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十三年後的中秋節

  唐朝的時候,有一位高僧,法號圓澤。他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叫李源善。

  有一天,圓澤約了李源善出去玩。兩人路上一邊說說笑笑,一邊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好不快活。

  到了下午時,兩人路過一個地方,看見有一個婦人在河邊洗東西,這個婦人已經懷孕了,而且肚子好大好大。

  圓澤看到這婦人,不禁搖搖頭,歎了口氣。

  李源善就問道:「好端端的你幹嘛歎氣啊?」

  圓澤答道:「這個婦人懷孕已經有三年了,一直等著我去投胎做她的兒子,所以我一直躲著她,不想去投胎。可是現在看見她了,也就沒有辦法躲了。」

  李源善帶著懷疑的口氣說:「真有這種事?」

  圓澤說:「怎麼,你不相信?我今天晚上就會圓寂,等過了三天,你到這婦人家中去看。她一定會生下一個胖小子。如果這個嬰兒對你笑一笑,那就是我在對你笑。」

  隔了一會兒,圓澤又對李源善說:「你是個很好的朋友,下輩子我還要結交你這個朋友。這樣吧!十三年後的中秋節,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時我們再相會吧!」

  李源善半信半疑的說:「好,到時候我一定赴約。」

  果然,在這天夜裏,圓澤就圓寂了,同時那個孕婦也生了一個男孩兒。

  到了第三天,李源善按照圓澤的話,來到那婦人家,那男嬰一看到李源善,就對他笑了笑,李源善這時不得不相信圓澤的話。

  等到第十三年的中秋節,李源善如期到杭州天竺寺去和圓澤相會。

  剛到寺門口,就看到一個牧童坐在牛背上唱著:「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成語「三生有幸」就是出自這個故事。現在人把「三生有幸」解釋成非常幸運,實際上佛家說的「三生」是指前生、今世和來生。「三生有幸」的本來意義是比喻人與人之間有一種特別的緣份。

※ ※ ※

  「輪迴」看在凡夫俗子深感惶恐,看在正覺者眼中,不過是一場遊戲,迷人輪迴一世可知其善惡屬性,若是有幸二度輪迴,更可洞悉其智慧或迷昧,正知覺者不怕輪迴紅塵,一旦再度紅塵,皆可以身導引袪迷向覺,挽育人心,重植善性,再現真如。

  世上有一種遊樂機械,稱為「摩天輪」,不分老少皆可登坐,從一邊坐穩,順時針由下往上升,至最高峰又需往下經由另一邊回至其出發點,一樣的坐一圈,心境人人不盡相同,有人(喜樂)、有人(恐懼)、有人(不知所為)。

  人生亦如是,從呱呱墜地(哺育而成年),到(終年而老年),(事業、家庭、人際關係)起伏不定,終究必須失去,又回歸到孓然一身,唯有(神識)永不消失。

  人生一世,智者修身,慧者養性,覺者培德,迷者昧性;同樣的再度紅塵,迷者愈迷,智者清明,覺者喜樂;如同摩天輪,喜樂者二次登坐,心愈法喜;恐懼者,再次登座,其患更深。

  人生在世,切宜將〈身修正、心存菁〉,如此(不厭生死樂生天),「輪迴」便成「磨性場、考証所」,取得認証,步步昇華,天上人間皆淨土,勉之。

摘錄自寶德雜誌第19期-述論:輪迴│借假修真

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圓滿的家庭

蓮生/文

  我這一生幫人們解決所有的疑難雜症,可以說什麼事情都遭遇了。

  我曾問一位婦人:

  「什麼是真正的幸福?」

  婦人想了想,回答:

  「一家人,身體健康,感情融洽,先生足夠養家,大大小小團聚在一起,就是幸福。」

  「這種幸福令人羡慕。」我說

  「但,好景不長。」婦人感嘆。

  「為什麼?」

  婦人回答:

  「先生得了疾病,離開人間,小孩長大了,一個在美國,一個在日本,一個已結婚,在泰國,想來想去,我現在的家庭已支離破碎,不可能全家人像以前一樣的和樂圓融,也不可能全家人圓滿團聚。」

  我對婦人說: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一切事情要看開、看淡。」

  想一想──

  在一個國家及社會之中,是由無盡的家庭組合而成,而父母子女,生活在一起,非常圓滿的有多少,幸福圓滿的當然有,但,時光很短暫。

  有的先生不顧家。

  有的妻子不戀家。

  夫妻吵架、離婚。

  兒女流落失所………。

  還有小孩子長大了,翅膀硬了,便飛了。離家去求學,到海外留學,在外地找工作,組新家庭。

  數年難得回來一次。

  這樣的家庭,比比皆是,想一想,幸福圓滿的家庭有多少?這種幸福圓滿的家庭,又能夠維持多少的時光?莫不是一閃而逝啊!

  想一想,人生豈有永恆幸福圓滿的家庭?

  這裡,另外有一個觀念:

  在「佛說四十二章經」裡面第二十三章,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

  「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這段經文,我略述如下:

  娶了妻子,被妻子綁住,甚於牢獄。

  有了家庭,就被家庭綁住,甚於牢獄。

  坐牢,尚有刑期可出獄。

  家庭妻子,永遠綁住,遙遙無期。

  世上的人,明知妻子家庭都是牢獄,卻人人自甘入虎口,心存甘伏,人人如此,自投羅網,才叫凡夫。

  如果看破家庭妻子的,才是一位覺悟的羅漢。

  對於這兩個不同的觀念,我是這樣子理解的:

  我贊同結婚,也贊同不結婚,合則來,不合則去,一切自自然然,不要勉強,人生沒有多少時光,最好夫妻能圓融的同修佛法,成為道侶。

  對於孩子,孩子當然也是另外的枷鎖,扶養教育是父母的責任義務,孩子長大了,就由他們各自去發展,一切自由民主,兒孫自有兒孫福。

  孩子能回報父母,當然好。

  孩子不能回報父母,也可以。

  一切都是因果。

  幸福圓滿的家庭珍惜之,不能幸福圓滿的家庭看開之。

  對於釋迦牟尼佛把妻子看成牢獄,把家庭看成牢獄,不入牢獄,出家修清淨行。

  我贊成。

  哈哈大笑。

  畢竟這種悟境者,少數矣!

《虛空中的孤鳥》圓滿的家庭

無聊是人生的地獄

  朋友問我:「你說,人生在世,最難忍受的是什麼?」

  我想了半天,竟然找不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朋友說:「是無聊。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無聊。」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

  人生在世,很不容易。但最難忍受的不是貧窮,不是疾病,真的就是無聊。

  由工作產生的疲勞,能使人在休息時感到愉快;而由無聊產生的疲勞,只能使人在休息時感到更大的煩躁。

  一本關於禪學的書上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死後,在去閻羅殿的路上,遇見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宮殿的主人請他留下來居住。

  這人說:「我在人間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輩子,我現在只想吃,只想睡,我討厭工作。」

  宮殿主人答道:「若是這樣,那麼,世界上再也沒有比我這裡更適合你居住的了。我這裡有山珍海味,有舒適的床鋪。而且,我保證沒有任何事情需要你做。」

  於是,這個人就住了下來。

  開始一段日子,這個人吃了睡,睡了吃,感覺非常快樂。漸漸的,他覺得有點空虛和無聊,就去見宮殿的主人。

  他抱怨道:「這種每天吃吃睡睡的日子過久了也沒意思,我現在是肚滿腸肥了,對這種生活已經沒有興趣,你能不能給我找一份工作?」

  宮殿的主人答道:「對不起,我們這裡從來就不曾有過工作。」

  又過了幾個月,這個人實在忍不住了,又去見宮殿主人:「如果你不給我工作,我寧願去下地獄,也不要再住這裡了。」

  宮殿的主人輕蔑地笑了:「你以為這裡是天堂嗎?這裡本來就是地獄啊!」

  無聊就是人生的地獄。

  假如你現在有份工作,假如你現在還有事可做,你苦點、累點、窮點,都無所謂,別讓自己無聊就是人生最大的幸運!

※ ※ ※

  工作者:以生產為目的的動作也,乃勞動者的通稱。人的一生,如離了工作,將會失去做人的意義,故盲啞廢疾者均在爭取工作機會,而不稍怠,一個正常的人,如遊手好閒,不事生產,不發奮工作,那就遠不如殘廢者有作為,以及對社會貢獻之大了,這是多麼可恥的事,望世人應以努力工作為榮也。

  農人:披星戴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何等快樂。他為自己爭得了財富,為社會大眾供給了食糧,利人利己,功莫大焉。工人:勤勞工作,為國家社會貢獻一己之力,何等偉大。勞工神聖:一個工業國家,完全有賴於勞工的精誠合作,戮力工作。總之:一個國家社會,靠人人站在各項工作崗位上努力奮鬥,才能促使國家強盛壯大,社會繁榮進步,缺一不足以為功也。

  一個奮發有為的人,他的一切事業成就及財富獲得,如果是努力工作而來,必可保持永恒,因為這是他心血的結晶,勞動的果實,他會異常珍惜。若是祖亡遺蔭,他沒費半點氣力,也就不覺得可貴了,那他就會浪費無度,揮霍罄盡而後已。天地自然運行,生生不息,化育萬物,既生而為人,就應奮鬥不懈,努力工作,快樂幸福無限也。

摘錄自儒宗寶典第四卷-論:工作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氣絕的海獺

  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是一位出家僧人的親自口述,他講到:他在未出家前是獵人,專門捕捉海獺。

  有一次,他一出門就抓到一只大海獺。等剖下珍貴的毛皮後,就把尚未斷氣的海獺藏在草叢裏。

  傍晚時,獵人回到原來的地方,卻遍尋不著這只海獺。再仔細察看,才發現草地上依稀沾著血跡,一直延伸到附近小洞穴。

  獵人探頭往洞裏瞧,不禁大吃一驚:原來這只海獺忍著脫皮之痛,掙紮回到自己的窩。

  為什麼這麼做呢?等獵人拖出這只早已氣絕的海獺時,才發覺有兩隻尚未睜眼的小海獺,正緊緊吸吮著死去母親乾癟的乳頭。

  當這位獵人看到這一幕時,身心受到極大的震撼,他從來沒有想到動物會有這種連人都做不到的母子人倫之情,臨死還想著給自己的孩子餵奶,怕自己的孩子餓了。

  想到這裏,這位獵人不由得心生悲泣,痛哭流涕,慚愧的無地自容。於是,他放下了屠刀,不再當獵戶,出家修行去了。

  每當這位已經出家的僧人回憶起這段往事的時期,眼中還是會泛起淚光。

  「千百年來碗裡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 ※ ※

  明朝的蓮池大師,曾經作了一篇戒殺的文章勸化世人:

  每個人都愛護自己的生命,而動物也是一樣的貪生怕死;所以怎麼可以殺牠們的身體,來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欲呢?

