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榮辱不驚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

  歷史上赫赫有名之詩仙李白,一生不慕權勢、金錢,整天只以飲酒為樂,亦不喜仕進,直到友人勸他進京趕考,他才半推半就的前往應考。


  唐玄宗欣賞他的才能,屢屢命人找他入宮做官,就是怎麼找都找不到他的蹤影,就算找到了也是喝得酩酊大醉,由宮差攙扶,並往頭澆水,才能將他喚醒,他可以說是從天上貶謫下凡的詩中仙子。


  後來有人向唐玄宗進讒言,本來唐玄宗很喜歡他,但因聽信讒言之關,所以就漸漸不喜歡李白。


  有人將此事告訴李白,李白說:「沒關係!皇帝不喜歡我,咱們就回家去。」


  於是李白向唐玄宗辭官回鄉,唐玄宗也准了,臨走時唐玄宗問李白要什麼?李白說:「只要皇上賜我一塊金牌,可以走到那裏,都可以喝到好喝的美酒,就心滿意足了!」


  有時世人很傻,當得不到心中所要的東西時,心中很苦,但當你得到時又不快樂,因為總怕那一天會失去它,故不如學習李白之自在悠閒,方不被外物所牽絆也。


※ ※ ※


  自古以來之功名社會,許多人皆飽受數載寒窗之苦,期待有朝一日能春風得意,一呼百諾,然而一般人皆是戀棧不捨,寧可案牘勞形至耄耋之年,才在無奈之下掛冠懸車。世之人到了無官一身輕後,回首往事匆匆,總才驚覺繁華之間,喧嘩之後,惟獨明月清風最為真實,然而青春已逝,鬢角已白,只得惘然喟嘆!


  其實人生的苦源自於「多欲」,佛說八大圓覺經有云:「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一個欲望熾盛之人,為了滿足欲念就會不分晝夜盤環繞轉,奔波勞累,造成生死疲勞,身心不得安寧。而少欲之人,則無此諂曲以求人意,加之心不妄求不會被諸貪欲所牽。行少欲者,心性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


  人之欲望無限,而人之能力卻有所限制,無限的欲望較之有限的能力,中間即會產生所求不得滿足之苦。觀世間之人不論是高官小吏、漁樵農耕、還是販夫走卒,能淡泊寧靜,諸慮皆空者實乃不多見。


  「欲」是生死的根本,眾生從無始劫來,在三界中輪迴,受業苦的繫縛與逼迫,從來沒有止息,故多欲者不時患得患失,惶惶不安,也易感召和造成過患,甚至招來殺身之禍,因此多苦多煩惱。少欲者則少了作惡業之因緣,也不易起染著之心,故不為根塵牽累,不會招感苦果,身心方能獲得自在。


  「多欲」者,因為欲壑難填而追求一般人欲、物欲,因此智能無法與時俱進,或涵養深厚的修養,深研圓滿的真理,而導致一生庸碌泛常。「多欲」者,總是在追求名利權勢等之寄望中努力,對基礎道德和人性的光輝置若罔聞,缺乏判斷是非之智慧力,良知良能逐漸喪失,一旦面臨誘惑時,即兵敗如山倒。


  歷來騷人墨客每逢人生困厄之際,即會以避世、隱遁、吟詩、畫作之方式,過著韜光養晦的恬淡生活。其若能因此洞澈人生,看穿榮辱,自然會體悟出「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屆時,數椽茅屋,綠樹青山,時出時還,名利就如過眼雲煙,是非成敗就似鏡花水月,自能因此達安享悠哉,心無罣礙之境地也。


摘錄自
虛原雜誌第181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