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破衣襟,短歌斷白髮
唐朝著名的青年詩人李賀,小時候就很聰明,七歲時就能寫詩,而且常常受到大家的稱讚。據說當時的文學家韓愈等人曾特地對小李賀進行了面試,都說着孩子是個天才。因此,李賀年紀輕輕就小有名氣。
但李賀在政治上卻不得志,一直不被朝廷重用。他精神上苦悶抑鬱,便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詩歌創作上。
李賀作詩,非常注重真情實感,多半是即興而作。他經常帶着一名書童,騎着一頭毛驢,一面在郊外散步,一面即景吟詠。
如果遇到好的題材,就隨即寫成詩句,放進書囊,回家以後再將詩句整理成篇。他作詩非常認真刻苦,每天都睡得很晚。
他曾說:「長歌破衣襟,短歌斷白髮。」意思是說:他為了寫一首長詩,衣襟都磨破了;為了寫一首短詩,白髮弄斷了許多根。
李賀身體不好,他母親很心疼他,所以每天李賀回家,母親便讓婢女查看他的書囊,如果發現裏面寫的詩句太多,就生氣地說:「你這孩子,要把心嘔出來才罷休嗎?」
李賀由於寫詩過於勞累,再加上懷才不遇,心情不好,只活到二十六歲就去世了,他留下的二百四十餘首詩歌中,佳作迭出。
韓愈曾經寫過這樣兩句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意思是說:把肝剖出來作為紙,讓血滴出來作為墨水,來書寫文章。
後來,人們就根據這兩位詩人的文章,概括出嘔心瀝血這個成語,以形容創作的窮思苦索、費盡心血。
※ ※ ※
紅塵俗世,科技發達,百業興盛,精益求精,分工細密,「術、業」有專攻,始有成就。
每一個人都各有其不同之專長,縱使是雞鳴狗盜之輩,亦各有其長處、優點之所在。然而這些長處及優點並非人人都俱足,必須透過「學習」而得的各項才能,便有其專業性質存在;此等專業,若是無法用心來學習,乃是無法獲得其中精髓的。
因此,無論本身的學習能力再如何遲鈍,只要肯用功並且反覆的練習,猶如孔夫子所說的:「勤能補拙」,以不斷之學習與複習每一項學問,直到能夠靈活運用為止,在這個認真努力的每一個過程中,不斷的增益與進展,乃稱之為精進。
鸞門修行次第論-第二十一章
精進【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