  殺生的時候,或是用利刀剖開了牠們的肚子,或是用尖刀刺穿了牠們的內臟;或是剝牠們的皮,或是刮牠們的鱗;或是割斷了牠們的喉嚨,或是劈開了牠們的外殼;或是用滾湯活活的煎煮鱉鱔,或是用鹽酒生醃了螃蟹和蝦子。可憐啊!牠們遭受到如此大的痛苦,卻是無處可以伸冤啊!而且這種的極苦,實在是難以忍受啊!

  人們造下了殘殺生靈這種彌天的罪業,與被他們所殺害的生靈結下了萬世的血海深仇。一旦無常到來,就要立即墮入地獄,在地獄中受到鑊湯、爐炭、刀山、劍樹、種種的苦刑啊!等到地獄的罪苦受完了之後,仍然必須要投生作畜生,來償還以往殺生食肉的命債啊!還完了命債,再投生為人;則是多病而且早死。

  因此我今天在此哀告世人,普遍的勸導大家要戒殺;並且更要隨著自己的能力來放生,加持念佛,這樣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福德,也必定能夠隨著自己的願望往生極樂世界;永遠脫離了六道輪迴的苦海,普度眾生,功德無量啊!

轉載

笑對人生

  有個男人,因為一次意外失去了一條手臂。從此他變得很怕遇見親戚朋友,因為他怕親戚朋友會問起他的手,會對他失去手臂表示同情和惋惜,這讓他可憐的自尊心無法承受。

  有一次,他走在街上迎面走過來一位朋友。他急忙躲進了一條小胡同裡,慌慌張張地撞到了一位女孩身上,踩到了女孩的腳。

  這一腳踩得很重,以致女孩的鞋都踩凹進去一塊,他急忙連聲道歉:「對不起……對不起……你的腳受傷了吧?去醫院看看?」

  女孩只是微笑地搖搖頭說:「沒關係,我沒感覺到痛。」

  男人很奇怪地說:「我踩的十分用力,鞋都凹進去了,怎麼會不痛?」

  女孩在他驚訝的目光下,拉起褲管指著自己的腿說:「你看,我這是一條假腿,不會感覺到痛的。」

  男人吃驚地看著女孩的義肢,不由自主地摸著自己的胳膊說:「這……這……真對不起!」

  女孩依舊微笑地說:「沒關係,我雖然少了一條腿,但是我還活著,這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所以我要笑著面對每一個人,比別人更加珍惜每一天,我還要把我的斷腿展示給每一個人看,不是讓他們覺得我多不幸,而且讓他們知道我多幸運,雖然失去了一條腿,但是我還好好的活著。」

  女孩幸與不幸的話,很有哲理,讓男人震驚!他羞愧地沉思了一會。他突然覺得自己失去手臂沒有比別人矮小。他最終鼓起勇氣抬起頭,昂首闊步的走出了那條胡同。陽光照在他的身上,寬闊的道路在眼前一直綿延很遠,很遠……

※ ※ ※

  一事之好壞、對錯、善惡,全在於一個人起心動念之間,心念好即善,心念壞即惡;心念秉正即對的,心念偏邪即差錯矣。所以說,心念的培育是非常的重要。

  心念培育,首重樂觀進取,豁達開朗,不局限,不執著,不悲觀,不憂悶,力處生機,不絕望,去蕪存菁,存善去惡,造就靈性的光輝。

  心念之差別,就有天壤之分野,一念安怡,生活愉悅;一念仇怨,生活苦悶;一念慈善,心地光亮;一念殘惡,心地昏暗;一念寬宏,心清美妙;一念嫉恨,心力憔悴;一念親愛,天高地厚;一念平和,海闊天空;一念正直,義氣凜然;一念邪惡,地獄之門;一念醜陋,冤牽業結;一念積極,奮發圖強;一念失落,悲哀重重..。是故,心念與人之關係大也,故當謹於念而慎於行,開朗無比。

  要常存美好、希望的心念,幸福美滿就在你身邊,天無絕人之路,心念想通了,就是康莊大道。

摘錄自尋回失落的的自我-第九章 開朗心念

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佳偶、怨偶

蓮生/文

(節錄)

  一對夫婦,走到許願池前。

  先生就拿了一個銅錢,很虔誠的許了一個願,向池子拋了過去。

  太太從後推擠而至,喊著:

  「我來,我來,我要先許個願,你讓開吧!」

  先生讓了位。

  太太站在「許願池」前,默默許願。

  想不到,當時人潮很多,非常擁濟,一個不小心,就把太太擠落水池去了。

  「普通」一聲,非常狼狽。

  先生在旁看了,口中說:

  「這許願池,滿靈的。」

  聽了這個笑話,大家轟然大笑,「何詩美」笑得打跌,肚子痛。

  。

  這個笑話,使我聯想到「佳偶」、「怨偶」的問題:

  「佳偶」少。

  「怨偶」多。

  有人說:

  「結婚」是一種錯誤。

  「離婚」是一種開悟。

  「離婚」再「結婚」是一種執迷不悟。

  「白首偕老」是一誤再誤。

  我自己觀察到:

  所謂「佳偶」,其實是彼此忍辱。

  哈!哈!哈!

  我個人如此認為:

  夫妻實在是太接近了,「太接近」本身就是缺點,所有人性的劣質完全一覽無餘。如此,某種天生的缺點根本無法掩飾。

  人的缺陷起於先天的世系,條件、職業、個性、能力、嗜好。這些缺陷會一一的擴大,若彼此無法修正缺點,彼此互看,都會成為不堪的怪物。

  於是,「怨偶」成矣!

  至於「佳偶」,最重要是彼此依賴,讓她依賴你,讓你依賴她。彼此是互相需要,彼此互相感激,彼此互相有禮貌,彼此互相容忍及忍辱,彼此互相有敬意。

  但,這等臻於完美的人,甚少!

  因此,「結緍」等於是誤入歧途!

《神話與鬼話》黃金橋的落日

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看腳下

  佛鑑慧懃、佛眼清遠以及佛果克勤禪師三個人,同為五祖法演禪師的門下弟子,素有「演門二勤一遠」、「演門三佛」之稱,被譽為「叢林三傑」。

  有一天晚上,他們三人與師父五祖法演禪師聚在一座亭子裡說法論道,談得非常盡興,不知不覺竟然談到了深夜。此時四周的燈火已經熄滅,師徒四人只好沿著昏暗的夜路慢慢地走著。

  此時,五祖法演禪師忽然說:「你們何不各下一個轉語,讓我聽聽看。」

  佛鑑慧懃禪師搶先說:「彩鳳舞丹霄。」

  五祖法演禪師點了點頭。

  接著,佛眼清遠禪師也開口說:「鐵蛇橫古路。」

  五祖法演禪師又是輕輕點了一下頭,沒有下任何評語。

  這時,佛果克勤禪師斬釘截鐵地說:「看腳下!」

  五祖法演禪師終於讚賞地說:「滅吾宗者克勤耳。」

  為什麼要看腳下?因為過往已經遠離,未來猶遙不可及,只有把握當下才是最真實的。禪門祖師時常教誡學人要「照顧腳下」,意即要觀照當下的每一個念頭,因為唯有活在當下的一念,才是禪的真心。

  一般人的共通毛病,往往輕忽「現在」,好高騖遠地幻想「未來」,或是後悔地追憶「過去」,以至虛度了原本可以掌握的「現在」。禪者重視當下,心安住於當下的因緣,隨順現前的因緣,不起分別執著,自然就能隨人自在、隨事自在、隨物自在、隨心自在。

※ ※ ※

  心意變化,錯綜複雜,千變萬化,大凡分為下列三心,哪三心?簡述如下:

  一、過去心-過去之事,猶如春夢,諸事成空,是親是冤,計較何益?世上男女,總喜歡把過去的事放在心內,往來重覆,談講不停,豈不癡呆。

  二、未來心-未來之事,看不見,也拿不定,何苦癡心妄想?今日貧窮,想來日富貴,今日富貴,又怕將來貧窮,有了美屋,又想更多的田產,現今八十,又想百春,世事變化,星斗轉移,是無法預料的;今日酒席筵同飲,來年誰在又誰亡;今日脫去鞋與襪,不知明日穿不穿;今日街上猶走馬,明日棺內眠死屍。請問未來之事誰敢預料,何苦操這個冤枉心呢?

  三、現在心-現在之事,也是虛花不實,做該做的事,求其實在安穩,空思妄想也是沒有用的,世事十事九事不如意,所以當安份認真的做該做的事,拋去煩惱。

  修行之人,隨緣隨份,不存過去心,不生未來心,把握當下,實在善為。

摘錄自處世修持珍要-第三十章煉心意(一)

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電光石火寄此身

蓮生/文

  有這樣的一說:

  天上一日,人間百年。

  由此,天上的仙人,看娑婆世間的人,是早上出生,晚上就死亡了。

  我們也知道,有一種微生物,是早上出生,晚上就死掉的,這正是朝生暮死了。

  我們譏嘲微生物。

  而天上的仙人也譏嘲我們。

  在佛眼之中,看人類:如露,如電,應作如是觀。

  有一句偈是這樣的:

  蝸牛角上爭何事。

  電光石火寄此身。

  我常常想到人類壽命長短的問題,又想到每一個人從小到老,從老到死,到底在幹什麼?

  小時候,根本不懂事。

  少年、青年,只是讀書。

  壯年做事業、結婚、生子、家庭。

  老年體衰退休。

  接著就是死。

  如果人人都是一個樣,生命有什麼意義,快樂不是永恆的,痛苦不是永恆的,愛情不是永恆的,幸福不是永恆的,家庭也不是永恆的。……

  房子啦!汽車啦!土地啦!財富啦!金銀珠寶啦!都是不能永恆擁有的。

  連自己的生命,都不是永恆的。

  想一想,少年、青年、壯年、老年,能夠真正精華使用的時光有多少?有十年或二十年嗎?還要扣掉睡覺的時間呢!人生苦短,真的是電光石火寄此身了。

  有很多人去追求永恆,結果知道,最美的花,有開有謝,鮮活無比的,也不是永恆。

  找到會飛的鳥,但鳥兒會飛來,也自然會飛去。

  找到愛情──

  那更易碎、易破。

  往往最愛你的人,就是傷害你最重的人。

  ……。

  後來,我認為:「修行」是人生最有意義的事。

  佛陀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若人回心發願修行,知人生苦短,捨非從是,改惡向善,持戒布施,求師授法,得正見者,不拘老少,皆成佛道。」

  所謂:

  「得佛祕密真正口訣,精進修行正法,即成佛道。」

  少年修行得正法,即成佛道。

  青年修行得正法,即成佛道。

  壯年修行得正法,即成佛道。

  老人修行得正法,即成佛道。

  男子修行得正法,即成佛道。

  女子修行得正法,即成佛道。

  富貴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

  貧賤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

  甚至人非人等,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

  這就是:

  人命寸光。

  時乎不再。

  富貴榮華。

  草頭之露。

  無常到來。

  誰能久住。

  百年幻夢。

  回頭是岸。

  如何是智?如何是愚?如何是迷?如何是悟?人生確實很短暫,生命確實非永恆,電光石火之中,唯有修行,才能由剎那變永恆啊!

