人間標準來比,魂不補充能量就是衰弱些,不會『死的』。」
我問:「鬼還會餓?」
獄官說:「沒修成佛菩薩之前,還是會有食欲的,很多獄官也還是會食欲。」
「原來如此!」我環顧四周,都沒什麼稻田和樹木,整個都是光禿禿的,天空也很暗淡,跟剛才烈日當頭完全不同,人光是呆在裏面,就十分壓抑,完全沒什麼食欲!!!原來環境也是種懲罰!!我問:「這個處罰應該是很重的了吧?」我沒想到浪費糧食也會處罰這麼重!
這時,我注意到,村莊旁邊還有個村莊,這裏的景象完全相反!這裏的人們不是挨餓,而是吃到快要死掉!有個中年男子,一直在吃一直在吃,他的面前,擺放了幾百口大缸,裏面有米飯,有菜,有肉,有飲料,關鍵是,這些食物因為累積的時間太長,都發酸發臭了!聞著都感覺渾身不舒服,我想到要吃這些,就要嘔吐,而他吃的好像很香,肚子大到簡直不能看,還在拼命吃,有的米飯上或者菜上,都發黴了,裏面蟲子什麼的都有,但是他們仍要吃。
我說:「唉耶!不行啊,他肚子快爆炸啦!」
獄官說:「這些人,生前浪費成性,每當他們浪費一筆,下面都會紀錄,然後乘以不同的倍數,叫他們下來的時候,全部吃完,吃完再繼續受懲罰。很多人吃到胃都脹裂、我們給他治療後,再叫他繼續吃,吃到完為止!!受完此種懲戒的人都會發誓絕對不會再浪費!想想正常人,多吃些,就會撐的肚痛,更何況是下面要吃幾十缸、幾百缸、甚至有人要吃上萬缸!!」
我看到那邊有個小孩在拼命喝牛奶,我就問:「小朋友,你是什麼情況,怎麼這麼小就在受罰?」
小朋友急匆匆的吃,嘴裏不停歇,邊喝邊回答我:「我媽咪給我買很多牛奶,可是我不喜歡,她說成長要多喝,可是我聞到就覺得很反感,我從很小開始每天每天的把牛奶偷偷倒在馬桶裏面沖掉,後來15歲的時候出車禍死了,下來就要先把牛奶按照100倍的數量喝掉,才能去枉死城!我已經喝了100年啦!」
晚上回家時,我正好去素菜店買菜,看到一個小館子裏面有幸福的一家正在用餐,小男孩好浪費,雞腿沒啃完就扔掉,魚不咬乾淨就吐掉(請大家務必吃素,像小男孩的這種情況,都是要先懲罰浪費,再懲罰吃葷),蔬菜則根本不吃。他的父母卻用慈愛的眼光看著他,完全不指責他怎麼如此浪費。
我歎口氣,心想:「現在的溺愛,會害了他啊!如果父母能看到兒子今後在地獄裏拼命吃發酸發臭發黴的今天沒吃的食物,不知多後悔啊!」
轉載
浪費糧食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還好我父母從小悉心教育我,雖然他們不食素、也不信佛,但是都是十分善良節儉的人。所以我從小就不浪費糧食,吃飯基本不剩一粒米在裏面。
今天我要下去觀的,就是浪費糧食的果報。下去之前,孔雀跟我說,「現在全球米價糧食價格都在上漲,如果人們能珍惜每一粒米飯、每一顆蔬菜,那麼,米荒到來不會這麼早的!」
是的,很多老百姓埋怨政府,不理會大米等食物的漲價問題,覺得生活壓力太大,其實追究根本原因,還是人類自身的問題。我曾經看到很多「淑女」,吃飯只扒兩三口,小心翼翼的吞下去,便說:「我吃飽了。」好似炫耀自己的食量有多麼小,自己是多麼嬌小可人。可是我真的看在眼裏不舒服,如果她們是我的朋友,我都會把她們的剩飯拿來吃完,大家就笑:「小吉你吃的真多!哈哈哈!」
不是說不要多吃米,而是量力而行,如果你的飯量是幾口,那麼就少盛一點,不要浪費。
我從前一直是本著不能浪費的想法去珍惜糧食,今天下去看浪費糧食的果報後,又有了新的想法,我很慶倖!幸虧我沒有浪費糧食啊!!!
