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記載一例,有一個考生落第,出外散心走到一間寺廟,大罵主考官,認為他的文章這麼好,居然沒有看清楚,讓他落第了。
此時,正好有一位老道人,聽到他在抱怨不平,於是說:「大概你的文章寫得不太好。」
他就責備說:「你沒有看到我的文章,如何知道不好?」
老道人說:「真正有學問的人是心平氣和,像你這樣浮躁,文章可能是不好!」
這位考生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氣燄馬上就熄下來了。他回去反省,再用功努力,三年後再考,結果成功考中了。
※ ※ ※
一個有修持之人,當知蓄養度量,始可有進有成,否則枉費工夫,形成泡影,那就可惜了!倘若度量窄小,總是見人之不是、講人之不好,自己無以忍受一點委屈,包容不了一點小事,如何能全功果而真正享受清修之福呢?道場中上下同修,為了好動火、好生氣,也不知壞了多少前程,一薪之火,可燒盡萬里青山,你有再大的功德,一把無名火就燒燬了。無名一動,上而欺瞞師尊,下而傷了道眾,血心用事,元神昏迷,沒有不遭墮落者也。
修持之人,要學度量,全在知道如何去忍。大事忍得過去,就可免禍;小事忍得過去,省得煩惱;小人忍得過去,可免招惹怨恨。忍了又忍,久則自然心平氣和,不再發怒了。
紅塵世界,名為五濁世界,即是煩惱之地,哪有清涼之境?如果量小心窄,處處罣礙,爭鬧不休,那人生豈不苦死了,有何樂趣?當思之不如意之事轉眼即空,本無所爭,本無所可爭鬧的,況且修持是各了各願,各盡各心,各修各得,當多關照自己的正事,哪有閒工夫去爭鬧發怒呢!
處世修持珍要-第二十章 蓄度量(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