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自省

  唐朝宰相魏徵從小遍讀諸子百家,尊崇孔、孟之教誨,尤其佩服顏淵刻苦治學之精神,常以顏淵「不貳過」為自己的座右銘。

  每天一早,魏徵就要求自己打掃庭院,將環境整理乾淨才盥洗吃飯,飯菜皆是簡單之食物,從不挑剔食物的美味與否。吃完早飯後立刻到房裡讀書,讀到中午才肯離開。

  吃完中飯,稍打盹一下又立刻入房念書,日復一日,學問基礎紮實。逢人見面,除了打聲招呼,絕不花時間在閒聊,行、住、坐、臥都在思考自身之學問或品德精進與否。

  見不對的事,魏徵先反省自己有沒有做,而不是觀別人的過錯;如別人有錯,魏徵皆會委婉勤諫,從不大聲喝斥;在別人面前,其謙沖為懷,縱使位至宰相也從不驕傲。

  對唐太宗來說,魏徵讓他又氣又愛,氣的是-在魏徵的面前,自己不能犯任何錯,否則無法受魏徵的敬重;愛的是-如果朝中沒有魏徵,百官如何上行下效,帶動朝中善良風氣?

  魏徵一生做到「不貳過」,如同一面明亮的鏡子,使人又愛又怕,非魏徵會責罵人,而是在君子的面前,小人自然會有所警惕。

  魏徵以明鏡之姿勤諫唐太宗,使太宗兢兢業業在朝政上,獲得一代「君正臣忠」之美名。

  修行當如魏徵,不斷要求自己進步,改正脾氣、習性,斷除惡念、惡業,莫要拿別人的過錯當作自己修行退步的藉口。「人可欺,天不可瞞」,自己無法進步,最大的問題是「自己」而不是別人,望聰明的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能醒悟之。

※ ※ ※

  世人之弊,見人有失、有誤,定必指責、斥駡,不能停息,至於己身有錯,則想盡辦法圓說、掩飾,真是奇也。然人難免有錯、有失,有錯之時,應及時醒予救治才對,如同人之有疾,當求醫診治,始可平復,否則病重沉疴,就無法醫治矣。

  人之有錯失,如一味讓其滋長漫延,則罪業將隨之不斷的伸長,這就可怕了,所以當時時設法治己身,使之能健全,無品德之失,那始可正修、正德,這點是非常的重要。

  世人宜在各方面設法以求正自己,診治自我,即使無大功德,亦能屬純善之輩,功果亦可不貲也,並齊勉之。

禪化闡道篇第三輯 力身治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