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汝還曾失麼

  京兆府(今西安)屍利禪師,石頭希遷禪師之法嗣,生平不詳。

  初參石頭和尚,問:「如何是學人本分事?」

  石頭和尚道:「汝何從吾覓?」

  屍利禪師道:「不從師覓,如何即得?」

  石頭和尚道:「汝還曾失麼?」

  屍利禪師一聽,言下大悟。

  學道的人首先要明白本分事。既是本分事,當然不從他得。

  但是,一般人信不及,總希望能從大德那兒得點什麼。石頭和尚的回答,既斷了屍利禪師從他求得的心,同時又斷了他的有所得心。既不從他,又無所得,當然是真正的本自具足了。

  此則悟道因緣雖然言語簡短,但它卻把許多深奧的道理變成了當下的直指,卓然與讀經論是兩種不同的滋味。

※ ※ ※

  夫修道須知止處方能不失定向,是生從何來,死從何去,甚至修道該站在什麼地方,該行什麼事,則能修身,修身學道須知心性,也就是知止而後方有定向。

  夫道者性之根也,性者心之根心,知其心性止處則知止,知止心不亂,不亂則定,定而後靜安慮得,至於得,得則大道達,心性止處明矣。

  性心之本源,本來俱足,諸理無缺,無欠無餘,無須外求,隨用自在,是欲之蔽,情之牽,愛之纏,以致蔽了一理之本真,得一指是求其知而己。

  修身立德,複其一理之被蔽而己,故儒有「存心養性」之說,道有「修心煉性」之語,釋有「明心見性」之言,可知修道離心之外無道,盡是左道旁門。

  佛曰「萬法惟心」,六祖曰「不識此心,學法無益」,人都是隨心而應萬事,何不體會從本體上覓求本心,而複本來之面目。

天燈 述:知止而後有定(修身學道須知性心止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