  切記!切記!

《虛空中的孤鳥》電光石火寄此身

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非分之財

  唐朝長慶初年,負責管理新平縣治安監獄的官員裴璞死了之後,他的外兄華元,當時正在隴右做客。

  華元在路上遇到了一位武官,跟隨在他後面的隨從很多,仔細的一看,這位武官原來就是斐璞!

  華元又驚又喜的說:「您不是已經過世了嗎?怎麼又擔任武官的職務呢?」

  斐璞說:「我現在的職務是西川刷掠使,專門負責管理世間財務的盈縮增減。」

  斐璞接著說:「人生的富貴貧賤,都是命裡註定的,更何況是錢財,陰司都有登記,所以一個人獲得的錢財,也都有一定的限制;若是超過了限制,就會被刷掠掉;或是被自己消耗浪費掉,或是遭遇橫禍,或是做生意投資虧掉,或是疾病消散,都是由我這個刷掠使所掌管。」

  斐璞再說:「世間的農人,勤苦的耕種求獲糧食,商人勤奮的經營獲得利潤,讀書人苦讀得到官祿,都只是得到了本分中所得的錢財,並沒有增加些許本分外所沒有的;世人妄心貪念徼倖的希求,不但毫無益處,恐怕還會因此而折福!你遇到了我,這也是前定;你應得到白金二斤,若是給你超過了二斤,則超出的部分還是會被刷掠掉,所以我也不敢多給你啊!」

  斐璞說完之後就不見了。

  安貧守分,節儉用度,可以免得求人;也可以省事,心地保持清淨;而分外營求,只是苦了自己;因為人生的福報享受,上天已有安排;而富有和貧窮,發達與不發達,也是命中註定;縱然是有人能夠運用智謀而獲得,那也是他時運當來時應該得到。能夠認識看透了這個道理,心中就會感到非常的自在。若是要等到滿足的地步,又有誰能夠達到呢?還不如得到多少就算多少,來得隨緣自在!

※ ※ ※

  俗語有云:「知足常樂。」這句話如果不能深切的體會與施行,是無法瞭解其個中之真諦。然而人之心,能知其足者少,故而世上之問題重重,難以擺脫,造成世間甚多之困擾,如果每個人能收歛其心,安然知足,社會自可安和,就可減少許多社會之問題而無任何之煩惱。

  試看社會罪業之來,大多由於不知足所致,如錢在生活上已夠用,但是總認為不足而向外企求,如不能如願,則百般用計、或違心、或陷計,一味的想達到目的而後已,在此之間,當然免不了會有罪業之來。如果能知足而安之,那有罪孽滋生呢?世人皆好「貪」,「強取豪奪」只為多得一些「非分之財」,但可貪得之財亦屬「命中所有」;命中若無,則「貪亦無所得」,反倒讓自己之「陰騭」被削減,猶尚不知也,何苦來哉?

  知足常樂,說起來是一句簡單之話語,做起來,可不那麼容易,除了涵修鍊心而外,還得能少欲勉勵,始可為功也。但如今之世人沉墜已深,又欲望受染太重,如不能下定決心,毅力的勉懷自己,是難以做到,但盼世人多以此思悟,並勉勵行之,不但可減少罪業之來,還可藉以光明己性,成德成靈,希齊加勉之。

轉載

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温柔天下去得,剛强寸步難行

  語見《西游記》八十二回。

  孫悟空帶著豬八戒下山打聽路徑。八戒尋著一條小路,依路而行,忽見兩女怪在井上打水。

  八戒走近前,叫道:「妖怪!」

  兩女怪被這麼一叫,大怒的說:「這和尚惫賴,我們又不與他相識,他怎麼叫我們妖怪?」於是拿起挑水的杠子往八戒劈頭就打。

  這時八戒手無兵器,被她們打了幾下,侮著頭跑回山上對師父說:「師父啊,回去吧!有兩隻凶妖怪,我只叫了她們一聲,就被她們追著打了三四下杠子。」

  唐僧說:「八戒,你是怎樣稱呼她們的?」

  八戒回答:「我叫她們妖怪。」

  唐僧說:「八戒,你被打得還少了。」

  八戒說:「師父,頭都被打腫了,你怎麼還說少哩!」

  唐僧說:「温柔天下去得,剛强寸步難行。她們是此地之怪,我們是遠來之僧,你叫她們做妖怪,她們不打你才怪!人將禮樂為先。你自幼在山中吃人,你曉得什麼是“兩樣木頭麼"?」

  八戒問:「師父,那是什麼木?」

  唐僧說:「一樣是楊木,一樣是檀木。楊木性格甚軟,巧匠取來,或雕聖像,或刻如來,裝金立粉,萬人燒香禮拜,受無量之福。」

  唐僧再說:「檀木則性格剛硬,油房取了去,使鉄箍箍了頭,又使鉄錘往下打,用以榨油。檀木只因剛硬,故受此苦楚。」

  八戒說:「師父啊!你這話早與我說也好,我就不用受她們打了。」

  唐僧說:「你變化回去,到她們跟前行個禮,若她們年紀與我們差不多,便叫聲姑娘,若比我們老些,便叫聲奶奶吧。」

  八戒接受唐僧的教誨,變化而去。

※ ※ ※

  語言者,分善言與惡言,若說良善之話勸人,謂之善言;而說不確實之虛話,即屬妄言;若用話迷惑人,或用言引誘人作惡,謂之綺語;而心性燥暴,遇事無明火就發,亦不指事物之名,即亂罵天地雷雨風雲,或亂罵祖上父母,公婆妯娌,丈夫妻子,以及外人,此皆屬惡口;若用言語,使弄他人鬥爭,或使人相罵鬥氣,是非顛倒,槓高傲慢,用言語壓倒人,此之謂兩舌也。

  可見語言,有利益以及弊害之數種。所以要說話之時,若無謹慎先注意,三思後即說,雖然不是故意要說,但往往常能誤錯,若不小心,恐在不覺無意之中,而說出惡言,或講粗野之話,以得罪他人。但說過以後,知言語有誤錯過失,能承認自己有差錯,又能隨時懺悔,向他人請罪,而說不是,自然免生出兩方之感情壞去,亦免有產出鬥氣、大禍臨身之憂,且後日要說話之時,亦知謹慎注意,亦能得到人和之好處。

  若說話不能明辨善惡是非,而含有愚癡,不受人教,亦不聽人忠言相勸,槓高傲慢,若此種人,雖有說過惡話,或作過錯事,但自己都無感覺,恐後來變成習慣,尤其對方受刺激,自己亦都不在意,日後不但難得人和,亦有犯過失之罪。人生在世,若有此幾項缺點,且不知改過,決定有一日,定惹出大禍臨身,至此時候,思要悔過,已經遲緩矣。

轉載

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只因一時錯,要還十年糧

  在韓國的某個深山寺院裡,有天深夜闖進了一位不速之客。

  當時,住持知密禪師正在打坐,看到窗外有人影晃動,便悄悄走出去。

  他看到一個陌生人從庫房裡揹出一大袋米,可能袋子太大、太重,他揹不動,只好先擺在地上。他喘口氣後,將袋子重新揹回背上,這時知密禪師輕輕走到他身後,適時幫他扶了一把。

  這個陌生人被這突如其來的動作嚇了一跳,轉過身來。

  知密禪師對他比了一個手勢,低聲說:「大家都睡了,別出聲,我助你一臂之力,你把米帶走吧!」

  第二天清晨,寺裡一陣騷動,原來僧眾們發現遭小偷了,互相議論紛紛:

  甲僧說:「真是大膽,竟敢偷寺院的東西,也不怕因果業報。」

  乙僧說:「少了一袋米,少說也得減少三天的米糧。」

  住持知密禪師心裡明白,什麼話都沒說,沒多久,這件事漸漸平息了。

  後來,這位小偷不時想起在知密禪師那裡偷竊米糧的情形,心中每每懊悔不已。他決定懺悔改過,於是來到知密禪師的道場掛單,陸沉在大眾中勞動苦行,希望能補還先前寺院的一袋米糧。

  十年之後,有一天,住持知密禪師見到當初那位小偷在眾中揮汗勞務,輕聲在他背後說:「這位仁者辛苦了,我們似曾相識,我助你一臂之力。」

  這位行者聽出是十年前熟悉的聲音,驚出一身冷汗,立即懺悔說:「只因一時錯,要還十年糧。」

  知密禪師聞言,點點頭說:「悟也,悟也!」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必改,善莫大焉。這位小偷,雖然偷了寺裡的米糧,但知密禪師沒有喊抓賊,反而助他一臂之力,讓他將米揹走。人,都有良知,當這位小偷良知發現後,重回寺院成為行者,懺悔改過,勞動苦行,來補還當初的一袋米糧。他懂得因果,懂得贖罪,並且認真行道,難怪知密禪師說「悟也,悟也」。

※ ※ ※

  末法世道,人心不古,貪妄迷昧不覺醒,對於自身的心念,常難擺脫貪慾糾纏。因此故常是無知無明的造作諸惡業,如此這般不但自身心靈沈淪,更因造作禍害眾生。

  是以,世人都有善良根性,理能判別善惡、是非。有道是:有可為,有可不為。什麼樣的事情是能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應皆瞭然心胸,何以會再受制一切事境的牽掣,此就是心未修練,故無法不受外境的誘惑,才會一而再的不知省悟。

  蓋對世間的一切景象,要去了解都是因緣果報,我人當不可介入其因緣果報。如迷失,當隨著沉落,無以自拔矣。心中慾望皆要能修練淨化,唯是如此,才能根斷萬障,自在無礙。

摘錄自慈聖雜誌第105期

不可憎恨

蓮生/文

  白空行母說:

  「不可憎恨,憎恨一定下三惡道,憎恨是犯三昧耶的,行者啊!慎之!慎之!」

  白空行母說:

  「貪愛與憎恨,雖然是相對的,事實上,同出於本源,是一體的。憎恨是對人有敵意,只要對人有敵意,就違背了道,如此就會下三惡道。」

  白空行母說:

  「佛的道理法教,是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大慈悲心,發菩提心,這些法教,行者都能明白,但,為什麼做不到呢?」

  我聽了白空行母的法教,汗涔涔而下。

  我知道,做到的人,太少了。

  我認為:

  憎恨的產生有很多的因素:

  一、人與人不合。

  二、吃醋。

  三、嫉妒。

  四、由愛生恨。

  憎恨原來是念頭的不善,但,由憎恨所產生的行為,是令人怖畏的。行者要避免憎恨,不要因憎恨犯下了傷害自己及他人的惡行。

  我們看多了:

  人與人不合,殺了對方。

  吃醋,殺了對方。

  嫉妒,殺了對方。

  由愛生恨,殺了對方。

  (這是世俗人間,常常可以看到的。條行人要避免憎恨,連憎恨之念也不可有,因為,這是犯三昧耶戒的。)

  我們密教行者,要發無量心:

  一、慈無量--給人快樂。

  二、悲無量--解除人的痛苦。

  三、喜無量--歡喜的去慈悲。

  四、捨無量--連生命,時光均要施捨。

  我個人認為:

  站在一切眾生,都具有「佛性」的立場;站在一切眾生都平等無分別的立場;站在一切眾生與自己是一體的立場。

  行者不能憎恨!