無獄卒,有一獄官在此等候:「XX,你好,我在此等你,我是分管浪費糧食牢獄的中級官員,請隨我來。」我謝過,跟隨他前往。
經過很多牢獄後,我們來到一個很像村莊一樣的地方,裏面好像人家的田埂一般分成很多畝,也有農房,很多人好像農民伯伯一樣在耕種和播種,我說,這些人就是浪費糧食來此罰耕種的嗎?
獄官說:「正是,不過他們的情節算是比較輕的,改過態度很好,所以在這邊種滿他們浪費糧食的100倍數量,就可以去投胎或者去下一個懲戒室(指的是不止犯下一個罪的人)。」我看到他們,想起「汗流和下土」這句詩,頓時覺得農民伯伯種點糧食真的很不容易啊!!!
但是仍然跟人間的耕種有差別。他們沒有輔助工具的,必須自己插秧、耕田、施肥,有的人偷懶,就會被多罰一倍!!所以大家都很乖乖的在此勞動。這塊土地的溫度真的好高,我站著看已經是汗流浹背了,我有點同情他們,如果他們能知道現在的果報,一定有很多人不會再浪費糧食了。
這時獄官說:「請XX跟我來下一個懲罰地。」
我問:「這個懲罰的地點為何不是銅牢一般的密閉監獄?」
獄官答:「其實仍是密閉,只是外圍不是銅牆而已,他們犯的錯如果用銅牆或者火牆來懲罰,就有點過頭了。因為他們不算是浪費的過分的。」
於是我們再往前走。前面的「村莊」又是另外一番「景色」了。我感覺真的很淒涼,人們怎麼那麼瘦的?!我正想著,有個老婦人抓住我的腳哀求:「請給我些糧吧,我已經30天沒進食了!求求你啊!」
我大驚,問獄官:「30天沒吃?那不是虐待嗎?」
獄官笑著說:「哈哈,30天在這塊『饑餓處罰室』算是很輕了!有的一年沒吃的都有!!別拿人間標準來比,魂不補充能量就是衰弱些,不會『死的』。」
我問:「鬼還會餓?」
獄官說:「沒修成佛菩薩之前,還是會有食欲的,很多獄官也還是會食欲。」
「原來如此!」我環顧四周,都沒什麼稻田和樹木,整個都是光禿禿的,天空也很暗淡,跟剛才烈日當頭完全不同,人光是呆在裏面,就十分壓抑,完全沒什麼食欲!!!原來環境也是種懲罰!!我問:「這個處罰應該是很重的了吧?」我沒想到浪費糧食也會處罰這麼重!
這時,我注意到,村莊旁邊還有個村莊,這裏的景象完全相反!這裏的人們不是挨餓,而是吃到快要死掉!有個中年男子,一直在吃一直在吃,他的面前,擺放了幾百口大缸,裏面有米飯,有菜,有肉,有飲料,關鍵是,這些食物因為累積的時間太長,都發酸發臭了!聞著都感覺渾身不舒服,我想到要吃這些,就要嘔吐,而他吃的好像很香,肚子大到簡直不能看,還在拼命吃,有的米飯上或者菜上,都發黴了,裏面蟲子什麼的都有,但是他們仍要吃。
我說:「唉耶!不行啊,他肚子快爆炸啦!」
獄官說:「這些人,生前浪費成性,每當他們浪費一筆,下面都會紀錄,然後乘以不同的倍數,叫他們下來的時候,全部吃完,吃完再繼續受懲罰。很多人吃到胃都脹裂、我們給他治療後,再叫他繼續吃,吃到完為止!!受完此種懲戒的人都會發誓絕對不會再浪費!想想正常人,多吃些,就會撐的肚痛,更何況是下面要吃幾十缸、幾百缸、甚至有人要吃上萬缸!!」
我看到那邊有個小孩在拼命喝牛奶,我就問:「小朋友,你是什麼情況,怎麼這麼小就在受罰?」
小朋友急匆匆的吃,嘴裏不停歇,邊喝邊回答我:「我媽咪給我買很多牛奶,可是我不喜歡,她說成長要多喝,可是我聞到就覺得很反感,我從很小開始每天每天的把牛奶偷偷倒在馬桶裏面沖掉,後來15歲的時候出車禍死了,下來就要先把牛奶按照100倍的數量喝掉,才能去枉死城!我已經喝了100年啦!」
晚上回家時,我正好去素菜店買菜,看到一個小館子裏面有幸福的一家正在用餐,小男孩好浪費,雞腿沒啃完就扔掉,魚不咬乾淨就吐掉(請大家務必吃素,像小男孩的這種情況,都是要先懲罰浪費,再懲罰吃葷),蔬菜則根本不吃。他的父母卻用慈愛的眼光看著他,完全不指責他怎麼如此浪費。
