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無明習氣

  從前有一位佛海禪師在山上打坐,禪定功夫很深。有一天,梁武帝看到這座山的氣勢雄偉,而且,當其他的山頭都是大雪封頂的時候,這座山卻連一點雪痕都沒有。於是梁武帝就請教他的師父誌公禪師:「師父,這座山為什麼一點雪都沒有,而其餘的山都是白雪蓋頂呢?」

  誌公禪師回答說:「因為這山中有位大修行人在巖洞裡打坐,所以積雪都融化了。」

  梁武帝聽說山上有禪定功夫這麼高深的修行人,就派隨從侍衛去迎請佛海禪師到皇宮裡接受供養,並且和誌公禪師平起平坐。

  這天,梁武帝問誌公禪師:「佛海禪師的定力如何?」

  誌公回答:「佛海禪師的定力功夫很高,但仍有無明在。」

  武帝覺得奇怪,定力高深的人為什麼還有無明呢?誌公知道武帝心中的疑惑,就對武帝說:「不信您可以試試。從明天起,將他的菜減少幾樣,而且以普通的菜飯來供養,看看他反應如何?」

  第二天,佛海禪師和武帝、誌公禪師一起用齋。佛海禪師看到自己的菜比其他人的差,心中就生起了無明。靠著定力,還有一些反照能力,就告訴自己:「自己是個修行人,怎麼能為了飯菜而生氣呢?」於是暫時將脾氣壓了下去,一餐、二餐都是這樣忍耐過去。

  梁武帝看到佛海禪師對於供養的差別,心無所動,很讚歎,但是仍想再試一試。於是隔天,武帝廣設齋食,供養僧眾。用齋完畢後,武帝又派宮女以珍品供養誌公和佛海禪師,並交待宮女將較好的東西供養誌公,較差的供養佛海。

  這個時候,佛海禪師再也忍不住了,心想:「皇帝瞧不起我也就罷了,現在連宮女都瞧不起我。」多日來的怒火一舉而發。

  這個公案給我們的啟示是,修行除了修定之外,還要時時起覺照,平常就要反照自心,這就是修慧,以智慧力來漏除煩惱。定慧等持,才能達到「十字街頭好打坐」的功夫,即使身處鬧市也不起煩惱,動、靜、順、逆等境界現前時都不起煩惱,這才是真正的菩薩大定,才能證到無上菩提,才能超凡入聖。

※ ※ ※

  修行者欲求超脫凡俗習氣,必須了知俗性所在,再針對自身所有之俗氣,加以消減。

  所謂:【俗性】,乃因血肉之軀,故常執著【有我】之想,相對存在【有人】之心,因此產生有眾生相,而有壽者相;然而此四相一直纏擾我人之心,在心中揮之不去,形成人人相較;又因人性本存在【爭先恐後】之心理,在於境現前之時,因為本身無法克制,而造成俗習日深。

  難怪乎!心時常不清淨,而身常產生不喜悅,是以,初入道門求修之人,當知自我要求降伏四相之心念,用以清淨我人靈識;世間人由於靈識中,常因為瑣事而左右,以至於本身所行所為,尤其是在談吐之間,無遺顯露出俗家氣息;若無法時常將俗性降伏,而欲求能深入道藏,確實不容易。

  因此,修行在於培養先天佛性,但在此之前,必須先將蒙蔽佛性之魔障加以清除,而諸般魔障無不是深藏於心裡,與先天佛性形成強烈對抗;是故,藉由修身養性,將隔阻佛性之俗流掃淨,則我人欲得超脫凡塵並不為難,難的是明知魔障深重,卻不肯去對抗魔性,反而任其自由,形成道消魔長。期勉有心向道之修子,知魔所在,力抵魔障,以得超脫俗塵之性也。

祥光初現-第十一章 超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