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 星期三

待人接物,敦品勵行

 

  趙軌是河南洛陽人,隋朝著名清官。小時候既好學、又有操守,北周蔡王讓他當記室,掌管書記文簿,任職期間以生活清苦聞名。後來升遷為衛州治中,管理文書檔案。隋朝建立后,趙軌轉任齊州別駕,有賢能的名聲。


  東邊鄰居家桑樹結的桑椹落在他家,趙軌派人全部撿起送還原主,並告誡自己兒子們:「我不是用這件事來求名,而是想這不是我們自己勞動掙來的,我不願意侵佔別人的東西。你們也應該以此為誡。」


  趙軌在齊州四年,考評成績連連第一。持節使者嗔陽公梁子恭報告隋文帝楊堅,楊堅誇獎趙軌,賜絲綢三百段、米三百石,徵召趙軌入朝。


  齊州父老相送時,紛紛揮淚:「別駕在任時,連挑水借火都不打擾百姓,所以送行時我們不敢帶一壺酒來。大人清廉若水,就讓我們敬上一杯水來為大人送行吧!」趙軌接過來一飲而盡。


  趙軌到京城后,隋文帝先命令他與奇章公牛弘一起撰定律令格式。隋文帝又考慮衛王楊爽做原州總管年紀太小,而趙軌做官有賢能的名聲,就任命趙軌為原州總管司馬。


  趙軌在路上夜行時,他左右隨從的馬狂奔到田裡,把別人的禾苗壞了。趙軌就停下馬,等到天亮找到禾苗主人照價賠償后,才繼續上路。原州官吏百姓聽到這件事後,紛紛改變了品行。


  數年後,趙軌升任硤州刺史,給當地百姓很多恩惠。不久轉任壽州總管長史。芍陂原有水利設施五門堰,已經年久失修。趙軌就勸勉督促官吏百姓維修,並進一步擴建成三十六門,可以灌五千多頃田地,百姓靠趙軌興修水利得以安居樂業。趙軌退休后告老回,六十二時在家中去世。


(據《隋書》)


※ ※ ※


  夫,聲嚮回音,明物美或醜,觀之辦視,斷流佈四處,人見人知,所以人之美譽與善事,可傳流於眾人之耳。而其所作善與惡,即似行步於沙灘,雖不見其人,而可見其步蹟,亦即以為人在世,其所作之行動舉止,雖不見其人,而其所為所作,早已入人之耳目也。


  所以人之舉動,亦即品行,除非莫作惡事,既作即留蹟於世,因之人只恐痴愚,不辨善惡美醜,不然人皆有恥辱之心,所以堅立修養完美之人格或品行,則似文王、周公、或少康,因其有完美人格或德政,所以四方聞名來歸;而桀紂惡行劣績,遠近皆知,所以在其國之,聞風而逃。因之人之品格證實其為人之表率,若善或仁,自然有人慕名而投,或有願與親近,甚受世人敬仰。反之,即離心背行,若能逃其所管束,必然遠離,以避其害。


  既然人之品格,即表其為人,所以在生待人接物,立身處世,必然有操持原則,敦品勵行,建立完美人格。既有此想,必付之以行,不然知與覺,則是不知不覺。蓋今世人,為生勞累,若無志向,即似風吹草,吹東風即偏西,吹北風即倒南,毫無定向,可比枯木死灰,與生無益,反累終身。


  所以人無志不立,船無水不行,既生為人,不顧其名或人格,只貪於錢財口福,隨世遷涉,而留於衰亡,恐怕不如豬犬,則知品格及人之要則。如人欲美其軀之衣裳,此知品格之與人,即如皮肉與口唇,然人恐不知,知之而行,即立身而修,既修當克致萬難。呂祖在發心學道後,鍾祖十試歷考不敗,而人情性脆弱,意志不堅,其因事理不明,生死之命,貴與賤,或因果輪迴報應之慘證,因之人只恐不知,何患志之不立。


  眾生生兒育女,無不是望子成龍,亦為人子之父母,當然亦寄望其子,光宗耀祖,顯耀門楣,從今而始,昨日種種比作已死,莫管前半生之是非,速定心頭,立志勤修,行頂天立地之大夫志,莫隨世沉浮也。


警世箴言-品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