我歎口氣,心想:「現在的溺愛,會害了他啊!如果父母能看到兒子今後在地獄裏拼命吃發酸發臭發黴的今天沒吃的食物,不知多後悔啊!」
轉載
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
大熱天曬菇
永平寺裡,有一位八十多歲陀著背的老禪師,在大太陽下曬香菇,住持和尚道元禪師看到以後,忍不住的說:「長老!您年紀這麼老了,為什麼還要吃力勞苦做這種事呢?請老人家不必這麼辛苦!我可以找個人為您老人家代勞呀! 」
老禪師毫不猶豫的道:「別人並不是我! 」
道元:「話是不錯!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這種大太陽的時候呀! 」
老禪師:「大太陽天不曬香菇,難道要等陰天或雨天再來曬嗎? 」
道元禪師是一寺之主,指導萬方,可是遇到這位老禪師,終於認了輸。
禪者的生活,無論什麼,都不假手他人,也不等到明天,「別人不是我」,「現在不做,要待何時? 」這是現代人應該深思的問題。
※ ※ ※
希望是一種精神的力量,其對一個人的工作與生活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假如一個人經常頹迷不振,意志消沉,那一定是對工作或生活看不出希望,看不出其意義,總是以被動、消極的心態去應付,造成對自己嚴重的傷害。
許多上班族,在每天刻板的上班過程中,對工作都不能投入,且不肯負起責任來,這種行為的特質將擴張到整個生活的範圍,甚至於對家庭造成很多的不幸。其實負責是一種希望或意義,也是禪門所說的「承擔」,藉以肯定生命的價值。禪家說:「就是因不能承擔,所以佛性顯現不出來也。」
現今之人大多好逸惡勞,想脫離單調無聊的生活,急著去尋求安逸快樂,當然就振作不起來,精神低靡,所以希望渺茫。
世人當從工作或生命中看出希望,有著光明的導向,流露出綽越的毅力和精神,但不求立言、立功、立德的大志,也不必求什麼大事業,只要能獲得溫暖與情愛,平凡簡樸,就會有無限的希望。
禪就是要能在喜捨中看出希望,這才有朝氣、活力,有著真、善、美的未來,才有具實的佛性。
摘錄自禪-第四五章 希望的佛性
老禪師毫不猶豫的道:「別人並不是我! 」
道元:「話是不錯!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這種大太陽的時候呀! 」
老禪師:「大太陽天不曬香菇,難道要等陰天或雨天再來曬嗎? 」
道元禪師是一寺之主,指導萬方,可是遇到這位老禪師,終於認了輸。
禪者的生活,無論什麼,都不假手他人,也不等到明天,「別人不是我」,「現在不做,要待何時? 」這是現代人應該深思的問題。
※ ※ ※
希望是一種精神的力量,其對一個人的工作與生活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假如一個人經常頹迷不振,意志消沉,那一定是對工作或生活看不出希望,看不出其意義,總是以被動、消極的心態去應付,造成對自己嚴重的傷害。
許多上班族,在每天刻板的上班過程中,對工作都不能投入,且不肯負起責任來,這種行為的特質將擴張到整個生活的範圍,甚至於對家庭造成很多的不幸。其實負責是一種希望或意義,也是禪門所說的「承擔」,藉以肯定生命的價值。禪家說:「就是因不能承擔,所以佛性顯現不出來也。」
現今之人大多好逸惡勞,想脫離單調無聊的生活,急著去尋求安逸快樂,當然就振作不起來,精神低靡,所以希望渺茫。