  憎恨一定下三惡道!

  。。。。。

  又例如:

  美國總統「柯林頓」與「陸文斯基」的事,曾轟動全世界。

  這是一個「由愛生恨」的實例。

  憎恨是很可怕的。

  所以「情人看刀」的例子,非常多,非常多。

  愛的時候,天翻地覆,恨的時候,同樣也是天翻地覆的。

  因為這裡是人間,芸芸眾生都是世俗凡夫之故。

  然而,佛的法教不同一般人。

  修行人要領受佛的法教。

  「不可憎恨!」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聖弟子,你如果有了憎恨的心,你就不是大乘的行者,連小乘的行者也不是。

  有人憎恨你,你不能憎恨他,甚至設法救度他,如此,才是行者!

《瑜伽士的寶劍》不可憎恨

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

暴民的慚愧

  在一個村子附近的公路上,常有載滿物資的貨車經過。

  貧窮的村民打起了公路的主意。他們把公路刨得坑坑窪窪,過往貨車必然減緩速度,他們便趁機哄搶車上的貨物。

  一天,有輛載滿袋裝澱粉的貨車途經這條公路,村民們又一次將澱粉哄搶一空。

  貨車司機沒有迅速報案,而是緊跟在搶他澱粉的村民後面進了村。

  他請求村民們還他澱粉,村民們非但不還,還叫他快滾,否則就亂棍打死他。

  司機說:「你們不還我澱粉也行,但你們千萬不能吃它。」

  村民們說,搶來的東西我們想吃就吃,想賣就賣,關你屁事。

  有個村民甚至當著他的面,扯開一袋澱粉的縫線,抓起一把澱粉就要往嘴裡塞。

  司機嚇壞了,大聲制止:「不能吃,這是工業用的澱粉,有劇毒!」

  那個村民愣住了,硬生生把手收回,他半信半疑地牽來一隻狗。狗嘗過澱粉後,立即倒地而死。

  村民們都震驚了,他們震驚的不是狗的死亡,而是司機那顆善良的心。

  村民們慚愧地把搶來的澱粉一袋不少地送回了司機的車上。

  從此,再也沒有一個村民當車匪路霸,這條公路又恢復了以往的安寧。

  寬容為懷,慈悲為本,有時或許能喚醒犯罪分子心靈深處善良的本性。

※ ※ ※

  社會現象之種種,虛虛與假假,恩恩與怨怨,層出不窮,可明而見之,亦可說是世間之事,大多是存在於私心、私利、私欲之中,以及虛偽不實之上,致使社會之道德沉淪敗壞,難以復回,不得不在此予以喚醒之。

  先天賦與人身者,乃真與明之天性,然由於人受塵凡之誘惑,導致於秉性之明真漸次的暗晦,漸次的沉沒,社會無法在純真明性下生活,社會道德亦因而無法恢復本真之面目,失去了真正道德之光明性。人秉之性是真是明,是純淨無疵的,亦可說明人性之本真,是人性道德純良的依據,怎可任其失落呢?

  所謂:「誰能無過」,怕者過不改,則禍來也。世人在生活裏宜時刻培養己之德性,絕不可讓本性敗落而墜於不復之境地,多激勵自己,涵養自己,更而勸化別人歸正、歸善,敦品勵行,讓人人明真之性綻放出光芒,希世人共勉。

轉載

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放下武器成為朋友

  他在阿拉斯加打工時,曾與一個朋友在山上聽到狼的嗥叫聲,他們很緊張的四處搜尋,結果發現是一隻母狼腳被捕獸器夾住,正在號嚎。

  他一看到那個奇特的捕獸器,就知道是一名老工人的,他業餘捕獸,賣毛皮補貼家用,但是這名老人因心臟病已被直升機送到安克瑞契醫院去急救了,這隻母狼會因為沒有人處理而餓死。

  他想釋放母狼,但母狼很凶,他無法靠近,他又發現母狼在滴乳,表示狼穴中還有小狼,所以他與同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狼穴,將四隻小狼抱來母狼處吃奶,以免餓死。

  他把自己的食物分給母狼吃,以維持母狼的生命,晚上還得在母狼附近露營,保護這個狼家庭,因為母狼被夾住了,無法自衛。

  一直到第五天,他去餵食時,發現母狼的尾巴有稍微搖一搖,他知道他已開始獲得母狼的信任了,又過了三天,母狼才讓他靠近到可以把獸夾鬆開,把母狼釋放出來。

  母狼自由後,舐了他的手,讓他替牠的腳上藥後,才帶著小狼走開,一路還頻頻回頭望他。

  他坐在大石頭上想,如果人類可以讓凶猛的野狼來舐他的手,成為朋友,難道人類不能讓另一個人放下武器成為朋友嗎?

  有權力責罰,卻沒有責罰;有能力報復,卻不去報復,這就是一種寬恕,也是一種與他人溝通的法寶。寬容待人,以德感化他人,即便是敵人也會與你拉近距離,成為你可以依靠的朋友。

※ ※ ※

  人世間災難頻傳,亦社會動盪不安,此等其實與世人的心念、作為息息相關連。看今社會中人人常因小事衝突,埋下心中怨懟之心,一心只想著報復,欲置對方於死地,這等人倫綱常盡失,何不形成一個難解的動盪。

  再則社會中有著族群黨派等暗為權力爭奪,心中各充滿了貪嗔痴三毒,以至延申各種動亂。又看有的國家為己私利,無不依各種手段謀略侵略它國,如此何不演生戰爭。如此世間淨土必就因人心的變化,才使這個淨土演變成劫難不安之地也!

  蓋世人宜明白,唯有將這些仇怨憎惡之心根斷,將心至善以共齊天下,那才能轉化動盪災難的相應。

轉載

地圖上的一點

  一天,蘇格拉底和弟子們聚在一起聊天,一位其父相當富有的學生,趾高氣揚地面向所有的同學炫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擁有一望無邊的肥沃土地。

  當他口若懸河大肆吹噓的時候,一直在其身旁不動聲色的蘇格拉底拿出了一張世界地圖,然後說:「麻煩你指給我看看,亞細亞在哪裡?」

  「這一大片全是。」學生指著地圖洋洋得意地回答。

  「很好!那麼,希臘在哪裡?」蘇格拉底又問。

  學生好不容易在地圖上將希臘找出來,但和亞細亞相比,的確是太小了。

  「雅典在哪兒?」蘇格拉底又問。

  「雅典,這就更小了,好像是在這兒。」學生指著地圖上的一個小點說。

  最後,蘇格拉底看著他說:「現在,請你再指給我看看,你家那塊一望無邊的肥沃土地在哪裡?」

  學生急得滿頭大汗,當然找不到。他家那塊一望無邊的肥沃土地在地圖上連個影子也沒有。他很尷尬又很覺悟地回答道:「對不起,我找不到!」

  任何人所擁有的一切,與有大美而不言的天地相比,與浩瀚無際的宇宙相比,都不過如滄海一粟,實在是微不足道。

  從歷史的長河來看,不管我們擁有什麼、擁有多少、擁有多久,都只不過是擁有極其渺小的瞬間。

  人的一生非常短暫,短暫得如同用鐵石所發出的火光,瞬間就會消失,而在如此短暫的生命中爭奪名利,能夠有多少時間呢?人類在宇宙中所佔有的空間非常狹小,小的就如同蝸牛角那麼一點,而在如此狹小的地方你爭我奪,能夠有多大的世界呢?

轉載

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閻羅勾牒

蓮生/文

  我在「神行」中,偶然看見了「閻羅勾牒」,原本那是不值得大驚小怪的,因為芸芸眾生,最後的一條路,或終點,都是一樣的。

  正如釋迦牟尼佛說的:

  「形成是短暫的,消滅是無常的,形成及消滅是自然的本質,是故,生而滅之,寂滅即安樂也。」

  然而,這一份「閻羅勾牒」,畢竟令我有點驚駭,因為,他是這一號的人物。

  論財--

  豪宅、名車、所有昂貴的飾物。

  金庫。

  事業的操縱。

  他是一號的人物。

  論色--

  只要他需要,很多女人會排成一條長龍,從他家的門口排到第二條街的街尾,甚至更長……。

  他已有國色天香的女人。

  已算是極品。

  他是不是另外有其他的女人。

  天知道?

  論名--

  他當然是一號人物了。

  家喻戶曉。

  不知道他的姓名的,只有天生耳聾的及天生目瞎的,或是根本初生的嬰兒,或者是白痴,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一號的人物。

  他的一舉一動,是所有媒體的焦點。

  論權--

  台灣話說:

  「喊水可以結凍!」

  權力至高。

  他一聲令下,風雲都會變色的。

  這樣的一號人物,真是世人及眾生夢想能夠達到的目標。

  論其他--

  所有應該擁有的,他全有了。他妻財子祿、功名富貴全有。

  他心想:「這是我的東西。」

  這東西可大了,連「南北」都是他的。

  他擁有的東西,可算是無止盡的。

  舉一個例子來說:

  他只在舞台上一旋轉,就是一股風出去,他奇幻的變化吸引了所有的人,人人爭先恐後的趨向前,想跟他握手。

  握手的人說:

  「我再也不洗手了。」

  這就是他的魅力!

  結論是--

  他唯一不知道的是,他從來沒有想過,他從何處來,他不知道又向何處去。

  他根本不知佛法,他是可憐蟲啊!

