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是明朝時代福建省建寧縣人,他的祖宗三代都是劃渡舟的船夫,直到楊榮這一代,才讀書做官。
有一年,村子發生了水災,洪水沖毀房屋,溺死了的很多人,居民的財物,都隨著滔滔的洪水漂流滿河。
很多搖渡舟的船夫,都乘機大發水災的橫財,爭著撈取漂流在河中的財物,滿載而歸。可是楊榮的曾祖及祖父,雖是貧窮的渡舟夫,卻不因橫財而動心,只是全心全力救渡水災中沉溺的人。
那些被救出的災民,因為都是家破人亡,也無法報答救命的恩德。這時,其他撈取財物的渡舟夫都成了富人,獨有楊榮的曾祖及祖父,只救人而不撈財,還是貧窮依然。鄉人們認為姓楊的渡舟夫錯過了千載難逢的發財機會,暗暗譏笑楊氏父子真是大傻瓜。
到了楊榮的父親一代,家境才漸漸的寬裕。有一天,一位道人經過楊家的門口,對楊榮的父親說:「你的父親及祖父積了很大的陰功,子孫應當貴顯,最好把你父親及祖父葬在某地。」
楊家按照指示的地點安葬,就是現今的白兔墳。後來楊榮誕生,自幼讀書很聰明,二十歲就考中了科舉,官做到了三公,皇帝還追贈他祖父及曾祖父同樣的官階。子子孫孫很興盛,在社會上都有美好的聲望。(取材自懿行錄)
※ ※ ※
世人只知在財利上汲汲的營造,而總是把善功善德之營造把它忘掉,實堪慮焉!財與利乃是短暫的、虛幻的、不切實際的,只是肉身欲念的滿足而已。而善德則是長遠的、實際的,本身性靈根源之所在,兩者相較之下,可看其差異也。再愚笨之人也知道應從後者著手,認真確實的去經營才對。
世間甚多之人,自起家就拼命的在財利上用心計較,但對於任何之片德、片善而置之不理,到頭來積存無任何之功德而悔恨不已,甚至於有人不知求福、得福之道,捨棄了己身善功善德之行舉而一再的祈求!請問這會得逞嗎?自古有言:【積善之家有餘慶,積不善之家有餘殃。】這正是此理之寫照,怎可舍本而逐末的企求?是沒有感應的。
故盼世人要能隨時隨地,不論身份年齡,有機會就抓著不放,勇於善德之營造,惟有本身能積善德始有真正美滿之功果。
思歸覺路-第三十九章 善德的營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