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治
後學寫這篇文章有二個目的:
一、修行是一件好事,這一生蒙受不到正法,就可說是一場大災難。但修行人往往執念很重,常常會認為只有自己修的法門才是最好的,才能了脫生死,其它的法門都不能了脫生死。所以,往往就會「勸告」他人要依照自己的法門來修。後學常看到因為修行,反而造成了夫妻失和、父子反目等憾事,實在是太可惜了,後學希望能借助本文來化解信仰上的爭執、使家庭更和諧。
二、後學在堂裡服務善信大德時,偶有佛門同修、天道道親等,對本堂有一些疑慮,所以要借助本文來作一個說明。後學才疏學淺,謹將仙佛的教誨整理提供出來,希望能用精準的解析,去突破文字的障礙,還原宗教的真相,打通各宗教之間的任督二脈,協助世人能生正知正見。當然,也希望某些佛門同修、天道道親等,能有正確的認知,欣然地來到本堂拈香,同得法益。
現在要先說明一下,世界上五大正敎(儒、釋、道、耶、回教)興起的原因及其後演變的經過。後學在此先恭錄濟公活佛所說的一段精闢的講話:「試觀上古之前,並無各教各派,難道人死之後就無法回天嗎?(光治按:本文中的「天」或「天界」都是指「無極理天」或簡稱「理天」或「天」。而非佛門所稱六道輪迴中「天道」的「天」。)各教各派只不過是數千年之事耳,在教主未降生傳道之前,難道就無法解脫嗎?非忚。上古之人,人心淳樸,無有欲念之心,一切行事作為順天理應人心而為,無有惡念產生,故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之大同世界在也。……故上古之人,上天雖未設教,但因心性純真,死後魂直接回天,無有地府之慘報,更不用設教而民自化矣!
後來人心丕變,倫常、人心漸轉乖戾(光治按:大約是在我國周代,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以後,人心漸壞。),上天不得不有地府之設,及派令五教聖人降生五方(光治按:五教教主領 母娘懿旨下凡。),以渡五方之眾生回天(光治按:由此可見五教都是可以回天的。)。
今因交通之便,宗教交流日益頻繁,以致彼此因教主在當時之時空環境下所宣說之理,搬移至另一區域之後,產生不相容或矛盾之現象,導致宗教間之攻訐,令教主在天皆傷心不已,亦令 母娘老淚縱橫。
最後,濟公活佛說了一段語重心長,很具有警示性的話:「在此呼籲世之修道、辦道者,當秉持「無私無我」、「大公至正」之心來辦道,才不會自誤誤人,否則天堂上不去,地府刑罰有你份」。現在冄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堂主在著作《冥遊記》時,濟公老師帶領堂主到地府,見到很多一貫道(光治按:即是天道)的前人、經理、講師在受刑台上受刑,為何他們會落得如此下場?都是「貢高我慢」。天道的某些前賢們,到底在「貢高我慢」什麼?似乎都是犯了「只有自己修的法門才是高高在上的,卻心存傲慢,把其它的法門都看成是低低在下」的通病。實在是令世人引以為戒,應該要虛心反省,有則改之,免得「自誤誤人」,將來也墮落到地府「在受刑台上受刑」,到了那個時候就連後悔都已經來不及了。
接著,有人會問,天道與鸞門是怎麼來的呢?佛經裡面只提到末法時期的種種現象,並冇末後大三災與小三災的說法,至於在末後的災難之中,上天是如何大慈大悲對苦難的眾生施以援手,出手相救的事實則在佛經裡確實未有述及。而上天慈悲,值此末法之際,天時緊急, 母娘鴻慈,為普渡收圓,除了五大正教之外,乃先後再成立了天道與鸞門,要更加緊急地搶救眾生回天。現在說明如下:
