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向前三步想一想

  從前有一位常年在外經商的人,因年關已近,於是提著行囊準備回鄉與家人團圓。在路上突然想起妻子終年辛苦持家,應該買個禮物慰勞她一下。於是商人來到了市集,走來走去、東看西瞧,卻不知應該買什麼才好?此時,正好看見一位老先生坐在路旁,身旁掛著一個招牌寫著「賣偈語」三個字。他好奇的趨前探問:「這東西怎麼賣?」老先生向他上下打量了一會,說:「你看來跟我很有緣,好吧!一首偈子就算你十兩銀子,半賣半送!」商人心想:「是什麼偈語要賣這麼貴?」

  在好奇心下,商人還是給了十兩銀子購買,老先生交給他一首偈子,要他念了一遍:「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後三步想一想,瞋心起時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並且還叮嚀他:「記住哦!日後遇到讓你瞋心憤起的事情時,一定要把這首偈語念三遍,自然就有不可思議的妙用!」由 於天色已晚,商人沒時間多計較,聽完老先生的囑咐,拿著偈語,便匆匆地上路。

  商人一路上風塵僕僕,回到家中已經是半夜三更,家人早已就寢。於是他輕手輕腳地走到妻子的房間,卻發現妻子的床底下擺著兩雙鞋子,一雙女人的,一雙男人的。此時,商人不由怒火中燒:「這個不守婦道的女人,趁我不在家,竟然作出這種不知廉恥的事情!」

  商人頓時怒不可遏地走到廚房拿了一把菜刀。回到房間,正當商人要舉起菜刀時,突然耳際響起了老先生賣給他的那一首偈語,不由喃喃地念起來,在床旁前進三步、又退後三步,來來回回地反覆思量。妻子被商人的腳步聲吵醒後,見丈夫站在床前,先是驚愕了一下,接著高興地問:「你怎麼這麼晚才回來?吃過飯了沒有?」丈夫理都不理,氣急敗壞指著她問:「床底下怎麼會有男人的鞋?」太太這時才會意過來,於是半瞋半惱地說:「今天是除夕,等你等到了半夜,也不見你回來。為了討個團圓、吉利,只好把你的鞋拿出來擺在一起,湊合湊合!」

  商人一聽,慶幸自己沒有鑄下大錯。心中很感激老先生賣給他的那首偈語,不禁大聲的說道:「太值了!太值了!真是無價之寶!」


轉載自-佛典故事-猛火中的清涼

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業債分類

  大略業債可分為:前世業、夙累業,及輕業、重業等。當然,各業債之中,又可區分淫業、殺業、口業…等。但,在此不周詳區分解釋,僅就前夙輕重之分而作析論,蓋其間區分之牽纏初始警訊,大同小異,一理通,萬理澈也。

  「前業」即前世所造之罪業,牽纏討報之初,均為當事者開始,以迥異日常言行作祟。淺言之,某人日常生活並無逾越,前業將纏之際,必有令其言行怪異之徵兆可觀察。如不能警醒,業債牽纏討報也。

  「夙業」即幾世累積之罪業,因素不一,乃不能隔世討報之業。牽纏討報之微兆,大多由親近之人作警訊對象。如父母、妻兒,甚至兄弟姊妹;當然,警訊之對象,或多或少均與當事兩方有因果牽連。

  「輕業」乃較輕之罪業,並且是為前業,牽纏討報亦為當事者開始。其徵兆多為夢示,或病痛。若無警醒,業債討完為止。

  「重業」繁複而麻煩,不定是前業或夙業均有可能。牽纏之初,警訊之徵兆亦不定是由當事者開始。但必定有一現象,即重業將要牽纏之際,當事者所屬之家運必敗。

  由上的說明,將有助於明瞭日常間的遭遇是否有著業債的牽纏,甚至由警訊中也可區分出是造何業因。比如說:多有惡靈顯現兆示,多屬殺業;言語失常,或為人際關係莫名其妙損敗,將是口業;色相顯示,婚嫁之不順,包括已婚或未婚,均有可能是淫業。什麼樣的業因,會有什麼樣的徵兆,這是點示的徵兆,是輕易可以化解的現象。

  但如果徵兆不明,纏擾撲朔迷離,則這種情形的業債,將不好化解,很可能牽纏的結果,令人損害慘重,切宜特別當心防範。遇此情形,最好能夠力求化解,莫使纏上了,擺脫即不容易。


