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佛陀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桓精舍裡,為諸天神及人類宣演經法。
當時,羅閱祇國有二位新學比丘,想要來拜見佛陀。
他們二人千里迢迢趕來見佛,途中路經一處荒野,該處渺無人煙,由於天氣酷熱,以致於泉水都乾涸枯竭,他們疲累交加,又餓又渴,虛脫到幾乎不能呼吸,他們發現幾近乾涸的湖泊,尚有些許未蒸發的餘水,但是水中卻有肉眼可見的細蟲在飄游,不能生飲。
他們二人相互對望,其中某甲比丘感嘆道:「我們今日從遠地來,欲見佛陀,可惜沒有這個福份,我們恐怕都會渴死在這裡。」
另一某乙比丘卻不同意道:「性命重要,沒了命,什麼都別談,我們先喝了水保住命,繼續前進,這樣我們就能見到佛,其餘等以後再說吧。」
某甲比丘卻堅持道:「佛之明戒,仁慈為首,若殺生而保住自己性命,那麼就算是見到了佛,又有何益?我寧可因守戒而死,也絕不犯戒而苟活。」
某乙比丘覺得甲比丘太過迂腐,也太固執,不懂權變,也就不管甲比丘的死活,逕自暢飲有蟲的泉水,接著起身獨自上路。
甲比丘因未飲水而渴死於半路,但他卻因堅守淨戒,以此功德死後立即重生於欲界第二忉利天上。
甲比丘當了天神的第一件事,便是思惟自己是如何生天。他發現自己是因持戒不犯,故而生天。於是他更加深信淨戒能招福報,故而持香花下凡,以神通快速地來到佛前,跪在地上,額頭觸地,頂禮佛足後,然後恭敬的站在一旁。
乙比丘雖喝了有蟲水而保住了命,但因身體虛弱,加上路途疲頓,經過了數日才抵達。
乙比丘見到了佛陀,便稽首佛足,禮畢後向佛陀哭訴甲比丘不幸的遭遇。
佛陀等乙比丘說完後便以手指著身旁的天神說道:「站在我身旁的這位天神,就是你的同伴,他因堅守戒律而生天,他以神通比你先到。」
佛陀接著說:「你雖然見到了我,但不奉我所制的戒律,就算是見到我也等於沒見到。反之,若能奉行經戒,則此人雖離我有萬里之遠,卻等於在我的眼前。」
※ ※ ※
人在世上,有生必有死,以一身而言,身與真則無法相提並論,有昧真以保身者,有喪身以全真者,當然這都得看每個人內心的想法來作判斷了。
人身呱呱落地,以至於老死,莫不歷盡千辛萬苦,這乃是上天的磨鍊,也就是輪迴,輪迴即是磨鍊之意也,欲磨鍊其身,以求其身死,得身死,人事盡,天道存,是故人在世上,貧富與之無關,莫以貧為賤,莫以富為貴,同時,亦與壽夭無關,不以壽者為成,以夭者為敗,經云:「無壽者相」是也,就是不以壽命之長短而著相。有違道而圖存者,雖壽亦不壽也;有求道而受死,則雖不壽亦壽也。其實人之肉體無壽,而道之真,才有其壽耳。
人浮沉濁世,總是一生受苦,若能苦中求樂,其樂無窮;若是在樂中得苦,其苦亦無涯也。什麼是苦中求樂?餓其肌膚,空乏其身,使性命以得其正。在生前受苦,死後則樂也;若是在生前求樂,不顧死後之苦,那其苦無盡也。盼世人能看破生死,能看明苦樂之真諦以勉之。
摘錄自迷途知返.思歸覺路-第二十章 生死苦樂,明思真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