天道乃由彌勒祖師掌天盤,活佛師尊(濟公老師)掌道盤。師尊、師母同領 母娘天命,普渡收圓。 母娘已命:「西方不留一佛子,天宮不留一菩薩,全部下凡打幫助道。成立以來教化群迷,又至世界各地或開荒,或下種,其犠牲奉獻的精神真是令人敬佩,早已渡人無數,天人共讚,有目共睹。」
鸞門乃應五教教主之請,奉 母娘懿旨而辦道。 母娘說:「晚近以來,由於人心漸趨腐敗,貪迷物慾之享樂,造罪造惡,惡氣衝天,善德式微,娘心憂之,深怕玉石俱焚(光治按:「玉石俱焚」就是指,因世人惡業積造,共業所感,以致上天末後收圓,而浩劫降臨的慘況。)故有鸞門之應運普化以渡群迷,諸天仙佛亦齊心助力,故鸞門乃末劫中之明燈、法船也。」 母娘又說:要「大開方便之門,廣渡有緣之人。」 母娘疼惜兒女,在末後的災難之中,已用盡了一切的方便法門,務必要拔濟兒女們出苦。濟公活佛說:「老衲在此普勸世人多效勞於鸞門,則功果之累積迅速且快也。」濟公活佛又說:「鸞門乃新起之法門,鸞門修子其造功之速度冠於其他宗教,也是 母娘所降下回天之快速階梯也。」達摩祖師也說:「盼世人多入鸞門來修,此是末世渡人最快速之寶筏也。」在此,要特別強週的是:
天道裡的 母娘與鸞門裡的 母娘都是同一位。
天道裡的濟公活佛與鸞門的濟公活佛也都是同一位。
另外,有修持念佛法門的人認為,只有向佛而修才能證果,才能脫離輪迴,其它的法門都不能了脫生死。真的是這樣的嗎?且看 母娘怎麼說:「此乃大錯特錯矣!五教聖人領為娘之懿旨下凡,各據一方普化有緣,應以何種識趣得成證果者,即由該教教主渡化之。而佛門只是娘所化下救渡眾生寶笩之一耳,非全部,諸生不可不知。」 母娘已說得很清楚:五教都是可以回天的,佛教只是回天的途徑之一而已。又恩師說:「世人總有錯誤之想法,以為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才是解脫之地,其實謬也。只要是仙佛清修之聖境,能在其國土修行,皆能證至超脫輪迴之金仙或佛之果位,而非只是狹隘的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能解脫生死輪迴。」(光治按:本文中的「仙」是指「大羅金仙」或簡稱「金仙」的「仙」。而非指《楞嚴經》第八卷中所稱:地行仙、飛行仙、遊行仙、空行仙、天行仙、通行仙、道行仙、照行仙、精行仙、絕行仙等的十種「仙」。在《楞嚴經》裡,佛告訴阿難:「復有從人,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種仙……是等皆於人中練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妄想流轉。不修三昧,報盡還來,散入諸趣。」所以,這十種仙皆尚在輪迴之內。)
又自古以來,佛、道的爭執不斷,濟公活佛對此有深入的分析:「大道是圓融的,無教派、畛域之分,乃人心之礙。礙在佛比較大、比較高,可了生死,道比較低、比較庸俗,尚在三界輪迴之中,無法出苦。此乃大錯特錯之觀念,如修者心中有此錯誤狹隘之心念,必難證果也,需在天牢受禁,直到懺悔己罪、己非後,方得出天牢,再貶下凡間繼續修行。故老衲奉勸世之修子,勿有門派之見,應彼此同心,為代天宣化、普渡眾生而努力,則眾生幸甚,蒼天幸甚。」後學要再說的是,依佛而修,最高可修至最高果位而成佛;依道而修,可修至最高果位而成大羅金仙。「佛」與「大羅金仙」無有差別,只是名詞不同而已。所以,依佛而修也可以,依道而修也可以,隨各人因緣、根性就好了。佛、道的爭執其實是多餘的。