摘錄自因果病象析論 第一篇 析論「業債牽纏初始之現象」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金玉在內,敗絮在外

無極皇母大天尊  降


詩曰:表裏如一慎言行,謹記慈訓過一生;
   世界災難不停息,天罡災劫測人生。


聖示:娘見諸兒女沒辦法貫徹吾言,每每忍受不住各種誘惑或干擾,而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母心悲也。但上天慈悲,諸天仙佛仍鍥而不捨到處奔忙於凡塵,能多拯救一位原靈就多救一個,雖然眾生對天災、人禍心存畏懼,但是只要諸兒女本著修行者的慈悲與良善,心存正氣,就能百病不侵,消災避劫。況人心之造作,一切都在諸天仙佛的掌握之中,諸兒女騙得了己,騙得了別人,卻騙不了上天。

所以為人處世『該捨即捨、該放則放』,世俗的榮華富貴、名利權勢,皆逃不過一場又一場的天災地變。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修行的諸兒女應鞭策自己,將言行煉粹成『金玉』,將生活的享受及欲望降低成『破棉絮』,那未來的一切皆會是樂觀而美好,諸兒女也能遠離天災人禍、疾病。。。。。。等痛苦的威脅。今夜娘便以『金玉在內,敗絮在外』為題,與諸兒女共同參研之。

『金玉在內,敗絮在外』

娘見諸兒女仍眼光短淺,見到英俊美貌者眼光流連不己,見富貴氣派的屋宇及高級車輛也不捨放棄多看一眼,見珠寶、黃金等寶物則不免想佔為已有,但一切世間可見之物,如過眼雲煙一般,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諸兒女看到智利、海地等大地震後,所有一切建築物、橋樑、道路、哪樣是完整的?再想想地震引發而來的海嘯,哪樣是諸兒女可以抓得住的?偶爾引起的祝融之火,又有誰不匆忙逃竄的?既然人除了保命之外,物質的一切都已拱手讓出,那諸兒女每天又在忙碌些什麼呢?

娘見諸兒女忙得滿頭晦氣,愈忙愈心煩,煩事業、煩家庭、煩兒女、煩所有的一切,豈是修行的真義?過了一年又一年,愈修行愈走回頭路,豈不是白修了一年又一年?

真正實修者,首先可從『脾氣』和『個性』得到驗證。看看諸兒女不管遇到什麼事會不會容易發脾氣?容易難過傷心?容易指責別人?容易怨天尤人?如果『是』的話,那自己尚要努力。

其次,諸兒女如果每天辛苦的工作,郤感覺心中喜樂,不在乎賺多少錢,只看看今天有沒有努力工作?有沒有服務他人?是否對他人做了有益處的事?如果有的話,那這一天就沒有白活。如果每天辛苦卻對他人不聞不問,沒有關心別人,帶給別人快樂,使別人看到諸兒女都如沐春風,那就失去了修行的真義,諸兒女就白過了一天,少積一天的福慧了。

最後,提醒諸兒女,想想自己是否安於青菜豆腐、樸素衣著的日子,看到別人的錦衣玉食是否仍有著『羨幕』、『想效法』......等雜念。如果仍會『心動』的話,那諸兒女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只要心仍為周圍有形的物質或享受存有欲念,就無法進入真正的修行行列,也會輕而易舉的『脫隊』。所以娘勸諭諸兒女,雖然身處花花之塵世,但起心動念卻如在『山野』之中,淡泊俗世之名利。縱使擁有名利、權勢、富貴,也要用之於眾生,寧可儉約自己過活,也要讓世俗更美好、更良善。


摘錄自全
真月刊第83期

柔和心

眾所周知,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時候,其母七日後便逝世了,摩耶夫人即往生「忉利天」。

我們且看:

佛陀選擇降生在釋迦國,其國王淨飯王是仁聖之王,也就是「明君」,其夫人聰明智慧,具足「柔和心」。

摩耶夫人生下佛陀,七日後往生「忉利天」,原來是「柔和心」之故。

有一偈曰:

於父母三寶,恭敬隨能施,

具忍辱柔和,得生忉利天。



我在「忉利天」見到一位眾所周知的人物,她正是印度的修女-「聖陶麗莎」。

「聖陶麗莎」往生,即往生「忉利天」,她往生的原因有二:

一、「淨居」。

二、「柔和心」。

我本人對「聖陶麗莎」非常的尊敬。

她說:

「我把天下的眾生,每一個人,不管富貴貧賤,不管臭穢污濁,全當成上帝來服侍。」

「聖陶麗沙」以一顆柔和的心,把每一個生命,當成上帝。

令我震撼啊!

