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5日 星期二

在家居士的典範

 濟公活佛 降



詩曰:冬去春來不計年,修行入道效前賢。

   無慚鶴髮雍容對,百尺竿頭再譜弦。


聖示:吾今日降著:「證果之路」


第十七章 在家居士的典範-給孤獨長者是如何證果的?


  給孤獨長者,乃是舍衛城波斯匿王的主藏吏。為城中富豪,秉性仁慈,因常幫助孤苦無依的人,故,城中人們譽稱其為「給孤獨」。


  在《雜阿含‧給孤獨經》中記載:


  有一次,給孤獨長者到摩羯陀國,王舍城護彌長者家借宿,並首次從其口中聽聞「佛陀」這個名號,於是心生大歡喜。給孤獨長者深知「佛興於世,非為小事,得聞正法亦非小事。」是故,次日清晨就迫不及待的,前往寒林禮見佛陀。


  當時,佛陀為其說法,開示、教導、鼓勵、成就歡喜後,世尊說:「諸法無常,應該多行布施福事,持戒福事,生天福事,欲味、欲患、欲出遠離之福。」


  給孤獨長者聽聞佛陀說法後,理解了正法、證得了正法、悟入了正法,而證得初果。


  佛陀對給孤獨長者說的「法」,其內容主要有三大類,若是在家居士能「做到」,必定能夠證果:


一、觀察諸法無常:


  何謂「諸法無常」?《雜阿含‧羅睺羅經》記載,佛陀對其出家的兒子羅睺羅說:「什麼是諸法無常呢?眼根是無常的,若眼睛對色塵生出眼識,三者合和再生眼觸,眼觸因緣又生出感受:有苦的感受、有樂的感受、有不苦不樂的感受,這些都是無常的。耳、鼻、舌、身、意……也是一樣。」


  一位在家居士若能常常「當下」觀察,六根對六塵是無常的,五蘊是無常的,就可以看到「無我」,看到「苦」。


二、應該多行布施福事,持戒福事,生天福事:


  在家居士若能持守五戒,量力常行布施,未來必定能夠生天(欲界天),這種生天的基礎是「持戒」,只布施不持戒是難以生天的。


三、欲味、欲患、欲出遠離之福:


  對欲望的貪愛、欲望的禍患、欲望的調伏方法,都十分清楚明白,而不會沉迷其中。


  吾舉一真實案例說明:


  有甲、乙二位年輕人,深具佛緣,對修行都極為精進。


  甲雖然沒有跟隨禪師修學止禪,但看了禪師的著作後,依樣畫葫蘆打坐禪修,不但獲得禪定的力量,而且短時間就修到四禪。更特殊的是,一般初學者打坐都難以持久,因為不只會腳痛難耐,連腰、背也會痠痛不已。然而,甲的修行波羅蜜厚實,即使通宵打坐八小時,也不會有身體上的疼痛,隔天又精神飽滿的去上班,令他信心十足,立下「三十歲以前要證到初果」的宏願。


  乙聽了內心欣羨不已,也相信他一定可以成就。


  後來乙大學畢業沒多久就削髮出家為僧,有次回到故居拜訪甲,並問說:「你發願三十歲以前要修行成就,修成初果聖者,你現在還在幹什麼啊?」


  當時,時年二十八歲的甲說:「哎呀師父!你不要講這個,我現在一帆風順,諸事亨通,老闆待我不薄,還分給我不少股票呢!」當時的甲,開著進口轎車,不但工作順利,也交了一位漂亮、家境富裕的獨生女做女友,早就已經將修行一事,拋諸九霄雲外。


  乙僧心想:「貪欲當頭,沒得救了。」


  結果,甲於二○○二年罹患癌症,後來病情惡化,從肝癌轉移至骨頭、鼻咽癌。那時候的甲,已經痛到什麼法都不能修,什麼定都不能入。隔年,才三十餘歲就撒手人寰。


  這就是不知欲味、欲患、欲出遠離,誤認自己會永遠健康平安,而錯過了修行機會的實際例子。


  在《雜阿含‧給孤獨生天經》中記載:給孤獨長者罹患重病命終後,轉生欲界第四天的兜率天,並從天界回到人間謁見佛陀。


  給孤獨長者初次見到佛陀即證得初果。對佛、法、僧、戒的信心充滿,能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實踐佛法、推廣三皈五戒,常行布施迴向,不但讓全家族的人受益,自己也生天為天神,為日後證得阿羅漢果鋪路。


  世之人如果能夠學習給孤獨長者的精神,亦步亦趨修行,他日也必定會有成就的一天,有證果的一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