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3日 星期一

慎終追遠

本道院副院尊觀音菩薩 登台

聖示:天地,是一切生命的根本;祖先,是種族的起源。沒有天,沒有地,哪裡來的生命?沒有你們的列祖列宗,又怎會有你們的子子孫孫呢?喝一杯水時,總要想到這水從哪裡來?對於賜予生命,留下典範的老祖宗,故而不能不「飲水思源」。


陳生:學生恭向菩薩頂禮五叩首!


菩薩:賢生免禮!


陳生:中國人最懂得感恩,自然最看重對祖先的祭祀,就連堂堂一朝天子的唐太宗,於祭靈時,看到父母生前所穿的衣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長跪不起。


故而祭祀時,莊嚴肅靜的氣氛,就是要使我們省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對得起老祖宗,也因此有了一股無形的力量在督促我們奮發向上。


菩薩:古人在祭拜祖先之前,甚至會將自己關在一間安靜的小屋裡,只吃些淡食,喝些清水,有時三天,有時七天,一心一意的想念亡者生前的言語舉止,這也是通常所說的「齋戒」。


陳生:所以,《朱柏廬治家格言》說道:「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已經說明「緬懷祖先」及「慎終追遠」的重要意義。


治家除了要修養自己以外,更要追懷祖先,顧及後代。祖先雖已遠離我們而去,祭拜時仍應誠心誠意的感念他們所留下的教誨,並時時以不要做出對不起祖先的事來警惕自己。


菩薩:然也。孝是做人的根本,維繫家庭的基本倫理,祭祀可以孕育世人感恩敦厚的心,這也是一切倫理道德的根本。


陳生:修道為何要修內功呢?


菩薩:在道場叫:修道,在家也叫:修道,在社會也叫:修道;所以,修者改也,要改正、改善,就要知道錯誤之所在,予以遷善改過,並且積極涵養自己。


所謂:「內功」,就是要培德,把在家的角色扮好,做父親要盡父親養家的責任,子女要盡孝順父母的責任。每個人都負有一個使命而來,不管是什麼身份、什麼角色,都有應盡的責任及應盡的義務。這責任、義務要如何去做,全在於你們自己的心。


語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雖然身在憂患的困境當中,時時刻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凡事謹慎小心,反而得以周全,甚而更讓這土壤孕育出豐碩的果實、豐收的稻穗。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就得看你們自己如何去培德!如何去實行!


陳生:諸佛菩薩要我們時時刻刻都要順乎天地之情、天地之理,自然而然,天地應乎人心;是以,待人處事是修道第一要務。


世人有沒有修養,從我們日常生活的待人處事之中,就可以看出端倪。生活就是道,道就是生活,只要將道應用在生活上,就是修道了。


菩薩:然也。修道不是奇奇怪怪的,也不是困難的事,只要你懂得,就可時時應用,這就是「道」。


本來,人是不用修道的,只因貪嗔痴慾望太多才要修,修就是整理,把心整理乾淨,這就是「修」。道在日常生活之中,一呼一吸、動靜之間,皆要合乎道理。凡夫與佛的自性並無差別,只在迷與悟之間;是以,迷者眾生,悟者成佛。


修道,就是必須立志,依你的願,盡你的心,依照天理做事,與人情世故無關;同時,修道要見道成道,敬老尊賢,重義氣,知禮儀,把「道」確實實行在日常生活當中。與諸子共勉也。


可。停筆。吾退!


陳生:謝謝菩薩慈悲!學生恭送菩薩聖駕五叩首!


寶德雜誌132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