所以她往生「忉利天」。

我們曉得,「忉利天」的中央是「帝釋天」,其四方各八天,合起來是「三十三天」。



我記得耶穌受世人批判,耶穌的忍辱功夫極佳,一句話也不答辯。

耶穌在被釘十字架時說:「請上帝寬恕所有的人,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並不知道。」

耶穌具足了:

一、忍辱。

二、柔和心。

請問,耶穌升天,升的是哪一天?



我有一弟子,姓林,名宏弘。

生性極凶暴,曾混幫派,當流氓。

對父母極衝撞,言語粗暴,甚至動粗,皈依我之後,我只教他:

「柔和心。」

他皈依後,夢見金甲使者,黑面如漆,將他押往地獄參觀。

他見一獄,是「挖心地獄」,地獄眾生,心被挖出,血淋淋之狀,令他大懼,面如死灰。

他問:

「為何挖心?」

金甲使者答:

「心不柔和,頂撞父母,心極凶殘,皆在此獄也,你將來必入此獄。」

林宏弘一聽,更是全身顫抖。

從此之後,林宏弘改變他的一生,事父母極為孝順,家中分產,自居小份。

對人和顏悅色,將「柔和心」盡量的發揮,他在病中,亦對其他病患悉心照顧。

他也只教人:「柔和心。」

他逝世後,我在「忉利天」見到他。

我現在請問聖弟子,師尊本人受譭謗侮辱極多,對方語言尖酸刻薄,或是極盡屈辱的能事。我當以暴止暴,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還是一語不發,以「柔和心」為其修法解冤?

大家想想!

摘錄自《諸天的階梯》- 柔和的心性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心當安於苦

  樂,世人所欲者也;苦,世人所惡者也。離苦而得樂,均是世人所嚮往者,但世人均不知有苦、有樂才是真正的人生也。只樂無苦,怎算是人生呢?又全是苦而無樂,人生亦失其意義矣!故有苦、有樂,才能真正平衡人生之真意也。

  然在人生之中不要全想安樂,如能多些勞苦,不但可磨鍊心志,更可由磨鍊之中體悟出真正之心性來,同時可因心中常存有能吃苦、嘗苦之意昧,不會讓本身心性因樂而墜落,可常保心性艱苦的意念,讓心靈能有好之推動,讓本性可因苦而漸次成熟。

  莫因苦而怨恨,或可因苦而磨錬壯志;莫可因苦而感嘆!可能會因苦而成長自己。把心常安於苦,苦後之樂,才會更加甜美,勉之。


摘錄自
方寸當知所安-第二十六章 心當安於苦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植物人

濟佛曰:然也,可下去訪視之。

(此時童生隨濟佛走進民宅內,見有一中年人中風躺在床上。大小便要其大、小二兒子抱起抱落,且骨瘦如柴四肢僵硬, 無法言語,只能以眼睛眨動表達,看了真令人覺得可憐。濟佛以佛扇在其頭上拍打一下,其元靈遂被調出。)

某生曰:你們是誰?為何入侵我家?

濟佛曰:吾倆非無故入侵汝宅,只為著作「因果遊記」聖書以勸化世人,故此而採案證。汝若將己所犯之過詳實說之,或可藉著書之功,消爾之業,汝可有福了。

某生曰:原來如此。唉!說起來甚不光彩,不說也罷!

童生曰:這位大德,你的靈體非常壯碩,為何肉體卻是骨瘦如柴呢?且聖人云:「人生誰而無過,改之為善。」汝雖已做錯事,但如能藉汝之事蹟警醒世人,則其功乃大,望汝賜予金言,以利聖書之著。

某生曰:好吧!我本一運貨為生之貨車司機,平日喝酒吃肉,殺生無數。偶遇一賣牛奶之善知識,告訴我戒殺放生、茹素之好處。我總是不理他,反倒大聲說:「我吃了這麼多年葷食也沒怎樣,身壯如牛,天下那(哪)有什麼鬼神,不要胡說。」

我平時煙、酒、檳榔不離身,一天抽二、三包煙是常事,酒常喝得醉醺醺的;大口大口的吃肉,以為這就是人生。且常告訴別人,因果是假,無有因果,莫為神棍所騙。且口出穢言謗佛、譭道,以此向人誇耀:「你們看,我不是活得很好嗎?」