  他只是到寺廟舉香,做給眾生看的。

  他不知人生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

  他以為他就是永遠,他真是無知啊!

  他從未為自己的「終點」想過,他只看現實的世界,仍然在現實世界努力……。

  但,「閻羅勾牒」已下。

  他不知道。

  這樣一號的人物,在他活著的時候,以為一切是實有的,事實是如幻空無的。

  一切的物質全部轉移給他人,他擁有的實在太短暫了。完了!完了!戲演完了!

  他根本不知存在如幻,一切均來不及了。嘿嘿嘿!

《神行悠悠》閻羅勾牒

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美國人的道德

  到加州之前,就曾聽朋友介紹過美國人的「愚笨」,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人的「找零規律」。

  後來,我還見識過很多類似的事件,足以領教美國人的「愚笨」和可愛了。

  有一次,我陪來自韓國的朋友一家三口去逛街,在一個購物廣場遇到了一個免費品餐的活動。

  那是一家兒童食品公司在做宣傳,看板上明確地寫著:任何一個家庭,可以派一位家長帶著小孩去領一份兒童大套餐。

  我的韓國朋友毫不猶豫地抱著自己的小孩就去排隊領了一份回來吃。顯然這個兒童套餐很不錯,孩子一再地稱讚好吃好吃。

  那韓國朋友的妻子愛子心切,於是將那份套餐遞給丈夫,自己抱著孩子去再領了一份回來。

  孩子抱了兩盒套餐,看上去美滋滋的,高興得不行。

  這時,坐在我們身邊的一對美國父子看著我們一個小孩居然領到了兩份套餐,顯然有些驚訝,於是問道:「請問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我的韓國朋友微笑著回答道:「您可以再叫您的夫人帶著孩子去領一份呀!」

  那美國父親眼中忽然有種豁然開朗卻又不可思議的眼神出現,然後轉身離去了。

  我的韓國朋友在一旁笑道:「看,美國人就是轉不過彎來!」

  然而坐在一旁的我,從心底裡卻覺得美國人這種遵守規則的心態是值得尊重的,是非常可愛而美麗的。

※ ※ ※

  世人都會說社會道德,但,社會道德究竟是什麼意義,則無十分了解,實因社會道德之含義甚廣,吾特將其概要,作淺述以悟世人。

  社會:乃是眾人所共聚而成,各個體間,具有一定之關係,共同之利益,循此合作以達到一定目的之組織體也。

  道德:道者,物之所由;德者,物之所得也。是眾人所應遵循之理與法,及行為之合於理、合於法者,為之道德也。道者多才藝,德者能躬行之,所以道德仁義,非禮不成也。

  道德,大而言之,則包羅萬事,小而言之,則人之才藝善行,不論大小,皆須遵循以禮行之,是禮為道德之本,故云非禮不成也。人之才藝善行,得為道德者,以自身有才藝,作事始得開通,身有美善,於理為得,故稱道德也。

  老子曰:「道生之,德育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所以社會道德亦是「大道心德」之一部份,若能了悟社會道德,則不難了悟大道心德也。

  社會道德就是「天下為公」,亦即公德心。大家有社會道德觀念的存在,社會才不紛亂,茲將社會道德逐條闡明於后,以悟眾生。

  一、社會道德是利益大眾,不利己、不偏私,以大家之利益為利益,滅私奉公。

  二、社會道德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慈悲心腸。

  三、社會上雖不時都有爭名奪利的事情發生,但以公正的方法來爭取,不作虧心事,不用暗箭以傷人之大公無私之胸懷。

  四、不危害眾人,不影響大家的安寧之公德心。

  五、守國法、不越軌,和睦相處,不中傷他人,安份守己不說他人是非。

  六、不詐財、不竊盜,不搶奪他人之財物,不貪取不義之財,都是社會道德。

  七、見美色不起淫念,不通姦人婦,不強暴人家婦女,不紅杏出牆,都是社會道德。

  八、不作危害國家之事,不散佈謠言,不招搖詐騙,不製造是非,不打架、不殺人、不作違背治安之事。

  九、不作妨礙交通之事,不作累及他人受害之事,鋪橋造路,利人交通,都是社會道德。

  十、商人不囤積居奇,貨真價實,不售假藥,童叟無欺,不作影響民生之事。

  以上十項僅擇其要者而述之,其他包羅萬事難以盡述,希世人,善為悟而行之。

摘錄自大道心德-論:社會道德

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印度心靈之旅

  記得大四那一年,我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樣進入大公司、領高月薪;如何在短期內還清家中債務、出人頭地等。

  很幸運的,我後來進入了國內某知名集團工作,擔任外籍主管的翻譯兼特助。由於職務的關係,我得以參加很多高階主管聚集的決策性會議,讓我這個念應用外語出身的社會新鮮人,得以比其他同輩更快學到很多關於零售採購、談判技巧、利潤分配、業績追蹤、行銷企劃等專業知識。

  那時候,我以為這就是我要的人生。

  隨著工作時間增長、工作量增多,我變得早出晚歸,常常大清早還就進入地下道內搭捷運,步出公司時已是晚上,一整天都沒看到陽光。因為加班,我常挨餓到晚上九點多,滿腦子想的都是毛利與業績,邊吃泡麵邊打隔天要用的報告。我忘了要打電話回家關心家人,錯過了和朋友們的聚餐,割捨了我最愛的籃球和閱讀,忽略了四季的更迭,更嚴重的是,我漸漸忘了曾有的夢想,也越來越不認識鏡子裡面的那一個人是誰。

  於是我毅然決然遞出辭呈,並在一週內訂好機票和簽證,一個人獨自飛往印度,展開了我人生目前以來最有意義的旅程。

  在這趟旅程中,我沒有事先訂任何飯店或做任何行程規劃,甚至,我連旅遊導覽都沒帶就出門了。我體驗了「流浪」的滋味,更重要的是,我透過與當地人民的接觸,了解了生命真正的意義。

  在窮苦的印度,連喝一杯乾淨的水都是祝福,我不再汲汲營營,每天清晨,我划著一艘小船,在恆河上慢慢的渡著,當時間空間都被抽離後,人就會很自然地回想自己的過去,遙想自己的未來。當我開始領悟到生命的價值並不是取決於薪水、位階、財產……這些物化的東西後,我整人豁然開朗,開始想要多接觸當地人民的生活。

  於是我在恆河畔召集那些向觀光客兜售香菸、蠟燭與紀念品的小孩,他們年紀都很小,有的才三四歲就出來做生意。每天黃昏我們相約在一個階梯式廣場,由我免費教他們英文,在夕照下,我們圍成一個圈圈,然後我們在夕陽餘暉中各自漫步回家。

  有時唱歌,有時這些印度小孩會拉著我的手寫印度文給我看,離開印度的前夕,我買了包餅乾,目的是要分給我的「學生」們。只見他們自然形成一列,一個個乖巧的排隊等著領餅乾,我心中感到非常欣慰。

  就在這時候,我發現我的餅乾發光了,卻還剩下最後一個小女孩沒有領到。

  我想起身再去買一包,卻看到她失望地流下了眼淚,心急的我想辦法用簡單的英文告訴她:「我沒有忘記她。」但因為語言上的障礙使得她難過得放聲大哭。

  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小男孩走了過來,將他手中的餅乾剝一半遞給了小女孩,接著其他小朋友跟著重複同樣的動作,一眨眼,原本淚汪汪的小女孩手中已有三四片餅乾,一群小朋友碰碰跳跳的笑著跑開了。

  親眼目擊這一幕的我不禁紅了眼框。

  原來,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原來,分享是那麼樣的快樂。

  而且最令我動容的,是這位小男孩發自內心的舉動,並沒有來自任何人的指令或後天的教導,全是他發自內心的行為舉止。

  那一晚在恆河畔,我想了很多,為何物質生活享受遠超過印度人的我們,在精神層面上卻不一定能像他們一樣快樂?

  人民所得提高後,是否生活就能夠變得更幸福?

  沸沸騰騰的教改,究竟改了些什麼?

  又教會了我們的孩子些什麼?

  現代的小孩子不需要排隊領餅乾,究竟是禍是福?

  他們如果不知道挨餓為何物,將來怎麼懂得惜福感恩?

  如果我們的教育、社會的價值觀乃至評斷人的標準,都不斷的強調名次、位階與年收入,扣掉有幸能夠符合這些標準的人,剩下的芸芸眾生如何平衡人生本來就會有的不完美?

  如何接受餅乾發到你時剛好沒了?

  有幸拿到餅乾的人如何回過頭來幫助沒拿到餅乾的人?

  回國後,我一直記得這一幕,並與週遭親朋好友分享這個難得的經驗。

  希望這半塊餅乾的故事能夠激發更多人的愛心與善心,讓這樣的善行一直傳下去,讓我們的社會更加溫馨;也藉由這半塊餅乾的故事,激發更多人去思考更多與我們切身相關的問題,包括教育、社會價值觀、團體與個人的平衡、貧富差距等。

  身處人們越來越趨向於私己的時代洪流,我想我們所需要的,應是跨越種族紛爭、黨派色彩與階級差別的一種互助精神。

  或許,目前社會最欠缺的,就是這半塊餅乾吧!

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誰是誰非

  在「葉子湖」隱居時,入「三昧」,突然到一國度,此國度遭逢「入侵者」及「抗入侵者」。「入侵者」用轟炸方式,肆行殺戮,城市鄉鎮,及諸大城,紛紛變為廢墟。

  而該國人民,無所逃竄隱匿、老弱婦孺,死的死,傷的傷,血流了半邊國土,哭泣之聲震動了大地天界。

  年輕的,化整為零,躲入深山,偶而攻擊落單的「入侵者」,成了「抗入侵者」的遊擊戰,令「入侵者」防不勝防,他們抗拒亦甚為努力。

  雙方各有傷亡。

  「入侵者」認為是為世界安定而努力。

  「抗入侵者」認為是為捍衛國土理想而努力。

  現在問題來了--

  誰是誰非?

  誰有理?誰無理?

  誰善誰惡?

  「入侵者」早已佔領了該國,但,遊擊戰永遠不停,零星的戰鬥,暴動、殺戮、爆炸、襲擊,永無平息之日,那裡的無辜百姓,何時才能享受安寧的日子?