世人當從工作或生命中看出希望,有著光明的導向,流露出綽越的毅力和精神,但不求立言、立功、立德的大志,也不必求什麼大事業,只要能獲得溫暖與情愛,平凡簡樸,就會有無限的希望。
禪就是要能在喜捨中看出希望,這才有朝氣、活力,有著真、善、美的未來,才有具實的佛性。
摘錄自禪-第四五章 希望的佛性
社會紛爭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不起眼的動物叫吸血蝙蝠。
牠身體極小,卻是很多動物的天敵,就連強悍的野馬也常常是它們的犧牲品。
這種蝙蝠靠吸動物的血生存,如牠在攻擊野馬時,常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極敏捷地刺破野馬的腿,然後用尖尖的嘴吸血。
無論野馬怎麼蹦跳、狂奔,都無法驅逐這種蝙蝠,蝙蝠卻可以從容地吸附在野馬身上,直到吸飽吸足,才滿意地飛去,而野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無可奈何地死去。
動物學家們在分析這一問題時,一致認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會讓野馬死去,野馬的死亡是牠暴怒狂奔的性格所致。
※ ※ ※
炎夏日人之火氣甚大,遇些小事就大發雷霆,小則惡言相向;大則大打出手,何以說?看時下社會多少人在遭遇到一些衝突爭執,哪一個能忍氣心平氣和的來解決紛爭,多者皆是牛脾氣暴躁如雷,這些問題,都是人之心性涵養內歛不夠,以致脾氣過大,如能在遇事之際,平心靜氣來處理事情,那不但可安身,更可收歛自性。
爭執皆都因氣頭上,這個氣就是自性不安,過多執著放不下才會延生性亂氣躁。社會中多少因一時氣難忍而造成鬥毆事件,此不但傷害自己與別人,更是影響了整個社會的祥和,今夏天熱氣侵身,凡人都多少會受到天氣的影響氣躁性烈,要除却天氣炎熱影響,唯是多心清靜安撫性情,自可排除這些問題。
轉載
牠身體極小,卻是很多動物的天敵,就連強悍的野馬也常常是它們的犧牲品。
這種蝙蝠靠吸動物的血生存,如牠在攻擊野馬時,常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極敏捷地刺破野馬的腿,然後用尖尖的嘴吸血。
無論野馬怎麼蹦跳、狂奔,都無法驅逐這種蝙蝠,蝙蝠卻可以從容地吸附在野馬身上,直到吸飽吸足,才滿意地飛去,而野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無可奈何地死去。
動物學家們在分析這一問題時,一致認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會讓野馬死去,野馬的死亡是牠暴怒狂奔的性格所致。
※ ※ ※
炎夏日人之火氣甚大,遇些小事就大發雷霆,小則惡言相向;大則大打出手,何以說?看時下社會多少人在遭遇到一些衝突爭執,哪一個能忍氣心平氣和的來解決紛爭,多者皆是牛脾氣暴躁如雷,這些問題,都是人之心性涵養內歛不夠,以致脾氣過大,如能在遇事之際,平心靜氣來處理事情,那不但可安身,更可收歛自性。
爭執皆都因氣頭上,這個氣就是自性不安,過多執著放不下才會延生性亂氣躁。社會中多少因一時氣難忍而造成鬥毆事件,此不但傷害自己與別人,更是影響了整個社會的祥和,今夏天熱氣侵身,凡人都多少會受到天氣的影響氣躁性烈,要除却天氣炎熱影響,唯是多心清靜安撫性情,自可排除這些問題。
轉載
