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心的容量

  老禪師新收一位弟子,這個弟子有個習慣,凡事愛抱怨。不是嫌床太硬睡不好,就是嫌天氣不好,讓他無法外出遊玩。

  有一天老禪師叫這位弟子去拿三袋鹽,分別倒入盛滿水的玻璃杯、塑膠盆和水缸裡。

  弟子照老禪師的話做好後,老禪師讓他先端起玻璃杯喝一口。

  弟子喝了一口後皺著眉頭說:「鹹得發苦。」

  老禪師又讓他嘗盛在塑膠盆裡的水,弟子喝了一口後,皺著眉頭說:「還是很鹹!」

  老禪師又讓他嘗嘗水缸裡的水,弟子喝了一口後,對老禪師說:「這裡的水已經不那麼鹹了。」

  最後老禪師帶著一袋鹽,和弟子到寺院外的一個大湖邊,老禪師讓弟子把鹽撒進湖裡,然後說:「你再嘗一口湖水的味道。」

  弟子彎腰捧起清澈的湖水嘗了一口說:「嘗不到鹹的味道。」

  老禪師點了點頭,微笑著對弟子說:「你的生命就是一個容器,痛苦是鹽,而你人生的鹹淡就取決於你用什麼種的容器來盛取你的生命。你願意做玻璃杯、塑膠盆、水缸還是這片湖?」

  弟子瞬間徹悟:自己總是抱怨這抱怨那,如同把一袋鹽放進了玻璃杯中,那有限的水分稀釋不了鹽的濃度,所以就覺得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並為此而心煩意亂。如果打開心胸,以湖的胸懷來容納一切,生活中就不會有這麼多「鹹」的感覺!那浩瀚湖水肯定會把痛苦都稀釋了。

※ ※ ※

  「心胸廣大業成功,忍讓容何事可隆;計較錙銖親者叛,能知納眾得光榮。」

  經云:「心包太虛,量週沙界。」一個人心胸是否廣大,可以決定其一生事業,為人是否成功,其心胸愈大,其事業成功機率越大;若心胸狹小,其機率越小。故凡人除需修得容忍之心,還需修得包容之心,而包容必需包括仇恨,若能包含仇恨,則是逆增上緣。而且是善知識,能視親仇平等,則其人格愈顯偉大,而其為人愈見成功。

  而凡人有此情操,其為人處世則無錙銖計較,更不會惹得眾叛親離,而其為人則因心胸之廣大,得到人助天助,亦不因容忍不下他人、排擠他人、嫉妒他人而走向孤獨,步向絕境。當知大海之所以能那百川,太虛能容萬物,則是因有容乃大;太虛所以無邊,大海之所以無涯,皆因能容納大眾。凡人亦應如此能容忍他人之仇恨,則能為自己帶來福份。所謂山高豈礙白雲飛,竹密何妨流水過,能容忍一切,福慧禎祥,不因無容惹禍。

  當知現實社稷均在爭權奪利,排擠他人,唯利是圖之境。能之容忍,必能明哲保身,尤以深入鸞門之善知識與修身者,秉持能容乃大,被包榮要覺渺小,如此能悟徹,凡事心胸廣大,凡事包容,如此非聖則賢。

慈懷普澤-談能容為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