  我「神行」該國時,很猶疑,到底我要救誰?誰是我要救的對象?入侵者、抗入侵者、無辜百姓?就算想救,救得完嗎?不是爆炸,就是機槍,火焚處處。

  (這即是刀兵劫)

  我突然聞到虛空中有異香,抬頭一看,有旌旗幢幡寶蓋,擁護著天神在巡行,隨從護扈無數。

  我問:

  「何不救蒼生?」

  天神答:

  「無可救者。」

  「為什麼?」

  「頂上全是黑氣、業氣、無善士。」

  「他們不是有信仰嗎?」

  「入侵者有信仰,抗入侵者有信仰,百姓有信仰,但,均有怨恨之魔。」

盧勝彥文集173冊《一夢一世界》到底要救誰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官場陰險

  星命術士虞春潭替人推算命運,多半能神奇地說中。他偶而漫游襄陽,漢口一帶,和一個士人同船,談論頗為融洽。

  時間一長,虞奇怪那士人不睡不吃,懷疑是仙或是鬼,夜裏秘密地詢問他。

  士人說:「我不是仙,也不是鬼,是文昌帝君下面管理祿位的神,有事情到南岳去,同你有緣,所以能夠得到幾天的交往相處罷了。」

  虞因而問起他說:「我對於命相之理自以為懂得頗深,曾經推算某人應當大貴而竟然沒有應驗。你主管為官祿的簿籍,應當知道其中原因。」

  士人說:「這個人的命運本來很尊貴,因為過於熱中名利,所以削減去十分之七了。」

  虞說:「熱中於為官作宦,這也是常情,為什麼陰間的貶斥這樣重呢?」

  士人說:「熱中於為官作宦,那些强橫凶暴的必然要依仗權力,依仗權力的必然凶狠而剛愎自用;那些懦弱膽小的必然要築固職位,築固職位的用心必然陰險而奸詐。」

  士人再說:「依使權力的人、必然要急於進取而競爭,急於競爭互相傾軋,這必然要排擠別人。至於排擠別人,就不問人的賢還是不賢,而問朋黨的異還是同;不計較事情的可與否,而只取決於自己的勝和負。它的流弊,就說不盡了。這樣他的惡在貪婪殘酷之上,年壽尚且要削減,何止於祿位呢!」

  虞暗地裏記住他的話。過了兩年多,某人果然死了。

※ ※ ※

  「損人利已,終無顯達。害眾成家,決不久長。」

  世間人自從年紀逐漸長大,便開始對於揚名天下有了極大的興趣,原本是一種好事,但是卻有很多人汲汲營營,表面上是道貌岸然,私底下乃是計較、嫉妒,絲毫不能容納他人,更甚者使用奸巧詐偽的手段,來求取自己的升遷。

  君子之人,一旦踏入了仕途,便應當要以忠直公正清廉,當作自己分內之事;若為求取自己官位的升遷,而使用奸巧欺騙的手段,這種人在朝廷之中,必定不會忠於朝廷,做官也不會公正;若是出任地方的官吏,管理百姓的事務,他怎麼能夠廉潔自持呢?況且一個人一生之中的功名利祿,生下來的時候,上天就已經註定,即使他終身努力的營求,也是沒有辦法多加一點,只會徒然的讓通達明理的人恥笑,被鬼神呵斥而責備矣。

  世人總為官位看不破,終其一生,在名利中,忙忙碌碌,不曾稍做休息。然而因果循環,天理昭彰,陷害他人的,最後還是會被別人陷害;奪取別人官位的,最後自己的官位,也會被別人奪走;到頭來無常召喚,只能隨業飄飄直墮九幽陰司,難再出離苦海,而魂神至此不由悲淚淋漓,悔之已晚矣。

摘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2012年9月9日 星期日

大蜘蛛上的「X」

  一名練習心意的法師,很精進的在特定的時間靜坐修定。

  他入定時,竟然看見一隻大蜘蛛,正面對自己怒目而視,他這一驚嚇,就出定了。

  這名法師是很努力精進的法師,但,每一入定,便看見大蜘蛛,真是莫名其妙。

  那隻蜘蛛面貌猙獰、怒目,吱咧著牙齒,手足更多毛,非常令人厭惡。

  法師愈是討厭牠,牠愈是出現,法師試著用盡所有的方法去驅趕,來幫助自己,但,均是沒有用。這隻大蜘蛛阻礙了他禪定之路,因為他無法繼續修定下去。

  最後,法師去請教自己師父。

  師父告訴他,如果在禪定中再看見大蜘蛛時,就拿一支筆沾墨水,在大蜘蛛的肚子上畫一個大「X」。

  法師照師父的意思作了,當他看見大蜘蛛,就馬上在蜘珠上畫了一個大「X」。

  出定以後,法師一看,原來他畫的大「X」,就在自己的肚皮之上。

  他剎那剎那明白:

  見一切相皆是虛妄。

  障礙自己禪定的,原來竟然是自己。

  經此一悟,這位法師在之後的禪定中,再也看不見大蜘蛛了。

※ ※ ※

  許多修行者常會碰到,沒有修法打坐時沒有念頭之紛擾,一旦修法打坐反而念頭如排山倒海而來,因而頓失自信心。

  其實一般人平時就思慮如麻,只是因為在活動中,未見念頭在亂動而已,等到心裡稍微靜下來後,就看見念頭在動了。此念頭所產生之罣礙、思念和幻想都是意根所起,都是屬於妄想、習氣等。故若以現代概念而言,意根就是腦部神經系統,腦神經本來就非常習慣於不間斷地思慮,只是我們平常在活動中,沒有去注意到罷了!

  修行者碰到這種情形,要如何才能將妄念平息下來呢?此時修行者可以用內觀觀察來「覺知」。讓「覺知」能清楚地知道此意根(心)的起滅:心念之起是為了何人而起?是為了何事而起?是為了何物而起?此念頭為何會持續不滅?有趣的是當此念頭被汝發現之後,它會馬上消失,然後在你覺知力不足時又生出另外一個念頭,大玩捉迷藏遊戲,直至你堪破了空寂、無我之理,就是功成之日也。

摘錄自在家修行法要-第十章十六節「意」的修行

2012年9月8日 星期六

選狼還是選獅子

  美國最暢銷書-選狼還是選獅子

  上帝把兩群羊放在草原上,一群在南,一群在北。

  上帝還給羊群找了兩種天敵,一種是獅子,一種是狼。

  上帝對羊群說:「如果你們要狼,就給一隻,任它隨意咬你們。

  如果你們要獅子,就給兩頭,你們可以在兩頭獅子中任選一頭,還可以隨時更換。」

  這道題的問題就是:如果你也在羊群中,你是選狼還是選獅子?很容易做出選擇吧?

  好吧!記住你的選擇,接著往下看。

  南邊羊想,獅子比狼兇猛得多,還是要狼吧!於是,它們就要了一隻狼。

  北邊羊想,獅子雖然比狼兇猛得多,但我們有選擇權,還是要獅子吧!於是,它們就要了兩頭獅。

  狼進了南邊羊群後,就開始吃羊。狼身體小,食量也小,一隻羊夠它吃幾天了。這樣羊群幾天才被追殺一次。

  北邊羊挑選了一頭獅子,另一頭則留在上帝那裡。

  這頭獅子進入羊群後,也開始吃羊。獅子不但比狼兇猛,而且食量驚人,每天都要吃一隻羊。

  這樣羊群就天天都要被追殺,驚恐萬狀,羊群趕緊請上帝換一頭獅子。

  不料,上帝保管的那頭獅子一直沒有吃東西,飢餓難耐,撲進羊群,比前面那頭獅子咬得更瘋狂。

  羊群一天到晚只是逃命,連草都快吃不成了。

  南邊羊群慶幸自己選對了天敵,又嘲笑北邊的羊群沒有眼光。

  北邊羊群非常後悔,向上帝大倒苦水,要求更換天敵,改要一隻狼。

  上帝說:「天敵一旦確定,就不能更改,必須世代相隨,你們唯一的權利是在兩頭獅子中選擇。」

  北邊羊群只好把兩頭獅子不斷更換。

  可兩頭獅子同樣凶殘,換哪一頭都比南邊羊群悲慘得多,它們索性不換了,讓一頭獅子吃得膘肥體壯,另一頭獅子則餓得精瘦。

  眼看那頭瘦獅子快要餓死了,羊群才請上帝換一頭。

  這頭瘦獅子經過長時間的飢餓後,慢慢悟出了一個道理:自己雖然兇猛異常,一百隻羊都不是對手,可是自己的命運是操縱在羊群手裡的。

  羊群隨時可以把自己送回上帝那裡,讓自己飽受飢餓的煎熬,甚至有可能餓死。

  想通這個道理後,瘦獅子就對羊群特別客氣,只吃死羊和病羊,凡是健康的羊它都不吃了。

  羊群喜出望外,有幾隻小羊提議乾脆固定要瘦獅子,不要那頭肥獅子了。

  一隻老公羊提醒說:「瘦獅子是怕我們送它回上帝那裡挨餓,才對我們這麼好。

  萬一肥獅子餓死了,我們沒有了選擇的餘地,瘦獅子很快就會恢復凶殘的本性。」

  羊群覺得老羊說得有理,為了不讓另一頭獅子餓死,它們趕緊把它換回來。

  原先肥壯的那頭獅子,已餓得剩下皮包骨頭了,並且也懂得了自己的命運是操縱在羊群手裡的道理。

  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點,它竟百般討好起羊群來。

  而那頭被送交給上帝的獅子,則難過得流下了眼淚。

  北邊羊群在經歷了重重磨難後,終於過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南邊羊的處境卻越來越悲慘了,那隻狼因為沒有競爭對手,羊群又無法更換它,它就胡作非為,每天都要咬死幾十隻羊,這隻狼早已不吃羊肉了,它只喝羊的血,還不准羊叫,那隻叫就立刻咬死那隻。

  南邊的羊群只能在心中哀嘆:「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要兩頭獅子。」

轉載

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論即不義,義即不論

  天竺七祖婆須蜜尊者,原是一名智者,但,由於智慧通達,所說的俗人不懂,而他或吟或嘯,世人都說他是狂夫。

  後來遇天竺六祖彌遮迦尊者,認定是佛陀授記之七祖,於是出家受法行化。

  婆須蜜尊者有一天在法座上。

  忽有一人來論辯法義,此人說:「我名佛陀難提,今與師論義。」

  七祖曰:「仁者論即不義,義即不論。若擬論義,終非義論。」

  佛陀難提一聽,知是七祖義勝,心欽服之。

  曰:「我願求道,霑甘露味。」

  七祖給佛陀難提剃度,而且付法給佛陀難提,於是佛陀難提成為天竺第八祖。七祖付法說偈:

  心同虛空界。

  示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

  無是無非法。

  讀了此段文字,我最激賞的是:

  「仁者論即不義,義即不論。若擬論義,終非義論。」

  七祖講出此語,此非凡語,已是點出「第一義諦」了,令佛陀難提不得不折服。

  為什麼這是第一義諦?請聽我簡單明白的說出:

  論辯不能達第一義諦。

  第一義諦不是用論辯的。

  如果要論辯第一義諦。

  第一義諦終不會顯出。

  答案是:

  「非言說故也!」

  此等語言,只有智慧者才能明白,就這幾句話,就把八祖給折服了。

  七祖不是不敢跟八祖論辯,而是只輕輕一句話,便表達出真實的第一義諦,令人不得不服。

  在中土:惠能大師的偈,與神秀大師的偈,一比較,惠能大師更勝一籌,但大家要知道,雖然更勝一籌,還不算是「第一義諦」。

  第一義諦還是要弘忍大師的夜半付法。

  然而,為了這場論辯,惠能大師連忙逃遁,因為所有的人都要追殺他。

  這也算論辯的禍害了。

  在西藏:

  蓮華戒大師(代表密教)。

  摩訶衍大師(代表禪宗)。

  雙方在西藏王前的大論辯,是密教史上大大有名的論辯。

  結果雖然蓮華戒大師勝出,摩訶衍大師所代表的中土佛教,全部退出西藏。

  然而卻演變成,蓮華戒大師被刺殺,摩訶衍大師座下的比丘,含憤自殺的慘劇,死的死,傷的傷。

  這算是什麼論辯?

