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州大陽山警玄禪師,為避國諱,易名警延,梁山緣觀禪師之法嗣,俗姓張,江夏人。
警玄禪師少年時,神觀奇偉,威重有德,日中一食,後依叔父智通禪師出家,十九歲受具足戒,成為大僧。
一日,聽某人講《圓覺經》,警玄禪師問道:「講者,何名圓覺?」
講者道:「圓以圓融有漏為義,覺以覺盡無餘為義。」
警玄禪師一聽,便笑道:「空諸所有,豈名圓覺?」
講者一聽,大為驚詫,遂讚歎道:「是兒齒少而卓識如此,我所有,何足益之!正如以穢食置寶器,其可哉!」
智通禪師知道此事後,便令警玄禪師游方參學。
警玄禪師初禮鼎州梁山緣觀禪師,便問:「如何是無相道場?」
梁山和尚指著牆壁上的觀音像,說道:「這個是吳處士畫。」
警玄禪師正要開口插話,梁山和尚急忙問道:「這個是有相底,那個是無相底?」
警玄禪師一聽,當下有省,便禮拜。
梁山和尚道:「何不道取一句?」
警玄禪師道:「道即不辭,恐上紙筆。」
梁山和尚笑道:「此語上碑去在。」
於是,警玄禪師便呈偈雲:
我昔初機學道迷,萬水千山覓見知。
明今辨古終難會,直說無心轉更疑。
蒙師點出秦時鏡,照見父母未生時。
如今覺了何所得,夜放烏雞帶雪飛。
梁山和尚一聽,欣然讚歎道:「洞山之宗可倚。」
從此,警玄禪師聲名大噪。
※ ※ ※
道本無名,道非可言,然世之人執著於形象,重於文字,非假文字道不可識,非假文字,道無以明。孔子有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雖然大道不稱、不辯、不言,但道卻因言而顯,言亦因道而返忘。
道是一種現象,不是一個物體,甚多世人想明瞭「道」之真意,卻迷失在文字障中而難窺道的真意,如此只會落入「名相」之爭,並離道愈來愈遠。
「天是無言之聖,聖是有言之天」,開悟者如實體驗與感受「道」的真意,並以文字表達出來,其目的就是要世人以「假之名」以明「真之道」,一旦悟道之後,就應將文字、名相等工具拋棄,徹底放下,如此才能與道合而為一,並超脫三界也。
自然之道 第一章 道本無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