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以為我既然學佛,想來是毫無障礙了。且接受攻訐誹謗也不吭不呵,自然聯想到可能諸佛菩薩護佑,災難統統解除。事實上不然,我所受的苦,比別人多,障礙也比別人更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道之人,不可能沒有魔,若天下人學佛,便從此無障礙,那麼「佛」那麼容易修,大家豈不爭先恐後。
我有位很好的法律顧問黃清華律師,但,我不願依靠訴訟來取得「戰勝魔」的成果,我可以如此的說,魔的存在,可以提高我的道業,這也是境界的問題。
讀「寶王三昧論」,就可以明白我的境界,「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易生。二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三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蔑等。四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五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六交情不求益我,交益我,則虧損道義。七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八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九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痴心亦動。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別怨恨滋生。」
「是故聖人如此說,以病苦為良藥,以患難為消遙,以遮障為解脫,以群魔為法侶,以留難為成就,以敝文為資糧,以逆人為園林,以布德為棄屐,以疎利為富貴,以屈抑為行門。如是居礙反通,求通反礙,是以如來於障礙中,得菩提道。至若鴦崛摩羅之輩,提婆達多之徒,皆來作逆,而吾佛悉與記別,化令成佛,豈非彼逆,乃我之順也,彼壞,乃我之成也。而今時世俗學道之人,若不先居於礙,則障礙至時,不能排遣,使法王大寶,由茲而失,可不惜哉,可不惜哉。」
我覺得「寶王三昧論」的境界甚高,不同於表面上的智慧,不僅在做人做事上,或者是修道學佛上,對於一些遭受痛苦逼迫的人,可以因境界的提高,而獲得了心安理得的源動力。由此看來,愚昧的人,手持著大把大把的香支,祈求福氣降臨,真是一幅可悲的愚相。
有人問我:「你既然學佛,何以尚有病苦?」
「修行人以病苦為良藥。」
「學佛者何以有魔難?」
「魔和佛是伴侶,沒有魔不能成就佛道。」
「別人誹謗你,何不用法律解決?」
「我以誹謗為菩提,若沒有人誹謗我,我不會努力精進。」
「你不難受嗎?」
「若難受,必求申明,如此必有怨恨,所以有智慧的人。不難受。」
有一回禪定,我發現自己也能走在海面上,海浪甚大,風甚疾,空中彩雲翩翩。萬道祥光照射在我身上,海水面很軟,富有彈性,那時候我僅僅用念力來驅使我的身軀前進,我的風行也是很迅速,風雷般的波濤排山倒海的在我腳跟之前分開,或者拱托著我,我望向四周,四周都是浩瀚的海,伸延至極遠極遠,無止無盡。在定中有一個聲音告訴我:「超脫於塵世的境界之上,你就可以站在海面而不沉。」
曾經爬到一高山頂,望向那起伏的山巒,我幾乎伸手就可以摸到藍藍的天了,雲還在腳底下呢,看那漠漠平沙大地,興起一種憐憫世人的悲感,人類躲在那小小的局限,竟日翻滾是為了什麼?何不唱一首歌,去爬高山,把眼界練得開闊無邊。
「好像太陽就這樣永沉西山,
月亮就遍撒那銀色的網,
祇有無夢的人,
才能看透這個世界。
站在海面或是山頂,
境界若愈高,
風吹雨打,
根本也就不起一念。」
盧勝彥第30冊《禪天廬雜記》境界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