  我說「論辯」竟然論辯出如此模樣,是大大違背了佛陀的教化的。

  今天,我聽說有人擺下擂台,也要與佛教界所有的大師論辯第一義諦。我聽了心中好笑,真想看看他的屁股有幾支雜毛?

  豈不知:

  論即不義。

  義即不論。

  若擬論義。

  終非義論。

《給你點上心燈》第一義諦的論辯

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唐朝百丈懷海禪師,承繼開創叢林的馬祖道一禪師以後,立下一套極有系統的叢林規矩-百丈清規,所謂「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即是此意。

  百丈禪師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生活。曾經也遇到許多的困難,因為佛教一向以戒為規範的生活,而百丈禪師改進制度,以農禪為生活了,甚至有人批評他為外道。

  因他所住持的叢林在百丈山的絕頂,故又號百丈禪師,他每日除了領眾修行外,必親執勞役,勤苦工作,對生活中的自食其力,極其認真,對於平常的瑣碎事務,尤不肯假手他人。

  漸漸的,百丈禪師年紀老了,但他每日仍隨眾上山擔柴、下田種地,因為農禪生活,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

  弟子們畢竟不忍心讓年邁的師父做這種粗重的工作,因此,大眾懇請他不要隨眾出坡(勞動服務),但百丈禪師仍以堅決的口吻說道:

  「我無德勞人,人生在世,若不親自勞動,豈不成廢人?」

  弟子們阻止不了禪師服務的決心,只好將禪師所用的扁擔、鋤頭等工具藏起來,不讓他做工。

  百丈禪師無奈,只好用不吃飯的絕食行為抗議,弟子們焦急的問道為何不飲不食?

  百丈禪師道:「既然沒有工作,那能吃飯?」

  弟子們沒辦法,只好將工具又還給他,讓他隨眾生活。

  百丈禪師的這種「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也就成為叢林千古的楷模!

※ ※ ※

  「行單」之名詞出於佛門術語,簡單的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福報必須略盡綿薄之力,廣結善緣,才能在享福之際又添新福田。在佛門講「掛單」,有些人時常會需要前往外地「掛單」,接受別人的供養住所、供養餐飲,但是本身不能存著白吃白喝的心理,他方供我吃住,而我在「掛單」期間便該為他方做點什麼,因此打掃廳堂、協助飯堂挑菜等,看到有些地方需要整理,乃主動進行,那麼看在他方眼裡,多麼歡迎我人再次的「掛單」,因為我身能造作回饋他方的利益,他方自然見我如獲至寶一般。

  古來高德之士,無不是勤於「行單」,以廣結善緣、廣積福田。佛云:「未成佛道之前,先廣結善緣。」六祖慧能大師前往五祖處,五祖指示慧能大師去舂米,而慧能大師二話不說,便進行三年之舂米勞動,而這種勞力便稱之為「行單」;慧能不但樂於「行單」,並且藉「行單」之機會體悟佛法。若是當時的慧能大師一昧僅想聽法,而忽略原來「行單」就是最好的佛法,那麼便失去體悟、更缺乏弘法的耐心。因此,欲在修行路上有所成就,必須勤於勞力,世間唯有勞力,才能實際的幫助眾生出離苦趣。

  學佛最容易成就的,並非聞法者,而是飯堂的頭陀,有些飯堂頭陀從二十歲煮到八十歲仍不改其志,更未曾覺苦,反而樂得供應十方,但聞法修行者能有幾位數十年不忘本份,有不能適應團體而自立門戶者、有羽翼未乾而妄想稱師做主者,這種現象在任何宗教法門都經常發生,卻人人缺乏「行單」的精神,一心只貪圖十方的供養豐富,但白吃白喝的心理,將令未來世中勞苦世世以償還十方也。

  能在接受十方應供時,積極勞動以莊嚴道場,或敦親睦鄰之掃街,以實際之行動表現出修行者之風範,將比盲目讀經、迷愚念佛來得有意義。

摘錄自寶德雜誌第100期-述論:行單之生活禪

陰陽相隔五十年

  某家鄉有一人在趕夜路。當時,天晴月朗,他走過一片墓地,看見在通往墓地道旁的松樹下,有兩人在石橙上并肩而坐。

  男的大約有十六七歲,長得眉清目秀,惹人喜愛;女的卻是白髮垂肩、彎腰駝背、蹣跚扶杖,看上去已有七、八十歲的老太婆。

  然而,他們卻相倚笑語,親昵異常,看起來十分恩愛。

  趕路人心裏駡道:「那兒冒出來這個老淫婦,都這把年紀了,還蒙哄著個年青小伙子厮混!」

  當他走近去看的時候,這一老一少便消失了不見蹤影。

  第二天,這個人去打聽昨晚他路過的是誰家墓地,才知道這家的一個男子少年夭折。他的妻子守寡五十多年,死後與丈夫合葬於此。

  《詩經》曰:「谷則異室,死則同穴。」這是至高無尚的感情。《禮記》說:「殷人夫婦合葬,兩棺之間有東西隔開;周人夫婦合葬,兩棺之間不隔開,善哉!」

  聖人通達幽明之理,所以,能用人的情感來體察鬼神的感情。孔夫子常讚嘆後合葬,更是通達人的感情啊!如果做事不盡人情,那還談得到什麼知「禮」啊!

※ ※ ※

  人自出生之後,墜入塵凡,種種之情隨之而來,且一直生活在「情」字之上,一直到老、到死,無有間斷,且各類之情,集滿人的一身。但世人對「情」總是那麼的輕忽與淡視,漸次失去了人之本性,實堪慮焉!

  人之情,首當知「天地之恩情」,無天之覆、無地之載,那有你生活的自在,此等之情當然浩蕩,能不思及圖報嗎?其次任何一個人都得受「父母養育之情」,以及兄弟姊妹、親戚等之「親情」才能蒙受呵護而成長茁壯,否則難受情惠而成立,試想此等之情能不知珍惜、寶貴乎?況且能為親人,此等情份尤應知惜才對,這樣你生活才會愜意、快樂。

  其次,友情也應知愛惜,這都是「情」緣之所關,才會成為朋友,否則怎會湊在一起呢?這也是應該明白珍惜的。

  最後還如「愛情」也應該明白其相關性,更應深切瞭解其可貴性,由「愛」而結為夫妻,更屬難得,沒有很重的「情」份是不會結為連理的,何苦在「情」上相互折磨、相互的戕害?尤應思其得來不易而珍愛之!人生就可美滿。

  世人在世之各類之情,如能拿捏其適,你就是知「性」之人,不「修」可自得矣,盼能理悟行之。

摘錄自斷迷悟理-第八章 情知珍貴

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杜蘭朵的「愛情」

蓮生/文

  有很多人去欣賞,義大利導演,拉脫維亞國家歌劇院,超大型陣容演出的──「杜蘭朵」。

  這個演出,有交響樂團、有獨唱家、合唱團、芭蕾舞團一六零名專業人員。

  「杜蘭朵」的歌劇,金璧輝煌。

  我寫「杜蘭朵」歌劇,並非評論戲服、佈景、演技、歌曲,而是「杜蘭朵」這個故事內容。

  內容提要是這樣的:

  故事的開始,是中國皇帝的一道聖旨:

  「杜蘭朵公主要招駙馬,唯有王室血統才可參加,公主出三個謎題,通過的可娶公主,將來繼承王位。不通過的代價便是死亡。」

  於是,不少王子死於石榴裙下。

  王公貴族前仆後繼,也都慘死。

  這些都是為了杜蘭朵公主的雪白如玉的胴體太迷人了。

  當可憐的波斯王子因為沒有猜中謎題,即將被斬頭的時候,全國民眾騷動不安。這時有一位異邦的王子和自己失散多年的父親帖木爾巧遇。王子發現貴為君王的父親形單影隻,老殘眼瞎,只剩一位宮女柳兒忠心耿耿地服侍。

  異邦王子後來得知,柳兒忠心,原來是當年王子曾對她一笑,自此心繫王子,一往情深的犧牲。異邦王子看見美艷而冷酷的杜蘭朵公主,下達處死波斯王子的命令,就這麼一瞥,王子便為杜蘭朵的美貌心醉神迷,宣佈自己要選駙馬。

  父親帖木爾及柳兒,勸阻無效。

  皇帝暗示異邦王子放棄也無效。

  結果出人意料之外,異邦王子竟然很有智慧地說出了三個謎題。

  但是,驕傲的公主下不了台,又不肯服輸,於是異邦王子也出了一個謎題,請公主說出王子的真實姓名,如果在黎明之前說出,王子情願被處死。

  杜蘭朵下令全國的人,查王子的身份。

  王子的父親帖木爾與柳兒落入公主手中,為了保護帖木爾及王子,柳兒受嚴刑拷打,堅不吐實。問她為什麼如此堅強,柳兒答「愛」。柳兒最後為「愛」而死。

  異邦王子在黎明前告訴杜蘭朵,他的真實身份是韃靼王子卡拉富,杜蘭朵公主狂喜說:

  「勝負已分。」

  第二天,杜蘭朵公主在眾人面前宣告,她已知道異邦王子的姓名,他的名字是:

  「愛情。」

  於是,全國歡聲雷動。

  ‧

  這個歌劇,主要的三位演員:

  杜蘭朵──雪白如玉,冷似劍光。

  卡拉富──亡國王子,勇奪美人。

  柳兒──溫柔可人,犧牲奉獻。

  我如此認為,世界上最難以說清楚的,就是「愛情」。杜蘭朵的「愛情」及異邦王子的「愛情」,好像是如痴如醉的,其實也是風刀霜劍,這種愛情,有時卻會三言兩語把夢魂擊碎。

  這種「愛情」如何有深淺?

