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5日 星期三

革新變法

  參閱《史記》的記載。

  衛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任命為:左庶長,負責制定法令,打算變法革新。


  秦孝公有點猶豫,恐怕天下人議論自己。


  衛鞅說:「行動猶豫不決,不會成功,做事猶豫不決,難成其事。具有雄才大略的聖君,常被世俗非議;具有獨道見解的人,常被一般人嘲笑。俗云:愚者對眼前之事尚弄不明白,智者卻能事先預見將要發生的事情,所以,行大事不必先和小人商議。古德說:具有至德的人不與世俗合流,成就大業的人不與一般人共謀。如今,秦國之舊法,不足以利益國家,只要國君願意改革,使得國家強盛,就不必沿用舊的成法;只要能夠利於百姓,就不必遵循舊的禮制。」


  秦孝公說:「講的好。」


  甘龍說:「不是這樣。古代聖人都是不隨便改變禮俗,而盡心施以教化,聰明的君王也是不隨意改變法令,而盡力治理國家。如此一來,順應善良的風俗,再施以教化,不必大費力氣,就能獲得成效;沿襲優良的舊有法令,治理國家,官吏熟悉,而百姓也習慣。」


  衛鞅說:「甘龍所說,乃是庸俗之言啊!一般的人安於舊有的習慣,而讀書人拘泥於書本上的見聞。這兩種人思想保守,奉公守法,不求進步,就不能和他們談論成法以外的變法改革。夏商周三代的禮制各有不同,卻能統一天下,春秋五霸的法制各有不同,卻能號令諸侯。所以,智者制定法度,愚者受制於法度;賢能的人變更禮制,尋常的人被禮制約束。」


  杜摯說:「沒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要改變成法;沒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要更換舊制。仿效成法,才不會有過失,遵循舊制,才不會出偏差。」


  衛鞅說:「上古聖王治理國家,不拘泥於古法,常根據時勢的不同,來制定禮法。由歷史而言,商湯和周武王都沒有沿襲舊法度,卻能得到天下,夏桀和商紂都沒有更換舊法,卻遭到滅亡。所以,反對舊法的人,不一定有錯,而沿襲舊禮制的人,也不一定是對的。」


  秦孝公聽後,覺得有理,非常贊同,因而,首先罷免甘龍及杜摯的官職,以表示堅決地支持衛鞅的變法革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