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 降
聖示:念正,天堂路;念邪,地獄門。萬法由心生,萬事由心滅。
陳生:學生恭向觀音菩薩接駕五叩首!
觀音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人生猶如一盞燈罩的燈,如果燈罩上面的灰塵太多,照出來的光亮,自然會減弱。唯有時時擦拭灰塵,這盞燈在點燃的時候,才能散發它應有的光芒。
觀音菩薩: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陳生:在進德修業的旅程中,早期最早聽到講師朗朗上口的一句話:「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起初並不是很了解它的含意,不過非常幸運,在修學的各個階段裡,永林師兄不斷地指導;所以,許多的道理、知識、常識也就漸漸懂得以及領悟,而且還建立了許多正確的觀念。
其實,有時候我們因執著於外界的現象,而忽略了自己的內心,而大部分問題的產生,卻都偏偏出自於我們的內心,以致形成障礙,並導致困頓。
觀音菩薩:萬法由心生,萬事由心滅。
陳生:嗯!傳說著名高僧一燈大師藏有一盞「人生之燈」,燈心鑲有一顆碩大的夜明珠,晶瑩剔透,光彩照人。得此燈者,經珠光普照,便可超凡脫俗、超越自我、品性高洁,得世人尊重。後來,有弟子跪拜求教怎樣才能得此一稀世珍寶。
一燈大師對他的弟子說:「世人可分為三品,時常損人利己者為下品,因其心靈已落滿灰塵;偶爾損人利己者為中品,其心如立懸崖之邊;終生不損人者為上品,心清廉潔,為人所敬。人心本是水晶之體,容不得半點塵埃。所謂:『人生之燈』,就是一顆乾淨的心靈。」
於是,大師發給每位弟子一本良知簿,囑咐他們下山化緣,與人交往時,凡所做損人利己之事一一詳記下來,每記一筆即視為心靈除塵一次,二十年後再拿著良知簿回來見他。
二十年後,弟子一一拿著良知簿回去見大師,結果大師雲遊未歸,但是大師亦留下了話,讓大家耐心等待。在等待的日子裡,有些弟子不斷地閱讀著自己在良知簿上的記載,回味良知簿上面所紀錄的損人利己的行為,後來由於互相傳閱、互相評鑑,進而反思、自責,才驚覺到,原來自己的內心均蒙上了灰塵。
觀音菩薩:念正,天堂路;念邪,地獄門。萬法由心生,萬事由心滅。
天堂與地獄本來就相距不遠,當你們受到外界的刺激,怒髮衝冠,失去理智而產生邪念的時候,地獄使者就已經在地獄門口等著接待你們了。當你們受到外界的刺激,如果能夠不為所動,冷靜的分析利害得失,摒除邪念的時候,天堂之門亦會向你們打開,世界依然美好如初。
陳生:我們常說心態決定命運,心想事成並不難,幸福快樂也不難,把自己的心調整好,一切都會順利。
觀音菩薩:是的。除了你們自己,別人誰也改變不了你們的命運。真正的快樂是內心的快樂,最大的幸福是精神的幸福。沒有人能阻礙你們活得快樂,沒有人能破壞你們的幸福,除了你們自己。
人生得失,只在一念之間。一念不覺和妄想打交道,就會迷失了心,而生出煩惱;一念覺悟拋開妄想,才能活得灑脫、自在。在此,奉勸諸子宜深悟,一念之間,即是迷悟之間。
可。停筆。吾退!
陳生:謝謝恩師指導!學生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
廉潔勤奉公 第卅二章 袪除妄念‧心燈光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