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7日 星期六

修己以敬

 

  參閱《釋門自鏡錄》的記載。


  唐代懷信撰《釋門自鏡錄》,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一冊,專門蒐集有關因果報應之故事,以警勸世人。分為十類,計有七十三條、雅誥二章、事蹟七十一人〈附件十四人〉。所集以南北朝至唐代之間的事蹟為多。


  隋朝開皇〈隋文帝楊堅的年號〉初年,揚州有位出家已久的僧人,其法名沒有被記載下來,只知道他經常念誦佛經;而在岐州〈今陝西鳳翔縣南〉東山下村中有位沙彌〈未滿二十歲的出家男子,也就是俗稱的「小和尚」〉,他也是一向念誦佛經。


  有一天,這兩位和尚都突然一下子元神離體,來到了閻王殿,而陽世的身體就像是死了一樣,只有心口還是溫熱的。


  閻王見他們兩位和尚到來之後,便請他們入座受其恭敬,那位沙彌被請到金座上,而那位出家已久的僧人則是被請到銀座上,可是閻王在態度上對那位沙彌更加恭敬一些。閻王禮敬之後,便開始查核有關於他們的記載,發現他們都還未壽盡,便下令放他們還陽。


  那位僧人心中大感奇怪,又略有些不平,不知為何閻王對那位小和尚更加恭敬一些,便趁機會詢問了小和尚在何處出家。


  等那位僧人還陽甦醒之後,便從揚州一路來到岐州找到了小和尚,想具體詢問他究竟有何特殊之處,能得到閻王如此的恭敬。


  小和尚告訴他說:「我沒有什麼特殊的修行之處,只是我從小開始念誦佛經之前,便一定要先洗漱、更衣、焚香之後,再恭恭敬敬的念誦,從小到大一直都是如此,除此之外再無什麼特殊之處了。」


  那位僧人聽後,後悔的說:「我過去念誦佛經時居然威儀不整、身口不淨,我過去真是太不敬啦!」於是他虔誠懺悔之後,便返回揚州了,相信他以後一定能做到恭敬學法。


 ※ ※


  敬者,敬惕之謂也。心之變化無窮,士志於道,恐有心發之於不正,故敬惕己心於正,而后方能正人之心。夫己心不敬惕,日以放恣其欲,自寵其居,何以正心,修身,齊家者乎?季康子問孔子敬忠以勸之道理,子曰:「臨之以莊則敬。」此之謂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也。


  夫平時之一舉一動合乎道,一言一行合乎理,舉動言行發之於正,心思無邪,此為敬惕之功也。宋程頤(伊川)曰:「敬是閑邪之道。閑邪存誠雖是兩事;然亦只是一事。閑邪則誠自存矣。天下有一個善,一個惡,去善即是惡,去惡即是善。」不敬則不誠,不誠萬事不成,雖勉而行之,功效幾希。


  進德修業以敬為本,敬可以去昏昧惰怠,除雜亂,息邪欲,以正邪僻。持敬功夫,務須始終如一,不可須臾間斷,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若一暴十寒,今日作,明日輟,何時能見其功效者乎?君子居敬持志,不惰不慢,不驕不傲,本末先後,循序增進,切己反省,虛心涵養,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著力用久,其功大矣。子曰:「修己以敬,敬字功夫,乃聖門第一義,敬之一字,聖學之所以成始而成終者也。」人之心本善,惟敬常存,不敬則不存,心不在焉,是謂不敬。故進德修業之大道,主敬直內也。


佛說仁義禮智信-第二節 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