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寺裡,有一位八十多歲陀著背的老禪師,在大太陽下曬香菇,住持和尚道元禪師看到以後,忍不住的說:「長老!您年紀這麼老了,為什麼還要吃力勞苦做這種事呢?請老人家不必這麼辛苦!我可以找個人為您老人家代勞呀! 」
老禪師毫不猶豫的道:「別人並不是我! 」
道元:「話是不錯!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這種大太陽的時候呀! 」
老禪師:「大太陽天不曬香菇,難道要等陰天或雨天再來曬嗎? 」
道元禪師是一寺之主,指導萬方,可是遇到這位老禪師,終於認了輸。
禪者的生活,無論什麼,都不假手他人,也不等到明天,「別人不是我」,「現在不做,要待何時? 」這是現代人應該深思的問題。
※ ※ ※
希望是一種精神的力量,其對一個人的工作與生活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假如一個人經常頹迷不振,意志消沉,那一定是對工作或生活看不出希望,看不出其意義,總是以被動、消極的心態去應付,造成對自己嚴重的傷害。
許多上班族,在每天刻板的上班過程中,對工作都不能投入,且不肯負起責任來,這種行為的特質將擴張到整個生活的範圍,甚至於對家庭造成很多的不幸。其實負責是一種希望或意義,也是禪門所說的「承擔」,藉以肯定生命的價值。禪家說:「就是因不能承擔,所以佛性顯現不出來也。」
現今之人大多好逸惡勞,想脫離單調無聊的生活,急著去尋求安逸快樂,當然就振作不起來,精神低靡,所以希望渺茫。
世人當從工作或生命中看出希望,有著光明的導向,流露出綽越的毅力和精神,但不求立言、立功、立德的大志,也不必求什麼大事業,只要能獲得溫暖與情愛,平凡簡樸,就會有無限的希望。
禪就是要能在喜捨中看出希望,這才有朝氣、活力,有著真、善、美的未來,才有具實的佛性。
摘錄自禪-第四五章 希望的佛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