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想要修行,但因囿於種種因素無法出家,因此選擇成為一位在家居士,那麼﹗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算是一位標準的在家居士呢?
在《雜阿含》第九二九經/一切事經中記載:
有一次,佛陀住在迦毘羅國的尼拘律園中。
那時,摩訶男來拜訪佛陀,稽首頂禮後,退坐一旁,對佛陀說:「世尊!甚麼叫做優婆塞(在家居士)呢?」
佛陀告訴摩訶男:「所謂優婆塞,就是在家人過著清白的生活,乃至盡一生的壽命,皈依佛、法、僧三寶,就是優婆塞。」
摩訶男又問:「世尊,甚麼叫做標準的優婆塞呢?」
佛陀說:「若優婆塞有信仰無持戒,就是不標準。所以應當要精勤努力,而達到淨戒之具足。
若具足信與戒,卻不肯佈施行善,也是不標準。所以應精勤努力,修習佈施,令佈施具足圓滿。
信仰、持戒、布施等行雖然圓滿,但不能常常拜訪沙門,聽受正法,還是不標準。所以應當精勤努力,時常往詣塔寺。若是拜見沙門後,不專心聽受正法,也是不標準。所以應當精勤努力,專心聽受正法。
能專心聽受正法,但是聽聞正法後不奉行,還是不標準。所以應當精勤努力,隨時拜訪沙門,聞法奉行。聞法奉行後,若不能觀察諸法的深義,也是不標準,所以應精勤努力,觀察諸法的深義。
能觀察甚深的妙義,但是不能隨順知法次法向(依次第修行),也是不標準。所以應該要精勤努力,依次第修行。
信仰、持戒、布施、聞法,奉行、觀察、了達深義,隨順而行法次法向的話,摩訶男!這就是具備了一位標準的在家人應有的條件。」
摩訶男問佛說:「世尊,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是指優婆塞只有利己,卻沒有利他?」
佛陀說:「如果在家人
1.自己信仰三寶,卻不能引導他人信仰三寶;
2.自己持淨戒,卻不能引導他人持戒具足;
3.自己行布施,卻不能影響他人行佈施;
4.自己走訪塔寺禮見諸沙門,卻不能勸化他人也走訪塔寺禮見沙門;
5.自己能專心聽法,卻不能勸化人樂聽正法;
6.自己聞法後能受持,卻不能勸化他人受持正法;
7.自己能觀察甚深妙義,卻不能勸化他人觀察深義;
8.自知深法後,能依次第實踐正法,卻不能勸化他人依次第實踐正法。
摩訶男,以上八種情形,就是優婆塞只能自利,卻不能利他。」
摩訶男又問佛說:「世尊,優婆塞應成就幾法自利利他呢?」
佛陀說:「若優婆塞能成就十六法,就是優婆塞能自利利他。是哪十六種呢?摩訶男,如果優婆塞
1.具足正信,2.也能引導他人信仰三寶;
3.自持淨戒,4.亦引導他人持守淨戒;
5.自行布施,6.也教人布施;
7.自行走訪塔寺見諸沙門,8.亦能教人前往禮見諸沙門;
9.自己專心聽法,10.亦教人專心聽法;
11.自己受持正法,12.亦教人受持正法義;
13.自己觀察法義,14.亦教人觀察法義;
15.自知深義,能依次第實踐正法,16.亦能教人解了深義,依次第實踐正法。
摩訶男,若能成就以上十六法者,就稱為優婆塞能自利亦能利他。
……(略)……
許多人不知如何做為一位稱職的在家人,而本經即敘述稱職的在家人,於受持三皈依(信)、五戒(戒)的基礎後,應該要具足信、戒、聞、捨(施)、慧(如實知四聖諦),即俗稱的「在家五法」。
然後以十六法自利利他,成就四不壞淨,證得初果以上果位,就是世間難得的在家人了。
編者註:摩訶男是一位在家居士,常布施飲食、袈裟、臥具、湯藥等給僧眾,佛陀稱讚他為「心恒悲念一切之類」第一。
經典的智慧-第四一章 一切事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