豈知好景不常,四十歲那年某日,突然感覺頭部一陣暈眩,然後就不醒(省)人事。醒來時已躺在醫院,口歪眼斜,全身無法動彈,至此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我是一家之至主,全賴我送貨維生,今我倒下,妻兒怎麼辦?我的二個兒子,一個讀國三,一個讀國一,皆無謀生能力。自吾倒下後,一切家計重擔均落在內人身上,因平時好吃、好賭,身無積蓄,今遇此狀況,真是活像植物人、生不如死啊!又因躺得太久,身體久無法動彈,形骸日漸消瘦,到如今骨瘦如柴,心中真是悔恨萬分。

童生曰:他年只四十就成植物人,下半輩子怎麼過下去?望恩師說明其因果以悟世人。

濟佛曰:某生前世乃一漁夫,一生捕魚、殺魚,本已殺業甚重。所幸晚年曾有捐錢建廟之善舉,才得消解部分之殺業, 免墮畜道輪迴。今世雖有善知識告知戒殺放生之理,但因業重無法實行之,以致夙世之冤親債主齊集討報, 讓其一直大魚大肉的吃,以為中風之主因。又因謗佛譭道之業,更是加速業懲之來,故於四十歲那年就中風臥病在床,全身無法動彈,以為懲罪也。

童生曰:那某生當如何懺悔呢?

濟佛曰:來不及了。吾佛望世人平時就要戒殺放生,勤積善德,莫等業懲來時悔之晚矣。可今日就此停住,回堂去吧!


摘錄自
因果遊記 第一回

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情為何物

情為何物?山盟海誓不渝。情為何物?意亂情迷不悟。
情為何物?淫亂身心難醒。情為何物?叫人以身相許。
情為何物?傾家蕩產悔恨。情為何物?受盡折磨心甘。
情為何物?身陷囹圄情願。情為何物?自古難解迷惑。

  情之於人,千變萬化,捉摸不定,如果不能確實把握,很容易失落自我,造成終身遺憾!像是父母親情,義無反顧,理當親行;兄弟姊妹,手足之情,義不容辭,相互扶持;妻子兒女,血脈相連,更得照顧,全力以付。果能如此堅行,就沒有自我失落的問題,倘若違親、逆親、甚或毆親,兄弟鬩牆,拋妻棄子,那就失茖了自我,無顏立足。

  除此之外,並令人不解的是男女間的情感,更是錯蹤複雜,無法理出頭緒,由貪慾、佔有慾的觀念,使得感情無法明白,尤其是青少年最為頭痛,什麼花前月下,山盟海誓,海枯石爛,沒你不娶,非君不嫁,到頭來,新郎不是我,新娘不是妳,就因而氣憤,相互鬥毆打架,甚至發生人命都在所不惜,懵懂的失茖了自我,誠不知還有更好的對像在等著你們呢!又有年老者,不知是修持的好時機,藉故老來沒伴,以金錢娶個年輕的作伴,老來進花叢,必死無疑,財去而不安樂,最後落個新娘落跑而傷心,何苦呢?年老當看開,多修持就對了。

  簡此說明至此,不知有無體會情是何物了麼?乃人生一幻影而己,皆非實際,那又該怎麼拿握才恰當呢?以智慧理念去思考,在親情上遵守倫常而行,在男女感情上遵守道德而行,就應該不會失落自我了。盼世人能明悟此理,清醒自己,莫以幻為真,總讓自己失落無法回頭。

詩曰:情為何物費疑猜。沉醉癡迷喚不回。
   自古英雄關難度。醒來悔恨嘆悲哀。


摘錄自
尋回失落的的自我-第一章 情為何物

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忿怒的菜餚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時候,忽有一個婆羅門憤怒惡言的衝進精舍來。因為他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這裡來,故使他大發嗔火。

佛陀默默地聽他的無理胡罵之後,等他稍為安靜時,向他說道:

婆羅門呀!你的家偶爾也有訪客吧!

當然有,瞿曇呀,何必問此!

婆羅門呀,那個時候,偶爾你也會款待客人吧?

瞿曇呀!那是當然的啊。

婆羅門呀,假如那個時候,訪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麼,那些菜餚應該歸於誰呢?

要是他不吃的話,那些菜餚只好再歸於我!

