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8日 星期五

道在人間

  兄弟二人皆立志遠遊修道,無奈父母年邁,弟妹年幼,老大家裡還有病妻弱子,所以一直未能成行。


  某日,一高僧路過,兄弟二人要拜其為師,並將家中難處訴說一遍。


  高僧雙手合十,微閉雙目,喃喃自語:「捨得,捨得,沒有捨哪來得?你二人悟性皆不夠,十年後我會再來。」然後,飄然而去。


  哥哥頓悟,手持經書決絕而去。弟弟望望父母,看看病嫂幼妹,終不能捨棄。


  十年後,哥哥歸來,口誦佛經,念念有詞,仙風道骨,略見一斑。再看弟弟,彎腰弓背,面容蒼老,神情呆滯,反應緩慢。


  高僧如期而至,問二人收穫。


  哥哥說:十年內游遍高山大川,走遍寺廟道觀,背誦真經千卷,感悟萬萬千千。


  弟弟說:十年內送走老父老母,病嫂身體康復,幼妹成家立業。但因勞累無暇誦讀經書,恐與大師無緣。


  高僧微微一笑,決定收弟弟為徒。


  哥哥不解,追問緣由。


  高僧道:「佛在心中,不在名山大川;心中有善,勝讀真經千卷;父母尚且不愛,談何普度眾生?捨本逐末,終致與佛無緣。」哥哥默然。


 ※ ※


  凡修先天道之道心者,須知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應按步就班,由後天道之道心修起,始能堅固道基也。然則後天道之道心者何?即人道之人心也。


  所以修人道者,修仁心而行佈施,造功立德,以解消其所有一切業障,然後才能進道也,因此凡修道者應先修後天道之道心,由近身修起,誠意、正心、修身以建立實踐之道德規範。先完成人道,而後才可進修天道,否則業障未消而修天道者,則業障重重,受魔考而易退道也。


  孟子曰:不學而知,是謂良知;不學而能,是謂良能。良知、良能為道心,亦即心之原也。心之原者,即心之本能。心是主管變化的,一切形色的變化,由心主持之。但心有道心與人心之別,道心為先天之心,人心為後天之心,後天之心屬於肉體的,肉體之心不免欲心,故不能純潔也。又人心可為善,也可為惡,所以危險也,必須有約束之道,才可以避惡趨善,故必須修道心,以約束其危險心也。


  後天道即人間世,離不開日常生活,所謂之紅塵也。紅塵是什麼樣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一切現象全是無常,所以為避免無常,必須修道,但修道有很多的障礙,那障礙就是紅塵的弊端與人心的貪欲。


  現上天大開普度之門,人人均可修道,人人均可成道,所以世人不可存出世的觀念,應存入世的觀念,只要日常生活順規順矩,男人遵守三綱五常,女人遵守三從四德。語云:百善孝為先,為人子者在家奉行孝道,在國報以精忠,則人道可成矣。


  現今之世,隱居山林,或幽居深谷,俱非修道的本旨。須知道在邇,而求諸遠。道在本身,身外無道可求,惟一所求者,希道心的擴展,凡間正是後天道道心的表現。修道者,有大進展者,亦有碌碌無聞者,這不是修道之名利問題,是道心的鞏固與否的問題。須知世間之名利,是人欲的增殖,不是道心的良能,道心之良能的擴展,是大公無私的,是濟世活人的,是以稱之曰:功德。名利是貪婪的,是污濁的,所以凡修道者,若執著于名利者,則道心無可修也。


  聰明才智的修道之士,多是藉自己的地位以完成救人的善舉,或用自己的錢財撫恤貧困,或致力代天宣化,勸人棄惡從善,果爾,則錢財是有價值的,錢財是身外之物,亦可說是假,借假以修真,可建立最大功德。孟子曰:捨我其誰歟?人人當積極建立功德,人人當抱救世的宏願,立志修道,但也不可騖名逐利而陷入於罪惡之中。


道心秘藏-第三章-第二節 後天道之道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