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籍范陽的盧行滔,因事罷官,被流放至嶺南新州(現廣東省新興縣);在唐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八日,初獲麟兒,天未破曉時分,有兩位不尋常的僧人來至盧家道賀,並為嬰兒取名為「惠能」,預言此兒將來必能「惠施眾生,能作佛事。」此兒即是日後的禪宗六祖。
惠能三歲時,父親去逝,家中日漸窮困,與母移居廣東南海縣,漸長後,家中即靠惠能砍柴維生。
一天,惠能行經旅店,聽聞一客人誦經,頓有所悟,遂問客誦何經,客人回答:「金剛經。」
惠能又問:「這部經是從那裡得到的呢?」
客人回答:「這是我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請來的。該寺的住持五祖弘忍大師常勸出家與在家弟子要持誦《金剛經》,就能見到自己的自性,直下了悟成佛。」
惠能聽了,非常仰慕,很想前往親近,但因母親無人奉養而躊躇不決。有人知道他的困境,於是贈予白銀十兩用來安奉他的母親,成就惠能前往黃梅參禮的願心。
惠能迫不及待的趕路,曉行夜宿約三十日,才到達黃梅參禮五祖。五祖問:「你是那裡人?來這裡想要求些什麼?」
惠能回答:「弟子是嶺南新州人,遠來參禮,只求作佛。」
五祖說:「你是嶺南人,又是獦獠(當時中原對南方少數民族貶抑的稱呼),那能作佛呢?」
惠能說:「人雖有南北之分,佛性卻無南北之別。和尚與獦獠兩者身雖不同,但是佛性又有什麼差別呢?」
五祖聽聞便知惠能是法器,原想再問,但見到四周都是徒眾,只好隱忍不說,便叫惠能隨眾作務,默而混之。
惠能問:「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不知和尚要惠能作何坡務?」
五祖恐其根性太利,遭人嫉妒,便指示他:「別多說了,你就到槽廠去做事吧。」
惠能從此在後院劈柴舂米。經過八個多月,有一天,五祖來到後院,對惠能說:「你的根器甚利,我怕有人嫉妒加害於你,所以才不和你多說,你知道嗎?」
惠能回答:「弟子明白師父的用意,所以從不曾走到法堂前,以防止別人生疑。」
五祖聽了,才放心地離去。
一天,五祖召集所有門人,要大眾用自心智慧發表見解,若有領悟佛法大意者,就要傳與衣法立為六祖。大眾都認為神秀是教授師,祖位必是他得,因此都不作偈。
神秀卻感為難:想請五祖指點見解深淺,又怕像是爭奪祖位;如果不呈,則無法印證,終究不能得法,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在作好偈誦後,趁著深夜人靜,提燈在堂前廊壁間寫下他的偈子: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看偈後,知道是神秀寫的,雖未見性,但依之修行,可免墮惡道,因此教門人燒香禮敬、誦念受持。
惠能在後院工作,聽到一童子口誦此偈,便問童子誦念何偈?童子告知是神秀上座的無相偈,五祖要大家依此修行,惠能即請童子帶他至廊壁前禮拜。
童子引他至偈前,惠能稱己不識字,請童子為他讀誦,旁有一人是江州別駕,名張日用,就高聲朗誦。
惠能聽後,請別駕幫他書寫自作的偈誦: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偈寫後,五祖門人們都很驚訝,議論紛紛。五祖知道了,恐怕有人傷害惠能,便用鞋子將偈抹去,說道:「這首偈並未見性。」
大眾聽了之後,便以為如此,遂息了諍論。
第二天,五祖悄悄來到碓坊,看到惠能腰間綁石舂米,便讚歎地說:「求道的人,為法忘軀,應當如此。」接著問惠能:「米熟了嗎?」
惠能回答:「米早就熟了!只是還沒篩過。」
五祖聽後,只以手杖在舂米的用具上敲三下就走了。惠能當時即領會到五祖的用意,於是在半夜三更時進入方丈室。五祖以袈裟遮圍為惠能講解《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惠能言下大悟,呈偈說道:「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五祖知道惠能已悟到本性,便將衣缽傳給惠能,說:「你現在是禪宗第六祖,要善自護念,廣度有情,將心法流傳後世,不要使它斷絕!聽我說偈: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叮嚀惠能:初祖的衣缽傳到他後就不要再傳了,以免引起更多紛爭。當晚,五祖親自送惠能到九江驛,命他上船,並自己划槳。
惠能說:「和尚您請坐,應當是弟子划槳。」
五祖說:「應該是我度你。」
惠能感激的回答:「迷的時候由師父度,悟後就要自己度;承蒙師父傳法開悟,現在應該自性自度。」
五祖聽後,滿意地說:「是的!以後的佛法,將由你而盛行。」
※ ※ ※
夫,學道之人最終之目的,乃是了自己之性命,以度蒼生。如何了自己之性命乎?了性之意,即是悟了性空之理,見自性是真空,則絲毫無一塵可染,能見自性真空,則身心亦空,身心一空,則了了然然,萬法皆空,還於太虛,以登無極之理域矣。
身空、心空、性空、法空,四大皆空,乃是昔日 釋尊留下之四句偈語。凡是修道之人,由此而頓悟之,則登如來之正門矣。
今日舉此四句偈語,重復而演之,乃是願世人能以四句偈語,悟了性命之法,若能由斯而悟此身本是虛空幻體,則心無生執著,而棄假歸真矣。
真心一現,萬萬億億之假心,即消逝無蹤,而見自心本空,自性也空,既悟心性本空,則何有萬法耶?萬法本由心生,心由性中分,心性既空,萬法也空,已如此空空然然,即是如如是是之本來真面目,也就是回家見母時也。
了道秘要-第六品 了性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