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夷仙翁 降
詩曰:繁花易盡化煙塵,茅舍蕭蕭霧影沈。
莫道凝寒多苦意,人生福祉是輕貧。
聖示:吾今日降著:「人間的智慧」
第十五章 患難中能守者,若讀書,可作朝廷柱石之臣;安樂中若忘者,縱低才,豈非金榜青雲之客。
白話:
艱苦患難的時候還能夠堅持道德操守、不隨波逐流的人,如果讀書,走仕途之路,一定是國家的柱石之臣。
身在富貴,而不沉溺於安樂,有憂患意識的人,這種人縱然才學比較低,未必就不能夠金榜題名、青雲直上,成為國之良才。
說明:
「貧而無怨」和「富而不驕」是人生中最難以突破的兩種境遇,因此,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還能堅持自己的操守,不隨波逐流,不改變自己的意志之人,就絕非泛泛之輩。
例如,後漢三賢之一的大思想家王充,他年少時家境貧困。其他孩子喜歡惡作劇,王充卻不喜歡戲弄他人。當其他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去玩捉迷藏、騎馬打仗,或是到野外爬樹、掩雀捕蟬……,王充卻是努力讀書寫字,而不是跟著大家戲耍貪玩。
王充平日除了學習儒家經典《論語》、《尚書》,每日諷讀千字外,同時,又不斷修養自己的品德。後來,雖有機會去京師進入太學讀書,但因王充家貧無書,故而常遊逛洛陽市肆,靠著過目不忘的能力,博覽群書,因而精通百家之言論。
王充由於看到民間言談充斥著迷信忌諱,世傳儒書有許多荒謬之處,因此以道家的天道觀為立論宗旨,主張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並以事實驗證言論,講求理性邏輯思辨的檢驗方法,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寫出了名垂千古的《論衡》一書。
又世之人都冀求安樂,然而安樂往往是經過許多艱辛困難,才能獲得。所以,有的人取得安樂後,便忘卻以往的艱辛,也忘記了往昔跟他一起打拼的人,甚至,一腳踢開當初共患難的人。如此之人,縱使他得到一時之名利,但也不會維持太久,也難有大出息之日。
而「安樂中若忘」是指不耽於安樂,隨時存有憂患意識,這樣的人,即使才學低一些,人木訥老實一點,也照樣是國家的人才,未必就不能夠金榜題名,青雲直上。為什麼呢?因為能夠擔當重責大任的人物,都是具有遠見、胸懷大志者,如果又能不被富貴所迷,這就是國家所需的人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