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一個比丘的輪迴
我俗姓李,一九八九年三月皈依佛門,拜海空法師為師,取法名寂空。入佛門後,天天禮佛,參禪打坐,雖然對佛法了解不多,但常常看佛學書籍。對學佛、成佛堅信不疑心地虔誠。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晚,禮佛後靜坐,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加持下,約晚十點鐘左右知道了自己的宿命。當時傷心的大哭一場,下決心好好學佛。
六百年前,我是一位出家比丘,二十歲出家,曾授三壇大戒,修行五十餘年。學佛修行中做了不少好事、善事,但由於貪戀塵事,希求人天福報,最終不但沒有脫離六道輪迴,反淪入三惡道中受苦。
我由比丘身死後,投生一個有錢的財主家庭,長大成為一名公子哥兒,成天享受著花天酒地的生活,身邊有侍女八名,雖不好色,但貪名、貪財、貪利十分嚴重,造下了不少惡因。
這一世死後,又投生一個當官的家庭,長大成人後,我當上領兵將軍,當時身邊有侍女二十四名,威風凜凜,要什麼有什麼,享不完的榮華富貴,吃不完的山珍海味,整天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由於吃、喝、玩、樂再次造下種種惡因,特別是領兵殺了不少的人,將人頭砍下,拋屍於江河。即使對方藏於草叢中,我也都要找到拉出來殺掉,又結下後世怨緣。
我由將軍死後,投生三惡道變蛤蟆三次。由於前世領兵時將人頭砍了,所以變蛤蟆也無頭;又曾殺人拋屍於江河,所以我變蛤蟆時遭棒打、鉤釣、翻腹死於水面,腐爛發臭,甚至遭受抽筋剝皮之苦來償還前世之報。三次蛤蟆完後又投生山雞四次,來償還我當將軍時,指揮士兵將藏於草叢中人殺掉之債。我當財主、將軍時,貪於口福,整天吃香的,喝辣的,所以變山雞遭槍打、刀砍、烹、煮、炒之苦來償還宿債,當四次山雞償報死後,又投生豬胎,變豬三次,這就是我當財主、將軍時,好吃懶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老想吃肉造下的惡因,只好變豬來償還。變豬吃剩食、酸食,鞭打棒抽不算,還要遭千刀萬剮,以及上述種種苦來償還兩次人生,貪口福欠下的惡報。
當我知道輪迴過程受種種苦時,我非常傷心的哭了。我是一個極難流淚的人,當時我想,我曾為僧修行五十年,為什麼還要貪圖人天福報呢?由一個貪字,臨命終時一念之差竟淪入三惡道十次,又怎麼不叫人傷心後悔呢?六百年!多麼寶貴的時間,就這樣懵懵懂懂的過去,又怎麼不流淚呢?
一世比丘,得兩世人身福報,不知積善積德,反而造下種種惡因,輪迴到三惡道十次,以極苦的果報,還清債後再投生人世,這就是因果不差毫釐。有人會問,為什麼沒有輪迴到鬼道、地獄道受苦?這是因為我前生學佛的好處,所以只在三惡道的畜生道輪迴到惡緣盡時,佛種再遇善緣時又會發芽,這就是今生又學佛的原因。一個學佛人種下佛種後,這顆種子永遠不變質,只要遇到適宜的水土、溫度的時候,它就會發芽開花、結果的。
轉載
六百年前,我是一位出家比丘,二十歲出家,曾授三壇大戒,修行五十餘年。學佛修行中做了不少好事、善事,但由於貪戀塵事,希求人天福報,最終不但沒有脫離六道輪迴,反淪入三惡道中受苦。
我由比丘身死後,投生一個有錢的財主家庭,長大成為一名公子哥兒,成天享受著花天酒地的生活,身邊有侍女八名,雖不好色,但貪名、貪財、貪利十分嚴重,造下了不少惡因。
