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文
龍樹菩薩,其有三種譯名,即是龍樹、龍勝、龍猛。我們常常談到的「龍天」是指「龍樹菩薩」及「天親菩薩」。
龍樹菩薩,在密宗的付法八祖是排第三位。在傳持八祖上是排第一位。龍樹菩薩是禪宗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的弟子。在龍樹菩薩以後,龍智菩薩才正式的開創密宗,但因為龍樹菩薩,得「大佛頂楞嚴三昧」,所以正式名的密宗,以龍樹菩薩始。
龍樹菩薩度梵文是「那伽閼羅樹那」(Nagarjuna)。目前雕刻刻祂的形象是「聲聞身,穿袈裟,坐蓮華座,雙手合掌。」聲聞身類似羅漢身也。龍樹菩薩是一位頗富傳奇性的大菩薩,他是一位天縱聖哲的人性物,一切佛典過目不忘,其聲名遠播,未出家時,縱情聲色,可謂慾情恣生。後來領悟了慾情之無益,才脫了欲身,詣沙門求出家法,在九十天中,把三藏讀完,盡通一切深義。
這位大菩薩,是大乘佛教的興旺者,出生於西元第二世紀未葉,誕生於南天竺之毘達婆羅門族之中,圓寂於第三世紀的未葉。
龍樹菩薩,其最有名的經歷是,在雪山修練中,有一老僧傳授大乘經典。以後他對大乘經典甚感興趣,由於他的祖先是龍的種族,在印度北方。所以龍樹菩薩以神通之力,進入海底龍宮,把藏在龍宮的大乘經典全部讀遍,記錄而出,因此大乘佛教才得以大盛。
龍樹菩薩,在南天竺弘法,也降伏了很多外道,在黑蜂山大洞院城南的精舍中演說大乘,許多小乘和尚及黑教均被其折服。據「龍樹菩薩」事跡傳記載:「作伏婆提舍十萬偈,作莊嚴佛道論五千偈,大慈方便論五十偈,無畏論十萬愒,由無畏論又化出中論。」他的著作最多,所以被稱為千部論主。
據我所知,龍樹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之一,所以是阿彌陀佛的五佛之一。在佛教的圖書館,可以找到他的著作,例如:菩提資糧論、龍樹菩薩勸誡王頌、福蓋正行所集經、十二門論、中觀論、十八空論、大乘破有論、方便心論、大智度論、十住毘婆沙論、讚法界頌、菩提心離論、廣大發願頌、迴淨論、多心論、毘沙門論、三十七行論、正念四論、吉祥加持論等等。他的學識最廣最好,大乘佛教給他一宣揚,便興隆了起來,龍樹菩薩是續佛慧命的大菩薩。
由於龍樹菩薩太富傳奇性,因此有些西藏僧人相傳,龍樹菩薩降生西元紀元前的一世紀,也有僧人相傳,他是在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四百多年之時期出生。有人說他是共活了六百年之久。更有僧人相傳,到了紀元二三世紀之時,尚在人間說法。
寫「大手印法」,何以談「龍樹菩薩」,因為龍樹菩薩,是密宗傳持之祖師,而且他在南天竺,教南天竺國王佛法,當時國王信佛,請龍樹為國師。龍樹菩薩在國王前演說大智度論的中道義理,這義理就是「大手印法」的「四念」。
龍樹菩薩的心注四念處,如下:
一、身念處——觀身性空。
二、受念處——觀五受陰,空無所起。
三、心念處——觀諸法不生不滅。
四、法念處——不絕注視前三處行法。
我特說明如下:
「身念處」——修習「大手印法」,經常要念自己是學佛人,常觀想「身念處」,父親在於右,母親在於左。六道父母及一切的眷屬親人,在週圍團團包住。地獄就在最近處,再其次是餓鬼道,再其次是畜生道,再其次是人道,再其次是修羅道,最外圍是天道。
若自己不修佛法,自己終久一定墮落,凡一切有情,莫不如是。而這「身念處」,的一切有情,均是世間之現象,一切均要經歷了成、住、壞、空的四大時期,而一切的人與親眷,都要生老病死的。所以「身念處」觀「身性空」。破色身及我,乃至金剛經中說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畢竟全是空的。
「身念處」,是觀身性空。若者,是凡夫。若悟者,就是佛。
原則上,這「身念」,同「初機學佛」的觀念相等,但,這種觀念看來是「初機」,其實能看破的人也不多,大家都知道「一切物質終必空壞,一切生物必老死」,沒有一個例外,但看不破的人,仍然追求聲色名利而不休。而迷的人,自然要落三界,入輪迴而入六道凡夫。
所以常觀「身念處」是「觀身性空」即是出離第一法。
「受念處」——五種受陰,原是五種妄想造成,並非真如所本有的。這些因果是互相牽連的,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這色「陰」是有相的。這受「陰」是色的觸,這念頭的升起,就是「想陰」,這散心粗行,就是「行陰」,而一切的變出化入就是「識陰」。
原則上,五陰的根元,是由於一念的差錯,以致於真妄完全摻合在一起,變成了「識陰」,由識而產生了色、受、想、行。互相重疊及第次產生。
一般來說,要滅五陰,先要滅「色」。而一切的根元又是「妄想」而起。釋迦牟尼佛曾說:「五陰怕以妄想為根本,我們的自性是精明妙常的真心,本來是清淨圓滿的,也是一念生,塵不染的。五陰的產生是因本覺妙明真精的妙心中,一念隨緣,便轉成妄想。」
所以「大手印法」的學佛者,在「受念處」,要認識五陰的虛妄,自然對生死,產生深切的厭離之心,知「受念處」,觀五受陰,知有涅槃的真正大樂,不再貪戀塵勞的三界火宅。
「心念處」——觀諸法的不生不滅,有一偈:「因緣所生法,不生亦不滅,不斷亦不常,不來亦不去,不一亦不異,息滅諸戲論,敬禮佛所說,寂靜微妙法。」
這是要「大手印」的學佛者,觀想這世界原是眾生心念而生,所以有言「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先要把「有染之心」制了,由於「六塵」不再產生,就消除了一切業,到了一念不生的時候,六道輪迴便消除了,如此十定出了三界。
這「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就是諸法不生不滅。到了「諸法不生不滅」就是「空幻一如」,不分別、不愛惡、不取捨、不執著、自心平等而住。即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覺行圓滿的菩薩心念處。
「法念處」——「大手印法」的修持者,要以前面所述「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時時不間斷的觀想,不得鬆懈與馬虎。由於有這「龍樹菩薩」的四念處觀想,妄想不再產生,因而得證大圓滿的大手印。
我寫一偈:
塵觀法界性
身受心皆境
大手印是法
亦即中道義
盧勝彥文集第51冊《無上密與大手印》龍樹菩薩四念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