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文
研究佛教的思想,不能不從原始佛教說起,不能不先小乘,再大乘,後金剛乘。
在古代行者來說,他們是極力的排斥「世俗五欲」,不但如此,僧侶們的生活,完全摒棄了世俗的生活,似乎是厭惡的,令人無法忍受的,古代行者一心一意就想脫離塵世。
佛陀及八大王子出家,幾乎是這種思想,他們首先是享樂,宮廷中的生涯,侍者無數,吃喝玩樂無盡,宮女的歌、宮女的舞、宮女的嬉戲,一切非常賞心悅目的裝扮。
一首詞:
宮中歡舞日月長。
歌聲震四方。
美色最無價。
年少迷無量。
花閣迴。
酒筵香。
此景人難忘。
但是,在「觀破」之後,對於此種觀樂,畢竟久了亦有空虛的感覺。
尤其佛陀及八大王子,看見醉後宮女,橫七倒八的睡臥在宮中,醜態百出,有的口中流著口水,陣陣口臭,有的身子排出汗臭,有的白天裝扮美麗漂亮,當夜晚來臨,妝一褪去,就成了母夜叉,真是我的媽呀!
佛陀及八大王子是從世俗的欲樂走向神聖修生活的聖者。
所以古代行者的思潮,是把世間五欲視如糞土一般,也是排斥世間五欲的。
尤其把身體完完全全看成不淨:
膿血。
鼻涕口涎屎尿。
腐臭的肉。
噁心的內臟。
骷髏。
這世俗的肉體就是令人厭惡到了極點的,尤其是死後,那種屍臭的味道,更是令人作嘔。
古代行者的這種思潮,由「出離心」出發,極端視世間五欲為魔鬼,當然極力排斥男女的性行為,認為是「骯髒」、「醜陋」、「低劣」、「卑下」、「無恥」、「虛妄」。
由於這種思潮,古代行者排斥女人。
古代行者過著沒有欲望的日子,甚至折磨自己的肉體,進行著苦行。
所謂「割肉餵鷹」、「捨身餵虎」、「跳崖折骨」全部是一種「自殘」的行為。
「燃指供佛」。
「焚身供佛」。
更是一種神聖行為。
世人愈是讚嘆這種神聖苦行,而這種思潮就愈演愈熾盛。
我認為佛陀當年的雪山六年苦行,日食一麻,變成了皮包骨的現象,就剩下一口遊絲的氣,最後幡然醒悟:「苦行非道」。
因為你把肉體折磨得一點氣力全無,縱然禪定到了「非想非非想處天」,仍然尚未能得到真正的解脫之道。
古代行者的思潮,不種視人間,只思出離,我認為是一種偏。
小乘佛教、大乘佛教,或多或少,仍然帶著古代行者的思潮,今之世人,看佛教行者,也是有這種同樣的心理。
我承認,這種心理很難打破,但,這種古代行者的思潮是不是偏?令人省思。
盧勝彥文集179《夢裡的花落》古代行者的思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