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是長女的三歲生日。當時的我,是拼命三郎型的上班族,很少在家吃飯。正因為如此,為了做一些補償,我在女兒生日那天,趕緊結束工作回家。
餐桌上擺滿太太準備的美食。其中有一盤肉丸子,插著可愛的米老鼠竹籤,我隨意拿了一個放進嘴裡,但是那一瞬間,我整個人都僵硬了。
這不就是我開發的肉丸子嗎?
如果是純粹的添加物,我幾乎可以用舌頭區分出全部的每一種;如果是混進食品裡的,我大概可以區分出一百種左右。也就是所謂的「添加物品嚐師」、「添加師總管」吧(只不過,這跟品酒師不同,大概沒什麼人想當…)。
例如,在吃便利商店的便當時,我也會不禁一一評分。「這個火腿的『磷酸鹽』有點太強了。」「為什麼要用這麼多胺基乙酸(Glycine)呢。」
那個肉丸子,確實有我加入的化學調味劑、結著劑、乳化劑的味道。
「這是怎麼回事?是買的嗎?是╳╳的嗎?袋子給我看。」
我急忙詢問,妻子則若無其事回答說:「對呀,是╳╳食品的肉丸子啊」,並把袋子拿出來。沒錯,那是我開發出來的商品。但是,因為有米老鼠的竹籤,加上妻子花了一點功夫淋上的醬汁,讓我一時疏忽,沒有吃出來。
「這個肉丸子很便宜,○○(小女的名字)也很喜歡,所以我常買。每次只要端出這個,孩子們都會搶著吃哦。」
轉身一看,女兒和兒子確實都一副品嚐美味的模樣,大口吃著肉丸子。「等…等…等一下,別吃別吃!」我急忙用兩手掩住那盤肉丸子。
面對父親慌張失措的樣子,家人都愣住了。
那個肉丸子是我受某家廠商委託,特地開發出來的,要做為超市的特賣商品。
事件起因是這樣,那家廠商大量採購了廉價的「肉屑」。所謂肉屑,就是從牛骨上刮下來、不能稱為肉的部分,一般都是拿來做成寵物食品。在原來的樣子下,肉屑既不能成為絞肉,也沒有味道。但是,無論如何,那確實是「牛肉」。而且,很便宜。廠商來找我商量,看能不能用這個「肉屑」做出什麼來。
在原來的狀態下,它的外形是黏黏爛爛的,水水的,沒有味道,不是能吃的貨色。要把這個做成能吃的東西,那應該怎麼辦呢——這就是想法的出發點。
首先,加進廉價廢雞(不會再下蛋的雞)的碎肉,讓整個量增加。接著,要製造柔軟感,則加入一種叫做「組織狀大豆蛋白」的東西,這也稱為「人造肉」,目前在便宜的漢堡肉裡,一定會使用這個。
這樣處理後,基礎總算是完成了。不過,這樣子還是沒有味道,因此,就大量使用「牛肉精」、化學調味劑等,來增添味道。而為了讓咀嚼感更加滑溜,也加入豬油及「加工澱粉」。
因為要用機器大量生產,為了使作業更順利,還加入結著劑、乳化劑。為了讓顏色更好看,加入著色劑;為了延長保存期,加入防腐劑、pH調整劑;為了防止褪色,也使用了抗氧化劑。
就這樣,肉丸子的形體完成了。
最後,用醬汁及蕃茄醬攪拌在一起,就大功告成了。附帶說一下,醬汁、蕃茄醬都不使用市售的商品,因為那麼做很不划算,無法壓低肉丸子的售價。所以,為了降低成本,就利用添加物,做出「類似的東西」,方法如下:
首先,稀釋冰醋酸,用焦糖讓顏色變黑,再加入化學調味劑,做出「類醬汁」。至於蕃茄醬,就用「著色劑」幫蕃茄糊上色,加入酸味劑,再利用「粘稠劑」製造黏稠感,做出「類蕃茄醬」腐蝕藥。
將「類醬汁」、「類蕃茄醬」淋上肉丸子,放進真空袋,最後再加熱殺菌,「商品」就完成了。就添加物的種類來說,大概使用了二十到三十種吧,這幾乎可以說是「添加物集合體」了。
