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複年中,善靜禪師往南方參謁樂普元安禪師,樂普很器重他,收為入室弟子,並從事菜園勞務,善靜禪師努力地為大眾做事。
有個僧人打算辭別樂普禪師,樂普禪師問:「四面是山,你往哪兒去?」
僧人無法應對。
樂普禪師說:「限你在十天之內作出答語,如契中旨意就任隨你離去。」
那僧人苦思冥想,一直找不到答語。
有一天散步時,無意中走進菜園,善靜禪師驚訝地問:「上座不是告辭離去了嗎,怎麼如今仍在這兒?」
僧人就把沒走成的原因告訴了他,並且請求他代擬答語。
善靜禪師答:「竹子豈妨流水過,山高那阻野雲飛。」
僧人大喜,便去告訴樂普禪師答案,樂普禪師認為這絕不是僧人的領悟,一定是高人指點,最後僧人才告訴樂普禪師,是善靜禪師指點的。
樂普禪師上堂對大眾說:「不要小看園務工作的善靜禪師,將來住持城中寺院,會有五百人經常地追隨著他哩。」
※ ※ ※
禪清妙生活的方式,其本質在於靜慮。「靜」即是能安定,靜下來,心裡完全沒有任何之障礙。「慮」即是能睜開法眼,看清生活的本質,實現如如的生命。
所謂「如如自在的生活方式」,即是像一位泳者泅水渡河一樣,不帶走水,不執取水。在生命的起點到終點,生活的整個過程,就和泅水一樣,不在於攀緣執著,而是在求能自由的泅水,在泅水所見的一切景象,就等於過往雲煙,這就是如如自在的生活。
禪家言,物從屬於人就是「覺」,人從屬於物就是「迷」。一個人不論你的身份地位,或富或貧,都當求得心靈的自由才是。
影響人類心靈的自由有五:即「貪、嗔、癡、慢、疑」等毒害,也就是禪家所說的五種障礙。「貪婪」-障礙未來生活的空間,將使人變得短視、渺小。「嗔怒」-是障礙現在生活的空間,使人恚礙而喪失理智。「愚癡」-是障礙過去空間,使人易留連於過去,而使人愚笨壅滯。「傲慢」-障礙自我生活的空間,使人變得自大,愚昧無知。「疑心」-是障礙性情生活的空間,使人孤寂且焦慮不安。以上這五種的障礙,會造成無量痛苦與煩惱,喪失了生命的悅樂,無以產生生命的光輝。
禪-第十七章 排除心靈自由的障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