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替鄰教子,勸以孝道

  有一天,公藝閒來無事,在書房看書修養心性,忽然來了一位姓吳的老人,投訴說:「我有四個男兒,分開居住,輪流供養我,只有第三個兒子非常不孝順,每到他家,出言不遜,特來請教先生,有什麼辦法可解決?」

  公藝說:「以前孟子說:「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不知道你兒子以前讀過書嗎?」

  老人家答說:「讀了十年書,因貪圖利益而迷失本性。」

  公藝問說:「以老翁的高見,是要告到官府呢?還是勸戒他呢?」

  老人家說:「希望先生指教。」

  公藝說:「有如此的逆子,理應告官究辦,無奈你們父子情深。」

  老人家說:「沒有人提醒逆子,才不知道父子的恩重情深。」

  公藝說:「我找個適當的機會去勸戒他。」

  老人家即叩頭辭去,沒想到逆子吳三,隨後跟來,反而罵公藝和父親共同想謀害他。

  經過公藝好言相勸,吳三才回家去。公藝思考很久,想不出規勸的辦法,後來想到吳三曾經讀了十年書,應該懂得一些道理,於是寫了一封規戒信,叫人拿給吳三,再看情況。

  吳三接到書信,一看是公藝所寄,就丟棄地上。吳三的太太說:「丈夫你應該將書信打開來看,到底是寫什麼?」於是就將信拾起,打開一看,只是猛點頭。

  太太說:「夫君請念給我聽。」

  吳三嘆了一聲,讀說:

  具此歌詞你細看,其中妙義甚金丹;育子原來圖養老,千辛萬苦不辭難。

  一輩傳輩葫蘆樣,前人榜樣後人看;照著葫蘆畫樣子,分毫不爽有循環。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孽還產忤孽男;人若不孝不若畜,羔羊跪乳令娘歡。

  可羨烏鴉禽最貴,反哺酬恩宴母餐。

  太太問:「羔羊為何要跪著吸乳?烏鴉為何要反哺母鴉?」

  吳三說:「都是盡孝道。」

  太太說:「這書信上說人不如畜生。從此來看,你和我都有不對的地方,你再詳細念給我聽。」

  吳三又讀說:

  古今多少身榮貴,那個不從孝開端;

  三教聖神與仙佛,豈有扶持忤逆男。

  王祥臥冰尤不足,郭巨埋兒痛心肝。

  太太說:「王祥臥冰是為什麼?」

  吳三說:「臥冰求取鯉魚,來治癒母親的病。」

  太太說:「他母親的病情有好轉嗎?」

  吳三說:「一吃鯉魚就好了。」

  太太說:「鯉魚能治好病,我們正好可以多吃一些。」

  吳三說:「你不知道,王祥是真心行孝道,感動天神,暗中使他母親的病治癒,哪是鯉魚能治病呢?」

  太太說:「你我二人來學他孝順,天神一定會庇佑我們發財。」

  吳三接著又讀說:

  何況輪供雙親膳,四人猶在互相殘;

  活佛在堂不相識,枉為人類著衣冠。

  欠債不還又變畜,受父母田豈不關;

  不酬因債何面目,令我旁人慮膽寒。

  趁早回頭一片寶,天神原宥法從寬;

  每日思量酬親德,承歡菽水飯三餐。

  冬溫夏清晨定省,先意承志父心安;

  要求富貴德澤厚,總要誠心把孝行。

  吳三將書念完,太太說:「從張先生書信上看來,必須要把父母接來奉養,那老人家的話又多,如果不依從,你我將來恐怕要遭受天譴,丈夫你看要如何才好?」

  吳三說:「我因將錢財看得很重要,造下如山的罪惡,今天有幸得到張公的這一篇金石良言,提醒我這個夢中人。如今要將父母先接來家中,如神明一樣奉養,趁著哥哥弟弟還不知道這情形,第一可以減少過失,第二必可興家,第三將此信貼在牆壁上,教導兒子讀誦,希望將來能夠成功。」

  於是夫妻二人準備恭請父母事宜,兩人歡頭喜面一同到二哥家中,迎接雙親來家中奉養。

  吳三親自前往公藝家中,公藝看到吳王滿面笑容,自思勸戒的書信一定生效。吳三向公藝懺悔,表示前日因自己一時誤會,對先生十分沒禮貌,希望先生能寬宏大量寬恕罪過。

  公藝說:「為人要知道父母的恩情,才能稱為萬物之靈長。」

  吳三說:「因為接到先生一封勸戒書信,讀完畢後才知道,父母親的恩重如海,不報恩就不是人了!如今我痛改前非,改過自新,已經迎接雙親到我家了,想請大德您撥駕到寒舍來,以增加敝人的光彩,這是我所期望的。」

  公藝說:「做人不可能沒有過失,總是知道能改,就有當人的資格。今日吳先生您能聽我的勸告,實是我的榮幸,就此向您道謝。我因有俗務要辦,不能前往貴處,向您的雙親祝福,真是對不起。」

  吳三和公藝辭別,回家去了。

  這是張公藝「替鄰教子,勸以孝道」,為第十六個「忍」。

  後人有詩贊歎說:

  惟公務本是天真,感化愚頑把孝陳;

  受辱無煩全忍讓,婆心一片顯慈心。

張公百忍集-十六、替鄰教子 勸以孝道

※ ※ ※

  科學愈分明,世人之心態愈趨於變亂,心一變亂,則連基本之「孝思」也變了質,難以重拾以往敦樸之世風,令人感嘆也!

  其實「孝」本於人之天性,如為人父母者亦無不疼愛其子女之情況同也,況且人身之來,是由父母所生,更當飲水思源,感恩圖報。縱使你在社會上再有名氣、聲望、地位,那你的出身總不能否定吧?所以孝思、行孝乃為人基本之準則,不可或忘也。

  現今世人都因智慧的開朗與時空之間的縮短,各地民情風俗互感染,好的沒學到,壞的反而侵害甚深,致使今日之「孝思」被日漸淡行的原因所致,實在是不該。今日吾提示,乃衷心期盼世人能喚回己身之良知,莫忘行善認孝、知孝、行孝,以正己德。勉之!

禪化闡道篇第四輯 孝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