本來應該是產業廢棄物的「垃圾肉」,因為加入大量的添加物,升級變成了「食品」——而那就是這個肉丸子。
由我開發出來的肉丸子,售價一袋不到一百日圓。價錢能夠訂得如此低,理由就在於成本只要20到30元日圓而已。
肉丸子推出販售,立刻成為熱賣商品。銷售成績好到讓人高興得笑不停,據說那家廠商甚至只靠這個商品,就蓋了大樓。
肉丸子熱賣的理由,在於小孩跟主婦都能接受,而那也是當初開發的目標。
雖然使用的肉本來是很難吃、根本不能吃的東西,但因為用了添加物,創造出小孩最喜歡的味道。就連柔軟度,也是以小孩兩三口就能吞下的程度來做。另外,採用真空包裝,只要微波爐熱一下就能吃。這種「方便」也是讓主婦能接受的主要原因。
銷售法也有訣竅。在超市進行試吃推銷時,要插上受小孩子歡迎的卡通人物造型竹籤,還要蹲到跟小孩子視線一樣的高度來推銷。另外,我還指示他們,務必要先向媽媽確認「可以(給您的孩子吃)嗎?」。
小孩開心地大口吃著肉丸子,並說「好吃」。而當小孩子說「好吃」時,約有八成的父母會買。
「沒錯吧,很好吃喲。這個味道只有我才做得出來。換成其他廠商,一點也模仿不出來。」看著開心買走肉丸子的親子的背影,我一臉得意。
「爸爸,為什麼那個肉丸子不可以吃?」正在回想肉丸子製造經過的我,被孩子天真無邪的聲音喚回到現實世界。
「總之,這就是不可以吃!吃了就糟了!」拿走盤子,說著不成理由的理由;這時,我的胸口難過得快要爆炸。
在黏黏爛爛的垃圾肉裡加入大量添加物做成的肉丸子,我自己的孩子卻開心地吃著。現實情況就是這樣。聚磷酸鈉鹽(Sodium Polyphosphate)、脂肪酸甘油酯(Glycerin Fatty Acid Ester)、磷酸鈣(Calcium Phosphate ,Tribasic)、紅色3號、紅色102號、己二烯酸、焦糖色素……。
喜愛這些滋味的孩子們,毫不在乎地攝取。現實情況就是這樣。
可是我當時甚至認為,本來應該是沒有用途、遭廢棄的東西,卻可以做為食品而生存下來,這不僅可以保護環境,而對便宜1塊錢也好的主婦來說,更是救世主。我所使用的添加物全都是經過國家認可的東西,因此對自己在食品產業發展上做出貢獻這件事,也感到自負。
但是,現在我清楚地瞭解,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這個肉丸子。——沒錯。原來我自己和我的家人也都是消費者。過去都只認為自己是「製作者」,是「賣方」,但原來自己也是「買方」。到了現在,我才發覺這一點。
那一夜,我無法入睡。
決定將「添加物銷售者」當作自己一輩子的工作,並幹勁十足地想成為日本第一的添加物達人,我是抱著這樣的心情才做到今天的。而且,還認真地思考過,要利用添加物來建立日本的新飲食文化。
但是,自己「一輩子的工作」似乎有點奇怪。以前的自己,是毫無猶豫地、整個腦袋只裝著「推銷添加物」這件事。像玩遊戲般,享受著業績的節節高升,因為能「讓師傅出賣靈魂」而感到得意洋洋…。
或許這樣的比喻並不適當,但我覺得這跟軍火業是一樣的;那些藉著販賣殺傷人武器來賺大錢的「死亡商人」,我跟他們不是「一丘之貉」嗎?
再這樣下去,我會不得好死——我這麼想。
《恐怖的食品添加物》一書作者安部司,從食品添加物工廠辭職,並寫下真相的契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