這一世死後,又投生一個當官的家庭,長大成人後,我當上領兵將軍,當時身邊有侍女二十四名,威風凜凜,要什麼有什麼,享不完的榮華富貴,吃不完的山珍海味,整天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由於吃、喝、玩、樂再次造下種種惡因,特別是領兵殺了不少的人,將人頭砍下,拋屍於江河。即使對方藏於草叢中,我也都要找到拉出來殺掉,又結下後世怨緣。
我由將軍死後,投生三惡道變蛤蟆三次。由於前世領兵時將人頭砍了,所以變蛤蟆也無頭;又曾殺人拋屍於江河,所以我變蛤蟆時遭棒打、鉤釣、翻腹死於水面,腐爛發臭,甚至遭受抽筋剝皮之苦來償還前世之報。三次蛤蟆完後又投生山雞四次,來償還我當將軍時,指揮士兵將藏於草叢中人殺掉之債。我當財主、將軍時,貪於口福,整天吃香的,喝辣的,所以變山雞遭槍打、刀砍、烹、煮、炒之苦來償還宿債,當四次山雞償報死後,又投生豬胎,變豬三次,這就是我當財主、將軍時,好吃懶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老想吃肉造下的惡因,只好變豬來償還。變豬吃剩食、酸食,鞭打棒抽不算,還要遭千刀萬剮,以及上述種種苦來償還兩次人生,貪口福欠下的惡報。
當我知道輪迴過程受種種苦時,我非常傷心的哭了。我是一個極難流淚的人,當時我想,我曾為僧修行五十年,為什麼還要貪圖人天福報呢?由一個貪字,臨命終時一念之差竟淪入三惡道十次,又怎麼不叫人傷心後悔呢?六百年!多麼寶貴的時間,就這樣懵懵懂懂的過去,又怎麼不流淚呢?
一世比丘,得兩世人身福報,不知積善積德,反而造下種種惡因,輪迴到三惡道十次,以極苦的果報,還清債後再投生人世,這就是因果不差毫釐。有人會問,為什麼沒有輪迴到鬼道、地獄道受苦?這是因為我前生學佛的好處,所以只在三惡道的畜生道輪迴到惡緣盡時,佛種再遇善緣時又會發芽,這就是今生又學佛的原因。一個學佛人種下佛種後,這顆種子永遠不變質,只要遇到適宜的水土、溫度的時候,它就會發芽開花、結果的。
轉載
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是非皆是口語多
口常開,是為了吃飯,不是為了說話,閩南語有句俗話:「飯可以多吃,話卻不可以多講。」飯吃飽一點有力氣唸書、工作,話多說卻會引起周圍的人一陣又一陣的紛亂。
魯國有位民眾,平常喜歡到處長舌,東家長西家短,非要「語不驚人,死不休」才罷休。他覺得當大家一愣一愣聽他說話的時候是很有成就感,殊不知已造下無邊的口業。周圍的親人、友朋聽信他的話,不斷的引起一陣又一陣的糾紛,大家紛紛找他對質,但此時他卻找藉口脫罪,於是大家終於了解他是禍亂的根源,漸漸的,他失去了聽眾,連家人都懶得理他。
在他病痛纏身臥病在床時,沒有一個人願意去探視,因為大家都深怕聽了他的話後,又惹了一堆麻煩,而他卻感嘆親人、友朋的冷淡,最後在離世的時候,竟只剩一條老狗在身邊,終至死前,始終不知都是自己的「嘴巴」惹的禍。
※ ※ ※
俗有云:「是非皆是口語多;煩惱皆是強出頭。」
世間人話多難守德,亦是強勢得理不饒人,口業是人們最容易犯的毛病,而這個毛病是要卻除的,若無德培作修的人,實難完全盡除口業造做,何以故?看現今社會有多少人,在閒暇之餘不在談論他人是非的呢?這是少之又少,平常朋友聚會論及某某人的事,那個不是都用自我知見來談論,而這一論則難避是非的問題了。有道是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道理明確告誡,不能不守口德,不能言及他人是非,如是觀若反觀別人論及爾自身問題時,在對錯上給您做其分岐點,您聽聞後感觸如何?