  這種「愛情」與「傷害」何異?

  我倒是欣賞那位宮女柳兒,只因為王子的一笑,她便永遠都是王子的人了,不曾得到「愛」,更談不到會失去「愛」,何況,很多時候,得便是失,失便是得。

  柳兒的愛,又忠貞,又迷糊。

  杜蘭朵的愛,是瞎子。

  王子的愛,是聾子。

  這歌劇,我看出,「愛」有時候,容得下世界上所有人的傷害。但有時候,「愛」會用無情的匕首刺向對方。

  愛情沒有「理智」,全是「傻瓜」。

  修行的行者,要參悟「愛」:

  不貪那,富與貴,世俗浮景。

  不戀那,恩與愛,紅塵美情。

  將美色,與富貴,一刀斬盡。

  學一個,大丈夫,跳出凡塵。

《虛空中的孤鳥》「杜蘭朵」的背面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放生等於放死

蓮生/文

  我記得有一個故事是這樣子的。

  明朝有一位沈萬三,有一天他看見有人拿著幾百隻的青蛙,而且準備把青蛙砍下頭,炒青蛙肉吃。

  沈萬三不忍心見到青蛙被砍頭死去,於是就用一筆錢把這些青蛙全買了下來,放在自家的池塘裡面,那些青蛙得了活命,就悠游自在的生活著。

  有一次沈萬三經過池塘旁邊,看見一大堆的青蛙,圍著圓圈,站在一個瓦盆上面,「呱呱」的大叫。

  沈萬三覺得瓦盆很奇特,就把瓦盆帶了回家,做盥洗的用具。

  有一回,洗手的時候,戴在手上的戒子,掉落在瓦盆裡,沈萬三沒有發覺,直到第二天早上的時候他才發覺,就去瓦盆裡找戒子,這時候,沈萬三突然發現整個瓦盆裡面全是戒子,沈萬三非常好奇,就用金子銀子放在瓦盆裡試一試看,結果整個瓦盆裡都是金子銀子!

  原來這個瓦盆就是傳說中的「聚寶盆」!

  因此,明朝沈萬三的財富,富可敵國,沒人能夠比得上啊!

  這個故事的真假,我們不去談論,但是故事的本意是好的,放生有功德,冥冥之中會得善報。

  沈萬三放生。

  沈萬三後來成鉅富,這是真實的。

  有一回,我主持一項海上的放生法會。

  負責人請我給放生的水族皈依我佛。

  我上前一看,有一些魚已奄奄一息,快沒氣了。更有一些魚是淡水的,卻買來海裡放生。另有一些龜鱉,可能不適合在海中生存。……

  我適時給大家開示,我說,放生不是表面的模樣,而是要做到確實放生,實事求是。

  淺海的魚,不在深海放生。

  深海的魚,不在淺海放生。

  淡水的魚,不在海中放生。

  海水的魚,不在河湖放生。

  平原的鳥,不在荒野放生。

  淡河的龜,不在海中放生。

  我要放生的佛弟子,要明白放生之物的習慣習性,要放回牠們適于生存的區域!

  千千萬萬不要:

  「放生等於放死。」

  另外,有人在河頭放生,那些不肖的漁人,已風聞有人買物放生,馬上群聚,在附近河尾捕捉。所以,放生的人,務必守密,勿讓漁人知道在何處放生。

  我如此認為,所有的善事中,「戒殺放生」的功德最大,因為放生是救命的行為,功德第一,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擬!反過來說,所有罪業之中,殺生的罪過最重,因為一殺生,所結的怨仇最深,果報最慘最烈。

  做「放生」的工作,不要等到大家舉辦放生法會才去做,也不一定要等候因緣才可做。

  不限定時間地點,不限定錢多錢少,不限定人多人少,只要發心,隨時都可以行之!

  我奉勸佛弟子勿傷牠命,因為殺生的時候,或是用利刀剖開牠們的肚子,或是用尖刀刺穿了牠們的內臟,或是剝了牠們的皮,或是刮牠們的鱗,或是割斷了牠們的喉嚨,或是劈開牠們的外殼,或是用滾湯活活的煎煮鱉鱔,或是用鹽酒生醃了螃蟹和蝦子。……

  當然,這樣會傷了自己的慈命!

  自己的菩提心怎會增長?

  釋迦牟尼佛在天竺弘揚佛教。

  每年要「結夏安居」幾個月。

  主要是夏天雨季,很多的蟲子會走出地面,出家人在外行走,會多傷物命。

  佛陀慈悲物命及於小蟲。

  我們要「戒殺放生。」

  有文殊菩薩往生咒,非常好,請常唸:

  「嗡。阿悲拉吽。堪查拉。梭哈。」

《讓陽光照進來》長養菩提心

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

每天都在做什麼

  趙州從諗禪師從二十歲起,約有四十年的時間,跟隨南泉普願禪師參學。到了五十七歲,趙州禪師才開始雲遊四方,到處參訪達二十年之久。八十歲時,他到趙州觀音院擔任住持,享年一百二十歲,世人稱之為「趙州古佛」。

  雖然趙州禪師的師父南泉普願的禪風聞名遐邇,但他的弟子趙州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甚至成就超過南泉普願禪師。

  所以就有學僧問趙州禪師說:「聽說您是南泉普願禪師的真傳弟子,請問他傳了什麼禪法給您?」

  趙州禪師回答:「鎮州大蘿蔔。」

  又有一次,另一位學僧請示趙州:「老師!有修行的人像什麼樣子呢?」

  「我正在認真的修行。」

  「老師不是已經證悟了嗎?為什麼還要修行呢?」

  趙州禪師莞爾一笑,答說:「佛陀成道後,還是要托缽乞食,我當然也要穿衣吃飯。」

  學僧不解地問:「這是日常瑣碎事情,我要知道的是什麼叫修行?」

  趙州禪師怒喝:「那你以為我每天都在做什麼?」

  南泉禪師傳了什麼禪法給趙州禪師,這是不可說的,說得出的那也不是禪法的真傳。不過學僧既然問了,趙州禪師也不得不答,一句「鎮州大蘿蔔」,主要就是告訴他,鎮州盛產大蘿蔔是非常平常的事,禪法沒有另外特別的東西可傳,一切都要從平常心去體悟。

  禪,不一定非要改變外面的環境,鎮州盛產大蘿蔔,就讓他鎮州盛產大蘿蔔:禪,要緊的是改變內在的自己,既然要改變自己,你何必管他傳法不傳法。正如穿衣吃飯就是趙州禪師的修行,假如你認為這是瑣碎的事情,你就失去平常心,失去平常心的人,怎麼知道趙州禪師每天在做什麼呢?

※ ※ ※

  生活處處都是禪,身心能受禪而體悟,能鍊禪而昇華。世人總因惡習之深染,缺乏堅心與毅力來改變自己,致而無法成就己身之道德與聖業,至為可惜!

  人嘛!難免有些積習之影響,造成自己與他人甚多之困擾,這些都是鍊就自己最大的阻礙,如能自明自知,徹底的改正,那在生活上或是德業的精進上就無任何之阻力。

  人之心控制著人之身,心不勤加禪鍊,身就跟著墮落,這是必然之道理。人之心,即是靈之現,息息相關也,影響到整個人道體之光輝,所以要知能在生活的食、衣、住、行、坐、臥等,時時刻刻加以禪鍊,使得己身以往之弊能速加以修正,勤加以導正,使自己能真正歸趨於善道,這就是禪鍊的主要目的。千萬不可疏忽而放棄,更不可因喪志而流失,那永遠沉溺於庸愚之道,盼世人能明而習施之,以成就自己,勉之。

摘錄自心志歸向-第五十四章 禪鍊身心

餿水油

蓮生/文

  曾經有一個人,突發奇想,將人們吃過的飯菜的剩餘物,也就是「廚餘」。

  這些「廚餘」原是倒在「餿水桶」之中,於是他將「餿水桶」上面一層的「浮油」搜集。

  這些眾家的「浮油」經過蒸發及提煉,他將惡臭的「浮油」處理之後。

  已廉價再賣給商家。

  當煎、炒、煮、炸之用。

  很多人吃了「餿水桶」上的浮油之後,眼睛瞎了,皮膚潰爛,五臟六腑出了問題,身體健康出了大問題,追根尋源,才知「餿水油」惹的禍。

  這個人,當然是「黑心人」!

  我們知道這一類的「黑心人」甚多:

  「黑心油」。

  「黑心棉被」。

  「黑心電視」。

  「黑心魚翅」。

  「黑心鮑魚」。

  「黑心藥」。

  等等等等。

  據我所見,這一類的人,在地獄變現之時,就全入了挖心地獄,也即是「剖心地獄」。此地獄之慘,世慘不忍睹的,哀爸叫母的,剖心,無麻醉藥,令人見之毛骨悚然。

  我在「剖心地獄」見到一個人,他被獄吏剖了胸膛,整顆心被挖了出來。

  他大叫一聲死了。

  死了之後,又很快復甦,又「剖心」一次,他在陽間整了多少人,就得「剖心」幾次。

  他見到我,就叫:

  「師尊救命!」

  我聽見他叫我,吃了一驚,竟然有弟子墮入「剖心地獄」。

  我問:「何罪?」

  他首先堅不吐實。

  最後,我才知道,他專門賣假的「西藏天珠」、假的「水晶念珠」、假的「檀香木」、假的……。

  我想救他。

  他突然間被獄吏推了一把,身子漸漸的變小,竟然縮成一條毛茸茸的蟲。

  我發覺經過「剖心地獄」的,最後轉世,大部份成了蟲、蟲、蟲、蟲、蟲。

  菜蟲。

  米蟲。

  果蟲。

  臭蟲。

  糞蟲。

  我發覺,我修四禪八定之後,具四果清靜慧眼,見「地獄變現」無障礙,看地獄,如同我掌中一般大小,這時我才知道,菩薩能見百千世界,十方如來,則可以窮盡微塵一切清靜佛土,無所不見。

  所以,我知道眾生的看見,不過方寸而已,就因為眾生之眼只看見錢,或名或利或色,所以才不顧一切犯下了惡業。

  我有一個問題問大家:

  「我想救那位弟子,請問聖弟子,我如何救那位弟子出地獄世界?如何救那位弟子出蟲蟲世界?」

  「這是一個大問題,請大家參一參?」

  也許這問題茫無頭緒,眾聖弟子很難回答,我特別告訴大家:

  「拍個掌如何?」

《地獄變現記》蟲蟲蟲蟲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