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0日 星期日

謙恭和婉

   我們各種習氣中再沒有一種像克服驕傲那麼難的了。雖極力藏匿它,克服它,消滅它,但無論如何,它在不知不覺之間,仍舊顯露。--《富蘭克林自傳》



  年輕時候的富蘭克林,非常的驕傲自大,而且言行簡直就是不可一世,無論到哪裡都顯得咄咄逼人。造成他這個壞脾氣的最大原因是因為他的父親對他太縱容了,從來都不對他的這種行為做出訓斥。


  不過他父親的一位摯友倒是看不下去了。有一天,把他叫到面前,用很溫和的語氣對他說:「富蘭克林,你想想看,你不肯尊重他人意見,事事都自以為是的行為,結果將使你怎樣呢?人家受了你幾次這種難堪後,誰也不願意再聽你那麼驕傲的言論。你的朋友們也會遠遠地避開你,免得他們會受你一肚子的冤枉氣。如果你還這樣下去,那麼你從此就不能交到好朋友,你也不能從他人那裡獲得半點知識了。再說你現在所知道的事情才是那麼一點點、很有限,這樣是不行的。」


  聽了這一番話後富蘭克林大受感動,他也看清楚了自己過去的錯誤,決定從此要痛改前非,在處事待人的時候處處都改用研究的態度,言行也變得謙恭和婉了,時時慎防有損別人的尊嚴。在不久後,他便從一個受人鄙視、拒絕交往的自負者,變成了一個到處受人歡迎和愛戴的人際交往高手。


  如果富蘭克林沒有接受意見改變自己的毛病,仍然是一意孤行,說起話來還是不分大小,不把他人放在眼裡,那麼他的結果一定不堪設想。他也正是因為這才擁有了豐富的人際關系資源,才成為美國的一位偉大的領袖。


※ ※ ※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外貌,外貌乃內心之窗,心有所思,必形諸外。前人有云:「觀人於臨財,觀人於臨難,觀人於忽略,觀人於酒後」。此四觀訣,甚為準繩。


  觀人如此,別人觀己又如何?茲將佛經要旨之精華「謙虛十要」,作為學佛修持之無上法門。


  (一)、要有虛懷的心境:所謂虛懷,即無所著之謂,心無宿物之謂。喜樂悲愁不著於心,如此心廣体胖,自然健康。


  (二)、要有委婉的言詞:欲使對方領略你之說話,必須委婉言之,始不會令人反感。尤其是規諫別人,更要說得溫柔體貼,方能打動別人之心。


  (三)、要有歡悅的容貌:容貌不歡悅,對方一望便生厭,最低限度令人有難以親近之感!如此,情感由何而生?


  (四)、要有禮貌的態度:禮貌好,人家知你是斯文中人,當然尊重你。如此,你便佔了不少便宜。


  (五)、要省察自己的過失:不能自省過失,則有過不知改,定必愈走愈邪。有過即改,自然上進。


  (六)、要效法別人之所長:人必有所短,亦必有所長,取他人之長,去自己之短,當然上人也。


  (七)、要隱惡揚善:你稱讚人一句,有鼓勵人之感。不揚人之惡,可以使對方有反省之心。


  (八)、要樸實大方:樸實就是不奢侈的美麗,美麗必要大方。裝束、談吐、行動、風度,才得人歡迎。反之,令人作三日嘔,何苦來!


  (九)、要慷慨和樂:應用不吝,便是慷慨。無論錢財、學識、勞力,應要助人的,都要慷慨,必得人和;人和既得,當然快樂。


  (十)、要忍耐寬恕: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總在能堅忍耐煩,勞怨不辭,才能有成。若遇事動氣,理智易失,嗔心一起,便會妄動,傷身害事,莫此為甚。至於寬恕二字,是發自同情心。人誰無過,推己及人,得饒人處且饒人,被饒者當然心感銘謝,而自己又心無掛礙,心安理得,何樂不為。


  十要說完,仍有未盡,應另加一要:要自承罪過。雖然事情非完全出於自己之錯,但如果自肯引疚承當,對方自有感激不盡之念,自然得人喜悅,得人敬重。
 

雨華再集16-觀人與律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