蓋德者心性自清涼,聞口言是非不攀著遠離是非,口言中又煩惱多者那個不是皆因強出頭,何如此說,每一個人皆因自我個性難收斂,故在言行舉止上必定易冒犯他人,而又因性情未收斂剛毅好強便有執著爭執等等現象,這些問題何不是致使身心靈都不能安寧煩惱怎不滋生呢?世人皆有一個清靜的淨土,該住心地求淨化,莫為假境爭是非。
摘錄自慈聖雜誌 第八十一期
魯國有位民眾,平常喜歡到處長舌,東家長西家短,非要「語不驚人,死不休」才罷休。他覺得當大家一愣一愣聽他說話的時候是很有成就感,殊不知已造下無邊的口業。周圍的親人、友朋聽信他的話,不斷的引起一陣又一陣的糾紛,大家紛紛找他對質,但此時他卻找藉口脫罪,於是大家終於了解他是禍亂的根源,漸漸的,他失去了聽眾,連家人都懶得理他。
在他病痛纏身臥病在床時,沒有一個人願意去探視,因為大家都深怕聽了他的話後,又惹了一堆麻煩,而他卻感嘆親人、友朋的冷淡,最後在離世的時候,竟只剩一條老狗在身邊,終至死前,始終不知都是自己的「嘴巴」惹的禍。
※ ※ ※
俗有云:「是非皆是口語多;煩惱皆是強出頭。」
世間人話多難守德,亦是強勢得理不饒人,口業是人們最容易犯的毛病,而這個毛病是要卻除的,若無德培作修的人,實難完全盡除口業造做,何以故?看現今社會有多少人,在閒暇之餘不在談論他人是非的呢?這是少之又少,平常朋友聚會論及某某人的事,那個不是都用自我知見來談論,而這一論則難避是非的問題了。有道是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道理明確告誡,不能不守口德,不能言及他人是非,如是觀若反觀別人論及爾自身問題時,在對錯上給您做其分岐點,您聽聞後感觸如何?
蓋德者心性自清涼,聞口言是非不攀著遠離是非,口言中又煩惱多者那個不是皆因強出頭,何如此說,每一個人皆因自我個性難收斂,故在言行舉止上必定易冒犯他人,而又因性情未收斂剛毅好強便有執著爭執等等現象,這些問題何不是致使身心靈都不能安寧煩惱怎不滋生呢?世人皆有一個清靜的淨土,該住心地求淨化,莫為假境爭是非。
摘錄自慈聖雜誌 第八十一期
痴心鬼
先母太夫人娘家曹氏,有個老婦能夠看到鬼。外祖母回娘家時,老婦跟她談論了一件陰間的故事......
昨天在某家見到一鬼,可說是痴到極點了,但是情狀可憐,也使人感動。鬼名叫某,住在某村,家裏也是小康,死時年二十七八歲。剛死百天以後,他的妻子約我相伴,我見到這鬼經常坐在院子裏的丁香樹下。他有時聽到妻子的哭聲,有時聽到兒子的啼哭聲,有時聽到兄嫂和妻子詬駡聲,只因活人的陽氣太盛,逼得他不敢接近,但是必定側著耳朵在窗外偷聽,淒慘的臉色異常明顯。
後來他見到媒人到他妻子的房裏,很感詫異,就驚覺起來,張開手左右張望。後來聽到議婚不成,才稍有喜色。過後媒人又來往於兄嫂和妻子兩邊,他就奔走跟隨,惶惶然如有所失。送聘禮的這一天,他坐在樹下,眼睛直直地盯著妻子的房間,眼淚像雨一般地不斷流下。從此妻子每次出入,他就跟在她的後面,眷戀之情更加深厚。
改嫁的前一天晚上,妻子收拾嫁妝,他又徘徊在屋檐外,有時靠著柱子哭泣,有時低著頭若有所思。只要稍微聽到房內的咳嗽聲,他就從縫隙縫裏偷偷張望,來回轉悠了一整夜。我嘆息說:「痴鬼何必如此!」他好像沒有聽見一様。娶親的人進來,拿著燭火往前走,他就避立在牆角落,仍然伸頭望著妻子。我同他妻子出門,回頭看到他遠遠地跟著,到了娶親的人家,被門神所阻攔,他叩頭哀求,才得以進來。進來以後他就躲在牆角落,望著妻子行婚禮,凝神站立像酒醉的様子。
後來妻子進了房,他稍稍靠近窗子,那樣子就同妻子收拾嫁妝時一模一樣。到了房中滅燭睡覺,他還不去,被宅神驅趕,才狼狽而出。那時我因為受他妻子囑咐回來看望他兒子,鬼也跟著回來。看到他徑直進入妻子的房間,凡是妻子所坐所睡的地方,他都一一看遍。一會兒聽到兒子尋找母親啼哭,他跑出來環繞兒子四周,把兩手互相握在一起,做出無可奈何的樣子。一會兒嫂子出來,打了兒子一巴掌,他就頓著腳拍著胸口,遠遠地做出咬牙切齒的樣子。
我看了不忍心,就直接回家,不知道他以後怎麼樣了。後來我暗地裏講給他妻子聽,他妻子聽後,咬著牙齒,非常懊悔。鄉裏有一個年輕寡婦準備再嫁,聽到這件事後,發誓說:「我不忍心讓死去的人做出這種樣子!」
唉!君子講義氣,從不辜負他人,不因其生與死而有所差異;小人則事事辜負他人,也不因其生與死而有所差異!人之常情是:人在人情在,人亡情亦亡。苟能從死者的感情出發,為他想一想,無不使人心中戚然,泫然涕下的啊!
