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1日 星期日

還有「這個」嗎

  牛頭宗的鼻祖法融禪師是四祖道信的門徒,因住在牛頭山弘傳牛頭繟法而著名。他原是一位鑽研經藏的學問僧,在一次談法中輸給了四祖後,才皈依道信的。

  那天,道信到牛頭山去拜訪法融,兩人坐在禪堂的石磯上談法,突然一群張牙舞爪的虎、狼奔過來,圍繞著法融,前呼後擁,不時發出低沈的吼聲。

  法融平日和虎狼相處慣了,自然不害怕。四祖道信心中也不害怕,卻故意裝出害怕的樣子,法融見了便說:「你還有這個在嗎?」

  所謂「這個」指的就是「恐懼感」,佛禪認為修行到一定程度時,應消除悲歡、喜憂、恐懼,一切以「平常心」坦然處之。

  法融言下之意是說道信修行境界太淺了,所以坐了一會就自己回禪堂做事了。法融走後,道信便在他的座位上寫了個「佛」字,然後靜候法融回來。

  法融忙完自己的事後,便過來陪道信閒聊,剛要落坐,突然見座位上面有個「佛」字,禁不住驚恐狀,口中說著:「阿彌陀佛,差點侮辱了佛祖。」

  道信在一旁哈哈大笑說:「你也還有這個在嗎?」

  法融不敢坐在「佛」字之上,說明他仍然沒有徹底消除「恐懼感」,法融當即明白道信的禪學功底遠勝過自己,因此,拜道信為師,成了四祖的門生。

※ ※ ※

  中道者,不偏不倚、無太過也無不及,故《中庸》有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意思就是人的內心沒有產生喜怒哀樂等情緒時,稱之為中。產生喜怒哀樂等情緒時,始終用中的原則來節制情緒,就是和。中的原則即內心不受任何情緒的影響,保持平靜、安寧、祥和的狀態,是天下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而始終保持和的狀態,不受情緒的影響和左右,則是天下最高明的道理,因此有「聖人不動情」之說。

  對修行者而言,中道是超越有無、增減、苦樂、愛憎等二邊之極端、邪執,為一種不偏於左右任何一方之中正之道。中道不但可破除常見(認為生命主體之我為永遠存續者)與斷見(認為人死如燈滅全歸於無),有見(自然之立場、世間之常識)與無見(虛無主義),邊見(偏於一邊的惡見)與邪見(邪而不正的見解)等等,也是轉凡入聖所必經,是生死與涅槃的關鍵所在。

  昔時釋迦牟尼佛歷經六年的修苦行生活後,體悟到「行在苦者,心則惱亂;身在樂者,情則樂著。是以苦樂,兩非道因。行於中道,心則寂定」。因此修極端苦行、極端享樂、宿命論、無因論(無因自生果),這種各執一端的說法均不可取。在修行上,要不偏於苦行或縱樂的生活;在思想上,要離於有或無、常住或斷滅兩種極端的見解,未來才能得到究竟解脫。

  其實「道不遠人」,修行若能懂得循序漸進次第之法,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覺察、自我覺照、自我覺知、自我完善,則自能達到至善、至仁、至德、至聖的境界也。

修道基本功-第二十一章 行中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