佛陀以慈眼盯著他一會兒,然後說道:婆羅門呀,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說很多壞話,但是我並不接受它,所以你的無理胡罵,那是歸於你的!婆羅門呀,如果我被漫罵,而再以惡語相向時,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樣,因此我不接受這個菜餚!

然後佛陀為他說了以下的偈:

對忿怒的人,以忿怒還牙,是一件不應該的事。

對忿怒的人,不以忿怒還牙的人,將可得到兩個勝利:

知道他人的忿怒,而以正念鎮靜自己的人,不但能勝於自己,也能勝於他人。

這個婆羅門,就在佛陀門下出家,不久,成為阿羅漢。

轉載自
中國佛教故事網

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末世浩劫

  共惡有別於共業,共惡乃係當下普世之間,人心趨向於較惡劣,凡所行為較多悖德亂行,故其惡氣持續累積,終至達到飽和,乃爆發浩劫。所以,浩劫是天數災難,是人禍!

  眾生或許有謂:「蒼天何其不仁,降大浩劫,荼毒生靈」。故吾在本章已先闡明:共惡達到飽和,必須渲洩,否則更將引起不可思議之禍患。正如水庫蓄水,達到一定標準即要洩洪,以免水庫潰堤;浩劫亦是在眾生共惡達到飽和之際,需要將此部分惡氣藉由浩劫而消散。差別就在浩劫必須由上天因應天數之運,以及蒼生之惡加以核定,降下何種浩劫。

  吾淺舉一例:人世間最常見之瘟疫,即是眾生之共惡所觸發,水庫即將潰堤之警鈴,乃由上天所降瘟疫,而減除其惡能。眾生或許莫名共惡之所在,但吾可以明確指出,人類不但在有史以來即弱肉強食,不但不同種族要侵略、佔奪,同一種族猶能為權與利而自相殘殺。戰爭,所帶來的殘酷與怨戾,是共惡的最主要能量之一。

  另外,還有殘害較低等動物之怨戾,亦是共惡能量之一。所以許多以自身(或者及於自身家族或國家)而強迫濫砍濫伐,所造成居在期間之生物滅絕,亦是共惡能量之一;以迄近世,文明物質之提升,仍亦隨之擅巧,工於心計,因此設計陷害於人,以達私利。

  眾生切莫以為此惡之小,乃僅個人或單一事件,但全球人口數,此一事件若層出不窮,則其所累積惡能亦是可觀。當然,吾闡述本章,並非意在恫嚇眾生浩劫之即將來臨,而是要告誡眾生:慎在成為累積共惡能量之幫凶共謀,更不要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並且吾勉諸眾生切勿以為善小而不為,人人以為不差我一個,那麼人人如此,後果可慮。


摘錄自
因果命程定論-第十一章 共惡之浩劫

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

人性本善

王生曰:下生以前閱讀古人金篇,內心納悶不少,如孟夫子有云:「人性本善。」告子又云:「人性非善非惡。」荀子更云:「人性本惡。」細觀各家之說自有其理,若以仙翁仙家來看,人之本性應屬善惡何類之歸?

仙翁曰:哈哈!王生此問,應該也是中土眾生疑惑之問題,其實人之本性,應如孟夫子所言:「人性本善」為正確。而告子之言乃觀現況而論,但卻不夠深入;荀子所言人性本惡乃執象之來,這若要解釋,吾可以舉例言之,世人較易明白。

世人如果在完全沒有主觀的意識前提下,看到一個惡徒持刀殺人,或連殺數位無辜之人,請問你的心中會對亡者產生憐憫,或對惡者的行為產生快感,期盼他繼續為惡禍害下去?

又如世人看到為善之人,不顧己身性命安危去救人,甚至犧牲生命,請問你心裡會產生感佩崇敬,或無動於衷,最好救者與被救者都死光?

由此二例,世人就可分曉人性之本是善、是純、是真,它會悲憫弱者,痛恨仗勢凌人或為非作歹之人,而對不顧己身救人者百般不捨。而人性之有惡行,乃後天學習不良觀念,或受陷、受害而衍生出來的種種非行。

吾另舉世人對素食、葷食之爭亦同,如果你的眼前有一盤各類鮮熟欲滴的水果,你會垂涎三尺;或是旁邊有一隻開膛剖肚的小鳥,杯子盛裝還有餘溫的鮮血,你會否迫不及待的喝血啃肉?由此亦知人性喜素食、厭葷食,人性本善真,只因外界不良言行影響而誤學也。

摘錄自-
仙界遊蹤《第廿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