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化心念.守節之志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菩薩 登台
聖示:忠義之士是在忠於良心、忠於百姓、忠於能為國為民營造福利的君王,而非愚忠於腐敗暴虐的君王。
陳生:賢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佛經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慧能大師告訴我們說:「一切從心做起」,修行不要只看在外表,那就沒有辦法達於究竟了;所以修行人應守之節,就是在淨化心念和濟化眾生,使大家能在心地上不受污穢,絕對不可只在功德名相上下功夫,外表雖穿出家人的衣飾,內心仍執著於凡人的作為,那就失去修行人應守的戒律,也就是失節了。
菩薩:六祖大師曾對眾人說:「一切福祉,都不離開心地。」佛經也說:「眾生的吉凶禍福,都由自己心地所造。」是以,罪和福兩者的運作,所得到的痛苦和快樂,都是由心口意所造成,最後由心地感召而來。
信佛無論是在家或是出家,一定要很虔誠,最重要的是,除了平時能真誠禮佛之外,對於佛菩薩的慈悲精神,要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才是可貴。
陳生:沈道虔從小就富有仁恕心腸,兵荒馬亂之際,遇到窮困也不改變志節,平時以琴書為樂,事奉佛法,施捨舊宅當佛寺。
當戰爭後,遍地飢荒,傾出穀倉之稻穀救濟,並出資供給兄弟親屬生活所需。
在生活困苦的時候,曾經拾取榖穗以維持生活,同來揀拾的人,經常互相爭吵衝突,他出面勸止,並將自己所拾榖穗全部分送給人家,爭吵的人因而受到感動而停止爭吵。冬天沒有棉衣禦寒,富家朋友為他做新衣,並送其金銀,他卻將全部轉送給貧困無依的鄉親。由於沈道虔平素的雅量風範,鄉里的少年,相率來向他學習,個個都有好成就。
菩薩:修行人不但能事佛、奉佛,還能具有佛的仁恕,在平時生活中施展,這就是修行人的守節。修行在於修心,至於用什麼方式修行,可隨緣方便,最重要的是淨化己心及濟化眾生為主要。
諸佛菩薩啟示諸子要「涅而不緇、磨而不磷、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就是要你們處在當今之世,不為塵凡所習染,在塵而不染塵;不為環境所左右,認準人生的方向;不為情勢所逼迫,有大丈夫的氣節;不為情慾所迷惑,顯妙智慧之照見。
蓮花就是出污泥而不染,才越顯出它的清芳,松柏就是經風雪而更蒼翠,才顯出它的超卓。一個不平凡的人大多是在困逆之環境中成就的,所謂:「家貧出孝子」或「國亂出忠臣」,並非家庭貧寒才有孝子,也非國家動亂才有忠臣,而是在家庭貧寒之中,還能初心不改的孝順親長,才成就孝子之名,在國家動亂之中,更能志節不變的忠貞愛國,才成就忠臣之名。
沒有機會為惡而不去為惡的人,這只是理所當然的事,並不算什麼,就好比說,不會抽菸的人不抽菸,不會打牌的人不打牌,不會跳舞的人不跳舞,不會喝酒的人不喝酒一樣,這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真正難得的是,有機會為惡而不為惡的人,有機會貪污而不貪污的人,受到外界很大的誘惑而不動亂者,這才是可貴,乃因非得要有堅定的意志力者,不能為功。
一個人之不能有成就,就是心中沒有主宰,被境所轉,被物所役,在環境變異中,亂了方寸,失去主張,因而受其左右擺弄,終隨波逐浪,同流合污。所以,《菜根譚》曰:「以我轉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憂,大地盡屬逍遙,以物役我者,迷固生嗔,順亦生愛,一毛便生纏縛。」
可。停筆。 吾退!
陳生:謝謝菩薩慈悲!恭送菩薩恩師聖駕五叩首!
節操養正氣-第十三章 淨化心念‧守節之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