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

魯國拒地

 

  齊景公準備贈送土地給魯國君主,給的是黍山以北幾千人家的地方,派晏子去送給他們。


  魯國派大臣子叔昭接受土地時沒有全部接受。晏子:「我們國君獻給土地,沒有任何別的貪求,忠誠廉正,您為什麼不全部接受呢?」


  子叔昭伯回答:「我們國君命令我:『諸侯會見時,應該互相禮讓,爭著使自己在低下的地位,這是禮制的規定;相互贈送的多,自己爭著少接受,這是確實按禮制去做的行為。禮儀的規定形成在前,真誠地實踐在後,這樣的交往是能維持長久的原因。』


  況且我聽,君子不全部拿走別人喜歡的東西,不用完別人對自己的忠誠,所以我不全部接受。」


  晏子回來後,把情況稟報景公,景公高興地笑著:「魯國君主還會這樣嗎!」


  晏子:「我聽大國貪圖名義,小國貪圖實惠,這是諸侯的通病。現在魯國處在低下的地位,卻不貪圖尊貴的地位;主動辭去實惠而不貪圖更多的利益;行為廉正,不做荀且取財的事;遵循道義,不去無原則地附和,不全部收取別人喜歡的禮品,不用盡別人對自己的忠誠,以此來保持兩國的友好交情。魯國君主的道義,不同於世俗,魯國能免除了諸侯們常遭受的禍患。」


  景公:「我喜歡魯國國君,所以贈給他土地。現在他的德行果真這樣,我將派人去祝賀他。」


  晏子:「不行,您因為喜歡他而送給他土地,卻又祝賀他推辭贈地,那樣,相互的交情就不親密,而贈送他土地也算不上有恩德了。」


  景公:「好。於是多給魯國錢帛,不把他作為一般諸侯看待;加重對魯國客人的禮節,不與一般國家的客人同等看待。」


  有道德的君子通過魯國不全部接受土地這件事,然後明白行為廉正辭讓土地可以使名聲尊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