摘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昨天在某家見到一鬼,可說是痴到極點了,但是情狀可憐,也使人感動。鬼名叫某,住在某村,家裏也是小康,死時年二十七八歲。剛死百天以後,他的妻子約我相伴,我見到這鬼經常坐在院子裏的丁香樹下。他有時聽到妻子的哭聲,有時聽到兒子的啼哭聲,有時聽到兄嫂和妻子詬駡聲,只因活人的陽氣太盛,逼得他不敢接近,但是必定側著耳朵在窗外偷聽,淒慘的臉色異常明顯。
後來他見到媒人到他妻子的房裏,很感詫異,就驚覺起來,張開手左右張望。後來聽到議婚不成,才稍有喜色。過後媒人又來往於兄嫂和妻子兩邊,他就奔走跟隨,惶惶然如有所失。送聘禮的這一天,他坐在樹下,眼睛直直地盯著妻子的房間,眼淚像雨一般地不斷流下。從此妻子每次出入,他就跟在她的後面,眷戀之情更加深厚。
改嫁的前一天晚上,妻子收拾嫁妝,他又徘徊在屋檐外,有時靠著柱子哭泣,有時低著頭若有所思。只要稍微聽到房內的咳嗽聲,他就從縫隙縫裏偷偷張望,來回轉悠了一整夜。我嘆息說:「痴鬼何必如此!」他好像沒有聽見一様。娶親的人進來,拿著燭火往前走,他就避立在牆角落,仍然伸頭望著妻子。我同他妻子出門,回頭看到他遠遠地跟著,到了娶親的人家,被門神所阻攔,他叩頭哀求,才得以進來。進來以後他就躲在牆角落,望著妻子行婚禮,凝神站立像酒醉的様子。
後來妻子進了房,他稍稍靠近窗子,那樣子就同妻子收拾嫁妝時一模一樣。到了房中滅燭睡覺,他還不去,被宅神驅趕,才狼狽而出。那時我因為受他妻子囑咐回來看望他兒子,鬼也跟著回來。看到他徑直進入妻子的房間,凡是妻子所坐所睡的地方,他都一一看遍。一會兒聽到兒子尋找母親啼哭,他跑出來環繞兒子四周,把兩手互相握在一起,做出無可奈何的樣子。一會兒嫂子出來,打了兒子一巴掌,他就頓著腳拍著胸口,遠遠地做出咬牙切齒的樣子。
我看了不忍心,就直接回家,不知道他以後怎麼樣了。後來我暗地裏講給他妻子聽,他妻子聽後,咬著牙齒,非常懊悔。鄉裏有一個年輕寡婦準備再嫁,聽到這件事後,發誓說:「我不忍心讓死去的人做出這種樣子!」
唉!君子講義氣,從不辜負他人,不因其生與死而有所差異;小人則事事辜負他人,也不因其生與死而有所差異!人之常情是:人在人情在,人亡情亦亡。苟能從死者的感情出發,為他想一想,無不使人心中戚然,泫然涕下的啊!
摘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