總之,世之宗教本無教派、畛域之分,只因人心作崇而妄生分別,自設圈圈而窄化,實在是誤解得太深了。且看在我國,自古以來,儒、釋、道之間的衝突從來就沒有斷過,即使是同在佛門之內,禪宗與淨土的爭論也沒有停過;明、清之際,基督教、天主教的傳入,更是閙得不可開交;晚近更有天道與鸞門的相互批評。世界上各宗教之間的攻訐甚至戰爭,已到了無日無之的可怕地步。說明了世人愚癡,門戶之見太深,才會築起了不可跨越的鴻溝、相互毀謗、排斥、攻擊,難怪讓 母娘潸然淚下。所以,實在是應該要打從心底去破除一切藩籬之念才對。
因此,後學要說,不輪是五大正教、天道及鸞門,都是上天所賜下救世的寶筏,都是可以證道脫離六道輪迴,了脫生死的,都是可以回天的。天界本是圓融無礙,無有分別的。有者稱「天堂」(基督教、天主教、回教),有者稱「無極理天」或簡稱「理天」、「天」(天道及鸞門),有者稱「佛土」(釋),有者稱「福地洞天」、「仙境」(道),都是一真法界。而最高果位者,有者稱「聖」(儒),有者稱「佛」(釋),有者稱「大羅金仙」或簡稱「金仙」、「仙」(道),有者稱「上帝」(基督教),有者稱「天主」(天主教),有者稱「真主」(回教),有者稱「母娘」(天道及鸞門)。其實,也只不過是名稱的不同罷了。
再看看諸佛菩薩的懿行典範,世人就應該知道要如何的去效法、去故了。
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二應身誓願渡盡眾生,衪大慈大悲「千處祈求千處現」,祂會以分別心說,凡天道道親、鸞門弟子就一概不渡嗎?就見死不救嗎?不會!因為觀世音菩薩沒有教派的分別。
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渡盡,方證菩提」,而基督徒、回教徒也是眾生,難道就不渡了嗎?不是的!地藏王菩薩說:「吾分是形,百千億化度,隨其根性而度說之。」(地藏經囑累人天品第十三)。地藏王菩薩只「隨其根性而度脫之」,並沒有隨其「教派」而度脫之。
濟公活佛乃佛門出身,以羅漢之身應化世間,但在天道、鸞門、道門裡屢屢顯化救渡眾生疾苦,飛鸞闡教,所以各教的信徒都有,因為濟公活佛沒有教派的分別。
如果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濟公活佛有偏狹之心,有門戶之見,衪門能修成佛果再倒駕慈航,普渡蒼黎嗎?不能!世人要多學學諸佛菩薩的榜樣才好。
再看看《西天佛國遊記》裡的大慈愛佛的淨土,除了比丘、比丘尼之外,亦有基督教之修士、及一般在家修士,凡符合資格者,都會被大慈愛佛攝度至此淨土清修。又有大愛如來在世時乃一孤兒院的院長,是信仰天主的,犠牲了自己的青春,去照顧許多無依無靠的孤兒,「歿後上帝(即是 母娘,這是我證道後方知的)謂我發揮人性之大愛,一生為院童無怨無悔的奉獻犠牲,功果累至「如來」果位,遂恩賜名為「西天大愛如來」。」可以看出,諸佛如來是沒有教派、畛域、人種、國度等的分別之心的。
綜觀以上說明,後學可以這麼說:
五大正教、天道、鸞門本同一源、同一家。是「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的。都是救世的寶筏,都是可以脫離六道輪迴,了脫生死的,都是可以回天的。
各宗教之間本來就應該要相互尊重,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充滿祥和的。
世人應當唯善是修,唯善是進。
請放下執念,放下分別。
我們都是 母娘的兒女(就如同基督教所說「我們都是上帝的兒女」一樣),我們本是一家人,歡迎佛門同修、天道道親、道門弟子等來堂拈香,同沾法喜。阿彌陀佛!
全真月刊131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